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09-21 11:29:29

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其课堂有效性直接决定了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如何多渠道提升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效率,成为部分院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本文运用应变梯度理论,分析当前基于应变梯度理论的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再通过文化、社会、学校和教师四个层面探究应变梯度理论下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为完善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体系奠定基础。

关键词:应变梯度理论;课堂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

一、引言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树立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满足充分就业的需求,顺应科技进步和市场发展的趋势。当前高职课堂教学呈现静态化、封闭化、无序化、负向化和物质化等状态,导致高职课堂有效性降低,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发展。因此,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培育体系,合理配置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深入推进办学体制和教育机制改革,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着眼于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十分重要。本文针对应变梯度理论的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对于提升高职课堂有效性,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高职教育改革意义重大。

二、基于应变梯度理论的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涌现了一大批关于“有效教学”的著作,从多方面阐述了其相关的理论与发展,探讨了有效教学的各种策略。但这些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大多是从中小学的教学特点出发,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拓展性尚未深入发掘。而当前高职课堂蕴含的知识内容较为丰富,学生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理解才能掌握这些知识内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理念都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明显影响,当前高职课堂教学呈现以下特点并显露出一些问题。(一)教学主体能力不够,教学指导效果不佳。就目前形势来看,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来自于普通高等院校,属于毕业后直接担任教师,在企业中的实践较少,从而对企业的运作、本专业对应的岗位、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等了解的不够清楚,而且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也稍显不足,以至于高职课堂教学没有充分展现出它自身的优势。这些同时也造成了他们所能教授的内容与实际工作所需相距甚远,对实际工作的指导能力不够,指导效果不佳,指导意义不大。因此,难以激发学生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导致课堂效率不高。(二)教学形式单一守旧,课堂学习氛围不足。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层次性梯度性,对学生的管理简单守旧,没有基于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做出响应。这样的教学形式只会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难以对自己所学的内容产生理解,达到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教师传统的教学形式不适合培育当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课堂教学氛围显得压抑而凝重,学生学习效率无法得到根本保障,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课堂学习氛围不浓厚,一部分表现为部分教师不注重课堂提问的思维层次,以自身讲授为主,没有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忽视了学生才是课堂中真正的主体,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所灌输的知识、思想等,成为不会主动思考的知识搬运工。另一部分表现为学生对老师精心设计的小组讨论或手动环节没有做出预想的反应,上课过程参与度不高,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三)教学内容局限狭窄,教学观念落后保守。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将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范围,没有将教学内容与时政热点联系,缺乏对知识应用的前瞻性思考,并且所教授的知识不能与最新知识和能力保持一致。即使采用多媒体和其他手段,也仅仅是对教科书知识的简单“转移”。没有意识到教学内容分层的重要性,很少根据学生不同梯度的需求与爱好展开有效拓展,对教学内容也缺乏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些既会导致学生积累知识的速度减缓,又会影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不利于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持续发展。部分教师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没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没有真正理解教书育人的内涵,没有意识到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的重要性,更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想法。只知教书不会育人,较少考虑学生的想法,较少探求学生本身真正所需要的,较少探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老师所传达的各种信息,学生思维被固有知识所局限,缺乏创新活力,高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大幅降低。(四)教学结构形式为主,职业能力教育不够。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科学内涵和内容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有关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其具体表现为形式多、效益不清。如大多数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主要通过音乐欣赏、艺术表演和体育比赛等活动来展开。部分教师的教育手段没有与时代一起进步,仍是照本宣科,以单调生硬的教育方式为主,讲课不够生动且没有新颖性,缺乏吸引力。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案不够完备,培养体系不够健全,各环节培养与训练的针对性和衔接性较差。现今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会忽略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进一步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忽视教学具有梯度性,以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灌输,具有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导致职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能得到应有的提升,难以满足未来在工作岗位上的需要。

三、基于应变梯度理论的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分析

(一)应变梯度理论的内涵分析。张博宇、陈章华(2017)提出应变梯度理论(Mechanism-basedstraingradientplasticity,MSG)的模型直接表现了细观塑性变形与微观位错机制之间的连接,具有多尺度、跨层次的特征,通过对代表单元进行微尺度塑性律的平均化处理,得到细观层次的本构关系。应变梯度理论的内涵指近解释材料在微米尺度下的尺寸效应现象。本文中的应变梯度理论是指在高等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梯度变化,其应变梯度结构是指高职学生在动态空间培育中高低梯度变化和过程、静态梯度理论向动态梯度理论转变的过程。因此,应变梯度理论是将可达矩阵按照极差划分,并构造梯度运作机制和反梯度运作机制。(二)课堂教学有效性内涵分析。王鹏(2019)指出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学生们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讲授可以获得一定的知识和见解,且在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对知识与原理进行恰当的应用,可以用知识和原理解决问题。陈凯红(2019)指出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其发展主要表现为学生价值观、知识技能、态度、方法和情感的协调发展。“有效教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否在课堂上接受所教授的内容;二是教学计划内容能否在规定时间内被学生掌握;三是教师能否更好地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认为教学活动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其有效性主要受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因素的影响。本文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意味着教师凭借课堂教学活动,能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基于应变梯度结构理论的高职课堂有效培训体系,主要内容包括课堂内容、课堂设计、课堂管理、课堂反思等四大提升路径。

四、基于应变梯度理论的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基于应变梯度理论的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文化层面影响因素分析。1.基于应变梯度理论的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文化创新层面影响因素分析。在社会转型时期,高职院校缺少鼓励和引导高职学生学习的氛围,文化创新的内涵构建体系仍然没有健全,文化创新的培育、建设和创新模式也不够完善。因此,目前高职院校可利用应变梯度理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加强对高职教育教学文化的创新,建设健全文化创新模式,引导高职学生学会运用课堂,对专业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2.基于应变梯度理论的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文化建设层面影响因素分析。一方面,环境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学习氛围的具体体现,高职院校可利用教育场所、德育基地,延伸学校文化底蕴,吸收企业优秀文化,发展校园特色文化,通过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尽早融入校园生活,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教书育人的关键点。对于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树立职业理想等有极大的帮助,学校将精神文化以教师授课、活动组织等形式传递给学生,坚定学生目标,培育创新思维,促进其全面发展。(二)基于应变梯度理论的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社会层面影响因素分析。1.基于应变梯度理论的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社会支持层面影响因素分析。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但是目前的高职学生缺乏自学的积极性,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好奇性和严谨性,这使高职学生难以提高学习速度与效率。此外,高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各种技能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有效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部分。因此,在应变梯度理论的基础上,社会支持和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是影响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2.基于应变梯度理论的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社会实践层面影响因素分析。现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想实现发展,就必须不断的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社会实践课程有利于锻炼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使高职学生能获得理想工作并丰富其社会关系。高职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而高职院校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育的社会实践活动较少,实践过程较简单,以至于高职学生实践经验不足、能力不强。(三)基于应变梯度理论的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学校层面影响因素分析。1.基于应变梯度理论的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学校模式层面影响因素分析。人才培养模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高职学生不仅获得理论知识,而且获得非专业能力,例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性和实用性,是提高高职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但是,目前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不足,如缺乏对不同梯度人才的相同梯度培养,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显著,人文素质的培养不够。2.基于应变梯度理论的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学校课程层面影响因素分析。课程体系是培养职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石,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但在目前的教学体系中,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课程分布缺乏科学性、课程内容缺乏梯度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对推动课程体系的革新刻不容缓,各高职院校应积极行动,使用应变梯度理论积极创新大学课程体系中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和梯度性的部分。(四)基于应变梯度理论的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师层面影响因素分析。1.基于应变梯度理论的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师个人层面影响因素分析。(1)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技术理论与专业文化知识,以生产和服务为导向的高科技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应变梯度理论的分析出发,教学主体无论自身从事何种专业,都应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与指导知识体系,具体包括教学知识、教学方法等。教师是职业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意识培训的指南,也是职业学生学习旅程的领航者。(2)高职教师应具有换位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的心理处于舒适的环境,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建立自信,鼓励学生努力做到最好;高职教师同样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运用具有梯度性的培育方式针对不同梯度的高职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积极引导高职生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进一步增强高职生的学习能力,实现高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基于应变梯度理论的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师队伍层面影响因素分析。(1)教师团队中的教师的能力具有梯度性,可在专业领域差异的基础上推动各个教师之间的合作,使教师可以组成不同的专业交流小组。教师在备课前或其他闲余时间可进行定时或不定时当面交流,或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师实现高效的教学交流,在相互交流的同时,教师们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为提高教学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并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智力支持。(2)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职学生知识建构、专业技术技能的形成都离不开学习,教学互动中,为促进高职学生有益的学习,教师应适时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介。媒体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拓展教学环境,还可以满足学生的梯度学习需求和多元化学习需求,从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开展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总的来说,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结语

国家职业教育制度的改革要求高职院校培养脚踏实地、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带动制造业等行业的全面发展。这个过程需要提高高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针对影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为基于应变梯度理论的高职课堂教学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高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可以有效地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

参考文献:

[1]Y.Huang,H.Gao,W.D.Nix,J.W.Hutchinson.Mechanism-basedstraingradientplasticity—II.Analysis[J].JournaloftheMe⁃chanicsandPhysicsofSolids,2000,48(01).

[2]IesanD.Straingradienttheoryofporoussolidswithinitialstressesandinitialheatflux[J].DiscreteandContinuousDynami⁃calSystems-SeriesB(DCDS-B),2017,19(07).

[3]ZhengC,FuL,HeP.DevelopmentofanInstrumentforAs⁃sessingtheEffectivenessofChemistryClassroomTeaching[J].JournalofenceEducation&Technology,2014,23(02).

[4]曹雄彬,傅贻忙,赵峰峰.非正式学习视角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影响因素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18).

[5]姜文玺.基于教学敏感的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8(01).

[6]李艳.提高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交通职业教育,2017(02).

[7]刘平.提高高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10).

[8]张博宇,陈章华.基于应变梯度理论和面积坐标有限元的管线钢微观组织尺寸效应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7,53(02).

作者:罗小玲 唐旭权 唐晚桂 王思佳 单位:1.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学院 2.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运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