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方法实际性和有效性

时间:2022-01-31 08:38:51

钢琴教学方法实际性和有效性

社会的发展让中国的钢琴教学不再是少部分人才有机会学习的“空中楼阁”,钢琴步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大众生活中可接触、熟悉的乐器,钢琴教学在此基础上得以长足发展。然而,高等艺术院校对钢琴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也成为了现阶段音乐工作者亟待探讨论证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钢琴教学的发展概况

(一)学生水平方面。随着钢琴教学的普及,钢琴教育的从业人员大幅度增加,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招生比例也不断提高。这种环境之下,造成两方面情况:一是钢琴教学的认可程度和投入程度的加大,拓展了受众面,夯实了学生的音乐基础;二是由于人数的剧增,带来学生钢琴水平层次不齐的现象。其中包括,由于音乐的基础不同,从小学习钢琴的学生通常比后期专门集训学习钢琴的学生演奏更灵活,机动性相对更高;还有钢琴主修与钢琴辅修的区别,前者的钢琴教学环节通常更具逻辑性和系统性,后者则通常涉及到学习其他乐器以相辅相成,专业度要求更低的同时,也造成了部分学生不重视钢琴学习的现象。不难想见,从现实角度来看,钢琴教学所面临的难题是因人而异,钢琴教育者应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所遭遇的问题。(二)教学形式内容。学生作为教学的主要对象,在进行钢琴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我学习、认识、反思的过程。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首先,教师要将学生看作独立的学习个体,切不可单一按照口传心授的古板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应该在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设备的条件下,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听,看,思);其次,部分高校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展钢琴的趣味活动,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有利于钢琴知识的传播。但在现实中,由于钢琴教学的专业特殊性,使其不能像其他课程那般依靠多媒体,而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更利于学生精通这门乐器。现如今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包括学生自主创造力的培养问题、课堂教学的多形式与教师共同合作进行教学难点的梳理等,值得相关人士思考。(三)课程设置安排。一方面,课程改革之后,高等艺术类院校在钢琴课程的安排上,课时量有所减少,但仍存在“重技巧而轻理论”的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尴尬局面。由于基础理论课程安排多却散,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的课时不配套,学生在钢琴学习的有效性上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教师在教授钢琴的过程中更侧重在演奏能力、技法的培养上,忽视了学生对钢琴曲的情感认识和表达,音乐理论与钢琴演奏实践之间缺乏连贯性。这样的课程安排让多数学生缺乏对钢琴艺术的职业素养,从而影响了学生对钢琴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学习。

二、钢琴教学方法的实际性研究

(一)培育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致。合格的钢琴教学课堂该是什么样?一场高水准的钢琴演奏该是什么样?笔者认为,这是“授人以渔”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不排除多数钢琴表演者的钢琴技法、左右手触键技巧都十分出色,却偏偏在演出时表现有失水准,难以吸引听众。通常出现钢琴音色断断续续、有气无力,音量忽大忽小的情形。究其根本所在,这是由于弹奏者的艺术修养尚不足以表达出钢琴曲目的感染力。而钢琴的实际演奏中的“喜、怒、哀、乐、嗔”情感抒发,都是借物抒情,通过触键、踏拍,达到古人所说的“人琴合一”的境界。钢琴教学是对钢琴艺术的理解和体验,钢琴演奏者唯有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地弹奏,才能使乐曲相得益彰。例如,在乐曲琴谱的处理上,依据五线谱明显标注的休止符、停顿符外,钢琴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根据乐曲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所表达的主旨和实际表演环境做出适当的演奏改变。比如我国钢琴家郎朗在演奏《黄河之子》时,在北京音乐大厅的表演多了几分沉郁顿挫,他触键有力,间隙的尾音拉长,尤其在曲调的末尾加重力度,改为四分之三拍的节奏演奏,让整个音乐厅的氛围宛如沉溺在中华源远流长的黄河水之中。而他在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弹奏这首曲目却是喜庆奔放的,下指轻盈却有力度感,增加小颤音烘托热闹的氛围。根据特定的实际环境,改变弹奏的风格,这是钢琴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教学的目的。众所周知,钢琴演奏是一种大众艺术,而钢琴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懂得这门艺术,不仅会演奏这门乐器,还具备理解和鉴赏这项艺术的能力。当钢琴教学不再局限于琴房演奏,学生能够独立地理解、弹奏钢琴曲,这才是钢琴教学方法的实际意义,它让学生从中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体会音乐之美,美美与共。(二)符合时代要求,满足社会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音乐人才的要求发生着实际性的转变。21世纪,高等院校音乐教育改革持续推进,针对高校钢琴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更新,为满足培育社会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不得不强化对钢琴教师教学的管理和考评。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完成:首先在教师之间,新一代在继承老一代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定期开设讲座及公开课进行交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其次,严格制定高校钢琴教师的评分管理,做到赏罚分明,“以人为本,德育为根”,提升钢琴教师的业务水平。最后,钢琴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模式的融合必不可少,比如教师在一对一传统授课环节之前,及时建立教学平台,分享自己的授课视频,让学生能够做好课前课后的预习、巩固。在钢琴教学实际情形中,当传统钢琴教学中的反馈教学环节出现问题时,按时对问题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对乐曲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建立小组进行讨论和实践,通过讨论交流,加强钢琴教学的实际操作性。

三、钢琴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研究

(一)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钢琴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而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立足教材,从实际出发,面对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不同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充分体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在钢琴教学教材的选择与利用上,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教师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熟练弹奏《钢琴基础教材》的要求必须是严格的,掌握正确的弹奏姿势和弹奏方法才能为后一阶段的弹奏奠定基础。而针对部分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选曲,增加难度。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前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水平,以及在钢琴曲目上的偏好和特点,通过车尼尔曲目的教学,摸清学生对于钢琴弹奏的接受能力,秉持“局部统筹,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抛弃追名逐利的心思。例如,针对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天资有限的学生加强音阶和弦的基础训练,重视对其弹奏感情的酝酿;对于有音乐天赋的学生,在重视其个人情绪的同时,可以建立小组,一人接一人进行轮番钢琴表演,再让学生自己点评、总结。值得注意的是,钢琴小组的建立可以是流动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所处阶段的具体水平及时进行调整教学,保证分层教学的有效性。(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体验。音乐是一项表情达意的艺术,钢琴艺术也不例外。以《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为例,对于缺乏海外留学经历的普通学生,他们对于19世纪西方音乐的背景了解较少。此时,情感体验来源于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相关的电影、话剧、文献等资料,反映出该钢琴曲源于匈牙利民族遭受奥地利帝国统治的时代背景。一方面,可以通过朗读对应文献,以《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人民的悲痛和民族的不幸在音乐的节奏变化中的起承转合;另一方面,在时间充裕的条件下,通过自导自演话剧来展现民族的坚忍不拔与顽强不屈,让学生能间接直观地感受这样的文化特质。(三)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提高钢琴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增强钢琴课堂的趣味性,能给予学生更主动学习、探索和发展的空间。在钢琴教学活动中要保证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激发学生主动练习、求知的积极性,这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前提。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个体对作品的自我理解,让学生用肢体语言对钢琴作品进行表达,尊重他们的感受,给予学生自我展示、自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音乐体悟。学生自身对钢琴艺术源源不断的热爱,才是使钢琴艺术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

在文章的最后,笔者想要介绍实际性和有效性两个概念:实际性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况,这是钢琴教学面向社会的发展路向;有效性代表能够快速达到预期的目的、作用,使得钢琴教学深化改革而延续发展。如果说钢琴教学是音乐教育的根基,也是美育生命力的源泉之一,那么钢琴教学的实际性和有效性就是钢琴艺术改革的方向标。综上所述,钢琴教学的确是一个高等艺术类院校值得探讨和考究的问题。本文对钢琴教学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希望钢琴教学能够迎来更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杜也萍.高师基础钢琴教学拓展中的有效性研究[J].音乐探索,2011(1).

[2]徐露.提高钢琴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实践与研究[J].戏剧之家,2016(16).

[3]万桂芳.提高师范钢琴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探[J].艺术教育,2008(10).

[4]梁仲辉.提高钢琴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时代教育,2010(8).

[5]吴肖静.我国钢琴教学改革与发展[J].北方音乐,2014(13).

作者:赵飒爽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