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素质要求探析

时间:2022-01-14 03:31:39

高职教师素质要求探析

摘要:我国将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3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面对教育现代化,高职院校应当在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基础上,在产教融合、素质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关键要素方面有所侧重,重点发力;高职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现代化观念,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实践能力和对教育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以支撑和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高职院校;高职教师;素质

早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近两年,基于一个更长时段的中国教育发展目标及战略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也正在加紧制定中,不论是“2020”的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还是“2030”的更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都将教育发展的目标指向“现代化”。可以说,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趋势。面对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及愿景,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应在我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发挥重要作用。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当根据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实现教师现代化,以此推动并支撑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1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

在我国,从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始,“教育现代化”这个词就为更多的人所熟知,教育现代化也为人们所憧憬,尤其是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即将到来,以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的提出,一时间“中国教育现代化”成为学术界研讨的热点。1.1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什么是教育现代化?关于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众多的研究者都有不同的观点和阐述,前教育部长袁贵仁2016年4月在展望“十三五”系列报告中指出“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较高水平状态,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它包括教育观念、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装备、教育体制和师资等诸多方面内容。”[1]教育现代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超越传统教育并不是否定传统教育,而是要继承和发扬。面向2030年,我国的经济社会已经和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教育现代化将使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所有教育要素愈来越多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逐步建成更加开放、公平、包容、优质和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1.2教育现代化的特征。教育现代化的特征是什么?顾明远教授在2014年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八大特征:教育的民主性和公平性、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教育的个性化和创造性、教育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教育的信息化和创新性、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教育的科学性和法制性。[2]上述论述几乎涵盖了教育现代化的所有特征,而面向2030的中国教育现代,要更加充分地体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教育发展的充分性和均衡性,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体现教育发展的传统性和继承性,使我们的教育现代化具有本土特色;体现教育发展的示范性和辐射性,引领世界教育潮流,并能够体现出他的时代特征。

2教育现代化对高职教育的要求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仅有短短不到的20年,虽然近些年国家通过实施示范校、骨干校等建设,高职教育的总体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一些高职院校甚至已经把建成世界知名院校作为学校的发展目标。但是,我国高职教育的总体发展是不均衡的,还明显落后于职教发达国家,与教育现代化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可以说,高职教育现代化任重而道远。面对教育现代化,高等职业教育不能一味追求所有教育要素达到现代化水平,而是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有所侧重,精准发力,在一些关键教育要素的建设上寻求突破,并能够达到世界水平。2.1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我国1999年的《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特色。只有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才能在教育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正如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工作中,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现程度,主要取决于党委书记与校长的个人理念、气质、风格和经历等契合度。[3]基于此,我们要特别强调“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这是一对命运共同体,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校向着现代化高职院校迈进。2.2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核心内容,产教融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4]职教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我国在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10多年以来,尽管高职院校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也创造出了诸多办学模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至今我国的高职教育领域仍未出现类似德国“双元制”等能够长期实施、大范围推广、在世界范围产生一定影响的校企合作的典型模式。总体来说,我国高职教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更无法保障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党的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既切中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点,同时,也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要以此为契机,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着力推进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3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那么,什么是人的现代化呢?简单说就是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通过教育使人的现代素质要素不断生成和增长,从这一意义上说,教育现代化与我们所讲的素质教育紧密关联,或者说在一定意义上教育现代化与素质教育存在内在的、本质的联系。[5]现代素质核心要素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当然也会存在一些不变要素。《教育2030行动框架》指出,教育2030目标是“将确保每一个人都获得坚实的知识基础,发展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合作性技能,培养其好奇心、勇气及坚韧性。”[6]从这里我们应该可以看到现代人应具有的一些现代素质,而这些素质又恰恰是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所欠缺的,遗憾的是高职院校又普遍存在对这些方面素质教育不够重视的问题。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已经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作为高职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对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将素质教育作为推进学校现代化发展的突破口,及时纠正学校对于素质教育认识的偏差,避免走入培养“机器人”的歧途,要着力于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培养适应和满足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2.4坚持把继续教育放在重点发展战略。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提出了“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的共同目标。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制定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以此推断,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我国教育未来发展的目标。目前,我国人口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人口的规模化优势不断下降,高职教育出现招生困难,在校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学生数量呈减少趋势;而另一方面,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各类社会成员在学校教育之后接受继续教育将会逐渐成为一种常态。随着我国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人成为社会重要群体,我们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物质生活,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对老年人的闲暇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有学者认为,教育现代化释放巨大的教育红利,包括人力资源红利和人才红利,而且高等教育人口红利上升的幅度已经明显地超过了人口红利下降的幅度。[7]高职教育精于技术、贴近社区,在继续教育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高职教育的公益性要求高职院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3教育现代化对高职教师素质的要求

教育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也是教师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建立现代化的教师队伍。现代化的高职教师不仅应当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还应当有更高的素质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服务于国家发展,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3.1教师要有现代化教育观念。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灵魂,只有教育观念转变了,才有制度的转变和内容方法的改革。[8]高职教师要有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教育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人文关怀,将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采取开放的、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方法,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发挥。高职教师要有创新观念,积极探索教学新方法、新内容、新手段,成就卓越教学;要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教学水平,成为卓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3.2教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是高职教师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要求,高职教师要能够解决相关行业、企业生产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研发能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教师首先应当是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前提是企业也需要从中获得利益,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具有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面向《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强国发展目标,需要升级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就对高职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体制机制、主客观等各方面原因,造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总体较弱,难以满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有主动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意识,自觉接受实践能力提升的培训,要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技术服务能力。3.3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21世纪的教师是一种多重身份混合的职业,[9]高职教师需要承担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工作。一方面,教师要在学校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也要指导学生就业、人生规划;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到企业对工人进行培训、技术指导,到社区参加各类文化活动,这对教师的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教师要加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以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关注学科动态,掌握前沿知识;加强现代职教理论的学习,提高对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认识,走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前列;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创新创业、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充实和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形成宽阔的研究视野和扎实的理论功底,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3.4教师要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现代化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促进教育变革的过程,现代化的教师需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高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改变教学与学习方式的重要意义,顺应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及增强现实技术等迅猛发展的时代潮流,适应教育和学习环境的变革,主动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教学。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撑,但是,任何先进的信息技术都无法取代教师,过度使用信息技术,将会使教师成为“放映员”,教室成为“影院”,学生成为“观众”。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当尝试转换身份,利用信息技术导演一堂课,让学生成为其中的演员。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收集分析信息,解决学习问题,与学生成为学习共同体、成为学习的伙伴。

4结语

教育现代化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要依据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要求,创建新时代中国特色高职院校。高职院校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掌握新时代高职教师从教本领。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够培养出满足我国现代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作者:王昊 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