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职业精神运行机制研究

时间:2022-10-18 03:56:12

高职教师职业精神运行机制研究

摘要:高职教师职业精神不是天生具有的,是在社会环境的变迁与发展中塑造的。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不仅需要教师本人自我约束、自我努力,更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形成合力,合作育人。以合作育人为基础,分别从决策机制、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和激励与约束机制4个方面探索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运行机制的运行机理和运行方式,指出运行路径和运行轨迹,为实现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目标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职业精神培育;高职教师;运行机制;合作

育人机制的本意是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借指机器运转过程中的各个零部件之间的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连接关系及运行方式。在社会科学领域,运行机制是指在人类社会有规律的运动中,影响这种运动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及其运行方式。笔者认为,高职教师培育运行机制是指推动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养成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机理和运行方式。在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中,必须建立一套协调、灵活和高效的运行机制,明确机制运行的主体、机制运行的机理、运行方式以及运行结果,保证教师职业精神培育目标的实现。高职教师培育运行机制包括决策机制、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和激励与约束机制。

一、决策机制

(一)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的决策机构。高职院校教师培育决策机制是指影响高职院校教师培育决策的组成要素及运行机理和运行方式。政府部门多次提出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年1月20日)进一步提出,要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和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的培育不仅需要教师自身努力,更需要包括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等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需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高效的决策机构。组织保障,一要有机构,二要有人员。为此,建立从—77—中央到地方、到职业院校的分层分级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委员会,涵盖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和职业院校,成员包括政府相关部门(教育部门和相关行业部门)人员、各类教育教学专家、行业协会人员和企业技术骨干,制订专门的章程,对职业教育教师培育全过程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定,促进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和职业素养全面提升。高职教育教师发展委员会是高职教师发展的决策机构。(二)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决策机制的运行机理。如图1所示,高职教师教育发展委员会由工作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和工作办公室3支队伍组成,形成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和协同联动的高职教师教育发展工作机制。工作指导委员会由各级管理部门(教育部门、行业相关职能部门和学校)有关人员组成本层、本级的高职教师教育发展工作委员会,负责高职教育职业素养培育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和工作指导,决策范围包括高职教师发展的整体规划、资源分配、运行机制、运行模式和管理制度等,侧重于规划方面的宏观方面决策;专家委员会由教育教学专家、行业协会人员和企业技术骨干组成,负责具体的督导咨询、教师培育、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工作,决策范围是每一项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具体实施,侧重于专业方面的微观方面决策,工作办公室由办公室专职人员组成,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开展日常工作,是方案实施的具体组织者。在高职教师发展委员会中,工作指导委员会进行管理决策,为专家委员会提供方向指导,专家委员会进行业务决策,为工作指导委员会提供专业支持;工作办公室具体组织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接受工作指导委员会的管理指导,接受专家委员会的业务指导,在工作过程中收集信息,将信息分类分别反馈到工作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修订和完善决策方案。(三)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决策机制的运行方式与运行轨迹。1.工作指导委员会。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中心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和工作指导。顶层设计,即着眼长远发展自上而下的层层设计,设计高职教师教育发展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包括高职教师教育发展委员会的自身建设、整体规划,制订高职教师教育发展委员会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建立健全高职教师教育发展委员会工作制度、工作规范,高职教师教育发展委员会的运行模式等。统筹规划,对高职教师教育发展委员会的各方面、各层次和各要素统筹规划,整合全校教师教学资源,形成合力,整体规划包括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教改研究、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教师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规划等工作。工作指导,指导和协调专家委员会开展工作;对教师培育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服务,包括把国家和教育部等相关部委的政策及时转化为教学规范的政策指导,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措施与制订工作的质量指导等工作。2.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负责发展中心的督导咨询、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等工作。工作内容包括开展教师发展研究,有效激励高职教师提升职业精神;开展教师技能培训,提升高职教师的“双师”素质;教师产教研指导,提升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制订高职教师教学质量标准,指导教师教学发展;开展身心健康、职业发展规划等教师发展指导,帮助高职教师完成职业规划。3.工作办公室。工作办公室设置中心办公室专职人员,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开展日常工作。工作内容包括组织教学技能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组织教学研讨活动,搭建教师交流、沟通和能力提升的平台,帮助和促进青年教师的教学发展;组织教学示范与推广,带动学校教学质量总体提高;组织产学宏观决策微观决策方向指导工作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信息反馈管理指导专业支持业务指导信息反馈工作办公室组织开展研研究,帮助教师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成果,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组织教学效果测评,促进教师健康成长;组织教学资源建设,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组织教师个人发展指导主力教师职业规划,实现人生价值;组织教师实践训练,促进教师技术技能巩固与提高。

二、动力机制

(一)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动力机制的运行机理。动力是指推动事物发展的作用力。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的动力机制是指影响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和发展的各个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推动力及良性运行轨迹。在高职教师培育中,教师本人是内因,高职教师的职责要求和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激励其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同时,教师作为社会成员身处社会环境中,意识形态和行为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又通过教育对象——学生,反作用于社会各方面。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高素质精良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基石,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高质量的毕业生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企业提高了人力资源和技术保障,提升竞争力,企业获取经济利益,同时,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科研资金,创建更多的实践、科研条件和机会,促进教师职业能力提升与发展,实现人生价值;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质量的毕业生保障高职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师人生价值实现,助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从而社会稳定繁荣,政府实现管理职能。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是全社会的责任,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教师形成合力,实现“政行企校师”在高职教师培育系统中的良性循环,是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的推动力。(二)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动力机制的运行方式及运行轨迹。1.政府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规划。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强调决策应当从高处着眼、自上而下的层层设计和规划。在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中,政府应当承担顶层设计的责任,完善《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劳动法》《教师法》等法规内容,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从而提升职业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发挥政策杠杆作用,给高职院校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给校企合作企业给予政策支持,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发挥引导宣传作用,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在中国制造2025中的作用,树典型、树榜样,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良好社会氛围。2.行业指导、校企合作。行业协会搭建信息平台、牵线搭桥,引导相关企业和高职院校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企业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场地、资金等支持;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产学研合作基地等创新联盟,进行技术研发与攻关、项目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先进技术转移、应用和创新,引领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和高职教师研发能力、服务社会能力,实现教师个人价值,实现校企双赢。3.教师自我激励与约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以教师职业道德约束自己,培育职业精神以胜任崇高和神圣的教师职业;胸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心系职业教育,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修养,掌握教学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学习先进,学习榜样,时刻激励自己努力成为优秀的高职教师。

三、协调机制

(一)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协调机制的运行机理。高职教师培育协调机制是指影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精神养成的各因素之间的分工协作原则和组织协调高效运转的轨迹。《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确立了高职教育的法律地位;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保障。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育不仅需要高职院校全程培育,更需要政府支持,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在现实中,“政行企校”行政管理隶属关系不同,导致合作育人存在一定障碍。我国职业教育的管理机构归属于教育部门,而企业归属于某一个行业或某一个行业部委,即职业教育部门和企业非同一管理机构,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隶属教育部门的高职院校和隶属于其他行业部委的企业没有关联性,高职教育管理部门无法采取行政命令以督促或要求行业部门参与职业教育;行业协会属于社会团体,教育部门也无权命令或要求其参与职业教育。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协调和沟通机制,“政行企校”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和合作共育,共助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养成。(二)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协调机制的运行方式及运行轨迹。1.政府部门牵头搭建合作育人平台。中央与地方政府及其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搭建推进产教结合、协同育人平台。政府牵头组建高职教师发展委员会,从顶层设计教育部门、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和高职院校在高职教师培育中责任和义务,教育部门负责指导性意见、把握方向;政府牵头搭建以行业协会为主导、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专门机构,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实现教育、服务和管理的无缝覆盖,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全员参与,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为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养成提供优良的培育平台。2.行业协会发挥中介作用。随着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对接行业企业”办学定位的逐渐清晰,高职教育的主体责任已经逐渐从高职院校转变为区域经济内的高职院校、企业和行业协会等社会主体的共同责任。行业协会作为某行业内企业的指导与监督机构,具有独特的组织属性与社会属性,可以天然地成为企业、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帮助企业完成与政府部门、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尽力维护企业的利益;另一方面,在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搭建信息沟通与的平台,信息包括从人才的培养、人才的使用,再到人才资本价值的发挥以及收益分配的整个过程,为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奠定利益基础,进而推动校企合作。3.校企合作发挥合作育人功能。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育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学校和企业是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主体。应当按照《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规定,通过平等协商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规定合作的目标任务、内容形式、权利义务、利益分配和绩效考核等事项,实现合作育人,校企双赢。

四、激励与约束机制

(一)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激励与约束机制的运行机理。激励一般是指激发有机体努力追求某一既定目标的行为和达到目标的过程。激励机制是通过对影响目标各因素的需要、内动力和目标衔接起来,努力实现行动目标的运行机理和运行方式。有激励就必须有约束,这是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约束指对目标条件及达到目标的行为所加的限制,也可指控制、管束。约束激励对象行为的各种条件及其对激励对象行为的约束作用,构成激励对象行为约束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本质是激励对象和组织中的主体通过激励物相互作用、相互约束的过程。激励物是与激励对象有关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支持。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能激发激励对象的内动力,同时,规范其行为,加速达到目标;不科学、不公平的激励与约束适得其反,会削弱激励对象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消极对待事物发展,目标进程缓慢,甚至达不到目标。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激励与约束机制,是通过对影响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各因素的需要、内动力和目标衔接起来,实现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目标,同时,对各因素行为进行约束的运行机理和运行方式。在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中,政府作为激励主体,其激励对象为参与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的合作企业、高职院校和高职教师;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互为激励主体和激励对象;高职教师是组织中的激励对象,其直接激励主体为高职院校。激励主体通过提供具有激励性质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支持激发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和高职教师的内动力,努力实现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目标;同时,激励主体对激励对象获取激励物提出限定条件来约束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和高职教师的行为。激励与约束共存,为校企合作、教师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二)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激励与约束机制。的运行方式及运行轨迹1.利益和责任匹配。在高职教师职业精神培育组织中,政府、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都是利益相关者,在分享高职教育职业精神养成带来的成果时,也应当承担相应责任。政府从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优化职业技能发展环境,加强职业教育的宣传与政策引导,扭转社会观念,提高职业教育学历人才社会地位,从而提高包括高职教师在内的职业教育教师社会地位。企业应当按照《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规定与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校企合作的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价制度,将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通过合同、制度激励和约束企业行为。高职院校应净化学校环境,制订相关制度,为校企合作和教师提供政策和条件支持,激励合作企业参与指导教学改革和高职教师培育,引导和帮助教师不断提升知识、能力和素养,建设精良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的责任。高职教师把自我价值实现和高职教育发展紧密联系,以推动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己任,自我激励、自我约束,不断提升职业精神。2.物质和精神结合。物质和精神结合是对激励与约束对象常见的激励约束方式。对于高职院校方面,政府调整教育经费分配比例,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明确高职教师培育专项支出;对考核优秀的优质高职院校给予招生、生均经费等政策支持和奖励性经费支持,对于考核不合格的高职院校给予警告,直至停止招生等约束;将高职教师职业精神考核作为一项指标纳入教育部门对高职学校和高职教师的考核体系中。校企合作方面,政府给予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减免税额、政府补助和金融信贷等扶持政策等实际利益方面的优惠政策,激励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同时,将参与校企合作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纳入社会责任报告,强化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责任。对于高职教师,政府部门发挥引导宣传作用,优化职业教育人文环境,提高职业教育地位和职业教师,同时,强化高职教师的职责和使命,从道义和责任上约束教师行为,做有道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高职院校要加大教师培育经费、顶岗实践经费和教师奖励经费投入,制订教师参与技术和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激励政策,激励教师提升产教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建立绩效考评制度,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和考核指标,奖励先进,鞭策落后者,对于在高职教育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在晋升职称、工资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对于无法胜任高职教师岗位的教师要引入退出机制,优化高职教师队伍;立榜样、树典型,引导青年教师积极进取,修师德、练师能和铸师魂,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静,周亮,卫莉.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17)

.[2]夏红雨,刘艳云.行业协会参与高职教育中的现实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22).

作者:赵丽生 李锦元 郑红梅 郝美彦 单位: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