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4-28 10:23:39

智慧课堂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课堂已不能满足教师的师夷长技与学生对知识强烈的渴求,过去死板、格式化的教育方式也明显的限制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课堂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将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应用推广与发展到课堂教学的各个层面是智慧课堂的创新所在。故此,文章结合智慧课堂的创新理念,开发学生们的各科丰富的教育资源、改进以往的学习方式、强化且优化教学效果,探索符合学生们兴趣的教学模式,以使学生们有更加高效而个性化的学习。

关键词:智慧课堂;信息技术;课程资源

一、引言

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个性化学习以个别差异为出发点,围绕着学生的只是需要和兴趣点为中心,将学生置于教学实践的主要地位。智慧课堂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自主的、以符合自我个性要求地方式学习。学习无论任何时候都是得靠自我完成,而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协助者、引路人与共同的探讨者。老师的职责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放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的、个性的学习能力。

二、创新化智慧课堂的概念

智慧课堂是指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借助人机协同作用,以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智慧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1]。智慧课堂通过创新优化教育理念,打造智慧型课堂,以培养高智慧人才。这种新型的智慧化课堂的提出与发展符合当今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领域的特有产物,更是不断对课堂教学模式更新、变革的结果[2]。

三、智慧课堂的特点

智慧课堂旨在改变教育结构,使传统的师教生学模式翻转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通过用信息化设备辅助学生学习,以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而打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项目为载体”的学习氛围。以促进学生混合式学习,使用“教学做合一”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以“做”为核心,做中教、做中学。教师扮演的角色也发生改变。从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转变成教学环境中的指引者、参与者。学生可以随时借助移动终端设备开展个性化学习,如查阅资料、参与讨论、完成练习、观看VR实验视频等,也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四、智慧课堂个性化教学

(一)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一种可以促进个性和能力最大化发展的教学模式。由于个体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发展潜能、学习兴趣、知识需求、认知水平等水平均有差异,所以需要为个体灵活的打造一条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学生未来发展需要。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路线时,必须对单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分析。首先,对学生多方面进行数据采集,构造专属的学生特征模型,选择目的性强的丰富知识资源,设计出可行性强、有效性高的学习活动,把个性化的专属性特征覆盖在个性化教学实践的各个部分和节点[3]。(二)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个性化学习常被忽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很难被认可,主要原因在于应试教育下长久形成的学力观念。学力观一直以来以记忆力作为学习能力的着力点,重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进而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机械化学习,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以知识点为主,这样长期以往下去,学习者的个人学习能力、个性品质将会被逐渐忽略,从而主观创造性退化。教师在使学生被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背后,却是以牺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创造力为代价的。2.注重共性忽略个性。有教育专家指出,“学校只关注课程的共性,即全员学习统一的内容,探究共同的学习问题,这是与个性化学习截然相对的”。一些学校选择共性的课题让学生学习,而不是引导学生独立地去发现问题,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去研究学习的课题,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个性化学习流于形式而收不到实效。(三)智慧课堂个性化教学模式。1.分析、制定个性化学习。在入学前对学生进行自我测评,对学生的课前学习行为数据进行采集,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一般分析结果有以下三类:第一类,对相应的学习资料的搜集归纳能力、数理分析与统计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第二类则是能力居中,资料搜索采集、归类处理计算能力比较强,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稍逊;第三类,各个方面的能力均弱,需要整体进行提高。通过进行以上详细的分析,准确获得了学生们在学习方面存在的个性差异。从而对学生的认知基础、兴趣倾向等个性差异进行掌握,总结存在的学习问题。2.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与服务。根据学情分析结果,针对学生个体需求,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依托平台与资源,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3.进行个性化学习实践。教师可以采用微信、QQ等通讯软件进行师生互动,可以将同等学习能力的学生分配在一组,组织学生们分配任务进行学习、如果在学习当中遇到问题可以及时互相帮助以解决问题、最后自主完成任务。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们根据具体实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4.强化以及延伸个性化学习任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针对个人作品进行改动、加强、完善和拓展。5.实施多元发展性评价利用错题本、电子档案袋、电子量规等评价工具,从多个维度搜集学习行为数据,分析学习过程行为,实现发展性评价。

五、构建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的个性化智慧课堂

个性化教学可以实现学生个性和能力的最大化发展。智慧课堂,让教与学的方式变得更加丰富,从而为个性化教学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持。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所产生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情境化、智能化、互动化等特点,更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按照传统的混合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将传统的课堂延伸到课外。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对即将讲授的内容预习、了解,之后教师对学生们的疑难问题进行汇总,针对出现频率高的问题进行重难点划分,在授课当中有选择性、有目的性地运用教学技能穿插在课堂中,从而做到答疑解惑的目的,这种以培养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真正的使课堂智慧化、高效化。同时课后实践需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完善多媒体作品,探索学习新知识。崔晓慧等人在教学当中采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并且在高职课程《图书电子商务系统》中运用具有个性化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故此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部分,并对其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4]。通过对崔晓慧等人进行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丰富的学习资源,智能化的教育工具、多途径的评价工具、自我适应性强的学习环境、个性化服务的高效便捷性等多种因素,使得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发生改变。不仅如此,教学效果也发生了极大地变化。因此,在发展如此之快的信息技术时代,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为学生提供一种合适、方便快捷的互动工具,能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测评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搭建了夯实的基础,以促进学习者高效的学习。在智慧教学模式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当中,研究人员对个体推送的学习资源进行个性化设计,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筛选和落实。该教学资源分享平台的资源建设与展示功能可以实时记录学习进程与评测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但优势与劣势并存,它不仅需要教师进行单个成绩查询,而且,资源推送也需要单个推送。这样导致教师的工作量增加、教育效率降低,处理学生学习事物的能力也降低。所以,打造一个智慧课堂资源与学习平台显得急需解决。传统教学模式是循规蹈矩地以一定的步骤进行教学实践,课前预习、上课听讲、课堂随地抽查、回答问题、完成课后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四部曲,智慧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运用网络平台测试由老师推送的学习资源;在课堂当中积极回答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及参与课堂疑问谈论;课后完成相应的题目,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以上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被动,常需要教师督促,但智慧课堂转化为学生的主动学习。由于一直以来都是被动学习,学生适应了原有的教学模式,突然地转变会使得极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下降,从而学习效率很低。所以在实施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时,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骆万发等人对物理实验进行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在多元化培养方式中,个性化实验教学旨在彰显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深受师生热捧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推进实验室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个性化实验教学模式一直以来以学生自主参与物理实践为基础,从而获得最为直观的学习体验和经验之谈。进行个性化实验教学模式有多方面的优点[5].自主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对事物现象发生的质疑能力,疑问产生兴趣,从而培养学生们探求真知,勇于发现、勤于动手的实验学习能力,进而激发他们探索未知、创新的欲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学习进行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和支持学生独立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整合和分析归纳实验资料,进行实验研究,得出结论并对结果进行验证和交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已储备的知识与经验,熟练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归纳、灵活运用和处理各方面信息的能力。在进行智慧型课堂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有效的实验操作方法。灵活运用整理与归纳信息的方法,更加高效地提取信息,收集信息的能力。学会与同学共享与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和共享知识的能力。

六、总结

智慧课堂的优势是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对学习基础、能力不一的同学能够面面俱到、一个不落的照顾到,使个体学习差异显著降低,能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时进行了解,更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检测,对于知识量大资料信息长时间的储存,以便后期需要及时提取。个性化教学智慧课堂真正的实现了传统化教育的颠覆性结构改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

作者:吴木洋 单位:荆楚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