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个性化教学瓶颈及突破机制

时间:2022-04-28 10:16:33

互联网+个性化教学瓶颈及突破机制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是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培养个性化人才的必经之路。作为一项顺应时代、期待突破的综合工程,必须要全面准确界定个性化教学的内涵与特征基础上,深入把握分析实施互联网+个性化教学存在的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的瓶颈,迫切需要从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改革管理做好保障、培训提升强化师资、开发完善扩充资源、宣传教育端正观念和转变方式提高能力等方面实现突破,建构科学合理的机制,为职业教育多样化人才的培养提供路径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个性化教学;瓶颈;突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树立人人成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让人人成为有用之才,共享人生出彩机会。”2017年,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再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个性化培养。”在国家轮番强调培养个性人才的背景下,个性化教学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目前,人们对个性化教学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践派,他们根据个人对个性化教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片面认识,直接进行所谓的个性化教学实践,导致实践效果很不理想;另一类是理论派,他们分析了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个性化教学理念下的各种思考及假设,但没有真正付诸于行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预想也没有突破。[1]基于此,对个性化教学的内涵特征、实施瓶颈及突破机制进行深入讨论,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互联网+”背景下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一)个性化教学的内涵。界定个性化教学的范畴,是研究个性化教学的基本前提。如果我们要定义个性化教学,就应该明确个性化教学的内涵。教学是一个过程概念,因此个性化教学可以从教学涵盖的各个阶段进行理解。它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为基础,逐一分析学习者个性,再树立个人定制目标,进行个性化教与个性化学,力争实现个性化发展、人人成才的目的。综合起来,个性化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到目标个性化、过程个性化、结果个性化的教学。1.目标个性化。因材施教,所谓的“材”,可以理解为学生的特质。不同的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需要等均不同,这是学生的独特个性。但是,学生长大后终究会是50社会的一员,需要具备社会认同的基本个人能力和素质,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定制个人学习目标时需同时兼顾基本共性和独特个性,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设置近目标,根据终身教育理念设置远目标,让每个学生均能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小目标,也能通过更大努力实现自己的大目标,使学生感到学习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获得前进的动力。2.过程个性化。美国著名学者卡罗尔认为,个性化教学是在学习者个性特征与学习环境之间努力达到的一种平衡。也就是说,个性化教学要满足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匹配,包括学习者与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学习氛围、学习评价等的合理匹配,这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坚强后盾。因此,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都要力求让每个学生均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得到教师最有效的点拨,能处于你追我赶但又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能得到最有力量的激励评价,使学生感到学习不再是无聊、无助、无趣的事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力。3.结果个性化。实施个性化教学,最终目的是要培养个性化人才,是要人人能成才。希望通过目标定制的个性化、实施过程的个性化,实现最终结果的个性化。让每个学生通过学习训练,通过不同的路径方法均实现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基本技能、提升各自感兴趣的特殊专项能力和技能,逐步实现提升学会自我规划、学会信息获取、学会时间管理、学会知识管理、学会评价管理以及敢于冒险创新等隐性能力。综上所述,个性化教学是目标个性化、过程个性化和结果个性化的有机统一,缺一不可。只有目标个性化而没有过程个性化的保障,纸上谈兵;只有目标和过程个性化,没有实现结果的个性化,徒劳无功;只有过程的个性化,没有目标的个性化,空中楼阁,也不可能实现理想的结果个性化。(二)“互联网+”背景下个性化教学的特征。明确互联网+背景下个性化教学的特征,是研究个性化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认为,从教学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角度来看,互联网+背景下个性化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学习主体的差异性、学习路径的多样性、学习时空的选择性、学习资源的共享性、学习氛围的和谐性、学习评价的激励性。1.学习主体的差异性。个性化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生为例,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职高生、普高生、单招生,还有退役的军人,理工科专业有文科生源,文科专业也有理科生源,生源复杂、基础不一,而且学习风格、学习兴趣、学习需要各不相同。实施个性化教学,必须承认主体的客观性,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2]2.学习路径的多样性。不同的学习主体,具有不同的学习特征,学习路径也应具有多样性。根据对学生的分析评估,教师给学生提供若干学习路径的建议,比如:为实现某一具体目标,A层次的学生可直达目标,B层次的学生可以把目标分为递进关系的两步再逐步实现,C层次的学生可以把目标分为递进关系的三步再逐步实现。对于知识、技能信息的获取,学生的学习途径也是多样的,比如:可以听教师现场讲解,可以咨询同伴观摩演示,可以观看网络视频文档自学,可以阅读教材书本学习等。实施个性化教学,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路径实现目标,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最好诠释。3.学习时空的选择性。互联网+教育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打破了时间、空间和学习人数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是上午、下午还是晚上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能力选择是学习一遍、两遍还是三遍,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是在教室、图书馆还是宿舍学习。实施个性化教学,给予学生学习时间、空间的弹性选择,提供一定的自由度,有自由才可能有创新。4.学习资源的共享性。互联网+时代的学生是典型的原著民,对网络平台资源的、获取轻车熟路。个性化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教师各级各类制作好的学习资源,组织师生讨论生成过程学习资源以供后期查看;学生查找跟自己匹配的学习资源,可以自主选择是学习自己任课老师的教学资源还是互联网其他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资源,也可以或者回复问题的形式参与讨论形成同伴可参考的学习资源。资源的共享性,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习眼界,打破定性思维,同时,由于生成的资源对班级同学可见,对于同伴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个性化教学,需要提供开放的学习资源,尊重互联网学习资源的共享特性。5.学习氛围的和谐性。个性化教学,是一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感受到轻松、快乐、和谐的教学模式,需要学习环境、学习氛围的支持。一是人机关系和谐,教师、学生能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资源查找资源等非常方便;二是师生关系和谐,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师生平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路者、帮助提供者,学生会学、乐学,教师会引、乐引;三是生生关系和谐,不甘落后是人的天性,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必定会学有所成。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意沉浸其中享受学习,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有力保障。6.学习评价的激励性。学习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个性化教学在进行学生的学习评价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科学的多元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各自的学习目标,综合进行定性及定量的评价,务必注意言语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以后能收获更好的学习成效。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努力学习是有收获的,自己的学习成果是能得到肯定认可的,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自信。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也要学会客观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

二、“互联网+”背景下实施个性化教学的瓶颈分析

个性化教学概念的提出已有很长一段时间,对于个性化教学的研究也渐进深入,但受到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各种因素的制约,真正全面推广实施还有一定的距离。(一)学校层面。1.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有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学院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紧密相关。[3]当前,很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由原来的中专学校合并、重组升格而来,学校的硬件、软件方面均有一定的不足。虽然通过“100所国家示范”“100所国家骨干”和各个省立项的示范高职院校项目建设,部分学校的教学条件大大改善,但是对于全国1388所(2017年数据)的高职院校来说,比例实在太低。教学场所数量不足,教学设施落后,实训条件缺乏,办公条件差,信息化建设滞后,生师比偏高,班级人数偏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难以满足实施个性化教学的需要,也间接影响到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2.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很多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部门队伍庞大,机构累赘,人员结构比例失调,行政管理人员比一线教师的数量还多,而且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综合能力普遍不高。众多的管理和考核制度约束一线教师和学生,思想行为被禁锢,使得一线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也是模式化生产。虽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但过犹不及,而且没有自由就没想象,也就没有创造力,严重影响了个性化教学的实施。3.人才方案和课程体系有待重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从“技能型人才”转变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再强调“复合型人才、个性化人才”,市场需求不断在发生变化,而高职院校的专业或专业群的设置是根据社会需求来确定的,因而人才培养方案也需发生相应变化。但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个性化”重视不够体现不足,课程体系也仍然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模式,而且选修课比例太小。虽然也推行学分制,但与学期制学年制几乎没有区别,第二课堂、技能大赛、社会实践与学分的互认转换也受到阻碍。[4]没有配套的基础建设,难以保障个性化教学的顺利实施。(二)教师层面。1.师资能力有待加强。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是高等学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工作,缺乏企业工作经验,更没有创业经历。面对个性化教学模式的需求,教师承担多重角色,师资急需加强。首先,互联网+背景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以及教学资源开发制作能力等通用能力需要全面提升。其次,要培养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教师需要对专业群的社会需求、岗位面向、工作流程、综合技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了如指掌;要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教师不但需要对专业群的各项内容非常熟悉,还要具备边缘交叉学科知识和参加各级技能大赛的技能、技巧等综合能力;要培养高水准的创业型人才,教师需要在对专业群知识技能精通的基础上,具备敏锐的嗅觉、精准的定位和大胆的冒险精神,以及创业的基本常识和技能技巧;要培养有潜力的升学型人才,教师要对专业群的基础知识、技能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研究,能带领或指导学生能利用专业领域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相关文档资料的撰写方法。要确保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全面推进,师资建设任务艰巨。2.教学资源有待丰富。互联网平台赋予了教学资源新的活力,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国内资源、国外资源均可共享,但是能贴乎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实际需求的、可借鉴、可使用的系统资源太少。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航空类院校本科以上层次有五六所,专科层次有四所,本科层次同一内容的相近资源理论太深、实践太少,高职层次同一内容的相近资源侧重点各有千秋。特别是对于航空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近似的场景进行模拟,也就限制了较多教学资源的制作充实。虽然民航领域航空公司或大修公司也有自己开发培训资源,但鉴于公司利益保护资源一般不外传。因此,为满足个性化教学的需要,还是必须要重视校内教师团队对教学资源的自主开发。(三)学生层面。1.学生学习观念有待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半听课、半休息“状态,非常轻松就上完一节课过完一学期,到了期末突击一下就能拿高分,这种被动学习模式已深入人心。进入大学后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要去适应,学生开始会觉得无所适从,不能理解为什么不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学习新东西,而是学生自己在课后学习;不能理解为什么在课堂上老师似乎无所事事,而只是学生在讨论或在展示汇报;更不能理解为什么以前学习都是老师安排好学习时间、学习内容,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现在的学习需要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生提问教师回答;整体感觉是”以前上课觉得好轻松,上大学了反而觉得好辛苦”。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正常的,需要学校、任课教师、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优秀学长等多方共同努力做好宣传教育,让学生对个性化教学有新的认识和理解,学习观念也慢慢发生转变。2.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大部分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是各种信息化教学模式实施时存在的一大瓶颈。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怕苦怕累,没有目标,完全没有方向。部分学生自我认识不足,好高骛远,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思路模糊。也有部分学生自律意识很差,很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还有的学生确实是学习基础差,领悟能力、反应速度要慢一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高跟内在因素有关,也跟外在因素有关。[5]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枯燥无味、任务太重使得学习时间太长、学习监控不到位评价不公平等等,均有可能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虽说个性化教学要以学生较强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但是个性化教学也能很好地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解决自主学习能力差的难题。

三、“互联网+”背景下实施个性化教学的突破机制

实施个性化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技术难题,实质上是体制问题。因此,必须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综合考虑,寻求实施个性化教学的体制突破和途径创新,不断形成推动个性化教学模式有效发展的动力机制。(一)学校层面。1.创造条件,营造个性化教学氛围。从成功的职业教育发展经验来看,教学的良好发展态势与学校的政策投入和经济投入息息相关。因此,学院高层要充分认识到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对学院实施个性化教学在部署战略上做好统一规划和安排。相关部门要出台系列支持个性化教学实施的文件,鼓励一部分专业院系或专业群走在前面,再逐步推广,给予实施个性化教学的院系或专业群相应的资源倾斜政策,给予个性化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和相应的鼓励措施。消除大班制,控制班级人数在30人以内。同时,学院要向政府部门、上级管理部门争取一切可能的经费来源,优先加大在教学场所、教学设施、实训条件、信息化建设等跟教学有关的投入。加强校企合作深度,向行业企业争取校内外实训实习条件的支持,如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观摩实践基地、教师下厂实践基地、学生定点实习基地等。向有能力的优秀校友及社会人士争取教学设备捐赠及其他资源的支持。在学院网站、公众微信号、校园广播等多渠道加大对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宣传,力争在硬件、软件上创新发展新局面,营造浓厚的个性化教学氛围。2.改革管理,做好个性化教学保障。提高管理质量,是个性化教学顺利实施的保障。改革学分制,打破以往学期或学年课程学分界限,设置弹性学习期限,鼓励学习基础好的优秀学生修满学分提前就业,允许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专业群内修读学分获取双专业证书,同意部分提前招聘参加工作的学生适当延缓毕业。试行专业群大类招生制度,新生进校第一年学习公共平台课程和专业群平台课程,待学生对专业群职业面向有所认识和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规划后,在专业群导师的指导下选修相应的课程形成适合自己的专业。[6]重构个性化教学课程体系,调整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增加选修课程的占比份额和可选种类,特别要增加体现“个性化”的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及假期实践选修课程,课程内容和实施要突出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分步达标。改革教师教学评价督导制度,重在诊断、引导、帮助、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给教师找茬、判刑,同时给予教师一定的自由空间,只有实现教师的个性化才有可能培养的学生个性化。建立多元化学生评价指标体系,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结合,通用能力评价与个性能力评价结合,注意评价分层,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学习、实训场所全天开放管理制度,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场地。建立教学场所免费接入互联网管理制度,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学习资源。建立专业导师负责制度,为学生进行专业引导及指导。(二)教师层面。1.培训提升,强化个性化教学师资。教师是个性化教学的引导者、服务者、激励者,师资能力直接影响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效果。[7]面对个性化教学的各种要求,教师要能胜任技师型人才的师傅、复合型人才的能手、创业型人才的引路人、升学型人才的导师等多重角色,对教师的专业技能、理论深度和社会阅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个性化教学师资,可采用“培训为主、引进为辅”“校内培训为主、校外培训为辅”的形式。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时间,组织教师互联网+背景下教学设计、资源制作、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专项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利用各级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机会广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以赛代训”,实现教师信息化能力、实践技能、创新创业技能的提升。定期举办公开课、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查漏补缺,取长补短。利用访问学者交流机会,真正提升专业领域理论研究功底,并调研当前本科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为升学型人才提供有效的指导打好基础。加强与兄弟高职院校沟通交流,邀请有成功经验的教师来校培训分享。鼓励师生成立工作室,摸索创业之路,积累创业经验。建立教师企业挂职和54企业顶岗轮回制度,汲取最新行业企业知识技能和技术。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参加校外各种专业研讨会和交流会。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并建立特殊晋升机制,引进人才时重点考虑是否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验。聘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验的技术骨干作为专业群企业带头人或者兼职教师,聘请有创业经历、经验的企业负责人作为创业型人才的兼职导师,聘请社会各种才艺特长的人才作为社会实践选修课程的兼职指导。建立基于专业群的“4+1”个性化教学团队,“4”指的是四名不同个性特长的教师,分别在技能、参赛、创业、升学方面各有擅长,“1”指的是每个教学团队配备1名高年级优秀学生,在个性化教学上给学弟学妹们提供咨询服务。2.开发完善,扩充个性化教学资源。为满足个性化教学需求,使每个学生均能找到相应的学习资源,需要建立完善“网络+图书馆+实验室+机房+专用教室”的立体教学资源库。[8]依托个性化教学课程体系,开发必修课程资源包和选修课程资源包,必修课程资源包主要包括公共平台课程资源包和专业群平台课程资源包,选修课程资源包主要包括专业群方向课程资源包、拓展课程资源包和社会实践课程资源包。社会实践课程资源包需要重点开发,可以利用学院已有的实践平台如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中心等开展活动,也可以引导学生创建社团组织活动,或是参加教师的项目团队进行课题研究,也可以参加寒暑假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其他每门课程的网络资源包需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细分细化包括自主学习任务单、学习指南、学习课件、电子教案、教学视频、动画案例、在线测试、题库、拓展资源、反思总结、讨论交流等的所有资源。尊重互联网资源的共享客观规律,避免资源的重复开发。重视实验室、机房、专用教室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学资源积累,重视实验室、机房、专用教室基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平台的开发和应用。此外,还应加强校企合作深度,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和企业优势,联合开发、共建共享教学资源。(三)学生层面。1.宣传教育,端正学生学习观念。学生已经习惯“教师认真讲课学生认真听课”的中国传统教育,换了新环境,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也变了,一下难以适应。为此,在新生入学教育上,学院相关领导、二级学院领导、辅导员等均要宣传介绍学院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情况。各课程的第一堂课上,任课教师也应宣传强调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利害,提醒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课上,老师也要适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学院实施的个性化教学,做好三五年的个人规划。以前的学习是“课上听课、课后写(抄)作业”,在个性化教学模式中变成“随时都可以听课,随处都可以学习,而且可能是课前网络听课、课上做作业和讨论、课后网络反思”。课堂从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学习的时间、学习的空间、学习的内容安排、学习的方式都由自己做主,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2.转变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高职学生学习习惯普遍不好,学习主动性差,习惯按部就班,但是互联网背景下的翻转课堂、智慧课堂、个性化教学等教学模式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评估,分析各学生不愿自主学习或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通过问题导向、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游戏教学、同伴互助等途径,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潘菊素.基于分类培养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17-25.

[2]王楠,孙庆玲.高职教学是“一锅端”还是分层分类培养[N].中国青年报,2018-05-14(10).

[3]蔡中兴.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教体系的瓶颈与突破机制研究[J].职教论坛,2018(3):139-143.

[4]李仲秋.基于专业群的高职专业学分制改革探析[J].职教通讯,2015(8):43-44.

[5]邓桂萍.翻转课堂模式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瓶颈和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18(3):18-22.

[6]黄登红,王成新.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个性化人才培养策略[J].职教通讯,2017(32):10-12.

[7]李明月.复合型职业教育教师能力体系建设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7(8):77-80.

[8]瞿翠玲.高校学生个性化培养途径探析[J].教育探索,2011(10):79-80.

作者:邓桂萍 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