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比较与茶学词汇翻译教学

时间:2022-11-12 11:13:44

茶文化比较与茶学词汇翻译教学

摘要:韩国与中国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渊源,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较多的交流,其中文化交流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在中韩文化交流开展过程中,茶文化逐渐受到关注。由于茶文化是经过几千年历史沉淀形成的,其中渗透着国家的文化背景以及历史传承,随着中韩两国交流的日益加深,茶文化逐渐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茶文化开始走进教育领域,众多学者就茶文化的发展以及中韩两国的茶文化差异开展研究。由于国家文化不同,因此,学生在深入理解中韩茶文化差异的过程中存在困难,尤其是语言差异问题。面对这一现象,教师应着重针对茶学词汇以及语言翻译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翻译方法,以茶文化为背景,建立正确的学习模式。

关键词:中韩茶文化比较;茶学词汇;翻译教学

中华文化有着很深的历史积淀,而茶文化作为其中一个典型代表逐渐开始受到众多文化研究者的关注。由于韩国与中国文化交流较为频繁,因此,中韩茶文化差异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因为语言差异,学生在理解中韩茶文化的过程中就出现很多问题,因此,茶学词汇的翻译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茶学语言翻译能够有效提升中韩茶文化交流,让中国茶文化具有更加深远的影响。

1中韩茶文化比较

1.1茶的发源地差异。茶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记载,中国是茶文化的起源之地。经史料记载,中国最早对茶叶的记录是在神农时期,当时茶叶的应用还并不十分广泛,仅仅是药用植物。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历史变迁,茶叶开始在民间普及,且变成颇受平民喜爱的饮用植物。据查证,在我国的许多医学典籍上都有关于茶叶解读的记载,可见我国茶文化历史之悠久。与中国相比,韩国的茶文化起源较晚,距今仅有700年。为了便于与中国历史相比,史学家对韩国茶文化的起源时间作了推算,大致是从我国西汉至初唐这一时期。而同一时间中国的茶文化已经不再处于萌芽阶段,而是趋于成熟。1.2茶的分类差异。茶的分类极为丰富,可以根据用途,产地以及颜色等众多特征分门别类。如今市场上常见的茶可以分为红茶,绿茶,乌龙茶等等。在众多茶叶品种中,我国茶叶市场上以绿茶为主,且已经占据半壁江山,换言之,绿茶是受到大多数中国人喜爱的一类茶。如今现存的绿茶中龙井茶,碧螺春等都已经享誉世界。“绿茶”这一词汇在韩语中被译为“”,相对于我国的茶文化,韩国则更倾向于传统类别的茶。在我国汉末唐初茶文化开始流向朝鲜半岛,于是韩国开始受到茶文化的影响,且茶文化在中国佛教盛行之后,流传速度更快,范围更广。随着茶文化在韩国的发展,不同教派文化也相继传播到韩国,如儒家思想的兴起就对韩国的茶文化产生了极为深厚的影响。这一时期茶已经不再拘泥于一种植物,任何具有药用价值的汤药都被称作“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叫法就被称作“传统茶”。由此可知,任何能够入药的植物都可以称作传统茶,因此,其种类相当丰富,如大麦茶、五谷茶等,除此之外还有药草茶,水果茶。水果茶顾名思义就是大枣、核桃、青梅、柚子、柿子、桔皮等水果都可以作为茶的材料。用专业的茶学词汇可以将传统茶翻译为“”。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将茶文化词汇的翻译作为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其起源,并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结合起来,以达到深入理解的效果。1.3茶的引用方式与社交礼仪差异。谈及中国的茶文化就不得不提唐朝,作为一个鼎盛的王朝,唐朝不仅经济发展迅速,其文化发展也令人赞叹。饮茶习俗是从唐朝开始的,且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深入人心。中国饮茶之道不仅仅是为了解渴,而是对茶叶本身味道的细细品味。所谓“品茶”正是对茶叶本身的颜色,味道以及香味有更深的感悟,让人从中获得精神上更高层次的享受。中国人饮茶大都习惯于清淡,因此,泡茶也成为一门手艺,对茶具和水的使用手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知,中国对茶已经不再拘泥于喝茶的境界,而是上升到了精神高度。茶的作用也由解渴发展为“以茶会友”。韩国的泡茶法也已享誉世界,成为其茶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标志。

2茶学词汇翻译教学的意义

中国茶文化包容着众多的文化元素,已经成为几千年来历史的一个缩影。茶文化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究其原因是茶文化的形成是从茶叶树种的选择,栽种以及各种茶叶的制作中不断发展而来的,因此,想要真正了解茶文化就不能仅仅追求茶叶的名称及口味,而是追根溯源,深入了解。在开展茶学词汇翻译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能真正的体会到茶文化的语言魅力,教师应针对茶叶的不同特点展开,结合种植背景以及不同的语言情境开展翻译教学。同时对于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茶叶,应采取区别性翻译的方法,用最为标准化和专业化的词汇和语言将茶文化的精髓翻译出来。茶学词汇翻译教学工作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有丰富的茶学词汇量以及专业的翻译水平;其二,对茶道有深入的了解,对中韩两国的茶文化历史有准确的把握。以“功夫茶”为例,在翻译过程中,这一命名的由来以及深层含义是翻译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韩语将其翻译为“”。由此可知,中韩茶文化比较和茶学的词汇翻译教学工作是要将对茶文化的历史发展作为主要参考资料,从而翻译者能够在全面把握茶文化基础上展开翻译工作。

3茶学词汇翻译教学策略

3.1搭建直译与意译链接的桥梁。由于语言之间存在差异性,中文与韩文亦是如此,在茶学翻译教学中,教师应尝试运用两种以上的语言来阐述茶学词汇,以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中文和韩文两种语言体系在某些时候会相互干扰,因此,茶学词汇的翻译教学工作应避免过于表面化。如在对中国名茶“乌龙茶”进行翻译时,如果简单的翻译其名称会让人产生误会。原因是在韩文中“乌龙”是贬义词,如果简单按照其表面意思翻译则会让韩国人认为这是品质不好的茶。因此,在实际的翻译中,“乌龙茶”被译作“”。又如我国有一种茶因其采摘的时间比较特殊而得名,被称作“明前茶”,顾名思义实在清明节气之前对其及进行采摘的。因为清明前的气候适合茶叶生长,因此,其韩语名称被翻译为“”。所以在茶学词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翻译目标的深层含义入手,不能简单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将茶的特点,背景以及文化内涵准确表现出来。3.2拟人拟物的翻译。中国语言的精深主要体现在修辞手法上,其中拟人和拟物就是两个典型代表。这一手法在茶学中也常常见到,如这一句对茶的描写:“茶味清淡,不宜用大量的水或是进行大范围地砌泡。”深入思考会发现这一段描写实际是引入了“俭”的拟人手法,从侧面表现出茶叶的品行特点。而韩语翻译:“”为了与汉语表达意思相契合,在翻译中也尝试融入了拟人的手法,尽可能完美的将其原意表达出来。又如:“茶犹如是南方良木”这一句的翻译可以采用拟物的方法:“”把茶叶比作良木,运用这一手法让读者认识到茶叶的品质特点。3.3词性转换的翻译。无论是汉语还是韩语在语句翻译教学中都要注意语句的词性,不同词性有其不同的特点。为了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保证语句准确,词性协调,只有词性辨别准确才能够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更多的含义。如:“饮苦茶犹如轻身换骨。”这句的翻译可以将其最后的“轻身换骨”其作为一个形容词展开翻译,:“”通过准确运用词性之间的转换烘托出苦茶的效用。

4结束语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是领先世界的,同时也是享有盛名。相比于我国,韩国茶文化的发展虽落后几千年,但是仍然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近年来,茶文化逐渐受到欢迎,中韩茶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也逐渐受到重视。而为了更好传播我国茶文化,同时也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茶学,茶学词汇翻译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茶学语言翻译中,词性、准确性成为影响翻译效果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翻译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茶学素养,让学生对中韩两国的茶学历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张翔宇,刘立格,余曼凌.文化竞争背景下的中韩茶文化比较与高校茶学词汇翻译教学[J].福建茶叶,2013(2):232-236.

[2]李敏.以茶文化的汉译英角度看待文化缺失现象[D].武汉茶学报,2016.

[3]武商.中韩禅文化与茶文化典籍翻译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5.

[4]张威.探究文化交流中中韩茶学词汇翻译策略[J].外语文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64-166.

作者:彭庆敏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