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研究

时间:2022-10-10 08:28:30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针对新时期地方高校在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给出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效提升的对策,着重介绍了南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效提升的实践成效。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实践与成效

优化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核心内容之一。地方高校在办学层次、办学条件上的问题较为突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因此,如何根据自身办学特色,结合当前的新形势,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升其运行实效,显得尤为重要。[1-3]

一、新时期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新要求

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时代,质量已经成为人们倍加关注的问题。地方高校大多地处中小城市,区位劣势明显,在优秀生源、优质教学资源、就业市场的竞争等方面,都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这些因素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在“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当下,地方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稳脚跟,谋求发展,就必须创“一流本科”,更加注重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013年以来,南华大学以教育部专业认证、审核评估为契机,建立了比较适合校情的自我监控与自我发展的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以开展多主体校内专业认证为抓手,持续改进内部质量监控体系;[4]积极探索以教学督导为主导的校内质量监控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督导在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积极作用。[5]2017年12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现场考察专家认为,南华大学形成了由目标决策系统、过程运行系统、条件保障系统和评估监控系统构成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体系运行基本有效。[6]继专业认证、卓越计划、审核评估后,教育部2017年推出了“新工科”计划,南华大学作为地方院校,积极响应和启动了新工科建设计划,“面向新经济的地方高校工科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于2018年成功入选教育部部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8年,教育部以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原则,出台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新”内涵,对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新标准新要求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作用,改进和完善学校现有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升监控体系运行的有效度,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问题

地方高校尽管建立了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但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需要认真面对、分析及解决。(一)监控主动性不强,主体责任不明。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主管教学的校级领导,由领导决定何时进行何种形式的教学质量检查,由教学督导团根据教学质量检查的要求进行检查。这种模式的弊端是,督导对人惰性的外在督、促、导的积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监控主动性不强,广大师生的监控主体参与地位未能较好体现。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主导作用和师生的主体参与地位,以解决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体主动性不强的问题。(二)标准系统性不强。目前,部分高校尚未建立与教育部专业认证和审核评估新形势下相对应的、符合本校实际的、科学系统的教学质量标准,监控评估中人为因素较重,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需要完备质量监控标准的内容与程序规定,以解决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标准系统性不强的问题。(三)监控科学性不强。由于教学质量监控并没有成为教学管理部门的自觉意识与主动行动,监控方式多是零散化、碎片化的,监控对象不明确,监控阶段特点没有得到正视,少有体现以教学督导为主导的全员性、全方位与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因此,要克服方式方法的零散性、碎片化,充分体现不同监控对象和不同监控阶段的特点,以解决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科学性不强的问题。(四)闭环功能不够,监控的有效性不强。大部分高校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模式,少有体现信息收集、分析、反馈、持续改进的闭环功能,这与新时期教育部专业认证和审核评估的持续改进理念不符。因此需要体现信息收集、分析、反馈、持续改进的闭环功能,提高结果运用刚性,以解决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有效性不强的问题。

三、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针对上述问题,新形势下教育部专业认证和审核评估提出的“持续改进”为重要理念和重要环节,以南华大学为例,提出了地方高校本科教学“一主导三主体”持续改进的质量监控体系优化模式,以期提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实效。即实行教学督导监控,以突出督导的主导作用;实行教师(同行专家、领导)教学信息监控,以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实行学生教学信息监控,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行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运行的监控,以突出监控信息的收集、分析、反馈和持续改进功能。(一)实践做法。1.督导团主导、三主体协同,增强质量监控主动性。制定本科教学督导工作条例,明确担当主导作用的校、院两级教学督导职责,明确领导、教师和学生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中的职责,规定履行职责的方式、途径载体、频度数量和完成质量要求。校教务部成立教师教学信息监控专家组,由校教学督导员及同行专家组成,主要负责教师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及向教务部反馈,以便持续改进。校教务部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设立学生信息中心,每个二级学院设一个学生信息站。信息中心主任及各学院信息站长由教务部从信息员聘任,主要负责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向教务部反馈学生的合理意见。调整学校督导成员,成立校、院两级督导组织机构,建立两级督导工作机制,建立定量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督导工作制度和考核制度,建立校、院两级督导联动监控制度。2.两重点突出、十环节涵盖,增强质量监控系统性。根据教育部专业认证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重点,以培养方案编制为统领,以质量管理为手段,形成了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培养方案编制、教学大纲编制、教材建设与选用、课堂教学与教案编写、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与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考核评价等10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包含指标体系和实施办法,为教学质量监控提供内容依据和程序依据。3.两维度展开、九方法并举,增强质量监控科学性。“两维度”评估监控:过程质量和状态质量。以过程质量达成状态质量,以状态质量检验过程质量,实现相互促进。评估监控“九方法”:“三期”检查、专项检查、常规听课、特定听课、网上评教、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业评估、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和系室评估。九种方法既有综合性又有专项性,既有阶段性又有总结性,既有固定性又有灵活性,实现教学质量监控方式多样化、方法立体化。4.五渠道反馈、三挂钩落实,增强质量监控有效性。教务部监控办汇集督导在教学评估、教学检查、课堂听课等监控过程中收集的质量信息,以及教师(同行专家、领导)及学生网上评教的结果,与督导共同分析,通过即时沟通、书面交流、教学信息网通报、教学院长例会报告、督导团(组)微信群和QQ群提示5种渠道进行反馈,并实行教学评估、教学检查、课堂听课结果与二级学院绩效考核、与教师职称晋升、与教师年度绩效考核三个挂钩,“硬化”监控结果运用,促进持续改进落实到位,增强督导机构的实质权威。(二)实践成效。1.质量意识明显增强。通过二级学院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业评估、系室评估等专项教学评估,促进各学院在校内评估专家的指导下全面、系统总结本科教学工作的优势,查找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生命线的观念,形成全员重视和参与质量建设的良好氛围,形成“重规范、重改革、求精品、求卓越”的教育教学质量文化共同追求。2.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通过网上评教、教学检查等监控手段,一方面有效促进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为教学过程管理规范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教学督导日常听课、巡查以及学生教学信息员的反馈,教学设施和环境得到及时维修与改善。3.教学秩序更加规范。通过“三期”教学检查、专项教学检查的监控手段,全校师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自觉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有效保证各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4.教学质量稳定优良。通过校内教学评估、教学检查等质量监控工作,教师教学能力得到巩固提升,教学行为更加规范,课程教学质量稳定优良,在2015-2018年3个学年度的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和领导评教中,优秀率和良好率稳定在98%-99%。5.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升。2015-2019年,在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和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有60多位教师获奖。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直接受益学生超过5万。

参考文献:

[1]潘晓卉,郑家茂.构建科学高效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5(1).

[2]王海刚.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优化[J].中国轻工业教育,2015(5).

[3]程鹏,陈溪辉,陈坚祯,邹飞,张凌宇,向卓.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优化与实践[J].亚太教育,2016(3).

[4]朱惠延,詹晶.开展多主体校内专业认证,持续改进内部质量监控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

[5]朱惠延,杨勇,张新华,龙双涟.教学督导在专业认证持续改进质量监控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

[6]李延宝.教育部南华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现场考察专家组组长反馈意见报告[R].2017(12).

作者:朱惠延 王莉芬 张新华 单位:南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