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有机食品诚信体系建设论文

时间:2022-08-19 03:44:48

绿色有机食品诚信体系建设论文

【摘要】近些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认证食品也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但食品生产及认证的全过程涉及的流程繁杂,问题较多,存在很多失信行为。本文对这些失信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诚信体系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基,质以诚为根。食品质量安全的根基在于诚实守信。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2018年5月6日,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曝光有机蔬菜有玄机,重重的打击了消费者对认证食品的信心。20世纪90年代,我国逐渐开展了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的认证工作,发展到目前,我国绿色、有机食品已占据了食品行业的半壁江山,在消费者眼中,绿色、有机即代表着安全、放心。此次曝光中生产经营者的违规行为,极大的损害了食品认证的权威性,也伤害了诚信为本的生产经营者的信誉度,同时也向我国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发起了挑战。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1绿色、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失信行为及原因

食品源头的失信行为。农户是食品生产过程的最小单元,也是食品生产的源头,探讨食品生产诚信问题不得不从根源上分析。农户的失信行为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不按照标准生产。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有着各自的标准,农户与生产经营者多以收购合同的形式联结,合同中虽要求农户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生产,但往往农户对标准掌握不准确,甚至对标准一无所知。比如在绿色基地使用违禁农药,有机地块与常规地块之间没有有效的缓冲带等。笔者在绿色食品现场检查时,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询问农户使用什么农药防治病虫害,答曰:我们不使用任何农药,我们的产品绝对纯天然的,有机的,然而在其地块中有使用农药的痕迹,说明农户缺少最基本的诚信意识,而且根本不了解绿色、有机的标准;二是生产记录不规范。绿色、有机食品生产要求全程记录,投入品的使用更是记录重点,在我们现场检查中发现,现在农民年龄偏大,普遍在50岁以上,这个年龄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在填写生产记录时,难度较大,关键点往往填写不到位,导致生产记录参差不齐,五花八门;三是为自身利益掺假,近年来,农户生存压力加大,纯务农的收入很难支付高昂的生活成本,为了自身利益,在产品收购时以次充好,质量不达标等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生产过程的失信行为。生产经营者是食品生产的主体,是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负责人,生产经营者的失信行为主要表现为:一是功利主义,缺乏社会责任感,比如有些生产经营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与正规工厂签订委托加工协议后,实际加工却在一些无证小作坊中进行,虽然降低了成本,但却增加了质量安全风险。二是做表面功夫,在进行绿色有机认证过程中全部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生产,一旦证书到手后,开始降低生产标准,或者无视各种规范。由于目前市场上人才外流严重,企业人员流动性大,生产经营者难以找到有能力又稳定的人才专人负责食品认证工作,在我们实际工作中,企业质量管理人员换人是常事,而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又是一个庞杂的体系,从培养人才到真正管理好这项工作往往也需要至少半年的时间,对于生产经营者来说,成本较大。认证过程中的失信行为。绿色食品的颁证机构是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有机食品的颁证机构目前市场上有六十多家,颁证机构众多,另外在绿色、有机的认证过程中,又涉及到千千万万的检查员,所以在认证过程中就存在检查员或机构标准不一或把关不严导致的失信行为。如某些有机认证机构许诺花钱拿证行为,个别检查员检查不够规范等行为。销售中的失信行为。由于信息不对等,消费者对生产过程不了解,对认证体系不明白,单纯的认为有认证的产品就优于没有认证的产品,“买有机的目的肯定是为了健康”这是大多数消费者的想法,而有机、绿色食品的利润可观,很多生产经营者会在包装上随意使用认证标识(超范围用标或假冒用标来误导消费)。笔者身边出现过在大米的包装袋上印制“中国绿色材料标志”,并以此作为宣传卖点,而中国绿色材料标志是由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中国木材流通协会、中国化工轻工物资流通协会联合颁发的,颁证对象是并不是农产品,消费者对此并不了解,容易上当受骗。

2诚信体系建设意见

2.1加强农户与生产企业的联结程度。农户作为一个原料供应者,当收购合约终止后,产品的质量就与其无关了,要将农户从产品质量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将土地以租赁或流转的形式流向生产经营者,再雇佣农户进行生产,加强对农户的培训,统一地块管理,并建立合适的奖惩制度和溯源制度,让农户最大化的参与到生产经营中来。2.2提高生产经营者自律性。生产经营者是食品生产中最重要的主体,一端连着农户,一端连着消费者,要强化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1)建立真实有效的质量追溯体系,生产全过程透明化,让消费者买的放心;2)诚信品牌建设,主动接收社会各界人士监督,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管理,打造诚信品牌,让消费者买的安心。2.3提高政府监管强度。由“重认证,轻监管”的思路转变到重质不重量上来,政府的监管对象主要有两个部分,1)加强对已有认证主体的监管,通过安排市场监督抽检,无通知检查,建立失信黑名单等手段,让其不敢触碰法律及道德底线,保证认证产品“真绿色”“真有机”;2)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管,严格惩罚认证机构失信造假行为,维护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的权威性,让消费者对认证产品重拾信心。2.4提高各项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诚信体系建设缺少不了法律法规的保障,我国针对食品行业的立法虽多,但知法却少,笔者在从事绿色食品现场检查时发现认证主体的法人本身对相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从事生产的员工就更不了解了,要提高法律的约束力,就要加大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要先懂法后守法。

3结语

绿色有机食品的生产涉及到众多流程,种植、加工、流通、销售、认证各个环节缺一不可,任何环节的失信行为都会导致产品的质量问题,诚实守信归根结底取决于道德水平,是个人自发的行为,管教、监督、惩罚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最重要的还是提高国民的诚信教育,强化诚信意识,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参考文献

[1]王运浩.推进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牌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2):10-13.

[2]高鹏.我国有机食品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食品安全导刊,2017(9):28.

[3]李钢,韩玉龙.有机食品发展模式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8(3):44-48.

作者:刘思莹 张国庆 王威 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