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资产管理队伍建设路径探讨

时间:2022-11-15 10:52:50

高职院资产管理队伍建设路径探讨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是国家和政府赋予行使的重要管理职能之一。事关学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大学功能的履行,直接关系学校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以来,各高职院校沿着外延式发展道路,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学校购置、占有、使用的资产规模急剧壮大,但由于内涵式发展观念的滞后,资产数量的盲目扩张并未建立起与之相适应和配套的资产管理机制,特别是资产管理工作的行动主体存在专职不够“专”、兼职不能“兼”;德者不够优,优者不够德;用者不管学,学者不为用的等矛盾、脱节的队伍建设的尴尬局面。如今,高职院在经历过去以注重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后,已逐步转向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这就要求高职院的资产管理工作必须摒弃过去粗放式的发展理念,进入精细化管理进程,所以建设一支德能兼备、专兼并行、学用并进的资产管理工作队伍意义重大。

一、高职院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

任何事业发展所需的队伍建设,都必须以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中所包含的职责要求为基本导向,以与该事业的本质要求契合为基本依据,以与队伍建设所追求的根本价值为基本指向。就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而言,资产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对照依据主要包含国家规范性文件、高职院校自身管理需要和资产管理工作本质取向等三个问题。

(一)以与国家规范性文件中所包含的职责要求为基本导向

2006年,国家财政部颁布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以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把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纳入国有资产规范管理范畴。随着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和重视的程度逐步加深,近年来,又陆续出台实施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针对不同时期的重要整治点和资产管理特点,对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可以概括为如下七类基本能力:一是要求能够制定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制度设定能力)。二是能够进行合理的资产预算(计划)编制、审核,资产配置的论证、报批(调查研究能力)。三是能够进行规范化的资产采购、验收入库、维护保管等运维工作(管理流程应用能力)。四是能够进行常态化的资产账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报告、日常监督检查及调剂、处置工作(管理标准应用能力)。五是能够增强本单位用于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的资产的保值增值,并按照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国有资产收益(效益管理能力)。六是能够进行资产的有效利用和效益考核(考核评价能力)。七是能够组织参与大型仪器、设备等资产的共享、共用和公共研究平台建设工作(平台创建能力)。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的人员结构和素能要求必须以规范性文件要求为基本参照,进行机构设置、人员选聘、队伍培养和组织使用,才能够达到国家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二)以与高职院校内涵发展需要为基本导向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以为学校改革建设发展提供资产运维保障为基本导向。资产管理工作离开这一标准和应对,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特别是高职院校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以来,由于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四大职能上精细化发展观念、建设目标、路径措施的确立,显得对发展的结构性优化、适配性前行、质量化考核、效益化要求等尤为重视。所以,资产管理工作队伍的创建,必须强调队伍的理念先进、结构优化、运行得当,使得队伍建设的整体素质有利于促进各项内涵建设事项的支撑与推进,实现资产规模与办学效益的配比。因此,要充分考虑高职院校自身发展对资产管理的要求,才能更实际地、个性化的确定学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的职责和内容。

(三)资产管理工作本质取向

资产是学校办学的基本资源保障。资产管理从本质意义上讲,是学校对资产资源的经营活动过程,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就经营管理本质而言,我们认为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切实而充分的体现与发挥资产的实际效用。即资产资源能够切实而充分的支撑课堂教学、实验实训、体育运动等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服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各项改革建设发展事业。二是切实而充分地在资产出租、出借等经营性活动中实现保值和增殖。因此,“在进行资产管理过程中,如何发挥好资产的使用效益应该成为资产管理活动始终坚持的永恒主题,也就是要把实现资产的效益最大化作为高校资产管理的一贯追求。”[1]

二、资产管理队伍建设路径

(一)选聘上的德行与才能兼备

德才兼备是我们一直长期坚持的一项用人基本标准。德行与才能是一个人正向前行的两驱,德是才的前提和基础,道德能力基础上的才具才能最大的发挥效益,并保持才能行使的正确方向;才能是德行的深化,有了才具才可以更好地体现德行的行动魅力,才可以更好地阐释道德价值。仅有德行,不足以支撑实际的业务工作,仅有才能,不足以保持工作的正当性。两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缺一不可。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资产的经营管理工作,在资产的流转过程中涉及广泛的经济交往行为,所以,该项工作必须强调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江苏省委十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强化廉洁意识,时刻以学校利益为重,加强个人道德法治和自勉自律修养,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另外,资产管理工作也是业务能力极强的一项工作,应对照资产管理工作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工作标准,选聘具有资产管理制度设计能力,资产数据分析和资产效益调查研究、评价能力,信息化应用及平台创建能力等特殊专业技能人才。这样,既可以确保资产管理工作的正当性方向,做到不违规、不失据,又可以恰当、规范、有效的使得资产管理工作符合国家要求,迎合学校发展所需,契合资产本质取向。

(二)结构上的专职与兼职共进

机构精简、人员精干是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趋势。所以,高职院校即便设置了资管管理职能部门,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对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分项而精细的人员配置。另外,资产管理工作从为学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过程提供支撑和服务的意义上讲,资产使用并发挥效益的落脚处在于高职院校的内部的各办学主体(各院系),因而,在创建专职资产管理工作队伍的基础上讲,探索建设一支来自于各办学主体的兼职资产管理员队伍作为专职工作人员有益补充,是解决目前人员不足并突出资产使用有效性的不二途径。就专兼职队伍建设而言,我们认为实践中有如下几个考量点。一是需要创设专门的资产管理职能部门,以统筹、指导、协调全校资产管理工作。从职能分类上主要包括三类,一者为突出“管”,如制度设定、标准制定、流程确定;二者为“理”,如采购、保管、领用、使用、修理、报废、报批等业务环节;三者为“研”,如效益评价、平台建设。所以专职人员中需要依据“管”、“理”、“研”职责分类来设置相应岗位,选聘相应人员,实现工作面向上的全面对接。二是兼职队伍建设,强调“兼”字,所以兼职人员因为来源性问题,工作相对单纯,主要涉及对办学主体资产需求的分析与资产使用过程管理。所以,从各院系的办公室或实验实训室遴选一批兼职人员,以实现资产管理职能部门的资产使用效益及常规工作的落实、落地。

(三)过程上的培养与使用并行

人员培养与使用环节的脱节是众多队伍建设中难以克服的观念窠臼。平时只强调工作人员的工作付出,而不注重人本身的能力培养,是一种不可持续的事业发展之路。我们不但需要能够处理常态化的管理工作人员以满足当前之需,更加需要“秉持对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进行梯队建设和后续培养,以满足事业发展的接续性、持续性”[2]。另外,不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观念、知识、技能培训,很容易使工作人员陷入固定的工作程式,同样无法实现工作本身的改良和进取。在过程上的培养与使用并行视角下,实践中应注重以下问题:一是使用是为了在实践中多元化的丰富工作人员的素质结构。使用环节除了在发挥个人优势和特点以应对常规工作之外,还应着力于长远,定期对工作岗位进行轮换,进行同一部门的多岗位实践锻炼,以便于深入的了解其他协同性工作的特点,可以更好、更优的开展工作。二是培养是为了更优的发挥人才效益。培养不仅仅是实践锻炼,应当逐步探索与创建涵盖资产管理职责与内涵的全面要素,针对各要素的特点和个性,进行相关思想理念、理论知识、应用技能等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如开设资产价值理论、节约型理论、效益性理论等思想理论培训课程,开设制度建设、标准设定、流程再造等理论性培训课程,开设技术平台创建应用型培训课程。同时,还应跳出部门职责的圈囿,站在学校发展这一更高的视野下,在对协同部门、相关部门、服务部门及学校未来建设发展的目标需求、面临问题、现有基础考察的基础上,设定相应的培训科目,以实现资产管理人员既可以应对当前,又可以结合实际,还能够面向未来。

作者:朱锐 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月琪,落巨福.接励:“关于高校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3):208.

[2]赵艳娥,乐远.“基于岗位管理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