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模块教学改革感受

时间:2022-04-27 09:09:00

高职会计专业模块教学改革感受

摘要:高职会计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因其存在的诸如以教师为核心,以理论教学为主,无法实现“零距离上岗”等问题,其培养的学生已不能适应社会对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会计专业应推行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的模块式教学改革。本文论述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推行模块式教学改革。

关键词:会计专业;模块式教学;双证制;实践教学

高职会计专业属应用型专业,面向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银行等金融机构,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综合素质较高、管理能力较强、操作水平熟练的高技术性、高技能型人才,主要为地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培养一线的初级会计人员,服务于社会的需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不能做到以技能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为实现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推行模块式教学改革。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核心,不能很好地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为主,以面向考试为最终目的,教师最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而不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加上会计专业理论学习本身就比较枯燥,而我们的学生文化基础底子又比较薄弱,在专业学习的循序渐进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将因为课程难度的加大而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进而失去信心。如,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较容易,再加上新鲜感可能很多同学都能跟上教师的进度,但往上走,在学习《企业财务会计》和《中级会计实务》的时候,很多学生就会因为课程难度的加大和纯理论的教学而产生厌学心理。

(二)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同步,课时比例不合理。

1.教学理念上认识不足,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不合理,往往理论教学课时占很大比重,实训教学只是蜻蜓点水,强调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际上,通过对学生上不同课程表现迥异的观察以及学生对专业教学的建议中可以发现,高职学生对操作课的兴趣、参与度、能动性都远远高于理论课。尽管我们多门课程中都安排了实训课时,但学生的反映依然是实训课时不够。要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管理能力较强、操作水平熟练的应用型人才,应当在课时分配上强化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但实际教学工作中很难做到这一点。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同步,人为造成理论和实训脱节。通常在我们的专业教学计划里都是安排理论集中几个学期,最后实训一学期,或一本教材理论部分学习结束后,剩一、两周时间进行实训。这样造成会计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产生时间差,在理论学习时因为没有通过实践操作,难以对会计的一些基础理论产生感性认识,学习起来始终感觉生涩而难以理解。等到实践时实践过程中需要的一些理论知识往往又需重新花时间来研读课本。

(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从职业鉴定中心以及招生就业处对毕业生反馈信息的统计来看,我们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的只占少数,很多都没有直接从事会计工作。一部分从事的是收银、仓管等相关岗位,还有一部分从事的是与会计毫无关联的其他行业的工作。出现前面这种情况,并不是这部分学生基础差,不想从事会计工作,而是这部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差,对会计岗位感到陌生,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不知如何派上用场,因此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只能先从一些简易的会计相关岗位做起,期待慢慢向会计岗位转型。出现后面这种情况的,往往是那些在校学习期间理论基础较差,以至于对操作更不懂,最终对会计这一专业没了兴趣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只有另辟蹊径,不期待在会计专业上有什么发展。无论是前一种情况还是后一种情况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学生在动手能力上不能实现“顶岗”,没有达到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推行模块式教学

为了实现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适应市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应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模式。模块式教学模式,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培养学生获得未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零距离上岗”,最终使我们的学生毕业的时候都能够直接上岗。会计专业实行模块化教学是大势所趋,是培养社会所需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根据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重新确定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的财会专业应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主线,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和教学计划。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处理好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三者的关系,即基础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尺度;专业理论应强调适用性;实训教学应加大课时比重,一般应大于总课时的50%以上,诸如基础会计课程实训教学,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实训教学、会计软件操作课程实训教学、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训教学、审计课程实训、税务会计课程实训等。同时应避免专业课程中的重复现象,如《企业财务会计》与《小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

(二)实行“双证制”,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强其紧迫感

学生入校时应举办专业介绍讲座,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明确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实行“双证制”,即学生毕业时除取得毕业证以外,还需要取得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方可毕业,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用友财务软件资格证等。此外还应取得全国英语应用能力合格证、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等综合技能资格证书。

(三)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采用会计案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课堂参与性。实践教学要求专业老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还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老师不应搞封闭式教学,还应下到工厂进行调研和社会实践。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用软件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

三、会计专业模块式教学的改革方案及教改实例

根据会计专业的岗位需求确定课程内容,然后将课程内容进一步分解成一个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独立的教学单元。每个模块又相对完整,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是完整的教育、学习和评价单位。这些教学模块即可按照章、节设计,又可按照课程内容归类设计,只要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与其他相关模块进行组合,即可大胆尝试去做。

下面以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为例设置的六个模块及相应的教学内容简述如下:

在设置《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模块时,首先要考虑高职学生的入学基础,根据学生素质低、基础差、厌学、坐不住、好动等特点,以及考虑到为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应设置为5∶5,即理论课占50%左右,实训课占50%左右,以突出会计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认为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消化。

根据《基础会计》课程的特点以及在财会专业的课程中所处的位置,应设置如下实训模块:

(1)《基础会计》应知应会(借贷记账法等理论知识)模块等。

(2)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实训模块;

(3)会计账簿建立、启用、登记和错账更正实训模块;

(4)会计报表填制和审核实训模块;

(5)工业企业主要经营过程核算实训模块;

(6)账务处理程序实训模块;

这样,通过把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分解转化为单项技能训练,再把每一项专业技能模块科学、有机地排列起来,形成各自的教学流程图,按流程图顺序逐一实施,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