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管理强化策略(共3篇)

时间:2022-03-24 09:30:22

企业经济管理强化策略(共3篇)

第一篇

一、企业经济管理中加强成本管理意义

通过成本管理,可以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是落实节能降耗减排的重要举措,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例如某些物资是国家或社会的稀有资源或不可再生资源,节约这些物资的消耗,其实就是对资源的一种保护,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降低成本,对于提升社会经济效益,确保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当前中国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没有形成实用的成本管理系统。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很容易忽视其他方面的成本分析与研究,这种只注重单一的成本管理观念,是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要求的。而有的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这主要表现在成本控制与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与成本考核之间存在脱节。

2.成本管理方法不当,没有形成有效的目标成本指标体系。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成本管理,成本管理的主体应该是企业,而企业对效益最大化的需要就是成本管理的动力来源,但是有的企业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成本管理仅限于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中有关成本条例的遵守和执行上,而忽略成本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

3.成本核算方法不当造成失真。有的企业对成本核算仅注重材料、人工、制造费用,从而忽视了现代企业日趋增大的产品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和小批试制及售后服务上的投入,使产品的相关成本内容不全,不能正确评价产品在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经济效益;在过去高度劳动密集型企业里,对核算所作的简单假定,通常不会严重扭曲产品成本。可是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下,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再使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会产生不合理现象,使用传统成本核算法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扭曲,使企业错误地选择产品经营方向。

4.成本控制思想落后,成本控制不完善,传统的成本控制是以是否节约为参考,仅仅强调成本的降低,节省费用开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以“成本节省“为主导的成本控制,一方面会挫伤企业为未来绩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是高昂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的技术革新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还会因顾及局部要求而损害企业的整体目标。同时还只注重了成本生产过程的控制忽视供应和销售过程的控制,只注重投产后的成本控制,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和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控制。在成本的具体核算中,只注重财务成本的核算,缺少管理成本的核算。

5.成本控制方法和手段落后。一些企业成本管理处于落后状态,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不利于企业成本的宏观调控。现有成本会计系统未能采用灵活多样成本方法,使得成本控制转变为单纯为了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不能提供做出正确决策的有效信息,不能深入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成本信息,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对成本的认识不足,概念狭隘,而且传统成本管理将固定成本简单地作短期的期间化处理,淹没了大量的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信息,使企业多项活动的绩效难以真正体现。

三、企业经济管理中加强成本管理对策

1.科学定位成本管理目标定位。成本与各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成本判断标准因考虑问题的角度和观察问题的视角不同而有所不同。条件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有所不同。成本管理是一个目标体系,这个体系包含三个层次:(1)降低成本。在任何设定的条件下,只要影响利润变化的其他因素不因成本的变动而发生变化,则降低成本始终是第一位的。在既定的经济规模、技术条件、质量标准下,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地组织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通常,这种意义上的成本降低属于日常成本管理的内容。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企业可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这些资源包括劳动资料的技术性能、劳动对象的质量标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产品的技术标准、产品工艺过程的复杂程度、企业规模、企业组织结构、职能分工、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企业外部协作关系等诸多方面。这些因素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构成了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影响成本的深层次因素。在特定的条件下,既定的条件限定了成本降低的最低限度,进一步降低成本只能通过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如通过采用新的技术设备、新的工艺过程、新的产品设计、新材料等,使影响成本的结构性因素得到改善,为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提供新的前提。(2)增加企业利润。当成本变动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动相互关联时,如何在降低成本与满足生产经营需要之间作出权衡取舍,是成本管理无法回避的困难选择。成本的变动往往与诸方面的因素相关联,成本管理不能仅仅只着眼于成本本身,还要利用成本、质量、价格、销量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支持企业为维系质量、调整价格、扩大市场份额等对成本的需要,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3)配合企业核心能力的培植与提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往往要采取诸多的战略措施,这些战略措施通常需要成本管理予以配合。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要获得低成本优势,就必须控制成本动因,重构价值链。差异化战略保证了市场份额,使企业在成本方面的高效率转化为高效益。成本管理在配合企业取得竞争优势上要从一般性研究企业的预测、决策、计划及其执行问题,转移到对战略成本管理进行实地研究。在此基础上,成本管理才能真正地为培植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相关信息。

2.加强物资采购环节的控制管理。加强成本管理不仅要控制成本消耗的中间过程,还要树立“成本管理提前”的理念。在企业成本结构中,前端的采购成本管理控制非常重要,如果通过对采购环节的管理控制能使企业采购的所有物资在一个物美价廉的层面上,无疑会为企业随后的一系列成本管理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仓库管理部门作为企业各种物资的储存、保管部门,能及时根据内部各单位对物资的需求和仓库的库存情况,较准确地提供企业对各种物资的实际需求情况。因此,每月末各内部单位应将对物资的需求情况列表报仓库管理部门,仓库管理部门根据各单位上报的物资需求情况,并结合仓库的实际库存情况进行分类、汇总、整理,编制物资采购计划明细表报管理层批准,批准后交物资采购部门,由采购部门根据计划进行采购。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物资采购定价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单位负责人直接领导,主要负责对企业所需采购物资的信息采集、价格制定,定期常用物资价格采购表或其他形式的价格表及已定价格的监督实施等,该定价委员会不与供应商接触。

3.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事中控制。企业成本指标的日常管理应坚持统一领导和分级、归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即以总部为主导,使总部与生产单位成本指标的日常管理相结合。分解下达的成本预算指标是控制成本的依据,下达的各成本责任部门应将归口管理的指标按所属单位提出分项指标。实行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全过程控制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建立低值易耗品管理台账,加强物资领用管理,实行物资领用以旧换新;实施外请机械招标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外请机械作业工时和产量签证工作;严格规范杂作业费工时的签证管理工作;实施单机、单车、单船、分货类成本核算管理;实施目标成本管理和定额成本管理相结合;抓好质量成本管理,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发现影响质量成本的因素,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故障成本;推行责任成本会计,划分责任成本中心,确定责任范围,编制责任预算,制定考核标准。

4.加强成本管理的事后分析。按照成本、归口、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成本分析,通过分析、及时掌握成本升降的原因,指出降低成本的途径,改进成本管理工作。成本分析采用指标对比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对各项成本及其升降情况的分析应包括:成本预算完成情况;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单位成本的分析;营运支出项目的分析。成本预算完成情况和成本降低任务完成情况应重点分析: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上期成本的差异及原因;实际降低额、实际降低率与计划降低额、计划降低率的差异及原因;价格、费率、税率、汇率、利率变化对成本的影响;消耗定额或水平变化对成本的影响;产量、操作量、远距离运输、重复作业量变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变化对成本的影响;货种构成变化对成本的影响。单位成本应着重分析:单位成本构成变化以及实际单位成本与预算单位成本、上期单位成本比较的差异;成本各项目增减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

作者:白帆工作单位:哈尔滨西部地区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篇

1企业经济管理的模式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起来有三大特点:一是关联性强。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企业经济管理,也就是说经济管理工作的优劣决定企业管理的好坏。二是指导性强。企业经济管理的各项数据通常会被看作企业决策的依据,指导着企业的发展。三是综合性强。企业经济管理能够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对企业发展做良好规划,优化企业的资源和生产流程,通过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最终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经济管理始终出现在企业经营的每一处,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在我国,同时存在着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和现代的经济管理模式。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是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是一种十分落后的经济管理模式,不仅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建设和发展,也阻碍了利润最大化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现代经济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快速发展,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指引企业走上集约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

进行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建设需要企业改善经营方式、转变经济管理思想、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在现代经济浪潮中快速适应发展,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经济管理理念,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综合运用,最终实现最大效益和企业发展的持久永续。伴随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管理机构的完善,企业经济管理的规章制度能够得以制定,人力资源的配置也能得到最大的优化,从而更好地进行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应将经济管理的相关规定重视起来,规划企业经济管理的工作,保证企业经济管理的方针得到有效的执行。同时企业高层管理应提高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中层管理应将企业经济管理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经济管理的基层干部要将经济管理的规划执行到每一步。同时,经济管理的效益应该得到公正准确的评估,建立完善企业经济管理的监督和评估体系,使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日渐完善。[2]经济管理文件能使企业经济管理良好、有效地运作,这些文件泛指所有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出现的文字形式的文件、计划、手册等。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保证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和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内容适宜性和效果充分性。这个评估体系既包含对经济管理工作效果的评估,也包含对经济管理工作的投入评估,以便随时对经济管理的措施进行调整和纠正,促进整个经济管理模式的革新和改进。企业的经济资源包括企业的生产资金和设备,也包括企业员工。所以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不仅包括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包括企业员工的培训与教育。选派员工参与技术技能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并对员工效益进行考核,激励员工为了企业的发展而进步。通过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来提升企业生产效益和水平,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规划企业的经济目标能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依据和动力,能有效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进程。企业经济目标的规划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企业的追求目标、实现目标的资源需求等,并准备好实现目标的评估与检测机制。在规划前期,要确保规划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对于规划过程,要做好监督以保障规划的合理性;规划完成后,要严格审核以达到最优。只有规范了规划过程,才能有效促进管理的规范化。要及时、严肃地处理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不良行为,防止事态升级。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止类似事件重复发生,并做好预防管理机制。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不断地推陈出新、存优去劣,完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能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和员工积极性的培养。

3结语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进程正在迅速发展的经济中不断加快,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只有通过积极有效的经济管理活动,企业的资源才能得到优化配置、人员才能积极高效,企业的效益才能稳步提高,保证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孟唐伟工作单位:平煤集团物资供应分公司

第三篇

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多媒体的运用

所谓企业的信息化是通过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分析众多有代表性和数据性的含义,对企业在经济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内容进行分析决策,从而得出对于企业的信息化的数据结论。信息化可以使得企业在不同的层面上了解企业的经济结构、人员结构和交易内容。通过加强信息化,不仅可以能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企业的文化和整体内涵,还可以通过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来引进不同先进企业的创新性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让企业在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整体系统并且在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生产过程、设计理念、制作路径和管理方式。整合企业的整体系统,为企业的各个部门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内容和管理信息,有利于让企业对不同客户的需求做出及时的反应和决策,加强企业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的多媒体运用而言,企业多媒体的技术主要是以现代的信息技术为核心。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运用企业的多媒体信息管理,制定相应的产品的设计与技术上的创新的方案,并且在多媒体运用的过程中始终联系着大量的先进企业管理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得企业整体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达到一个新水平。

二、信息化技术的特点

对于企业的信息化而言,它的主要内容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基础上,伴随着外部经营不断变化的经营条件,不断调整企业的经营信息。这些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得到的信息是综合了企业各个部门,如上下各个部门、总部与分部,还有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而言的供应商与企业、销售者和顾客,信息化技术要求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把分散的、不连贯的信息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同时,企业的信息化要将各个系统串联起来,使之做到系统间的互相兼容,用多媒体技术来让信息在企业间迅速传递,便于企业决策者进行决策。此外,企业信息化是由广泛应用的多媒体技术和多变的市场环境的决定的,因此企业的信息化要结合内外部环境的发展调整其对信息的整合,让企业的信息流程做到与企业相得益彰,共同发展,也有利于企业调整内部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流程,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和整体的管理模式同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提高企业在信息技术上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占有率。此外,由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要运用多媒体技术,而多媒体技术在市场中的比率又十分大,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在信息化过程中对信息的收集和采用进行谨慎的管理,使之整体的结构和环节达到协调,不要出现在运用多媒体技术上的失误而造成企业信息资源的不充分开发与错误的利用,造成企业在决策上的失误、丧失了市场上的机会。

三、推动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和多媒体的建议

对企业而言,为了满足顾客的要求和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机遇,对自身的信息采取信息化管理和多媒体技术是有利于企业整体发展,也有利整个企业所在地区的发展。对政府而言,政府要不断加强对企业信息化技术工作的部门领导和政府政策的帮助。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企业采取信息化管理,目的是要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向着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政府的帮助也能帮助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改变市场经营理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整合,在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的理念指导下有效降低成本,更好适应市场的需求,政府对于企业信息化的支持,也会一定量地提高经济效益,带动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创新。对企业而言,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不单单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思想观念企业在信息化的进程中的对人和部门的管理。在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我们要对信息有效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决策能力,让会计部门在数据统计的过程中使之真实准确,精简了企业的部门组织机构,让企业的各个部门适应了快节奏的市场需求。对部分企业而言,企业没有做到信息化在于企业的资金短缺,因此对于某些企业,要在有限企业资金的使用上,摆脱大量引入硬件和设施的行为的企业方式,要在适时地企业资金的限制下,充分利用社会信息科技力量,召集一些对多媒体技术有兴趣的员工,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进行整合和调整,不要对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资金投入局限于对硬件的改造上,对企业的信息化进行新的创造和应用。

四、结语

总之,对于企业而言,要加强企业的信息化技术不仅仅有利于企业整体的发展,也有利于企业对于内部信息的综合利用和管理,让企业在信息化的管理过程中不断地调整企业的产业结构使之适应市场的需求,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全球经济浪潮中获得相应的市场地位。

作者:贺光玲工作单位:四川自贡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