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共享课程建设研究

时间:2022-02-11 08:34:30

高校财务共享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已经开始向数字化转型,财务共享模式在降低成本、加强管控方面的价值逐渐被社会各界所认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转型,亟需开设财务共享相关课程。文章结合财务转型,探讨新时代高校财务共享课程建设,以促进高校会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高校财务共享相关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转型;财务共享;教学模式

一、引言

财务共享模式作为现代企业智慧财务的切入点,推进了企业“业财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了企业对于云计算、大数据的运用。财务共享模式将原本分散在不同地区、不同实体中的会计业务集中在财务共享中心进行处理,保证了业务处理的规范性,节约了成本,同时加强了集团的管控。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和实施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转型升级,实现企业价值增值。同时,大数据、云计算和财务转型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创新实践的载体,如何有效实现社会发展需要与人才培养的对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转型,培养适应时展需要的会计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财务共享中心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需要的不仅是擅长基础核算、从事简单重复性劳动的财务人员。财务共享中心在建设、运营的不同阶段对人才的需求有所不同,而且人才在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运营中也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应结合财务共享模式对人才的需求特点,构建、优化财务共享课程体系,完善财务共享理论及实践课程,确定课程的目标、授课模式以及考核评价方法,培养新时代全面型财务共享人才。

二、财务转型对会计人才的新要求

(一)核算型转向管理型。随着智能化与财务共享模式的密切融合,大量重复的、规律性强的、容易标准化的会计业务将由计算机完成,而且随着流程的不断优化、标准化,越来越多的业务将纳入到财务共享中心自动完成,企业所需的核算型人员将大大减少,财务人员将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控制、经营预测等其他方面,财务人员的职能正面临着由传统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方面也面临着转型,应调整相应课程的结构体系,培养社会需要的管理型会计人才。(二)大数据的应用。由于财务转型、大数据技术的全面推动,财务人员将面临海量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和大量非结构化数据,财务人员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辅助决策。在此背景下,一方面要求财务人员具备实时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行业大数据了解市场的变化,提升决策的反应速度。另一方面需要财务人员掌握更为先进的技术以及应用大数据处理工具,帮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从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搜集更多信息,为大数据处理创造条件,争取时间。财务共享中心逐渐成为这些数据产生、处理和加工的中心。(三)外语能力要求。财务共享模式的出现源于企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跨国集团的出现,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可以同时处理不同国家子公司的经济业务,因此外语对于财务人员来说是一项必备技能。特别是随着财务共享中心的发展,出现了全球共享服务中心(GBS),承接来自国内外的外包业务,对财务人员的外语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优秀的财务共享人才还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态度,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和运营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更新、持续优化的过程。例如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准则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各项法律法规不断更新和完善,掌握实时的财务共享信息以及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已成为对财务共享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

三、财务共享课程的模式和内容

财务共享课程的开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财务共享课程嵌入到原有的相关课程中,如在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实验等相关课程中补充和财务共享有关的内容及重要的知识点,对原有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另一种是单独设置相关课程,如“财务共享中心理论与实践”“财务共享软件操作”“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沙盘模拟实验”“财务共享中心仿真模拟实验”等。当然,无论采用哪种模式,都应该包括以下内容:财务共享相关理论和案例分析、财务共享软件操作、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沙盘模拟实验以及财务共享中心仿真模拟实验。(一)财务共享理论。学习财务共享理论知识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财务共享中心的理念和价值,理解财务共享中心的组织和流程设置,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财务共享服务的相关概念,财务共享中心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方向,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可行性分析,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与实施路径,包括业务范围的确定、选址、业务流程的确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等,还包括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针对实际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在建设和运营财务共享中心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为后面的学习内容作铺垫。(二)财务共享软件操作。学习这部分知识的目的是通过学习真实的财务共享业务案例、财务共享软件系统以及影像系统,使学生掌握财务共享软件中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以及标准化、流程化和集中化的业务处理及影像系统的运用。软件操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影像扫描上传、多组织单据批量审核、多组织凭证批量处理、个人任务处理效率查询等业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影像系统、企业费用共享模块、应收共享模块、应付共享模块、出纳共享模块、资产共享模块、核算共享模块、报表共享模块等的功能操作。在学习软件操作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通岗模式,即不分工,一个人完成所有的岗位操作,全面掌握所有岗位的操作内容;也可以采用分岗模式,即在不同的岗位上设置不同的学生,这种模式更接近实际,业务流程也更加清晰,只是每个人接触到的岗位操作内容有限;还可以采用轮岗模式,首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的不同岗位由不同的人来操作,在操作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岗位轮换,使学生既掌握了不同岗位的操作方法,也清楚了分工和业务流程。此外,在开设该课程时需要选择适宜的财务共享软件,市面上已有的软件包括金蝶、浪潮等。金蝶EAS集成了财务共享中心各模块,开发了专门针对学生实验的财务共享实践操作平台,可以对学生的操作全过程进行监控并考核;浪潮GS财务共享软件集成了运营支撑平台、网上报账平台、业务操作平台、运营管理平台、资金结算平台,实现了与财务核算等系统的集成。(三)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沙盘模拟实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分组、角色扮演、沙盘推演等实际场景,让学生在沙盘中完成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过程,用实践来检验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做到“理实结合”。学生应掌握如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财务共享中心。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介绍沙盘工具的使用和人员的分工、小组成员结合案例共同讨论确定案例公司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方案,包括建设的整体规划、建设目标的确定、建设的策略(包括选址、组织结构的确定等),各小组通过沙盘上的内容,完成建设方案的设计,并分组进行展示和报告。通过建设沙盘模拟实验,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浪潮公司针对此内容,也开发设计了专门的沙盘工具及案例背景。(四)财务共享中心仿真模拟实验。仿真模拟实验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虚拟仿真的实验环境,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加深学生对职业的认知。高校可以按照实际的财务共享中心来搭建虚拟仿真环境,根据分配的角色设置及对应的案例设计,使学生分岗位、分角色在仿真的虚拟环境中学习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操作流程,培养学生的实际业务处理能力,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了解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处理流程、工作内容方式、影像设备、档案管理的具体应用。

四、财务共享课程教学的支撑体系

(一)教学模式多样化。财务共享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可以混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既可以采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翻转课堂,也可以使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PBL)、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等多种教学模式。通过SPOC,教师可以在线上丰富的课程资源,如课件、视频以及在线测试题,使学生明确课程的目标、内容和重难点,学生可以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通过在线答疑的方式获取教师的帮助,线下的见面课主要是解决线上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对于集中的共性问题可以开展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对于财务共享案例分析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课前将案例资料给学生,布置学生分组进行课下资料的搜集和讨论,课上分享案例分析的结果,针对不懂的问题由教师进行解答,最后进行总结。对于财务共享软件的操作,PBL是一种比较好的模式。财务共享中心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对共享池中的业务单据进行审核,教师可以将实务中容易出错的问题设计到案例中,要求学生分组自主地找到解决办法,实现提高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任务驱动模式也可应用于财务共享软件的学习,可以将学习内容划分为出纳共享、费用共享、应收应付共享等不同的任务单元,每项任务即是一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在教师的帮助下,每次实验都围绕着一项或多项具体任务展开,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运用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相互协作,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二)运用多维考核体系。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能够指引教学,如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激励学生的学习。财务共享课程既包括理论案例的学习,也有实验操作,对不同内容的考核标准是不同的,不能仅以一份试卷、一张实验报告作为课程评价的标准,应构建多维度的科学评价体系。对理论部分的学习,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程度,可以采用卷面考核的方法,也可以利用教学软件和平台,课上课下向学生推送教学资料和试题,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和在线学习进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对案例部分的学习,主要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在卷面增加案例分析的题目,或者布置小论文。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穿插案例进行小组分析,小组之间的协作、案例讨论的结论都可以作为评价的依据。对建设沙盘的考核主要来源于最终的实验结果数据、实验报告及展示报告,同时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可以针对任务的相互协作、专业判断、对小组的贡献等方面进行互评,并结合以上结果给出最终评价。软件操作主要考核学生对业务流程及软件操作的掌握程度,一般的实验软件都具备直接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评价的功能,如在金蝶财务共享中心实验平台上,整个实验被分成多个不同的任务,每项任务对应一些操作和一些单据的形成,学生用分配的账号进行操作后提交单据,后台可以将学生提交的单据和标准答案的关键字段进行比对,实时检验学生对软件的掌握情况,可以针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监控,督促学生掌握整个软件的操作流程,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于综合的仿真模拟实验,考核的依据主要来源于平时表现、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情况,最终对平时表现、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进行评价。(三)构建校企联合培养方式。为了更有方向性地适应企业对财务共享人才的需求,校企联合培养是一种有效途径。一方面,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加强与相关院校、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推进财务共享中心实践平台的开发,形成长期有效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实践项目,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建设财务共享中心实验基地,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可以直接面对财务共享中心的真实情境,操作真实的业务,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校企共建的共享服务中心可以承接外包业务,例如记账、会计咨询等,既充分利用了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教学活力,也提升了社会服务价值。(四)结合会计证书内容教学。传统的会计证书有CPA、ACCA等会计资格认证,伴随着财务转型,管理会计类的资格认证如CMA、CIMA等也越来越受到财会人员的重视。财务共享中心的出现,不仅推动了财务理论和实务的变革,也促进了原有认证体系内容的更新。2017年AC⁃CA与中兴财务云在上海宣布联合推出首个全球共享服务(GBS)证书中文版,推动了财务共享中心的发展,给转型期财务共享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GBS中文版对应的课程内容包括全球共享服务简介、流程设计测量与管控、基础绩效、优化绩效以及全球共享服务财务流程介绍,对财务共享课程的设置提供了更加宽广的思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GBS的内容,培养适应国际化需求的财务共享人才,加快全球共享服务的进程。(五)师资体系构建。财务共享是一门新的课程,实践性较强,应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构成专业课程团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对于师资来源,一方面可以对现有教师进行财务共享相关课程培训,或者通过挂职、科研课题等方式,直接派遣教师到财务共享中心实践,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升教师的实践水平,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财务共享中心技术人员作为外聘教师,通过专题讲座、实践教学,使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发展现状,接触到更真实的财务共享实践。当然,也可以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财务共享中心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参与到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及教材的编写中来。另外高校应不断完善薪酬制度、职称评审制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财务共享中心将朝着智能化、一体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在当前财务转型的背景下,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构建财务共享课程体系,运用适当的教学模式,结合建设沙盘和软件操作实验课程,校企联合建立实践基地,培养适用于新型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及运用的会计人才。同时对会计认证体系和会计证书的新内容,也应该融合和发展到新的课程体系中去,为数字经济时代培养具有财务共享理论与实践知识体系的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王纯杰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会计与审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