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发展循环经济论文

时间:2022-03-31 10:47:00

国土资源发展循环经济论文

摘要: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国土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与环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实现国土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图在客观分析漳州国土资源现状的基础上,阐述漳州国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漳州国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近期目标和重点工作,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引起社会关注。

关键词:循环经济国土资源永续利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我国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建议》指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这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建议》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国土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与环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实现国土资源永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一、漳州国土资源现状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南部,辖两区(芗城区、龙文区)一市(龙海市)八县(漳浦县、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平和县、南靖县、华安县、长泰县)和两个经济开发区(漳州开发区、常山开发区),2004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455.84万人,常住总人口468万人。

㈠土地利用现状

2004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土地总面积为1931.01万亩,人均土地面积4.24亩。土地利用结构为:农用地面积1501.4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7.72%,其中耕地272.22万亩、园地276.72万亩,林地850.59万亩,牧草地0.64万亩,其它农业用地101.31万亩;建设用地面积108.6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56%,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9.47万亩,交通用地9.46万亩,水利设施用地9.69亩;未利用地面积320.9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6.73%,其中未利用土地244.02万亩,其它土地76.88万亩。全市人均耕地面积0.60亩,土地利用率为83.38%。

我市土地利用现状具有如下特点:

⒈人均土地面积少,土地后备资源总体不足。

福建省人均土地和耕地面积均不到全国人均的一半,是最少的省份之一,而我市人均土地面积仅为全省人均的77%。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土地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土地供需矛盾将进一步突出。同时,我市未利用土地中地形较缓、水土条件较好的宜农荒地面积不大,农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⒉耕地面积逐年锐减。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全市耕地面积1989年为357.32万亩,1996年为300.74万亩,2004年为272.22万亩。多年来,各类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面积逐年增加。据统计,从1949年到1990年的40余年间,耕地以每年7000亩的速度递减,人口却以每年6.4万人的速度递增,人均耕地面积从1949年的1.8亩减少到1996年的0.69亩和2004年的0.60亩。从1989年到1996年,平均每年减少耕地8.08万亩;从1996年到2004年,平均每年减少耕地3.56万亩,递减的速度惊人。

⒊非农建设用地不够集约。

多年来,我市的非农建设用地增加迅速,由1989年的74.66万亩增加至1996年的92.58万亩,增加17.92万亩,耕地占用率高达65.83%。2004年全市新增非农业建设用地1.39万亩,其中占用耕地0.58万亩,耕地占用率为41.90%。现有的非农建设用地利用不够集约,村镇建设用地高,工业企业布局比较分散,土地利用方式比较粗放,并且存在一定数量的闲置土地。

㈡矿产开发现状

全市已发现矿产41种,探明储量39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14种、非金属矿产22种、水气矿产1种;探明储量的矿产地189处,其中能源矿产39处、金属矿产59处、非金属矿产74处、水气矿产17处;探明大型矿床19处、中型矿床21处、小型矿床59处、矿点90处。我市的优势、特色矿产有:天然石英砂(包括玻璃用砂、铸型用砂、水泥用标准砂和建筑用砂)、花岗岩(包括饰面用花岗岩和建筑用花岗岩)、华安玉、长石、叶腊石、明矾石、玄武岩、高岭土、硅藻土、砖瓦用粘土以及地热、矿泉水等。

2004年度,全市共有26种矿产得到开采利用,矿山总数439个,直接从事采矿业生产人数7991人,年采矿石量1642.4万吨,其中固体1624.06万吨、液体18.34万吨,矿业年产值38804.33万元,综合利用产值1594万元,矿产品销售收入36702.17万元,利润总额2278.01万元。

我市矿产开发现状具有如下特点:

⒈资源总量小,人均资源量少。

福建省在我国属于矿产资源相对贫乏的省份,而我市的矿产资源总量则在全省九个地级市中排名第六,位于龙岩、三明、南平、泉州、福州之后。资源总量小,人均资源量少是漳州的基本市情。

⒉矿种比较单一,多数矿产保证程度低。

在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四大类别中,我市矿产以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为主,金属矿产不多,能源矿产更加缺乏。能源矿产品和金属矿产品基本依靠市外、省外甚至国外市场供给。

⒊地质勘查程度普遍较低。

解放以来,国家拨款投入在我市的地质勘查项目少,致使我市普遍存在地勘程度低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我市西部的平和、南靖、南部的诏安、云霄和北部的华安、长泰六县,具有通过进一步勘查找到更多金属矿产的前景。

⒋矿山“多、小、散、乱、低”问题突出。

1986年矿产资源法颁布实施后,我市开始履行矿产资源行政管理职能,并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轨道。1995年以来,我市与全国各地一样,多次反复开展大规模的矿业秩序治理整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矿产资源管理秩序趋于好转。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市矿业仍然属于粗放型产业,矿山普遍存在比较突出的“多、小、散、乱、低”问题,即:矿山数量多、开采规模小、分布范围散、开采秩序乱、资源利用率低。

二、漳州国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传统经济模式,意味着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就越多,产生的废弃物也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就越大。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经济与保护资源和环境这一深层次矛盾,就必须在发展方式上实现由传统经济到循环经济的转变。“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是一场悄然而广泛发生的革命,其本质是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资源永续利用与环境保护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

㈠必要性

漳州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国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其特殊的必要性。

⒈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需要发展循环经济。

漳州国土资源总量小,人均资源量少,后备资源总体不足。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土资源过度开发呈现急速上升的趋势,保护国土资源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我市面临的严峻问题。我们一方面要严格保护耕地和矿产资源,另一方面又要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和基本矿产品的需求。因此,国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便成为唯一的首选。

⒉保护环境和建设生态市需要发展循环经济。

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环境和建设生态市是我市确立的发展战略,创建国家模范环保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是我市的近期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国民经济取得长足进展,但也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目前,我市由国土资源开发所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土地退化、损毁严重,生态环境污染破坏以及诱发地质灾害等。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观念,坚持环境优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国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能够加快改变传统环境保护模式,从源头上防治由国土资源开发所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环境监督管理的主动性,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市建设。

⒊传统资源产业改造需要发展循环经济。

我市传统的资源开发产业是粗放型的,是以“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为代价的,这种增长是一种低质量、低效率、低水平的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传统的资源产业必须与科学技术相结合,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改造的核心就是要走循环经济的道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㈡可行性

经过近几年的试验,我市国土资源领域在发展循环经济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

⒈政府重视。

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市各级政府全面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制定政策措施,宣传节约意识,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利益导向,为国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⒉部门鼓励。

我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完善资源管理体制、机制为保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开源与节流、开发与保护、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勇于探索、试验和创新,从各方面引导、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有力地促进国土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取得较好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⒊企业拥护。

对企业而言,发展循环经济,是对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的深化和完善,有助于企业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助于企业拓宽发展思路,有助于企业实现环境与效益目标的“互促双赢”。

⒋社会支持。

发展循环经济,既需要政府的倡导和企业的自律,也需要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提高,我市公民的资源意识、环保意识已有明显增强,为循环经济在全社会的普及推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漳州国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近期目标与重点工作

循环经济是一个大系统,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涵盖了人类活动的全部。国土资源领域循环经济横向上关联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纵向上包括工矿企业层面的小循环、国土资源开发整理加工利用区域层面的中循环和社会层面的大循环三个不同而又有序衔接的层面。

㈠近期目标

根据全国、全省发展循环经济的近期目标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我市国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近期目标应当是:以工矿企业为主体,国土资源开发整理加工利用区域为平台,政府及有关部门予以引导和推动,经过五年努力,使全社会自觉节约国土资源的意识显著增强、机制初步形成,国土资源节约技术有所突破、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市场配置国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破坏和严重浪费国土资源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资源开发产业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显著削减,国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和恢复,创建若干个示范区域和一批示范点。

㈡重点工作

我市国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应当从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矿产勘查与开发利用、国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三个方面选好切入点,近期应当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⒈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方面。

目标是严格保护耕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近期重点工作包括:

⑴切实保护耕地,保持耕地占补平衡。坚持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为此,一要认真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将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作为规划修编的重要原则;二要从严从紧供地,加强用地审批管理,减少土地供应量;三要强化执法监察,实行动态巡查,不准擅自改变基本农田用途,进一步限制毁田烧砖,加大对违法违规骗取批准、占用和破坏基本农田行为的执法力度;四要探索新机制,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

⑵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以建设促保护。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土地整理,从调整土地关系提高土地产出率入手,建立灵活科学的土地开发整理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向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以补充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⑶促进工业项目集约合理用地。一是实行单位面积土地最低投资限额。土地供应要坚持以项目定用地、以投资额定用地量的方针,工业项目单位面积土地的投资额不得低于规定的最低限额;二是抓好集约用地各项控制指标审核。制订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率和利税率,引导企业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严格用地预审,参照土地投资强度,审核用地规模,核定建筑容积率、绿化率、建筑密度等各项规划指标;三是严格项目用地审批管理。坚持“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集约高效”的原则,依据用地定额标准、投资强度控制指标及用地规划控制指标等因素确定供地数量,防止超标准圈占土地,逐步推进工业用地采取招标、拍卖或者挂牌交易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四是服务企业正确引导鼓励。能用荒地、差地就少占或不占耕地,能用存量就不用增量,倡导引资到异地开发区或工业园区办工业,即发展“飞地工业”。

⒉矿产勘查与开发利用方面。

目标是合理勘查与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基本矿产品的需求。近期重点工作包括:

⑴调整矿业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力求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一要控制总量。根据市场需求有效控制矿山数量、矿产资源供应量和开发量,使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二要优化结构。对小矿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规模化开采、集约化利用;三要改善布局。按照矿产资源规划,管好增量资源投向,改善矿业及其延伸产业布局;四要提高效益。依靠科技进步,引导、支持矿山企业重组和技术改造,提高采矿回采率、综合利用率和原矿就地加工率。

⑵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实现低品位、共(伴)生、难利用金属矿和废弃矿山、尾矿的综合开发利用。在我市已经探明的金属矿中,存在一批低品位、共(伴)生、难利用金属矿和废弃矿山、尾矿。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工艺,综合开发利用这类矿产,是我市矿业近年来的一个突破口,还将是今后几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工作之一。

⑶瞄准国内外市场,推进后备矿产的开发利用。一批已经探明储量而尚未开发利用的后备矿产,如叶腊石、明矾石、硅灰石、玄武岩、硅藻土、泥炭、稀土矿等,是我市矿业发展的后备资源。我们应该随时掌握国内外矿产品市场动向,适时出让采矿权,推进后备矿产的开发利用。

⑷多渠道加大地质勘查投入,拓宽金属矿产的勘查和开发利用领域。积极争取国家拨款和鼓励民间投资,加大我市西部和西南部地区的金属矿产勘查力度。金、银、铁、铜、锰、铅、锌、钨、锡、钼和稀土等多金属矿产的勘查和开发利用,将可能成为漳州矿业发展的又一个新的突破口。

⒊国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面。

目标是把退化的国土生态环境恢复、发展到良性循环状态。近期重点工作包括:

⑴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通过在矿山生产过程中采取整体性预防和环保措施,减少乃至消除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采矿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从而有效地避免矿区内的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将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⑵多方筹集资金,积极开展“青山挂白”专项治理。采取多种形式,对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和九龙江沿线的裸露山体植树种草,复垦绿化,还社会一片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

⑶按照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认真防治地质灾害。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实施汛期值班、灾点巡查、灾情预报、灾害报告等防灾预案,建立健全预报预警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⑷建立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模式,鼓励社会资金进行国土生态环境治理。对复垦国有废弃土地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或旅游业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确定给复垦单位或个人长期使用,使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0年。复垦成建设用地的按建设用地管理有关规定处置。对复垦集体废弃土地的,鼓励社会资金与集体土地所有者共同开发治理。

四、漳州国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市国土资源领域的循环经济实践仅仅处于试验阶段,普及面小,深度不够,质量也不高。因此,为推动循环经济在国土资源领域的发展,需要提高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矿企业和社会各界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开展循环经济实践。

㈠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作为一个新事物,循环经济还远不为许多人所知。而要推广循环经济,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工矿企业和广大公民,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互相配合,共同努力。要组织宣传节约资源的先进典型,揭露和曝光破坏浪费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和现象。要在工矿企业开展“我为节约做贡献”活动,在中小学校开展“珍惜资源、从我做起”活动,在社区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要认真组织好土地日、地球日等宣传活动,倡导在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大力节地、节能、节矿、节材、节约各种自然资源,确实提高认识,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㈡依法行政,严格管理

一要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编制各类资源规划,认真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规划修编,进一步严格实施规划;二要落实最严格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土地、矿产的有关法律法规,坚决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三要推进土地、矿业权市场建设。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严格实行土地使用和矿业准入制度,全面推进资源有偿使用,促进珍惜和节约资源;四要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借鉴国内外先进成果,结合我市资源特点和循环经济要求,推广应用矿产采选冶的现代工艺。按照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实施新的土地使用标准和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和考核标准。

㈢从严执法,强化监督

一要建立健全动态巡查制度,及时依法制止和查处各类土地和矿产违法行为;二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加大现场监督力度,维护土地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三要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伍建设,完善体制,健全机制,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㈣先易后难,以点带面

漳州国土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实践应当遵循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的原则,精心选择,积极试点,及时总结,逐步推广。前期可从条件成熟的工矿企业选择培育试点单位,试点内容应切合实际,从比较简单容易可行的环节入手。以后适时逐步推广,扩大普及面,加大深度,提高质量,并上升到国土资源开发整理加工利用区域层面,直至最后覆盖全社会。典型企业的成功经验与教训都是其他区域和企业推广循环经济的宝贵财富,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组织好试点工作,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例如:土地资源方面,可与农业部门就生态农业建设,与林业部门就生态林业建设搞好合作,共同解决日益严重的土地流失、退化等问题;矿产资源方面,可与环保部门、水利部门就矿山生态环境建设搞好合作,共同解决由采矿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总之,国土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我市实现国土资源永续利用和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1]《漳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漳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3]《漳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5]《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

[6]《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2006年全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