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和心理学分层教学研究

时间:2022-03-07 08:48:08

教育学和心理学分层教学研究

摘要: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的差异也是方方面面的,要想让学生更大方向的发展,激发其潜能,一种或多种相似的教育方式肯定满足不了全部学生的差异需求。从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探讨了分层教学的必然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教育学;心理学;分层教学;研究

1教育学方面阐述分层教学的必然性、科学性

分层教学的提出对于教学界来说是极大的进步,分层教学观念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逐步发展起来。古代相关书籍就对分层教学进行了记载。我国著名教育学论著(《学记》)里面记载着这样一句话:“比年入学,中年考学,九年知类通达,可谓达成。”它简述了教育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教育亦是如此。这从客观上说明了教学是循序渐渐的,又从某方面阐述了教学也是一点点渗透即我们所说的分层方法。两千年前我国的大圣人孔子也在当时对分层教学进行了记载。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说的就是教育学生要分析他的行为举止和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要了解他的经历,了解他的兴趣和爱好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育。比如说孔子的两个学生仲由和冉求曾经问过孔子一个相同的问题:“听到就要干吗?”但是孔子给予他们不同的答案。给予仲由的答案是你家里有父亲等长辈,你应该向他们请教,和他们商量后再做决定,怎么可能听到就去干。但是给予冉求的答案是听到了不立刻去做还等着什么。当时在孔子府上作客的公西华非常迷惑,相同的问题却是不同的答案,于是带着自己的疑问去请教孔子,孔子的回答是仲由胆大、勇猛,所以我要让他冷静沉住气;冉求平时畏首畏尾,做事不果断,所以我要鼓励他、给他壮胆。不难看出,孔子对其学生是很了解的,会根据其自身特点去教学。因材施教也体现在国外的教育中。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转变差生的理论中,强烈反对对所有学生采用同一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他认为对于差生进行教育应该采取分组施教和个别施教的形式。他曾经告诉教师,学生的兴趣、爱好、行为、举止是各种各样而且丰富多彩的,不能让学生这些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去适应一个固定统一的教学模式。他提出了对待差生的思想就是不只是在脑力上而且还要在时间上对差生进行个别安排,真正意义上做到因材施教。因为个别的因材施教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教学和学习,才能为差生注入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方式也会变得更加集中和活跃,大大增加了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个别的因材施教还可以具体了解到教师的授课能力和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更好地了解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个人特点优点或者缺点,以便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2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性

2.1更新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取向。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心理学研究新浪潮,它的兴起标志着当代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取向的转换,从研究消极和病态的心理问题转而研究人的积极品质。近年来,大学生杀人及自杀案件频发,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只重视防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却忽视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态度及顽强的心理素质。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普遍的价值取向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及克服心理障碍,这种价值取向本身就不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本意,不重视积极价值取向的引领,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引导回归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重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有利于塑造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的大学生。2.2拓宽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由于积极心理学主张开放且欣赏地看待每一个个体,鼓励培养和挖掘人潜在的积极品质及力量,这种主张契合了个体的发展需求,当下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大学生的各种心理疾病及表现、疾病成因和矫正方法,但这些研究的针对对象都是心理有问题的大学生,而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毕竟占少数,因此其他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就被忽视了,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的内容有利于面向全部大学生群体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拓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2.3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力量。积极心理学主张以积极的态度解释问题,让个体从问题中得到积极的意义,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他们一旦习惯了这种思维,在帮助他人挖掘潜能、塑造良好心态的同时也会发现自身的美德和积极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构建积极的价值观,改变工作方法,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的大学生人才,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

3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方式

首先,构建积极的组织系统。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全独立于课堂教学、社会文化资源和家庭教育环境,没有形成完整的组织系统,因此构建积极的组织系统是首要任务,促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整合化。积极心理学主张全面干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各个方面,比如学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每个方面为支点,建构起积极心理学教育的大网络,形成全面的教育体系,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挖掘大学生的青春活力,使他们能实现快乐地学习、生活和工作。其次,创造积极的宣传氛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应用积极心理学,心理教育工作者可以营造一种积极的宣传氛围,发展大学生的积极本性,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社会、家庭、校园、宿舍、院系等地方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比如校园广播、发放心理健康教育书籍给每个学生的家庭、在宿舍楼下设立公告栏、在院系里设立心理学社团等,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开发大学生潜在能力,推动其身心和谐发展。再次,建立积极的评估体系。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检测方法不尽成熟,用的多是精神症状自评量表、生活事件调查量表和其他各类量表,不符合心理健康评估标准,只能检测出学生是否有负面情绪或者变态倾向。应用了积极心理学后,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该扭转这种局面,使用正规有效的心理评估量表,在检测负面情绪或变态倾向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积极心态的养成,关注学生的人际关系变化、自信心是否足够、主观幸福感的培养。最后,开展积极的教育活动。在高校中开展积极的教育活动,除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也属于一种教育,这种教育可以通过社团活动进行,通过社团活动,促使学生之间多沟通,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如真诚、忠诚、坦诚、正直、仗义、率真、自信心等,在沟通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在一些学术性社团,如英语社、法律社、新闻社等,学生在社团活动过程中,专业知识也得到了提升。此外,高校可以利用自身资源邀请心理学专业人士定期在校开展讲座,使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杨英,王希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王新山.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

[3]杨心德.试论高师公共心理学的教学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17,(12):46-51.

[4]朱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历史、现状及发展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6.

[5]金宏章.推进黑龙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化进程与专业化水平的探索[C]//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2017.

[6]孙志强.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17,(03):28-29.

[7]陶明达.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17,(04):55-56.

[8]李百珍.青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张欣 李响 单位: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