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时间:2022-08-31 09:44:09

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自近代以来我国与西方教育的不断接触和经验的学习,使得现阶段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可以说,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能够适应时展的需求。同时,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率的逐渐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校企合作的框架内进行课程体系的创新型建设也成了现阶段高校发展的主要方向。简单而言,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学校课程、校企共建课程以及企业课程。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学校还是只关注学校课程建设的教学部分,对于涉及企业部分的课程建设总是存在忽视的现象。本文主要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对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重点、难点加以分析,并且提出切实可行地改进方案,仅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建设

在现代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学校过分关注学生专业课的理论知识,而忽略对于其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换句话说,即在校企合作的课程框架内,过分关注于学校课程的学习,忽略与企业课程相关的实践知识的学习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逐渐暴露,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相关教育,如若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则莫过于缺失了最主要的本科教育内容。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仅是对于学生未来不负责任的表现,更是对国家未来发展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若想实现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真正培养出国家未来建设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课程体系的改建。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现状及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市场中的人才需求进一步加大,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严格,企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招收类型逐渐转为应用型人才。此外,我国的本科教育,在国家对于本科入学率的要求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从以往的精英教育模式向为大众教育模式的转变,本科教育在全国的普及率得到大幅提升。而且,从大学类型的分布比例来看,应用型本科学校的数量明显提高,也从侧面反映出国家现阶段的教育发展目标已经逐渐转移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同时,现阶段的发展仍然保持以校企合作为发展基础,为了更好地顺应国家的发展要求,培养符合时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加强企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是必然要求。为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建立起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共同打造双赢的合作模式[1]。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

校企合作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每种课程内容都有各自的特点以及培养重点。

(一)学校课程

学校课程就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由学校教师负责教学任务,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未来职业成长能力为目的,教学活动的主要开展场所是学校。尽管长久以来,中国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一直是学校课程,但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新型的课程体系中,学校课程的教学安排也应该涉及一些有助于提高职业发展能力的课程,或者是可以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的课程,为学生在今后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中取得更大优势,奠定其自我发展的基础[2]。

(二)企业课程

顾名思义,企业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学校课程,该课程与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通过对相应课程的学习,在校学生对于未来就业所需要的岗位技术要求有更加直观地体验。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们将更好地掌握这些职业技能,以确保自身在未来竞争中拥有更强的职业竞争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学校可以安排一定的实习时间,使学生真正了解实际的工作环境以及具有更加真切的工作体验,不仅有利于其更好、更快地掌握课本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使之对于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在以后真正进入工作岗位时,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一举两得[3]。

(三)校企共建课程

所谓校企共建课程,即同时具有前述两者的共同优势,既保证课程的理论性又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由于各应用型院校所培养学生的类型以及专业不同,所以对于人才的培养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校企共建课程体系的建立不可一概而论,而应该结合专业培养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课程安排。校企共建课程的授课方式相较于前两者更加具有多元化。其一,主要是依据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进行相关课程内容的设置,由学校的教师以及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共同完成教学内容的讲授。其二,尽管仍然是学校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同时授课,但是却分别负责不同的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分别进行讲授。其三,则完全由学校教师担任授课任务,尽管企业不参与授课内容的传授,但是需要提供实习所需场地以及相关设施,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起辅助性作用[4]。

三、校企合作课程体系设计原则

正如前文所述,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课程规划体系,就是要培养更加适合企业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不难得出该课程设计体系的主线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作为实践操作的基础,学生们同时也需要对于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学校方面一般会采取校内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同时授课的模式,建立起同时兼顾两种发展要求的学习模式。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可以分为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两个大类。

(一)公共课课程

公共课程即属于学生教学培养方案中必须具备的基础性课程。一方面用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基础知识以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后续专业课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5]。

(二)专业课课程

专业课区别于公共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特色。不同的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内容不同,但其培养目标均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专业课课程在本科的学习中,又可以大致分为专业知识理论学习,以及专业知识实践操作学习两部分。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得学生对于专业知识有更加扎实地掌握。

(三)教学内容安排原则

由于新时展下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于教学课程教授内容的安排也必然会随之变化,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首先,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兼顾市场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安排之余,增加选修课的内容,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辅助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其次,教学内容要做到与时俱进。尽管课本内容不能随时依据最新的研究方向进行及时的变动调整,但是教师及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要做到以课本以基础,不断辅以最新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向,紧跟时代潮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立人先立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四、校企合作模式下课程体系构建及实施难点

尽管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有诸多优势,但是在其课程构建以及具体的实施过程那种,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具体内容如下:

(一)课程内容繁多的问题

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尽管所遵循的原则很明晰,但是在具体的课程安排时,难免会存在课程内容繁多、课程安排存在冲突的问题。若想同时兼顾企业相关课程以及正常的课程教学任务,则不可避免地会为学生带来严重的课业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盲目追求课程种类的增加,反而会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问题出现,得不偿失。因而对于具体教学课程的安排问题,是阻碍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模式真正有效实施的最大障碍之一[6]。

(二)合作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大部分存在合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由于企业的发展目标是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在于学校合作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相关事宜的安排,耽误原本的工作计划,甚至造成经济损失。学校与企业之间缺少互惠合作的基础,两者之间难以建立起良好高的合作关系以及合作模式。无论是对于学校还是企业,在追逐各自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忽略两者之间的合作,都会使得合作关系流于表面。

(三)企业的教学缺乏经验丰富的老师

由于企业在招揽人才时,以及日常的工作中,并没有刻意去培养教学型人才,同时本科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往往依赖于老师丰富而有趣的教学课程安排。两者之间的矛盾使得学生即使是在专业实践课程中,也会由于缺少兴趣而导致对于知识的学习到不到预期效果。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是少数,讲课内容缺乏重点、教课方式过于死板,都成为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模式难以有效开展的原因之一。

五、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基于针对课程安排体系中存在的实施难点的针对性分析,可以更加高效且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对于课程的数量进行合理的取舍

正如上文所述,如果只是单纯追求课程数量,则会得不偿失,甚至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可以在对于课程内容进行有效归类分析的基础上,对于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取舍,从而在最少的课时下实现最优质的教学效果的目标。一方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可以为其选择喜欢的选修课留下更大的时间余地。

(二)建立校企合作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可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设置第三方的监督机构,通过第三方的有效监督控制,实现校企双方教学管理安排的平衡。同时可以设置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客观考核标准,合理的分布学校教学以及企业教学的内容,最终进行相关内容的考核,以提高相关教学人员的积极性,减少消极懈怠等问题的出现。通过监督机构规范校企合作课程的教学过程,对于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同时也需要增加对于企业教学任务承担者教学能力的培养,降低客观原因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三)增加校企合作课程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投入

正如上文所述,企业不愿意参与校企合作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利益的损失,面对这样的问题,让企业放弃经济效益是不可能的,因而可以通过增加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投入以达到吸引企业合作的目的,确保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的利益基本不受损失。

六、结束语

尽管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体系已经提出多年,但是由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难以规避的问题,因而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应用。对于问题的针对性分析以及有效解决方案的提出并不难,而更重要的工作还是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学校与企业的相互配合、互相磨合的漫长过程。可以说,唯有两者协调配合,才能更加顺利地实现在校企合作基础上,达到更好应用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同庄,胡明,郭健鹏,等.以能力为导向的单片机卓越工程师培养[J].高教学刊,2016(21):92-93.

[2]侯雪梅,李志博,于磊,等.软件工程课程群案例库建设和实践教学方法研究[J].大学教育,2019(10):11-13.

[3]党跃轩,毕凤阳,翁江翔.应用型本科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10(3):40-43.

[4]李向军.西安文理学院计算机专业课程与课程群建设探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14-117.

[5]王春满,徐文苓.河北地方院校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议[J].时代金融,2011(9):157-158.

[6]杨金凤.试论高校体育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研究[J].内江科技,2011,32(5):106-107.

作者:崔欣 王勇 王晓南 郑义 单位:长春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