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论文

时间:2022-03-27 10:45:42

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论文

一、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价值观、思想道德、对师德建设和教书育人的认识、教书育人实践情况等。调查显示,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是广东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主流,教师们重视师德建设,能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教书育人统一起来,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政治素养

广东高校大多数思政课教师经受住了西方价值观的冲击和考验,立场坚定,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政治观念和政治立场较坚定。调查显示,77.1%的思政课教师在广东省高校的工作时间在4年以上,86.3%的思政课教师是中共党员,他们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选择。他们信仰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思政课教师政治上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88.1%的思政课教师认为“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富国强民”。但是,由于广东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受到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较大,有11.9%的思政课教师怀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政治信仰发生偏移,他们对“不管实行什么制度,只要富国强民就行”持“同意”或“基本同意”的态度。关注时事政治,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调查中,98.9%的广东思政课教师关心所在城市及学校的大事,68.4%的教师所在院(系)平均每周召开一次教师会议或进行集体政治学习活动,其中75.5%的思政课教师表示参加集体政治学习活动后收获较大,这与所在高校的领导高度重视密切相关。76.1%的思政课教师觉得自己所在单位领导对教师的工作、思想、生活比较关心。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小部分广东思政课教师关注国家大事、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有所下降,积极性、主动性有待提高。调查中,在问及“您是否关心广东或者所在城市的大事”和“您参加教师集体政治学习活动后的感受”时,回答“毫不关心”和“没有收获”的思政课教师分别有0.6%和1.7%。

(二)人生价值观取向

从整体情况看,广东思政课教师拥有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他们崇尚公平竞争,包容多元文化和价值观,但有时也会在价值观选择上感到迷茫。自我价值的实现占主导。广东思政课教师自我主体意识较强。调查设计的多项选择题中,关于“您的人生目标”,73%的思政课教师表示要“实现自己的价值”,53%的教师表示要做“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这表明他们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也关注社会和群体的利益,但是有8%的教师选择“以赚钱为目的”。关于“如何选择人生态度”,100%的教师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心,92%的教师赞同正当的索取、积极的奉献,75%的教师选择“积极进取,追求辉煌灿烂的人生”。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教师选择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兼顾、索取和奉献统一,也有0.3%的教师对人生持消极态度。包容多元的价值观是其特点。广东思政课教师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较大,对价值标准的选择呈现多元的特点且较包容。如,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冲突时”,94%的教师首选“集体利益”,这表明绝大部分教师认可社会主义价值观,但也有4%的教师选择“无所谓”,2%的教师选择“个人利益”。在价值取向的判断上(多选项),47.4%的教师认可“人格是否高尚”,49.9%的思政课教师选择“对社会贡献的大小”,选择“是否有自己的事业”的教师占25.2%,选择“生活是否美满”的教师占10.6%,而选择“社会名望的高低”和“金钱的多少”的教师占4.6%和1.3%,这表明少部分思政课教师追求物质享受和金钱财富,认为只有金钱才能证明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和存在的价值。提高综合素质是其内在需要。广东思政课教师崇尚公平竞争,注重实效,希望通过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来实现自我价值,期待在自我完善中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在“您认为思政课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的多项选择中,74.9%的教师选择“政治思想素质”,选择“理论素养”“人文社科知识”“教学能力”的教师分别占53.2%、56.1%、49.2%,有38.4%的教师选择“科研能力”,这表明主动提升自己的素养已成为广东思政课教师的主要价值取向和内心渴望,而在所有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首选,这凸显了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93%的思政课教师赞成“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78%的教师认为“知识是竞争的手段”;96%的教师认为“人生在世要靠自己奋斗”。这三项多选题说明思政课教师承认当前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他们的危机感较强,意识到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思想道德观

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道德取向。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身道德状况对学生影响重大。调查显示,96.0%的思政课教师认为要“诚实守信”,“学生作弊是缺乏诚信的表现”,“公交车上给老人、伤残者让位”是“讲求公德的表现”。这表明大部分广东思政课教师的思想道德观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流,仍有少数教师因无法适应快速变革的社会而出现道德观择向迷茫,如有的思政课教师上课迟到、言行举止不文明等。

(四)对师德建设和教书育人的认识及理解

对教书育人理解正确并付诸实践。教书育人是思政课教师的根本职责之一,是由教育自身的目的性和规律性决定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书”活动中要教学生“做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关于“教书育人的含义”,87.5%的思政课教师认为“教好本课程外,还应特别注意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10.3%的教师认为“教好本课程就是育人”,2.2%的教师认为“教书与育人没有必然联系,应分工负责”。关于“您对教书育人的认识”,认为“很重要”的教师占89.4%,认为“无所谓”的教师占10.4%,认为“不重要”的教师占0.2%。对“学校的中心任务”这项多选题,89.8%的教师认为是“教书育人”,7.2%的教师认为是“教书”,6%的教师认为是“科研”,7%的教师认为是“提高职工待遇”,还有0.3%的教师选择“其他”。调查表明,广东高校绝大部分的思政课教师对“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书育人”的理解正确到位。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重要的功能”,认为是“引导学生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教师占14.2%,认为是“帮助学生掌握道德、法律、国情和心理等相关知识”的教师占21.2%,认为“使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完成大学必修课程教育任务”的教师占2.6%,认为“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的教师占62%。重视师德建设并获得较好评价。当问到“您对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的认识”时,81.1%的思政课教师认为“很重要”,18%的教师认为“一般”,0.9%的教师认为“不重要”。关于“您对所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的整体评价”,认为“很好”的教师占32%,认为“较好”的教师占56.1%,认为“一般”的教师占11.7%,认为“较差”的教师占0.2%。可见,大部分广东思政课教师对师德建设和教书育人有正确的认识,意识到教书育人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但有部分思政课教师只重智力的发展,或者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品德的教育。

(五)教书育人实施情况

铭记教书育人的职责。高校思政课是学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思政课教师始终在教育第一线,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被问到“思政课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应该怎样”时,20.6%的思政课教师选择“朋友”,5.1%的教师选择“知识权威”,72.2%的教师选择“思想引领者”,2.1%的教师选择“领导和长辈”,这说明广东省多数思政课教师把教书育人的职责铭记在心。注重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当被问及“上课时发现有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您会停课或课后批评学生吗?”37.6%的教师选择“会”,55.5%的教师选择“有时会”,6.9%的教师选择“不会”;当被问到“上课时发现有学生讲话、玩手机、听M4、吃东西等现象,您会停课或课后批评学生吗?”选择“会”的教师占43.9%,选择“有时会”的教师占49.7%,选择“不会”的教师占6.4%;当“平时作业或考试时发现学生有作弊行为”时,29.9%的教师选择“批评教育并处罚”,69.5%的教师选择“批评教育”,0.6%的教师选择“置之不理”。这表明,绝大部分思政课教师注重对学生行为规范进行引导。关爱学生并践行授业解惑的职责。当被问及“您是否对所有学生的态度都一样?”选择“是”的教师占97.2%,“对成绩好的同学态度好”的占2.8%;“课后当学生向您请教有关道德、心理疑惑等思想问题时”,会“热情解答”的教师占95%,“敷衍”的占0.5%,“看情况而定”的占4.5%;当被问及“在学生面前您为人师表方面做得如何”时,回答“很好”和“较好”的教师达到96.8%,回答“一般”的教师占3.2%。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大部分思政课教师都意识到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并主动实践,也有少数思政课教师欠缺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对策探讨

对当前广东省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种种问题,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广东省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化、法制化。目前,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缺少法律依据,这不仅与我们法治社会的要求不相符,而且会给少数不法者以可乘之机。尤其是思政课教师要具备更高的职业操守,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播者。广东始终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加之西方一些不良文化和价值观的侵蚀,法律法规的约束对思政课教师显得尤为重要,要将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化、法律化,建立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机制。如,规范职业准入标准、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制定考评标准等,使教师们认识到,若是违背了职业道德,不仅要受到谴责,更要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认识到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师德建设机制。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思政课教师自身努力提高师德修养,更需要高校构建良好的机制,促进和引导思政课教师增强教书育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目前,高校管理制度及其相应的机制不完善是造成教师轻视师德建设、“轻育人”的主要原因,特别是高校教师评价激励制度偏重科研和职称,干部的选拔也偏重业务而轻师德。因此,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构建以育人为中心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是当前广东高校师德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实行教师业务水平和师德水平同步考核,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使师德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坚守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西方多元价值观的输入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和平演变”冲击和影响着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思维方式,导致少数思政课教师产生信仰危机。因此,能否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考验着每一位思政课教师。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讲者,思政课教师必须自身信仰马克思主义,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做到“真信、真学、真懂、真用”,才能引导和感染学生。

所以,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多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在社会实践中坚守自己的专业理想,在教学中落实“三贴近”,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思政课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引导者和精神世界的开拓者。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形成的强大感召力更多源于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的观点、情感、态度、气度等都是对学生无言的教导;教师积极健康的心态、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包容的胸襟、端庄的外表、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儒雅的举止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境界。内在涵养与外在形象高度融合的美正是人格魅力之所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生动具体的教材。能够让毕业后的学生回忆起来的教师往往具有良好的师德,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往往超越知识本身。

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广东高校思政课教师面临诸多挑战。广东高校更需要积极应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要求和学生发展实际,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整体素质,使师德建设成为思政课教师的自觉要求和自觉行动,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黄伟萍黄乐览肖利才单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