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研究

时间:2022-09-17 10:48:57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意义,着重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创新创业教师与专业教师、评价体系五个方面的融合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保障机制建设的经验。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要求:各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1]。2016年起,创新创业教育得到各个高职院校的重视,基本制定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普遍开展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调整、方案修订、课程体系重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养等工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了人才培养全过程。经过几年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预期目标差距还很远。随着大数据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类专业如何做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意义

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如,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定位不准、课程体系构建不到位、师资水平不高、评价体系不健全等。存在的主要的问题是没有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作者所在学院的计算机专业群也是如此。因此,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消除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之间的隔膜,让两者有机融为一体。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既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又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知识和创新思维,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职业生涯更大发展,这将具有重要意义。[2]

二、努力做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五融合

(一)人才培养目标融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学习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和创新创业训练,掌握创新创业基本知识,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包含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因此,必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机融合,有效实现目标链的贯通。(二)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为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把创新创业理论与创新创业训练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2018年起,学院实施“1+1+1”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包含1个主修模块、1个辅修模块、1个素质拓展模块。把《创新思维与创业基础》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主修模块。另设置2~3门专业拓展课。[3]如,《大数据概论》《Python数据分析与应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辅修模块包含《创业营销》《创业案例分析》等5门课程,学生可选择性学习,素质拓展模块设置《创新实践》《创业训练》等实践性课程。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学生选择创新创业辅修模块的学生占全校学生的63%。学院整个计算机专业群遵循创新创业人才成长成才规律,形成了普识教育(100%)——实践体验(80%)—创新创业辅修专业教育(60%)—创新创业训练(15%)—项目团队(5%)的“金字塔”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三)教学内容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要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基础知识,更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要有效实现教学内容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实现以下两方面教学内容的融合:一是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教学内容要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教学内容全部选取与专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如,CPU、笔记本电脑的技术发展、更新换代等及IT行业经典创业案例等。二是专业课教学内容要有机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在研讨、制定课程标准时进行合理安排,教学设计更要反复推敲。把IT项目分析、设计、开发录制成微视频,逐步建立基于专业特色的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案例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创新创业教师(导师)与专业教师融合。要解决双创教育教学水平低的问题,就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双创教学团队,实现创新创业教师(导师)与专业教师融合。计算机类专业是纯工科类专业,必须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建立一支由双创理论教师、专业教师和校外实践导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实现了双创理论课教师从专业基础课教师中遴选。一年多来,通过强化师资培训,加强专业教师创新创业知识,派遣到企业顶岗学习,鼓励科技成果孵化和转化,培育创业意识、训练创新思维。双创理论教师、专业教师和校外实践导师相互学习,有效提高了专业群双创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五)评价体系融合。为有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有效支撑人才培养目标,课题团队重新设计了创新创业课程的评价体系,基本实现了与专业教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融合,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以创新思维与创业基础课程为例,过程性评价分占考核比例的40%,期末考核注重创新思维、创业构思、设计,以开放性试题为主。评价体系的有机融合,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考试不用再死记硬背了,更多体现创新创业思维、知识的综合性运用,案例的综合分析,模拟实战环节。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保障机制

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必须从学院层面建立一套保障机制。近三年来,学院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保障机制。[4]一是全面实施“1+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得以完善。二是总体构建了“两线结合,三级递进”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采取线上线下联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通过慕课、视频公开课实现线上教学,线下完善课后深度指导,把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融合,实现优势专业、创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努力打造部级“金课”,构建并实践启蒙入门、兴趣激发、精英培育的三级递进模式,保障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实践环节。三是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出台《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分认定与转换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对学生自主创业、参赛获奖、创新实验、、获得专利、科技成果转化等多种自主学习、实践形式实施置换课程、替代学分”;实施弹性学制,修订《学籍管理规定》,休学创业可以保留学籍1~2年,支持学生参与创新创业。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一项系统的、综合的教学改革工程,涉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评价体系优化、双创师资队伍建设等环节。计算机类新工科专业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搭建显得更加关键。因此,我们应全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OL/EB].国办发〔2015〕36号.

[2]寇月,鲍玉斌,于戈,张天成.创新创业教育与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四位一体融合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8(6):36-40.

[3]梁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6):19-24.

[4]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4-6.

作者:袁乖宁 郑伦川 单位: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