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模式探索

时间:2022-04-01 10:16:42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模式探索

【摘要】高校“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课题的总目标是搭建合理、规范、运行平稳、有效的产、学、研、用“四位一体”合作教育平台,主要通过组合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的方式,促进高校志愿者服务项目转变。本文主要以志愿者服务基地为基础,通过整合政府、社会和高校三方资源,在残疾人人力资源开发、残疾人生产产品的营销及物流派送、残疾人创业就业服务等方面,组织青年志愿者运用所学知识,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帮助,以推动海南省助残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产学研用;政校合作;志愿者服务;助残帮扶

一、我省残疾人就业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偏见较高,就业创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创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参与度和职业幸福感,实现自强自立的主要途径。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残疾人自身素质状况和社会歧视等因素影响,我省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的情况并不乐观。据调研,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增加了残疾人的挫折感,打击了残疾人的自信心,是导致残疾人不愿融入和参与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如调查数据所示:残疾人没有选择就业创业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社会偏见达到27%、政府帮扶力度弱达到26%、家庭过度保护达到19%、个人无能力达到17%、其他原因达到11%等。(注:数据来源于对我省残疾人进行的问卷调查)(二)就业途径单一,就业形式及从事的工作类型局限性强。根据《2016年海南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残疾人就业通常以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和个体就业三种为主要形式,辅助性就业、公益性岗位等就业形式为辅;农村残疾人就业以从事家庭农业生产为主要形式,非农业生产的其他就业形式占比不高,仅约占20%。而从岗位性质考察,在就业创业的残疾人中,从事体力劳动的占绝大多数,其中,农村残疾人多数从事家庭农业生产劳动,城镇残疾人中,尤以盲人就业单一性最为突出,主要从事保健按摩事业。残疾人的从业类型仍然有限,工种单一,技术含量不高,劳动收入一般不高且不稳定。(三)残疾人家庭收入水平偏低,与非残疾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明显。劳动报酬或收入水平是判断就业质量优劣的关键指标。我省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呈逐年递增趋势,但与非残居民人均收入相比较,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偏少,收入差距较大。调研组在残疾人创业一条街调查数据显示已就业残疾人的工资普遍较低,800元以下占3.39%,800-1000元占16.95%,1000-1500元占30.51%,1500-2000元占23.73%,2000以上占25.42%。

二、我省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困境分析

(一)就业形势严峻,使残疾人就业难上加难。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新生劳动力的不断涌入,就业市场整体形势愈发严峻,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劳动力市场出现了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供不应求,低素质、低技能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现象,而残疾人往往是“双低人员”居多,求职备受冷遇,因而就业相对困难。(二)整体受教育水平不高,直接影响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加强教育是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截至目前,我省仍有大量的学龄残疾儿童没有接受义务教育,其中以肢体残疾和智力残疾类儿童为主;接受大学以上高等教育的残疾人比例较低;残疾人职业教育相对滞后,培训内容单一、仍以传统培训项目为主,职业教育的核心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未能有效培养。其中,接受大专、本科及以上教育的分别占13.56%、27.12%,合计40.68%。而接受中专、初中及以下教育的分别占40.68%、18.64,合计59.32%。数据显示,接受中专(含)以下教育的,明显超过中专以上教育的水平。(三)人均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筹集创业启动资金难度大。残疾人由于生理缺陷,劳动能力较低,其自身积累的资金很少或者基本没有。残疾人获取资金的渠道十分有限,一般是通过家庭资助、亲戚朋友的帮助或依靠小额担保贷款以及政府补贴,但即使这样也只能筹集到极少数的资金。风险投资、天使投资、残疾人创业基金、融资租赁亦是不错的创业融资渠道,但要想获得它们的青睐,并不容易。如风险投资、天使投资追求超额回报,严控投资风险,对拟投资项目的考察相当严格,特别注重项目的高成长性、创新性、偏好科技型企业,申请门槛颇高;政府残疾人创业基金一般是由政府对残疾人创新创业项目和小微企业发展的引导资金,它不以营利为目的,为残疾人创新创业投资提供资本供给,由于僧多粥少,创业基金所提供的资金扶持力度有限,远不能满足残疾人创新创业对资金的实际需求。根据问卷调查,可以看出残疾人在就业创业过程中觉得最大的困难是缺少资金,占比高达25%。(四)身体条件局限,制约着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方式和范围。残疾人身体残缺或机体功能障碍等身体条件,造成残疾人劳动能力受到或大或小的影响。相对于身体健全的就业创业者而言,适合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方式和范围明显较小,制约了残疾人积极参与就业创业的机会。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已就业创业残疾人认为残疾人没有走入社会的最主要原因,即是身体条件的约束,占比高达26.21%,缺乏就业创业机会、自身心理、信息封闭和其他原因,对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影响力依次递减。实践中,残疾人有创新创业热情和不畏艰难的创业斗志,但因为没有合适的创业项目而苦恼的现象也非常常见。(五)政策支持不足,降低了残疾人就业创业热情与成功率。为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海南省残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和优惠政策,我省残疾人就业创业的热情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激发,但总体来看,仍然存在着创业比例低、创业成功率低的“双低”现象。导致“双低”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有的就业创业政策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低;有的就业创业政策“看上去很美”,政策内容过于刚性,落实难度大;有的就业创业政策“虎头蛇尾”,注重对项目启动初期的资金和场地支持,在项目进展中后期未能及时跟进,等等。(六)缺少社会支持,令残疾人就业创业举步维艰、困难重重。目前,社会对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对他们的就业创业行为并不看好。主要表现如下:残疾人亲友对残疾人的帮扶往往限于表面;社会公众对残疾人就业创业的不信任给残疾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对开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工作的认识不足,不支持、不配合;甚至有单位和个人对残疾人就业有明显的偏见,认为残疾人是单位的包袱,影响单位形象,不愿接纳他们就业;有些福利企业享受国家的税收政策挂名安排残疾人,每月或每年只发放少量的生活补助费;部分劳动者担心残疾人创办的企业缺乏竞争力,不愿到企业工作等等。

三、促进我省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对策建议

(一)精确解读残疾人就业创业的省级规划精神,为残疾人就业创业导正航向。2017年3月9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海南省“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发展规划》,并通知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省政府直属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其中,共提及残疾人就业96次,残疾人创业21次,提出了就业更充分、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就业率≥95%的预期性指标,明确了“支持日间照料机构和专业托养服务机构为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残疾人和重度肢体、视力残疾人提供护理照料、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职业康复、劳动技能培训、辅助性就业等服务”的重点政策,指出了大力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等。未来我省残疾人就业创业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发展规划》的指引,只有精确解读规划精神,才能为残疾人就业创业导正航向。(二)加强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社会舆论宣传,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消除社会偏见。据调研,社会偏见是阻碍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最主要因素,而社会偏见的消除,需要人们转变观念,进而为残疾人融入社会提供先进的理念基础。例如,为了使人们可以在观念上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对待残疾人,有关公约、法规、新闻等将“残废人”改称为“残疾人”,使人们认识到有残疾不等于是废人。目前,国内外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将“残疾人”改称为“残障人”,以期使社会公众认识到,不应将残疾人等同于病人,残疾人只是存在某些器官功能障碍或缺失,其应该与普通人享有平等的劳动就业创业权利,获得同等的薪酬和发展机会。(三)创新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为残疾人“人力资本转化”提供助力。人力资源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本”。残疾人的人力资源在科学合理开发后,也可以转化为潜力巨大的人力资本。进行残疾人就业创业的人力资源开发,首先,应多宣传残疾人不屈不挠的奋斗事迹,转变残疾人观念。令其树立对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是有价值和发展潜能的;其次,应规范用人单位行为,强调雇主的社会责任。以法规政策的方式,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区别对待或歧视残疾人劳动者,在合理便利的条件下积极为残疾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第三,应调动资源,满足残疾人多元化就业需求。应切实考虑残疾人群体较为分散的居住特点和社会交往范围较窄的情况,充分调动信息咨询、就业创业培训服务机构等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志愿者服务的作用,并借助残疾人家庭进行就业支撑开展工作;第四,应增加财政投入和社会捐赠资金的募集,为残疾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财力保障;第五,应不断拓宽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转变残疾人就业方式;第六,应加强对残疾人的分类教育和培训,针对性地设计和提升不同残疾人的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以提高残疾人人力资本水平与就业能力;第七,应引入根植于街道社区的、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第八,应构建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用人单位按比例公示制度,等等。(四)针对性加强对残疾人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营销,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拓展市场渠道。据调研,部分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存在着市场渠道单一、产品销路不畅和品牌塑造困难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残疾人就业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市场规则,深入开展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营销;另一方面,要做大做强“残疾人”就业创业这篇文章,把“自立自强”的精神内涵融入其产品和服务之中,针对性地加强残疾人创办企业及生产产品和服务的整体品牌塑造和市场开发,为残疾人就业创业以及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的服务与支持。此外,应增加残疾人康复和无障碍环境设施建设等资金投入;应应和信息时代特点,健全残疾人就业创业信息体系;应顺应“互联网+”的时代趋势,帮扶残疾人网络就业、创业;应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积极参与,相关国家残疾人事务交流合作,建立残疾人领域合作协调机制,实现残疾人包容发展等。

四、结语

海口经济学院以“服务地方、服务社会”为己任,与省残联残疾人基金会和省残疾大学生创业团队共建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基地。政府和高校都非常重视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这为进一步深入做好海南省残疾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将进一步整合政府和高校资源,在残疾人人力资源开发、残疾人生产产品的营销及物流配送、残疾人创业就业服务等方面主动协调、深入研究。为海南省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努力为助残事业创造“海南模式”!

【参考文献】

[1]丁洁.河南省残疾人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河南大学,2011

[2]范妮.我国残疾人就业困境成因及解决路径探析[D].西北大学,2010

[3]黎健保.中国残疾人就业保障研究[D].广西大学,2004

[4]赵萌萌,吕学静.典型国家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比较研究[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周艳华 陆煜颖 罗永全 单位:海口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