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城市管理教学模式探讨

时间:2022-01-18 03:39:26

高校城市管理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文章结合城市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和问题,以公共管理学为例,提出采用团队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专题教学、开放教学、网络教学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课程教学保障措施,大力推进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关键词]城市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1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1.1人才培养转型的需要。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对未来城市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抓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两个抓手,积极搭建城市管理专业与城市管理部门、城市公共服务企业、城市管理科研机构合作平台,大力开展合作办学,构建适应现代城市管理与服务需求的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重庆市新型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急需大量城市管理专业人才。而重庆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城乡统筹改革实验区、成渝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城镇化建设任务更为艰巨。随着城市化加速发展,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庞大,城市问题日渐增多,传统的重物轻人,重增长轻服务,重速度轻质量的粗放型城镇化模式难以为继,必须推行“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急需培养一批深谙城市发展规律,熟知城市发展趋势,懂现代城市管理规范,符合智慧城市管理需求,具有解决现代城市问题能力的实践型、应用型城市管理人才,因而城市管理专业涵盖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改革迫在眉睫。1.2应用型专业发展的需要。按照应用型专业要求打造模块化课程体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更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进一步加强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增加行业实践,体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专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1.3教师队伍转型的需要。按照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应用型城市管理专业需引进城市公共服务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城市管理部门干部,担任兼职教授和事业导师,有计划选派专任教师到城市公共服务企业、城市管理部门、城市社区、工业园区、产业园区挂职锻炼,提升专任教师实践操作能力。1.4城市管理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面临发展机遇。结合城市管理专业特点及发展规律,坚持“特色发展、开放办学,协同创新”专业建设思路,始终面向重庆市及西部地区城市管理对于人才培养的重大需求,推动模块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现城市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对于重庆工商大学城市管理专业发展和重庆市城镇化战略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城市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城市管理人才培养大多沿袭传统的研究型教育模式,专业规划不够科学,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课程体系不合理,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培育不足。与其他专业相比,城市管理专业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试考核手段等方面没有明显体现出专业特色与发展优势,专业定位不够清晰,还没有形成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城市管理专业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最后的结果是“教师课上满堂灌,学生课下不知怎么办”,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模式亟待改革创新。城市管理是一个年轻的专业,重庆工商大学在重庆市属高校中首批设立城市管理专业,城市管理专业要打造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3城市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路径

3.1团队教学模式。2016年,重庆工商大学城市管理专业开始探索团队授课模式,每门课程至少配置A、B角两位教师,均邀请校外专业或行业专家讲授,“公共管理学”课程较早组建由校内教师、客座教授、事业导师组成的授课团队,校内教授主要承担理论讲授,客座教授讲授该门课的行业前沿问题,事业导师则主要负责本门课程的实践,课程教学采取集中备课、模块授课形式,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2模拟教学模式。城市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公共管理学”课程模拟教学可以利用公共管理决策仿真模拟实验室,借助重庆经济、人口、社会发展大数据,对公共管理相关领域决策进行仿真模拟,提升学生循证决策能力,“本土化-情景模拟”特色鲜明。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体验现实中城市公共管理的关键环节和过程,模拟融入整个系统,必将大大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3.3案例教学模式。“公共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注重基础理论传授,同时把本土化案例与本土化经验引入课堂教学。校内教师与校外实务型专家团队合作,充分挖掘整理重庆城市社区管理、城市休闲产业管理、商圈管理等本土化案例素材,结合重庆本土化城市管理实践,打造体现重庆特色与重庆本土经验为主的案例库,突出重庆本土化案例教学,确保专业办学与服务重庆城市发展高度相吻合。3.4专题教学模式。“公共管理学”课程专题教学围绕当前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热点现象、议题,采取理论讲授配合“读、写、议”的教学模式,即“读”1~2篇专题相关的学习资料,“写”1篇专题相关学习评论,“议”即针对热点现象、议题组织2场课堂讨论。专题教学课堂实行小组制,一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教师指导下,每个小组针对热点问题,通过学生收集资料、实地调研、征求意见,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课堂效果良好。3.5开放教学模式。一是聘请重庆市内外知名学者定期开展学术报告、讲座,开阔学生视野,及时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二是请企业家走上实践实训课堂,介绍创业及成功的经验和教训,通过“现身说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利用学校三个学期的特殊安排,积极引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与城市管理某项具体的业务或管理工作,将实验实训变成真正的实践。3.6网络教学模式。“公共管理学”课程积极组织实施翻转课堂、微课堂等,教师制作该课程的电子课件、电子教材、教学素材库、案例库、角色模拟互动等在线学习平台教学资源,形成网络实践课程,使之具备助教系统、助学系统、自测系统。教师利用助教系统进行网上备课、网上教学、网上答疑,学生利用助学系统进行课后练习、完成作业、网上答疑、学习测试等。

4政策建议与措施

教学模式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高校制度建设、专业建设、课程体系、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4.1强化组织保障。成立学院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由学院院长担任组长、教学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城市管理系主任、专业核心成员为作为小组成员,确定城市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目标,科学分解教学改革工作任务。成立由校内外城市管理专家、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用人单位负责人、校友等组成的城市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顾问团,为城市管理人才培养提供决策咨询。4.2健全保障制度。将重庆工商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纳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建立和健全支持实践教学师资培养、创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制度和政策;建立和健全教师教学业绩的评估考核制度;建立和健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制定并实施《重庆工商大学关于全面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重庆工商大学本科专业评估方案及指标体系》,修订和完善《重庆工商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等管理办法。4.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出台一系列措施,让新教师脱产、半脱产或在岗到校外的实习基地、合作单位的一些实际工作岗位上锻炼,校内相关学科教师定期选派到校外实习基地锻炼;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优化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素质结构;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教师创造性开展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硬件条件与软件环境,激发教师主动参与改革的积极性。4.4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确保相关教学经费足额投入,从重点学科、央地共建经费逐年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特别是保证生均实践教学经费、实习基地建设费、教学研究经费逐年增加。鼓励和扶持申报国家和省的有关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经费支持;学校每年配置培养方案优化提升项目、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改革建设项目等专项资金,落实各项教学改革工作;努力争取校友、企业等的资助,拓宽经费来源,增加经费投入。4.5夯实实践教学基础。加快建设校内多功能实习实训中心;与重庆滨南城市综合服务有限公司、重庆新大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城市公共服务企业、重庆市政委、重庆市建委等城市管理部门以及重庆主城主要街道、乡镇等签订合作协议,积极引进城市管理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建立校企、校政、校研共建专业实验、实践、实习、实训平台,通过上述两个途径,不断改进实践教学条件。

总之,结合重庆工商大学城市管理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对城市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充分比较研究其他学校同类专业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手段,提出大力推进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动态分层的教学计划,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专业课程教学保障措施,努力打造城市管理专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何永松.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新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5):42.

[2]王琦.我国高校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4(21):113-117.

作者:王鹏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