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德育教育培养目标分析

时间:2022-12-24 09:27:23

大学德育教育培养目标分析

【摘要】本文以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培养目标为主线,以“知识人”为中心,从教育培养目标要以德育角度出发,学通过教育活动来塑造学生人格的整全,从而发展学生之道德福祉。作为一个合格“知识人”应该具备“知识”,如专业知识、博知识和发展知识的能力。除此之外,必不可少的是要拥有德行。大学德育教育的缺失导致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出现,所以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应是培养一个有德行的人。

【关键词】大学;德育;培养目标;大学精神

“理念”可以指明了某个方向,是一种怀揣着的内心,我们内心秉持着某种信仰去做某些相符的事情,最终朝着指引的方向奔行。大学的理念是偏于理想和追求,或是信念,但无论偏于什么,大学的理念主要阐释大学是什么,追求什么,以及大学做了些什么的问题。这些主要理念充分体现在教育当中,那么教育理念到底追求什么?培养了怎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是我们一直穷追不解的困惑。大学历史发展的轨迹经历了从培养“知识人”向塑造“完整人”的转变,这一嬗变意识着“大学精神”地位的提高。大学精神的本质是以“人”为主体,对人的生存价值、自由以及发展的眷注和珍惜的思想。大学精神立足于大学的灵魂中,也是大学精神的“源泉”,更是大学教育的最高境界与本体体现。作为大学的发展其理念无容置疑的是一种主义、态度或是一种意识。当健康和崇高的大学精神渗透于大学之中,便会对教育活动中的“人”起到规范行为和励志奋蹄的效果,对人文精神起到自觉的精神。大学对培养人的德行方面的教化和形成需要借助大学精神而深化,大学精神的塑造反而又依靠德育而产生和发展。目前,大学的德育教育缺少,德育精神缺失严重,有知识无品德成为危害大学的风景线,成为“媒体眼中的罪恶”。德育教育已成为我国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大学之为大学”这个问题是一个悠久而深远的话题,未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且常常争执不下。

大学作为大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不同背景和需求下,大学理念进行变迁,但无论怎样其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教育活动来塑造学生人格的整全,从而增进学生之道德福祉。但怎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知识人”?作为知识人来说应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知识,一方面是德行。

1.教育培养目标——知识之人

作为知识人首先就是“知识”的具备,而承载“知识人”场所的大学本身就是一个知识性汇集的地方,这个从中古时“Universitas”的词义便可得知,所以作为“知识人”最基础的就是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这些通过大学专门化的课程学习来掌握,使其达到对专业知识的深度;其次,了解广博的知识。作为“知识人”应是一个完整的人,当今施诺“二个文化”分裂的问题仍然严重,专业知识掌握的局限性,影响到知识的发展,人们无法拥有一个整体的文化观去发展知识。要想改变此情况应当站在耶士培“大学整全性理念”的视角上,在大学中可以通过艾略特“选修制”、康纳德“通识教育”的“科际整合”方法来进行扩展课程的学习。最后,最为重要的是拥有发展知识的能力,当掌握知识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时,最重要的就是把知识转化为社会的需求,把社会所需要而需要应该是大学的目标。发展知识的能力是要靠大学的培养来完成的,这应是大学在所谓“知识”培养中最为重要的目标。

2.教育培养目标——德行之人

作为“知识人”拥有上述能力是不能被认为是一个“完整人”,其内在德行的拥有更为重要。纽曼之书中大学“博雅教育”理念认为:大学是培育绅士的地方,也就是通达而有修养与识见之文化人。人之所以为人的首要前提是有一定道德品行,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的自我约束,肆意的做自己的事情,那社会将杂乱无章,这个世界也将离灭亡不远了。作为大学来培养“知识人”来讲,如果“知识”是基础,是一个人能否为社会服务的能力,那后者德行就是指南针,这涉及到当“知识人”掌握知识和具备技能之后能否为社会服务的问题。近些年众多例子都警告我们“知识人”德行问题的首要位置,如2013年“复旦投毒案”的事,因为琐事医学院林森浩运用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运用N-二甲基亚硝胺毒害自己室友黄洋;美大学生因不满分数,枪杀自己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老师;西安音乐学院学院学生药家鑫撞人杀人等,这些事件都暴露出我们在德育方面的严重缺失,正如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说法,“我们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的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

自己的目的。”这段话虽然是在批评贪官,但社会的这些现象的出现也体现出现代大学对“德育”教育的缺失,他很好的告诫了我们大学,作为大学我们真正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大学作为独立的主体,其理念核心具有自由精神。当大学失去了自身的独立性依附于其他地方时,德育教育也会迎合它之外的林林总总而为知识性的量化和指标马首是瞻。从苏格拉底对于“美德即知识”这一古老命题的叙述,就说明了知识融于一切美德当中,而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它们具有共同的性质。大学培养目标的知识性取向造成德育培养不足的关键原因。作为大学应该摆正德育的地位,不但要重视知识性教育还要重视德育的地位,使得大学教育培养目标整合,培养具备知识和道德的完整的“知识人”。

参考文献:

[1]尹强.大学德育:重返本质的教育——对大学德育暨教育理念之反思[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2]黄俊杰.全球化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金耀基著.大学之理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4]约翰•S.布鲁贝克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5]蒋凯.跨越知识与道德的鸿沟——关于大学培养目标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3.

作者:杨露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