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改创新教学阐述

时间:2022-02-21 03:40:00

化学课改创新教学阐述

摘要:在新的教育形势以及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使我们的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校全体化学教师认识到:必须改革应试教育特征明显的、陈旧的化学课堂教学,建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的符合素质教育规律的、全新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化学科教师对传统化学教学的现状进行了细致分析:传统教学多注重知识的传授,突出表现为课堂上的以“讲”为主,教学模式一般为:“组织教学——教师讲授——检测矫正——布置作业”。

此教法相当于教师把知识嚼碎了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探讨思考的环节,学生不会发现问题,不会解决问题,没有认识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也是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过程,忽略了教学过程的功能和作用,过多过重地突出了教师的“导”,而忽略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学”。

为此,我们又认真学习和分析了“学案教学”、“和谐教学”、“合作教学”等教改理论和经验,认真学习了“中学化学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教育和教育心理学等有关理论,吸收借鉴了江苏省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精华,以及杜郎口中学的“小组交流,班级展示”的活力课堂的经验,在集思广议的基础上,也改革了我们的课堂。

一、创设情景,宽松和谐的心境

作为每一个学习的主体——学生,首先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他的每一项学习活动都要受到环境、情绪、情感的影响。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所以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心情愉悦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动性是十分必要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和蔼对待学生,不训斥,不挖苦,多鼓励,少批评,以人格平等的心态与学生交谈、相处。在新授课开始,组织教学这一环节努力创造出一种师生间宽松和谐的心境尤显重要。

二、创设情景,学生渴望探求知识的心境

组织教学,应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堂课教学内容上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设置悬念,吊起学生胃口,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促使其主动参与到下一步的自学讨论中去。

1.从回忆前面知识入手。例学习“元素”一节时,先提出问题: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原子,你能举出几种原子吗?然后让学生回忆原子的结构,由哪些微粒组成。提出问题:一种原子与另一种原子只所以不是同一种原子,原因是什么呢?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呢?要知详情,请看课本。

2.从日常生活、生产的实例入手。例学习“溶液”一节时,先问:“同学们在家中做过菜汤吗?回想一下,食盐放入汤中后,得到的菜汤是上边的咸,还是下边的咸?”学生当然会说:“一样咸”。教师接着问:“为什么?”学生就不好回答了,接着指出要知详情,请看本节内容。

3.从演示实验入手。例学习氧气制法一节时,就先做了3个演示实验(人教版四年制一册课本实验2--6、2--7、2--8),让学生记录下实验结果。然后带着对实验结果的疑问又去自学。

基于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有些化学知识的自主学习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进行的特点,我们尝试着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随堂实验,即学生边实验边自学。例如我们在学习常见的酸、常见的碱时就采用了随堂实验的方式,效果绝对比演示实验好。

不过,在随堂实验中,学生对实验的操作步骤、要求、注意事项可能不熟,操作有一定难度,特别是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教师应加强指导;在实验中,对实验的现象不仅要让学生观察仔细,还应让他们养成及时记录的良好习惯,以便与教材内容对照。

自学讨论前一个不可忽视且不可小视的工作是讨论时的学生分组。良好的分组既能保证学生畅所欲言,又能保证学生最大限度地排疑解难。我们在学生自学讨论分组中尝试了优差生搭配、座位前后相近、学生性情相投的分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疑难解答——释疑析难,督导主体

大量教育教学例证说明,学习活动有布置,无检查、无督促,效果是不会很好的。学生自学后,通过习题练习、提问、小组汇报等形式及时检测自学成效,对检测中反映出的疑难和各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难点及时解析,既起到释疑析难、巩固补救的目的,又能起到对自学过程的督促作用。

四、知识整理——归整体系,陶冶主体

教育研究表明,新学知识只有融入人的原有认知结构体系中,才能真正成为学习者的知识。而认知结构的构建是以学科的“知识结构”为原材料的。无知识结构或对知识结构总结不到位,人的认知结构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所以及时把新学知识纳入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中或把新学知识及时归纳整理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为此,化学主体活动教学模式很重视知识结构的整理和构建,每节课最后,都要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力争纳入或建立起知识结构体系。这不仅使学习的主体——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记忆知识,更能在归纳整理体系的过程中培养陶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增强其学习能力。

具体操作方式:

(1)方法之一:教师列出知识结构骨架,由学生把本节知识填入知识框架内,亦即“自主填空式”。主要适用于总结难度较大的知识体系,在教改初期使用较多。

(2)方法之二:由学生个人把本节知识进行归整,并形成知识结构体系,亦即:“自我总结式”。主要适用于总结难度较小的知识体系,在教改模式基本形成后适用,适合于智力较好的学生。

总之:以上教学流程我们也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灵活安排,尽量避免模式僵化、死扣教条的现象发生,以期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