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时间:2022-11-16 09:45:33

精细化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团队精细化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团队精细化护理管理干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进行整体评估,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情况进行综合测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自身疼痛感知程度进行评估,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在NIHSS、SAS、SDS以及VAS等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压力性损伤、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癫痫以及脑疝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团队精细化护理管理,可很好地改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程度。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团队精细化管理;应用效果

急性脑梗死是颅脑血管内部小栓子脱落,阻碍血液正常流通,导致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坏死性病理改变的神经系统疾病,常表现为患者突发性一侧躯体麻木、失觉、头痛、恶心以及行为障碍等症状,随着病情逐步恶化加重,还会引发患者颅内压增高、中枢神经衰竭以及心脑血管系统病变等并发症,不仅对患者自身日常行为生活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对于无手术禁忌证患者实施开颅切除部分坏死脑组织减压术,很好地控制了异常增高的颅内压,成为临床治疗首选[2]。但由于部分护理人员对于患者自身恢复的生理心理需求未给予相应的重视,增加了患者不良情绪及疼痛的敏感程度,临床护理效果不容乐观[3]。因此,采取较为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十分关键。团队支持精细化护理管理通过患者自身实际病程变化情况,从患者社会、心理、生理等方面入手,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广泛应用在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临床护理领域[4]。本文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团队精细化护理管理并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5月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年龄38~75岁,平均(55.16±1.34)岁,体质量48~78kg,平均(61.67±1.33)kg,身高158~180cm,平均(167.66±1.34)cm,糖尿病史25例;观察组年龄39~74岁,平均(55.09±1.41)岁,体质量47~79kg,平均(61.58±1.42)kg,身高158~180cm,平均(167.57±1.43)cm,糖尿病史2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以及糖尿病史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经颅脑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等检查,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者;(2)对于此次护理实验研究流程及目的充分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者。排出标准:(1)合并较为严重的颅脑外部重创损伤出血,呼吸、肾功能衰竭以及酮症酸中毒急性发作期者;(2)近3个月内曾有盆腔器官、胸腔以及颅脑等大型手术者。本研究经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1.2干预方法1.2.1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干预。密切关注患者呼吸频率、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若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进行相应的抢救措施,每日4~6次,每次5~10min,连续干预8~10d。1.2.2观察组接受团队精细化护理管理干预。(1)加强培训:为增加护理人员自身专业性,可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及护理等方面的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实践技能操作的专业与熟练性,增加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5]。(2)健康宣教:为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疾病自我护理的重视程度,护理人员可在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权威专家的指导下,制定疾病相关知识与护理注意事项健康手册,放置在患者病室走廊及门诊挂号处,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疾病的了解与掌握程度[6]。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充分调动患者家属、朋友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叮嘱其多给予患者安慰与支持,很好地满足患者爱与归属感的需求,提高患者临床治疗自信心与积极性。(3)按摩功能锻炼:为避免因长期卧床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护理人员可定期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局部按摩,保持床单干净整洁。为促使患者快速康复,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较强护理功能康复训练,每日3~4次,每次30~45min,连续干预8~10d。1.3观察项目及评价标准1.3.1临床指标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对患者进行整体评估,满分为42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神经损伤程度越重;通过应用焦虑自评量表(anxietyself-evaluation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depressionself-evaluationscale,SDS)对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情况进行综合测评,SAS以50分为评估界限,SDS以53分为评估界限,综合得分越高说明焦虑、抑郁程度越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对患者自身疼痛感知程度进行评估,满分为10分,分数越低说明对于疼痛感知程度越轻[7]。1.3.2并发症严密观察患者(压力性损伤、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癫痫、脑疝)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症状越少,说明发生率越低[8]。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6.1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临床指标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在NIHSS、SAS、SDS以及VAS等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在压力性损伤、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癫痫以及脑疝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重工业产业不断发展创新,社会经济水平、临床医学诊疗技术水平以及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手段随之提升,医学相关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得到大范围普及。在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与医疗卫生改革、人们日益增长的护理服务质量需求的影响下,新型护理管理模式逐渐取代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完善护理理念、改进护理方式成为现阶段医护人员工作重点,急性脑梗死作为发病率、致残率相对较高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之一,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9]。主要是由于不规律饮食作息时间,导致患者自身机体对于外界不良因素的抵抗与免疫功能水平逐渐下降,颅脑内部血管腔壁在小栓子的影响下发生堵塞狭窄,造成局部脑组织血液流通受阻,并发缺氧缺血坏死样改变,临床表现为患者意识呈逐渐模糊趋势、一侧或同侧肢体感知觉障碍以及头痛、呕吐等,若不及时治疗,严重时还会发生脑水肿、脑疝以及休克等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影响[10]。因此,采取较为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尤为重要。团队精细化护理管理干预措施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升级,从患者自身不同层面入手,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很好地弥补了常规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大大提高了患者临床护理效果[11]。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实施团队精细化护理管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在NIHSS、SAS、SDS、VAS、平均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情况与常规对照组相比较,改善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为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可充分调动患者家属、朋友等方面的力量,通过对其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疾病的重视程度,并定期进行护理培训,强化护理人员自身疾病知识掌握专业性,加强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提高患者临床护理的配合程度及积极性,利于改善患者自身生活质量水平[12]。此外,研究还发现,与常规对照组相比较,实施团队精细化护理管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在压力性损伤、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癫痫以及脑疝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为减少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护理人员可定期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按摩,对于情况允许的患者为其制定早期训练计划,加快局部血液循环,避免患者因长期卧床而引发压力性损伤、静脉血栓,有助于增加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程度。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团队精细化护理管理干预,可达到改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提高生活质量水平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效果,对于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作者:李红 单位: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