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影响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02 10:16:00

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影响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B/S结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SQL语言JSPWEB服务器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公交查询系统的实际需要,通过对B/S模式、JDK开发环境及工具、Web服务、数据库以及SQL语言的深入学习及实践,主要完成了公交查询系统的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应用程序设计的工作。

第一章引言

§1.1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作为数据管理技术,是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产生于60年代末。现已形成相当规模的理论体系和实用技术。优秀的数据库设计是应用成功的基石。万万丈高楼平地起,数据库设计如同高楼的基石,是开发高品质应用的前提。

1.1.1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指数据库系统中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数据库的一切操作,包括定义、查询、更新及各种控制,都是通过DBMS进行的。

在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即使同种数据模型的DBMS,它们在用户接口、系统功能方面也常常是不相同的。

用户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是由DBMS把操作从应用程序带到外部级、概念级、再导向内部级,进而操作存储器中的数据。DBMS的主要目标,是使数据作为一种可管理的资源处理。

§1.2公交查询系统

1.2.1系统功能

1、基于浏览器(B/S模式)的公交线路分类查询;

2、数据的录入、修改、添加、删除。

1.2.2系统运行环境

该系统采用Browser/Server模式进行设计:在服务器上运行Web服务器、数据库程序,服务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NT/2000/XP/2003server,客户机操作为Windows9×/NT/2000/XP/2003,其上运行浏览器程序,服务器和客户机可为同一设备。

1.2.3系统开发工具

该系统采用JDKJava环境进行开发,数据库服务器为MySQL,WEB服务器为TomcatServer;客户端使用浏览器运行程序,整个系统调试成功。

§1.3本文所作工作

首先介绍了城市公交查询系统的应用背景、开发环境以及选用的开发工具与数据库的关系,阐明了计算机互联网络的概念。并对数据库的体系结构、DBMS进行了介绍;介绍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着重说明了几个关键概念的定义;然后对SQL语言作了一个介绍说明;从特点和功能入手,介绍Java、JSP;并且介绍了B/S模式的概念、特点;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分析城市公交查询系统,对整个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划分,并通过ER图对数据库进行概念设计;对城市公交查询系统的具体设计,描述了查询、录入模块的实现过程。

第二章数据库理论基础

§2.1关系型数据库

2.1.1数据库的设计理论

关系数据库的设计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数据依赖、范式,模式设计方法。其中数据依赖起着核心的作用。

1.函数依赖(Functionaldependency,FD)的定义

设R(U)是一个关系模式,U是R的属性集合,X和Y是U的子集。对于R(U)的任何一个可能的关系r,如果r中不存在两个元组,它们在X上的属性值相同,而在Y上的属性值不同,则称“Y函数依赖于X”,记作X→Y。如果X→Y,并且对于X的任一真子集X’,都有Y不函数依赖于X’,则称“Y完全函数依赖于X”,记作XfY。若X→Y,但Y不完全函数依赖于X,则称“Y部分函数依赖于X”,记作XPY。如果X→Y,Y→Z,且Y≮X,X不函数依赖于Y,则称“Z传递函数依赖于X”。

2.范式

在对表的形式进行了规范化定义后,数据结构还有五种规范化定义,定名为规范化模式,称为范式。在这五种范式中,一般只用前三种,对于常用系统就足够了。而且这五种范式是“向上兼容”的,即满足第五范式的数据结构自动满足一、二、三、四范式,满足第四范式的数据结构自动满足第一、二、三范式,……,依此类推。

为防止数据库出现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删除异常、数据冗余太大等现象,关系型数据库要尽量按关系规范化要求进行数据库设计。

3.模式设计方法

一个好的模式设计方法应符合下列三条原则:

表达性:涉及到两个数据库模式的等价性问题,即数据等价和依赖等价,分别用无损联接和保持函数依赖来衡量。

分离性:是指属性间的“独立关系”应该用不同的关系模式表达。独立联系是我们所考虑的“基本信息单位”。实际上分离就是清除存储异常和数据冗余现象。如果能达到这个目的,就分离。分离的基准就是一系列范式,分离与依赖等价有时是不可兼容的。

最小冗余性:要求在分解后的数据库能表达原来数据库的所有信息这个前提下实现。目的就是节省存储空间,提高对关系的操作效率,清除不必要的冗余。但要注意,在实际使用中,并不一定要达到最小宙余。因为有时带点冗余对于查询处理是有好处的。

关系模式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分解与合成两大类。分解型算法要求输入一个初始模式集和依赖集,而结果满足数据等价要求。对于合成型算法只要求输入初始依赖集,结果满足依赖等要求。但它们依据的基本思想是共同的,即独立的联系独立表示。

§2.2SQL语言介绍

SQL(StructuredQueryLanguage)即“结构式查询语言”。SQL虽然名为查询语言,但实际上具有定义、查询、更新和控制等多种功能。由于它使用方便、功能丰富、语言简单易学,很快得到应用和推广。

2.2.1SQL的组成

SQL主要分成四个部分:

1)数据定义:这一部分也称为“SQLDDL”,用于定义SQL模式、基本表、视图和索引。

2)数据操纵:这一部分也称为“SQLDML”。它分为数据查询和数据更新两类。其中数据更新又分成插入、删除、和修改三种操作。

3)数据控制:这一部分包括对基本表和视图的授权,完整性规则的描述,事务控制等内容。

4)嵌入式SQL的使用规定:这一部分内容涉及到SQL语句嵌入在宿主语言程序中使用的规则。

2.2.2SQL的数据查询

nSELECT语句的语法

SELECT目标表的列名或列表达式序列

FROM基本表和(或)视图序列

[WHERE行条件表达式]

[GROUPBY列名序列

[HAVING组条件表达式]]

[ORDERBY列名[ASC|DESC]…]

句法中[]表示该成分可有,也可无。

整个语句的执行过程如下:

a)读取FROM子句中基本表、视图的数据,执行笛卡尔积操作。

b)读取满足WHERE子句中给出的条件表达式的元组。

c)按GROUP子句中指定列的值分组,同时提取满足HAVING子句中组条件表达式的那些组。

d)按SELECT子句中给出的列名或列表达式求值输出。

e)ORDER子句对输出的目标表进行排序,按附加说明ASC升序排列,或按DESC降序排列。

SELECT语句中,WHERE子句称为“行条件子句”,GROUP子句称为“分组子句”,HAVING子句称为“组条件子句”,ORDER子句称为“排序子句”。

2.2.3SQL的数据更新

SQL的数据更新包括数据插入、删除和修改等三种操作

1)数据插入

a)元组值的插入

INSERTINTO基本表名(列名表)

VALUES(元组值)

或者INSERTINTO基本表名(列名表)

(TABLE(元组值),

(元组值),

……)

前一种格式只能插入一个元组,后一种格式可以插入多个元组。

2)数据删除

SQL的删除操作是指从基本表删除元组,其语法如下:

DELETEFROM基本表名

[WHERE条件表达式]

其语义是从基本表中删除满足条件表达式的元组。

3)数据修改

当需要修改基本表中元组的某些列值时,可以用UPDATE语句实现,其句法如下:

UPDATE基本表名

SET列名=值表达式[,列名=值表达式…]

[WHERE条件表达式]

其语义是:修改基本表中满足条件表达式的那些元组中的列值,需修改的列值在SET子句中指出。

第三章技术介绍

§3.1JSP技术介绍

在Sun正式JSP(JavaServerPages)之后,这种新的Web应用开发技术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JSP为创建高度动态的Web应用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开发环境。按照Sun的说法,JSP能够适应市场上包括ApacheWebServer、IIS4.0在内的85%的服务器产品。

3.1.1JSP运行环境

Sun公司的JSP主页上可以下载JSP规范,这些规范定义了供应商在创建JSP引擎时所必须遵从的一些规则。

在运行JSP示例页面之前,要注意安装JSWDK的目录,特别是“work”子目录下的内容。执行示例页面时,可以在这里看到JSP页面如何被转换成Java源文件,然后又被编译成class文件(即Servlet)。JSWDK软件包中的示例页面分为两类,它们或者是JSP文件,或者是包含一个表单的HTML文件,这些表单均由JSP代码处理。与ASP一样,JSP中的Java代码均在服务器端执行。因此,在浏览器中使用“查看源文件”菜单是无法看到JSP源代码的,只能看到结果HTML代码。所有示例的源代码均通过一个单独的“examples”页面提供。

3.1.2JSP页面示例

下面分析一个简单的JSP页面。可以在JSWDK的examples目录下创建另外一个目录存放此文件,文件名字可以任意,但扩展名必须为.jsp。从下面的代码清单中可以看到,JSP页面除了比普通HTML页面多一些Java代码外,两者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Java代码是通过<%和%>符号加入到HTML代码中间的,它的主要功能是生成并显示一个从0到9的字符串。在这个字符串的前面和后面都是一些通过HTML代码输出的文本。

<HTML>

<HEAD><TITLE>JSP页面</TITLE></HEAD>

<BODY>

<%@pagelanguage="java"%>

<%!Stringstr="0";%>

<%for(inti=1;i<10;i++){

str=str+i;

}%>

JSP输出之前。

<P>

<%=str%>

<P>

JSP输出之后。

</BODY>

</HTML>

这个JSP页面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分析。

首先是JSP指令。它描述的是页面的基本信息,如所使用的语言、是否维持会话状态、是否使用缓冲等。JSP指令由<%@开始,%>结束。在本例中,指令“<%@pagelanguage="java"%>”只简单地定义了本例使用的是Java语言(当前,在JSP规范中Java是唯一被支持的语言)。

接下来的是JSP声明。JSP声明可以看成是定义类这一层次的变量和方法的地方。JSP声明由<%!开始,%>结束。如本例中的“<%!Stringstr="0";%>”定义了一个字符串变量。在每一项声明的后面都必须有一个分号,就象在普通Java类中声明成员变量一样。

位于<%和%>之间的代码块是描述JSP页面处理逻辑的Java代码,如本例中的for循环所示。

最后,位于<%=和%>之间的代码称为JSP表达式,如本例中的“<%=str%>”所示。JSP表达式提供了一种将JSP生成的数值嵌入HTML页面的简单方法。

会话状态维持是Web应用开发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有多种方法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如使用Cookies、隐藏的表单输入域,或直接将状态信息附加到URL中。JavaServlet提供了一个在多个请求之间持续有效的会话对象,该对象允许用户存储和提取会话状态信息。JSP也同样支持Servlet中的这个概念。

在Sun的JSP指南中可以看到许多有关隐含对象的说明(隐含的含义是,这些对象可以直接引用,不需要显式地声明,也不需要专门的代码创建其实例)。例如request对象,它是HttpServletRequest的一个子类。该对象包含了所有有关当前浏览器请求的信息,包括Cookies,HTML表单变量等等。session对象也是这样一个隐含对象。这个对象在第一个JSP页面被装载时自动创建,并被关联到request对象上。与ASP中的会话对象相似,JSP中的session对象对于那些希望通过多个页面完成一个事务的应用是非常有用的。

为说明session对象的具体应用,接下来我们用三个页面模拟一个多页面的Web应用。第一个页面(q1.html)仅包含一个要求输入用户名字的HTML表单,代码如下:

<HTML>

<BODY>

<FORMMETHOD=POSTACTION="q2.jsp">

请输入您的姓名:

<INPUTTYPE=TEXTNAME="thename">

<INPUTTYPE=SUBMITVALUE="SUBMIT">

</FORM>

</BODY>

</HTML>

第二个页面是一个JSP页面(q2.jsp),它通过request对象提取q1.html表单中的thename值,将它存储为name变量,然后将这个name值保存到session对象中。session对象是一个名字/值对的集合,在这里,名字/值对中的名字为“thename”,值即为name变量的值。由于session对象在会话期间是一直有效的,因此这里保存的变量对后继的页面也有效。q2.jsp的另外一个任务是询问第二个问题。下面是它的代码:

<HTML>

<BODY>

<%@pagelanguage="java"%>

<%!Stringname="";%>

<%

name=request.getParameter("thename");

session.putValue("thename",name);

%>

您的姓名是:<%=name%>

<p>

<FORMMETHOD=POSTACTION="q3.jsp">

您喜欢吃什么?

<INPUTTYPE=TEXTNAME="food">

<P>

<INPUTTYPE=SUBMITVALUE="SUBMIT">

</FORM>

</BODY>

</HTML>

第三个页面也是一个JSP页面(q3.jsp),主要任务是显示问答结果。它从session对象提取thename的值并显示它,以此证明虽然该值在第一个页面输入,但通过session对象得以保留。q3.jsp的另外一个任务是提取在第二个页面中的用户输入并显示它:

<HTML>

<BODY>

<%@pagelanguage="java"%>

<%!Stringfood="";%>

<%

food=request.getParameter("food");

Stringname=(String)session.getValue("thename");

%>

您的姓名是:<%=name%>

<P>

您喜欢吃:<%=food%>

</BODY>

</HTML>

§3.2B/S系统介绍

传统的C/S架构(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方式中,业务逻辑位于客户端,每完成一项事务,都要频繁地访问数据库,使得网络上数据流量非常大,对于慢速连接的用户,甚至无法使用。

为弥补上述C/S架构的缺陷,人们发展出了三层或多层架构:客户机—中间件(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Client—Middleware—DatabaseServer)。在这种架构中,业务逻辑放置于中间件服务器上,大量的数据流也位于中间件和数据库之间,而客户机只是简单地发出请求,中间件接受请求后进行事务处理并将处理的结果返回给客户机,这一类型的客户机也称之为“廋客户”。B/S架构实际上是三层架构的一种,所不同的是客户端就是目前几乎每台电脑中都有的网络浏览器,而中间件则是Web应用服务器。注意到主要的业务逻辑均由位于Web应用服务器上的Servlet和JSP程序或EJB来处理。

3.2.1B/S架构具备极大的优越性

1、面向电子商务时代的技术

将来所有的应用系统几乎都在互联网或企业内部广域网上运行,发展电子商务成为企业不可避免的信息化道路。B/S架构的软件正是电子商务的基石,正是这类软件使得移动办公和分布式协同工作真正成为现实。无论在世界的那个角落,只需要一台可以联网的设备(计算机、PDA甚至手机)都可以方便地与客户联系和与他人协同工作。

2、软件操作、维护和升级方式的革命

软件系统的改进和升级越来越频繁,B/S架构的产品在维护和升级方面具备显著的优势。无论用户的规模有多大,有多少分支机构都不会增加任何维护升级的工作量,所有的操作只对服务器进行,通过远程连接服务器,异地的运维人员甚至于可以做到远程维护和升级,这对人力、时间、费用的节省是相当惊人的。

所有的客户端只是浏览器,所有的操作都和上网浏览网页类似,使用者接受的培训也仅限于业务逻辑而无需将大量精力浪费学习软件操作上。

3、系统整合

无论是办公自动化(OA)系统,人力资源(HR)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ERP等等,发展的趋势是不断融合。而采用统一的B/S结构开发的产品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最好的选择,它提供了真正意义上无缝地与其它系统进行整合的方案。

3.2.2采用JAVA语言实现

1、跨越平台的限制

尽管目前Windows桌面系统一统天下,但是服务器系统采用的操作系统却具有多样性,包括Linux、Unix、WindowsNT/2000Server等系统都可以实现企业级应用。即便是桌面系统,中国政府出于安全和国家战略的考虑,希望有自己的操作系统,Linux的出现使这种想法变成了现实。

传统的C/S架构的软件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面对众多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快速的升级换代,采用这一架构开发软件,对于企业的IT投资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风险。而采用Java语言实现的B/S架构的软件产品真正做到了“一次编写处处运行(WriteOnce,RunAnywhere)”,对企业而言,可以规避将来更换操作系统所带来的风险。

2、健壮的系统

Java语言实现的软件具有天然的健壮性。这是Java语言自身的特性保证的。利用Java写成的软件几乎不可能造成系统崩溃,这正是安全性要求很高的企业级应用所不可或缺的特性。

第四章公交查询系统设计分析

根据数据库系统生存期的设计方法,从数据库应用系统和开发的全过程来考虑,将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规划;

2)需求分析;

3)概念设计;

4)逻辑设计

5)物理设计

§4.1应用需求分析

要设计一个良好的公交查询系统,就必须首先明确该应用环境对系统的要求。公交查询系统的应用背景为:方便市民搭乘公交车出行;手动(目前)、自动(将来)、及时更新查询数据。因此,该系统需满足以下几方面需求:

1、查询功能:系统需要提供几种不同方式的查询手段,以实现灵活方便地管理整个系统。

2、数据的更新修改:

更新:系统允许管理员级别的用户对数据进行更新、修改并且存盘操作;

编辑:系统允许管理员级别的用户对数据进行编辑、删除的操作,保证现库的真实性与实时性。

3、打印输出(暂未实现):系统可以将用户查询到的内容动态地生成报表,并打印输出。

§4.2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公交查询系统功能划分模块如下:

查询系统模块

该模块实现公交查询功能。可实现按起点-中转站-终点查询查询和按线路查询两种查询方式。

录入系统模块

该模块实现数据的录入、修改、删除功能。

§4.3系统数据库设计

4.3.1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的目标是产生反映城市公交查询系统需求的数据库概念结构,即概念模式。概念模式是独立于数据库逻辑结构,独立于支持数据库的DBMS,不依赖于计算机系统的。

1、ER模型

ER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它的主要成分是实体、联系和属性。使

用这三种成分,我们可以建立许多应用环境的ER模型。

2、ER模型的操作

在利用ER模型进行数据库概念设计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对ER图进行种种

变换。这些变换又称为ER模型的操作,包括实体类型、联系类型和属性的分裂、合并和增删等等。

3、利用ER方法的数据库概念设计

利用ER方法进行数据库的概念设计,可以分成三步进行:首先设计局部ER模式,然后把各局部ER模式综合成一个全局ER模式,最后对全局ER模式进行优化,得到最终的ER模式,即概念模式。

设计局部的ER模式

通常,一个数据库系统都是为多个不同用户服务的。各个用户对数据的观点可能不一样,信息处理需求也可能不同。在设计数据库概念结构时,为了更好地模拟现实世界,一个有效的策略是“分而治之”,即先分别考虑各个用户的信息需求,形成局部概念结构,然后再综合成全局结构。在ER方法中,局部概念结构又称为局部ER模式,其图形表示称为ER图。

实体和属性的定义如下:

站点(站点编号,站点名称,站点类别)

线路(线路编号,始发时间,终发时间,备注)

线路站点对应(线路编号,站点名称)

SHAPE\*MERGEFORMAT

E/R图表示

4、联系定义

ER模型的“联系”用于刻画实体之间的关联。一种完整的方式是对局部结构中任意两个实体类型,依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考察局部结构中任意两个实体类型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若有联系,进一步确定是1:N,M:N,还是1:1等。还要考察一个实体类型内部是否存在联系,两个实体类型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多个实体类型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等等。

5、设计全局ER模式

所有局部ER模式都设计好了后,接下来就是把它们综合成单一的全局概念结构。全局概念结构不仅要支持所有局部ER模式,而且必须合理地表示一个完整、一致的数据库概念结构。

1)确定公共实体类型

为了给多个局部ER模式的合并提供开始合并的基础,首先要确定各局部结构中的公共实体类型。在这一步中我们仅根据实体类型名和键枕认定公共实体类型。一般把同名实体类型作为公共实体类型的一类候选,把具有相同键的实体类型作为公共实体类型的另一类候选。

2)局部ER模式的合并

合并的原则是:首先进行两两合并;先和合并那些现实世界中有联系的局部结构;合并从公共实体类型开始,最后再加入独立的局部结构。

3)消除冲突

冲突分为三类:属性冲突、结构冲突、命名冲突。

设计全局ER模式的目的不在于把若干局部ER模式形式上合并为一个ER模式,而在于消除冲突,使之成为能够被所有用户共同理解和接受的同一的概念模型。

4)全局ER模式的优化

在得到全局ER模式后,为了提高数据库系统的效率,还应进一步依据处理需求对ER模式进行优化。一个好的全局ER模式,除能准确、全面地反映用户功能需求外,还应满足下列条件:实体类型的个数要尽可能的少;实体类型所含属性个数尽可能少;实体类型间联系无冗余。

4.3.2逻辑设计

由于概念设计的结果是ER图,DBMS一般采用关系型,因此数据库的逻辑设计过程就是把ER图转化为关系模式的过程。由于关系模型古有的优点,逻辑设计可以充分运用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使设计过程形式化地进行。设计结果是一组关系模式的定义。

1)导出初始关系模式

2)关系子模式

子模式是用户所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除了指出用户用到的数据外,还应指出数据与概念模式中相应数据的联系,即指出概念模式与子模式之间的对应性。

第五章公交查询系统应用程序设计(部分)

§5.1查询模块的功能实现

<%@page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ISO8859_1"%>

<%@pageimport="java.sql.*,java.util.*,com.lanyuer.util.*;"%>

<%

Listroutes=null;

Connectionconnection;

com.lanyuer.route.route_Managerroute_Manager=com.lanyuer.route.route_Manager.getInstance();

connection=DataConnectionManager.getInstance().getConnection();

try{

routes=route_Manager.selectes(connection);

}catch(Exceptione){

throwe;

}finally{

if(connection!=null){

connection.close();

connection=null;

}

}

%>

[论文关键词]网络文化青少年成长青少年犯罪

[论文摘要]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深刻影响,不良网络文化使部分青少年迷失了方向甚至走向了犯罪道路。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表现在思想、道德、犯罪甚至身体各个方面,全社会应当积极配合,维护网络世界的良好环境。

互联网快速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在逐步增多。在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及身心健康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不良文化在互联网上流行的现象日趋严重,色情、暴力、迷信和邪教信息在网上泛滥成灾,网上道德逐渐沦丧,这些现象已经成为威胁文化安全的世界新公害。网络青少年群体在享受高科技带来欢乐、恩泽的同时,其身心也在承受着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煎熬。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教育、生活以及价值观念等造成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综合素质。

一、网络文化的含义和特征

(一)网络文化的含义

互联网是人类借助数字通信、信息技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进行模拟综合,构建起的一个与人类精神世界紧密结合的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网络群体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心理、价值取向以及较恒定的行为模式,它们可以被称为“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

(二)网络文化的特征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具有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的优势和高效新奇的特点。

第一,开放和虚拟。互联网形成了一个没有中心的、开放的网络世界,无人控制,也没有单一的权力机构对它负责。这样就使得网上交往完全是在开放的状态下进行的,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由于网络的无限开放性,导致网络文化的不真实性与虚拟性。大多数网民都不愿意用真实的姓名,由此提供的交流信息真伪难辨。

第二,自由与个性化。与传统文化相比较,网络传播是开放的,任何网民的地位是平等、自主而自由。在这里,网民可以自由交流,畅所欲言。由于网络文化的开放、自由性,也为个性化提供了平台,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的内容、进程,选择交流的伙伴。互联网如广阔的海洋,任你在信息海洋中自由游泳、大胆冲浪、展现自我。

第三,交互性与跨文化性。网络互联带来了信息传播、人际交流的互动性,使传播与交流不受时间、地域、身份的限制,受众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这种传播交流是双向的,改变了传统信息单向的、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真正达到了主体之间的平等性。网络文化突破了空间、地域、国别的限制,能实现跨文化的交流、对话和互动。

第四,弱规范性和价值多元性。互联网在世界各国都程度不一地呈现出弱规范性的特征。这一特征在我国也是网络引发多种社会法律问题的基本原因之一。网络的公开性与弱规范性使得网络中的各种信息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甚至混乱的特征。互联网中符合社会主流要求的信息固然大量存在,但是不良信息与网络垃圾也四处泛滥,色情、错误价值观念、恶意政治观点、反科学伪科学信息随处可见。网上的内容可谓是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各种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并存,其价值取向也相当多样化。

二、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促进

(一)网络文化推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转型与跃升

网络文化正以一种全新的界面出现在人们面前,对传统文化规范则是一场脱胎换骨式的转变。网络文化的信息化和开放化使青少年的视野空前开阔,头脑异常活跃,它使青少年传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认知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革。

(二)网络文化为青少年充分施展聪明才智提供了机会和可能

网络把人与人以及社会与社会连接在一起,这里每天都有大量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概念诞生,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创造力最大限度膨胀与滋生的一片沃野,为青少年施展聪明才智提供了平台。

(三)网络文化为人类创造了新的文化载体

由于网络文化双向互动性和双向交往性,给人类多国别、多民族、多领域、多形态的文化交往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使人类交往水平得以跃升,促进全球文化交流,使人类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把社会编织于平行扩张的网络之中。

三、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弱化青少年的民族意识

据统计当前网上的信息来自美国的占50%,来自中国大陆的仅占0.01%。这表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占据互联网这一文化传播的制高点,一方面控制国家舆论,另一方面源源不断地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扒阆”其价值观和精神文化产品。这必将对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的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弱化民族身份逐渐消解。

(二)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网络技术使人们的身份可以变成电脑上的一串字符,任何人都可以随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别、年龄与人交流而不会被人察觉。据统计,日前,计算机犯罪大约只有1%被发现,而这1%中,只有4%会被指控。网络的隐蔽性特征以及网上黄色流毒、黑色信息、暴力文化的泛滥使网络犯罪层出不穷,侵犯知识产权、恶意制造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等案件逐年增多。

(三)造成青少年人格缺陷

网上交往是一种以网络为媒介,以文字符号为载体的间接交往。交往的虚拟性,使人们不必遵守现实生活中的交往规则,也不必承担违反交往规则而承担的责任,人们可以畅所欲言,甚至可为所欲为,极易导致青少年对人际交往的道德标准的模糊,易产生对现实中的人的不信任,从而淡漠现实生活中与亲属、邻居、同学之间的感情关系。

(四)影响青少年学业和身体健康

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占用了青少年大量读书、学习的时间,对青少年的学业有很大的影响。长时间上网,致使青少年由于睡眠不足而导致生物钟紊乱,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引发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同时,由于玩游戏时全神贯注,身体始终处于一种姿态,眼睛长时间注视显示器,会导致视力下降,眼睛

疼痛、怕光、暗适应能力降低,脖子酸痛、头晕眼花等等。

四、不良网络文化引发青少年犯罪的表现

随着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深刻,因网络而引起的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加剧。2003年3月安徽合肥16岁的胡某在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因技艺不佳被同伴嘲笑,随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刀将同伴刺死。2004年5月某中专学生许某和严某上网成瘾,因无钱上网而抢劫出租车司机,致使出租车司机死亡。2008年4月云南警校学员王建军锤杀两名室友,致一死一伤,然后自杀。据分析,该学员沉迷上网,爱玩网络杀人游戏。以上几个案例充分显示了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产生的危害,使一些青少年因种种原因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网络文化影响青少年犯罪的表现。

(一)因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导致的暴力犯罪

网络文化是种虚拟的文化。网络游戏多以扮演角色和互追杀等游戏为主,由于青少年自控能力差,往往会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分不清现实与虚拟,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二)受网上暴力文化的误导而实施的暴力犯罪

暴力文化,是指坚持有助于暴力行为发生的行为规范的亚文化。在暴力亚文化中,人们的行为规范受武力或者暴力手段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价值观念的指导,认为它是种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在这种社会氛围中,暴力已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渗透到青少年的品质之中,甚至形成种崇尚暴力的观念。这种暴力文化对于身心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影响尤为深刻,因为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可塑性强。

(三)因上网缺钱而导致的财产型犯罪

据山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副所长介绍,在2005年新收的三成未成年犯中,有相当多的孩子都有相同的犯罪规律,先是上网成瘾,然后为筹集上网所需钱则去偷、去抢,之后再若无其事地去上网吧。

(四)因受网上色情毒害而导致的性犯罪

据统计,网上的非学术信息有47%与黄色、淫秽、色情有关,70%以上的性犯罪是受网上黄色信息的影响,因长期沉迷黄色、色情网络而导致犯罪。因为网络中传播的色情图片和信息对正处于性意识萌芽和成熟期的青少年带来的关于性的冲动和引发的性冲动是强烈而难以抑制的。青少年过早涉足性领域,网友间的强奸、诱奸事件时有发生。

五、针对不良网络文化影响的对策

(一)立法机关应当加强网络立法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我国相继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上网营业办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这些法规的实施对网络行为已经发挥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仍然程度不同的存在着规定不够明确,缺乏可操作性等弊端,从而有待更加完善和易操作的法律出台,立法机关应当加强相关立法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使原有的管理制度合理化与效率化,真正明确文化行政部门、公安部门、工商行政部门以及电信部门等管理机构的法律责任,为我国青少年成长的网络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

(二)政府应当加大网络市场监管力度

第一要加强对网站和网吧的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净化青少年的上网环境。针对目前网吧作为我国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社会场所的现状,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切实制定对策与措施,网络监管人员应当各司其职,明确责任,对网吧进行检查监管。要求网吧经营者必须严格按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规定营业,严格限制未成年人上网。

第二要加大对网络的技术监控,严防各种不良信息的与传播。互联网是信息技术的产物。由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用技术本身来解决可能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但是,我国目前对青少年安全上网采取的已有措施中,技术措施最显乏力。具体方法比如网站分级,国外已有成功先例,同时大量建立适合青少年成长的公益性网站,对有效防范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有着积极意义。另外,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开发一些技术先进、实用的网络过滤软件,尽量阻止各种有害信息对青少年的侵扰。

(三)学校要承担起教育青少年的重任

第一学校要更新信息时代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育方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二提高教师的网络知识水平和技能,只有教师的能力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引导、监督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同时增加网络相关课程,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对网络上有益知识的学习上,使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四)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上网习惯

第一家长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坚决不上不良网站,不从事网上非道德和非法活动。积极引导孩子良好的上网习惯,从网络中汲取各种有益的知识,真正把网络当作孩子学习的平台和助手。

第二家长要关心孩子,积极配合学校和社会严把上网关,使孩子远离不良网络文化,杜绝不良网络对孩子的危害。

网络及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也要采取有效措施严防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给青少年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帮助他们健康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刘雪、胡敏洁,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2]徐小媛,传媒暴力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影响,王牧,犯罪学论丛(第四卷).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196.

[3]华道云、李义丹、杨燕,大学生迷恋网络问题的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4):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