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不良反应防范及监护

时间:2022-05-28 03:56:00

献血不良反应防范及监护

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及献血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献血反应,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头晕、出冷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惊厥、抽搐、失去知觉及低血压等症状,这些献血不良反应严重制约着无偿献血活动的健康发展,所以做好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是保障无偿献血活动健康发展及采集血液质量和数量的保证,本文对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和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探讨,以保证无偿献血活动健康发展。

1.资料与方法

2009~2011年伊犁州有50403人参与无偿献血,年龄18~55岁,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献血不良反应是献血者生理和心理应急反应引起的综合征,可分为心理因素所致的和非心理因素所致的两类,在50403例无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321例,反应率0.63%,其中,因心理因素所致反应208例,占反应人数64.8%,非心理因素所致的不良反应仅35.2%。献血不良反应可分为:①轻度不良反应:表现为紧张、面色苍白、头晕眼花等。②中度:表现为渐渐失去知觉、四肢冰凉等。③重度:表现为惊厥、晕厥、抽搐甚至大小便失禁。方法:献血者均经过健康征询、体检及检测血型、血比重、金标法测HbsAg,排除不适合献血者,按操作规程采集200ml或400ml全血,对其总献血率,初(再)次献血反应率加以比较。

2.结果

献血者的不同献血量及献血反应比较,见表1。

3.讨论

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

①工作人员应态度和蔼,主动热情地接待每一位献血者和咨询者,做好献血者的心理引导,首次献血者引起献血反应高于2次以上献血反应率,消除他们尤其是初次献血者恐惧及紧张心理,使其了解并深信健康适龄者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护下,适量献血不仅不会损害身体健康,还可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定期献血不但可以拯救患者生命,而且可定期检查身体,通过宣传可有效地预防和减轻因心理反应而引起的精神过度紧张,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②努力提高采血人员的素质:采血人员的素质不仅体现在采血者穿刺技术水平,还包括工作责任心、仪表、仪容、服务态度以及对献血者心理护理等整体素质,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技术考核、强化优质服务,规范服务行为,以提高献血者对采血医护人员的信任。

③严把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和体检关,因空腹、疲劳、睡眠不足、机体不适等可告知暂缓献血,对曾经有过晕针、晕血史者禁止献血。

④提高采血人员静脉穿刺技术水平,力争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穿刺时尽量选择饱满充盈的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和头静脉,选择好进针的部位和角度,避免探索进针,采血过程中注意观察血流速度和献血者面色、神态并征询有无不适,减少因穿刺疼痛给献血者带来心理压力,采血时主动与献血者沟通和交流,做好采血前、中、后的全程护理,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⑤创造良好的采血环境:采血环境的因素可直接影响无偿献血者的心情和心理,采血时间过长、献血人员拥挤、环境嘈杂、等候时间过久等均易导致献血者心情不好,诱发献血不良反应,要为献血者提供明亮、舒适、温馨的环境,营造一种亲切、友好的献血氛围。

献血不良反应的护理:献血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工作人员不能惊慌失措,要保持冷静,以免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产生恐惧和疑虑心理,加强心理护理,还要及时对献血反应对症处理,轻度或中度的献血反应者,尤其是空腹献血者出现一时性低血糖昏厥,应终止采血,采取头低脚高位,卧床休息10分钟左右或饮用含糖饮料,对重症者,终止采血,采取头低脚高位、针灸或按压人中、合谷等穴,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心率和体温变化,并做好记录。所有献血不良反应均不会留下后遗症。通过以上措施,提高了献血者对血站工作的满意度,并有效地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