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02-26 02:45:16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思维、工作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颠覆性改变。大数据时代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正确分析和评价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现状与问题,积极探索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新途径,努力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对策

2013年,“大数据”成为热点流挟一,这一年也被称为“大数据时代元年”。当下,“大数据”已经成为社会与时代的核心特点,更是推动全球各行各业产业技术革命和转型发展的关键推手和重要动力。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数据文化正在形成。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国家“互联网+”战略开始实施,教育变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教育领域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刘延东副总理在2015年5月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强调了总理在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互联网+’战略必将推动中国教育信息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思想,并发出四点倡议:要更加重视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和地位;积极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帮助受教育者平等、有效、健康地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互学互鉴,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学习。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不仅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趋势,更是高校自身综合改革的迫切要求。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学生规模和数量屡创新高,这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如何面对大数据所带来的新形势、新环境和新技术,深入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引入大数据应用势在必行。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大数据的价值利用以及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在很多行业中都逐渐得到重视。在高校中,大数据和数据分析的价值更是得以充分体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已经具备了大数据的特征。例如,高校无线局域网的全覆盖,智能手机在学生中的普及,我们已处在全网时代中学习、生活和工作。学生每天通过校园网络都会产生由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构成的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思想状况、情绪情感走向以及行为动态,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1]。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收集、整理、分析、汇总这些信息数据,最终以直观形式呈现分析结果,便于学生管理工作决策,是目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一大课题。大数据和数据分析的价值更是值得关注。大数据技术可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从宏观群体走向微观个体,让学生管理工作以更加个性化的方式贴近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利用手机短信、QQ、微博、微信、BBS等,随时搜集校园时事舆论,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挖掘利用学生产生的信息数据,分析学生的行为,从而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以便个性化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仅需要经验指导,也需要科学引领,如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能更有效地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做出决策,那么工作的效率必将大大提高[2]。但是,在大量的信息数据中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及科学存储筛选之后的学生信息数据也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认识到位,思想、行动上准备不足

当前,各高校领导和学生工作主管部门已深刻认识到改革传统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必要性,以及加快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速度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各高校的共识。他们开展了很多成效显著的工作,如通过购买成熟软件或自主(委托第三方)开发的方式,相继建立了有本校特色的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系统,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但是,多数学生管理工作者对信息化管理在思想上、行动准备不足。很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岗位上比较年长的教师,对网络及其信息化管理工作望而却步。还有些学生管理者认为,学生工作就是要用传统的手写面授才有效果,信息化管理大幅减少了师生面对面交流时间,不符合学生管理的工作要求。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专业性极强,它需要管理者深入学习才能灵活运用,但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却不足以应付。

(二)信息化程度不够,数据处理难度较大

当前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针对性较差,系统化程度不高,决策支撑力度低下。首先,有些高校购买或自行(委托第三方)开发学生管理工作系统,仅仅实现了某些工作流程的办公自动化,如学生评优申报审批、学生奖助学金申报审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等日常工作流程都可在管理系统中完成,但是由于没有系统的顶层设计,导致各子系统间信息交互性差、融合度低,系统查询效率低,出现“信息孤岛”现象。其次,学生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的结构化程度较低,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大量存在,如文本、文档、音频、图片、图像、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以及邮件、网页、报表、资源库等半结构化数据。各高校对于这些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的挖掘、处理尚处在初级阶段,甚至根本没有能力处理[3]。

(三)学生管理工作者信息化意识及能力普遍不足

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处理整个管理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基础信息。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依靠原始方法人工完成这些信息的收集、统计、传递,重复劳动多、效率低、时效性差,导致学生管理工作者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一些重复劳动中。各高校建立起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系统后,使学生管理工作者摆脱了日常工作中大量重复性、程序化的劳动,也使学生管理工作者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开展工作研究和提高自身素养中去,并可利用信息化系统中逐步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但是,目前多数学生管理工作者对信息化系统功能不熟悉,操作不熟练,又不积极学习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和操作技能,反而觉得信息化运用使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和繁琐,导致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某个阶段内出现比传统管理模式效率还低的现象。

(四)大数据技术作用功能远未发挥

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理念、方式方法,初步利用网络信息化给工作带来的便利条件,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然而,高校现有的技术手段还只能对数量较少、类别相似、结构成型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尚不能对大数据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收集、存储、分析以及视觉化的结果呈现,数据分析技术还尚未得到运用,甚至不为大多数学生管理工作者所了解,更没有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决策提供支撑。况且,目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也很难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运用这样的技术来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生活状态以及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专业的数据挖掘、整合、分析人才相当稀缺。大数据的开发及利用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价值毋庸置疑,然而分析人才和技术运用的限制暂时难以使数据价值得以充分体现[4],这是目前各高校存在的另一个普遍性问题。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一)优化拓展信息化功能,不断提高信息化程度

各高校应在现有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遵循顶层设计原则,对规划、投入、建设和管理实施统一标准,以完善学生综合管理系统为目标,全面考虑学生需求特点,提高主要学生事务流程信息化程度,系统性地推进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在推进过程中,要注重科学性、系统性、普适性,还要兼顾前瞻性和开放性,着力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孤岛”和数据挖掘难、处理难等突出问题。注重信息安全,通过实施相关的信息技术手段以及建立相应的安保制度,实施严格的行政管理和运行监督,避免非法入侵和泄密事件,以维护学校和师生的切身利益。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素养,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能够熟练地使用管理信息化系统,并利用系统来辅助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做好大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掌握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和规律,不断积累信息化工作经验,探索信息化工作模式。

(二)加强学生工作队伍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培训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培训。首先,让大家认识到信息化能力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一项基本的能力要求,只有具备一定的信息化能力,才能驾驭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通过辅导员沙龙等形式加强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分享信息化工作经验,提高对信息的分析能力和处理能力,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信息素养。其次,以讲座、报告、交流等形式进行培训,提高学工队伍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和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系统操作技能,重点还要引入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邀请专家来校讲学,选派骨干外出学习,并在学工队伍中宣传大数据,让学工队伍了解大数据,学数据。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积极行动起来,转变思路,主动作为,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三)运用大数据研究成果,努力构建“大数据大学工平台”

目前,大数据在社会上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应用,表现出了一定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而言,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提高对数据信息的敏感性,主动收集、整理信息数据并认真分析。电子科技大学在大数据技术运用方面已经做出了有效尝试,其教育大数据研究所最近研发的“学生画像”系统,根据学生出入寝室的时间、进出图书馆的次数、借阅书籍的种类、在教学楼打开水的次数、去澡堂洗澡的时间等数据与实际行为的关联性,“计算”出每名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从而预测学生是否有挂科的可能,并将挂科可能性较高的群体发送给辅导员,帮助他们提前引导,有效建立学业预警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学生上网浏览情况的分析,找出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最终扩大活动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可以通过对学生校园卡消费记录信息的分析,找出隐性困难学生,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相应的资助帮扶,提升学校人文关怀;可以通过对校园内部交流论坛的实时跟踪分析,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学生讨论、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积极进行舆论引导,维护校园安全与稳定;可以通过建设和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题网站,逐步实现新闻信息和互动渠道的立体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5]。当然,这些举措需要集成、整合学校各部门资源,合力构建一个“大数据大学工平台”。可想而知,在不久的将来,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会得到广泛运用,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将更加有实效。

参考文献:

[1]梁家峰,亓振华.适应与创新: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3(6):63-67.

[2]单耀军.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3):27-29.

[3]王婧.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128-130.

[4]李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J].农业网络信息,2013(1):123-125.

[5]闫军.论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与问题[J].电子测试,2013(24):93-94.

作者:胥文勋 单位: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