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价值导向与改革路径

时间:2022-11-30 08:31:27

高校学生管理价值导向与改革路径

摘要:高校坚持内涵式发展是在一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其在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主体、发展动力等方面为高校办学提供了新思路。在内涵式发展的引领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被提出新的要求,需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导向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人才成长观、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观、管理工作过程要素的质量标准观等价值导向,构建服务型内涵式的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体系、学生管理评估体系、学生管理保障体系、学生管理智慧化体系。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高校学生管理;价值导向

一、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释义与要素

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式之一,相对于外延式发展的差别,其是以高等教育内因为主导的发展理念、发展主体、发展动力,要求高校领导管理水平、专业建设水平、师资队伍水平、人才培养水平的共同提高。“学校内涵式发展程度将关联学校的生存、发展、人才培养的质量”[1]。高校坚持内涵式发展是在外延式发展到一定程度与阶段的必然走势,内涵式发展是外延式发展的目的,外延式发展通过内涵式发展而彰显特定阶段的发展价值。高校实行内涵式发展方式主导在于高校的管理层,关键在于教师的转变,效果体现于学生智慧能力的不断提高。高校管理者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应根据实际出发,采取各种办法和措施,及时改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优化科学管理方式;高校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和道德情操,提升高校的专业建设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学生则要求在学习中开拓思路,不断创新学习方法,推进自身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因此,内涵式发展要求高校要均衡发展、均衡提升,展示自身的发展特色,打造内涵式发展的坚强着力点,其不仅需要高校内部部门、成员间的共同努力,还需要政府、社会团体、企业等方面的支持,共同促进各要素的提升和发展。高校内涵式发展牵动着内部各要素的共同发展。首先,内涵式发展牵动着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办学之根本,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由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决定,高校坚持内涵式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其次,内涵式发展牵动着高校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好的办学依赖于好的管理,高校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强化内部管理是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管理要素的发展是改革的关键,而学生管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内涵式发展牵动高校师生的共同发展。高校发展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的转变,高校坚持内涵式发展根本上是提升教师与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只有教师与学生在观念、思想、方式上实现转变,才是坚持内涵式发展的根本所在。

二、高校内涵式发展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1.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打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阵地。高校要想提升学生管理的内涵,就必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夯实文化建设基础,降低不良文化对学生价值观的侵袭,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彻学生管理全过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高校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越来越严重,他们受网络文化的影响深刻,其审美情趣、行为方式逐渐产生异化现象。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重要的是德育教育,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学生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品格,着力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求高校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阵地,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养成学生爱国、敬业、守则的良好的价值取向与行为习惯。同时,高校应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延伸第二课堂,充分利用网络化手段,打造涵盖理论、党建、法制教育等内容为网络文化平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全面、理性、客观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不断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价值属性。2.要求创新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打造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基地。高校坚持内涵式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养成教育,这既是国家新时期对高校学生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作为育人的重要环节,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助力创新教育实效性的不断提高。首先,内涵式发展要求高校在学生管理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供给学生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鼓励学生将创新创意大胆落实到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其次,内涵式发展要求高校要为学生提供创新活动平台,学生管理工作要辅助学术论坛、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创业大赛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动,调动各方资源,服务大学生创新园的建立,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最后,高校要将创业教育融入学生管理过程中,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开展创业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去创业,而是鼓励学生以创业为鞭策,主动创意,主动创新,从而培育学生的主体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2]。高校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提高学生的思维观念,认清创业不只是结果,更重要的是成长的过程,通过学生创业实践,以创业促进就业,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素养。3.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打造学生成长发展服务平台。内涵式发展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有着较高的要求,强调在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实际提倡的就是人的价值至上、人的权利至上,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传统的粗放式管理过多停留在浅层次上,致力于实现学生的基本学习与生活保障的目标诉求,在新的发展时期已然不适合高校发展的新要求。大学生同社会的联系愈发密切,接触的形式也日益广泛,学生的竞争意识、民主意识与法制意识逐渐增强,高校学生管理的难度与复杂性也在不断加大,其对于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尽快形成以及自身价值的充分实现有着极强的渴望,要求高校提升学生管理的内涵,做好学生成长发展的服务工作。首先,高校必须将人本化的理念贯彻管理全过程,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励人,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与帮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差异性特点,引导学生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人生目标,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其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具有“全纳性”,关注与照顾到每一名学生,关心家庭困难及有心理障碍等特殊群体,彰显高校的人文关怀;最后,高校要搭建学生服务平台,作为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发挥好各类学生组织在进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学生管理的透明度,维护学生的切身利益,做好相关服务工作。4.要求构建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打造服务型、专家型师资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开展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和关键”[4]。高校坚持内涵式发展必须对传统的发展方式进行转变,而转变的关键在于教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适应内涵式的发展方式,必须打造高水平的学生管理团队,具有服务型和专家型的特点,“服务型”体现在管理的方向上,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专家型”体现在管理的水平上,要为学生的发展谋划科学、有效的路径。内涵式发展对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要求较高,首先,要强化其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教育能力,增强自身的党性修养,不断更新思维观念,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学生的行为;其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适应内涵式发展,必须强化教师的服务理念,改变将思想政治工作视为教育目的的错误观念,管理者必须以服务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核心,思想政治教育是引领学生发展的重要方式与手段,要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再次,高校要加强学生管理者的“内功”养成训练,将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与外出培训相结合,引导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努力变成“专家型”教师,并吸引优秀人员加入学生管理队伍,扩大学生管理队伍的视域范围,充分利用其丰富的社会经验、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及其他现代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管理的内涵;最后,高校要在学生管理人员管理能力提升的基础上,根据管理人员的能力特点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探索多元化的管理模式,着眼不同领域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提升,适应高校内涵发展的新要求。

三、高校内涵式发展下的学生管理价值导向

1.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导向观。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以质量提升为根本落脚点,从注重硬性指标增长到软实力提升的转变,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式与发展战略的重大变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内涵式发展的影响下,逐步在实践中追求全面、均衡、协调的管理模式,树立科学发展的工作导向,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形成适应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有科学化的理论指导和学科支撑,把握高等教育的内在运行规律,适应高校发展的体制机制建构,能够灵活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相关的前沿问题,将依靠经验的管理方式朝着科学化管理的方向转变。在内涵式发展方式的指引下,高校学生管理要切合需求,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环境、新趋势、新目标的特征,挖掘内隐价值,结合新时期学生的身心特点,保持管理的适切性。高校在注重学生管理内涵建设的同时,需进一步明确发展的目标,将推进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及推动社会的发展落到实处,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注重人才发展的多元化、个性化特征,引入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理念、思路、方式的科学化。2.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人才成长观。新时期,高校在人才培育工作中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作为首要工作和秉持的价值观念,将德育教育贯穿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树立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职业价值观,清晰职业准则,在工作中时刻守住职业操守和底线,扮演好学生的人生导师与知心朋友的角色。高校学生内涵式的管理方式注重对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心理疏导,从认知、情感、信念、意志等方面养成学生良好的价值观,通过宣传教育机制、监督考核机制的构建,做好对学生的宣传与教育工作,内化学生对美好事物、积极乐观精神、拼搏意志信念的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实践中树立以道德为核心的人才成长观的重要引擎与航向标,需要在行为导向上渗透德育教育,特别注重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养成,通过有效的学生管理,助长学生成长中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观念。3.秉承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观。“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同为高校人才培养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生工作内含对学生行为方式的培养、思维方式的滋养、精神力量的激发,具有学科教学不具有的独特性”[5]。毋庸置疑,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职能,工具理性主义主导下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过于重课内教学轻课外培养,将办学注意力集中在教学活动这一点,严重弱化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内涵式发展方式注重发展的均衡性,强调发展要素学生管理工作不是教学工作的附庸,同人才培养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社会需要有责任感、有创新意识、有解决问题能力的青年,不仅需要良好的专业教育,还需要通过有效的引导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但并不是从属于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结合教育教学活动,构建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的衔接机制,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配合与参与学生管理活动,产生积极的催化作用,这便需要树立统筹兼顾的全面发展观。因此,高校要改变将学生管理工作视为人才培养工具的思维,提高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将其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制定学生管理细则,强化学生管理在促进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等方面的育人功能,推动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的良性互动,在实践中形成全面的发展观。4.深化管理工作过程要素的质量标准观。高校坚持内涵式发展必然要求以质量提升为核心,落实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将人才质量的优劣程度作为检验管理成效的重要标准,这关系到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与发展的软实力,必须牢固树立学生工作质量观,形成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核心的思想观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同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目标、层次水平、规格要求相适应,改变对学生笼统的管理方式,重新设定质量评价标准,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构建全方位的学生管理质量监控体系,强化质量监控,着眼学生管理质量的提升。高校要注重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管理目标要求,不断深化学生管理过程,进行系统的要素分析,改革学生管理机制与模式,实施矩阵式扁平化管理,强化每一层级的管理质量,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服务学生成长需求,优化学生管理工作资源分配,及时对学生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并促进学生管理质量的提升。

四、高校内涵式发展下的学生管理改革路径

1.构建服务型内涵式的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体系。构建服务型内涵式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必须解决组织管理问题,以学生组织建设牵动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改革。“运用团体动力学理论和组织行为学理论,组建丰富的群团组织,研究适合学生成长的有效载体”[6]。内涵式发展方式落实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求高校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每个时期和每个阶段大学生的不同心理诉求,保证学生需要,做到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组建不同类别的群团组织。比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学习型组织、社团型组织、社会实践组织等,逐步在学生管理中打破专业界限,成立以兴趣爱好为导向的活动团队,学生管理人员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并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更快地成长发展。高校通过尝试实践,不断地完善和规范管理的组织结构,增强管理的实效性,将学生管理工作同专业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组织的引领功能,扩大管理范畴,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需求。2.构建服务型内涵式的高校学生管理评估体系。根据内涵式发展要求,高校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改革,需要形成以服务学生为导向的管理理念,而检验管理工作成效,必须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学生管理评估体系,形成评价监督机制。“高校学生工作服务评估体系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的服务态度、工作业绩、实效和质量”[7]。基于服务型内涵式管理模式的要求,高校学生管理评估的对象具有系统性,不仅包括学生管理人员,还应对相关责任领导、责任部分及基层单位进行评估,一般分为学校、职能部门、具体人员等三个层次。首先,对学校层次的评估,由高校内部涉及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如高校学工队伍、大学生、相关职能部门人员以及高校外部企事业单位进行联合评估,改变对高校顶层的管理工作没有评估的局面;其次,对学生处、基层单位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行评价,需要由高校顶层、学工队伍以及大学生共同完成,这是对学生管理执行层面的考核评估,是落实服务型内涵式学生管理工作要求的重要环节;最后,对学生管理人员的评估,主要由高校顶层抽测与基层单位评估相结合进行,这一评估决定着学生工作者自身的评优评先和自身的去留问题,同时也需要对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检验管理工作的成效。构建高校学生管理评估体系在划分评估层次之外,重要的是根据内涵式发展的要求,科学制定评估指标,既能够引导学生管理工作朝着提质增效方向发展,也能够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良好运行机制的形成。3.构建服务型内涵式的高校学生管理保障体系。服务型内涵式的管理模式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其将管理效度与质量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并提出以服务学生为本的工作导向,致力于不断提高学生管理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高校提高学生管理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在方式方法上实现创新,抓好关键环节,提高质量效益,树立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在实践中克服关系壁垒、标准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亟须构建有效的保障体系。首先,高校在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管理的具体特点,科学设定学生管理目标,强调管理的针对性,抓住学生管理的细节,实现以点带面、重点突破,进一步明晰管理思路。其次,高校要根据学生管理目标不断改革与完善学生管理制度,重点提高制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打破制度在权力牢笼的误区,让制度真正发挥作用,保证学生管理工作能够按照服务型内涵式的要求形成运行机制。高校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然不适合当今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新型的书院制、“5S”管理制等形式被高校逐步采纳和应用,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但相应的管理制度必须完善,从而有效地保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最后,高校对学生管理工作要进行强力的组织保障,净化学生管理队伍,形成学工队伍一体化管理,明确学生管理人员的发展方向,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同时需要带动学生群团的组织建设,让学生在组织群体中实现自身的价值。4.构建服务型内涵式的高校学生管理智慧化体系。服务型内涵式的学生管理要求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依赖于网络化的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首先,高校要健全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通过QQ、微信、网站等方式形成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优势,收集学生关于成长发展、兴趣特点、活动情况等信息,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其次,高校要抓住微媒体时代的优势,不断拉近现实与虚拟世界之间的距离,学生管理人员要帮助学生识别对自身成长发展有价值的信息,有效地开发微媒体信息平台,更好地监督与引导学生的成长发展;最后,高校学生管理人员要科学使用信息媒体资源,不能完全依赖于信息技术,应根据大学生对主流媒体关注的实际情况,适时优化与更新管理平台,保持信息管理平台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可持续促进作用,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服务内涵。

参考文献:

[1]吴宏,张丹.关于内涵式发展与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的思考[J].中国高新区,2018(4):63.

[2][4]蒋乃永.内涵式发展背景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转型[J].江苏高教,2013(6):109-110.

[3]孙杰.依法治校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7):68-70.

[5]葛楠,李琢.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下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文教资料,2014(21):102-104.

[6]龚燕,王丽萍,张明志.内涵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的新思考[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6(6):147-149.

[7]许媛媛.构建服务型内涵式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初探[J].中国外资,2013(87):128.

作者:葛骁欧 唐德先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