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企业竞争力问题分析

时间:2022-11-05 11:00:33

食品企业竞争力问题分析

摘要:质量合格、产品安全是食品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关键。食品企业生态管理会对产业结构形成优化调整,以“应对型”策略开展生态管理容易被市场淘汰,采用“机会追求型”策略可获得竞争优势。生态管理对食品企业竞争力的影响通过成本收益机制、进入退出机制和技术传导机制进行,分别对食品企业的基本生存、市场准入和退出及企业的长期发展构成传导机制。中国食品工业发展过程中尚未形成全方位的生态管理理念,生态管理还需加强。

关键词:生态管理;企业竞争力;食品安全;环境规制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食品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果,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与此同时,环境承载力弱、生态系统失调、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1]。食品工业发展中的资源消耗引发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后果,而环境污染则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使得食品工业发展的生态性发展受阻。对于绝大多数食品企业而言,产品不达标、产品质量问题是制约其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对食品企业的竞争力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中国进入城镇化、工业化和国际化发展快速推进阶段,食品工业发展在生态管理方面面临越来越多的资源约束和环境规制,加强食品企业的生态管理越来越重要。在此背景下,食品企业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存共赢”,是摆在每个食品企业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与生态管理

1.1食品安全问题简要梳理。中国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引发海内外各界广泛关注,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商业实践领域,食品安全问题所获得的关注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现有研究探讨中,将重点放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和食品安全问题规制方面。相比较而言,深刻理清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危害和食品安全问题治理更为重要。研究表明,食品安全问题根源在于契约的不完全性[2-3],具体包括:由于信息不完全,部分食品质量信息存在不可预测性或不可描述性[4];由于信息不对称,部分食品质量信息存在不可观测性或不可鉴别性[5]。由此导致的结果便是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前者指的是食品原料供应商或制造商刻意降低质量,甚至以次充好、制假贩假[4];后者导致的是由于消费者难以识别食品质量,提供高质量食品的企业被逐出市场,或被迫改为生产低质量食品[6]。由此,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较多停留在企业生产加工环节的管理上,政策制定也较偏向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督治理。1.2食品安全问题与生态管理。随着越来越多食品安全问题被爆出,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不能简单归结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层面,从产业链角度上分析,食品安全问题成因有其源头性的诱因。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由于环境污染及生产模式等方面存在问题,农作物作为食品生产的原料,可能在食品生产的最初阶段遭到污染[7]。食品生产主要来自农业活动,而农业活动造成的污染现在被认为是一个严重问题,其在总污染排放量中的占比甚至超过工业[8],如表1所示。由于存在源头性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很难在消费端得到根治,源头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食品安全问题始终存在。中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污染问题由来已久,至今未能得到有效改善。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中国主要河流水系中39%受监控水域及主要湖泊中57.5%受监控水域属于四类或劣四类水,55%地下水水质被报告为“较差”或“极差”。同时,10%耕地被报告受某种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且由于长期过度使用农业化学品,土壤已严重枯竭[9]。更为突出的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添加剂等被大量使用,导致农产品中药物残留问题严重(见图1)。如喷洒农药后,在水果和蔬菜存在着一定量对人体有较大副作用的农药残留及其衍生物质[10]。这些存在药物残留的初级产品经过一系列深加工,极有可能出现衍生问题,埋下更多食品安全隐患。因此,加强食品工业发展中的农业生态管理愈发重要,生态管理理念在食品企业中应得到更多普及和推广,促进食品安全生产、加工和流通。

2生态管理与食品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关于加强食品企业的生态管理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关系,一般有2种观点:一是生态管理会增加食品企业的经营成本,二是生态管理能够实现食品企业竞争力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协同发展,即恰当的环境规制机制能够实现企业竞争力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双赢[11]。在前一种观点下,由于食品企业需要投入更多资源用于加强生态管理,如土壤养护、污水处理等成本增加,这会导致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在后一种观点下,生态管理将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进而促进食品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得产品更加安全,这有助于食品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中国食品生产领域基本处于饱和状态,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截至2019年2月,中国食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8146家,主营业务收入近2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54.7亿元,比同期增长11.2%,食品行业整体发展形势良好。与此同时,食品企业之间竞争格局发生变化,注重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的企业愈发受到消费者青睐,同时也是资本追逐的主要对象。因此,食品质量竞争已经构成食品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食品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上主要是食品质量的竞争,更进一步,则是食品企业之间生态管理效果的竞争。面对愈加严格的生态管理需求,食品企业采取的策略有所不同:第1种是“应对型”策略,即食品企业简单追求生态管理,未有其他配套措施以有效增加企业产量和销量,以覆盖生态管理的成本支出;第2种是“机会追求型”策略,以获得竞争优势,在这种策略下,企业一方面增加支出以加强生态管理,另一方面通过产品创新和营销模式创新寻找差异化竞争优势,从而形成较强市场竞争力。增强食品企业竞争力,在增加生态管理成本支出的情况下获得竞争优势,第2种策略是首选。市场中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获得较强竞争优势,如四川某知名火锅餐饮品牌企业采用第2种策略的典型代表。“海底捞”一方面严格筛选食材供应商,并与之建立合作关系,确保食材新鲜、安全、口味正宗;另一方面加强餐饮服务品质管理,注重客户体验,成功打造出一流餐饮品牌。

3生态管理对食品企业竞争力影响的传导机制

3.1成本收益机制。生态管理的成本支出纳入食品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当中,需要企业做出合乎自身实际发展需求的决策。从生态管理成本支出角度看,食品企业加强生态管理需要支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前者主要以环境保护相关成本为主,这会增加企业总体经营成本;后者则是企业因生态管理方面的问题而留给市场和消费者的负面形象,这对企业的竞争力而言往往是更致命的。如监管部门会定期公布一批安全不达标或环境不达标的企业,对其经营影响是巨大的。反之,如果企业生态管理措施良好,树立起良好市场形象,并向市场供应高质量产品,则对其竞争力的提升巨大,其收益更加客观。因此,基于这2个方面考虑,食品企业以成本收益为考量,合理开展生态管理,增强产品质量,是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的基本前提。3.2进入退出机制。生态管理会对食品行业发展形成“进入退出机制”,即对符合生态管理需求的企业继续保持准入,对不符合生态管理的企业实行退出措施,以规范市场。在准入阶段,政府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生态管理指标,进而构筑食品行业的进入壁垒,以推动食品安全管理。在经营阶段,通过一系列政府监管、市场监督和消费者监督对违规违法企业进行监督查处,及时清理市场环境,保障食品安全。对于那些生态管理良好、产品质量上乘的企业而言,将会得到更多“市场奖励”,促使其竞争力不断增强。而且,加强生态管理,生产绿色产品,使企业一方面通过环保的非关税壁垒,获得国际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在开放条件下,全球绿色市场兴起为企业提供更宽广舞台,对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12]。3.3技术传导机制。生态管理的加强将促使食品企业投入更多精力致力于技术研发,以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并采用更加先进的物流运输提高流通效率,如冷链物流技术、信息传导技术等。由此,生态管理促使食品企业逐步走向科技化发展之路,这是提升其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以生鲜食品行业为例,越来越多生鲜电商开始注重食材源头的安全问题,并建立稳定的食材供应基地,与一流物流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最大程度保证食品的新鲜和安全,这类企业中包括京东生鲜、盒马鲜生等。3.4传导机制总结。生态管理对食品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主要通过成本收益机制、进入退出机制和技术传导机制进行,分别对食品企业的基本生存、市场准入和退出及企业的长期发展形成影响,并最终促成食品企业竞争力的市场表现,如图2所示。此外,生态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具有周期性特点,包括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就短期效应而言,企业仅看到生态管理或生态环境规制的强度发生变化,却暂时未预期到市场环境的变化。短期内成本增加,部分企业的利润变为负值,因此会退出市场[13];另一部分企业则继续增加投入,或因投入的持续增加而使企业负担更重,亦会退出市场。就长期效应而言,在能够承担持续的生态管理成本支出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应管理效果良好脱颖而出,成为市场中的“胜利者”。

4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促使食品企业发展必须走科技化、高质量的发展之路,产品质量上乘、产品安全是食品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关键。随着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更加严格,迫使食品企业必须加强生态管理,促进食品安全生产和流通。食品企业生态管理会对产业结构形成优化调整,以“应对型”策略开展生态管理容易被市场淘汰,而采用“机会追求型”策略可获得竞争优势。生态管理对食品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主要通过成本收益机制、进入退出机制和技术传导机制进行,分别对食品企业的基本生存、市场准入和退出以及企业的长期发展形成影响,并最终形成食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中国食品工业发展过程中尚未形成全方位的生态管理理念,生态管理还需加强。(1)加强食品生产源头的生态管理,优化农业生产环境。生态管理强调从源头加强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农业生产是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第一环节,需做好源头管理。一方面,避免农药、化肥、杀虫剂等化学制品的过量使用,保护土壤环境和水环境,实现环境友好型生产;另一方面,发展现代农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2)增强生态管理政策补贴,出台更多农业补贴政策。单纯依靠食品企业和源头性的农业生产者加强生态管理显然难有成效。因此,需要在完善各项农业补贴基础上,应将农业补贴政策与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结合,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开发推广兼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农业生产技术,并逐步应用到实践生产中。(3)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加速行业还贷升级。以食品安全为基本要求,以科学合理的市场考核机制为基础,对市场内的食品企业加强监管,同时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企业发展、就业安置、税费征收和生态管理间的平衡,避免政策“一刀切”,有序引导食品企业升级换代,促进行业结构趋于合理。(4)以供应链为切入点,从不同环节加强生态管理。食品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尤其是在深加工、物流配送过程中极易出现食品质量问题,且损耗问题突出。为此,一方面需要持续优化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供物流效率;另一方面,加强冷链物流技术、信息溯源技术、冷藏技术的研发,促进食品保鲜保质。

作者:杨志勇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