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模拟课程的改革

时间:2022-08-02 05:55:52

企业竞争模拟课程的改革

一、企业竞争模拟课程开设背景及教学要求

“企业竞争模拟”是我校2005年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引进的课程。先后为会计学院02级至08级同学开设了专业选修课和全校的公共选修课,有上千位同学享受了该课程,效果很好。另外,从2005年开始,我校还利用该课程网络软件系统组织了校园企业竞争模拟类比赛活动,有会计学院、商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机械学院、化工学院和研究生等院系两千多位同学参加。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校代表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企业竞争模拟”大赛。绝大部分同学都感到收获很大。2006年参加比赛的几位同学还自发组织了学生社团,准备力争比赛的更好成绩,并坚持把这项比赛搞下去。目前已有近千位同学加入了该社团。“企业竞争模拟”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企业的竞争环境,供模拟者进行经营决策的练习,适合学校进行管理学教育和企业进行人员培训之用。在企业竞争模拟中,要把学员分成多个小组,每组代表一个企业。模拟按期进行,各企业在期初制定本期的决策,包括生产、运输、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开发、战略发展等方面,并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输入计算机。软件根据各公司的决策,依据模拟的市场需求确定各公司的销售量,各公司可以及时看到模拟结果。然后,各公司根据所处的状况做出下一期的决策,直到模拟结束。一般做一期决策需要两个课时,一个比较完整的模拟过程一般需要8~9期。在每期模拟结束时,软件会按照多种经营指标对各公司进行排序。在整个模拟结束后,系统将按照多项指标加权平均评出企业竞争模拟的优胜者。企业竞争模拟能训练学员在变化多端的经营环境里针对多个竞争对手正确制定决策,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它要求参加者能全面、灵活地运用管理学的知识,如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等知识,采用预测、优化、对策、决策等方法,考察学员的分析、判断和应变能力,并能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二、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企业竞争模拟》课程教学的尝试

1.企业竞争模拟课程开设情况。从2005年《企业竞争模拟》课程在我校开设至今,每年有很多同学希望选修本课程,但限于教室容量和管理体制,实际上只有不超过100位同学选修本课程。不仅经管专业各学院的同学对本课程有强烈需求,其他院系(包括工科院系)的同学也有强烈需求。另外,我们也发现随着决策难度的增加和其他原因,选修本课程的同学的学习热情逐步降低,存在“搭便车”的现象。作为校园科技活动,我们每年举行校园的“企业竞争模拟”竞赛都有很多同学报名参加。参加活动的同学来自文科和工科各个院系,甚至还有研究生,虽然他们的收获很大,但大部分无法拿到学分。另外,在校园活动中,各项教学资源有时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按照“实践教学”的教改思路,以“综合性应用人才”为培养目标,我校教学计划规定文科生和工科生应该互相选修对方的专业课程。《企业竞争模拟》课程属于高度综合性管理类实践课程,是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的15门课程之一,适合全校各院系(包括非文科院系)的学生甚至研究生通选。

该课程的软件可容许多个班次同一时期在同一网络系统进行模拟,每个班可有16个公司进行竞争。竞争可分9个等级的复杂度,最多可包括4种产品和4个市场。目前,软件为每种复杂度设置了多种情景,老师还可以根据情况修改模拟情景或设置新的竞争环境。软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快速传递信息的功能,采用无纸作业方式。虽然软件更适合网络用户使用,但也可满足没有联网的单机用户的需求。如果允许同学通过网络学习该课程,则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同时容纳很多同学学习该课程。该课程目前采用教室集中授课形式。实际上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都可以通过网络形式实现。

2.关于开设空中课堂的设想。笔者认为应该把校园竞赛活动和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该课程的授课范围,改进授课方式。具体应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充分利用校园的网络资源和该课程教学系统软件的能力,开设空中课堂。这是一项全新的尝试,需要打破多个传统的“禁区”,包括专业界限、教室的局限性、年级的界限等。①教室的局限性。这是该课程资源潜力无法发挥的最大障碍。按照传统的管理办法,选择同一门课程的同学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地点集中上课。因此,指定教室的面积、教室中计算机的数量是目前该课程选修人数的时空限制条件。②专业界限。目前该课程主要在会计学院内部非“全英”班级进行专业选修。其实,会计学院“全英”班以及商学院、经济学院各专业班级和计算机学院电子商务等专业班级都适合学习该课程。更进一步,应该允许所有文科、工科及艺术类专业的同学选修该课程。③年级的界限。目前是在第五或第六学期开设该课程,这实际上限制了其他年级的同学学习该课程。长期关注我国高校专业教学改革的北京农学院的沈文华教授认为,应转变观念,在部分课程中提出新的教学理念:①“实验实践在先、理论教育在后”的理念;②“举例出题在先、方法结论在后”的理念;③“学生总结在先、教师引导在后”的理念。

根据上述观点和我校六年来开展企业竞争模拟类活动的经验以及笔者的思考,笔者认为该课程可以突破传统的“先学习理论、后进行实践”的程序,大胆地尝试“先让同学参与实践,然后再进行理论总结与提高”的顺序。用认识论的观点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两者各有侧重。感性认识更具体、互动性强,能产生理性认识的内在要求;理性认识更一般、灌输性强,也希望得到具体实例的支持。我国传统上很重视理性教育,目前开始提倡实践,但把实践课程放到理论课程的前面,还少有尝试和探讨。在经济生活中,真正的企业家实际上是由各种方式造就的,有科班院校培养的,有从其他专业改行的,有自学(理论)成才的,但更多的还是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由于各种原因,我校会计学院2004级的同学在大二的时候就有选修《ERP沙盘模拟》课程的。虽然课程成绩比高年级低很多,同学间的差距也很大,但同学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尤其是对随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即能明确目标、加深认识、加快理解,最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观察这几年我校组织的“企业竞争模拟”大赛,我们也能发现低年级同学、非经管专业的同学也非常积极热情地投入,并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3.企业竞争模拟课程教学中尤其要注意教学个性化问题。每个同学之间都是存在差别的,在现代化的教学活动中应该认识到这种差别。由于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竞争性,符合年轻人好胜的心理,因此报名时非常踊跃。以2006~2007年第一学期为例,有两个班几乎是全班报名,而有的班则因名额限制只能有6位同学报上名。但是开课以后,同学们才发现这门课程的要求很高,压力较大,因此又有部分同学想退出,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学习的目的,说到底就是学生大脑中“沟纹”的重构。从逻辑上分析,这种重构是由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内因)造成的。这种思维活动,在传统的理论课堂上主要靠教师的讲述(外因之一)来引导和拉动,就像火车头和车厢的关系;在现在新兴的实践课堂上,则主要靠学生要求解决面对的困难(内因)而产生,指导教师的讲解则分为两种主要形式,即对全体同学的一般讲解和对部分同学的针对性讲解,而后者又分为学生遇到困难请求帮助和对暂时落后的同学的主动指导。这更像导游和游客的关系。在该课程的大部分时间中,同学将竭尽全力研究制定自己企业的决策;教师则有针对性地辅导相对落后的小组并解答具体的问题。这种师生交流方式也不一定需要高度集中的时间和空间,反而在网络空间和灵活的时间中更适用。

三、改进方案:分阶段宽进严出

1.分阶段。该课程的学习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本阶段为入门阶段。在掌握操作方法和一般规则的基础上,通过接手并自行运行一个较简单的生产型公司(例如5级难度),初步了解公司的生产资源、财务资源和市场资源及其之间的关系。初级阶段采用开放式课堂,即每2~3天完成一期决策的递交,同学可在这段时间内在任何可以上网的地方完成决策递交。

(2)中级阶段。本阶段为成长阶段。该阶段的公司无论在内部生产管理、财务运筹还是市场形势方面都要比初级阶段复杂得多。学生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完成自己公司的运营,不得不依靠公司预算等更科学的管理方法。我们可考虑采用9级难度。中级阶段也可考虑采用开放式课堂。

(3)高级阶段。本阶段为提高阶段。该阶段的规则和难度与中级阶段的相同,但要求做出更大的努力。在不断完善决策工具的基础上,精益求精,提高决策质量。逐步深入地理解企业中各种资源的效用,能够透过企业内外部的各种信息分析发现企业运营中的“短板”所在,利用各种资源间转换的技巧“裁长补短”,使企业整体效益达到最佳。同时,还要时刻考虑风险的控制等。我校进入高级阶段的同学将集中在文科实践中心接受直接指导,并组成我校代表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比赛。

2.宽进严出。所谓“宽进严出”,是指报名选修该课程比较容易,但要想拿到学分和较好的成绩就必须付出相应的努力。由于该课程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课堂,进入门槛很低(宽进),所以更应坚持“严出”政策。根据我校六年的实践情况,初级阶段可能有300~400位同学报名,其中成绩较好、兴趣较强的150位左右的同学将进入中级阶段,最后将有60~100位左右的同学进入高级阶段。进入高级阶段的同学可以作为校代表队的成员,经过严格的训练,参加全国比赛。“宽进严出”包含一种双向选择机制。这种机制让那些能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同学在该课程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允许其他同学逐步退出该课程。从积极的角度看,这种选择机制充分尊重了每位同学的特点、兴趣和爱好。如果你喜欢这门课程,你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该课程中得到更多的收获;反之,如果你不能适应该课程,可以允许尽早退出,将节约出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并从其他喜欢的课程中得到收获。

3.教学管理模式。现行教学管理模式可能是本改革方案的最大限制。主要包括:一门课分为三个独立阶段,各阶段可单独计分;跨年级选修;可多次选修;不在统一教室上课;不在统一时间上课等。笔者在此提出以下教学管理模式:

(1)学分。学分是现代大学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笔者建议在该课程中分阶段计算学分和成绩,即每一个阶段给一个学分和独立的成绩。如果中途退出或所经营的公司破产,则成绩为不及格,但应允许随下一次课程重修。

(2)课时。每阶段应安排16个课时。

(3)上课的时间和地点。第一阶段不安排集中的教室和统一的上课时间,让选修的同学自行安排时间并在自己方便的地点上机完成课程任务。但应给每个选修的同学16个小时的免费上机(包括上网)的时间指标(可规定三周内有效)。第二阶段可考虑两种方案:①与第一阶段一样,不安排统一的时间和地点。②安排16个课时的指导时间,每周4个课时,共四周;同时,安排一个大计算机教室作为当面指导的地点。按目前我校的情况可容纳100人,可能无法让所有进入第二阶段的同学全部在这样的机房集中,所以仍应允许同学自由选择是否按时到该计算机教室集中“上课”。第三阶段的人数已经进入机房的容纳范围,可安排在计算机教室统一上机。时间最好集中连贯,比如每周8个课时,共两周。

(4)报名方式。报名和选修名单的确定以及通讯是本方案成功实施的关键之一。第一阶段可以通过学校现有的选修报名系统报名,但需要满足以下几点:①报名时,网页上应能看到(或链接到)有关公告。公告内容包括课程简介、报名名单格式、组队方法等。②报名同学自行组队(最多3位同学组成一个团队)并按照上述报名名单格式报名。③教师通过手机将赛区号、公司号和密码逐个通知每个组长。④组长带领自己团队的成员通过网络进入指定的赛区公司,学习规则、熟悉初始数据。以后各阶段的报名可以按上述程序进行,也可以进行简化。

四、将来的设想

为了使该课程取得更好的效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逐步解决。例如,建立专用的教学网站。我校目前的教学活动是通过直接访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学网站进行的,所有的数据都存放在对方网站。这种方式虽然暂时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但非长远之计。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应该在校园网内建立自己的网页。一方面便于校园中的信息沟通并集中存储自己的教学数据;另一方面可通过与北大的链接形成我校的一个窗口,达到对外宣传、扩大影响的效果。另外,师资的培养、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协调等,也都是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