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经费标准化管理对策

时间:2022-01-05 10:42:30

高校科研经费标准化管理对策

摘要:高等院校在开展教育工作期间,承担着一些科研项目,尤其是“211工程”“985工程”类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逐渐增多,涉及到的科研经费进一步增加。但在经费管理和使用方面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为保证科研成果质量,提高整体科研水平,必须做好经费的标准化管理工作。基于此,文章主要围绕高校科研经费标准化管理进行探讨,对科研经费类型进行阐述,明确科研管理机制改革必要性,以及经费管理期间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高校科研经费标准化管理对策进行探讨,以期实现经费优化配置,为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效支持。

关键词:协同创新背景;高校科研经费;标准化;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愈加重视高等院校创新能力培养。为此制定了多种计划,并开始建立一批协同创新中心,以此推动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政府部门以及国外科研机构达成深度合作,并通过探索协同创新模式,为高校科研营造良好的环境,以此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在整个工作开展期间,经费作为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性保证,必须提升对其管理的重视程度。这就需要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认识,明确其在管理期间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进行解决,从而加快实现高校科研经费标准化管理,为科研工作实现协同创新提供助力。

1高校科研经费类型

科研经费作为高校院校科学研究工作开展的主要支撑,近年来,经费来源渠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通过对经费来源进行分析,通常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纵向科研经费。此类经费由各级政府部门进行批准立项,并由基金委、科技部以及各地科技厅等政府部门提供项目资金支持,如科技部制定的“973”“863”计划,国家及省级单位自然与社会科学基金,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等;二是纵向科研经费。主要指的是企事业单位委托高校进行课题研究,并从企业单位取得资金支持。此类经费包含技术开发、转让和咨询等方面获得的收入。纵向科研经费也是高校实现科技创收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高校自筹配套科研经费。

2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必要性

在创新协同背景下,高等院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关系到各项资源创新培育以及整合活动开展顺利性,且对提升高校整体科技水平具有保障性作用。在具体科研经费管理期间,一方面,满足高校科研经费需求,能够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资金支持,并使科研项目组中拥有更多具有创新能力人才,可为科研成果创新以及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提供基本保障。另一方面,在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落实科研经费管理,能够将各种创新要素汇聚起来,并为各项科研活动组建协同创新团队,激发团队创新力量提供资金方面保证。在足够资金支持下,科研团队能够获得更多创新和实践机会,对增强科研力量和攻克重大科研难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通过资金支持增强团队实力,有利于缩短科研创新时间,并帮助相关机构降低时间成本,快速获得更多经济效益。

3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不到位。高校进行科研经费管理期间,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成本核算准确度低下。高校科研人员以教学、科研人员为主,此类科研人员多数拥有事业单位编制,其工资、奖金、津贴和福利等支出,通常由教育事业单位进行核算,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育事业经费支出数额,降低了成本核算准确性;二是,实验相关成本核算准确度不高。由于高等院校科研工作与教学活动间存在密切关系,经常会发生共同使用图书馆、实验室以及仪器设备等进行科研活动的现象。在此期间涉及到的固定资产使用费、燃气费、电费、水费等均未计入到有关科研成本中,进而导致科研项目成本记录不准确。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部门各成一体。目前,部分高校在进行科研项目活动时,由于不同部门之间缺乏合理有效沟通,使得财务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门及相关会计人员之间各成一体。其中,财务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将经费核算作为侧重点,缺乏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以及执行参与工作的重视,甚至未能对资金整个使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和有效监督。高校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将项目申报、立项以及程序性管理工作作为侧重点,缺乏对经费使用效益的关注。而科研人员本身在参与到相关研究项目后,过度关注本身项目研究内容,难以及时关注项目经费使用及有关部门沟通交流情况,缺乏对项目经费管理使用条例的认知,进而导致财务部门、项目管理部门以及科研人员之间难以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③资产重复购置与流失现象普遍。在科研项目中不同人员之间缺少沟通和协作的背景下,使得不同课题组之间出现设备、人员重合现象,这就导致高校在设备购置中出现重复购买现象,造成严重资源浪费。同时部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购置的固定资产进行了验收、登记和入账,但对部分报废销毁资产未能落实相关管理工作。此外,科研项目结题后,很多高校未能做好资产清理工作,甚至将固定资产划分为专用材料入账,导致出现资产流失现象。④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很多高校在相关科研工作中,认为科研项目级别、科研经费多少与高校科研实力之间存在直接关系,甚至是科研人员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一些高校会将岗位竞争、职称评定与科研工作直接挂钩,导致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过度重视申请环节,缺乏对预算方面的关注。使得很多高校在项目申报中,未能进行科学准确预算,整个预算过程比较随意。模糊性强,经费使用缺乏科学性,预算周密性不足,且预算编制合理性低下,导致高校在科研经费使用中比较随意,且预算与实际支出存在较大差异,整体经费使用效率低下。⑤科技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在协同创新背景下,要求高校开展科研工作期间,应打破不同机构之间壁垒,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通过高校与企业、科研院等部门沟通,建立相互分享机制,以此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然后通过集中科研力量,构建更加强大的科研团队,从而为科研创新工作开展以及科研效益提升提供助力。⑥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时展背景下,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部门教育工作开展质量,并实现科研事业创新驱动发展,及时解决科研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但当下我国很多高校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重短期轻长远等现象,相关评价指标单一化、定量化、简单化、功利化特点严重。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未能落实分类评价,进而对科研成果转化、科学普及等方面工作产生了影响,难以为科研支撑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4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标准化管理对策

(1)建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系。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为保证各项科研工作顺利开展,需要制定相关科研经费管理机制。这就需要跟随时代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改进,加快管理方式创新,构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系,为科研经费标准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持。首先,应改变传统科研经费管理理念。现代化科学研究活动开展中,对相关科研环节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加强对活动开展各个阶段的控制。但很多科研人员长期采用以往管理理念处理相关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科研工作健康发展。对此,高校在进行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时,要结合现代化社会科研发展状况,建立相对公平的科研环境,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同时,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提升自身服务意识,为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避免出现经费分配不公的问题。此外,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此保证科研工作者利益和权益,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工作积极性。其次,创新科研经费管理机制。高等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中,通过对相关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并以此为依据开展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有利于提升工作服务能力。在进行机制创新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对科研管理组织体制进行创新。以此为依据,建立网络化、扁平化网络管理机构,改进并优化传统垂直管理体制,减少中间层次,保证科研人员在经费方面拥有决策权、处理权、横向协调自主权,并进行信息共享,从而实现对科研经费有效配置;第二,对科研经费应用考核评价方式进行创新,将创新作为重点,并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统一起来。然后在科学设计定量考核指标体系前提下,根据学科与科研性质,以及项目级别、经费总量、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和论文等级等,落实从立项到结题整个阶段经费管理,确保做好有关考核工作。第三,制定激励机制。在相关激励政策制定中,需要对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因人而异,结合科研人员需求对物质、精神等方面需求进行奖励。同时需要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正面激励与负面激励相结合原则。制度制定中,要求以精神激励和正面激励为主,辅助使用物质激励和负面激励,以此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工作热情。再次,对科研经费管理方法进行创新。现阶段,很多高校依旧实施行政化管理,包括科研经费管理,长期维持行政化管理方式,难以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会使其长期处于被动或研究停滞状态。因此,应对传统科研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在市场化导向前提下,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帮助高校获得更多科研经费,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最后,构建信息化科研管理平台。在现代化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为保证不同部门实现有效沟通交流,减少资源购买重复、规避成本浪费等问题,应重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并建立高校科研信息平台,以此加强对科研经费管理力度。同时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做好对财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工作,并建立完善科研数据库,为各项科研工作开展提供网络及数据支持。此外,应建立协同创新合作机制,并保证机制运行良好。科技创新和技术变革是高等院校实现发展的推动力,通过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为企业减少投资成本,而且能够产出更多新知识和技术,对高校形象以及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而管理工作期间,高校与企业之间通过合作能够实现知识双向流动,对科研事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因此,科研工作开展中,应建立协同创新合作机制。高校应主动开展相关协同创新活动,保证科研部门与企业科研院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做好科研经费管理情况的跟踪调查工作,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从而保证相关科研项目顺利落实,发挥不同合作个体间的协同效率。(2)对科研成本全面核算。高校科研经费成本,包括与科研项目相关的直接费用,以及研究活动相关的间接费用。通过对整个科研课题进行全面成本核算,能够全面、真实反映出科研课题整个阶段涉及到的相关成本。而在进行全面核算时,一方面,需要确定科研人员工资奖金和津贴等支出,将其中与科研项目相关部分成本直接分摊到科研成本中,减少科研项目支出成本对高校原本经费占用。另一方面,科研活动开展期间,在学校实验室使用的水、电等,均需要按照科研活动具体耗用量确定成本,并通过折旧方式确定房屋、设备成本,减少课业活动对高校固定财产的消耗。(3)加强资产内部监督管理。高校在进行科研活动时,经常需要占用学校实验室以及电脑等设备,为满足学校与科研活动对固定资产使用需求,学校可组建公共实验室,并购置电脑等常用设备。因此,需要在避免重复购置的前提下,为高校科研工作开展提供硬件支持。同时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间,为落实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还应加强对固定资产内部监督管理。首先,需要制定固定资产内部监督机制,以此为依据展开管理工作。要求在固定资产购买后做好登记、入账等工作,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严禁采用资产拆分形式进行科研经费套取。其次,相关财务管理部门,应不定期进行科研经费检查,尤其是在相关项目科研人员变动或课题结束后,管理部门需要及时做好资产清理,及时进行科研经费统计办理及变更等工作,并将固定资产交由高校进行统一保管和使用调配。最后,针对报废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时,应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办法进行处理,以此减少固定资产流失。(4)健全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科研管理部门应结合不同科研项目评价以及实际需求,对有关指标及权重进行调整。对相关指标进行测算,然后由科研部门按照项目性质以及科研经费预算承诺书中内容确定经费使用标准,并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对整个项目科研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科学系统评价。其次,对重大科研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时,需要邀请第三方监督机构作为主要评价者,以此保证评价结果客观性和合理性。最后,在评价结束后,需要将评价结果作为不同机构利益分配的主要依据,并将评价结果作为科研人员工资、绩效条件,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以此发挥经费绩效评价体系作用。

5结论

高等院校开展的科研工作,是国家建立科技强国以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环节。而科研经费作为保证各项工作战略实施的基础,与各项科研活动顺利开展有直接关系。目前,一些高校已经结合自身情况,建立了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但由于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方面存在问题,导致经费未能实现标准化管理,影响了后期科研经费使用。针对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高校应从多方面着手考虑,通过建立科学竞争分配机制、强化主体协同管理模式以及建立信息公开制度等措施,加快实现对于经费标准化管理,以此保证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推动高等院校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谢菲.四重螺旋理论下高职院校科研管理路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9):22-23,30.

[2]魏丹.协同创新视角下的优质高职院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4):3.

[3]黄晓琼,陆玉梅.协同创新背景下的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3):2.

[4]张婧.协同创新视域下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发展建议[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1,34(03):3.

作者:李逾 单位:湖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