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管理绩效的影响因素

时间:2022-05-14 04:49:56

高校科技管理绩效的影响因素

1引言

2001年,国外“知识管理的未来”为题的首次全球知识管理德尔菲调查显示:知识管理理论研究领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整合业务流程与知识管理”,“流程导向”成为知识管理理论研究最迫切的课题【2】。本文在知识流程研究逐渐重要的背景下,借助学者们对知识流程的研究,界定了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中的知识流程,挖掘和归纳知识流程层面上影响高校科技管理绩效高低的主要因素,建立基于知识流程的高校科技管理绩效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为之后提高高校科技管理绩效提供依据。

2知识流程

随着知识流程在组织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国内外学者对知识流程的研究越来越多。国外,Non⁃aka【3】对知识转化进行探讨,提出知识转化中的社会化、外化、整合化以及内化,将知识流程表达为知识转化过程。Wang【4】等认为知识流程是为完成组织某一目标(或任务),一系列知识活动按照一定逻辑顺序构成的流程,反映了完成一件工作的过程中所涉及知识的流动情况及其状态的变化,知识流程再造即是对一系列知识活动按照一定逻辑顺序所构成的流程进行改造,以合理配置其中的知识资源并规划知识的流动,从而促进组织内的知识学习及知识共享,提高组织的知识应用及知识创新能力。Gerhard【5】将组织知识流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知识生产(Greation)、知识集成(Integration)和知识传播(Dissemination)。国内,王永贵【6】在1999年国内最早明确提出知识流程及其再造的概念,认为知识流程是指组织的知识在组织内各个驻点之间为创造价值而形成的一系列积累、共享、交流的过程,并从再造知识流程的必要性、企业知识流程再造的对象及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之后研究知识流程及其再造提供了理论基础。樊治平等【7】认为知识流程是组织微观线性知识流动的体现,与组织的业务流程方向一致,是组织知识应用与创新的根基,并引入知识缺口的概念,提出基于知识缺口分析的知识流程再造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业务流程分析、知识流程表示、知识缺口分析与知识流程再造等四个步骤。王德禄【8】认为对获取、澄清、分类、沟通、共享、理解和创造知识的组织进行知识流程再造具有重要意义。王众托【9】认为知识流程是知识获取、整理、转移、共享、应用以及创新等一系列具体活动。迟英庆等【10】认为知识流程是以组织正常运营所需的知识集合围绕核心知识集合构筑的动态管理流程,知识管理流程的动态性在于核心知识集合随企业的成长而发生动态性的变化,并提出知识流程动态管理模式。知识流程是描述知识动态过程的概念(如图1),包括知识获取、知识创新、知识应用、知识共享等一系列知识流活动的过程,这四个知识流程环节是周而复始地循环并螺旋上升,它们分别涵盖诸多知识流并嵌入在组织管理系统的环节中,知识流程环节实施情况对组织管理绩效具有影响作用。知识获取是指知识收集、分类和整合的环节,知识创新是指产生各类新知识(如新的产品知识、新的过程知识、新的管理知识等)的环节,知识应用是指将创新知识进行实际应用的环节,知识共享是指组织内个人、团体和组织的知识通过各种共享手段为组织中其他成员所共同分享,从而转变为组织的知识财富的环节。

3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中知识流程

高校科技管理即高校科技活动中所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功能的总称。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科技管理系统包括科技资源管理、科技活动组织与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科技知识产权管理、科技活动成本管理及科技活动评价管理这六个环节,其中科技活动组织与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和科技知识产权管理是高校科技管理系统的核心环节。结合学者们知识流程概念基础上来界定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中知识流程,从管理环节角度包括科技资源管理知识流程、科技活动组织与实施知识流程、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知识流程、科技知识产权管理知识流程、科技活动成本管理知识流程及科技活动评价管理知识流程,它们支撑着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中各个管理环节的运行,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中的知识流程与管理环节具有相互作用关系(如图2)。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中知识流程的知识获取在高校科技资源管理中实现,涵盖从市场、政府、知识库等流入科技管理系统的诸多知识流,表现为科技管理知识流程。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中知识流程的知识创新在高校科技活动组织与实施中实现,涵盖科研人才、团队之间知识创新的诸多知识流,表现为科技活动组织与实施知识流程。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产权管理中实现,涵盖创新知识变为对社会有用的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的诸多知识流,表现为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知识流程和科技知识产权管理知识流程。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中知识流程的知识共享在高校科技管理各个管理环节中实现,涵盖对之前科技知识共享、创新过程中共享及知识应用于社会共享的诸多知识流,表现为各个管理知识流程中。高校科技活动成本管理与评价管理对整个高校科技管理及其中知识流程进行控制管理,尽可能实现较高的管理绩效水平和知识流程中知识的高效流动。

4基于知识流程的高校科技管理绩效的影响因素模型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科技管理绩效水平不高,科技管理中存在诸多管理缺陷,近几年学者们对其展开了许多研究并为之提出改进措施,但从知识流程角度对高校科技管理绩效研究很少,通过对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中的知识流程分析,得知其是嵌入在高校科技管理环节中的,因此,从知识流程角度来研究高校科技管理绩效具有可行性。首先认识高校科技管理绩效高的具体表现,基于知识流程理论对高校科技管理绩效高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以后提高高校科技管理绩效提供新视角和新理论。

4.1高校科技管理绩效高的具体表现

4.1.1科技资源配置优良

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中科技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资源配置状况对高校科技管理绩效的高低具有基础决定性,在科技管理绩效较高的高校往往科技资源配置率较高。高校科技资源配置优良的分别表现是:科技资源不仅数量上多而且质量上优,科技资源浪费情况尽可能地减少到最少,科技资源可以被配置到需要它的部门,科技资源在配置过程中的时间和成本降到最低,同时科技资源的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高校科技资源配置优良是通过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实现的,最终以高校科技管理绩效的高低来表现的。

4.1.2科技投入产出率高

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中的科技投入产出率可分为两部分,即人力效率和经费效率【11】。科技投入产出率高可以说人力效率和经费效率高,分别表现为:学科教师人均SCI论文、EI论文、论著及专利多,并且人均论文、论著技专利与学科教师人均经费的比值较高。高校科技管理的科技投入产出率大多是通过数学计算的比率进行描述,这些比率是高校科技管理绩效高低的具体表现,比率提高是高校科技管理绩效高的具体表现。

4.1.3科技成果获奖及收益多

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中的科技成果获奖及收益主要来反映科技应用情况,科技成果获奖主要是来自政府的奖励,科技成果收益主要是来自企业对技术转让的收入,通常也可被理解为科技成果转化率,它是衡量高校科技管理绩效高低的最终结果。高校科技成果获奖及收益增多分别表现为:数量和被引用的数量多、著作、专利授权及其他知识产权多、科技奖励多、技术转让收入增加等。当高校科技管理绩效提高时,必然高校科技成果获奖及收益就会相应增多,因此科技成果获奖及收益多是高校科技管理绩效高的具体表现。

4.1.4科技交流(学术会议、访问研究)多

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中科技交流是不断丰富科技管理系统的一种方式,也是高校科技管理绩效提高的一种具体表现。高校科技交流多分别表现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人数多、派遣访问学者和接受访问学者多等。通过学术会议和学者访问形式来增加科技交流,拓宽高校的研究领域,改善高校与高校相互独立的研究状态,因此科技交流多是高校科技管理绩效高的具体表现。

4.2基于知识流程的高校科技管理绩效提高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知识流程与组织管理环节具有相互作用关系,组织管理环节的实施状况会受到其中知识流程的影响,而每个知识流程是有诸多知识流组成的,因此,主要从知识流程匹配程度、知识特性、知识流动速度及知识节点的能力这四方面研究影响高校科技管理绩效高低的因素。

4.2.1知识流程匹配程度

知识流程匹配程度大概包括两方面:知识流程衔接和知识流程方向。当知识流程匹配的时候,每个知识流程之间的衔接是紧密的、顺畅的和一致的,知识流程的方向是完全遵循组织管理流程的,使得知识流程之间相互匹配,为组织管理提供良好的知识环境。在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中存在着许多个知识流程,它们之间的匹配程度通过它们之间的衔接形式和流动方向影响着高校科技管理绩效的高低。当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中的知识流程与其所对应的管理环节相匹配时,知识流程衔接紧密,知识流程进行着高效运作,遵循管理流程的知识流程方向支撑着管理环节的准确实施,各个管理环节的管理绩效随之提高。反之,当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中的知识流程与其所对应的管理环节不匹配时,知识流程衔接错位,知识流程进行着低效运作,不遵循管理流程的知识流程方向不能支撑管理环节的准确实施,各个管理环节的管理绩效随之减低。因此,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中的知识流程匹配程度是其管理绩高低的影响因素,并与其管理绩效成正相关。

4.2.2知识特性

从知识存在的载体来看,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12】,知识特性主要表现在这两方面。显性知识表现为编码后的知识,可利用物理介质(电脑、纸等)将其一一列举和储存,极大提高显性知识流动效率。隐性知识表现为不可被编码的知识,例如个人经验、能力等,很难用物理介质将其列举和存储,加大了隐性知识流动困难【13】。在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中也存在着不同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然写成文的文件等编码后知识比管理经验等不可编码知识的流动效果好,说明在管理系统中显性知识越多越有利于知识流动效果的提高。当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中的显性知识占总流动知识比例较大时,更容易将知识用物理介质进行列举和储存,使知识流动更加容易,充实管理过程中知识流动数量,从而提高高校科技管理绩效。反之,当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中的显性知识占总流动知识比例较小时,会有大部分知识不能用物理介质进行列举和储存,知识流动受到阻碍,减少管理过程中知识流动数量,从而高校科技管理绩效随之降低。因此,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中的知识特性是其管理绩效高低的影响因素,并与其管理绩效成正相关。

4.2.3知识流动速度

知识流动速度可以用单位知识流承载知识量和知识粘性两个指标来反映,组织中单位知识流承载知识量是知识流动中可以承载知识量的多少,承载越多知识流动速度就会越大,组织中知识粘性是知识流动所需要的成本,转移知识是免费时,转移方会最大化地转移知识。转移知识昂贵到比它带来的收益还多时,转移方会放弃转移知识【14】,说明知识粘性越小知识流动速度就越大。知识流程中包括诸多知识流,每一个知识流的流动速度是知识流程的工作效率的具体体现,研究知识流程对高校科技管理绩效提高的影响因素必定将知识流动速度作为考虑因素。当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中的知识流动速度较快时,每一个知识流可以承载较多地知识量,知识流动成本相对较低,高校科技管理的参与者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较多地和用较低成本地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为高校科技管理的各个管理环节实施提供充足的知识储备,进而提高高校科技管理绩效。反之,当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中的知识流动速度较慢时,每一个知识流可以承载较少地知识量,知识流动成本相对较高,高校科技管理的参与者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较少地和用较高成本地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为高校科技管理的各个管理环节提供稀少的知识储备,进而降低高校科技管理绩效。因此,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中的知识流动速度是其管理绩效高低的影响因素,并与其管理绩效成正相关。

4.2.4知识节点(如人、知识库等)的能力

知识节点(如人、知识库等)的能力主要表现在知识节点的吸收能力和传输能力这两方面,在知识流程中,知识节点主要肩负着接受知识和转移知识的使命,其吸收能力和传输能力的高低决定着知识节点的能力高低。在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中知识节点主要表现为科技管理的参与者、科技知识库、科技数据库等,它们对流动着的科技知识具有接受和转移的使命,具有较高能力的知识节点可以最大化地吸收知识流程中的科技知识,并准确地和快速地将科技知识通过知识流程传输给需要它们的其它节点。在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中知识流程,知识节点的能力主要是通过知识节点的吸收能力和传输能力影响着高校科技管理绩效的高低。当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中知识节点的能力较高时,在知识节点吸收过程中,科技管理参与者、科技知识库和数据库可以面对知识做出快速吸收反应并最大化地吸收知识,在知识节点传输过程中,科技管理参与者、科技知识库和数据库可以面对知识做出快速传输反应并准确地传输知识,提高各个管理环节中知识的获取和分享效率,进而高校科技管理绩效随之提高。反之,当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中知识节点的能力较低时,在知识节点吸收过程中,科技管理参与者、科技知识库和数据库对知识的吸收反应较慢并不能完全吸收知识,在知识节点传输过程中,科技管理参与者、科技知识库和数据库对知识的传输反应较慢并不能准确地传输知识,降低各个管理环节中知识的获取和分享效率,进而高校科技管理绩效随之降低(如图3)。因此,高校科技管理系统中知识节点的能力是其管理绩效高低的影响因素,并与其管理绩效成正相关。

5结论与展望

通过从知识流程视角对高校科技管理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从知识流程匹配程度、知识特性、知识流动速度及知识节点能力方面建立基于知识流程的高校科技管理绩效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对提高高校科技管理绩效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为实施提高高校科技管理绩效提供理论基础,说明以后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提高高校科技管理绩效以及这些因素是怎样来影响高校科技管理绩效,另一方面为实证研究提高高校科技管理绩效提供方向,通过采集相关数据进一步分析这些因素在实际生活中对高校科技管理绩效影响路径及实施情况,为找出目前高校科技管理绩效提高的关键因素指明方向。在之后对基于知识流程的高校科技管理绩效研究应主要侧重实证研究,搜集相关数据,运用多元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说明每个因素影响高校科技管理绩效的路径及影响作用的大小,找出知识流程中影响高校科技管理绩效的关键因素及不合理因素,为改进高校科技管理绩效提供实证依据。

作者:张青吴洁王建刚尹洁工作单位: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