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分析和对策

时间:2022-12-15 02:42:09

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分析和对策

摘要:基于新形势,分析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提出社会化管理优化策略,共享给相关人员以供参考。从后勤改革的角度分析发现,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对于满足师生的需求、为高校发展与改革提供动力支持,有着重要的意义。若想发挥管理价值,需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问题提出管理优化策略。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管理模式;信息化建设力度

自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出以来,已经经历很长时间,处于不断完善的状态,形成了多种管理模式,供高校选择和应用。根据后勤社会化管理实践分析,通过加强信息化与社会化的融合,搭建新型管理模式,适应高校现代化发展,创造更多的管理效益。

1高校后勤社会化模式类型

1.1常用模式。从后勤社会化管理实践分析可知,高校后勤社会化主要采用的模式如下:①“自己养人搞服务”。从改革的角度分析,部分高校早期采取社会化管理模式和方法,为自己组建后勤社会化管理队伍,负责后勤管理工作。采取此管理模式,受专业化和资源等的影响,面临很多挑战。②“向市场购买服务”。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的加深,管理模式向“向市场购买服务”方向转变,获得不错的成效,促使服务保障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获得不错的成效。③信息化+后勤社会化。从后勤管理实践分析,后勤信息化指的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应用。基于计算机技术,搭建后勤信息化管理平台,利用数据信息,围绕任务执行和完成情况,提供信息化基础设施,助力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面向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实际需要,以完善后勤管理的方式,推动卫生事业持续化发展。将信息化技术手段引入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实践,实现对外包公司的高效率管理。基于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对大数据信息的可视化和透明化管理。根据信息化数据变化,结合后勤管理的需求,提供高质量精准化数据分析报告,提出后勤管理策略,实现对后勤管理的优化,最大程度减少后勤管理问题的发生,保障后勤管理价值的实现,推动学校持续化发展。1.2改革实践。以某高校为例,高度重视后勤服务工作,将其作为推进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以及保障。后勤服务管理部围绕零星维修着力点,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从原来的“自己养人搞服务”模式,逐渐转变为市场化服务模式,使得服务保障质量得到提高,获得不错的成效。对于高校而言,打造优质院校,要牢固树立后置后勤服务的保障意识,认真做好后勤管理调查工作,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积极转变后勤管理模式,落实后勤管理考核工作,保证社会化改革效果的实现。此院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了另行维修社会化改革方案,围绕资金预算和运作模式以及服务内容等模块,提出具体的方法和策略。改革后,采取市政府统一采购招标的方式,将校区的零星维修的人工部分,采取承包的方式,承包给物业公司,所需的维修材料,由学校结合实际需要自主采购。物业公司提供的服务如下:①24h保修服务热线,负责承担校区所有零星维修工作的人工部分。②对于小型维修项目,要求做到当日解决,剩余维修项目则约时间解决,要求不超过48h。物业维修的完好率与及时率要求超过95%。③对公用设施与设备,采取定期巡视检查的方式,若发现存在问题,要求及时上报和维修。对于临时性和大型活动,采取招标采购的方式选择负责单位,按月向中标单位支付维修费用。分析改革后的工作情况发现,实施社会化模式后,高校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率水平得到极大程度提高。改革后勤服务部分,将会继续服务于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坚持促进学校发展与服务育人的原则,贯彻服务师生和科学化管理理念,遵循高校办学以及经济规律,按照专业化、优质化、高效化以及便捷化基本要求,扎实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改革。通过改革实现零星维修和校园保洁服务外包。从维修情况分析,零星维修年接听报修电话3000人次,水、电、暖、目维修工作开展8000余次。通过社会化改革,使得校园保洁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得到提高,有效解决以往模式下的用工风险问题,助力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2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面临的挑战

2.1管理模式落后。目前来看,很多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还依然采用老旧管理模式,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后勤管理改革,从当前后勤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分析,虽然积累了很多的管理工作经验,不过采取的管理模式相对陈旧、落后,即使有丰富的经验,也难以达到现代化高校后勤管理的要求。从当前学校发展的角度看,必须积极转变后勤管理模式,推动管理工作向现代化发展,为学校持续化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2.2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从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角度看,信息化的引入以及其和社会化管理工作的紧密结合,要做到更加深入和透彻,为后勤管理工作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保障,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后勤管理工作的成本,促进后勤管理工作和市场紧密结合。目前来看,很多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不高,还需要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切实发挥现代化技术手段的优势和价值,为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除此之外,要加大挖掘和利用数据信息,为维修和管理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1]。2.3管理队伍素质水平待提高。从后勤管理专业化角度分析,现有的后勤管理队伍还存在着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影响着管理工作效率的发挥和实现。具体体现在后勤管理工作人员老龄化,文化水平不高,缺少专业人员,如专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等,使得后勤服务工作质量难以达到高效现代化服务质量的要求,需要对社会化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和完善,促进高校持续化发展。

3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的策略总结

3.1完善社会化管理模式。高校要高度重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性和意义,加大对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支持力度。实践中,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社会化管理模式,比如用市场采购服务的方式,解决自身专业化水平不足的问题,切实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针对当前后勤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比如不计成本或者追求被动服务等,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优化方法,切实保障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的价值和作用得到发挥。在实践中,要严格按照社会化管理模式进行后勤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分析,提出具体的方法和要求,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切实保障社会化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提升后勤管理水平,创造更高价值,推动高校持续化发展。加大对社会化管理模式的评估,根据管理新形势和新特点,提出管理优化策略,不断提高后勤管理的水平,助力高校健康发展[2]。3.2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和其他现代化技术的支持,通过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相关部门的有效沟通,比如学校后勤管理部门和物业公司等,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相关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在实践中要围绕后勤管理信息化需求,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通过加大信息化和后勤管理的融合力度,切实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创造更高价值促进高校持续化发展。除此之外,要高度重视数据信息的利用,例如搜集和整理耗材数据信息[3]。充分挖掘数据信息的价值,做好统计分析,为维修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关的支持。例如,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大数据能够实现数据可视化以及透明化,为相关服务提供支持和帮助,提高维修管理工作水平,减少维修乱象的出现,降低维修成本。结合后勤社会化管理实际需求和要求,充分挖掘数据信息的价值和优势,助力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推动高校持续化发展。3.3加大管理队伍的建设力度。从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水平的角度来看,要注重管理队伍的建设,结合后勤管理工作的要求和需求,配置充足的后勤管理服务人员负责专项管理。选拔人员时,要结合当前服务模式下的人力资源需求,引入专业化人才,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对于后勤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大知识以及技能等多样化培训力度,使其能够高质量完成后勤管理工作,助力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除此之外,对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要做好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估,根据其工作完成情况实施奖惩制度,调动人员积极性,使其能够认真负责后勤管理工作[4]。

4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要围绕管理模式创新和管理方式方法优化等方面,提出优化和完善措施,提高后勤管理水平。从当前后勤社会化管理的情况分析,还面临很多挑战,比如管理方式方法等,需采取优化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欣.浅析高校单位产权房社会化管理发展趋势[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4):160.

[2]红.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6):231-232.

[3]贾剑晖.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创新模式研究[J].管理观察,2019(2):127-128.

[4]张佩玉.高校后勤社会化背景下的后勤管理与挑战分析[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8(12):16-17.

作者:郑康 单位:南京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