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探索

时间:2022-07-22 03:23:22

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探索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大学生作为一个肩负新时代历史使命不可或缺的特殊群体,其健康问题关系到民族大业的未来,大学生健康管理也成为倍受高校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探索一套提升大学生健康质量的服务体系,构建出有效的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分析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收集大学生健康状态信息,建立与新时代大学生健康特点相适应的“教育-干预-预防”大学生在线健康管理“云”模式,运用健康管理的原理和技术,设计构建增强大学生自主进行健康管理为主的意识的“云”健康档案,以及帮助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的云端健康评估和干预模块,以期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

【关键词】新时代;健康;管理;高校;大学生;“云”

由于大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健康问题引发的负面性事件在大学生中层出不穷,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健康的需求,大学生健康管理在提升大学生健康意识、健康状况和参与积极性的研究与应用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新时代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通过大学生健康管理知识普及状况的调查以及历年来大学生体质数据分析,应在体现大学生群体特点的、合理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同时,通过预防、监测、干预等手段起到预防疾病、控制危险因素的目的,减轻了社会、高校和学生家庭的医疗卫生负担,为培养健康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

1高校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研究背景

1.1高校大学生健康管理研究的特点。“大学生健康管理和健康管理一样,一般由个体或群体的健康信息管理、健康评价和健康改善三个部分组成”。依靠这一措施,充分收集大学生的全面有效健康信息,并及时对大学生群体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及更新,实时分析与评估后,充分发挥利用高校医疗保健资源,对健康危险因素及时实施干预并提供健康咨询、指导服务,尽量将大学生健康消费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达到提升大学生个体或群体健康状态的目的。“我国健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理论体系和实践服务模式还没真正建立起来。各高校在健康管理的学科建设当中,除了要注重人才培养这一方面之外,也应在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研究基地建设三个方面进行规划,以更好地促进健康管理人才成长,推动我国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1-2]。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因其较高的文化基础,普遍具有较强的知识接收和更新能力,有利于健康教育知识更加快捷有效的交互传播;又因高校集体学习、集体生活为主的特点,便于对学生健康状态全面检测数据的收集和更新,及时有效的对他们的健康状况进行管理,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和降低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中的健康隐患和风险。“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健康管理,让大学终身受益”,这是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国情出发,积极探究新时代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在校学生健康水平以适应新时代要求[3]。1.2当前大学生群体存在的普遍健康危险因素。1.2.1当代大学生健康自主管理意识薄弱。大学生群体在进入高校生活之前,普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营养均衡和健康维持的重任一般不用自己操心,这一思想惯性进入高校独立生活后很难发生转变,自主获取健康保健知识意识缺乏。大学生因为还“年轻“而对疾病预防、健康保健等意识的疏忽。由于暴饮暴食,高脂髙油以及不规律的饮食和长时间静坐的生活方式而导致的亚健康甚至慢性病年轻化的状况已不再是个别案例,让很多大学生年纪轻轻就带上“老病号”的标签[4]。1.2.2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这也客观上的助长了大学的群体的惰性,客观上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很多大学生成为了“低头族”和“键盘手”,课余时间也习惯在“宅寝室”度过,连吃饭购物也是“外卖跑腿网购”,饮食不规律不均衡、网瘾熬夜、缺乏体育锻炼等问题笔笔皆是,这样的“龟息”式生活直接导致身体素质直线下降。1.2.3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减压能力和社会心理适应能力缺乏。“面对比家庭生活更为纷繁复杂的大学生活时,学生身心健康受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特困家庭学生的身心健康明显低于非特困家庭学生;学生身心健康的专业背景存在显著差异,理科学生的身心健康要低于文科学生;学生身心健康的城乡背景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学生的身心健康指数低于城市学生”[5]。面对升学、就业、人际沟通等压力大学生往往都是无法及时疏解,难以从挫折走出压抑困顿情绪的局面使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甚至个别出现“小事酿成大祸”的极端行为。1.2.4一些高校对学生卫生保健知识的普及工作不全面,甚至缺乏专业的健康基础课程以及专业的健康管理人员,无法满足学生的健康咨询需求,即使身体薄弱的学生想对自己的健康进行科学管理,也难以找到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6]。近年来,各大高校对学生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的不足,缺乏对学生进行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培养,“自我健康管理是个体运用行为学、社会学、管理学的理论知识为促进自身健康发展而做出的决策和行为包括体育炼、生活行为、饮食行为等促进健康的措施。大学生正处于各项行为意识不断完善的阶段,该阶段自我健康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水平”[7]。导致学生医疗费用的花费只增不减的情况下,体能测试结果却呈下滑趋势,甚至在测试过程中出现晕倒、呕吐等不适状况。

2高校大学生健康管理问题研究的现状

2.1当前国内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现状。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开展的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主要有二,一是通过开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群体性进行卫生保健及疾病预防知识普及教育,健康与教育具有明显的互补和共生特征。“一方面,健康与教育一样,健康管理能够改善目前和未来的人力资源质量。大学生健康状况的改善有利于改善其体力、精力和能力,使其集中精力地做好工作。另一方面,健康还可能间接地促进生产技能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8-9]。二是通过设立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学校医院等机构个体性提供预防保健体检咨询等健康管理服务。现有的健康管理途径使我国高校学生的健康意识普遍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及工业生产因素的影响,危及大学生健康的因素也日益增多。“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网络几乎成了大学生课堂与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长时间上网(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推陈出新)导致运动时间不足(‘过逸’)给大学生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响”,除生活习惯问题外,新时代下大学生的健康管理需求不再满足于对日常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而是更加关注社会适应和群体性健康危险因素的预防和干预,从健康到出现临床症状之间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引入健康管理观念对健康进行干预,可以极大的减少卫生医疗费用的支出,降低慢性病的发病几率,提升群体健康状态。而目前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管理的需求,亟待构建适应新时代大学生健康发展需求的高效率健康管理模式。2.2课题组开展高校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探究的思路。针对当前对于大学生健康管理现状,本着“影响大学生健康的主要因素归为社会、学校、家庭三大方面。其中,社会是指政府或相关管理机构,通过制定政策法规而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保障制度”。“高校健康管理体系不是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的体系,是将与大学生健康有关的诸多部门——体育部、校医院和心理健康中心等整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资源共享,分工明确、协同工作的合理、有序、高效的健康管理体系,学校起着具体承担健康管理的重要职能”[10]。对单个大学生来说,实施群体健康管理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其身体状况,更好的做到从个体到群体的三级预防。首先,让学生的健康信息“全面化”,对学生的健康管理“多维化”,在当今“大数据、大健康”的时代主题下,对于庞大的大学生群体,我们可以用高效和快捷的健康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其次,可以考虑构建一个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三级健康监督管理网络。在学校,老师充当学生的另一个家长,让老师和家长对学生进行更及时的长期督促和管理,在管理学生健康的同时也促进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减少家校矛盾。还可以利用讲座、课堂等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知识的氛围,提升他们的健康意识,树立健康观念。最后,实施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根据不同的健康状况制定个体运动方案,并根据运动情况进行分阶段管理,让他们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奖励机制。

3构建高校健康管理“云”模式(以下简称健康“云”)

健康“云”的创建理念是利用信息数据处理技术为用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以及向管理者反馈在校学生大健康数据分析提供健康干预方案的平台,个体一般信息可通过智能化的健康监测设备自动采集并加以记录。随后,“采集的数据经数据收发终端上传至数据管理分析平台,进行健康信息的初步风险评估,对不同风险用户进行分级管理”[11],“平台的搭建遵循5个原则:(1)全面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标准化原则。(4)扩展性原则。(5)保密性原则”。故分为用户版和管理版两个版本,用户版为高校在校学生个人使用设计,使用学生医保账户即可在健康“云”平台注册个人账户,获得健康“云”的相关健康管理服务;“健康管理是在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健康事务性管理服务,包含了体检、评估、治疗康复、教育、保险等内容”[12],管理版为高校学生健康管理组织机构设计,健康管理组织机构可由校医院、高校健康体检中心、高校心理健康管理咨询中心等了解和熟悉大学生健康管理的多部门联合运营管理,并设置专职执行健康管理工作团队,负责健康“云”的具体操作管理工作。3.1建立收集与更新学生有效健康信息的云端档案(以下简称“云”档案)。3.1.1个人基本健康信息档案(1)学生个人在“云”档案注册个人账户时须录入个人健康状况基础性信息,生物遗传因素,如:性别、民族、家族遗传史、病史;行为习惯因素,如:饮食习惯、作息习惯、运动习惯、消费习惯;环境因素,如:入学前生长地有无地方病流行、生长地医疗卫生条件;卫生医疗服务利用情况、等影响基本健康的信息,如发生在高校医疗服务范围外的就医等特殊情况,须及时向“云”档案上传更新。(2)“云”档案与高校健康体检中心联网,定期收集在校学生健康体检信息,包括一般性医学常规检查生物指标、医学影像等手段进行的特殊疾病筛查、心肺功能性指标、体能测量结果、中医亚健康诊断、生长发育达标情况[13]。(3)高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定期设计心理调查问卷,通过“云”档案管理版发放给在校学生的个人账户中,学生完成后,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将数据分析处理后的心理健康评价收录在学生个人“云“档案中。(4)校医院使用“云”档案管理版定期更新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医记录,包括门诊接诊、住院会诊、转诊的病情记录和治疗方案等综合信息。3.1.2家—校环境健康信息档案(1)辅导员或班主任定期使用管理版向“云”档案填写学生学习情况和综合表现情况并反馈到学生个人账户中作为学生健康管理的依据。(2)由家庭成员定期向“云”档案反应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成员情况,家庭重大或突发事件情况,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家庭总体生活和行为习惯,饮食习惯,日常保健习惯等综合家庭信息并反馈到学生个人账户中。3.1.3频密接触人群观察健康信息档案由学生通过“云”档案账户向与自己密切联系的人群定期发出健康调查邮件,邀请上述人群根据他们平时对该学生生活状况、健康状况、道德人际交往情况的观察和评判,完成相关问题并回复到“云”档案学生个人账户进行反馈。3.2建立及时健康状况云端评估体系(以下简称“云”评估)。健康管理主体机构根据“云”档案中的个人账户和管理账户提供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行为习惯等各项健康信息进行前瞻性综合评价,对每位使用健康“云”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包括身心健康评估、环境健康评估、健康危险因素及等级评估等多方面的定性定量健康管理评估,评估结果将同时收录到个人健康“云”档案和管理版“云”档案,作为健康管理的依据和参考[14]。3.3建立健康管理方案及干预体系(以下简称“云”干预)。(1)通过健康“云”定期对用户采取多种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如定期向用户账户发送养生、运动、心理保健等系列的电子健康教育期刊,开设网络健康养生主题讲座、微课、论坛,特定时段提供网上心理健康咨询窗口服务等。(2)以“云”评价结果为依据,对于个别健康危险信号较强的学生,个性化开具健康运动处方,包括对运动类型、时间、强度、频率等环节的综合性建议,并实施运动打卡等机制进行监督。(3)根据“云”档案及“云”评价,针对在学生群体健康情况,设计饮食保健疗法,为学校食堂对包括进餐时间、种类、数量在内的各种数据提供科学膳食比配,学校学生健康管理组织机构执行团队进行线下的跟踪、抽查、随访及监督,及时进行干预控制。(4)健康“云”在线开设健康第二课堂对于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的干预,为学生制定出合理的生活作息时间,并开展多样化的线上线下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营造健康的校园生活环境[15-16]。

作者:冯游游 单位:贵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