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电商物流法律问题分析

时间:2022-11-11 09:19:41

中小企业电商物流法律问题分析

在电子商务业迅猛成长的当下,电商物流已然成为沟通客户与商家的最佳途径。据统计2019年我国快递总量已达600多亿件,每天都面临着16000万件的快递运送量,从2010年到2017年单件快递服务价格逐渐下降。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电商快递已经成为物件、资金、信息交融的新型服务领域,其已经取代传统邮政成为电子商务最主要的物流方式。近期正式实行的《电子商务法》弥补了我国法律长期以来在物流这一领域的种种空白,其中草案的第3节“快递物流与交付”明确规定了快递物流服务提供者的各项权利与义务,其中更是强调了加盟方式的物流服务,虽然在正式实行的《电子商务法》中删除了这一部分内容,但我国对电商物流的法律规定已小荷露角。

一、电商物流中的法律概念分析

在讨论我国中小型企业电商物流的法律问题之前,首先应当明确其法律概念与法律性质。依据我国2007年颁布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物流是指货物由供应地出发往目的地实体运动的客观流动过程,它是一系列基本功能的有机结合,其中包括存储、处理、信息传递等。同时,物流的基本目的也得以澄清,是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物流前进或后退活动以及相关信息。依据《电子商务法》第38条,快递物流服务提供者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以及为电子商务提供快递物流服务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其中即涵盖了我国《合同法》、《海商法》、《公路法》等明文法律规范。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物流这一概念的法律界定较为模糊,最高院采用的也属于传统案由,在一级案由“服务合同”之中,唯有二级案由“邮寄服务合同纠纷”与电商物流相对应,但不能涵盖所有情况。在电商物流因迎合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而日新月异的当下,传统法律概念已经无法准确界定。

二、企业电商物流中的法律主体

电商物流涉及多元法律主体,除最前与最后的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和收件人消费者,其还涉及一系列主体,如托运者、承运者、仓储管理人等,权利义务的交接错综复杂。目前在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的电子商务物流层面,问题较为集中的是加盟式的服务主体,以及挂靠经营的物流服务主体。1.加盟方式提供快递运输的主体问题以加盟形式为电子商务提供快递物流服务,是指两个以上快递物流服务提供者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采用统一的商标、商号或者运单等,共同组成服务网络,遵守共同的服务约定提供快递物流服务的行为,其要求是,在加盟地域与业务领域均具备主体资格。在《电子商务法(草案)》制定时明确了加盟形式的归责方式,加盟方与被加盟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由此可见,加盟与被加盟方都是物流中的法律主体。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形,某一件电子商务的商品跨越几个省份到达消费者手中却发生损害,每一分阶段的运输主体又不同,难以确认该损害是在哪个阶段发生,责任主体又难以确定。2.挂靠方式的电商物流主体问题作为中国独特的管理方式,附属挂靠管理在物流领域尤其是交通领域很是普遍的,也具有特殊背景和意义。在我国从计划管控经济时代向市场自由经济转变的特殊时代中挂靠经济诞生,在其中隐藏巨大风险,且该不规范性仍将持续存在。如何在不受监管的市场中寻求发展以及如何控制附属业务的风险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该类型的物流主体的主要问题在于:规模小、数目大、抗风险与竞争能力弱、规制难度大等。依据目前的理论与实践观点,有学者认为应当以运输证或行驶证的主体挂靠企业为责任对象,由其承担相应责任;也有反对者认为,挂靠企业并不拥有运输工具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在实际中也无法控制运输具体过程,因此个人(如运输车辆的车主)才是责任主体;同时也有学者采用折中的态度,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对挂靠车辆交通事故的处理态度,挂靠者与被挂靠者承担连带责任,则两者皆为法律主体。本文认为折中的主体形式更为合理,兼具可操作性与公平性。

三、企业电商物流中责任承担的法律问题

与跨境物流不同,中小型企业所涉及物流的特征为规模小、距离近、单件货物价值较小,但是依然会涉及到工商交通、税务检验等多重部门的衔接,也会适用不同的法律法规。涉及运输环节的相关法律,同时也存在相对应的实施细则,不同位阶的法律法规会导致具体电商物流的所属类型混乱,管辖难以确定,使得纠纷解决不具备可预期性。且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下小额物流的数量剧增,工作量大的情况下要提供精准优质的配送服务,明确责任承担方式是当前要务。在2019年1月1日实行的《电子商务法》中并未明确规定物流中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在第六章法律责任之中,详述了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包括网络信息保障义务、安全保障义务、信息公开与提醒义务、行政登记义务、消费者权益保障以及正当竞争等,但对快递物流之中产生的责任承担未曾言及。电商物流中产生的责任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归责原则、责任期间与责任限制。1.归责原则之复杂借鉴我国《海商法》采用的有限过失责任和特别过失豁免原则,承运人可以无过错地适用免责条款,责任相对宽松;但是,依据合同法,采用严格责任原则即无过错归责原则,除非有特殊抗辩理由,否则不管是哪个环节哪个主体的过错,从电商物流服务提供者接收到交付货物的过程中货物发生损毁,皆是服务提供者承担责任,虽然其也可以后续继续追责,该种责任承担方式给予承认者过多与收益不相符合的风险压力。在《电子商务法(草案)》制定时明确了加盟形式的归责方式,加盟方与被加盟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首先,对于电商快递承运人的损失,承运人应对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损坏或丢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是,如果发件人隐瞒货物有易燃易爆等危险的隐患,导致火灾对快递造成毁损的,物流和快递公司可要求发件人承担赔偿责任。其次,考虑到收件人损失的责任分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卖方将主要事项交付给第一承运人后,货物毁损或丢失的风险应由买方承担。如果消费者或收件人是经由电商平台购买的,则默认为接受了所在电商平台对于货物运输的风险转移规定,卖方、买方在注册成为只要电子商务会员的过程中做出了承认条款的意思表达,表明他们愿意接受注册电子商务平台的相关协议,因此,主要电子商务公司对货物风险转移的规定是卖方与买方之间关于货物风险转移达成的协议,应依据该协议来解决争议。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淘宝网的“淘宝争议处理规范”第2章第3节第14条“签收规范”第9款:收货人签收商品后,商品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卖家转移给买家。简而言之,假定责任从货交第一承运人到买方,从卖方到买方,在运输过程中,承运人对物品的损失负责,但如果能证明是由于不可抗力、合理损失、物品本身或托运人的过错,则可免责。2.责任期间之不确定如前所述,货交第一承运人是风险转移的时间节点,承运人即物流快递公司对运输过程中发生的货物毁损灭失承担过错责任,但与传统意义的大宗货物海运、铁路运输的一次性大批量交付不同,中小型电商企业涉及的是连续但不同的小型货物交付至物流服务商,物流服务商又多批次地分拨给不同收货人,此时,准确每一单货物的具体交付或转移时间成为一大难题,可能会导致责任不清而互相推诿。此外,中小型电商企业涉及的物流需求决定了物流公司需要完成每一单小而精且全都不同的配送任务,在问题较为集中的“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中出现的货物毁损问题,很多情况下快递配送员已经代替用户完成签收,若最后收货人没有收到货物或者货物有问题,但物流又产生了“监控真空”的阶段,责任的界定又面临困境。3.责任豁免范围之模糊网购之后的快递运输与送达成为消费者最为期待的环节,在买方收到货物后如果出现损毁则必然引发索赔,但关于物流服务供应者要承受的职责范围以及免责范围存在模糊性。物流服务公司通常采用保价条款作为自己的免责条款,该条款何时生效无效、效力范围如何界定成为讨论重点。合同具有相对性,在电子商务过程中,买方与卖方订立合约,买方通常是现行履行支付义务,卖方同时也应当及时履行交货义务,若买方未收到货或货有损害,其有权优先向卖方主张赔偿。在实践中,免责条款或者保价条约或许是一条流于形式的存在,但是在引发司法诉讼活动后,其将成为一方当事人保护自身利益的有力证据。首先,在物流凭证(如快递单)的正面或背面都会印有快递服务合同,如申通快递的单证以粗体字提示“你可以自愿选择是否投保,并自愿选择赔偿限额”,如果发件人没有为发货保险,发件人有权在详细信息中选择发货的价值。如果发货丢失,发件人的选择应用于赔偿;如果发件人没有选择,发件人确认货物价值在500元以内,快递服务单位根据范围内的法律负责。此保价条款并未违反我国法律,属于格式合同中的有效条款,但也常常被寄件人所忽略。因此电子商务提供者在寄件时应当认真核对报价条款,根据自己需要选择相应服务。其次,在肯定合法保价条款属于有效情形的前提下,依据最高院对合同法的解释,供应格式条框的一方(即物流服务提供商)理应尽到提示与说明之责,否则若对方未留意到免责条款或限制责任条款,则该格式条款属于可撤销条款。该提示或说明并不一定要通过语言提醒,也可以是足以引起重视的符号字体等。电子商务的卖方在寄件时也应当注意该类型的保价免责条款,不但要注意保价金额,还要留意其提醒方式。最后,除前面已言的可撤销事由外,如果物流服务公司存在重大过失,则保价条款归于无效。以24万元冬虫夏草的申通公司案为例,申通公司在收件时并未严格填写保价内容与金额,在物流合同订立时并未形成双方合意,因此即使存在形式上的保价条款也应当属于实质无效条款,不能构成申通公司的抗辩事由。依据《合同法》,物流公司的故意或重大过失将会直接导致合同中免责条款的无效,申通理应全额赔偿寄件人的损失。与存在除斥期间的可撤销条规不同,格式合约中免责条规若无效则不需要当事人主张权利,直接当然且绝对无效,该形式条款的存在并不能成为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免责理由。物流过程中的风险产生难以避免,电子商务提供者能做的便是在发送货件时与服务商明确货物的价值与名称,看清快递详情单上的保价条款以及报价条件,因为如果运输过程中出现偏差,消费者可以首先向卖方索赔,此时保价条款的勾选将成为卖方保护自身权利的证据,若存在保价条款无效或可撤销的条件,也可减少电子商务卖方的损失,获得合法合理的补偿。企业在电子商务过程中涉及到物流的法律问题也远不止责任主体的难以确定、归责原则不明、期间的难以计算以及责任豁免的区间这四类,我国在物流法制定的过程中任重道远,需要企业与社会的一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艳君.物流业务基本法律问题刍议[J].中国流通经济,2013年第6期,第108-109页.

[2]路欢欢,晏绍庆.基于共同配送的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探析[J].物流科技,2013年第10期,第116页.

作者:谢倩芸 单位:宁波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