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期待原则对保险法的启示

时间:2022-09-20 02:47:24

合理期待原则对保险法的启示

摘要:合理期待原则突破传统的疑义解释原则,作为保险合同解释的一种救济方法逐渐被各国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所适用。其所承载的公平正义原则是解决保险各方当事人利益冲突最有效的途径,但我国《保险法》并未对此作出规定。然而在保险实务中,法院以合理期待原则裁判的案件和律师以合理期待原则辩护的案件都大量存在,文章对被保险人合理期待原则进行研究,从而探讨用立法形式将合理期待原则转化为保障期待主体利益的兜底性条款的可行性。

关键词:合理期待原则疑义解释原则保险法

一、疑义解释原则的漏洞

保险合同一般为射幸合同,投保人投保后,被保险人仅获得保险事故偶然发生后保险人赔付保险金的机会,无法确定合同的最终利益将流向哪方。同时,保险合同一般为由保险人负责起草的标准化格式合同,投保人只能选择订立与否,而不能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修改,这无形中提高了保险合同中保险人的地位。现实中,保险人巧妙设计保险合同的格式条款,从而最大限度地缩小保险给付范围的现象经常发生。为了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及其受益人基于信任对合同作出的承诺,平衡双方倾斜的利益天平,《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第30条①规定了疑义解释的内容,限制了保险合同解释原则适用的前提,即当格式条款订立后保险利益双方当事人对条款有争议的,应当首先按照通常理解进行解释,对合同条款有多种解释的,应当作出有利于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这一规定在立法层面上削弱了保险人的优势地位,优先地保障了被保险人和保险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从法条的规定中可以看出,作为保险合同解释的原则,疑义解释只有在一般的解释方法不能进行合理解释的前提下才能够被适用。在合同解释时,一般先运用文义解释,从保险格式条文的字面上去解释其真正的含义;如果通过这种解释可以达到解决纠纷的目的,则不再适用疑义解释,这样就提高了疑义解释适用的门槛,也合理地保护了保险人的利益。若跳过文义解释直接对保险合同做出不利于保险人的解释,显然会造成利益失衡。“依其他合同解释之普通方法,仍不能确定约款之意义时,始得为之,亦即此一补助之解释方法,系最后不得已之手段”。②然而疑义解释真的是保险合同解释的最后手段吗?根据疑义解释原则,只有对合同条文有不同的理解并形成分歧时,才能做出不利于保险人的解释。但实践中,作为起草格式条款的一方,保险人经常运用经验和专业技能合理设计保险条文的内容,避免保险条文产生歧义。同时,保险人又对理赔范围进行的限制,使投保人无法实现基于通常理解下所期待保护的利益。比如保险条款中设计了投保人所想要投保的重大疾病,但是却又对重大疾病具体的手术方式进行限定,只要没有用特定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就不在保险合同保障的范围内,这无疑是不合理的。又或是由保险产品的销售方式及保险人的言行引起的“合理期待”落空。③负责销售的保险业务人员为了促成保险合同,在商谈中经常夸大其词,将保险合同保障的内容说的天花乱坠,没有对格式条款尽到告知的义务。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应用疑义解释原则解决纠纷进行裁判,被保险人的合理利益将会落空,无法实现真正的公平,为了平衡保险相对人之间的利益,合理期待原则的解释方法应运而生。

二、合理期待原则脱颖而出

(一)合理期待原则的丰富内涵。合理期待原则是指当保险合同当事人就合同解释发生争议时,应以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于合同缔结目的的合理期待作为出发点对保险合同进行解释。该原则起源于英国,兴盛于美国,目前在世界保险法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Keivit”案后④,合理期待原则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大部分法官都认可了“保单应当按照被保险人的合理期待来执行”⑤,突出了被保险人的合理期待权益。笔者认为,该原则涵盖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首先,投保人与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双方对于合同条款的理解不存在语义不清、一词多义等让人混淆的状况;其次,透过对保险合同条文内容的分析,正常人运用理性思维都能够判断出保险人提供的保单范围与投保人想要保障的保单范围是一致的,产生的期待是客观且合理的;最后,投保人基于双方对保险合同内容理解的契合,在保险合同成功订立后,当然认为自己获得了保险利益的保障。在此内涵下,若仍按疑义解释的方法对合同进行解释,被保险人所期待的合理利益将会落空,显然是不合理的。为了避免保险人缩小理赔范围甚至规避理赔导致投保人、被保险人及受益人的合理期待利益遭到损失,运用合理期待原则有效保障地位较弱的合同相对方的保险利益,这样就能弥补疑义解释等解释方法的不足之处,从理论层面强化了救济手段。(二)合理期待原则的优异性。合理期待原则填补了传统保险合同解释方法的漏洞,不以保险合同条款存在不同解释为前提,只要保险合同的条文不符合保险人当初订立合同时所期待的合理的利益,就可以适用。合理期待原则无疑是对疑义解释的一种革新,当一般解释方法的应用出现明显的利益失衡,不能实现保护投保人当初订立合同时所期待的合理利益时,适用合理期待原则就可以快速有效地使其保险利益得到保障,成为了保障被保险人合理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保险合同涉及的内容纷繁复杂,不同行业运用的术语更是晦涩难懂。虽然近年投保人群体的保险意识在逐渐增强,公民的文化水平和保险知识储备普遍提高,但是由于投保人的构成类型多元,文化水平差异较大,投保人等保险利益人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合理期待原则体现了公平正义,切实保障了地位较弱的被保险人的保险利益,维护了保险合同订立的秩序,这也是对保险法中所体现的诚实信用原则的维护。合理期待原则在美国保险领域被确认后,就被广泛认可和应用。为了避免触碰法律底线从而带来高额代价,保险人也不得不纷纷重新起草保险格式条款,主动将保险信息向投保人披露。行业内部自动地纠正保险行业的不正之风,极大地提高了保险行业不滥用支配地位的自主性,切实保护了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时的真实意愿,极大地增强了保险行业的稳定性。

三、合理期待原则在我国的确立任重道远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公民订立保险以保障自身利益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保险已切实融入到千家万户的生活中。虽然我国现行的《保险法》的法条中未对合理期待原则进行规定,但该原则所涵盖的侧重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精神内涵与《保险法》第30条所规定的疑义解释原则是一致的,只是适用的情形不一样。以“合理期待原则”为关键词对司法案例进行检索,可以发现实务中运用该原则的案例很多,且多为上诉案件,能够凸显出该原则的理念已经逐渐进入到我国保险法领域,但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争议。合理期待原则虽然突破传统的解释原则,强调“合理的期待”,但其内容模糊,具有不确定性,对于“合理”这一词的内容很难界定;其具体的构成要件也并不明晰,多是判例法国家在实践中形成的理念。笔者认为应当出台合理期待原则的相关立法,从根本上对保险人拟定的格式条文进行规范,从源头上减少不当的格式合同文本,让该原则的运用有法可依。在法律规定的原则下,进一步促使保险人对自己起草的格式合同严加审查,排除侥幸心理,在合同订立阶段尽到忠实告知的义务,使被保险人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美国法官基廷教授提出,基于合理期待原则裁判案件“意味着个人的合理期待可以建立在保单条款以外的基础之上,而且无论保单本身有多么清楚明白,这种源自外部的合理期待都可以强大到推翻条款的规定”⑥。阐释了合理期待原则承载的强大权力,法官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对合理期待原则的适用持否定态度的学者大多依此为论点进行论述。但笔者认为,随着我国审判责任终身制的建立,法官在合理限度内自由裁量,恰当运用合理期待原则对案件进行理性的审理,能够更好地应对实务中出现的各种保险合同纠纷,使裁判更加的公平公正。诚然,该原则的应用具有不确定性,但笔者认为,保险人从投保人订立合同的真实期待出发,充分考虑投保人的需要,加强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充分披露保险信息的培训,细化格式条文,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合理期待原则所蕴含的优先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精神,均衡了保险合同各方之间的利益,调整了向保险人单方倾斜的天平,也将会促进我国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肖管越 宋雅晨 单位: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