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子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研究

时间:2022-05-21 08:47:17

高职电子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研究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我国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本文是在与广东海信电子联合开展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海信班”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探索高职电子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对现代学徒制实践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电子类专业

目前我国已有多所职业院校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同时国家出台各种政策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从满足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才需求,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整合多方资源更优化利用等方面,再结合政府颁布的关于推广现代学徒制工作意见,已形成了省、市级的试点布局。但如何结合当地经济推行现代学徒制,如何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如何从学生(家长)或行业的角度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如何充分发挥不同背景不同学科研究人员的优势,如何提高现代学徒制学生在校学习效果,如何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如何增加企业师傅参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积极性等方面的研究仍没有稳定可靠的模式。

一、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分析

1.政策大力推行《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关于大力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粤教高)〔2016〕1号)大力推行热点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中指出“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近几年国家出台的各种政策从提倡到推行,从试点到全面推广,都说明现代学徒制是当前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有效途径。2.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职业技能的掌握主要依靠实训、实习教学环节,尽管传统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拥有多个专业实训室,且长期以来都采用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实习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较大比重。但由于实训内容的设计缺乏真实电子产品案例性,而实习过程的监督一直无法真正得到保证,实习内容的设计也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与专业性,因此实训、实习效果与培养目标存在差异。基于工作任务学习更能加深学徒的专业能力,企业的培训模式能提高学徒的培训质量,同时企业的组织构造以及团队作战的工作模式不仅能有效的促进学徒对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反思并进行自主学习,还能促进学徒对工作过程的、高度专业化的学习。对本专业而言,为增强学校教育与企业的衔接度,提高专业就业对口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现代学徒制势在必行。3.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开展现代学徒制校企将联合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完善“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的招生招工制度,规范了职业院校招生录取行为和企业用工程序,促进了学生就业;实现了校企合作发展,为企业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了技术技能人才支持。现代学徒制试点以来,企业对人才的选、育、用、留问题开始出现缓和,真正帮助企业解决问题。通过工学交替、岗位成才的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和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保障。

二、现代学徒制应用实践

在充分调研本土电子企业,同时与校企深度合作的电子企业洽谈,最终联合广东海信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方向)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就此简单介绍应用实践的具体做法。1.校企联合申报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之上,为进一步深入合作,达到校企共赢之局。经多次洽谈,达成共识,就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子工艺与管理)方向与广东海信电子有限公司联合向省教育厅申报现代学徒制试点。2.开展供需调研与分析试点工作组对电子工艺与管理方向所对应的电子行业、企业,了解本专业方向人才需求的情况,确定职业岗位群,明确相应人才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要求,制定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内电子行业、企业以及高职院校的调研方案。通过对电子类企业和相关行业的调研和访谈,分析目前电子工艺与管理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数量,重点梳理出电子行业(企业)的主要技术岗位设置及其对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要求;通过与高职院校同行的交流,分析出目前本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重点在于通过对电子工艺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调研,梳理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子工艺与管理方向)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依据调研结果进行专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专业所需要的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与职业素养。通过工作岗位所需能力分析确认工作项目,再在项目中根据实际事实更新项目任务,最终将职业能力融入一个一个的子任务中。3.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1)课程体系构建本专业确定联合培养目标为面向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企业),既能从事电子产品安装调试、生产工艺与管理、质检、生产设备操作与维护、售后服务、电子产品应用技术服务等工作,又能胜任广东海信学徒岗位工作,具备电子产品的制造、调试、安装、维护、生产管理和营销等职业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根据职业能力分析结果将典型的工作项目转化成课程,当然课程并不是只包含相对应的工作项目,还应有企业文化、管理内容;专业课尽可能达到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融入职业能力以及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设的公共课程。(2)研制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遵循校企合作、分级培养、能力核心、模块构建、基础通用等原则,从目标、课程内容、资源配置、实施建议等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制定。(3)甄选双导师现代学徒制的特征之一则是双元育人,在学校挑选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作为学校导师,在企业中挑选道德高尚的业务骨干作为企业师傅。制定校企互聘的管理机制,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益。校企合作期间,学校派遣老师随学徒到企业进行轮岗实践,不仅能及时了解学徒动态、解决随机问题还能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丰富教学真实案例。企业师傅则可以到学校学习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和先进教学方法。4.校企联合宣传,多渠道招生校企合作制定招生宣传计划和方案,多渠道招生(自主招生、学考、普通高考),对象包含应、往届高中、中专毕业生。自主招生主要通过笔试、实操和面试,监考老师、面试老师均由学校老师和企业高工组成,考核内容也是由校企双方老师协同完成。本试点工作,自主招生挑选出5名,学考和普通高考14名,共19名学徒组建“海信班”,进行开班仪式后,学校、企业、学徒、家长签订四方协议。5.校企合作试点运行校企合作试点运行实行“学生、准学徒、学徒、准员工”四段式培育机制,整个培养以在岗学习为主。第一步,第一、二学期在学校完成对企业的认知(企业参观阶段)以及完成学校基础课程专业的通识课程;第二步,第三、四学期在企业完成本专业核心课程,并在企业完成岗位认知和入职培训;第三步,在第五学期在企业进一步深化学习专业课程以及掌握专业所需各项基本技能;第四步,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全面进行现代学徒制培育,践行六个对接,让学徒直面企业工作、文化,保证学徒具备相应岗位职业能力。

三、实施存在的问题

1.认识现代学徒制问题学徒、家长不能正确认识现代学徒制,很大一部分学徒及家长不能接受现代学徒制,认为现代学徒制就是去工厂流水线工作,跟普通打工一样,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还会比较辛苦。同时还认为现代学徒制区别一般全日制教育,认为不如一般全日制,还以为现代学徒制学徒毕业之后的会出现就业难以及职业发展受限。2.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不足20人的“海信班”在学校师资上存在浪费,学校按照普通全日制教育班级同样配备教师,使得教师资源不足;在企业师傅队伍方面,企业师傅欠缺教育教学能力,常遇到肚子倒不出的尴尬场面,同时企业师傅流动性过大,发生教学片面情况。同时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之间不能达到很好的合作。3.学校培养同企业战略的衔接问题学校在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除了负责德、智、体、美、劳的基本素质,还有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往往学校培养的理论性与企业需要实践性存在一定差异,无法很好的进行衔接,导致企业还需要花费人力、财力进行再次培训。4.现代学徒制的运行监管机制,特别是学徒在岗学习阶段,学校很难对学徒进行有效的监管。5.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研究团体分散,相互间的合作较少,未形成高效的合作网络。无法充分发挥不同背景不同学科研究人员的优势。

四、改进措施

1.做好宣传工作,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促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工作。重点与专业媒体机构合作,充分发挥和利用现代新媒体的优势,积极宣传政府对于现代学徒制的一系列政策以及优秀现代学徒制试点所取得的成果,提高现代学徒制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2.健全师资保障机制,完善合作企业的师傅管理制度,要对师傅的任教资格进行审定、明确师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对应的培训体系及除本职工作所获薪酬补贴体系,建立起合格又稳定的师傅团队,通过培训不断提升其岗位技能和教学技能的提升。3.完善顶层设计,学校与企业主动对接,根据课程设置方面的标准和要求,并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对于开课计划、上课进度、实习安排、教学评价、师傅选择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协商,实时接洽,达到高效衔接。4.多方位监管,健全机制。在学徒在岗学习期间,除了企业师傅监管之外,还可利用手机定位系统、建立奖罚机制以及随队教师建立多方位的学徒监管机制。健全“第三方评价体系”,加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过程评价与考核,继续完善行业专家、专任教师、企业、学生等多方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学校要注重学生管理过程中的细则,各个环节和细节不能遗漏,引入第三方机构与学校、企业以及学徒四方形成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得学生在学生、学徒两种身份下转换自如。

五、总结

经过应用实践探索,现代学徒制有机的将行业、企业、高职院校三方资源进行整合,使得各方资源能有效的共享;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从人才供需要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学业考核到毕业工作行、企与校均全程参与,满足了本地行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并帮助企业解决了培养员工成本高、时间长、人员流动大等现实问题。但同时必须正确面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改进,大胆创新,为现代学徒制的全面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欧阳丽,罗金彪.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7.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Z].2014(9).

[3]广东省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大力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粤教高〔2016〕1号)[Z].2016(1).

[4]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Z].2019(4)

[5]黄蘋.大学生论文联合库[D].2017.

[6]王扬南.把握质量核心突出双元主体扎实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01),31-35.

作者:张蓉 单位:江门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