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建设下“孝道”智慧研究

时间:2022-11-26 04:07:48

思想道德建设下“孝道”智慧研究

摘要:作为一部传承行孝原则和道理的儒家经典,早在帝王统治时代,《孝经》就起到了维系社会和谐的治世作用和上下相亲的积极意义。如今,针对在党的中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力求打造教育强国的要求,《孝经》中行之有效的治世智慧亟待恰到好处地被应用到我国教育管理中来,激发管理创新活力,从而健全我国教育管理体系,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关键词:孝道;家庭与社会;管理智慧;当代管理;“新”途径

古语有言,“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传统伦理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和突出特点。由“孝悌”构建出的,是内对父母孝顺,外对朋友信义,上对君王忠诚,数千年的农业社会其社会结构,就是搭建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之上的。一旦一种德行成为伦理的基石,那么它的异化是在所难免的。演变至今,甚至变成了道德绑架。故,在当今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课题下,务必正确理解以“孝”为核心的传统伦理文化,树立正确的孝道观念,狠抓着力点,从营造环境和优化政策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批判继承、改革创新地将《孝经》中的智慧应用到教育管理中去,探索思想道德建设“新”途径。

王祥卧冰求鲤,黄香扇枕温衾,姜诗涌泉跃鲤,这些为世人传颂的佳话感动了一代又一代,通过对“孝”不同形式的演绎所渗透出来的精神将一直传承延续下去。早在唐代时期特有的社会历史条件影响之下,孝道的内涵就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其中包含了更加浓厚的政治寓意。“孝”亦有“道”,孝道不再只是血缘宗法,家庭等级尊卑制度的护身符,它在政治及管理方面体现出来的诉求也愈发强烈。孝在字典上的解释为“尊敬奉养父母”,如此看来,“孝”单纯只是一种动作。当代作家毕淑敏呼吁人们尽孝“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在“孝”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所以说,孝不单单是一种可以显露和衡量出来的行为和价值,这样将“孝”物化,实在有悖于先贤们对孝美好的诠释。孝的本质是爱,是一种对家庭,对社会,对生命的爱,它是一种情感的依托,是一种精神的眷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爱父母首先要自尊自强,自信自爱,亦舒先生有言“自爱沉稳而后爱人”,爱人的出发点在于爱己,下雨记得打伞,别让爱我们的人操心。学会珍爱自己,感恩父母为我们带来生命,拒绝诱惑,洁身自好。将心比心,知道自己害怕黑暗,就请在暮色四合时给父母一个拥抱;知道世界风光无限,就请在父母还能迈开步伐时,带他们四处远游。当下的青年一代,绝大部分无法控制自己对父母的情绪发泄,虽然有部分事后会愧疚并反省,但仍旧是表明这份“孝”的不成熟,不深入,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浮躁,沉下心来,肩负起一份“稳重”的孝。

家庭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个人离不开整体,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有涵养,有道德的家庭风貌,这就要家庭对个人进行人格塑造。一个以“孝”维系的家庭,必然是极少出现矛盾的。家庭成员中的晚辈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传承美好品德,身心健康发展。感恩之心在心中慢慢生根发芽。通过培养“孝心”,激发人们内在的性德,《孝经》中的智慧为当代人提供理论基础,是“孝道”发展的助推器。以“孝”修身,塑造一个忠义、厚道、仁义、廉洁的高贵品格。具备了如此品格,就是具备了自觉提高、自我发现、自我觉察的自主能力,具备了遵循法律与准则的自觉性,时刻警醒自己秉持慎独精神,这样的自觉、自律与自主就是儒家管理的精髓所在。通过培养自身孝德,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有利于实现自我管理,从而将自我这个个体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大集体中,推动我国教育管理事业的发展。

一、以孝本观念为管理的指导思想

“孝”乃天经地义,孝为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孝经》中糅合的道德、伦理和政治社会的统治秩序,适应了古代社会以农业经济为根本和以宗法家族为基础的社会结构的需要,适应了当代追求和谐社会,崇尚礼仪道德的趋势。将其中的孝道作为教化之根本,孝治作为管理的基本方略,交融转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管理阶层。《孝经》中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若天下之人皆能以“孝”事亲、事君、立身,方能达到和睦共事、上下无怨之平衡。先王以孝治天下,违反孝道,必然受到法律严格制裁。庶民即使入不了仕途,也必须以基本的谨身节用,来履行对父母的孝道。而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天子,对子民雨露均沾是其执政恪守的必要原则。面向子民怀揣一颗博爱之心,关注民生,切实保障人民利益,维持社稷安康。

二、以崇德立孝为管理的根本途径

孔子言:“爱亲者,不敢恶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对亲人友爱之人,不会对他人恶言恶行。引伸至管理层面,在古时,仁君与暴君治国之道截然不同。仁君力行仁政,广纳善言,对臣民亲之信之。故,臣子敢于直谏,勤于政务,国家秩序井然,一派安生。子民对君主之管理积极配合,上行下效,人民生活安稳,经济繁荣发展,社会稳定安康。而暴君,暴虐无道,对下级滥用权力,施以严刑。又或是昏庸之辈,怠慢于政务,沉迷歌舞酒池,毫无榜样之言。管理无方,人民也随之怠惰散漫,世风日下,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引起百姓强烈不满与反抗,社会动荡,君主地位岌岌可危。反观当下,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传统文化淡出人们的价值观。崇德向善,立身立孝之心,理应被重拾与培养,使之根植于人们心中,并日益壮大,从而对人们一言一行产生影响,作为为人处世的指向标,引导人们沿着光明的道路笃定地前行。

《孝经》中对处在教育管理阶层的人有深刻的教诲,戒骄戒躁,制节谨度,才能保持本来的地位而不被倾覆。教育管理者的德行直接对下属产生影响,务必在管理中融合孝道,方能使体制约束张弛有度。“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尊敬父母的人,怠慢别人的父母。射影到教育管理中,这样的人在社会工作上也会秉承尊敬他人的美好德行。如今知名度很高的沃尔玛公司,早在创业之初,创始人沃尔顿就制定了三条座右铭,其中一条就是“尊重每一个员工”,这就是沃尔玛公司持续发展,在挫折中屹立不倒的根本所在。教育管理者深知上下之间共生共荣、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个人以企业或学校为立足点,完成自我价值的培养与实现。领导秉承尊重下属的原则,力求上下级之间架起连心桥,吸纳每位员工的意见与建议,最大限度地合理应用到决策部署中,从而发挥出各自最大的潜能,保证个人的质量与效率,保证学校或用人单位的快速高效运转。均衡每个人受教育、受培训的机会,形成积极平等的良性竞争环境。上级为培育出优秀的科研技术人才做出投资,为研究人员提供宽裕的资源环境,使其摒弃多余的顾虑,全身心投入研发工作中。实施奖励机制,以提供奖金提成、购物券书券、旅游实习机会等,督促个人努力提升充实自我,力争上游,为集体、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以孝悌亨通为管理的最终目标

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无所不通。“夫孝悌者,其为仁之本”,儒家视“孝悌”为“仁”的根本,在当代,“孝悌”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孝悌之道作为管理的根本途径,孝道文化所及之处,管理的各个环节也逐步互通。传承父母勤俭持家抑或善良敦厚的优秀德行,在为人处世上以其为榜样,坦坦荡荡做人,勤于修身,断恶修善,谨慎处事,唯恐辱没先人。在管理中,上级投入资源与精力培养下属,下属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对上级做出积极回应,严谨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自觉完成本分工作,利用上级提供的教育资源及机会平台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与修养,提升自己的文化与内涵,提高自身含金量,作为一个优秀的个体更好地服务社会。代表集体出席活动时,谨言慎行,维护学校或公司形象,不跋扈,不卑微,在恰当的时候适当展现出所长之处,为学校、为公司提升形象。创新多种渠道弘扬孝道,借鉴《孝经》中的智慧与方法,取精去粕地将其融入到教育管理中来服务各阶层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培养,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的深沉支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持久力量。在党的领导下,务必夯实以“孝”为本的文化基础,创新孝道管理之方法,以传统文化填补当代管理需求空缺,坚定不移地走文化自信的道路,以此推进中华文明深远历程。

参考文献:

[1]段绪春.论当前实施孝教育的意义[M].考试周刊,2009,(05).

[2]张严.孝经通识[M].台北:台北商务印书馆,1937.

作者:王永丹 马志强 单位: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