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思考

时间:2022-12-26 09:47:40

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思考

【摘要】建构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重要内容。本文梳理传统史学的精华思想,通过调研分析大学生史学教育现状,分析史学教育缺失导致的思想道德观念问题,有针对地从传统史学的角度思考探索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建构的新途径。

【关键词】传统史学;思想;建构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管子》有“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这里的四维,就是礼、义、廉、耻等基本的道德。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也是国家存在的基础。有什么样的历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历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建构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将传统史学精华思想与大学生思想素质提升相结合,解决大学生思想观念建构的“最后一公里”,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有利于启发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培养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传统史学的精华思想及其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建构的价值

(一)“彰往而察来”的史家情怀。中国先民最早对于历史的认识可见于“彰往而察来”(《易•系辞下》)。即史学的本质是关心未来,关心人类社会的历史前途。这种朴素的辩证认识,被一些学者认为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史学思想的源泉之一。司马迁著《史记》,有“述往事,思来者”的撰述宗旨,这中“叙史事为后来人读有所思”的思想不断发展,成为中国传统史学的一个精神,为多年以来的史家所共识,也是为史学任务的基本反映。在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建构中,这种史家情怀被融入,有助于让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明辨是非曲直,筑牢思想道德观念的根基。(二)“出乎史,入乎道”的历史智慧。唐太宗在《修晋书诏》中有“大矣哉,盖史籍之为用也”,认为史学有大用。刘知几认为史学“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史通•史官建置》),龚自珍在《尊史》中指出,“出乎史,人乎道。欲知道者,必先为史。”历史智慧与现代智慧是相对而言的,就现今世界而言,尽管历史智慧有它的局限性,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割裂这二者的联系,古人用他们的科学知识、认识水平详尽的为我们作出了解答。当今中国,任何个人的认知与实践活动都或多或少地会受到历史智慧的指引与启迪。在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建构中,普及古人对历史智慧的探索过程,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三)“究天人之际”的人本思想。由古至今,传统史学中的人本思想不断发展,天与人、人与时势的关系一直是史学家们热衷于探讨的问题。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书中所记载的历史即是人的历史,书中关于人在历史进程中作用的认识与记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于人自己的力量、智慧、作用的认识。司马迁开启了中国史学人本思想的传统,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此后的史学,可谓一直秉承着“人本思想”这一中国史学理性认识的标志。在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建构中强调人本思想,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人本意识,提高换位思考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四)“温情与敬意”的民族自信。钱穆在《国史大纲》序中写下:“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这种在抗日战争后方所持续支撑着中华民族的“温情与敬意”,正是我们迄今为止最为自豪的,让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的民族自信所在。一个国家的强大,最终是要有强大的国民及国民素质,彻底的说是强大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建构中,加强传统史学教育,增强民族自信,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情怀,提升凝聚力,更好地建设祖国社会主义事业。总之,传统史学的精华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建构有着十分深远的价值。这种价值是一种潜在的价值,是要通过一种合理的机制才能发挥出来,从而转变为现实价值。

二、调查分析史学教育缺失导致的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问题

2016年,课题组先后在湖南多地高等院校进行调研,随机发放调查问卷723份,收回问卷655份,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访谈68人以此了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状况。调查结果显示:60.8%的受调查者对传统史学的概念模糊不清,9%的受调查者表示不清楚传统史学是什么,26.7%的受调查者对传统史学稍有研究,这其中有16%表示是在高中时期读过的课外书中了解、喜欢的,7.3%表示对传统史学思想没有兴趣。原因分析如下:1.非文科类专业所学课程,除大学语文外,已经完全不再涉及传统史学思想教育。而部分专业中大学语文也只是选修,涉及史学的仅仅少数篇章。2.学生课外缺乏相关书籍的阅读。即使是热爱阅读的人,大多数只在意历史书本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文字记录,殊不知作者对其历史运动的看法观点也是相当重要。3.教师、辅导员对史学教育的忽视。通过对现今教育与中国古代传统的教育模式相对比,得出当下史学教育的特点:1.较多地沿用西方的学科设置,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技能培养;2.增加了关注未来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相关部分;3.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部分较为缺乏。在调查中,大学生认为史学教育缺失可能导致或已经产生的思想道德观念问题前三名分别为:1.诚信问题2.文化认同问题3.对自身的认识问题(心理问题)调查结果还显示,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品质的核心内容——诚信方面问题尤为突出。调查问卷中列举的这些失信行为表现包括:学习方面的考试舞弊及学术造假,经济方面的恶意欠费及欺骗欺诈,就业方面上的简历虚假夸大等,绝大多数被调查对象认为,这些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

三、传统史学新途径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构的重要性

相对来说,大学生群体道德水准在全社会范围,应处于较高的层面,但其思想不成熟,道德观念不够牢固,所以存在着很强的可塑性。在日常的生活中,绝大多数大学生虽然都能明白最基本的社会公德和文明礼貌,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文明现象和行为。这些表明大学生对道德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仅停留在观念和口头上,还尚未形成成熟的道德行为规范。另外,还有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中存在自我意识膨胀、行为盲目从众、诚信意识缺失、道德防线下降等问题。道德观念的建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论题。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大学》中就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阐述,认为以道德的自我追求和完善为宗旨,方可“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探寻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建构的新途径,传统史学不失为一个好的切入点。传统史学精华思想的教育对于大学生塑造健全理想的人格、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一)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认为文化自信对于人和人类社会的变革与发展至为重要,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与“魂”,是推动社会变革、发展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他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在抗日战争时期,钱穆就郑重提醒世人:一个国家的国民对本国已往历史,应“略有所知”且怀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至少不会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只有这样“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传统史学思想,是仅我们中国才有的、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它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提升文化自信,有助于大学生拔高思想认知水平,明确未来方向,开拓正确道路,增加激情和勇气,培养毅力和韧性,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明德知礼。明德知礼就是明白道德,知道礼节。道,是万物万法之源,是创造一切的力量;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提升自己的践行方式。孔子认为,学好“礼”是一切的基础。所谓“不学礼,无以立。”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素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礼”,是个人之所以立命,学校之所以立校,国家之所以立国的根本,也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牢固基石。传统史学中的“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等历史思想,以其礼仪背后崇高的道德内涵成为经典,流传于世。所以,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加强传统史学教育。学“礼”作为一种新途径,有助于“明德知礼”的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建构。(三)有助于教育大学生诚实守信。《淮南子•说林训》中有言,“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人,应当先看是否讲信用,然后再看他的能力如何。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第一)中坦言道,“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这也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的重要性所在。立德树人的首要工作就是“立”,也就是要树立好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从传统史学新途径来思考立德树人,有以下方面:一是在政治信仰方面,倡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勇于承担历史和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近现代历史表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国家的历史必然走向。传统史学精华思想中的忠诚报效祖国、铭记社会荣辱、坚定人民立场等思考角度,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在政治生活中确立诚信的价值取向。二是在学习科研方面,号召大学生坚守诚信学习品德。学习传统史学精华思想中的追求真知、知行合一、严守纪律等精神,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和科研风气,践行正确的求知观念。三是在人际交往方面,提倡大学生以诚实守信作为人际交往的基础和前提。相如廉颇“刎颈交”,孙策周瑜“总角好”,雷义陈重“胶漆相投”,元伯巨卿“鸡黍之约”……传统史学思想中不乏人际关系处理的经典实例,事友以诚,是我们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必修之课,从传统史学途径来思考,案例实在,理论丰富,容易掌握。四是在经济生活方面,要求大学生将诚信作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以传统史学途径思考,提倡“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合理规划使用钱财,“言必行,行必果”要求大学生信守承诺,自觉抵制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等不正之风。五是在就业创业方面,需要将诚信理念贯穿职业生涯始终。“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要号召大学生以诚信为基础,遵守就业创业道德规范,切莫因小失大。(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担当意识。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肩负着中国走向崛起、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使命和责任。从传统史学新途径开展担当意识教育,把握历史与现实的联动关系,结合古今典故案例分析,能更好地让青年人提高担当意识,坚定理想信念。

综上所述,传统史学精华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建构具有重要价值,当下大学生教育中,史学教育缺失或将导致诚信、文化认同、自身认识等问题,若能较好地撷取传统史学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以较好的形式潜移默化地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的新途径,也必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建构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宗云.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艾斐.文化自信何以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J].红旗文稿,2017,(01):11-14.

作者: 姚思泉 李高权 李妮俊 曹欣 单位:湘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