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论文

时间:2022-04-30 08:20:17

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论文

1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传播者,是高校学生思想的启蒙者、价值观念的引领者、人生成长的培育者。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情操如何,不仅展示着辅导员群体素质的高低,更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是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出发,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同时对于打造优秀高校教师队伍、提升人才培育质量、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对于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研究主要通过外部的途径来实现,比如加强师德宣传、开展师德专项培训、严格师德考核、注重师德激励、严肃师德惩处等,这些方式和方法对于提升师德、减少师德失范有一定的作用。但师德的强烈主观性使得这些途径存在不足,因此基于自我领导的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就显得重要。

2自我领导的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内涵

自我领导这一概念是在特定背景下提出来的,主要是源于领导科学理论中研究重心的下移。1986年Manz在《管理学学会评论》上发表了《自我领导:组织中自我影响过程理论的拓展》,这篇论文被公认为是自我领导理论形成的奠定文献。在这篇论文中,自我领导被解释为领导自我朝着目标绩效趋近的自我影响过程,不管任务的完成是源于内在激励还是外在激励。自我领导的概念在后来的研究中,不同的学者分别给出了不同的概念界定。本文采用赵国祥、梁瀚中(2011)的定义:自我领导是个体基于自身的特征、认知和需求,采取一定的自我引导和自我激励行为策略,从而达成目标绩效的自我影响过程。它包括三个维度行为聚焦策略(自我观察、自我目标设定、自我奖励、自我惩罚、自我提示)、内在奖赏策略(思维聚焦于内在奖赏)、建设性思维策略(预想成功表现、自我对话、评价原有信念和假设)。基于自我领导的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主要内涵是强调一种由内而外的师德修养提升过程,它通过高校辅导员的行为聚焦、内在奖赏和思维模式三种策略来达到师德建设效果。师德建设的行为聚焦策略旨在提高高校辅导员思想道德修养的自我认知,充分认识到自身道德修养提升的重要意义,自我进行师德建设目标设定,自我观察和自我提示修正师德失范行为,从而引导自我进行行为管理,鼓励能达成良好师德目标的积极、意愿行为。师德建设的内在奖赏策略的目的在于使高校辅导员注重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或其他工作中令人愉快的部分,重在使高校辅导员享受工作本身,从而获得工作中的胜任感、自主感。师德建设的思维模式策略目的在于使高校辅导员和学校形成积极的思维模式,抑制消极或扭曲、极端的思维方式,制定有效的辅导员师德评价、考核方式,从而帮助高校辅导员有效达成师德建设目标。

3基于自我领导的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策略

道德修养和品质是非常主观的,只会通过人的行为在客观世界反映出来。道德修养只有真正地内化于心才能实实在在地外化于形。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策略,已有的坚持价值引领、注重宣传教育、强化岗前培训、规范政策保障等提升方式往往是滞后的、被动的,基于自我领导的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则是突出强调高校辅导员由内而外的师德修养提升,强调在外部影响的基础上更要注重辅导员的自我领导。

3.1强化师德建设的行为聚焦

将师德建设摆放在高校辅导员选拔和培养的首要位置,突出强调高校辅导员德育教育过程中的自我观察、自我目标设定、自我奖励、自我惩罚、自我提示。自我观察就是要求高校辅导员查验自我师德的行为,这样便于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自我认知,使他们明白良好的师德与师德失范,明白哪些需要强化,哪些需要减少。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高校辅导员更能有效地设定师德建设目标。师德目标的设定可以分为隐性的和显性的,隐性的目标建构在自己的内心中,而显性的目标则是展露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而自我奖励则可以用来强化高校辅导员那些令学生、学校和社会满意的行为,从而有效地达成目标。同样,自我惩罚也可以有效地塑造高校辅导员的意愿行为,只不过是从自我奖励相反的角度,即通过减少师德失范等消极行为的方式。自我提示用来鼓励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比如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写师德评价表或列任务单等方式来把精力集中于塑造师德养成目标。总之,就是要求高校辅导员通过一系列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自我管理的途径,提高师德建设的自我认知,强化师德建设的行为聚焦。这种强化的师德建设的行为聚焦,真正从心理层面使辅导员的师德建设转化成一种强烈的自我认知,有助于辅导员完成良好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的树立。

3.2突出师德建设的内在奖赏

坚持从品德优秀、成绩优异、能力突出,致力于高校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中选拔高校辅导员。通过师德教育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理想信念教育,使之成为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中令人愉快的部分。高校辅导员追求良好的师德、优秀的作风是一件愉悦的过程,而这种愉悦的过程既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一部分,又是学校教育环境的一部分。使辅导员享受工作或任务本身,从而获得工作或任务中的胜任感、自主感。一方面要在社会上营造一种尊师重道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在高校辅导员德育教育中优化德育教育方式,采用高校辅导员喜闻乐见的教育方法,充分利用电视、网站、微信等新媒体方式,增强高校辅导员德育过程的愉悦性。同时,学校要培育优秀的校园文化,把培育良好师德师风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挖掘师德楷模、展示优秀事迹,形成一种积极、健康、快乐的师德建设氛围,使师德建设转化成一种持续性的内在奖赏,增强师德教育的有效性。在构建辅导员自我激励方面,侧重制定一些能够真正激发他们内在动力的条款,辅导员自己可以制定师德教育自我奖励机制,利用一些小奖励激励自己强化师德教育;学校层面则可以探索更多渠道,比如予以更多的自主权,更多地参与学校管理事务的权利,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能够采用更灵活的方式等。

3.3创新师德建设的思维模式

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化、系统化的工程,创新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方式方法,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强化师德建设思维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要在心中预想自己通过自我修养、外部培育能够养成良好的师德,用积极的自我对话替代消极的自我对话,比如,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活动,自我鼓励、自我打气。在自身师德教育上,能够形成一种自觉的、建设性的思维方式,比如把师德作为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之形成一种本能性的习惯。在师德考核过程中,高校辅导员要认真地对自己原来持有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想法进行重新评价,看其是否存在扭曲、片面、消极、极端的问题,一旦发现存在师德示范的苗头,立即进行自我修正,从而往更客观、积极的方向引导。高校在评价辅导员师德时,充分尊重辅导员的主体地位,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客观原则,在制定考核方案时能够事先征求高校辅导员的意见和建议,在考核过程中让辅导员也能够参与其中,使他们充分感受到考核过程的公平,在考核结束后对于存在问题的与之沟通了解情况,对于考核优秀的则加强表彰力度,通过多方的参与和协作,形成一种自发的师德建设评估、评价思维方式,以此来完善并提升辅导员师德。基于自我领导的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高校辅导员德育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有效补充,是高校辅导员德育建设的前提和核心。通过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自我领导的构建,师德教育成为了高校辅导员一种发自内心的理想信念,结合外部的宣教、培育方法最终实现有效的、持久的师德建设策略。

作者:蔡春林单位: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