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8-29 17:09:50

金融知识管理

金融知识管理范文篇1

一、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的演进

1.国外知识管理的发展状况。知识管理作为人类的一个活动,早已存在,但是正式用“知识管理”这个词来形容企业的知识活动过程,还得始于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1959年,彼得·F·德鲁克在其《明日的里程碑》(LandmarksofTomorrow)一书中创造了“知识工人”(knowledgeworker)这个新词汇,他认为产业工人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劳动力阶层,这些工人接受了大量的正规教育,具备获得与应用理论和分析知识的能力。同时,德鲁克在上世纪60年代还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萌芽阶段。彼得·F·德鲁克是公认的当代最伟大的管理宗师,也是最早提出知识社会和知识管理的人。

尽管上世纪50~60年代国外学者就已经提出“知识经济”、“知识工人”等概念。但是国外对知识管理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9年美国成立了知识资产管理研究会,对知识管理专项进行深入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的一些咨询公司知识非常密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内部知识管理活动。这一时期,国外学者写了许多关于知识管理的论著。比如:日本的野中郁次郎(Nonaki,Ikujiro)发表了《知识创新型企业》。在该著作中,他指出:在一个“不确定”是唯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无疑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那个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位知识主管(CKO),他就是雷夫·埃德文森(LeifEdvinsson),成为了总部在瑞典的Skandia公司的知识主管。雷夫·埃德文森成立了知识资本研究课题的权威领导,代表作有《发掘隐藏的智力,实现公司的真实价值》。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管理界的精英们开始认识到知识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创新很快被当作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2.国内知识管理的发展状况。20世纪90年代末期,知识管理理念开始在中国传播。从那时起国内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发展迅速,知识管理成为国内企业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朴素的知识管理阶段:1997年两会召开之前,两会代表的桌前都收到了科技部的一个报告《知识经济与中关村》。这份报告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从1995年开始,经过两年的关于知识经济的讨论,在1997年的两会上,关于知识经济的探讨直接引申到中关村关于风险投资、知识型企业、知识资产等中国实际问题的探讨。在这些探讨中,知识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思想。

进入1999年,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和实践逐渐从宏观层次转向了微观领域,学术界开始研究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知识管理等问题,企业界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进行知识管理以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大好机遇。1999年,许多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的著作被翻译出版,国内不少学者也敏捷地投入该领域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学术文章。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将“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研究”作为2000年鼓励研究领域为标志,国内学术界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掀起一个高潮,并将波及到企业界,引发一个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的高潮。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在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上提出了朴素的知识管理思想。其主要的含义是:在企业中,认为企业业务运作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在处理、创造新的知识,知识无处不在。第二,知识能够不断的重用,而且在重用中创造新的知识。企业要不断地提炼自己的知识,要不断地推导积累的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断地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得知识在重用中创新。朴素知识管理主要强调三个方面:组织分析、信息技术、人。

《IT经理世界》、计算机世界、《首席财务官》杂志、计算机世界网等媒体与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的领头羊深圳蓝凌公司在京共同举办了“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本次论坛独家推出了“20**中国知识管理调查报告”。该报告重点调查研究了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的成熟度现状分析以及中国知识管理调查趋势的分析。报告显示,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并不乐观。“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的召开成为中国知识管理发展历史中一个里程碑,对知识管理应用和实践将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改革开放30年和中国知识管理10年的节点上,在全球面临金融危机威胁的情况下,2008年中国知识管理论坛年度盛会的召开,将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动力支持。会议探讨了知识管理实施和战略层面上的问题,并探讨了知识管理的评估问题。

知识管理方面的论著大部分是国内学者翻译国外知识管理研究学者的著作。国内学者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乌家培的《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王德袜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以及王方华的《知识管理论》等。

二、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的定义

1.国外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外关于知识管理的含义有多种解释。如: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PQC)认为:知识管理是以增强竞争力为目标的识别、获取和利用知识的战略和过程,这个动态过程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创造、发现和收集公司内部的知识与技能,第二阶段主要是共享和理解收集来的知识与技能以便利用,第三阶段主要是修正这些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于新的环境中。

Wiig认为:知识管理是有计划地、详尽地、慎重地对知识进行架构、更新以及应用,以将组织内部知识相关的效率以及知识资产的获利最大化的过程。CarlFrappaolo认为:知识管理就是通过集体智慧的杠杆效益达到增强响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学科。

2.国内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内关于知识管理的内涵有多种表述。王方华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富和核心,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创新和传播、知识交换及企业内部知识的分享和共享的结构、知识水平的提高进行管理,发挥企业员工和集体的智慧,在知识创新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江文年,杨建梅等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系统体系,具体地说就是管理者通过创造一种协作和学习的环境,使得企业中的每位员工能够方便和快速地获取、共享、重复使用企业中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以形成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并由此推动企业中知识的创造和传播,在充分肯定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支持、激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去,最终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陈锐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综合了多学科知识与方法的,通过系统管理组织的知识资源来提高组织效率、反应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资本价值的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人类信息管理活动迄今为止最高级的形式和最新的发展阶段。

三、国内外知识管理会议

1.世界知识管理会议。20世纪90年代末,知识管理成为信息学家和管理学家共同关注的焦点。第一、二、三届世界知识管理会议分别于1997年、1998年、1999年召开。第一次会议主要集中于技术问题;第二次会议则主要重视和强调管理问题;第三次年会的主题是:利用最佳的技术和管理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评估知识管理对组织的影响。

2.国内知识管理会议。在1997年的两会上,国内学者和专家首次对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进行了探讨,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思想。

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胜利召开。研讨会上专家们主要研讨了知识管理的发展、知识管理的实践及信息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学者和企业家对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的应用水平进行了探讨。此次高峰论坛侧重于研究国内知识管理在企业和经济实体中的应用和实践。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在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上提出了朴素的知识管理思想。其主要的含义是:在企业中,认为企业业务运作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在处理、创造新的知识,知识无处不在。第二,知识能够不断的重用,而且在重用中创造新的知识。企业要不断地提炼自己的知识,要不断地推导积累的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断地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得知识在重用中创新。朴素知识管理主要强调三个方面:组织分析、信息技术、人。

《IT经理世界》、计算机世界、《首席财务官》杂志、计算机世界网等媒体与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的领头羊深圳蓝凌公司在京共同举办了“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本次论坛独家推出了“20**中国知识管理调查报告”。该报告重点调查研究了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的成熟度现状分析以及中国知识管理调查趋势的分析。报告显示,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并不乐观。“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的召开成为中国知识管理发展历史中一个里程碑,对知识管理应用和实践将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改革开放30年和中国知识管理10年的节点上,在全球面临金融危机威胁的情况下,2008年中国知识管理论坛年度盛会的召开,将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动力支持。会议探讨了知识管理实施和战略层面上的问题,并探讨了知识管理的评估问题。

知识管理方面的论著大部分是国内学者翻译国外知识管理研究学者的著作。国内学者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乌家培的《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王德袜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以及王方华的《知识管理论》等。

二、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的定义

1.国外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外关于知识管理的含义有多种解释。如: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PQC)认为:知识管理是以增强竞争力为目标的识别、获取和利用知识的战略和过程,这个动态过程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创造、发现和收集公司内部的知识与技能,第二阶段主要是共享和理解收集来的知识与技能以便利用,第三阶段主要是修正这些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于新的环境中。

Wiig认为:知识管理是有计划地、详尽地、慎重地对知识进行架构、更新以及应用,以将组织内部知识相关的效率以及知识资产的获利最大化的过程。CarlFrappaolo认为:知识管理就是通过集体智慧的杠杆效益达到增强响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学科。

2.国内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内关于知识管理的内涵有多种表述。王方华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富和核心,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创新和传播、知识交换及企业内部知识的分享和共享的结构、知识水平的提高进行管理,发挥企业员工和集体的智慧,在知识创新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江文年,杨建梅等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系统体系,具体地说就是管理者通过创造一种协作和学习的环境,使得企业中的每位员工能够方便和快速地获取、共享、重复使用企业中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以形成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并由此推动企业中知识的创造和传播,在充分肯定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支持、激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去,最终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陈锐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综合了多学科知识与方法的,通过系统管理组织的知识资源来提高组织效率、反应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资本价值的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人类信息管理活动迄今为止最高级的形式和最新的发展阶段。

三、国内外知识管理会议

1.世界知识管理会议。20世纪90年代末,知识管理成为信息学家和管理学家共同关注的焦点。第一、二、三届世界知识管理会议分别于1997年、1998年、1999年召开。第一次会议主要集中于技术问题;第二次会议则主要重视和强调管理问题;第三次年会的主题是:利用最佳的技术和管理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评估知识管理对组织的影响。

2.国内知识管理会议。在1997年的两会上,国内学者和专家首次对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进行了探讨,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思想。

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胜利召开。研讨会上专家们主要研讨了知识管理的发展、知识管理的实践及信息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20**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学者和企业家对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的应用水平进行了探讨。此次高峰论坛侧重于研究国内知识管理在企业和经济实体中的应用和实践。

金融知识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知识管理

1引言

金融风险指的是在经济活动当中各种经济要素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在经济活动中扮演者为经济发展、各大企业提供资金的角色,不可避免的将面临自出各种风险,所以风险管理一直是银行的主要的核心业务.所以控制风险一直成为银行永恒不变的话题,银行的核心就是控制风险,资金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只有银行将风险有效控制,才能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所遇到的主要的金融风险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第二是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管理的根本之一要求是根据存款的持续时间等贷款资产的合理配置本身.第三是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利率风险会对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产生极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外部和内部两种因素会使得商业银行产生利率风险.从盈利角度衡量利率风险对于商业银行的危害主要是从利率变化对于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的影响来分析的,比如说传统的缺口管理方法,虽然简单易操作但其由于是静态的,不能观察未来利率的变动对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的影响,现在的金融风险的管理侧重于动态,注重考察未来的金融风险对于商业银行的冲击的研究.这也正是本文的主要研究重点所在.

2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特征

商业银行不可避免的在日常活动中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所以风险管理毫无疑问将是银行的最主要且核心的职能.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主要可以细分成以下几种:

2.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是现代经济社会经济参与者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信用风险会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由于债务人的信用变化给商业银行带来极大的风险,所以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社会从整体来说没有一个有效的信用制度,人们的信用观念十分淡薄,故而经济活动中人为的违约现象十分普遍,在这样一种不良氛围下,很高的不良贷款率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2.2流动性风险.商银行需要根据存款的合理期限安排贷款等资产的期限,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资源的最优配置,这就要求客户存款与贷款比例相当.商业银行有能力提供现金满足客户提取现金存款的需求成为商业银行具有流动性,但是当银行的流动性不足时,便产生了流动性风险.2.3利率风险.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指由于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利率风险的管理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亏,如果不慎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极大的危害.通常来说,外部和内部两种因素会使得商业银行产生利率风险.从盈利角度衡量利率风险对于商业银行的危害主要是从利率变化对于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的影响来做的,比如说传统的缺口管理方法,虽然简单易操作但其由于是静态的,不能观察未来利率的变动对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的影响.

3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控制系统构建

(一)目标:我们需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网络信息技术,达到有效地数据管理,为商业银行提供一个多部门,多区域的知识共享平台.只有这样,我国商业银行才能够充分整理相关信息,对于各种信息进行过滤帅选,进而整合,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工作效率.

(二)架构:第二步,需要商业银行将知识管理系统与自身的核心业务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打造成一个整体,并切运行于日常的运营过程,这一步至关重要.

(三)功能:构建银行风险控制系统首先要构建有效地知识管理的平台,只有构建有效地知识管理的平台,才能够让商业银行多部门能够高效运作,其次构建风险仿真系统,通过在经济环境下的仿真模拟可以有效测出各种风险抵抗能力,进而为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最后构建综合服务管理系统.知识管理平台能够为商业银行提供各种财务信息、金融知识(案例、法规、措施和建议,等等)的咨询和管理.风险仿真系统主要是模拟各种金融风险因素,并且把模拟得到的数据转化为数字化的信息,从而为商业银行的管理决策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不过真正成为信息知识优化管理决策需要满足以下几大步骤:1.金融风险控制的知识共享平台.商业银行各部门庞杂,牵涉较多,涉及多个行政部门和跨学科课,所以难免在日常工作的沟通尤其实在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两个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建立不同部门共同参与银行领域共享数据的共享机制就显得尤为必要.2.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模拟系统.金融涉及我国许多工业领域,从而会不可避免的有一系列的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如果以上风险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危害.由于金融风险模型可以有效的分析过去的变化过程,模拟预测各种场景,预测未来金融业务行业状况,如GDP、GNP,M1,M2通货膨胀等,从而为有效的控制金融风险提供科学依据.3.金融风险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基于当今公司管理的大趋势,公司治理现状和金融业开放程度,需要为商业银行专门构建一个综合管理金融风险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用于综合管理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还需要细化综合业务管理系统.1.要有风险识别系统;2.风险计量系统;3.风险控制系统;4.风险预测系统.风险识别是要求能够对于未来或者潜在的可能风险能够有效识别,这是大前提.我们将这个子系统选择金融风险指数作为识别目标,并且从四个不同方面进行识别:第一,本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商业银行的运行离不开我国大环境的影响,所以首先要测试我国大的经济运行状况,故而此指标能够表示我国大的经济环境运行的是否稳定,是否健康,并且对于我国未来经济运行状况能够进行预测,识别我国未来是否存在大的系统性风险;第二,金融指标,包括GDP、GNP,M1,M2等,主要对于金融市场中各种金融危机的监测,此指标能够及时识别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金融市场的风险快速识别,防范于未然;第三,泡沫风险指标,这个指标能够反映出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从而侦测出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综合管理要求商业银行能够利用过去的数据并且通过理论分析宏观到微观的经济指标经而有效规避风险.风险自留是商业银行自己保留的风险,一般是不能够转移或者不需要转移的风险.主要是一些概率很小,风险的损失率低的风险.

4结论

在当今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大的背景下,我国与世界经济在一起,但是正是在金融一体化情况下,也加重了我国金融领域受国际金融领域影响的程度,金融风险的管理更是显得尤为重要,金融风险的管理就是在准确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利用各种高新信息技术对于风险进行规避,转嫁,分散金融风险.原有的金融风险的管理理论注重于静态,而现在的金融风险的管理侧重于动态,注重考察未来的金融风险对于商业银行的冲击的研究.但就是目前来说,我国在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和国外发达国家有着一定差距,所以我国的金融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还需一定时间的探索.

作者:陈瑶 单位:安徽大学

参考文献:

〔1〕岳方明.浅谈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10(4).

〔2〕王占文.浅谈融资结构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2(35).

金融知识管理范文篇3

论文摘要:知识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针对中小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知识管理的概念及意义

1、知识管理的概念

伴随着信息革命出现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它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知识及其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为主导的新型经济。知识经济与其他经济形态相比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不断地对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管理手段进行改革和创新。顺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全球掀起一场全新的管理革命,知识管理应运而生。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的管理活动。知识管理的终极目的是在企业内促进知识共享,鼓励知识创新,实现知识增值,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2、知识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是以庞大的规模和集中的管理来更好地控制市场和原料供应,以此来获得较高的效率。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企业创新是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和提高竞争力水平的基本途径,而知识资源成为提高企业生产率和僧长财富的不可替代的企业创新的主要源泉。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处在信息化、知识化的竞争环境中,其兴衰成败已不再单纯取决于企业拥有的物质资本,还在于知识和有效信息的积累和运用。

知识资源不同于传统企业管理中的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它具有复制性、非排他消费性并且在使用中不会引起边际报酬递减等特征。这些特征以及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所起的巨大作用将给现代企业管理提出新的课题。企业所面的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都将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伍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社会对企业核心资源的重要管理形式,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中小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基础管理水平低下,缺乏知识管理的理念

企业基础管理水平低下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的一个难题。许多中小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一套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大多数企业是被动反应型的。由于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而在接受新概念和新信息方面显得比较迟钝,缺乏获取新知识的动力,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知识管理的理念表现得非常陌生。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知识管理在中小企业的实践和运用。

2、企业信息化程度低,影响知识管理的有效开展

因为知识的存储和交流都需要信息技术提供保证,因而,知识管理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化建设的程度。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采集手段普遍落后,对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重视不够,导致一些企业对市场反应迟钝,灵敏度不高,丧失发展良机。随着信息行业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日益活跃,信息的流动频率大大加快,国际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以数字化、网络化、国际化为标志的数字时代。而我国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严重滞后,这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知识管理的实施。

3、企业文化建设滞后,不利于知识在企业内的共享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但中小企业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因此,在很多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氛围当中,个人出于职业安全及个人地位等方面的考虑.不愿将个人所掌握的知识与同事分享和交流,企业也没有明确提倡和强调要加强共享和交流,再加上制度建设滞后,往往导致个人知识不能转化为企业的知识。企业文化十分不利于知识在企业内的共享。很多企业甚至出现企业资源部门化,部门资源个人化,个人资源独享化,给企业的经营安全带来的很大隐患。

三、中小企业进行有效知识管理的策略分析

1、创建新型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开展知识管理的重要保障。新型企业制度,要使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利益与命运紧紧与企业结为一体,鼓励企业知识的获取、共享、运用及存储,促进企业知识管理。同时,通过建立相关的制度鼓励员工将自己的隐性知识贡献出来,使涉及工作流程和方法的知识公开化,如通过网上办公、建立信息平台等,使企业员工能够在内部网络上获取、共享和交流新知识。总之,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大力开展有利于知识管理的制度创新。公务员之家:

2、推动企业信息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知识管理是信息革命带来的管理模式的变革,建立完善的信息科技系统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要充分利用因特网,因特网给企业带来大量信息,创造无限商机,企业可以利用因特网进行海量电子商务。同时,注重建立企业信息部。要有专门的部门进行信息管理,加速企业的信息转化和共享。推动企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并拓展其功能,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任务。由于目前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处于很初级的阶段,政府和行业协会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局域网,以促进企业间的知识共享。

3、建立利于知识交流与共享的企业丈化

创建学习型企业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知识管理流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即知识的生成和获取管理。知识生成和获取的方式是学习,企业应当通过营造一种鼓励学习的企业文化氛围,统一广大员工的学习目标,鼓励员工通过自我学习丰富个人的业务知识,进而增加组织的知识资本,促进知识在组织内顺畅的传播、共享、创新和应用。这种环境氛围的营造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的营造两方面。硬环境的营造包括建立起知识型企业的知识结构.完善企业的知识网络,建立起鼓励员工参与知识交流与共享机制和鼓励员工创新的各项企业制度。软环境的营造主要是要创找出一种鼓励学习鼓励知识交流与共享、崇尚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

金融知识管理范文篇4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核心竞争力知识经济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源,而是企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竞争。企业的知识将与人力、资金并列成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国外先进企业大多非常重视组建企业知识库,广泛采集与企业经营发展有关的各种经验和知识,并采用知识管理软件对企业知识进行有效管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和发展战略已成为企业界的共识,成为西方企业管理的重点。许多国际著名企业和跨国公司为保证企业稳定发展,都将知识管理理念、方法引人自己的企业,建立了本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世界500强大企业中已经有一半以上建立了知识管理体系,推行知识管理。国内企业在知识管理方面比较欠缺,所以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建立知识库井对企业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1知识管理含义

知识管理是企业为实现其管理目标,运用现代的管理理论和技术,对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知识资源,尤其是隐性知识资源,进行发现,挖掘,整理,整合,存储,并实施科学的管理和维护,将最合理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候提供给最需要得人,以便做出最科学的决策。知识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决策的质量,关键是实现知识共享。知识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要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全面和充分的开发以及有效的利用,这也是知识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的一个主要方面。以往的管理无论其对象是人还是物,都没有将企业创新的根本力量一一知识看作企业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资源体系而加以全面和综合的管理。

2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建立企业知识管理体系

推行知识管理,企业必须建立一套组织机构和管理手段,即建立与知识管理相适应的组织、文化、管理制度,以保证知识管理的有效推进。在企业内部成立知识管理部门,由知识管理部门制定企业知识管理制度,制定统一的政策来约束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使组织的知识流有序地流动。知识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将企业的知识资源转化为最大的收益,激励企业员工进行知识共享和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

2.2开发企业知识管理软件

企业知识管理软件是支撑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IT系统,是一种由网络技术、知识库技术、搜索引擎技术等组建起来的应用平台、工具、软件等。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对企业知识管理软件需求是不一致。因此,要实施好一个企业的知识管理,企业必须拥有一套适合本企业的知识管理软件。

2.3建立知识管理的规章制度

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规范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维护企业的正常工作秩序。推行企业知识管理,必须将知识管理要求纳入企业管理制度,使知识管理工作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企业规章制度中明确奖惩规定,对于知识管理工作突出的部门或个人,给与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对于知识管理工作落后的部门或个人,给与给与物质和精神上的处罚。

2.4全面实现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基础条件。企业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广泛利用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对企业现有的设计、工艺、生产、经营、管理进行有效的整合,降低企业内外部协同成本,并及时地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使企业更加灵活、更具创新能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包括产品信息化、设计信息化、生产管理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和市场经营信息化等五方面内容。因此,为实现企业信息化,企业必须建立相关的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用来作为员工和领导进行信息交流、共享知识、获取信息资源和技术创新的平台。

2.5营造一个创造并共享知识的企业文化氛围

在企业内部倡导学习、共享、和创新,形成一种乐于交流、乐于共享、勇于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为开展知识管理注人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些在知识管理方面做出成就的企业,通常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这种工作环境的制造。

(1)开展员工间的技术交流,将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2)经常组织技术知识培训,提高员工技术水平。(3)积极收集外部信息,并将收集到的外部信息在企业内部共享。(4)建立企业内部知识库,进行开放式管理,为企业员工提供技术创新平台。

2.6重视人才管理

人才是关键,是知识的载体,企业技术的创新只有依靠技术人才来实现,知识管理离不开人,因此人才的管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不仅要拥有人才,而且更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只有对人才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充分调动每个人才的积极性,以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3推行知识管理的意义

(1)通过建立知识索引将大量无序知识有序化,为企业员工提供知识共享的环境,避免重复劳动、重复研究和重复创造,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改善工作质量(2)改变企业内部知识资产大量流失的现状,构建知识的学习、贡献和创新环境,促进知识的沉淀、转换和传输,提高知识的利用效率。(3)增加企业知识储备,将个人知识变成企业的共享知识,不会因员工休假、离职、退休而造成企业损失。(4)让年轻的员工能方便地学习、消化和吸收知识,轻松获取前人积累的知识,实现快速成长,去应对未来艰巨的工作任务。以此为基础不断创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金融知识管理范文篇5

近些年来,国内企业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多,尤其是世纪之交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内有关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涉及到金融企业、电子商务企业、高科技企业、软件企业等,研究方向集中在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特点、功能、方法、内容、规律和影响因素等。左美云的研究认为知识管理的涵义要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看,主要研究的是狭义方面,即对知识及知识的作用进行管理。刘冀生、吴金希在研究中指出战略管理和知识管理殊途同归,知识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其核心能力是知识管理能力,故而对知识管理的研究需要以竞争能力为重点。企业知识管理是一个交叉领域,对企业职能管理和流程管理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左美云、许珂、陈禹等人提出的企业知识管理的“灯笼”模型指出知识管理涉及企业内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人力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研发管理甚至是生产制造者管理多个维度,而这些管理都需要有信息技术作为支撑。

2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特点

通过对已发表文献的整合研究,认为国内目前对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主要有五个突出特点:集中性、广泛性、专业性、多样性与发展性。集中性指的是研究成果的作者集中在高校等科研机构,文章所发表的期刊也相对集中在大学学报、管理类和经济类期刊上;广泛性是针对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内容分布而言的,目前学者的研究已经不只停留在概念等基本层面,已扩展和深入到企业知识共享、企业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企业知识管理的不足及对策等多方面;所谓专业性是指不同的学者能够自己的专业背景角度出发,进行多方位的考虑,各自拥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经济管理类学者注重从组织创新角度研究知识管理,图书情报类学者更注重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的关系以及知识在企业竞争中所发挥的作用,各类学者的研究突出自身专业特色的同时,也有交叉重叠部分,一同为日后的研究奠定了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多样性指的并非研究内容方面,而是指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学者们不再局限于固有的定性分析,更加注重定量分析和综合系统的分析,使研究角度更全面、研究内容更深入;无论是哪种研究都要做到与时俱进,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考量新形势、新政策对企业知识管理的影响已经进入了学者们的研究范围中,他们的研究都会结合时代背景提出理论指导。

3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存在问题

虽然国内的企业知识管理研究水平已达到一定水准,但仍存在两方面突出问题:一是侧重于理论研究来提出实践启示是国内学者研究的模式化行为,但实践出真知,国内进行关于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人员多数分布与科研院所中,他们与企业的管理实践活动有所脱节,从长远角度看不利于这方面研究的拓展;二是各方面的学者都专注与自己的研究领域,没能充分的借鉴思考他人的研究成果,使得现有研究仍存在局限性,研究人员的分布也相对不平衡,如果不能扭转这种趋势,日后恐会出现马太效应,导致研究越多的地区越能够得到发展,越少的地区越难以开拓创新。

3.2优化策略

金融知识管理范文篇6

1.国外知识管理的发展状况。知识管理作为人类的一个活动,早已存在,但是正式用“知识管理”这个词来形容企业的知识活动过程,还得始于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1959年,彼得·F·德鲁克在其《明日的里程碑》(LandmarksofTomorrow)一书中创造了“知识工人”(knowledgeworker)这个新词汇,他认为产业工人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劳动力阶层,这些工人接受了大量的正规教育,具备获得与应用理论和分析知识的能力。同时,德鲁克在上世纪60年代还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萌芽阶段。彼得·F·德鲁克是公认的当代最伟大的管理宗师,也是最早提出知识社会和知识管理的人。

尽管上世纪50~60年代国外学者就已经提出“知识经济”、“知识工人”等概念。但是国外对知识管理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9年美国成立了知识资产管理研究会,对知识管理专项进行深入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的一些咨询公司知识非常密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内部知识管理活动。这一时期,国外学者写了许多关于知识管理的论著。比如:日本的野中郁次郎(Nonaki,Ikujiro)发表了《知识创新型企业》。在该著作中,他指出:在一个“不确定”是唯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无疑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那个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位知识主管(CKO),他就是雷夫·埃德文森(LeifEdvinsson),成为了总部在瑞典的Skandia公司的知识主管。雷夫·埃德文森成立了知识资本研究课题的权威领导,代表作有《发掘隐藏的智力,实现公司的真实价值》。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管理界的精英们开始认识到知识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创新很快被当作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2.国内知识管理的发展状况。20世纪90年代末期,知识管理理念开始在中国传播。从那时起国内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发展迅速,知识管理成为国内企业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朴素的知识管理阶段:1997年两会召开之前,两会代表的桌前都收到了科技部的一个报告《知识经济与中关村》。这份报告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从1995年开始,经过两年的关于知识经济的讨论,在1997年的两会上,关于知识经济的探讨直接引申到中关村关于风险投资、知识型企业、知识资产等中国实际问题的探讨。在这些探讨中,知识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思想。

进入1999年,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和实践逐渐从宏观层次转向了微观领域,学术界开始研究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知识管理等问题,企业界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进行知识管理以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大好机遇。1999年,许多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的著作被翻译出版,国内不少学者也敏捷地投入该领域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学术文章。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将“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研究”作为2000年鼓励研究领域为标志,国内学术界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掀起一个高潮,并将波及到企业界,引发一个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的高潮。[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在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上提出了朴素的知识管理思想。其主要的含义是:在企业中,认为企业业务运作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在处理、创造新的知识,知识无处不在。第二,知识能够不断的重用,而且在重用中创造新的知识。企业要不断地提炼自己的知识,要不断地推导积累的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断地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得知识在重用中创新。朴素知识管理主要强调三个方面:组织分析、信息技术、人。

《IT经理世界》、计算机世界、《首席财务官》杂志、计算机世界网等媒体与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的领头羊深圳蓝凌公司在京共同举办了“2005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本次论坛独家推出了“2005中国知识管理调查报告”。该报告重点调查研究了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的成熟度现状分析以及中国知识管理调查趋势的分析。报告显示,从整体上来看,中国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并不乐观。“2005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的召开成为中国知识管理发展历史中一个里程碑,对知识管理应用和实践将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改革开放30年和中国知识管理10年的节点上,在全球面临金融危机威胁的情况下,2008年中国知识管理论坛年度盛会的召开,将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动力支持。会议探讨了知识管理实施和战略层面上的问题,并探讨了知识管理的评估问题。

知识管理方面的论著大部分是国内学者翻译国外知识管理研究学者的著作。国内学者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乌家培的《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王德袜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以及王方华的《知识管理论》等。

二、国内外对知识管理的定义

1.国外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外关于知识管理的含义有多种解释。如: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APQC)认为:知识管理是以增强竞争力为目标的识别、获取和利用知识的战略和过程,这个动态过程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创造、发现和收集公司内部的知识与技能,第二阶段主要是共享和理解收集来的知识与技能以便利用,第三阶段主要是修正这些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于新的环境中。

Wiig认为:知识管理是有计划地、详尽地、慎重地对知识进行架构、更新以及应用,以将组织内部知识相关的效率以及知识资产的获利最大化的过程。CarlFrappaolo认为:知识管理就是通过集体智慧的杠杆效益达到增强响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学科。

2.国内关于知识管理含义的解释。国内关于知识管理的内涵有多种表述。王方华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知识和知识活动作为企业的财富和核心,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创新和传播、知识交换及企业内部知识的分享和共享的结构、知识水平的提高进行管理,发挥企业员工和集体的智慧,在知识创新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江文年,杨建梅等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系统体系,具体地说就是管理者通过创造一种协作和学习的环境,使得企业中的每位员工能够方便和快速地获取、共享、重复使用企业中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以形成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并由此推动企业中知识的创造和传播,在充分肯定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支持、激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企业产品和服务中去,最终提高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陈锐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综合了多学科知识与方法的,通过系统管理组织的知识资源来提高组织效率、反应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资本价值的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人类信息管理活动迄今为止最高级的形式和最新的发展阶段。

三、国内外知识管理会议

1.世界知识管理会议。20世纪90年代末,知识管理成为信息学家和管理学家共同关注的焦点。第一、二、三届世界知识管理会议分别于1997年、1998年、1999年召开。第一次会议主要集中于技术问题;第二次会议则主要重视和强调管理问题;第三次年会的主题是:利用最佳的技术和管理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评估知识管理对组织的影响。

2.国内知识管理会议。在1997年的两会上,国内学者和专家首次对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进行了探讨,当时还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思想。

2003年中国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专家研讨会胜利召开。研讨会上专家们主要研讨了知识管理的发展、知识管理的实践及信息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2005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学者和企业家对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的应用水平进行了探讨。此次高峰论坛侧重于研究国内知识管理在企业和经济实体中的应用和实践。“2008知识管理实施论坛”于2008年5月23日在北京顺利举办。论坛总结了中国知识管理十年的成败得失。就知识管理实施的经验、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进行总结、展望,推动中国知识管理的实施。知识管理中心(KnowledgeManagementCenter)和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主办的“2008中国知识管理论坛”于2008年12月27日顺利举办。会议主要探讨中国知识管理的未来路径和发展轨迹,涉及到知识管理战略、知识管理实施、知识管理案例、知识管理评估等多个方面。

四、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述评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国外的知识管理研究主要是在基于企业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提炼出的。而国内的知识管理研究则更多的是在基于引进国外知识管理的相关研究。国外知识管理始于20世纪50~60年代,在20世纪80~90年代达到高峰,而中国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关注和探索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国外不仅学者非常重视知识管理的研究,而且很多企业已经付诸行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一些知名的大学和研究所都成立了知识管理研究机构。而中国的知识管理还停留在学术研究上,企业对知识管理的实践少之又少。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取代传统的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资源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源,知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源泉。从管理纬度来看,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优化和提升企业管理的新的管理思想、管理工具。不论对知识经济持何种态度,在管理领域中,知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源泉。知识管理成为现代管理的主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介入对知识和知识管理的研究,包括学者、专家、企业家等,为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促进知识管理的具体实施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美]卡尔.弗莱保罗著.徐国强译.知识管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

2.彼得·F·德鲁克.杨开峰等译.知识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2004

3.陈锐.公司知识管理[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

4.[美]卡尔·弗莱保罗.徐国强译.知识管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5.王方华等.知识管理论[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

6.江文年,杨建梅等.浅谈企业知识管理的体系与方法[J].中国科技论坛,2003增刊

金融知识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知识管理;战略管理系统

一、知识的基本概念与知识管理理论概述

(一)知识的概念及特征

知识一词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人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定义各有不同,我国有部分学者认为知识是对环节及情景的理解、认识、识别,和对事物复杂性的准确把握。从这个观点来看,知识应该是基于某一角度的信息整合而形成的观点,这种观点是基于对模式的承认和诠释,当然,知识还可能包括部分假设和推理,这也是属于覆盖的范围。知识可以是显性的,被社会及公众所认可,它也可能呈现出隐性的状态,仅仅存在于某个人的脑海之中。从另一个视角来看说,当人们意识到了信息的真实意义和重要性时,他们就获取到了相关知识,所谓的知识工作者就是依靠自己信息的理解能力来获得专业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行动。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行业专家、领域学者、企业管理者都是知识工作者,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必然是由一群积极寻求集体知识和智慧的知识工作者所组成。要对知识进行管理就必须明确和理解知识的特性,概括地说,知识具有高度精炼性、指导行为性、环境的选择性、广泛影响力、自我完善力、资本化、复制的限制性等明显特征。

(二)知识管理理论概述

1、知识管理的定义。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对知识有着不同的定义:从知识管理流程的角度来定义,知识管理就是对知识的开发、创造、积累、共享等流程的控制,而这些流程也必须和企业组织流程相融合;从知识管理目标的角度来定义,知识管理就是有利于企业、单位等组织发展的活动,活动的目的在于要提升组织的运营及创新能力;从知识管理对象的角度来定义,知识管理就是对组织内部人员的知识和知识资产的管理;从知识管理方法的角度来定义,知识管理就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种策略。

2、知识管理的本质。知识管理过程也是系统的发现、选择、提炼、释放信息的过程,人们通过该系统能够对特定的问题有更加深入、更加透彻的理解,知识管理的关键是人及人所具有隐性知识,知识管理的着力点也应放在知识创新上。

3、知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知识的管理来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规律,它可以用动态过程表达出来:知识编码和累积——知识传播和交互——知识的开发与保值增值——知识的开发与保值增值实体化——知识市场价值化。

4、知识管理的难处。知识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知识通常都具有自己的表达途径,并且数据形式存在,所以管理起来相对简单;而隐性知识基本上存在于个人的头脑及经验中,如果具有隐性知识的人不愿意将他的知识表述出来,那么管理起来就会变得十分困难,所以不容易被妥善的处理,企业就意识不到某些知识的存在,会出现下列情况:第一,因为没有及时处理隐性知识,企业依然按固有的思维工作,导致工作重复、管理浪费、丧失机会成本;第二,因企业隐性知识外溢而造成损失。

二、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战略管理系统的解析

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战略管理系统是将企业知识管理提升到战略层次,并会渗透到战略系统中,成为保证战略系统高效运作的手段,以知识性增长机制带动企业发展。

(一)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界定

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会以知识为重要的资源来配置生产要素,并为知识的创新提供土壤,其主要业务是销售知识产品和提供知识服务。例如:咨询企业、金融行业、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产品研发和创新的生产企业都属于知识主导型企业。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总是会保证知识的积累、流动、共享,也会为了达到这种理想的组织状态而不断对组织架构和战略制定进行调节。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现代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企业经营所需要的知识也要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企业去充分开发新知识、新技术,用知识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使企业内部各业务环节达到协调统一的状态。总的来说,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具有如下特征:将知识作为创造企业价值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知识管理能够给企业创造较大的回报、将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附于持续创新、企业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人员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组织结构趋向于扁平化。

(二)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战略模式实质的分析

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已难以跟上时代形式,知识管理在企业战略管理系统中地位凸显,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知识的积累、创新和利用,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战略模式的实质要关注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组织结构,传统的组织结构通常是模式化的坚持统一指挥原则,逐渐形成了一条职权等级链,个人仅受其上级领导的控制和监督,狭窄的管理幅度会增加组织的管理层级,使不同层级的沟通距离扩大化,高层管理者不能对低层业务活动直接监督,只能通过规则、条列来控制各管理层,企业如同一部运转中的机器,依靠标准制度作为润滑剂来保证这部机器的正常运转,个性差异和人的判断减少到最低限度,过多的关注结构在知识经济时代是一种精力上的浪费,企业应重点关注具体业务发展、组织内部发现并发挥潜在能力、为企业引入新生力军;其次,管理职能,随着内外部环境不断的变化,企业组织结构也需要不断的变革以支持其战略目标的实现,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应使员工迅速的获得新知识、新技术,培养组织的自我学习能力来应对环境的变化,企业对外界信息的变化要保持一定的敏感性,管理者更是要承担起随时彻底变革组织结构的责任;最后,管理理念,传统企业管理组织模式多由上级对下级实施控制和监督,权力的分配由上而下逐渐削弱,高度集权在一定层度上保证了公司的稳定性,但却抑制了企业的知识创造性,特别是一些管理者出于个人利益隐瞒或伪造相关信息,使得信息和知识被模糊化、失真化,企业高层传达的信息难以在一线落地,信息在经过层层的传输出现了较大的偏差,与之相反,知识管理理念下有较大程度的分权与授权,这就有利于知识实现共享,员工也可以获得更多的企业信息,享有一定的企业经营知情权,相关制度和要求也更容易被员工掌握,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下更愿意主动学习,更具主人翁意识,节省了大量的管理精力和管理成本。

(三)知识管理主导的企业战略管理系统结构的分析

从知识的视角来审视企业的组织结构及行为可领会更对的管理理念,从而形成新的战略思想。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战略为一个体系,企业知识管理的过程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经营管理之中,知识管理战略系统可以慨括为如下几点:首先,将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看待,从知识的视角对企业进行深入的分析,这实际上也是知识管理指导战略管理系统的切入点;其次,分析企业知识管理和战略管理系统之间的关系,将战略系统分为战略、事业、职能等不同的层次,各层次之间相互关联,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原理作用与各个层级,这样便形成了基于知识管理主导的战略管理系统,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以知识管理为主导的战略管理系统应明确企业的知识优势在哪、企业知识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流程最终会在全企业推广、企业各业务单元实施知识管理的最佳时机不同、知识积累和创新可形成交互的网络;再次,进行企业以知识管理为主导的战略管理系统的管理,在明确了知识管理为主导的企业战略管理思路系统后,便可以通过确定组织权责、战略选择、战略实施的过程来进行战略管理,使企业内的每个业务单元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工作都达到一种恰当的饱和状态,既然企业已经有了明确的战略要进行管理,那么当各个业务单元就会明确自己的业务侧重点;最后,选择时机,实施战略前要检验企业战略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并评价本企业以知识管理为主导的企业战略管理系统的有效性,这是一个完整的反馈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需要持续进行的过程,基于知识管理的战略管理系统实施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如果这些困难得不到有效的解决,那么以知识管理为主导的企业战略管理系统将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好的方法应该先以试点的方式在企业进行,然后再逐步的实施全面推广,通过不断的实践及反馈来逐步完善系统。

作者:曹颖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参考文献:

[1]白山稳.基于灰色理论的企业知识管理能力评价研究[J].价值工程.2010.(25)

[2]马小勇,牛东晓,企业知识管理与知识管理能力评价[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4)

金融知识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企业;管理;知识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突出地表现为企业的管理方式正从生产管理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即企业不再以单纯的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源来表明本企业的与众不同,而是通过知识获取竞争优势。这种新变化要求企业实行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即知识管理。

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质就是对企业员工的经验、知识、能力等因素的管理实现共享和有效的价值转化。企业实施知识管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变革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它根源于组织的核心价值。建立一个让组织成员对知识有正面想法、让知识管理与组织现存文化相结合的组织文化,是知识管理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高层必须推行特殊的管理手段,以激励组织人员进行知识交流和分享,例如鼓励与奖赏知识的创意、发明、贡献、分享、学习等。组织在推行知识管理时,需要注意“文化的变革”,通过适当的管理制度塑造出适合知识管理的文化。但也不能忽略其它相关影响因素,如高层主管的支持、公司对于引进知识管理的基础建设、知识及成员本身的特质等。

适合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1、乐意分享。一个有知识分享文化的组织,其成员会自觉地分享观点、经验和知识,而不是被迫去执行。成功的知识管理首先需要了解员工,并通过组织文化的改造,转变员工的观念,培养“知识分享”的氛围,将知识分享融合在整个组织流程中,开发组织成员的潜能。

2、鼓励学习。推行知识管理需要创造一个鼓励学习的文化。如果组织文化不容许有异见,就会降低员工的学习动机,因而建立起一种鼓励启发式学习而不是被动式教育的文化,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条件。

3、信赖与合作。一个组织有开放、畅通的沟通环境,给予员工适当的授权,建立起愉快合作与互相学习的文化,知识就容易交流、共享。所以组织应该通过各种机制与途径,鼓励经验的交流,建立信任与合作的文化,塑造新型的人际关系。

4、创新与支持。人们往往把知识视为私有,这就造成员工将创新意见当成自己的资源,不愿与他人分享。因此组织必须提供知识创造与分享的奖励措施,支持员工从事知识创新工作,提供足够的资源,如技术工具、专业培训等。

建立知识共享体系

比尔·盖茨说:“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企业的智商。”而企业智商的提高往往取决于企业成员间能否广泛地分享彼此的信息与知识。实施知识管理的难点在于如何鼓励员工分享知识。知识分享往往难以自发地开展和完成,企业要努力创建乐意分享的企业文化,同时要有合适的途径来进行知识分享。一方面要借助于合适的信息技术,如公司内部网、办公软件等,另一方面要有适当的部门来推行和组织实施。

建立知识激励机制

知识由人来掌握、创造、开发和应用,知识管理在本质上就是对人的管理。知识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将人看作最重要的资源,其管理模式就是“以事就人”,以人为主,人适其所,人尽其才,反映出“人才决定企业前途”的经营理念,因此建立知识激励机制是知识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保证企业已经拥有良好的知识运行环境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知识绩效机制,如知识成果稽查制度、评价体系、奖惩机制等,促进员工将自己的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并沉淀在公司的知识管理系统之中,成为公司资产的一部分。

组织企业的知识资源

在市场环境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仅取决于拥有多少物质资源、流动资金和多少市场占有率,知识资源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的知识资源,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企业知识资源实施有序的组织:

1、构建企业的知识地图。知识地图是企业知识资源的导航系统,显示整个企业知识资源的分布状况。构建企业知识地图是形成知识管理氛围的关键因素。

2、创建企业知识资源库。企业知识资源库用于储存企业中的各类知识,它可以是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文件管理系统或网站。知识资源库的结构取决于存储知识的内容和类型。知识资源库不仅存储知识的条目,还存储事件、使用记录、来源线索等相关信息;收集各种经验、备选的技术方案和用于支持决策的知识。知识资源库通过模式识别、优化算法和人工智能等方法,对成千上万的信息、知识加以分类,用于提供决策支持。知识资源库可以避免重新获取知识造成的成本,通过对协作提供支持加速创新的速度。

金融知识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项目;知识管理;问题

1知识管理对项目管理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项目管理即对项目的管理,它具体包括一项工程、服务或者任何需要系统组织和管理的系统任务。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将项目中的所有资源结合起来进行合理分配,运用各种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尽可能实现项目的最大功用,实现超越预想的项目效果。知识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既包括对有形的知识如纸质材料、数据库等的管理和使用,也包括无形的知识如人的头脑、智慧和想法等。知识管理就是要将所有可能作用于项目运转的知识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管理。近年来,随着项目工程的多样化,社会环境的复杂化,项目管理所涉及到的资源类型和所遭遇的管理困境都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状态,这就迫使项目管理者能够统筹全局,重视项目管理的每一个具体层面,并将每个层面都进行优化。未来的时代是人才的时代,是知识的时代,知识管理在项目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项目中建构一个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让项目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和更新等过程,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的最终目的,并回馈到知识项目內,个人与项目的知识得以永不间断的累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思考这将成为项目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因应市场的变迁。

2知识管理的对象

知识管理即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的管理,是建立在知识资源基础上的。明确知识的不同类型,才能再次基础上展开有效的管理模式,为项目管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1言传性知识

顾名思义,言传性知识也即可以用语言交换和传播,可以看到和互动的知识,它一般是依托于一定的文字或者语言载体实现的,比如知识文库、知识水平等等。言传性知识是最容易受到关注的知识材料。因为它有形地参与了项目管理,通过显性的知识外表对项目管理发生着相应的作用。比如组织一项活动,言传性的知识包括各种类似活动的举办特点,部门成员提交的项目策划,对项目的具体规划和设计等等内容。显性知识是记录于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也可以说看得见,摸得着的。从数据类型的区分上又可以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我们平时接触到的财务系统,属于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如我们的会议记录、研究报告等文档,属于信息范畴。

2.2意会性知识

隐性知识代表了以个人经验为基础并涉及各种无形因素的知识,它存在于个人头脑中,存在于特定场景中,难以系统化和难以交流,因而具有一定的独占性和排他性。显性知识是指那些能够以正式的语言,通过书面记录、数字描述、技术文件和报告等明确表达与交流的知识,是对隐性知识一定程度上的抽象和概括,也被称为编码型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超过物质资产和金融资产,成为企业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对以知识为核心资产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来讲,知识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大部分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知识特质,应该把隐性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管理的重点。隐性知识的交流是直接有效的,但其传播效率相对较低。

3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的运行模式

在具体的项目管理模式中,是如何进行知识管理的呢?这涉及到管理科学的方方面面,试举一下例子简要说明。

3.1依靠项目知识管理平台

在成立一个项目的时候,必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构相应的项目知识管理平台,比如网络在线管理平台、相关知识数据库等等。项目知识管理平台是贯彻项目始终的一个基本平台,只有在这一平台正常有效运转的前提下,项目管理才能通过其中的知识管理吸收到足够多的知识信息,为项目管理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平台一般平台内嵌信息公开、互动交流、在线访谈、工作流、智能表单等多个成熟模块,支持不同网站站点集群管理、信息公开、多媒体资源等集约化管理,矩阵式权限管理实现组织结构多维度管理,提供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管理安全等完善的服务。

3.2营造良好的项目内部交流方式

项目的成立具有不定性和偶然性,在管理途中根据用户需要临时成立的项目组织,因此每个成员可能来自不同的环境,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来为项目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营造良好的项目内部交流方式是集中众智的有效方式,这也是项目管理的内在要求。一个项目需要更快、更好、更强的发展下去,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而高效发挥团队精神,更需要项目内部成员实现有效的沟通。项目在经营管理和日常事务中,由于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常常会遇到一些磨擦、矛盾、冲突和误解,这将影响到项目运转,甚至导致项目“死亡”。因此,加强项目成员内部的有效沟通,发挥团队和管理的最佳效能,才是企业未来更好的争取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3.3建立科学的知识传输流程

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如何能够将各种言传性知识和意会性知识融合到一起,实现不同类型知识的有效流通呢?众所周知,现在的项目运行都有一个固定的流程,而流程的各个环节十分繁琐,如果没有得到科学设计将会导致知识的不同层次之间流通十分困难。因此,在项目成立之初建立科学的知识传输流程,使各种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能够充分得到发挥是十分必要的。

4结语

总之,知识管理就是要将所有可能作用于项目运转的知识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管理,以实现更高的效益。知识管理包括言传性知识和意会性知识两个方面,在项目中进行知识管理需要依靠项目知识管理平台,营造良好的项目内部交流方式,建立科学的知识传输流程等等。

作者:陈丹丹 单位: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

参考文献:

金融知识管理范文篇10

论文摘要:知识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针对中小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知识管理的概念及意义

1、知识管理的概念

伴随着信息革命出现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它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知识及其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为主导的新型经济。知识经济与其他经济形态相比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直接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不断地对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管理手段进行改革和创新。顺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全球掀起一场全新的管理革命,知识管理应运而生。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的管理活动。知识管理的终极目的是在企业内促进知识共享,鼓励知识创新,实现知识增值,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2、知识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是以庞大的规模和集中的管理来更好地控制市场和原料供应,以此来获得较高的效率。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企业创新是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和提高竞争力水平的基本途径,而知识资源成为提高企业生产率和僧长财富的不可替代的企业创新的主要源泉。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处在信息化、知识化的竞争环境中,其兴衰成败已不再单纯取决于企业拥有的物质资本,还在于知识和有效信息的积累和运用。

知识资源不同于传统企业管理中的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它具有复制性、非排他消费性并且在使用中不会引起边际报酬递减等特征。这些特征以及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所起的巨大作用将给现代企业管理提出新的课题。企业所面的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都将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伍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社会对企业核心资源的重要管理形式,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中小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基础管理水平低下,缺乏知识管理的理念

企业基础管理水平低下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的一个难题。许多中小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一套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大多数企业是被动反应型的。由于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而在接受新概念和新信息方面显得比较迟钝,缺乏获取新知识的动力,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知识管理的理念表现得非常陌生。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知识管理在中小企业的实践和运用。

2、企业信息化程度低,影响知识管理的有效开展

因为知识的存储和交流都需要信息技术提供保证,因而,知识管理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化建设的程度。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采集手段普遍落后,对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重视不够,导致一些企业对市场反应迟钝,灵敏度不高,丧失发展良机。随着信息行业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日益活跃,信息的流动频率大大加快,国际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以数字化、网络化、国际化为标志的数字时代。而我国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严重滞后,这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知识管理的实施。

3、企业文化建设滞后,不利于知识在企业内的共享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但中小企业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因此,在很多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氛围当中,个人出于职业安全及个人地位等方面的考虑.不愿将个人所掌握的知识与同事分享和交流,企业也没有明确提倡和强调要加强共享和交流,再加上制度建设滞后,往往导致个人知识不能转化为企业的知识。企业文化十分不利于知识在企业内的共享。很多企业甚至出现企业资源部门化,部门资源个人化,个人资源独享化,给企业的经营安全带来的很大隐患。

三、中小企业进行有效知识管理的策略分析

1、创建新型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开展知识管理的重要保障。新型企业制度,要使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利益与命运紧紧与企业结为一体,鼓励企业知识的获取、共享、运用及存储,促进企业知识管理。同时,通过建立相关的制度鼓励员工将自己的隐性知识贡献出来,使涉及工作流程和方法的知识公开化,如通过网上办公、建立信息平台等,使企业员工能够在内部网络上获取、共享和交流新知识。总之,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大力开展有利于知识管理的制度创新。公务员之家:

2、推动企业信息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知识管理是信息革命带来的管理模式的变革,建立完善的信息科技系统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要充分利用因特网,因特网给企业带来大量信息,创造无限商机,企业可以利用因特网进行海量电子商务。同时,注重建立企业信息部。要有专门的部门进行信息管理,加速企业的信息转化和共享。推动企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并拓展其功能,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任务。由于目前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处于很初级的阶段,政府和行业协会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局域网,以促进企业间的知识共享。

3、建立利于知识交流与共享的企业丈化

创建学习型企业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知识管理流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即知识的生成和获取管理。知识生成和获取的方式是学习,企业应当通过营造一种鼓励学习的企业文化氛围,统一广大员工的学习目标,鼓励员工通过自我学习丰富个人的业务知识,进而增加组织的知识资本,促进知识在组织内顺畅的传播、共享、创新和应用。这种环境氛围的营造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的营造两方面。硬环境的营造包括建立起知识型企业的知识结构.完善企业的知识网络,建立起鼓励员工参与知识交流与共享机制和鼓励员工创新的各项企业制度。软环境的营造主要是要创找出一种鼓励学习鼓励知识交流与共享、崇尚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