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十篇

时间:2023-04-02 11:55:17

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篇1

【关键词】科技金融

对于科技金融这一概念,学术界还没给出统一的定义。笔者知识有限,仅可从字面来看,简单地把它认为是科技产业和金融产业的创新性结合。科技金融作为我国创建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当今经济圈的核心热点,科技可以为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而科技的发展需要金融的支撑。二者相互推动相互促进,若将彼此完美结合,我相信这会把我国的经济发展推向一个新高度。自从1983年开始就已经出现有关科技金融的研究文献,但数量一直都比较少。直至2006年,随着自主创新战略的确立与实施,科技和金融才逐渐成为热点话题,于是有关科技金融的文献出现大幅地增长。现国内已有很多学者或从理论上或从实证方面对科技金融这一新兴领域进行研究,各位学者、专家以及金融业人员、科研人士等不同领域地人从不同的角度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笔者通过翻阅大量相关资料,借鉴各位前辈的研究成果,对国内部分学者的研究结论进行综述,根据各位学者的研究分析结果,归纳总结出我国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对策建议。

一、科技金融的定义或内涵

赵昌文(2009)将科技金融的概念界定为:科技金融是系列性的金融工具、政策、制度和服务等的极具创新性及系统性的安排,能够推动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成果的转化,是诸如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等的为科技、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金融支持的主体,和在科技创新投资、融资期间实施的行为及举办的活动一起构建的某一体系,是我国科技创新、金融体系的关键组分。此外他还在2014年我国首届中国科技金融年会中补充说到科技金融具有公共金融和商业金融双重属性。房汉廷(2010)则认为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结合,它具有政策价值,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心丹、束兰根(2013)两位学者着眼于其他角度,认为科技金融是一种结合了金融、科技的创新平台,在全面整合、创新金融资源之后,将贯穿了整个生命周期的金融资源配置、产品设计与服务安排提供给科技型企业,金融资源主要有担保、保险、创投、证券等,且提供的服务都是系统化的高效的和极具创新力的。徐玉莲(2012)将科技金融界定为:诸如政府、市场投资人员及金融机构等的金融资源主体将资本、金融支持政策、创新金融产品、金融配套服务等提供给市场中的创新主体,从而有效整合金融资本链和科技创新链,即为科技金融。胡苏迪(2012)等人认为科技金融是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金融政策以及金融工具的总和。王元(2014)提到科技金融并非独立于当前所形成的金融体系的一个部分,科技金融是一种探讨怎样更好的组合金融资源、创新要素的政策及制度安排。

二、我国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或出现的问题

许爱萍(2015)通过对京津冀科技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她认为这三地科技金融的投入强度、投入结构存在较大差距,并且三地的合作意识薄弱,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她所提出的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京津冀地区,而是全国普遍存在各地科技金融发展不平衡的情况。魏蓉蓉(2015)等人通过分析国内外科技金融发展现状指出,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存在管理分散、相关部门对其内涵的理解不全面、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不够深入、缺少专门的中介服务机构和科技金融复合人才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阻碍了我国科技金融更好更快地发展。寻舸(2015)从区域金融的视角出发,探究了我国科技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存在严重的地区失衡,总的来说,中西部的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而且科技金融的区域辐射和扩散效应较弱,各地区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联动和配合。徐玉莲和王玉冬(2011)等人也提出过相似的观点,只是他们的论证方法不同。徐玉莲等人是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并通过一系列计算,系统分析了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内在联系。他们认为我国大多数省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协调度较低且与中西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差距。而肖泽磊(2011)等人通过对武汉市科技金融的研究发现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门槛高、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是阻碍武汉市科技金融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这种“武汉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困境的一个缩影。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除了存在以上问题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张明喜(2015)曾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实证分析了支持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财政配套机制。他指出,在科技金融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存在财政支持政策不稳定、政府投入有限、支持方式不完善等共性问题外,引导基金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风险补偿资金使用受限、科技金融基础设施较为滞后等原因也阻碍了我国科技金融的快速发展。曹颢(2011)等人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使用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分析了我国各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现状,研究发现: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不仅存在科技金融产出效率低的问题,而且金融体制与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之间还存在结构性矛盾。虽然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改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各界对科技金融这一领域的关注度和探索热情在递增,而且研究水平也在提高。

三、相关对策或建议

理论性研究方面,曲昭(2015)等学者通过对历年来有关科技金融的文献进行计量分类给出这样的建议: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科技金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理论、实践和政策3个主要方面进行全面的认识,同时政府也要加大科研投入,培养一批专门的科研人员,鼓励学者们进行研究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研究条件。此外,他们还认为国家应该将政策的制定具体到地方,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区的困难。魏蓉蓉(2015)等人通过对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实况进行分析,他们认为要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科技和金融的结合,应重点创新科技金融体制机制、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科技金融支撑平台,优化有关政策环境。许爱萍(2015)针对京津冀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金融支持,离不开顶层设计,在顶层设计的安排下,要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实现科技与金融的匹配互动。同时她还给出了以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体系,构建三地工作协调机制,拓展银行服务网络,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和融资互助联盟为主要内容的方案。许爱萍所给出的这些建议可为我国其他发展不平衡的地区提供借鉴。

实证方面,张明喜(2015)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研究结果,他提出应该加大政府投入,让财政支持方式多元化,完善扶持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并且健全引导基金绩效评价体系、规范基础制度建设等一系列建议。对于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度较低的问题,徐玉莲(2011)等人通过实证分析我国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度,认为各地政府应加强重视程度,并根据当地的发展情况制定差异化战略,强化当地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协调度。2014年,张玉喜(2015)等人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实证分析了我国科技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效果,通过分析数据结果,他们得到了启示,认为要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首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缩小中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其次要加强企业和社会资本对我国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同时也要注意防范风险;第三,为了科技金融在长期内能更好地发展,还应加快完善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和环境,完善科技金融机制体制和有关生态环境。寻舸(2015)从区域金融学的角度提出应该发展适应本地特色的科技金融,实施科技园区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强各区域在科技金融上的合作,优化科技金融“软环境”,调整科技金融结构增强区域科技金融的内生发展机制等有关对策建议,促进我国科技金融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肇启伟,付剑峰,刘洪江.科技金融中的关键问题――中国科技金融2014年会综述[J].《管理世界》,2015(3).

[2]寻舸.区域金融学视角下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

[3]徐玉莲,王玉冬,林艳.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12).

[4]肖泽磊,韩顺法,易志高.我国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构建实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8).

[5]张明喜.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财政配套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

[6]曹颢,尤建新,卢锐,陈海洋.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3).

[7]潘瀚翔.无锡科技金融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南大学,2013.

[8]张玉喜,赵丽丽.中国科技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果――基于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2).

[9]房汉廷.关于科技金融理论,实践与政策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0(11) .

[10]曲昭,丁遥张春博.基于文献计量视角的科技金融政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

[11]许爱萍.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背景下的科技金融支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5(9).

[12]魏蓉蓉,鲁继业.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模式研究――基于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视角[J].《财政金融》,2015.

[13]赵昌文.《科技金融》[M].科学出版社,2009.

[14]李心丹,束兰根.《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J].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金融科技篇2

信息汇聚

简讯

银行“救火”温州微企,远水能否救近火?

网络团购,守得云开见月明

信息安全是国家的命脉

淘宝商城遭中小卖家围攻马云品牌折扣创新低

数据中心建设应注重提升数据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站队支付标准北京电信拥趸银联

打造“流程银行”创新竞争优势

私人银行客户标准有弹性

移动互联网是破坏性创新吗?

分析称美团购网站Groupon理论上已经破产

数据中心呼唤“绿色革命”

银行新一代数据中心的构建模式与路径

移动支付迎来蓝海时代

专利混战如火如荼

以服务银行为中心积极推进票据影像处理外延业务——访广州银行电子结算中心票据交换部总经理张剑峰

银行的研发中心(八)业务主题

黑客orNot?

信息科技要直面客户需求

新闻速递

简讯

专业化分工破解IT运维成本困境

信息安全:从技术对抗走向管理对抗

私有云建设第一步:改写IT流程

声音

“超级网银”驾到!网银大戏如何演绎?

科学运维最佳实践——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运行维护专业领域标准征求意见会在广州召开

广东农信IT之歌:E路的神光

优势与创新促广东金融高新区快速发展

中国金融后台园区迎历史发展机遇

政府在金融后台园区中的作用

IC卡新业务各地出奇招

数据掘金助银行业“二次腾飞”——华南区银行系统中秋联谊会暨银行业客户分析圆桌会议在深圳召开

客户数据的有效分析与应用

量化的客户关系管理

CRM最佳实践——以数据为基础的客户分析应用

全行范围客户分析数据架构

在行销中合理收集和使用数据

艾默生网络能源能效逻辑和数据中心定量评价指标

江西省农村信用联合社数据大集中网络建设

ERP在银行业的发展

浅谈数据挖掘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

基层人民银行业务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民银行科技运维系统的框架研究

中电投加速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更上一层楼——腾博(TANDBERG)视通视频解决方案助力国有企业转化管理模式

业界风信

在中实现文件在数据库中的存取

事务存储过程在金融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中间业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的反洗钱监管台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自助银行智能监控录像系统的设计

财政资金批量拨付系统安全性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FTP实现SCOUNIX系统自动巡检

利用WaveCom短信猫数据库二次开发实现手机短信自动报警

基层外管局业务数据异地自动备份的实现

金融科技篇3

关键词:科技金融的运行机制 金融创新

良好的商业模式是科技创新带来盈利的前提条件,获取潜在的收益也是金融主体参与到科技的创新的主要目的。对金融进行创新,有利于金融主体选取最佳的介入方式,有利于科研单位更容易获得金融资本的支持。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金融的运行机制存有的问题,并着重论述了金融创新。

一、科技金融运行机制存有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科技金融工作取得了不小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本之间还未充分有效对接,大量科技成果未得到有效转化。二是创业风险投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力度不足。创业风险投资总体规模小,投资早期创新型项目少。三是受考评机制等因素制约,目前金融机构更倾向于向大项目、大企业提供贷款,对科技企业信贷规模较小,支持力度不够。四是科技金融服务支撑体系不健全。科技金融融合还处于探索试验阶段,没有统一协调机构,缺乏运行联动机制和综合服务平台。

二、科技金融的创新

(一)进一步厘清科技金融工作思路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仅体现在资金链不稳定上,还与其自身的运营水平、风险抵押能力密切相关,较低运营水平和风险抵抗能力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意向,降低企业融资的可能性。所以说,我们应厘清科技金融的工作思路,跳出金融工作的低级、低效形式,除了要在资金上给予科技型中小企业必要的帮助外,还应坚持市场导向,鼓励企业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风险抵抗能力,从优化整体运营模式的方式来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对金融服务体系进行优化,确保其多样性、多层次,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要,注重金融目标的选定,加强对企业的引导,鼓励政府资金、民间资金参与到社会化融资中。要创新科技企业、信贷融资产品服务以及对接模式,努力打造优势互补、创新组合、善于突破、勇于实践的科技金融工作机制,助推我省经济转型升级。

苏州高新区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是苏州高新区首家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是苏高新创投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作为国有担保机构,2014年公司科技型企业在保余额达到7亿元,在保客户70家,科技担保业务占比接近总额的30%,涉及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器械等多个新兴产业与行业,为促进区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进一步丰富了融资服务体系的层级。

(二)明确金融支持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

鉴于我国目前经济尚处转型发展时期,财力有限,金融市场不够发达,科技发展的发展要明确,要多支持国家或地方重点科技项目,多支持市场转化率高的科技项目,多支持关系国计民生的科技项目,重点支持合芜蚌改革试验区加快创新研发和产业化进程;积极支持海内外科技人才兴办企业创业,培育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先、高成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并推动其不断发展壮大。比如,设立专项的科技银行,科技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商业银行,服务对象是不能取得一般商业银行贷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这类企业缺失有形资产抵押物,导致业务风险性相对较高。从国内外经验来看,要保证银行的可持续经营,还需要银行进一步探索。比如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特征创新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特别是针对初创型企业、小企业的资产结构特点,开展股权、知识产权、订单合同、库存等资产的银行信贷业务,充分整合多种金融实体优势资源,实现银行资金与保险、创业风险投资、信托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集成创新。像金华银行科技支行推出“存货质押”这类新产品就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三)构建多层次股权融资服务体系

以政府引导基金为重点,吸收民间资本,构建多层次股权融资服务体系,注重对科技新企业的金融服务,创造多样的金融与科技融合方式。整合省级科技创新财政性投资资金,组建省高新产业投资基金,并逐步扩大规模。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区)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强对基金的管理,形成以市或县为单位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发挥省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注入政府资本来提升投资者信息,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创业风险投资领域。组建混合所有制专项基金,发挥引导基金的引导放大作用,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和风险补助等方式,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鼓励创业风险投资,必要的情况下可进行财政倾斜,加大对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企业的投资力度,引导民间资金转化为产业资本。

比如,2015年3月辽宁(本溪)为做大做强本溪集群生物医药企业,辽宁省科技厅与本溪市政府联合设立本溪生物医药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由本溪市政府成立的本溪市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中心负责管理。该基金重点用于参股以社会资金为主的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公司,同时积极引入域外资本参与设立创投基金,重点解决本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渠道少、融资额度低等相关问题,加快形成上下联动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体系。

(四)构建多层次债权融资服务体系

以政策性担保贷款为核心,扩展贷款的渠道,简化中间的审批流程,构建多层次债权融资服务体系,为科技型型中小企业的贷款开通绿色通道。设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建立担保风险池资金,建立健全促进科技创新信用增进机制。探索财政贴息扶持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与国有商业银行开展“统借统还”的贷款业务,与普通的大型盛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与小额贷款公司开展小额的信用贷款,以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融资需要的科技型企业的需求[3]。出台符合企业科技创新发展需要的信贷管理制度,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简化信贷审批手续和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评分制度。

(五)构建多层次上市融资服务体系

构建多层次上市融资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新三板”和创业板进行资本融资创造条件。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因改制产生税费问题,建议在现有费用补助基础上,研究制定和落实按规定减免或延后缴纳拟上市科技型企业在改制重组过程中办理资产置换、剥离、收购、财产登记过户涉及的交易税费和其他费用的政策,并建立企业改制上市服务协作机制,寻找科技与金融融合的突破口,以方便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区域性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拓展融资渠道。

三、结束语

以金融创新为科技的发展提供条件,以科技的发展来反哺金融市场的发展与长大,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推动产业的转型以及产业布局的优化。从整体上看,金融市场的发展壮大有利于科技企业募集到更多的社会资金,科技的发展会推动市场的多样化发展,会给投资者带来高额的投资回报,继而实现科技进步到金融发展至科技进步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唐五湘,刘培欣.科技金融平台运行机制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4,27(4):51-55

金融科技篇4

关键词:东莞;科技金融;路径

一、东莞科技金融发展概述

(一)东莞科技金融发展现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但科技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即科技产业化,需要依托科技园区、科技平台、科技孵化器(科技创业园)、科技创投和产学研合作等一系列载体和机制的推动才可能实现。在这其中,科技金融在推动科技研发和科技产业化过程中发挥着极其关键作用。东莞作为国家首批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及全省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综合实验区,正在利用这个契机积极地进行产业转型,目的就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靠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科技金融这一方面,东莞已经有了相应的措施。

1、政府出台相应的实施办法、方案及措施。2014年,东莞市政府颁布了《东莞市创新财政投入方式促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工作方案》,提出引导天使投资、推动银行加大信贷力度、推进贷款贴息、推进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计划;2015年6月,又出台了《东莞市创新创业种子基金实施方案》,全面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创业;2015年7月,市政府又先后印发了《东莞市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实施办法》、《东莞市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实施办法》、《东莞市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办法》以及《东莞市促进科技金融发展实施办法》等通知,建立了银行信贷风险补偿、创业企业贷款贴息补助、科技保险补贴等全面支持科技金融的工作机制。

2、政府加大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力度。在这一方面,东莞市政府进行了财政科技投入方式的创新:第一,市财政设立首期5,000万元的“东莞市创新创业种子基金”,这一基金全部用于并仅限于投资东莞市内注册的种子期、初创期等创业早期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或者项目;第二,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作为创业机构风险补助资金,用于对在东莞注册的创业投资机构在投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过程中的亏损弥补;第三,市财政安排2亿元作为信贷风险补偿基金,鼓励合作银行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进行贷款支持。

3、建立多部门的协调机制。科技金融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不是单靠一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在此基础上,东莞市财政局联同科技局、经信局、外经贸局、发改局、市金融工作局、中国人民银行东莞中心支行、银监会、试点银行,组建了一个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

4、东莞科技金融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东莞市上市企业已有32家(17家在A股上市、15家在境外上市),上市后备企业达114家;在全国股权转系统挂牌的企业有36家,在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的企业近200家,数量均居全省地级市第一位。作为广东省第三条民间金融街,东莞民间金融街已签约进驻金融机构及企业20多家,融资额累计约20亿元;目前在东莞的P2P金融平台有30多家。

(二)东莞科技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尽管东莞在科技金融各个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是相对于其他地区,这些措施还远远不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

1、未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制度环境。到目前为止,东莞还没有制定一系列相对应的支持科技金融政策法律法规,有的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这部法律适用范围较广,对东莞本土企业针对性不强。一个地方经济要可持续、健康地发展,首先要把这个地方的制度环境先建立起来,才能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不受到损害,才能保证一个比较公平竞争的环境,否则,科技金融各项具体实施方案、办法在执行的过程当中会因为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却找不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解决而显得比较棘手。

2、科技金融的支持渠道相对比较单一。当前,东莞科技金融的资金渠道来源于政府主导。无疑,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与金融的融合处于萌芽阶段,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科技金融的初期,政府主导为主,但是政府在主导整个科技金融资金来源的同时,要适时地引导金融机构、社会力量进行投资,建立一个多层次的科技金融市场。在目前情况下,东莞还没有建立起一个专门的科技银行,这个科技银行是满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建立的。同时,东莞市政府也鼓励中小微企业以知识产权进行质押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然而对知识产权的评估是一个艰难的工作;另外,东莞的信用担保制度也很不健全,这样会造成金融机构在借贷的同时,也会使到一部分优质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或者项目融不到资金而半路夭折。

3、金融业占地方生产总值比重较低。2015年东莞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02.71亿元,占全市全年生产总值的6.4%;2016年东莞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41.64亿元,占全市全年生产总值的6.5%,而发达国家金融业占GDP比重在15%以上,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这一比重超过13%,广州、苏州等城市超过7.5%。由此可见,金融业在东莞市经济总量中的地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发展结构不平衡,金融新业态规模和数量少。东莞有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129家,但是其他金融机构数目较少,例如:小额贷款公司只有17家,融资性担保公司41家,科技支行仅2家,A股上市公司32家,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成功发行了私募债。这些数据说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在企业融资中仍然占绝对主导地位,金融新业态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本土天使投资基金数量还没有突破零,境内上市公司数量也不多。因此,虽然东莞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已经开始取得突破进展,但是东莞仍需努力建设完整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并且在金融产业结构上进行不断优化升级。

5、科技金融中介市场不完善。科技金融中介机构在科技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对优质科技企业与劣质科技企业进行甄别与筛选,充当科技信贷资金供需双方之间的桥梁,同时为促进科技金融体系正常运转提供必要的中介服务。由于科技企业投资具有的高风险性加剧了信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如果科技金融中介机构不完善,那么科技企业将难以获得科技融资。东莞几乎没有本土的科技金融信息咨询服务平台、信用评级机构、科技企业资产评估机构、科技贷款担保机构等科技金融中介结构,毫无疑问,这将会严重限制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

二、东莞科技金融发展路径

东莞要推动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与发展,应立足东莞产业实际,借鉴苏州、深圳、杭州等先进城市经验,着力提高科技创新与现代金融意识,加快完善相关科技金融政策,创新科技金融工具,建立一套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科技企业进行融资,发展科技金融中介机构等。

(一)发挥政府在科技金融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东莞科技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在当前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政府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主导性工作,在工作中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否则,科技金融建设工作就会乱成一盘散沙,最终会导致所有的责任在各参与方之间互相推脱,形成互踢皮球的局面。在这一方面,东莞市政府可以制定出一套税收激励机制,鼓励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另外,由于东莞是以全球加工出名,东莞的产业对科技的依赖性本身不高,这就造成东莞科技产业相对比较薄弱,到目前为止,东莞只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4个省级实验室,这显然不能够满足东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政府的专项资金应该拿出一部分资助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建立以及这些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鼓励更多全国著名的高校在东莞建立研究所,同时应通过政策鼓励引导企业成立科研部门,不断积极地进行新产品的研发。

(二)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协调机制。鉴于科技融资的风险性,首先,政府有必要搭建一个科技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这个体系由政府控股或者参股的担保公司、再担保公司、信用风险分担机制、信贷风险补偿金组成。同时,应充分发挥保险的平衡作用,大力发展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业务,稳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科技企业的服务范围;其次,政府可以主导组建科技银行,针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三)出台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东莞科技金融在发展的同时,也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各参与方的合法权益,引导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创业基金、产业基金等新的金融模式参与进来,减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确保各参与方合法利益不受到损害。

(四)构建一个科技金融的全方位平台。科技金融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涉及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多个参与方,要实现这个系统工程各参与方信息的相互衔接,有必要也非常迫切地需要建立一个整合各参与方资源的平台。政府、资金需求方、资金供给方、科技金融中介机构等在内的参与主体在平台注册,政府承担平台建设、推广、维护、信息和数据统计、提供政策性担保和再担保、政策性补贴等服务,同时定期公布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政府专项资金政策、风险投资状况、创新创业项目、企业信用评级等信息,并且不断地进行更新,有效地衔接政府与企业、银行与企业、风险投资公司与企业等之间的信息沟通,搭建起各方互动的工作桥梁。

(五)发展科技金融中介机构。科技金融服务中介机构在科技金融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如减少信息不对称、节约交易成本、提高融资效率等。政府应该对科技金融中介机构给予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对科技金融中介机构的人才引进要采取激励措施,这样才能使科技金融服务中介机构有光明的前景。

(六)完善科技金融担保、再担保体系。由于商业性的担保机构是追利避险的,而科技创新与科技投资又具有高风险性,因此如果仅靠市场机制的作用,科技融资担保体系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而单纯靠政府的补贴,科技融资担保覆盖面太窄。因此,应该采用“担保市场化,再担保政策化”的措施,把担保环节交给市场,政府对担保融资提供政策性再担保和补贴,以此提高科技企业融资担保的信心,降低投资风险。

(七)成立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优化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东莞要实现科技与产业融合,必须立足服务创新型经济全局,突破部门思维、跳出行业利益、树立大金融和大科技观念,重点要成立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并以服务中心为主导,进一步整合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为此,要尽快成立东莞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搭建银科企合作平台,完善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要加强对科技金融工作的组织领导及人才、社会舆论等方面的支持,要扩大科技金融的宣传,提高政府、企业与社会的科技金融意识;吸引培养科技金融人才,充分借助利用广州、深圳的科技金融人才为东莞市服务。

(八)鼓励民间金融开展天使投资与风险投资。由于政府加大了对民间金融的监管力度,东莞庞大的民间富余资金需要在更加合规、安全的基础上向其他高收益投资领域发展。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性,是科技发展的“推进器”。而东莞目前还没有天使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也很缺乏,东莞市政府应该拨出财政专项资金向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机构提供补贴,以鼓励和引导民间金融向天使投资与风险投资领域发展。

(九)鼓励科技企业利用IPO、“新三板”、地方股权交易中心、私募债券等方式融资。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主要投资于创新创业企业的初创期,而企业进入成长期后,需要的资金量更大,但是其风险和收益相对较小,那么这个时期的科技企业就要积极利用IPO、“新三板”、地方股权交易中心、私募债券等融资方式。

(十)推动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搭建科技金融后台支撑。东莞应大力借鉴先进城市培育上市公司的经验,将推进企业上市作为培育新兴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经济的重要动力。为此,重点要进一步加大对拟上市科技型企业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实施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资助计划,进一步做好上市后备企业的筛选和培育工作,引导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参加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交易试点,进一步落实好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和挂牌新三板的奖励支持政策,推进松山湖产业园区进入“新三板”扩容试点。

三、结语

东莞发展科技金融是推动东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东莞应采取多种措施,并通过多种渠道促进科技金融全方位发展。在这过程中,必将遭遇挑战与阻碍,需要各个参与主体的全力配合才能取得有效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肯界.东莞科技金融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5.

[2]刘建.东莞科技金融现状与问题研究[J].科技资讯,2017.

[3]李文洁,秦川.科技金融结合助推创新型经济发展[N].东莞日报,2013.

[4]胡青善.科技金融是东莞发展创新型经济的主动力[N].东莞日报,2012.

金融科技篇5

第一,金融科技不是昙花一现,正在步入理性繁荣时期。

金融科技到底覆盖哪些范畴,会是昙花一现的浪潮,还是长期持续的变革?换个角度看,金融科技与几十年来的金融机构信息化、电子化、数字化有哪些关联?与几十年来普通商业机构全力切入金融业务、提供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的工作又有哪些区别,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当下金融科技的范围囊括了支付清算、电子货币、网络借贷、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投顾、智能合同等领域,正在对银行、保险和证券领域的核心业务产生巨大影响,判断正在摆脱野蛮生长,进入理性繁荣时期。

理性展望金融科技的价值,在于解决以下三个问题:金融业务创新、交易安全高效,技术与智能融合。简要回顾金融科技的过往,可以更清晰的看出这种趋势:

早期1.0阶段主要是IT加金融,实现金融业务电子化和自动化,商业银行的信贷、清算及综合业务系统就是典型代表。

2.0阶段重点是电子金融渠道的变革,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呼叫中心、自动设备、移动终端渠道汇聚大量用户和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拓展。

3.0阶段是技术引领,许多科技企业开始进入金融市场,借助网络、机器、数据、用户信息、交易行为提供创新的金融服务。

4.0阶段即是金融机构和科技机构加速融合,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形式主要以数字化形式提供,大量技术研发和平台建设侧重与金融服务结合,包括人工智能、VR、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型技术更多的用于金融交易和产品之中,这一趋势应该会持续未来相当长的时间。

详细考察中国的金融科技活动,主要集中在三大类机构,包括传统金融企业、新兴科技(互联网)公司、支持服务(通信、基础设施、相关专业服务)机构,主要的业态包括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众筹融资、互联网销售(基金、保险),消费金融、企业金融服务、征信与数据服务等七类,未来一段时期这些业态将不断创新,日益繁荣。

其次,金融科技专注服务于新实体经济,要特别重视创新,推动人工智能。

金融科技成为热点,与当下中国企业和居民金融资产积累较多、互联网盛行、金融交易日趋活跃的社会经济环境相关,也与中国努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市场化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形势相关。毫无疑问,金融科技提供了一种平等、独特的新型供给。

在较长时期内,我国金融业态较为单一,金融机构几家独大,金融供给严重不足,一直以来在传统范畴内谈创新,没有大的进展。直到互联网、移动技术普及,市场上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创新业态,比如第三方支付、线上理财、互联网保险、众筹等等,真正服务了更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对传统金融似乎有了颠覆的可能,与新实体企业的结合更为紧密。

从现在看,中国是金融科技的受惠者,是全球金融交易最活跃、支付最便利、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国度之一。比较而言,在整体金融最发达的美国,线下金融体系比较发达,金融科技的角色被定义为覆盖传统体系的遗漏客户和市场缝隙。

在中国市场上传统的金融供给本身就不足,金融科技的发展可以填补这个空白,并且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形成高速扩展,吸纳科技人才和创新技术,具备了占领先机的可能性,为普惠金融和共享金融提供了最好的解决方案。

在金融科技领域,未来几项新技术的发展很可能会爆发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一是区块链,降低了交易和信任风险,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成本,在征信、股票交易、P2P的跨界支付、汇算、结算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二是大数据数据挖掘,支付有金融和数据的双重属性,支付场景拥有的数据资源是进一步发展为信贷、征信等复杂金融业务的基石。社交媒体可以整合个人消费领域、安全领域的众多信息,直接转化为金融服务的提供平台。搜索引擎可以将用户流量引入到金融领域,未来可以方便地使用大数据开展智能分析。

三是人工智能,可能使得中低端的分析活动被大面积替换,在时间维度上预测,优化风险定价模型,减少情绪化干扰,优化博弈的策略。人工智能全维的应用到互联网金融及相关领域,它从金融及商业数据中大量提取有用信息,对信息加工判断后反馈给金融机构决策,实时反馈给用户选择,从而降低双方交易的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驱动金融产业的智能化发展。

第三,金融科技必须高度重视社会责任推动生态的进化和净化。

金融科技产业在发展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一是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节约社会成本。金融科技为普惠金融提供了最高效的工具,带动了先进技术在金融业的创新应用,极大地节约社会成本,帮助全社会跨越数字鸿沟。从实践看,当前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金融科技创新企业,一旦构建起整个生态系统,在资本市场上就会获得较高估值,实际上是对其底层数据以及先进技术的认可。社会各界都应该大力推动互联网金融生态的进化。

二是拥抱监管、在发展中管控好风险。金融科技产业必须学习在监管中发展,管控好各类风险。只有清晰、在法律法规框架内接受监管,才是行业的福音。打球,似乎是一时占了监管的便宜,长期看,没有规则和规矩,丛林法则下,今天的获胜者,今晚就会被更野蛮的对手颠覆。

当然,对于金融科技的监管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结合我国金融科技的特点,起步较晚,供给不足,监管部门倾听产业界的真正发声,要注意配合产业契机,防止分业监管和跨界经营的制度性错厄,促进互联网金融生态的净化。

今年是金融风险防范年,提醒所有的从业者、创新者和投资者重视风险。全社会必须通力合作,才能为金融科技发展营造好的环境。

一是加强立法和执法,近年来支付诈骗、理财黑平台大量出现,但违法成本极低,即有法律的原因,也有执法的力量缺乏。

二是大力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对于欺诈行为、失信人终身记录,重点跟踪关注。

三是加强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教育,提高用户的辨别能力,在面对形形的金融科技产品服务时,最直接的防护就是用户安全意识的提高。

金融科技篇6

华尔街距离硅谷不到5000公里,几乎横穿美国全境、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到全球的金融中心,即便是乘飞机也要6个小时。但在商业的世界里,孕育两地背后的力量却从未像今天这般接近。

“Fintech(金融科技)并非简单地金融加上技术,而是一场从底层的颠覆。”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这样评价道。但在《英才》记者采访的各大银行及IT公司信息部门的管理者来看,“颠覆”或许只是给媒体炮制话题,“尚无法完全替代金融机构的价值。”

不可否认,从支付结算入手,凭借场景化、碎片化的应用赢得大量用户,借此延展到理财、保险、征信、投顾等领域,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企业已经动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奶酪;另一方面,在企业金融服务方面,传统金融机构的优势依然十分明显。

可以说,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的壁垒依然清晰。

在机构眼中,金融的本质并未发生太大变化。技术的改变更多是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和用户获取成本: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应用;后端则提升了机构的风险识别能力: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

“金融的本质仍在于对风险的控制。”

“人工智能在金融机构的运用依然是蛮力搜索,并不能超越人的价值。”

“如果说技术改变目前的金融业态,不如说技术改变了政策尺度。”

……各方观点莫衷一是,金融科技到底能改变什么? 边界

“新兴的金融模式并不等价于所有的金融。”

“(科技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是必然的,但并不代表全部。”中国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吕仲涛认为,“新兴的金融模式并不等价于所有的金融。”

依靠移动端和场景化的优势,从消费和社交端进入金融,“第一个要做的一定是支付,但这只是金融的基础服务。”

从支付业务延伸到投资、保险等传统机构的业务,如支付宝、京东金融等金融科技企业依靠的正是用户资源量和丰富交易场景。

相比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电商社交平台有着更为广泛的商品和服务能力并具有用户入口垄断潜能,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产品服务则是同质化并入口分散的,两类机构接触用户的宽度是不同的,吕仲涛将之形容为“平台vs纵深”。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界定了当下Fintech公司与金融机构的边界:前者着重服务大众,对用户有着精准的把握,而后者着重金融产品,对风险判断更具优势;前者可以服务所有人,而后者只服务自己的客户。

消费端积累用户,支付端沉淀资金,但这并不意味着金融科技企业能够像银行一样盈利。“为什么互联网公司还要去做银行?这显然说明互联网金融和金融是不一样的。”

实际上,在监管政策上,互联网企业做金融虽然能够实现远程开户,但依然无法实现I类银行账户,这就意味着无法吸储,业务仍局限于小额消费或支付。“这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支付端进一步拓展压力就很大。”

目前国内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仍在于通过吸储和放贷带来的息差收入,即便互联网企业在支付端或电商交易平台有资金沉淀,也无法通过直接贷款等手段使资金更有效率地应用。

“互联网金融企业一直有突破后端的冲动。”吕仲涛说。

目前, 包括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腾讯金融等都有针对商品或个人的信用类小额贷款。而围绕个人信用小额贷款的创业互联网公司也不在少数。风险把控能力对于这些公司而言就显得至关重要。

近期,百度金融部门负责人在谈及未来规划时,人工智能、大数据风控是其中的重要支点。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通过用户行为与网络节点、移动终端获取的海量数据,实现用户精准画像,互联网比传统银行的成本更低,也与商业模式结合的更紧密。

“电商平台获取的数据做出的风控模型,只适用于电商平台的消费和风险分析。”上述人士分析称,“可能电商的风控模型只关心接下来两个月贷款人是否会违约,而银行关心的确是接下来的20年。”

如果从更广义的风控角度来看,吕仲涛认为,但从互联网平台上获取的用户行为数据存在过于单一的风险,“数据太薄、没有深度”,这导致数据之间没有交叉验证,可能无法识别用户造假。电商做物流也可以理解为从增加数据的混杂性,能够交叉验证。

“百花齐放,不是一百多同样的花。”吕仲涛说。

未来,商业银行在风控领域恐怕还将在人工智能等各种技术领域和高科技企业有着更广泛的合作,而金融科技企业也需要银行在风控上的经验和数据支撑,二者结合才能够有效管控风险。

(采访:中国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 吕仲涛) 面向草根客户

科技金融公司的产品大多面向草根用户,客户数量巨大,产品也做得简单易用。

政策宽松和技术革新,谁是推动中国金融行业变革的主要“动力”?

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中国建设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金磐石表示,互联网金融乃至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与金融政策的宽松环境有关。

互联网金融主要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金融服务的改变,比如网上银行、网上券商开户、网络保险等。而科技金融不单指“在互联网上做金融”,应用的技术不仅仅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还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国内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也或多或少使用了这些新技术,这样两者内涵上逐渐趋同,都是指金融与技术的融合。

现阶段,科技金融之所以看起来以中小型创业公司为主,金磐石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从名词解释上来看,科技金融就是特指游离于传统金融之外的一种新兴经济产业,所以大家的关注点也集中在中小型创业公司。

其次,科技金融的蓬勃发展也是与我国的金融发展水平和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密切相关的。我们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都处于金融抑制的状态,没有建立起现代化的金融体系,银行主要服务于国营大中型企业,普通老百姓除了存取款,基本接触不到金融业务。

过去20年,国内金融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尚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而过去20年,也是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大发展的20年,中国抓住了这一机遇,政策上给予互联网金融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几家互联网巨头和众多中小型创业公司利用信息技术,从支付入手,逐渐向理财、保险、征信、投资顾问等金融领域渗透,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普通民众,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科技金融产业。

第三,科技金融公司的产品大多面向草根用户,客户数量巨大,产品也做得简单易用,比如支付宝、余额宝、微信红包、运费险等产品就是典型代表。它们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引爆了市场,在民众中有很高的知名度。

“大型金融机构由于面临更高的监管压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一直奉行稳健经营的策略,所以给大众的印象可能比较保守。”金磐石说。

但实际上,包括国有四大行在内的大型金融机构都很重视金融科技,并且进行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最为直观的就是,我们深入运用互联网技术,深入研究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生市场、新生业态、新生企业和客户需求变化,依托新一代核心系统,以‘互联网+’思维大力在服务客户模式上不断探索和实践,增强大数据采集管理应用能力,抢占电子银行和移动金融制高点,发展并完善了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在内的三大渠道,创新推出互联网支付、互联网理财、互联网融资三大产品线。我们的网银、手机银行和微信银行都处于业界领先地位,每天服务于亿万客户。”

传统银行面对科技金融公司的挑战,金磐石认为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应对:一是在银行内部推行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以顺应科技金融的发展趋势,提升自身服务的效率及用户体验,降低运营成本。二是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比如建行与阿里、腾讯都有战略合作,实现合作共赢。三是直接投资科技金融公司,布局未来金融服务市场。

(采访:中国建设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 金磐石) 满足个性化需求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长尾效用结合线下服务于场景,更为细微的需求被发掘出来。

蚂蚁金服自去年宣布入股国泰产险后,与今年7月底再次增资,占股51%,成为国泰产险的控股股东。与阿里巴巴投资成立的另一家保险公司――众安保险――专注线上不同,控股国泰产险旨在获得线下渠道和网点。

互联网保险创新的速度和力度在各业态中一直处于领先状态。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技术官邵利铎看来,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对于传统保险的产品设计、销售、服务以及核保理赔等各个环节均会带来新的变化。

“对于财产保险,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洞悉不同用户的特点,可以进行定制化产品的开发。”邵利铎说,比如现在通过车联网技术,对用户驾驶行为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其驾驶习惯,并结合道路、时间等时空地理数据信息,综合评估用户行车风险,从而为用户定制化专属车险产品奠定基础。

在PC互联网时代,信息交互成本的急剧下降,使产品和用户特点的长尾效用得到体现。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长尾效用结合线下服务于场景,更为细微的需求被发掘出来。

与银行提供的同质化金融服务产品不同,保险产品是个性化的产品,其中财产保险场景化应用特点明显,这一方面促使保险公司探索如何将产品嵌入场景,设计出新产品;另一方面,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成熟后,满足用户碎片化需求的成本急剧降低。

邵利铎认为,产品创新最重要的基石就是技术分析、数据挖掘能力,“达不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很难驾驭。” 依托社交、电商平台的科技金融公司在用户行为、交易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上拥有更大优势,用户画像上的精准与保险创新一拍即合。

在销售层面和售后服务方面,从前保险业务员通过电话或面访的销售成本较高,因此对于很多碎片化的需求无法顾忌或干脆忽视,而通过互联网渠道降低了销售的成本,并且“在服务方面产生巨大的能量。”

然而,财险产品创新同样无法改变金融的本质。

“本质还是风险管理。”邵利铎告诉《英才》记者,“保险产品设计围绕风险管理展开,产品定价、风险控制,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是劣势。”

邵利铎说,任何创新都要以企业和消费者双赢为目的,但眼下的保险创新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企业大幅度让利于消费者,降低产品价格,压缩服务成本,较难获得持续现金流,最终无法盈利;另一种是一些互联网平台利用流量和用户数量优势,导致用户实际获得的保险价值和缴纳的保费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变相地将平台运营成本转移给消费者。

数据质量影响着保险公司风控的质量,除保险公司和行业自身数据外,一些非行业数据同样是保险公司进行分析的依据,数据架构要比银行的数据架构复杂,也会通过外部合作来获取更充足的数据资源。

“由于保险业务,特别是财产险业务实务相对复杂,涉及客户、精算、风控、承保、理赔、再保险、佣金等多个环节,一笔业务流程的相关数据可能牵扯到上百张表,上千个数据字段,数据结构复杂,数据范围广泛,数据量也很大。”邵利铎说。

(采访: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技术官 邵利铎) “双态IT”

金融企业与科技公司的联合,才是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沃尔特・伊萨克森是《乔布斯传》的作者,他在新书《创新者们》中,总结了包括冯・诺依曼、图灵、“仙童八叛逆”等数位现代计算机先锋人物的科技研发历程,他提出一个观点是,创新离不开天才,但更重要的是团队协作。

的确,互联网行业对于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但放在更宏观的背景下来看,实际上新一轮技术变革正在推动包括金融在内数个行业的整体变革,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的几位银行技术专家眼中,金融企业与科技公司的联合,才是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联想集团首席架构师毕巍向《英才》记者介绍,现在互联网技术给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带来了新类型的业务,新业务模式的底层技术架构、应用架构到IT的管理模式都与传统业务不同。

“双十一”与春运两大时间节点已经将国内银行及互联网企业的交易系统打造成为世界最强,从当年12306网站的崩溃到去年“双十一”支付宝当天处理笔数7.1万笔而平稳运行,已经证明传统金融IT架构互联网架构在互相磨合。

为应对更大量的交易,传统IT架构的逻辑更像是“纵向扩展”,即采用更快的计算机、更高速的CPU、更大、更快的存储来应对更大量的交易,而互联网架构的逻辑则更像“横向扩展”,哪怕单台计算机的处理速度不高,可以通过将多台计算机连在一起,以应对更大量交易。

“从收入角度来看,新兴业务占比例还是很小的。”毕巍说,“新旧两套体系无法融合,银行一定会走向‘双态IT’的模式,从双态角度去看待银行技术管理、架构设计和IT治理。”

这种变化不仅对于金融行业产生影响,提出“双态”的模式,也是联想集团基于自身在“互联网+”转型过程中的经验体会。而正是在这种变革中,传统金融企业和互联网公司都在与时间赛跑。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毕巍认为,二者谁能取胜要看两点:一是科技能力,二是业务能力。

短期来看,银行在专业领域的对公、投行业务的确有着明显的业务能力优势,金融科技公司在技术上更具专业优势,但并无法转化成业务能力;长期来看,“平心而论,我对银行这个领域是略带悲观的。如果没有政策壁垒,业务能力很快就不会成为障碍。”毕巍说,“因为实现成本决定了其他所有的问题,互联网企业的支付成本、吸储成本都更低一些。”

金融科技篇7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汉口银行为如何打赢市场“保卫战”而大动脑筋,董事长陈新民主政这家城商行后,首先为这家城商行的发展理清思路:相信市场的潜力,竞争愈激烈,汉口银行发展的动力就越足。事实验证了陈新民的判断:近年来,汉口银行资产规模从430亿元增至1622亿元,信贷投放余额从264亿元增至1275亿元,有效客户数量从4.4万户增至20.21万户,净利润从3.9亿元增至18.55亿元,纳税额从2.2亿元增至9.64亿元,这一切构成了汉口银行15年发展的完美答卷。

15年华丽转身,“规模+特色”是最重要的制胜法宝,而科技金融正是汉口银行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断变迁,始终走在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之路上进行有益探索的最好佐证。值汉口银行成立15周年之际,本刊就城市商业银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走寻常路”特别采访了汉口银行的领军人陈新民董事长。

新业务 新思路

面对当前的经济环境,无论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都应该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一直以来,汉口银行始终抓住科技金融这个突破口实施特色化经营,既是国家及湖北省产业化发展背景所致,更是汉口银行在特色化经营道路上坚持不懈的成果。地处武汉光谷的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就被国务院批准为部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10年国务院同意支持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推进东湖示范区和光谷“资本特区”建设,汉口银行于2009年设立了湖北省第一家科技支行——光谷支行,开始全面探索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从体制机制、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先行先试,着力破解科技与金融结合难题。2010年,汉口银行成立了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将风投、担保、保险、中介及政府有关部门汇集到中心现场办公,搭建起全国第一个“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并将此种服务模式电子网络化,逐步摆脱物理空间的束缚。同时对科技企业贷款制定独立的风险容忍度政策、风险定价机制和专项拨备机制,实行独立的信贷审批机制,成立专门的科技金融审贷会,开设了湖北银行业第一条科技金融绿色审批通道。

在陈新民看来,汉口银行的科技金融服务与其他银行最大的不同就是“贷投联动”,具体说来就是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与汉口银行的第一大股东——“联想控股”旗下的投资公司以及其他风险投资机构合作,采取“股权+债权、融资+融智”的综合金融服务,推出“贷投联动”的金融产品“投融通”,对成长初期的科技企业提供有力的融资支持。到2012年末,汉口银行科技企业客户1004户,授信客户432户,全年贷款投放83.36亿元。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投放48.13亿元,占全部科技企业贷款投放的57.74%,授信客户390户,占全部科技企业授信客户的90.28%。

新业务 新举措

国内把专门为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机构定义为“科技银行”,国外则被称为“风险银行”。科技银行贷款的主要对象为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其业务主要为高科技企业技术引进、技术研发、新产品试验推广等与科技创新有关的业务提品服务。从国际经验看,以硅谷银行为代表的科技银行通过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有效改善了科技贷款的风险收益结构,极大地促进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并带动美国创业风险投资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的蓬勃发展。硅谷银行是全球最大、最早、最成功的科技银行,也是全美高科技公司投资领域最有地位的商业银行之一,主要为硅谷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提供借贷与股权相结合的多种融资服务,并为风险投资提供金融服务,是创新金融手段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典范。汉口银行在科技金融领域的探索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美国硅谷银行的做法。

在陈新民看来,目前汉口银行虽然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规模不大,支持力度与科技型企业自身的融资需求之间仍存在很大差距。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信息不对称。科技型企业通常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银行以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为核心的对公信贷业务决策和监管体系在开展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时难以发挥效用。二是贷款担保难。虽然通过各种手段创新了科技型企业的抵质押形式,但是创新的形式和力度仍然不够。三是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一些担保企业实质上已经演变成了高利贷公司,让许多科技型企业望而却步。

如何解决上述难题,陈新民认为,科技型企业有其特殊性,服务不能简单参照对大企业“点对点”的服务方式,否则难以走出科技型企业服务有亮点无规模的怪圈。科技金融和其他类型的业务相比,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业务所涵盖的专业性很强,汉口银行对科技型企业的服务涵盖到企业初创、发展、成熟的各个阶段。在发展的每个阶段,企业都面临不同的融资难题,相应地,银行也要评估企业不同类型的风险。为此,汉口银行建立了对应不同产业类型的专家顾问团队,让外部专家参与到银行的审贷工作中,以更好地评估科技型企业风险。此外,汉口银行还开创性地引入“以投带贷、以贷带投”的服务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加强与外部风险投资或者股权投资机构的合作,风投机构资金先行扶持企业,商业银行资金后续投入,有效避免科技企业初创期风险过大的问题。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汉口银行都设计了对应的产品进行配套。当企业处于成长期、成熟期早期,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三项经费搭桥贷款;当企业与风投机构达成投资意向,处于种子期或初创期,有投资资金过渡、AB轮投资搭桥贷款、流动资金跟进贷款;当企业已经吸纳到私募股份投资,需要募集更多的资金,汉口银行有产业链PE并购贷款、企业债等融资工具。汉口银行的这一模式使得科技型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能获得多种融资渠道,从而形成了企业、银行、包括风投机构在内的外部机构的良性互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创新转型 并行并进

汉口银行在成立初期继承了其前身——武汉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基础和经营特色,同时也承接了其在十多年发展历程中的积淀,包括合规经营和风险控制意识相对薄弱、规章制度体系不健全、业务流程脉络不清晰、操作欠规范等实际问题。回忆起当年的困境,陈新民说:“我们当时面临的最迫切困难,一是不适应市场化的要求,二是不适应零售商业银行经营和发展的需要。”面对问题和困难,汉口银行在深入推进转型发展中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工作部署。一是树立“得零售者得天下”理念,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和经营方向,把零售业务作为未来主导业务,全面启动零售银行发展战略。二是充分发挥本土银行决策高效、体制灵活、信息传导迅速、地域优势明显的竞争优势,积极拓展业务发展空间。三是规模扩张与特色经营相结合,坚持以科技金融为依托,坚持跨区域发展,走“规模+特色”道路。汉口银行一路发展至今,陈新民对转型的体会是,城商行不管选择哪一条发展之路,最重要的是要适合自身发展,并且经得起市场的检验。转型不能丢失效益,不能危及资产安全。没有效益,不管风险,转型就是空谈。

在我国金融改革步伐加快的进程中,同质化、资本约束和利率市场化竞争是当前银行业无法回避的现实,这既是挑战也更是机遇。同质化推动了差异化、特色化,加速了银行业的优胜劣汰。资本约束驱动银行战略转型,是汉口银行发展零售银行的战略性机遇。陈新民认为,零售银行业务消化的经济资本最少,业务收入相对稳定,市场风险较低,大力发展零售业务有利于汉口银行转变外延式扩展的发展方式,提高ROE、ROA;利率市场化的加快,在缩小利差空间的同时,也必将加快推动汉口银行盈利模式的变革和转型。其实,汉口银行最近几年已经未雨绸缪,积极为利率市场化做好准备,以理财产品为例,汉口银行无论从产品的回报率还是产品的多样性看,在湖北市场上都名列前茅。利率市场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这一天终究会到来,城市商业银行同样要在这样的变革中发现机遇,找准定位,赢得先机。

金融科技篇8

关键词:科技金融 硅谷银行 科技型中小企业 科技支行

中图分类号:F832.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770(2011)06-022-05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已逐渐成为创造财富和提高国民收入的重要主体,然而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现实问题。因此,研究如何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融资难题,更好地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当今世界科技金融一体化发展趋势

(一)科技金融一体化的重要性

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换和产业化,提升产业创新活力的必要条件。较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良好的金融创新服务是构筑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柱。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科技金融的发展一直是不断创新、丰富的过程,在对科学技术进一步认识和深化的过程中,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如果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就是推动生产力的重要杠杆和引擎。

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主线,而技术进步和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金融、科技已成为动员、组织和集聚全社会科技要素的重要手段。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技术创新离不开科技投入,仅仅依靠自身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外部融资才能满足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尤其需要外部金融的支持。在充分调动企业和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激活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方面的金融支持力度尤为重要。因此,要进一步推动科技金融一体化,通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的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并增加中小企业的科技含量,发展一批适应新兴产业要求的高科技企业,迅速壮大中小企业规模,增强其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处在最好的发展时期,截止2010年,中小企业贡献了我国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统计涉及的中小企业无论是数量、销售收入还是出口都不逊于大型企业。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呈现新特点

1.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仍以金融机构贷款为主要渠道

虽然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有银行借贷、第三方机构担保和民间融资等多种渠道,但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仍是商业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提供的间接融资。就目前而言,因制度建设落后于技术发展的现实阻碍了企业向纵深继续发展。因缺少有形资产使通过担保获得融资的途径不畅,而民间融资的高利率大大限制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长期性的大额融资需求。此外的公司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由于受《证券法》的限制以及最低资本规模、经营年限的要求,对刚起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门槛太高。风险投资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难题,但其规模有限,对投资方向、运行机制等有着严格的规定,通常指向特定的经济部门和行业,这自然会使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风险投资。

2.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在企业创立初期,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都具有高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大且无法预估;企业贷款多为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急,频率高且管理成本高;企业发展历史短,规模小、资产的无形性,往往缺乏可用于抵押的实物资产;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管理水平较低;企业没有或者缺乏信用记录、信息透明度低、和投资方存在很强的信息不对称。上述特征决定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很难在市场机制之下从银行得到足够的贷款,也很难从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筹集到充足的资金。

3.科技型中小企业临时性融资普遍具有迅捷性

一般而言,在企业资金需求中,用于临时性生产周转资金需要的数量不大,但时间紧,对便利性要求很高。而目前商业银行对资金需求的层层审批机制手续烦琐复杂、时间较长,尤其是临时性资金需求,这种审批常常错失企业的市场机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与经验,进一步优化以简单、高效、低成本为特征的银行信贷流程。

二、美国“硅谷银行”的商业模式

美国的高科技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与其独有的融资体系支持密不可分,而其中具有独特经营模式和风险控制措施的风险银行功不可没,硅谷银行(SVB)就是其中的典范。硅谷银行是科技银行的成功实践,在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硅谷银行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冲击和影响,其之所以能够在科技金融领域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得益于一套鲜明健全的商业模式:

(一)与风险投资机构紧密合作的机制。一方面,硅谷银行从合作中获得高科技产业的真实信息;另一方面,硅谷银行在风险投资(VC)和高科技产业中建立了庞大的客户关系网络。硅谷银行为风险投资和其投资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风险投资则为硅谷银行提供专业支持和推荐优质客户。

(二)专注服务高科技产业等客户群体。与传统银行不同,硅谷银行只专注于为高科技、生命科学、私募股权和高端葡萄酒市场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三)拥有知识丰富的专业团队。高科技企业在经营中面临诸多风险,在各个发展阶段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专业的金融服务团队,在有效控制融资风险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切合实际需求的金融服务。

(四)有效的风险监控手段。通过先投后贷,硅谷银行充分运用知识产权质押,与VC合作,直接投资和参股,贷款限额控制等多种风险监控手段,有效控制对高科技企业的贷款风险,使其不良贷款率长期保持在1%以下。

(五)分享股权投资收益的体制。通过参与和投贷,分享股权增值收益,硅谷银行能够进一步提高授信等业务的综合收益。但要取得股权投资的收益往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通过股权投资,使硅谷银行为科技产业提供长期服务,解决了中小企业长期融资难的问题。

(六)提供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硅谷银行围绕客户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深入挖掘客户价值,不仅为客户提供现金管理,贸易结算,信贷融资以及外汇兑换等传统金融服务,还为客户提供正确经纪,投资顾问和资产管理服务。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蕴含金融创新机遇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创新需求

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着两难选择:一方面是对科技创新做出贡献产生巨大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由其自身特点、体制等决定的融资瓶颈。由此产生了对金融创新的迫切需求。

1.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近几年来,我国一大批具有高技术、高成长、高收益、高风险基本特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和壮大,成为我国发展创新经济、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比较重视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往往需要巨大的资金做支撑,201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71.1%来自企业。这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巨大的现实原因。

2.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瓶颈

随着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机构规避风险意识增强,信贷资金逐渐流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仍然非常困难。一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特征的束缚。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具有“轻资产、高发展、重创意”的特征,有形资产较少,自身积累有限,往往无法满足传统银行融资要求。二是存在体制。因为目前我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体系与信用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客观上制约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三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有金融机构贷款、证券融资、创业投资等多种形式。而《公司法》和《证券法》在发行上市的底线上并未对中小企业版、创业板与主板市场进行实质区分,限制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渠道。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创新实践

金融机构的传统服务模式主要适用于大中型企业或个人,而面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需要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来加以解决。在借鉴美国“硅谷银行”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我国商业银行一直在尝试设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在现有金融体制框架内,由商业银行创建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科技支行,是一条有效途径。以交通银行苏州科技支行为例,该行设在聚集了众多优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校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好,毗邻一批国家重点大学的苏州研究院,在实际运营中,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

1.建立专业运营团队,探索独立专营模式

交通银行苏州科技支行定位于“行内专业科技金融信贷服务机构”,通过建立专门的运营团队,设计专属科技金融产品,建立专门业务流程,为苏州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服务对象涵盖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投企业(含创投项目)、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企业和大学生科技创业企业等,运营上实行独立事业部制,人财物相对独立的专营模式,单独授权、单独核算、单独考核、单独管理。

作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专营机构,科技支行通过有效的组织、制度和人员安排,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特点和融资需求,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弥补科技企业和金融服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缺陷,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加快科技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进程。

2.比照“硅谷银行”,进行本土创新

交通银行苏州科技支行比照“硅谷银行”模式,进行本土化创新,创建“科技+金融”的“苏州模式”,建立起“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创投”的业务发展模式,即政府出台对科技支行的扶持政策,科技支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低门槛、低利率、高效率”贷款,专业担保公司等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优惠的担保措施,保险公司对银行贷款设计专门的信用保险产品,创投、风司和银行合作进行银投联贷。

3.借助政府平台,降低运营风险

科技支行定位于为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提供专业金融服务,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支持和服务的对象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政府科技部门牵头,对包括各县级市在内的需纳入科技支行服务并需政府资源参与扶持的科技型企业,在科贷通企业认定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梳理,分类整合,筛选确定,确立了推荐支持科技企业的名录,并与科技支行对接,从而有针对性地培育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由政府财政部门牵头建立完善的风险池基金。科技部门和财政部门等,对风险池基金制定完善的管理办法,并形成联合会办制度。

4.构建多方位合作体系,分散贷款风险

一是与保险公司合作。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积极开发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保险产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提供履约保证保险,弥补现行信用担保体制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不足。二是与担保公司合作。在实际操作中,科技担保公司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提供优惠费率(如1%)的担保,实行保本经营,略有微利。政府对科技担保公司进行保费补贴,标准可为担保余额5‰。三是与创司合作。银行与创投、风司合作进行银投联贷。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企业基本涵盖了各个行业的优质企业包括科技型企业,加强同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可分享创投机构的客户,同时取得私募基金的托管,增加银行存款。

四、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路径设计

硅谷银行作为国际首家科技银行,它的发展历程值得我们借鉴。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硅谷银行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土壤,国内商业银行在短期内无法突破直接投资的方式,这一监管政策短期内不可能放松,也不可能试点。在目前环境下,我国的科技银行应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在政府的支持下,牵头整合政府和民间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基金、政府主导的科技型企业担保公司以及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资源,共同构建科技型企业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

(一)政府部门应从平台、政策、担保层面,为金融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支持

一是搭建营销平台,促进银企对接。政府相关部门为科技支行搭建营销平台,集合银行、担保、保险、风险投资、产权交易等多层次的融资服务机构,建立多方合作、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长效机制。通过收集和整理企业的融资需求信息,建立需求信息数据库,将企业需求和银行服务进行配对,提高投融资的成功率。由科技部门、经信委(中小企业局)提供科技型中小企业各类信息,召集银企对接会等。由各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产业政策专家、创投机构专业人员和银行组成科技项目专家评审组,对科技贷款进行专业化的评审。引导创业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以及其他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和科技支行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合作。二是创新商业银行与风投机构的合作模式。银行与风险投资机构在为企业提供融资的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融资方式,即风险投资公司的股权和商业银行的债权。目前由于政策上的限制,以“债权+股权”合作模式为代表的投贷联盟在具体操作上并无固定模式,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为科技银行和风险投资机构全面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并在合作过程中不断地磨合和创新,真正探索出一条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新的资金融通渠道,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全过程的资金支持。三是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担保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代偿的风险难以避免,如果仅仅依靠微薄的保费收入很难弥补因代偿带来的损失。鉴于此,各级财政应积极应对,通过安排专项资金的方式,建立信用担保风险代偿基金,对担保公司的代偿进行相应补助。目前我国一些省市已经建立了风险补偿基金,今后应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推广。

(二)商业银行应从机制、产品、流程层面,积极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实践

作为资金主要供给载体的商业银行,应在体制创新的基础上,与政府、行业组织、其他融资机构相配合,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通过产品、客户、渠道和考核等方面进行创新,积极探索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新渠道,为构建全新的中小企业管理体系和融资体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一是以客户为中心,创新金融产品。考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根据客户需求研发创新金融产品,对现有产品进行优化组合,为科技型企业制定阶段服务方案。设计产品要量体裁衣,根据企业现金流量特点,掌握企业订单合同量,分析企业自有资金和业务现金流,合理确定贷款金额、期限和还款方式。如科技型企业的初创期,提供抵押业务、信用“创业一站通”,开发基金宝业务;成长期开展“科贷通”业务、应收账款质押业务、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开发订单贷款、收入贷款等;成熟期提供“税融通”、“联保联贷”、法人账户透支等业务。二是创新无形资产质押融资新模式。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缺乏高价值的有形资产,往往无法进行银行常规融资,但这些企业大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一旦产品投入市场具有较大盈利空间。商业银行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探索和建立无形资产质押融资的有效途径。三是优化操作流程,提高操作效率。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的操作中,具有申请企业户数多、发放笔数多、贷款金额小的特点。商业银行应运用其独特评判标准和流程专门开辟绿色通道,有针对性地优化设计调查、审查、审批与用信业务流程,统一授信标准和管理要求,在有效把控风险的基础上尽量提高效率,真正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批量操作。四是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借助政府部门的行政资源,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及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信息的了解和收集、降低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同时通过争取科技贷款财政贴息等方式,降低高新技术企业的违约风险。

(三)担保公司应从信用评级、费率优惠、风险分散层面,优化金融科技创新体系

担保公司是担保体系的重要主体,在构建金融科技创新体系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一是要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通过开发适合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市场、资信和财务状况的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出准确的判断;二是争取政府的保费补偿或补贴,同时降低对科技企业担保的担保费率;三是争取加入再担保体系,分散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风险。

(四)创投机构应从风险共担、投贷联盟层面,发挥分散信贷投资风险优势

创投机构应充分发挥分散信贷投资风险的优势,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共担机制。可以将资金投向极具发展潜力的中小科技企业群体,以期吸收更多的社会资金,凸显创新基金的“杠杆效应”。联合银行组成投贷联盟,针对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投机构为企业筹划融资方案,与银行签订债权转让协议或股权认购配套协议,科技支行跟进对科技企业发放贷款,贷款如果出险,创投机构回购企业债权或股权。通过债转股贷款、期权贷款等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加大对科技企业的融资支持。

(五)保险公司应从产品、客户层面,为金融科技创新提供风险防护

继续推进科技保险业务,积极开发更多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险种,利用科技保险解决科研开发中的风险问题,为科研开发提供风险防护机制和保护体系。具体来说,一要创新保险产品,扩大和银行的合作。扩大贷款信用保证保险范围,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积极开发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保险产品,建议在技术(产品)开发责任险、员工福利计划、财产保险等方面制定有关政策;二是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针对性强的保险产品,比如研发科技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提供履约保证保险,弥补现行信用担保体制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不足,增强银行对企业投放贷款的信心;三是和银行相互推荐客户、评价客户,共同发挥在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

总之,目前阶段,加强法制建设;以有政府背景的金融机构为核心,将政府的参与和优惠政策与市场化运作结合,健全担保、抵押机制,拓宽融资渠道等举措将是解决我国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优选方案。

参考文献:

1.Hellmann,Manju Puri.Venture Capital and Professionalization of Start-up Firms Empirical Ebidence(J),Journal of Finance,2002,57(1)

⒉黄卫华,《中小科技企业融资方式及其创新》(J),学术交流,2003(11)

3.蒋玉洁、徐荣贞,《自主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11)

4.陈默,《开发性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路径及模式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07

5.张明喜,《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J),中国科技投资,2009

6.于洪波、武志,《开发性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财经问题研究,2006

7.孙长学、于凤坤、陈昌明,《完善科技金融体系促进北京自主创新》(J),宏观经济管理,2009(5)

8.徐苏江,《借鉴硅谷银行模式支持高科技企业发展》(J),金融博览,2010(6)

9.张晓涛、于凤坤,创投业助中小企业提速(N),中国经济导报,2008(5)

金融科技篇9

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明确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为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文件要求:

“推进场外证券交易市场的建设,满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创企的需求。完善不同层次市场之间的转板机制,逐步实现各层次市场间有机衔接。”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必须以创新型企为载体。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作为场外证券交易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为处于初创期的创新型企提供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和分散投资风险机制。自2006年初设立以来,虽然目前新三板仅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试行,但其资本市场功能在推进创新型企成长方面已逐步发挥作用。

所谓创新型企,是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具有良好的创新管理和文化,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居于先进地位,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企。创新型企主要有如下特征:企内部实现研究与开发的制度化;研究与开发成为企的核心职能之一;拥有研发、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完整务体系:形成研发、生产、销售三者互动的经营机制;能够通过不断的持续的创新,获得持续性的收益。其中,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型企的本质特征。

创新型企主要分布在高科技行、消费品行以及知识密集型服务。创新型企是一个国家最有活力的企,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应该成为政府重点扶植的对象。由于创新型企具有价值增值巨大潜力,往往成为风险投资机构最青睐的投资对象。

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创新型企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拥有自主品牌和专有的知识产权;企生产符合国家高新技术产政策;研发实力较强,企研发人员的科技素质和人数占比达到一定水平,企科研资金投入规模较大;生产经营初具规模且大部分经营收入通过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取得;有较好的成长性,年经营收入逐年递增;企产品或经营模式具有创新性;有较好的市场地位,在行或细分市场上居于前列;主要通过内生方式实现增长,而不是依赖并购方式实现增长。

根据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规定,企申请在新三板挂牌,必须先行通过高新技术企认定。根据《高新技术企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在中国内地注册的企,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3)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4)企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且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比例不低于6%;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比例不低于4%: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比例不低于3%。其中,企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5)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6)企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高新技术企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要求。因此,目前在新三板挂牌的企的产品或务模式均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截止2011年8月底,中关村科技园区内已有96家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其中包括4家已转板公司。目前新三板挂牌公司的行大致分布如下表:

综上,新三板挂牌的公司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医药生物制品和新材料等行,其中涉足信息技术的挂牌公司家数超过挂牌公司总家数的半数以上。信息技术类挂牌公司占比较大,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广泛、技术含量较高、行发展迅猛有着密切联系。根据已公开披露的信息,四家挂牌公司与铁路与轨道交通行相关,说明近年来铁路建设的急速发展,对相关行具有巨大的带动效应。文化传媒类挂牌公司占比较小,这与我国文化市场体制改革进步较晚,国有文化传媒经营单位“事转企”改制进度较慢具有一定关系。

金融科技篇10

    论文提要:本文从股票和债券融资以及商业银行信贷融资角度阐述我国高科技企业融资现状,指出信用体系不健全、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资本市场不完善、交易成本过高是高科技企业直接融资的瓶颈,认为高科技企业贷款风险大、运作成本高、利差小是通过商业贷款难的原因。

    一、股票和债券融资

    (一)现状。我国目前企业直接融资的工具种类少,主要是股票和为数不多的企业债券及少量的风险基金。我国直接融资的比重约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25%,扣除国债直接融资部分,直接融资在企业外部融资来源中仅占10%左右,而在美国,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方式的融资占企业外部融资的比重高达25%。

    1、在股票融资方面。我国高科技企业已开始涉足,极少量的大中型高科技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直接进入深、沪上市融资;有的通过收购股权,控股上市公司,达到买“壳”上市,还有的采用逆向借壳方式上市(通过被上市公司收购的方式),有的则到国外“二板市场”上市,等等。但从我国高科技企业的总体情况来看,能够上市的企业,多是规模较大的,技术或产品比较成熟,而大部分中小企业离我国对企业上市的政策法规要求还很遥远,上市的可能性极小,不能如愿地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由于政策法规的壁垒使高科技中小企业难以及时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严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2、在债券融资方面。目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育远远落后于股票市场和银行信贷市场的发育。其直接原因是,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普遍缺乏信用,往往不能及时偿还债务及本息。另外,目前我国对债券发行的条件、程度、规模都有严格的法律和政策限制,相对这些规定来说,即使是那些效益良好、有活力的大中型企业,也难以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筹集资金,更不用说高科技中小企业了。

    (二)原因分析。目前,我国高科技企业面临的直接融资工具少的原因在于:(1)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信用经济,由于我国有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用意识较差,不按时还款付息,导致债券发行困难。(2)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我国目前的《公司法》对公司发行债券和股票做出了严格规定,使得很多具有良好盈利前景的企业因为达不到条件而望而却步。(3)资本市场尚不完善。我国公司债券市场至今基本尚未形成,股票市场虽然建立较早,但发展很不完善,特别是近年来,股市的低迷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4)交易成本高和规模不经济。高科技企业多数为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和股票需要支付很大一笔费用,使本来就资金缺乏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只能望洋兴叹。

    二、商业银行信贷融资

    (一)现状。自1984年开办科技贷款以来,贷款额逐年增加。20世纪九十年代的平均增长率为20.33%,自1991~2001年累计发放科技贷款1,453.56亿元。开办科技贷款,缓解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阶段的资金不足,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生产领域的转移,对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虽然我国银行系统的存贷差以平均119.7%的增速逐年放大。2002年底库存差已超过39,623.5亿元,扣除8%的法定准备金,有36,453.6亿元的资金没有利用。若用这富余资金的10%用于发放科技贷款,一年就有3,645.36亿元,但事实上,自1991~2001年11月累计发放的科技贷款仅1,453.56亿元。而且银行贷款占科技经费筹资额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91年的15.19%下降到2002年的6.87%,下降了8.32个百分点。所以,银行对高科技企业贷款投入强度减弱,借贷现象明显。

    另外,目前的科技贷款存在着投向重点不突出、借款项目技术含量低、借款结构,以及投资比例不合理等问题。科技贷款既然服务于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的研制、开发。那么,这些开发出来的新技术、新产品应该具有先导性,在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对市场波动的承载力较大。然而,我国不少科技贷款项目对市场波动的承受能力较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我们在贷款使用上侧重于“短平快”的项目,贷款往往向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倾斜,削弱了高水平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同时,我国的科技贷款约有80%的是面向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足20%,而民营企业恰恰是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新兴力量。此外,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般来说要经过研制、开发、中间试验和投产等阶段,各阶段对资金的需求不同。发达国家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从研制、开发、中试到投产的投资比例为1∶5∶20∶300,而我国科技贷款往往重视研制阶段的资金投入,忽视其他阶段的资金投入,造成投入比例与国外相反是前重后轻。这样使中间实验和科技成果推广等阶段投资薄弱,导致科研成果在物化过程中出现阶段上的脱节,影响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二)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