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影响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21:10:04

金融危机影响论文

金融危机影响论文范文篇1

Ps:我们的寒假作业有一项是:对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各国政府对其采取的救助措施,谈谈自己对2008年金融风暴的看法和观点(论文形式,2000字左右)。以下是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议论文论文:

一、我所理解的“金融危机”成因

我认为导致次贷危机的原因是美国政府的目光短浅和过于自信。

1.次贷危机的产生

根据资料,我了解到,所有的一切都起源于“次贷危机”。1999年,互联网开始流行。在布什时代,互联网的热潮逐渐退去了,美国要寻找新的经济活力。于是,他们将目光集中在了房地产上。政府提供60倍的按揭贷款。所以申请贷款的人越来越多。2007年,美国人的按揭贷款已和国内生产总值一样大。而且,后来有很多申请贷款的人无法还款,这种无法还款的比率越来越高,引发了次贷危机。

2.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

次贷危机,是不足以产生金融危机的。2000年,在美国出现了一种法律监管不是很完善的CDS信用违约互换,CDS成为了最时髦的金融产品。因为没有很强的法律监管,CDS这个金融产品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在发生次贷危机的同时,还发生了一些事情。以前美国证监会规定只有在股票上涨时才可以卖空,现在股票下跌时也可以卖空。这个变化加速了股票的下滑。以上内容加上次贷危机、CDS的膨胀和大企业的降息,引发了金融危机。

3.我的观点和想法

这次金融危机是政策上失误所造成的后果。政府在决定按揭贷款这一政策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一政策的弊端,没有为自己的决策留后路,而是一味地追求经济腾飞。政府、组织似乎是照顾了中低收入的人民,却使企业与公司亏损、破产。经济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子,从小商铺到企业,从股票到银行……一环连一环,一个环会影响相邻的两个环。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事情发生得太快,连政府都来不及控制,只能花费大把的资金追随在事态后面,试图控制大局。

次贷危机的“危”在于贷款款额过大,就算人民把贷款全部还清,国内生产总值就全部赔进去了,美国的经济将无法自给。何况,人民无法还清贷款。再加上,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不断降息,会导致通货膨胀;钱不值钱,贷款的窟窿不但没有变化,还有可能会缓慢变大,形成了恶性循环。从上述资料看,政府似乎是非常富裕的,但是那些资金都是从各种税中来的,且其中企业、公司所交的税占大多数。很多企业、公司都因为政府的降息,导致收入减少,股票也因为美国证监会的政策改变而一路下跌,越下跌,卖空的人越多,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把企业、公司的本金全部抵消了。而且美国是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发达国家,每个国家几乎都和美国有各个方面的关联,美国出了事,世界必定都会受影响;因此美国的金融风暴就刮遍了全球。

二、各国政府如何面对金融危机

“救市”这个词是在“金融危机”后出现的。“救市”的意思就是对金融危机采取救助措施。

平息金融风暴的方法我并不十分了解,但是我认为现在各国政府使用的方法只能缓解暂时发生的状况。要真正平息金融风暴,我认为需要长一些的时间。毕竟金融风暴就是慢慢到来的,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等待以及在最短的时间内酝酿出最好的解决方法。

1.各国采取的措施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各国政府都采取了一定的救市措施。主要采取措施的是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举几个例子:

德国政府将拿出最多5000亿欧元用于救市,英国政府宣布向皇家苏格兰银行、哈利法克斯银行和莱斯银行注资370亿英镑,法国将拿出最多3600亿欧元用于金融救助。而美国则已拨出7000亿美元救市,还有4500亿备用。政府只有拨出大量的资金,才能填补贷款和股票下跌形成的经济漏洞。

这些出资救市的国家基本上是发达国家,而我们生活的亚洲似乎没有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这对我们来说算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2.我的观点和想法

如上述观点一样,我认为金融风暴不是能轻易平息的。其实美国政府拨款救市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要维持国家正常运作,还有安定民心,重新给予企业、公司信心的作用。它要告诉人们:“既然这个经济漏洞已经出现了,就要有耐心,有信心。”

我认为除美国外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国家应该循序渐进,不要浪费太多资金用于环缓解暂时的经济困难,应该想办法让大企业、公司恢复运作能力,因为一个国家的财力大部分是靠这些企业、公司作基础的。

而关于美国的救市措施80年前,美国也曾经有过一次经济大萧条。当时的政府就通过把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分开营业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保证了储蓄用户的利益。再经过时间的磨合,和财富的积累,使美国的经济又飞上了世界的顶端。然而现在,我们又面临了更大的金融危机,所以,我认为美国的企业家、政府应该用长远的眼光研究出一套完善的救市计划。我认为美国政府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第二步才去考虑怎样填补经济漏洞,最后再考虑如何使美国经济再度腾飞。

三、金融危机的影响议论文总结和疑问

金融危机影响论文范文篇2

Ps:我们的寒假作业有一项是:对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各国政府对其采取的救助措施,谈谈自己对2008年金融风暴的看法和观点(论文形式,2000字左右)。以下是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议论文论文:

一、我所理解的“金融危机”成因

我认为导致次贷危机的原因是美国政府的目光短浅和过于自信。

1.次贷危机的产生

根据资料,我了解到,所有的一切都起源于“次贷危机”。1999年,互联网开始流行。在布什时代,互联网的热潮逐渐退去了,美国要寻找新的经济活力。于是,他们将目光集中在了房地产上。政府提供60倍的按揭贷款。所以申请贷款的人越来越多。2007年,美国人的按揭贷款已和国内生产总值一样大。而且,后来有很多申请贷款的人无法还款,这种无法还款的比率越来越高,引发了次贷危机。

2.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

次贷危机,是不足以产生金融危机的。2000年,在美国出现了一种法律监管不是很完善的CDS信用违约互换,CDS成为了最时髦的金融产品。因为没有很强的法律监管,CDS这个金融产品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在发生次贷危机的同时,还发生了一些事情。以前美国证监会规定只有在股票上涨时才可以卖空,现在股票下跌时也可以卖空。这个变化加速了股票的下滑。以上内容加上次贷危机、CDS的膨胀和大企业的降息,引发了金融危机。

3.我的观点和想法

这次金融危机是政策上失误所造成的后果。政府在决定按揭贷款这一政策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一政策的弊端,没有为自己的决策留后路,而是一味地追求经济腾飞。政府、组织似乎是照顾了中低收入的人民,却使企业与公司亏损、破产。经济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子,从小商铺到企业,从股票到银行……一环连一环,一个环会影响相邻的两个环。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事情发生得太快,连政府都来不及控制,只能花费大把的资金追随在事态后面,试图控制大局。

次贷危机的“危”在于贷款款额过大,就算人民把贷款全部还清,国内生产总值就全部赔进去了,美国的经济将无法自给。何况,人民无法还清贷款。再加上,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不断降息,会导致通货膨胀;钱不值钱,贷款的窟窿不但没有变化,还有可能会缓慢变大,形成了恶性循环。从上述资料看,政府似乎是非常富裕的,但是那些资金都是从各种税中来的,且其中企业、公司所交的税占大多数。很多企业、公司都因为政府的降息,导致收入减少,股票也因为美国证监会的政策改变而一路下跌,越下跌,卖空的人越多,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把企业、公司的本金全部抵消了。而且美国是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发达国家,每个国家几乎都和美国有各个方面的关联,美国出了事,世界必定都会受影响;因此美国的金融风暴就刮遍了全球。

二、各国政府如何面对金融危机

“救市”这个词是在“金融危机”后出现的。“救市”的意思就是对金融危机采取救助措施。

平息金融风暴的方法我并不十分了解,但是我认为现在各国政府使用的方法只能缓解暂时发生的状况。要真正平息金融风暴,我认为需要长一些的时间。毕竟金融风暴就是慢慢到来的,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等待以及在最短的时间内酝酿出最好的解决方法。

1.各国采取的措施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各国政府都采取了一定的救市措施。主要采取措施的是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举几个例子:

德国政府将拿出最多5000亿欧元用于救市,英国政府宣布向皇家苏格兰银行、哈利法克斯银行和莱斯银行注资370亿英镑,法国将拿出最多3600亿欧元用于金融救助。而美国则已拨出7000亿美元救市,还有4500亿备用。政府只有拨出大量的资金,才能填补贷款和股票下跌形成的经济漏洞。

这些出资救市的国家基本上是发达国家,而我们生活的亚洲似乎没有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这对我们来说算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2.我的观点和想法

如上述观点一样,我认为金融风暴不是能轻易平息的。其实美国政府拨款救市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要维持国家正常运作,还有安定民心,重新给予企业、公司信心的作用。它要告诉人们:“既然这个经济漏洞已经出现了,就要有耐心,有信心。”

我认为除美国外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国家应该循序渐进,不要浪费太多资金用于环缓解暂时的经济困难,应该想办法让大企业、公司恢复运作能力,因为一个国家的财力大部分是靠这些企业、公司作基础的。

而关于美国的救市措施80年前,美国也曾经有过一次经济大萧条。当时的政府就通过把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分开营业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保证了储蓄用户的利益。再经过时间的磨合,和财富的积累,使美国的经济又飞上了世界的顶端。然而现在,我们又面临了更大的金融危机,所以,我认为美国的企业家、政府应该用长远的眼光研究出一套完善的救市计划。我认为美国政府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第二步才去考虑怎样填补经济漏洞,最后再考虑如何使美国经济再度腾飞。

三、金融危机的影响议论文总结和疑问

金融危机影响论文范文篇3

Ps:我们的寒假作业有一项是:对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各国政府对其采取的救助措施,谈谈自己对2008年金融风暴的看法和观点(论文形式,2000字左右)。以下是我的金融危机的影响议论文论文:

一、我所理解的“金融危机”成因

我认为导致次贷危机的原因是美国政府的目光短浅和过于自信。

1.次贷危机的产生

根据资料,我了解到,所有的一切都起源于“次贷危机”。1999年,互联网开始流行。在布什时代,互联网的热潮逐渐退去了,美国要寻找新的经济活力。于是,他们将目光集中在了房地产上。政府提供60倍的按揭贷款。所以申请贷款的人越来越多。2007年,美国人的按揭贷款已和国内生产总值一样大。而且,后来有很多申请贷款的人无法还款,这种无法还款的比率越来越高,引发了次贷危机。

2.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

次贷危机,是不足以产生金融危机的。2000年,在美国出现了一种法律监管不是很完善的CDS信用违约互换,CDS成为了最时髦的金融产品。因为没有很强的法律监管,CDS这个金融产品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在发生次贷危机的同时,还发生了一些事情。以前美国证监会规定只有在股票上涨时才可以卖空,现在股票下跌时也可以卖空。这个变化加速了股票的下滑。以上内容加上次贷危机、CDS的膨胀和大企业的降息,引发了金融危机。

3.我的观点和想法

这次金融危机是政策上失误所造成的后果。政府在决定按揭贷款这一政策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一政策的弊端,没有为自己的决策留后路,而是一味地追求经济腾飞。政府、组织似乎是照顾了中低收入的人民,却使企业与公司亏损、破产。经济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子,从小商铺到企业,从股票到银行……一环连一环,一个环会影响相邻的两个环。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事情发生得太快,连政府都来不及控制,只能花费大把的资金追随在事态后面,试图控制大局。

次贷危机的“危”在于贷款款额过大,就算人民把贷款全部还清,国内生产总值就全部赔进去了,美国的经济将无法自给。何况,人民无法还清贷款。再加上,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不断降息,会导致通货膨胀;钱不值钱,贷款的窟窿不但没有变化,还有可能会缓慢变大,形成了恶性循环。从上述资料看,政府似乎是非常富裕的,但是那些资金都是从各种税中来的,且其中企业、公司所交的税占大多数。很多企业、公司都因为政府的降息,导致收入减少,股票也因为美国证监会的政策改变而一路下跌,越下跌,卖空的人越多,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把企业、公司的本金全部抵消了。而且美国是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发达国家,每个国家几乎都和美国有各个方面的关联,美国出了事,世界必定都会受影响;因此美国的金融风暴就刮遍了全球。

二、各国政府如何面对金融危机

“救市”这个词是在“金融危机”后出现的。“救市”的意思就是对金融危机采取救助措施。

平息金融风暴的方法我并不十分了解,但是我认为现在各国政府使用的方法只能缓解暂时发生的状况。要真正平息金融风暴,我认为需要长一些的时间。毕竟金融风暴就是慢慢到来的,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等待以及在最短的时间内酝酿出最好的解决方法。

1.各国采取的措施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各国政府都采取了一定的救市措施。主要采取措施的是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举几个例子:

德国政府将拿出最多5000亿欧元用于救市,英国政府宣布向皇家苏格兰银行、哈利法克斯银行和莱斯银行注资370亿英镑,法国将拿出最多3600亿欧元用于金融救助。而美国则已拨出7000亿美元救市,还有4500亿备用。政府只有拨出大量的资金,才能填补贷款和股票下跌形成的经济漏洞。

这些出资救市的国家基本上是发达国家,而我们生活的亚洲似乎没有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这对我们来说算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2.我的观点和想法

如上述观点一样,我认为金融风暴不是能轻易平息的。其实美国政府拨款救市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要维持国家正常运作,还有安定民心,重新给予企业、公司信心的作用。它要告诉人们:“既然这个经济漏洞已经出现了,就要有耐心,有信心。”

我认为除美国外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国家应该循序渐进,不要浪费太多资金用于环缓解暂时的经济困难,应该想办法让大企业、公司恢复运作能力,因为一个国家的财力大部分是靠这些企业、公司作基础的。

而关于美国的救市措施80年前,美国也曾经有过一次经济大萧条。当时的政府就通过把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分开营业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保证了储蓄用户的利益。再经过时间的磨合,和财富的积累,使美国的经济又飞上了世界的顶端。然而现在,我们又面临了更大的金融危机,所以,我认为美国的企业家、政府应该用长远的眼光研究出一套完善的救市计划。我认为美国政府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第二步才去考虑怎样填补经济漏洞,最后再考虑如何使美国经济再度腾飞。

三、金融危机的影响议论文总结和疑问

1.金融危机的影响议论文总结

对于这次金融风暴的成因,我的观点是:这是政策有漏洞导致的全球性灾难。而对于各国救助措施我的观点是:每个国家都应该循序渐进,制定长远的计划,保证人民生活质量,并且尽快让企业恢复生产力,拉动经济的脚步。

2.疑问

金融危机影响论文范文篇4

一、战后阿根廷的经济稳定计划与主要的金融危机

阿根廷经济历来受到高通货膨胀的困扰,20世纪80年代末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一度超过20000%,因此,有效地抑制通胀的恶性膨胀是历届政府制定政策时必须正视的问题。恶性的通货膨胀往往使政府无法有效平衡各方利益,政策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处处制肘,因此,战后以来在阿根廷的历任政府中上至总统、财长、智囊团,下至企业界与普通市民大都认为阿根廷只有通过施加外在的强制约束力才有可能抑制通胀的恶性爆发。为此,战后阿根廷采取了一系列的以固定汇率为基础的经济稳定计划,然而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计划都以金融、货币危机的爆发而告终。Vasena计划于1967年3月启动,至1970年6月时阿根廷比索贬值14%,计划终止,通货膨胀率超过30%。第二个计划始于1973年5月,由财长JoseGelbard提出,因投资者对比索的投机攻击,至1975年3月时外汇储备损失达56%,货币贬值达100%,计划以失败告终。1975年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高达183%,阿根廷也自此开始了近20年的恶性通货膨胀阶段,在1975-1990年的16年间,除1986年的通货膨胀率为90.1%外,其余年份均在100%以上。

1976年3月的军事政变推翻了佩隆夫人领导的政府。在军事政变发生时,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达300%,财政赤字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7%。军政府起初实行了一些旨在放松管制的措施:包括消除资本控制,实行利率市场化以及减少对贸易的限制,有关措施的实施虽然使得通货膨胀率有所降低,但仍大大高于100%。为了控制通胀,1978年12月阿根廷政府宣布了一项以汇率政策为中心的Tablita计划。Tablita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实施比索对美元的爬行钉住汇率,在逐步把汇率贬值幅度收窄的同时,最终将阿根廷国内的通胀稳定在与主要贸易伙伴相当的水平上;实施爬行钉住汇率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汇率联系引入强制约束,增强Tablita计划的信度。

在Tablita计划实施初期,通过大幅减少政府赤字,特别是严格控制中央银行直接为政府融资,阿根廷国内的通货膨胀明显降低,比索汇率贬值幅度也迅速收窄。然而,政府当局很快就发现了新的问题,在大幅降低赤字和严格控制中央银行直接为政府融资后,整个国内信贷规模仍急剧上升,而且大量信贷资金来源于国外。究其原因在于:在Tablita计划启动后,在实行爬行钉住汇率的同时,阿根廷政府还逐步取消了对比索自由兑换的限制。政府尽管能够严格控制中央银行直接为各级政府融资,但却无法阻止其向私人部门融资,比索自由可兑换以后其风险溢价水平仍居高不下,致使阿根廷国内外利率水平相差悬殊,国外资本大量涌入阿根廷国内,并且还主要是通过首先进入银行体系进行套利。公共开支过度收缩的负面效果也很快显现出来。因此,尽管1979年底阿根廷公共部门的赤字已减少到了GDP的5%,但是,1980年3月,阿根廷出现了严重的银行危机,为了挽救银行体系,中央银行对银行系统的贷款迅速增加,人们对稳定计划的信心再次丧失,Tablita计划只能以失败告终。

Alemann计划的时运更为不济,1981年12月,新上台的财长Alemann提出了新的稳定计划,重点放在推行统一汇制、停止与取消政府担保项目以及收缩国内信贷。然而,1982年4月2日爆发了英阿马岛之争,中央银行必须对巨大的军事开支提供支付,此外,世界性的经济衰退与国际债务危机的全面爆发都使Alemann计划无以为继。至1982年7月,相比于计划启动时,阿货币贬值148%,汇率双轨制再次实行。

激进党政府于1983年2月接替了军政府,阿方辛(Alfonsin)于1984年1月就任总统。起初,政府试图在前后继起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项目支持下,用渐进政策解决通胀、稳定国内经济。但由于实际工资的大幅上升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激增,通货膨胀不降反升,再加之预算恶化,货币一再贬值,至1985年时,阿根廷的通货膨胀

率达到6000%的空前水平。为了稳定经济以及应对当年秋天的大选,阿方辛政府于1985年6月宣布了Austral计划。这是一个把财政紧缩与收入政策相结合的计划,它的主要内容是:(1)通过提高公共产品价格,征收进出口关税等措施改善政府预算;(2)冻结工资和物价;(3)货币改革,引进新的货币单位Austral与美元维持固定汇率。这个计划的实施虽然避免了阿根廷经济的全面崩溃,但是,阿根廷的外汇储备急剧下降,仅1987年的头9个月,阿根廷外汇储备损失就达40%,Austral计划最终无以为继。

1988年8月,阿方辛政府又开始实施一项新的稳定计划——Primavera计划。这个计划的目标是把月通货膨胀率控制在4%以内,官方汇率维持在市场汇率6.25%的范围内,这个计划起初也取得过一定成效,但是进入1988年底和1989年初以后,社会各界对1989年5月政府大选的不确定性日益关注,政府当局更是再度放松了货币和财政约束,致使投资者对阿根廷货币信心尽失,经济自发美元化。1989年2月以后,阿国内通货膨胀奔腾地发展,政府外汇储备加速减少,不得不于1989年4月放弃对汇率的干预,货币贬值了87%,Primavera计划也宣告失败。

1989年7月,阿根廷陷入了空前的社会经济政治危机,阿方辛政府已无力控制局面,只有宣告辞职,提前半年把政权交给了在两个月前获得大选的正义党候选人梅内姆(Menem)。两个月后,梅内姆提出了BB稳定计划。然而这个计划的寿命还不到一年,1989年12月对阿根廷比索的攻击导致比索于1989年12月和1990年2月两次贬值,而第二次贬值幅度高达220%,汇率不得不重新开始浮动。

1991年4月阿根廷经济部长、著名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卡瓦略(Cavallo)提出了“自由兑换计划”。“自由兑换计划”的核心是货币局汇率制度,主要措施包括:(1)汇率固定,比索与美元汇率固定为1:1,外汇允许自由买卖;(2)货币基础完全以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作保证,中央银行不得弥补政府财政赤字;(3)允许美元成为合法支付工具等等。“兑换计划”实施的初期效果相当显著,通货膨胀显著下降,1994年仅为3.9%,为40年来的最低点,然而好景不长,1994年美国开始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使国际资本市场利率高企,阿根廷国内经济受到挤压,此外,受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资本从新兴市场抽逃,投资者大量抛售比索兑换美元,造成阿根廷中央银行外汇剧减,仅在1993年第一季度,外汇损失就达41%,但比索仍旧维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由此“兑换计划”也成为阿根廷战后第一个没有因危机而终止的稳定计划。

二、当前阿根廷国内金融危机的特点与成因

尽管“兑换计划”并未因投资风潮及外汇储备损失而放弃,但是,从1995年第二季度开始,阿根廷的经济出现负增长。为刺激经济复苏,梅内姆政府开始不断增加开支,再加之梅内姆总统为谋求第三次连任,对地方政府财政开支的扩张也就听之任之。因此,各级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大举借贷,公共债务从1996年的900亿美元剧升至200x年的155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超过40%。

阿根廷的本轮金融危机早在200x年度就已初现端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承诺牵头为阿根廷提供总额为397亿美元的应急贷款。但是,进入200x年以后,阿根廷金融形势不断恶化,终于在200x年7月当时的经济部长卡瓦略宣布启动“零赤字计划”后爆发危机,证券市场发生空前动荡,资本市场的崩溃一触即发。200x年8月21日,经过艰苦的谈判,阿根廷终于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0亿美元的应急追加贷款。但是,作为贷款条件之一,阿根廷必须严格执行其零财政赤字计划。新贷款的到位使一度形势危急的阿根廷金融市场暂趋稳定。

200x年10月底,当阿根廷政府准备与债权银行谈判、重新安排高达1280亿美元巨额债务的消息传出后,阿根廷金融市场再次出现大幅动荡。因为尽管官方媒体将阿根廷政府所进行的债务重组谈判称为“债券置换”、“有序停付”,但是,对于债权人而言,其实质就是倒帐(default)。消息一经证实,外国资本加速抽逃,据报道,仅11月30日1天阿根廷就有7亿美元流往境外。

为应付严重的危机局面,阿根廷政府200x年12月3日颁布法令规定,从12月3日起,任何储户,不论是个人还是机构,每月提取的存款数额不得超过250比索或等值的美元,一个成年人每个月出境带出的外汇现钞不

得超过1000美元。此举一出,世人哗然,不仅阿根廷人极度不满,世界各国也表示高度关注。阿根廷还相继上演了由抗议、示威,发展演变为哄抢商店的骚乱,有20多人丧生。200x年1月,鉴于国民的普遍反对以及阿国内政党之间的政治斗争,阿根廷最高法院裁定政府限制储户提款的行为违宪,政府的稳定计划再次遭受挫折。

尽管阿根廷的本轮金融危机还远未结束,但我们已经能够从中总结出本轮金融危机的一些特点。第一,本轮危机已不单纯是一场金融危机,已经涉及到经济、金融、货币,以及政治、社会等诸多层面。就阿根廷本轮危机的经济层面而言,货币贬值、汇率制度几近崩溃,经济已连续4年负增长。更为甚者,沉重的债务危机已经拖累阿根廷国内银行体系,这也是目前国际社会最为担忧的问题。就社会政治层面而言,经济、金融层面的危机已经造成社会动荡,阿根廷国内几度爆发大规模社会骚乱。社会各政党权力与政治斗争有增无减,而且普遍缺乏有效的应对政策,德拉鲁阿总统下台后的短短两周时间内,阿根廷就换了4位总统,这在当今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第二,类似于阿根廷国内所发生的这种大规模经济、金融危机,单纯依靠IMF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援助贷款已被证明是难以扭转乾坤的。在阿根廷本轮金融危机过程中,尽管IMF几度提供应急贷款,但效果差强人意。而且,伴随美国对阿国内局面关注程度的改变,IMF也正从中抽身,从起初的积极援手发展到目前已是象征性的援助。美国财长奥尼尔曾发表评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阿追加贷款的目的是帮助阿根廷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而不是继续浪费每年只挣5万美元的美国劳动人民的钱”。IMF态度的转变可以从200x年下半年追加应急贷款的规模上看出,在阿国内局势急转直下时,IMF承诺追加80亿美元贷款,但是只兑现了一半,另一半视阿国内状态的改善而决定是否实施。由于IMF贷款越来越多地附加各种条件,如要求阿根廷实现一定的经济增长目标,紧急压缩财政赤字等。因此,接受IMF贷款的同时也使得阿根廷政府在采取措施时前后制肘,左右为难,所谓“狼跋其胡,载踬其尾”,最终的结果适得其反。第三,在世界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增大的背景下,像阿根廷这种高金融风险的国家遭受冲击的可能性还会不断加大,一旦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有任何风吹草动,它们都可能首当其冲。"9·11"事件以后,美国经济进一步放缓,世界经济增长前景进一步趋淡。阿根廷也在200x年9月进入了本轮危机的又一个高峰,尽管阿根廷危机的根源主要在其国内,但周边及国际环境的影响却是有目共睹的。不仅如此,这种风险与不确定性不仅会诱发和助长金融危机的爆发,而且还会给其后续的经济稳定措施形成压力,更易形成反复,使政府的政策落空。

要对当前的混乱局面施以有效的缓解措施就必须首先对危机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概括而言,导致本轮危机爆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轮危机直接起源于梅内姆政府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和“兑换计划”。

阿根廷的此次金融、经济危机可谓由来已久,乃沉疴未愈又添新疾所致。自梅内姆总统入主玫瑰宫以后,阿政府当局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全面放开市场并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前期,阿根廷对数百家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结果,一方面使政府获得了大量资金,据有关研究统计,在1990-1995年期间,阿根廷对123家国有企业进行了私有化,获得1845亿美元。大量资金套现也使阿根廷政府财政状态明确改善,1993年还出现了财政盈字。而另一方面,全面私有化和市场开放也使得外资占据了包括能源、电信、金融等在内的几乎所有领域,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外资。而更为严峻的是,自1996年起由于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已被私有化,因此,政府能够据此套现的资金大幅减少,再加之梅内姆总统为谋求第三次连任,不惜大幅度增加财政开支,对地方政府财政开支的增加也听之任之,各级政府的财政赤字急剧上升,公共债务从1996年的900亿美元上升到200x年的1550多亿美元,占GDP的比重超过40%。不仅如此,阿根廷的债务结构也极不合理,大量债务以固定利率计息且还本付息集中在2001-200x年。

阿根廷本轮危机的另一直接诱因则是其僵硬的汇率制度,如前所述,“兑换计划”的核心就是货币局汇率制度。实施“兑换计划”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汇率联系而引入强制约束力,遏制过度的通货膨胀。固定汇率虽然为控制通货膨胀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自9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美元持续保持强势,致使比索币值人为高估,造成阿根廷国内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成本急剧上升,使阿根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丧失竞争力。货币局汇率制度的另一弊病是使得阿根廷的货币供给严重依赖外汇储备,使阿根廷基本丧失了货币政策自主权。在财政赤字急剧上升,引起市场

担忧后,阿根廷政府事实上已经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两项工具全面丧失,因此,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阿根廷政府已无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危机的恶性爆发在所难免。

第二,阿根廷此轮经济金融危机之所以波及面广,且程度深,持久时间长的根源在于阿根廷国内经济问题政治化倾向愈演愈烈。

阿根廷国内经济问题政治化也是有其历史根源的,无需追溯过远,仅20世纪80年代末期就有过集中爆发。1989年,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再加之南方部分地区数月降雨稀少而引发大旱,最终爆发了南方农民暴乱事件,致使阿根廷陷入了空前的社会经济政治危机,这种经济问题政治化的倾向在本轮危机中则愈益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政府与议会之间,以及各政治派别之间在许多问题上长期无法达成共识。近年来,阿根廷国内各党派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并且总统的权力也受到了极大限制,总统德拉鲁阿既没有控制议会,也没有赢得全国23个省市的大多数的支持。相反,反对党却控制了那些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大省。由于得不到广泛的支持,政府的经济政策往往无法及时出台,且结果大多不理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局势的恶化,国内外投资者对政府越来越缺乏信心,往往将资金转移到国外。

其次,政府当局与普通百姓之间的分歧很深,政府的政策主张得不到民众的支持。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私有化进程的深入,阿根廷国内贫富悬殊进一步扩大,普通市民、百姓对政府当局本来就颇多微词。在本轮危机尚未真正爆发时,政府为了获得IMF的援助贷款,一直试图压缩财政开支,但是,百姓对裁减公共部门雇员和锁定工资收入等一系列“勒紧裤腰带”的改革极为不满。在危机大规模爆发以后,政府限制储户提款的规定更是进一步激化了百姓与政府的矛盾,最终由抗议示威演变为社会骚乱。阿根廷最高法院最终裁定政府政策违宪,应该说部分原因就是政府政策确实触怒了民愤。

最后,阿根廷的金融、经济危机甚至影响到阿根廷与部分国家的经济和外交关系。危机发生以后,阿根廷宣布暂停偿付外债,同时,为了避免外汇储备进一步流失,政府宣布居民存款以美元计,而银行对外贷款则全面转变为以比索计值。此举虽有利于增加社会民众持有比索的吸引力,但对银行业却是极为不利的,银行业的潜在风险加大。由于阿根廷金融自由化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外资银行在阿的数目不在少数,外资银行及相关产业的利益受到极大威胁。据报道,已有包括西班牙总统、法国总理等在内的国外要员公开呼吁,或直接打电话给阿根廷总统要求保护其投资者的利益,因此,阿根廷此轮金融、经济危机中表现出的经济问题政治化趋向相当明显。

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以及周边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也对阿根廷金融危机的演进有着重要影响。

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从整体上看亮点不多,美、日、欧三方的经济增长势头都有令人振奋的消息。自200x年美国经济放缓以后,阿根廷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本来就向着趋紧的方向演化,待至"9·11"事件以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局势更加严峻。而恰恰在这一时段阿根廷金融危机开始进一步加深,阿根廷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局势内外交困。由于阿根廷经济对外资的依赖程度较深,特别是在历次金融动荡过程中,外部援助几乎是一个恢复国内外投资者信心的必要条件。因此,在IMF对阿贷款无法持续递增的情况下,美国更是无暇顾及阿根廷时,阿根廷金融危机在200x年底愈演愈烈。

三、阿根廷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前景

阿根廷金融危机对其国内所产生的猛烈冲击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上,在我们对危机局势进行分析时已经作了剖析,这里我们重点分析阿根廷金融危机的国际影响并对其前景进行简要分析。

就阿根廷金融危机的国际影响而言,总体上是地区性的、局部性的震荡明显,但是对整个国际经济的冲击有限,不会扩散到全球范围。相比较而言,阿根廷金融危机的国际影响不仅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甚至比俄罗斯金融震荡的影响也要弱。

阿根廷金融危机的对外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拉美其他国家的影响。金融危机迫使杜瓦尔德政府放弃了实行长达11年之久的固定汇率制度,新的汇率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其他拉美国家,尤其是对南方共同市场国家的外贸影响较大。据巴西出口商会的报告预计,阿根廷比索同美元的比价从原来的1:1贬值到1:1.4,巴西200x年向阿根廷的出口将减少35%,出口收入将减少约13亿美元。如果考虑到对美国的出口,巴西等拉美国

家的出口损失可能更大。因此,从200x年开始,南方共同体市场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有所抬头,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势必影响共同市场的团结,损害成员间的协调发展。

阿根廷金融危机对拉美国家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阿根廷货币贬值以后,外国企业在阿根廷的投资已蒙受重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仅西班牙企业在阿根廷的投资损失就有近百亿美元。金融危机不仅导致外资在阿根廷投资帐面资产缩减,而且导致生产和市场需求急剧萎缩,投资回报率大幅下降,这些都会影响到外资对拉美国家的投资。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公布的统计材料,200x年拉美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额为582.78亿美元,相比200x年下降了10.5%,其中巴西和阿根廷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为191亿美元和35亿美元,分别比200x年下降了37.7%和67%。目前,拉美经济界人士普遍担忧,由于投资者在阿根廷蒙受了损失,今后在拉美地区的投资将更趋谨慎。

金融危机影响论文范文篇5

美国此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是造成了美国大量金融机构的破产或重组,导致货币供给的紧缩,逆转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势头,并且至今尚未看到好转的迹象,最终影响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本文从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收入再分配、金融自由化进程和国际货币体系的运作所造成的影响这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对全球范围内收入再分配的影响

金融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应在于它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降低经济社会的交易成本,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但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虚拟经济在社会整体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极速膨胀,资本在金融市场的加速流转越来越表现为追逐超额利润的投机行为。在虚拟经济条件下,庞大的投机性交易成为主要的收益来源,而虚拟经济交易的对象是经过各种加工以及粉饰过的“风险”,这些交易并不是以合理的条件融通和配置资金,而是围绕着货币和证券的价格波动和利率变动所造成的损失由交易当事者的哪一方承担或盈利的归属。资本市场的运行是在资产定价模式的基础上由心理预期的支撑而自我实现的,在金融创新的杠杆放大作用下,人们对于超额利润的向往超出了对于风险的评估,表现为一种典型的“博傻”行为。一旦外在扰动引起金融市场运行趋势的逆转,高台跳水式的资产价格暴跌不可避免,出现一轮又一轮“剪羊毛”似的财富再分配。而在这种再分配过程中,一种比较悲惨的情况是富人对穷人的侵占,富国对穷国的伤害。鉴于一国内部收入的再分配受制于国家主权、经济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强约束,我们这里主要讨论金融危机带来的国家间的收入再分配。

此次金融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是此次危机所造成的损害并不是由美国自身独自承担的,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收入再分配。一定程度上使得美国分散了金融市场的风险,转嫁了危机所导致的损害。这种收入再分配的机制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美国通过大量输出美元获得了巨大的铸币税收益,这种收益与付出的成本间的比例随着危机的爆发和美元贬值会得到放大;另一方面,持有大量美元资产的国家或者个人通过购买美国金融产品,间接承担了危机所带来的损失。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全球资本管制放松,世界经济虚拟化进程加速发展,虚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深了收入和利润国际间不平衡再分配的程度。在虚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和经济实力差异所导致的经济虚拟程度的悬殊为收入再分配的实现提供了充分条件。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了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不断推进和深化其金融发展,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和分享其他国家国民福利增长的能力,其经济的运行日益表现为虚拟经济为主导的特征。而广大的发展中国甚至包括多数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经济虚拟化程度较低,其经济的运行更多地表现为实体经济主导的特征。在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得到较多的利益而为之承担的风险不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利益分配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等的。这样,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以虚拟资产为导向的资金大规模地国际流动,金融领域完全以吸食通过投资和动员各种技能水平的劳动力创造出来的财富为主,金融领域内增值的资本则来自于而且将继续来自于生产部门,后发国家实体经济部门所创造的利润,更多地被发达国家通过虚拟经济活动而分割。一直以来,美国通过让境外债主吸纳美国国债,借助外资注入来支撑濒临崩溃的美国房地产市场、制造境外金融泡沫、输出巨额美元三种途径有力地刺激了境外美元资产的极度膨胀,半国家承担金融泡沫破裂的结果是通货紧缩,中心国美国则以金融泡沫向半国家的有效转移而维持通货稳定。在这个泡沫的形成到破裂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伴随着国家间收入再分配的发生。

(二)对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影响

美国此次金融危机是在金融全球化进程有了很大发展的基础上发生的,它的发生必将对全球金融自由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主要利益代表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反思全球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减轻对发展中国家在推进金融自由化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发生在金融体系最健全国家一一美国的此次金融危机,也会使得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对自身金融自由化的进展进行深刻地反思,采取更加审慎的自由化举措和金融监管措施,增强本国金融体系的抗风险性。

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基础在于自由市场自发作用下,金融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也充分证实了这个命题。但是一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过分地强调金融自由化可能带来的好处,却没有考虑众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和国内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强迫少数国家进行比较激进的金融自由化,导致这些国家不同程度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困扰。20世纪80—90年代拉美金融危机和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虽然让许多国家尝到了激进自由化的恶果,但是并没有改变美欧国家强调推进国际金融自由化的一贯立场,从而使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中的金融安全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为金融自由化并不意味着金融管制的终结,而管制放松却有可能终结稳定,金融稳定也许没有直接带来金融发展,但是金融稳定往往直接保障并促进了经济发展。在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业不发达的金融市场中,这种对于金融业运行的监管更凸显出它的必要性。发展中国家在金融自由化的进展中,极度渴求金融发展可能带来的经济增长方面的好处,往往忽略相应的金融监管方面的建设,一旦危机爆发,金融自由化所造成的损失可能远高于激进自由化所产生的短期利益。

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使金融市场在维持实体经济良性运行中的作用得到了大大加强,金融自由化是各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但同时也使得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不断增大,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增加,危机的爆发会对实体经济乃至整个经济系统产生更大的破坏性。美国此次金融危机充分地暴露出信息技术革命给金融监管所带来的挑战。在不负责任的美元扩张政策的推动下,完善的金融体系并不能保证使美国金融体系的运作就安枕无忧,也无法消除金融体系本身所具有的脆弱本性。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推进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必须要防止本国金融自由化的过快发展,防止出现本国金融业的发展与本国实体经济运行的脱离。对正在经受虚拟经济不发达而实体经济发达之苦的发展中国家(当然也包括中国)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要清醒地认识到:符号经济不是一切,生产率提高、资本形成、经济增长才最根本;符号经济更像是耀眼的浪花,实体经济才是掀起浪花的海底的潜流。(三)对国际货币体系运作的影响

由次贷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是在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胀不断高涨的背景下爆发的,次贷危机的蔓延使消费和投资信心指数大大受挫,各国对市场的预期普遍下调。为了防止信贷紧缩可能带来的经济形势恶化,各国央行被迫迅速注入大量的货币以稳定货币市场供求。这样,为解决一场突发的大范围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及大规模信用货币的注入,使全球金融系统面临新的金融泡沫膨胀的风险,国际货币体系蕴藏着新的危机。

二战后美元输出方式逐渐由资本项目逆差转向经常项目逆差为主,在此过程中,全球对美国资产的需求也开始从对其实体经济方面的需求转向了对其虚拟资产的需要,美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实体经济相对于虚拟经济显得日益薄弱,全球虚拟经济迅速膨胀,资金越来越表现出以分享利润为目的投资行为向以获取价差为目的的投机行为的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美元的发行摆脱了与黄金固定挂钩的内在约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泛滥似的发行,以弥补美国不断扩大的经常账户逆差、财政赤字和美国居民不断上升的赤字消费,又由于国际货币体系中内在调节机制的缺失,全球范围内经济失衡状况逐步恶化。在此过程中,东亚国家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的实施迫不及待地需要为本国产品寻找世界性的出口市场,从而和石油输出国一起很快积累起大量的美元,并且这些美元顺差很大部分又用于购买美国资产,使这些美元回流到美国境内。美元的供给不断地以乘数效应在全球范围内流通。随着全球金融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以国际贸易和投资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的作用在逐步下降,以债券、股票、期权、期货等金融资产的交易为主的虚拟经济的地位不断提高,世界范围内形成不受约束的流动性膨胀,全球经济的运行日益被恶化的失衡和金融动荡所困扰,20世纪70年代以来,历次金融危机的背后都深烙着流动性膨胀的影子。

此次发生在市场成熟国家——美国的金融危机并非源于经济的外部冲击,不是因为短期资本外逃或者是国际债务偿还的不足所导致,它是美元长期过度供给的结果,也是现代金融市场脆弱性的又一次充分暴露。它对国际金融市场所产生的影响要远超出之前发生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任何一场危机,它在给美国金融市场稳定带来威胁的同时,也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长期混乱和不安,又一次有力说明了金融危机中中心国家对于国家影响的一维单向性。危机发生之后,从危机的救助上来看,要实施针对主要发达国家如此大范围、大规模的救助,无论是对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世界银行来说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各国首先依赖于本国大规模的救助方案向本国金融系统大量注资,其次大国间进行了紧密的金融合作,多次进行联合降息救市。如此大手笔的金融合作安排是之前拉美和东亚金融危机中所不曾见到的,这充分说明:第一,此次危机影响的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没有国家间的充分合作,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可能会不可避免;第二,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在应对危机上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在应对大国金融危机方面尤其如此;第三,只有在真正危及到发达国家切身利益的时候,他们之间才可能开展有效的经济合作,但这种经济合作也仅仅局限于他们的利益范围之内,至于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面的进展很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二、对我国的启示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不利影响,对于中国来说不可避免地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从目前形势来看,这场危机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对比较有限,至于间接方面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释放,从当前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来看,决不能掉以轻心。对此,我国政府已经积极采取了多方面的应对方针和策略,相信会把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尽可能小的范围之内。但是我们认为,这场危机的爆发对中国的启示也同样应当引起各方高度的关注和深刻的反思。

金融危机影响论文范文篇6

自2008年9月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股市已下跌一半;美国由此导致的损失已达3.6万亿美元,其中金融业的损失占到一半;欧洲国家的金融机构同样损失惨重,如苏格兰银行和瑞士银行分别损失了410亿美元和150亿美元。此前,美国纽约大学教授罗宾尼准确预测了这次危机的爆发。2009年上半年,罗宾尼教授再次预测,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并未见底,最坏的时刻还未到来。欧美的银行业将继续亏损,实体经济也将继续遭受损失。目前,国际资本市场的损失已高达30万亿美元,而这个数字还会上升,全球资本还将缩水20%。

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亚洲国家自然不能幸免于难。由于过度依赖对欧美的出口,亚洲的新兴经济体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以我国为例,2008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五年来首次跌破10%,甚至降至6%以下。沿海地区已有成千上万家工厂倒闭,几千万工人瞬间失业,实体经济受到巨大冲击。尽管我国政府及时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力图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等举措扩大内需,但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的急剧下降仍严重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步伐。而由出口锐减带来的负面影响还会随着时间越来越凸显。

如此严峻的形势难道说明这场危机将终结亚洲新兴经济体的繁荣?其实不然。笔者认为,这场危机对亚洲国家而言,挑战中也孕育着机遇。一直以来,亚洲新兴市场对于欧美国家的依赖被媒体和外界过于放大。其实,这些新兴国家的经济主要是靠与发展中国家的相互贸易来维持。尽管2009年对于像中国这样的亚洲国家而言异常艰难,但我们的复苏较之欧美国家也会更快。

我们的优势很明显。首先,作为原材料进口国,我们将从其价格下跌中获益;其次,印度除外,亚洲国家的国债占GDP的比例较小,有利于经济的复苏;另外,我们人口众多,可以借助巨大的内需来刺激经济发展。许多学者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出口大国,尽管将面临国际市场需求大规模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我国很可能是2009年唯一对全球经济增长有显著贡献的国家。

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人曾试图以阴谋论来解释其原因。但事实上,其中掺杂了人们的盲目投资、金融产品的过度创新、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放纵等各种因素。

我们看到,在危机爆发初期,政府就开始积极援助,而越来越糟的形式迫使政府今后作出更多努力。我们应明确,政府在此次事件中的失职之处不是缺乏监管,而是监管不足或监管错位。事实证明,一些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前布什政府所倡导的那种“小政府”理念和市场自我监管体制是无效的,在当今的资本市场上,强有力的政府监管不可或缺。在不放弃自由市场的原则的基础上,政府应和私有企业携手合作,构建新型的监管体制。同时,各国政府和央行应积极采取措施帮助民众重树对市场的信心。另外,企业管理层也存在管理不充分不到位的问题。因此,如何加强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将是管理层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这次危机中,受害者不仅是股东和投资者,还包括纳税人,甚至政府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美好幻想随着虚假繁荣景象的破灭而破灭,纳税人的储蓄、退休金大规模缩水,而政府对资本市场的援助最终也是由纳税人来买单。

其实,这场危机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因为问题始终存在,并且终究会凸显。虚拟经济的繁荣容易然让人们沉迷,容易让投资者丧失理性而陷入无穷无尽的逐利游戏当中。归根结底,这是由人性的贪婪造成的。

面对这场由非理性造成的危机,我们应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去总结。在深受其害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它所起的警示作用。经过这次危机,各国政府应重新审视政府在市场中的地位,各行各业的管理层也应积极思索如何构建一种新的管理体制。同时,作为投资者的广大民众,不能因为这次危机而完全丧失信心,而应对资本市场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学会理性地消费和投资。

摘要:介绍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亚洲新兴经济体在这场危机中面临的机遇。同时,还针对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思考分析。

关键词:金融危机;影响;机遇;原因

参考文献:

金融危机影响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金融危机,日本经济,汽车行业,电器行业,对外贸易

一、金融危机对日本金融业的影响

美国此次爆发的次贷危机对整个日本金融业而言是一个沉重打击。相关数据显示,日本四大银行(三菱UFJ、瑞穗金融集团、三井住友和住友信托银行)2007-2008财年次贷相关亏损预计达47亿美元,约占其预期利润的近30%。瑞穗金融集团作为美国次贷危机的受害者,可谓受害非浅。据该公司的最新一季财务报告预计,公司在美国次级贷款相关资产方面的损失将达2750亿日元,直接导致全年利润下滑26%,至4800亿日元。该报告同时指出,公司第三季度利润下跌了65%,净收入跌至660亿日元,目前,瑞穗金融集团正在考虑采取非常措施,通过股票发行弥补其在次贷危机方面的损失。日本市值最大的银行--三菱UFJ去年第三季度利润下滑了68%:东京三菱UFJ表示,正准备分拆住房信贷业务到一个专业公司,目的是整合该领域的业务发展。据消息人士透露,东京三菱UFJ的核心银行部门将从集团分离其约140个贷款促销办公室的全国网络,创建这个专业公司。三井住友与次贷问题相关的损失扩大到990亿日元:住友信托的相关亏损达299亿日元。美国次贷危机给日本银行界带来的影响正在不断扩大。

此外,曾成功进军美国RMBS业务领域的日本最大的证券商野村控股株式会社也表示,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该公司去年第三季度利润下滑71%,净收入也大幅下跌至226亿日元。

二、金融危机对日本汽车行业的影响

汽车行业是日本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对就业和税收的贡献都不容忽视。然而目前日本汽车行业正面临严峻考验,众多企业正在采取各种可能的办法,尽量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本汽车业三大巨头丰田、本田和日产公司相继宣布,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汽车销售市场低迷不振,导致1月份汽车产量锐减。已经取代了美国通用汽车全球销量第一宝座的丰田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说,其1月份全球汽车生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9.1%。仅为48.8万辆。其中丰田在日本本土的汽车产量下滑了34.6%,海外工厂的产量降低了44.2%。该公司日前证实。丰田汽车2008年出现亏损,预计亏损500亿日元。这将是丰田汽车46年来首次亏损。丰田汽车公司副社长木下光男表示,上一次丰田汽车出现经营亏损,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次则因为金融危机,目前丰田汽车在北美和欧洲市场的销量大幅减少。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至12月,丰田汽车在美国市场总销量为220万辆。尽管市场份额从2007年的16.2%上升至16.7%,但销量却同比减少了40万辆。美国汽车市场陷入萧条,对丰田汽车打击甚大。

本田公司则宣布,其全球汽车生产量1月份下滑了33.5%,为22.7万辆,其中产量锐减最为明显的是本田在美国的工厂。这已经是本田公司自去年以来连续3个月汽车生产量大幅下降。日产公司1月份的全球汽车生产量下降了54%,为14.5万辆,美国工厂的产量减幅最大。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汽车销售颓势,日本汽车厂商纷纷减产、裁员。

三、金融危机对日本对外贸易的影响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底以来外部需求低迷,日本出口遭受重大打击。日本财务省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日本去年经常项目顺差(经常项目是衡量一国与他国的贸易、资金往来情况,主要包括商品和服务贸易、收益以及单方面转移)较前年下降34.3%,其中商品和服务贸易顺差下降81.7%。2008年全年日本经常项目顺差为16.28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92日元),较2007年下降34.3%。商品和服务贸易顺差为1.8万亿日元,较前年骤降81.7%。去年日本商品贸易出口额为77万亿日元,较前年减少3%:进口额为73万亿日元,增长8.8%;商品贸易顺差为4万亿日元,比前年减少67.3%。可见,经济危机给日本的对外贸易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各个贸易公司绞尽脑汁,寻求良策,渴望尽早渡过难关。

四、金融危机对日本电器行业的影响

由于日本、欧洲和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经济衰退,导致消费者削减开支,为了抵御全球经济危机所导致的巨额亏损,松下预计截至3月份的当前财年将净亏损3800亿日元(约合42亿美元)。松下财务主管上野山实表示,该公司计划在2009年3月底之前关闭27家工厂,裁员1.5万人,预计至明年该数字会进一步增加。

NEC公司与日立公司1月30日下调了2008财年业绩预期。受半导体业务下滑与日元升值影响,NEC预计将净亏损2900亿日元(约合219亿元人民币),并宣布将在2010年3月底前在集团内裁员2万余人,其中正式员工与非正式员工各裁员1万人以上,

日立连续3年亏损。公司曾于IT泡沫经济破灭的2001财年亏损4838亿日元,此番的亏损额刷新了这一纪录。预计净亏损将达7000亿日元,刷新创业以来的最差纪录。另外,日本的东芝与索尼等电机企业也出现了巨额亏损,纷纷宣布裁员。据专家分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日本的高科技企业。特别是电子企业带来巨大打击。这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需求减少、出口萎缩、日元升值等。为渡过难关,日本高科技企业除减产、裁员和削减投资外,还应在调整产业结构上下功夫。汽车业与电机业并为日本的支柱产业,但如今电机巨头可谓“全军覆没”,预计今后业界将加速重组。通过并购等大举改革经营状况。

五、金融危机对日本工薪阶层的影响

据日本媒体不完全统计,日本工薪族的月薪和年终奖金持续几年连续下滑。此次金融危机来势汹汹。工薪阶层这一支撑日本社会发展的庞大群体自然不能幸免。统计显示,金融危机使普通的工薪阶层薪水缩水5%至25%不等,临时雇佣者的时给也有所下调。2008年12月,失业率已经升至4.4%,攀升到40年最高水平。在日本,工薪族的工资一般是在员工与公司签订合同时商议达成的。每年年初,公司通常都会给员工增加“工龄工资”。而今年,许多工薪族接到工资商议通知时,得到的是减薪的消息。由于日本劳动合同法和派遣劳动合同法相对健全,人们纷纷借助互联网咨询减薪相关法律问题,部分工薪族准备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而更多的人则选择接受降薪的现实,采取节衣缩食,减少家庭开支等方式重新考虑养家糊口的现实问题。

六、金融危机对日本学生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日本高中生的影响

受金融危机影响,日本普通高中生报考大学观念明显发生改变,在选择志愿时变得更为务实。“学费和考试费低廉、就近选择大学就读、减少报考大学数量”,即所谓“便宜”、“离家近”、“志愿少”成为择校三大元素。

近日对日本最大的补习学校“河合塾”高中教师的一项调查证明:“打算在大学努力争取奖学金”的学生占到63.6%。选择“就近走读”的学生比例也出现高增长。为54.0%。大学可以走读,无疑可以省却一笔可观的住宿费和生活费,毕竟与家人同吃同住相对便宜。选择“报考学费相对较低的国公立大学就读”的学生比例也较高,达到44.5%。日本国公立大学相对于私立大学学费低廉,一年学费一般在60万日元左右(约合4万元人民币);而私立大学学费则参差不齐,多数大学超过百万日元。在经济成为首要考虑因素的时候,学生选择国公立大学就读不足为奇。日本大学完全实行自主招生,报考者可以不受限制报考多所大学,但要交纳相应的考试费,如果报考多所大学,累计起来的报名费用也不菲。受金融危机影响,日本高中生考虑“减少报考私立大学数量”的学生比例达到39.8%。

金融危机影响论文范文篇8

论文摘要: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稳定全球金融市场,各国政府、中央银行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同时,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文章通过对当前金融危机性质的探讨,分析全球各国救市的情况,阐述该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积极探索我国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银监会的设立,应该把重点放在功能界定上,应该放在如何利用原有机构的监管设施、信息、人才及企业文化等来为银监会的功能服务上等观点。

当前美国次货危机正向实体经济蔓延,整个全球经济增长减缓,不仅仅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持续衰退,而且包括“金砖四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也面临着资本抽逃和外需减缓的艰难处境,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在这种形势下,正确判断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弄清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研究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及我国的应对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危机的性质探讨

当前的这场金融危机是一场席卷全球的通货紧缩危机。它的性质主要为:

(一)从时间上看是一次短期性的经济危机

我国领导人在参加的APEC首脑会议中预言这次危机时间为18个月,要到明后年才能见底,亦即需要一年半的过程。从经济危机的划分上看,持续期10年以上的才是长期性的危机,10年以下的为短期危机。因此,从时间上看,这次经济危机还是一个短期危机。

(二)从增长上看是一次伴随经济增长的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是在我国经济形势趋热的情况下突然来临的,在它发生作用的同时,我国的经济受到惯性的作用,还在不断地增长,虽然增长的速度有所下降,但是比起世界其他国家,其速度仍然不低。从长远来看,这次危机也不可能抑制我国的经济发展。

(三)从需求来看是一次需求抑制型的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是由美国房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引起的,由于它的突然发生,使美国和世界的需求受到很大的抑制,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它的表现是物价的持续下降与工资水平的持续下降,工资下降是因,物价下降是果,从而在总体上导致需求不足。

(四)从后果来看是一次危害型的经济危机

因技术进步等原因引起的经济危机称为无害型的经济危机,而这次危机是一次后果严重的经济危机。它的主要表现是生产能力过剩,需求不足,导致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

二、全球各国的救市情况分析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稳定全球金融市场,各国政府、中央银行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9月16日,日本、美国、欧盟等六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宣布,为了稳定国际金融市场,各国向银行系统注入大量流动性;日本中央银行在9月16日、17日、18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分五次向短期金融市场紧急注资近8万亿日元;美国政府紧急推出了救援金融体系的措施,成立政府专门机构接管金融机构7千亿美元的不良资产,为3.4万亿美元的货币市场基金提供担保,暂时停止对799只金融股的卖空;欧洲中央银行在16日、17日先后向市场注资1千亿欧元;英格兰银行向市场紧急注入资金250亿英镑。

美国通过7千亿美元救市究竟能不能缓解这场危机?我们看到,美国的一些政府高官已经承认美国面临的是整个货币金融体系崩溃的危机,这就直接点明了美国这场金融危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但是,国内经济学界的很多观点跟不上危机的迅速升级,甚至有些观点还重复着美国自己已经放弃的盲目乐观论调。我国有些金融界人士面对美国的严重金融危机,仍然坚称美国的金融体系是最权威、最发达的,中国面对全球危机应加快金融自由化改革步伐等,继续重复美国人自己都不愿重弹的老调,完全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倘若抱着这样一种态度来应对这场危机,就会置国家的经济金融安全于危险的境地。1998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基金面临崩溃,当时美国政府花费了几十亿美元救市,第二年老虎基金濒临破产,美国政府救市的代价一下增加了七八倍,花费了几百亿美元。现在看美国政府救市的规模,动不动就是几百亿、几千亿美元,打个水漂就没有了。2000年美国濒临网络经济泡沫破灭的边缘,为了挽救网络泡沫经济的破灭,一是靠吹起更大的次贷泡沫,一是靠打伊拉克战争的军事凯恩斯主义。美国这种挽救危机的办法治标不治本,虽然能取得暂时掩盖矛盾和稳定金融市场的作用,但是最终会促使掩盖的矛盾以更加猛烈的方式爆发。这种救市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被反复验证了的,美国自己也非常清楚。总之,这种救市对世界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危险。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目前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不确定性。从表面上看,这次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主要是对中国金融体系的直接冲击不大。但是,从实际上看间接影响还是非常大的,特别是随着危机的蔓延和向实体经济的渗透,危机的影响还会加大加深。因为:

1.危机已经对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流动性、资本充足率、利润等方面产生了影响。

2.危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正在加剧。

3.危机的持续加深使中国各类金融投资机构的损失正逐渐暴露出来,总的损失目前还难以最终核算。

4.我国拥有近2万亿的外汇储备开始“缩水”。10月25日,美元指数涨至86.95点,两年来的最高值,疲软了6年之久的美元开始反弹。7月以来,仅用3个月美元就上涨了22%。除人民币、日元外,其他欧美货币纷纷贬值,尤其是澳元贬值严重,那些押美元走软而购买海外衍生产品合约的进口商损失惨重,仅中信泰富就损失了20亿美元。

5.危机使我国出口锐减及其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进而对GDP、财政收入、就业以及市场信心等将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因此,总体上看,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

四、我国面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对策

(一)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保经济增长

由于危机的影响,引起了我国的国际经济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为此,我们应正确处理对内经济平衡与对外经济平衡的关系,把国内经济平衡放在首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力保中国经济增长。中国经济能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就是对当前国际社会抵御金融危机最大的贡献。

(二)加强金融监管

银监会的诞生不仅标志中国境内银行业顺应了“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出来的”的世界性潮流,而且也意味着国内金融改革的新的序幕揭开了。因为,随着银监会的成立,不仅使得银行业的格局会发生大的变化,而且银行业与证券业、保险业等方面的关系也会出现调整。实行“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分别对证券业、保险业和银行业实施监管。为避免走以往机构改革的老路,保证银监会要有效运作,要做的事情很多。首先,必须对现有的《银行法》进行全面的修订。用新的法律框架清楚地界定银监会的权力与义务。否则,或是由于来自种种干扰而让银监会根本无法有效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或是银监会滥用其权力为己图利。应尽量减少分立成本与协调成本。因此,银监会的设立,应该把重点放在功能界定上,应该放在如何利用原有机构的监管设施、信息、人才及企业文化等来为银监会的功能服务上。

(三)审慎推进金融开放,建立有效金融预警体系

国际社会在信息革命的推动下,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正在加快,在此背景下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的金融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金融全球化不可避免地要求一国实行金融开放与自由化,但应该看到历史上,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有多次是与金融开放的程度以及金融自由化的进程过快有关。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历次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系统的冲击都相对较小,这与中国政府审慎对待金融开放,以及金融自由化,尤其是资本与金融账户下的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等政策密可分。随着经济金球化与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推进,金融体系固有的风险还会进一步暴露,新的金融风险也将会形成,金融危机的易发性、联动性与破坏性也越来越明显。因此,金融风险的管理仅限于危机爆发后的补救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着力于构建有效的金融危机预警管理系统,预测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逐步化解金融风险,从源头上防止金融风险的日益累积,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公务员之家

(四)深化财税管理

财税制度要作根本性改革,改变政府激励,从保证经济增长的投资财政体制彻底转型,尽快实现向公共财政的转换。不是哪个地方投资多、哪个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才多,而是哪个地方民生好,人民财富增加,政府的税基才丰厚。政府激励变了,从GDP导向转向民生服务导向,政府才会真正从经济事务中解脱出来,才会把配置资源的权力重新交给市场。

(五)要把握参与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性机遇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使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60多年来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暴露无遗,给了我们清醒的认识。2008年11月结束的世界经济首脑峰会,标志着今后的世界将开始走上重新完善和建立国际货币体系的新的历史时期。鉴于我国这30年财富的积累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地位的变化,世界迫切需要我们参与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我们也需要参与。抓住参与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的历史机遇,恰恰是我国经济今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当然,我们要做好长期的准备。

参考文献

金融危机影响论文范文篇9

1、需求下降

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逐月增加,11月份我国出口1149.9亿美元,下降2.2%,中国外贸单月进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12月份我国出口1111.6亿美元,下降约3%。其中,向欧、美、日三个市场的出口明显回落。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根据近几年的统计,这三个市场占我国出口份额的60%以上;但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各国经济滑坡,需求急剧减少。在国际市场萎缩的背景下,我国的出口受到极大影响。

2、经营模式

从出口统计数据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一般低于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金融危机下,高新技术型企业受影响较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影响较大。例如,在出口商品中,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8229.3亿美元,增长17.3%;同期,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97.9亿美元,增长只有4.1%。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生产链上的各个企业都陆续受其影响,而接到最后一棒的,往往是处于最底层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

3、坏账损失

金融危机会导致流动性资金普遍紧张,金融机构为了保证生存必然采取信贷紧缩的措施,这对实体经济的打击巨大。事实上,美国金融机构在资金上的收紧措施,已经直接导致了部分高度依赖银行资金运转的企业在资金流动上困难,最终使很多美国企业直接宣布倒闭,把负担甩给了下游的制造企业。例如,一家美国发电机生产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2008年3月向美国破产法庭提出破产申请,直接导致中国出口企业1055万美元的出口账款无法收回,从而将企业推向绝境。国际信用环境的恶化,对中国出口企业产生了进一步的影响。

4、企业内部

除去外部金融环境的影响,企业自身的各种问题使得企业在金融危机中遭遇更多困境,如缺乏行业自律,企业间恶性竞争;生产环节缺少监控,产品质量差;缺少研发、技术、设备的投入;缺乏诚信、不注重企业自身的形象等。这些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产品出口。

二、国内出口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分析

如前所述,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在实体经济,根本原因在于国际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导致我国的出口出现困难,进而引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为了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国内出口企业应及时果断地提出灵活审慎的应对策略,制定出相应的短期及长期目标。

1、出口市场多元化

面对美欧市场衰退,出口企业应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从目前来看,中国对美国出口金额增速下降最为明显,对欧盟日本次之,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金额则影响不大。我们应有意识开拓新兴市场,通过新兴市场的增长来弥补发达市场的下降,借助市场多元化减小金融危机的影响。

2、防范财务风险

由于国际金融形势前景不明,海外买家的资信状况在发生着变化,即使过去履约纪录良好的老客户,也不能保证他们现在的信用评级没有下降。所以,企业应建立一套良好的风险防控机制,准确地判断风险,并及时采取各种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做好事前风险防范准备,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或减轻损失。企业可以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对买家进行征信调查;采用谨慎的结算方式;积极利用信用避险工具,最大程度上规避信用风险。

3、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在未来的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纯制造业环节的边际利润会变得越来越小。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可以为我们引进外资、引入先进技术,解决中国暂时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它只是一个过程,不能将其视作经济发展的战略或是终点。国家应鼓励企业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结构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外向型服务贸易。

4、进行品牌建设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并不是所有实体经济都受到损失,仍有部分企业显现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逆市上扬。在出口企业中,就在很多“代工”的企业受创时,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企业却还挺立潮头,品牌成为应对危机的重要砝码。企业应以这次金融危机为契机,正确认识并促进自主品牌的建设,增加产品研发的投入,以更大更好的创新促增长。

5、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①注重成本与产品质量。要在生产线上下功夫,关注成本,同时对生产质量严格把关。金融危机并不代表没有了市场,而有限的市场必然会谨慎的挑选质量过硬的产品。

②注重企业服务与形象。要有更高、更快、更有效的服务面对变化,贴近消费者。以服务为渠道,努力提升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陈亚雯;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和出口企业的影响与政策建议[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08期

[2]陈红泉;次贷危机影响中国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与对策[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邵庆祥;论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应对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01期

金融危机影响论文范文篇10

论文摘要: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就业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凸显出来,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在对目前的就业形势进行总体判断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金融危机影响就业的传导机制,并针对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研究和探讨了运用财政政策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的金融危机,通过全球化的资本流动以蝴蝶效应方式向其他国家蔓延,发展成为波及全世界的金融风暴,使各国经济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衰退。日益融入全球化的中国也难以幸免。金融危机透过外贸和外商直接投资等渠道,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就业的影响。

1引言

就业压力大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基本国情,这场危机使原本艰难的就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因此,如何通过经济复苏化解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压力的冲击已成为当务之急。财政政策是应对当下就业问题的重要的政策手段,如何针对金融危机作用于就业的特殊途径以及就业现状来选择有效的财政政策手段加以实施,是目前需要深入研究的议题。

2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2.1金融危机凸显我国就业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1)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从就业总量来看,我国劳动力供需缺口异常庞大,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劳动力数量构成了庞大的就业规模,新增劳动力仍在持续增加。中央提出2009年经济增长的目标是8%左右,按目前我国的就业弹性计算,只能提供900-1200万个就业岗位,那么由此来看,大量新增就业人口将无法就业。

(2)就业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我国就面临着经济转型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阵痛: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所导致的结构性失业。这种失业总体上表现为劳动者的技能素质与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即供给比需求低一个档次。因此呈现出“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现象,而在大量失业人员中,主要是低技能和无技能者。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种情况更多的表现为在东部沿海制造业、出口企业和外商企业就业的大批农民工返乡以及高校毕业生“毕业即失业”。

2.2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的传导机制

随着金融危机全球化,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经济衰退迹象,这导致发达国家进一步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需求,造成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外贸出口大幅度回落。而且,金融危机导致人民币对欧元和英镑等汇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升值,这种升值必将影响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从而使对欧盟和英国等国的出口下降。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一些跨国企业由于资金限制和投资预期的减少无法或减少对中国进行投资。另外,在出口减少和人民币升值影响下,很多出口导向的外商企业和国内企业面临着亏损和倒闭的威胁。

在人民币升值、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的冲击下,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出口企业和外商企业受到的影响比较严重,因为东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很大,而且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以上这些农民工的就业比例非常高的领域。所以,在企业被迫裁员时,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比较低的农民工就不可避免地遭受冲击。

3应对我国当前就业问题的财政政策建议

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改变财政支出、调整税收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在反经济衰退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按政策实施效果的差异,财政政策主要可以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根据当下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的传导机制以及我国就业的现状来确定财政政策的功能和取向,进而对采取具体财政政策手段加以实施,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主要途径。

应该说,在外需疲软,无法拉动经济增长而引起就业问题的背景下,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扩大内需以化解当前的就业困境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目前我国政府已出台一系列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比如“4万亿投资方案”、对农村居民购买家电进行财政补贴的“家电下乡”活动,还有一些由地方政府进行的直接消费补贴以及针对特殊群体就业的税收优惠,这些措施在刺激内需、扩大就业上都起了一定的作用。笔者认为,面对依旧严峻的就业形势,财政政策要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大实施消费型财政政策的力度。我国以往的积极财政政策基本上是投资型的,这使得消费需求不足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并且造成消费增长与投资增长不协调。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来引导居民消费。一是在财政支出上,政府通过增加转移支付或者对粮食等实施保护价格收购来加强对低收入者的帮扶,降低收入分配的两极化趋势,提高总体消费倾向;二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减少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刺激消费;三是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增加对教育、医疗、住房支出等个人所得税扣除,适当提高现行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应适当降低居民生活消费品的增值税税率,增加人们税后收入,从而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2)增加职业技能培训的财政投入。我国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水平低、技能缺乏是制约他们就业再就业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应把就业培训计划与各地的产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科技教育培训体系,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服务。

(3)实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和支持创业的财政政策。近年来,中小企业和小群体创业在解决自我就业的同时,为社会创造出了巨大的劳动力需求空间。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在资金、信贷、税收等政策上对他们进行积极扶持,逐步形成以城镇集体、乡镇集体和私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群,从而广泛吸收社会各个不同层次、不同素质的劳动力。

参考文献

[1]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李伟宁,蓝常高.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与宏观就业政策的协调[J].税务研究,2005,(2).

[3]孙胜利.我国就业问题对财政的影响与压力[J].经济学动态,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