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财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12-02 15:29:05

金融理财教育

金融理财教育范文篇1

———瑞思学科英语CEO夏雨峰根据采访情况来看,与经济危机前相比,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开始趋向理性。李先生,出租司机,女儿正上初中。他说自己虽然收入有所下降,但并没有打算改变女儿的教育资金投入,“还是尽量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吧,只要我们能负担得起。”

而金女士的情况则有不同,她原本是一家汽车4S店做销售,因为汽车行业受到的影响比较大,现在已被裁员,家里每个月就少了2000元的收入。“说到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还是不能省,衣服、玩具,这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控制了,但给女儿报的舞蹈班并不打算取消。”大多数受访父母觉得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出来,经济压力也相对增大,但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家长的普遍心态大多都是“再穷不能穷孩子”,会尽量保证孩子教育资金的投入,即使缩减孩子费用,也只是一些非必须项目,如衣服、文具、游戏玩花费等。中国素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家长们这种“不差钱”的想法,其实正是国人重视孩子教育的一种体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看法已经有了一些改变。很多人认为,给孩子在教育方面花的钱,不仅仅是一种投入,更是一种投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越高的人,具备抗风险的能力越高,其工作往往也越稳定;反之,前途就越渺茫。一个人文化素质与技能水平的高低,是与其教育投资,尤其是未成年时的家长对他的教育投资成正比的。可以说,家长投资孩子的教育,不仅能产生满足现时家庭精神生活或个人心理需求的效用,还能在未来为家庭或个人带来物质上的收益。

教育投资也许回报期长了一些,但是这种回报却是最可靠和最值得期待的。教育投资已经或正在成为居民消费的首选项目和重要部分,也就成为很自然的事情了。当然,教育投资并不仅仅是指家庭对子女的金钱投入,也包括文化投入、时间投入以及精力投入等。而且教育投资也并非越多越好,它同样面临着一个适度的问题,否则也可能过犹不及。

家长焦虑易产生教育误区金融危机突显儿童理财教育重要性:当越来越多的成年人陷入经济困境,这更提醒我们,儿童时期的理财教育有多么重要。早教育,早进行系统性的理财教育,将是孩子一生的财富。———新浪财经初三学生海天跟记者说,最近父母总是反复和他强调,现在工作难找,竞争很激烈,抓紧学习很重要,如果今年高中考不上,未来就没希望了。开学前几天,父母已经把整个学期的学习计划、补习计划都排满了。这让海天感觉厌烦,觉得读书一点意思也没有,被逼急了有时会闪过轻生的想法。

北京市青少年服务台的工作人品介绍,像海天这样因学习压力变大前来咨询的人数比以往上升了近三成。他们的家长普遍因金融危机而产生竞争压力,并且把这种压力转化为对孩子更严格的学习要求。对此,心理咨询师分析说,一些家长往往把一次失败和终生失败关联起来,急切地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建议家长首先应该放松自己的情绪,鼓励孩子发挥自身特长,在这个基础上循循善诱,激发孩子的求知天性,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和进取心。

面对金融危机,还有的家长认为我们遭遇经济萧条,不希望孩子将来也遭遇这种情况,怎么办呢?于是加大孩子的教育投资,让他在正常学习之外参加更多的辅导班,掌握过硬的本领,即使遇到金融危机,他也不至于被公司裁员。越是经济形势不好,家长内心深处的安全需求越强烈。这也是非理智心态的一种表现,除了会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外,还会将这种隐形的精神压力转向孩子。让孩子了解经济情况一项对旧金山市场274户家庭为期10年的调查发现,赚钱多少并不会对未来的幸福感造成太大影响。

不过,一家人能否一起坦率地讨论所面临的经济总是却有确会影响幸福———谈论得越多,感觉越好。———调查机构经济情况不稳定的时期,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告诉孩子经济状况,让孩子了解家庭收支,让孩子与家长共同承担,既是对孩子的诚实,也是对孩子的锻炼。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对孩子们无所不言。关键是既要解释清楚情况,又要只告诉他们那些他们该知道的事情,但家长不要过分渲染恐慌情绪。尽量保持以往生活的节奏和状态,让孩子从心理感到即使家庭经济状况有些变化,但事情仍在父母的掌握之中。

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即使被裁员也努力掩饰,不要小瞧孩子,他们照样能从父母的细节表现上看出端倪,不明所以的他们会更加敏感和恐慌,不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父母要给孩子信心,让孩子们帮助你找到节约的办法或者更好地支配开支,只要全家共同努力,照样可以过得很开心。心理学家们已经证是:从购物和财产上面得到的快乐转瞬即逝。

给孩子们一些权力,让他们在家里如何节约开支的问题上有发言权,这比给他们买昂贵的礼物更有意义。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校的杨国斌表示:虽然目前金融危机影响开始显现,但对家长教育资金投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无论是增加教育投入还是缩减教育投入,家长首先要理性分析,既不盲目跟风也不过度恐慌,因为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最重要看是否对孩子将不定期发展有利。专家观点:理财教育从孩子抓起许多教育专豪发出呼吁:理财教育应从孩子抓起。这应该可以说是金融危机对我们的一个启发。

金融理财教育范文篇2

提要:近年来,投资理财专业在各高职院校纷纷设立发展起来。如何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实际,探索职业化教育方法并付诸实践,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直以来,我们不断对投资理财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同样明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领域的不断开放与深化,企业、各金融机构及中介机构、个人甚至是政府机关都越来越看重投资与理财,对这方面职业人才的需求有增无减。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发源地,投资与理财专业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在各高职院校纷纷设立发展起来的。

一、高职投资理财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范围广,学生学得比较浅,实践动手能力弱。投资理财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比较多,所以开设的课程范围很广,金融学和投资学是其学科体系的主体,银行、保险、证券、企业财务这四个方向的专业知识是其四大支柱,房地产、法律、市场营销、公司经营等相关知识也必不可少。要学通如此多领域的知识和内容,除了需要时间,还需要丰富的师资和学校优厚的软硬件提供支持。但是,单就一所学校而言,师资和学校的设施是有限的,其结果往往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了三四十门课程,但对课程的理解都停留在简单的印象当中,不可能对某个领域或方向有很深的理解和造诣。再加上这么多课程都要进行实践,教学难度很大,除了证券,其他领域的实践教学由于各种原因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二)专业缺乏具体的职业定位引领,给学生就业造成障碍。目前,国内多数高校投资理财专业都是不分方向的,表面上,毕业生可以进入很多行业和工作岗位,但实际上由于没有具体职业定位的引领,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就业选择就会变得盲目。虽有个别学校做了一定的改革,如将专业改为保险专业、证券投资专业、国际金融专业等,这样做的结果虽然使学生对某一个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有较深了解,但又导致专业口径太窄,使学生就业时面临困难。

(三)学校缺乏与企业、金融机构有效沟通合作的平台,学生的职业技能得不到充分锻炼和提升。学校与企业、金融机构走向合作办学是专业教育中获取校外优秀资源的最佳途径,通过学生的实践,能够较快地积累经验和提升技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但是,现实中校企合作的制度和模式有待于完善和改革。企业在这个过程当中明显占据着主动,使学校和学生的利益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校企合作的范围和深度受到很大的限制。具体从投资理财专业来看,企业与金融机构给予真正有效的帮助不多,学生与从业的理财师、金融分析师、投资顾问、资产评估师、财务总监等缺乏有效沟通交流的平台,实战经验的积累较少,影响了职业技能的充分掌握。

(四)忽视对职业素养的培养。学校的教学过度偏重于专业知识的教授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质、职业操守、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教导与培养,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化教育

(一)美国的职业教育:社区学院。美国的社区学院在美国教育史上被认为是一次伟大的革新,它对美国的教育及其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社区学院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初级学院,学学本科一二年级的课程,毕业后授予准学士学位,可直接转入本科院校三年级学习,也可经职业培训去就业;二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是社区学院的主要形式,教育内容与职业岗位的要求紧密挂钩,学习合格者可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社区学院职业教育的教学、服务及其他各项工作都明确地以社区为中心,关心社区的生活,发展社区经济。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以社区的近期、长远需要及当地工商业的需要和就业趋势为依据,其生源主要是本社区的青年学生,没有入学考试,没有学历限制,也没有学习年限规定,交费即能入学,合格方可毕业。

(二)英国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并行。英国是世界上职业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的国家之一。当前,英国的职业教育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专门的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和普通教育中渗透的职业教育。专门的职业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在继续教育机构里进行,其中高等职业教育一般由多科技术学院来完成;职业技术培训以企业投入为主,在企业里进行。英国的职业教育有两个最明显的特色:一是注重对职业教育的立法,确立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二是大力推行国家职业资格制度,以此促进职业教育的有序发展。为解决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分离的问题,英国政府确立了职业资格等级与普通教育学位的相关地位,划分并确立了两者之间的具体分级对应关系,规定接受职业教育的学员在达到三级后可直升大学。

(三)德国的职业教育:“双元制”教育。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德国的职业教育地位最高,在整个教育中的比重最大,建有更为系统、完整、有效的职业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其中70%的职业教育属于“双元制”。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它不同于学校制形式,可以称为部分学校制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自己可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依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院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院。

三、对现阶段投资理财专业职业化教育的理解

洞悉投资理财专业教育诸多问题的背后,再对比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先进的理念和经验,我们不难发现其问题的根源: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并没有职业化。

职业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通过多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思维、职业技能及职业操守等各种综合素质,最终使教育者具有较高的行业竞争能力、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结合投资理财专业的特点和实际,我们认为现阶段的职业化教育不应再表现为规模数量的扩张,而是提高办学质量,形成职业教育的品牌;不仅仅涉及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改革,更是教育方式的创新;必须摈弃泛技术教育的理念,缩小职业定位,即理财师和金融分析师;参与主体不应只是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更应该让企业、金融机构、家庭甚至政府参与进来;学习过程中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和营销产品,也要善于自我学习和自我营销;投资理财除了资产的保值增值这一特定的职业能力外,还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涵养。总而言之,职业化教育是人才标准的职业化、课程体系的职业化、专业技能的职业化。

四、投资理财专业职业化教育探索

第一,改革现有的理论技能教育为职业流程式教育。职业流程式教育更注重整个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和一体化,使学生对职业的理解和定位更加清晰深刻。

第二,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删减某些课程,增加比较实用与职业关系度密切的比如房地产金融、项目投资、资产评估、交易心理学、行为金融学等一些课程,将技能考证培训列入职业化教育的重点。这些职业资格有国家理财规划师(ChFP)、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CRFA)、特许财务策划师(FChFP)、特许理财顾问师(ChFC)、特许人寿理财师(CLU)等。

第三,提升现有的师资力量,在职教师除了必须具有高层次的职业资格外,由教学向带领、引导、协助的角色转换也很关键。同时,兼职教师、客座教授、岗位师傅、外请执业理财师、分析师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四,成立理财俱乐部,成员实行会员制,为学生、教师、金融机构及企业、理财师、金融分析师、财务策划师、社会公众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第五,以学校为依托,以本专业师生为主体,以知名经济学教授和行业知名理财师为顾问和首席理财分析师,成立投资理财咨询有限公司,完全按照企业化运作,在校内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场所,如果能够运营成功,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广谦.正确定位加速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7.22.

[2]刘玉平.现代金融的发展趋势与金融学教育教学改革——“2006年海峡两岸金融教育论坛”综述[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6.

[3]吴云勇,陈凌白.金融学专业投资理财方向建设方案[J].浙江金融,2008.1.

[4]徐建民.领跑国内理财教育,培养实战型人才[N].理财周刊,2006.8.22.

[5]曲国庆.对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6.2.

[6]成蕴琳.从银行理财业务看高职投资理财人才培养[J].经济师,2007.11.

金融理财教育范文篇3

提要:近年来,投资理财专业在各高职院校纷纷设立发展起来。如何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实际,探索职业化教育方法并付诸实践,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直以来,我们不断对投资理财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同样明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领域的不断开放与深化,企业、各金融机构及中介机构、个人甚至是政府机关都越来越看重投资与理财,对这方面职业人才的需求有增无减。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发源地,投资与理财专业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在各高职院校纷纷设立发展起来的。

一、高职投资理财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范围广,学生学得比较浅,实践动手能力弱。投资理财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比较多,所以开设的课程范围很广,金融学和投资学是其学科体系的主体,银行、保险、证券、企业财务这四个方向的专业知识是其四大支柱,房地产、法律、市场营销、公司经营等相关知识也必不可少。要学通如此多领域的知识和内容,除了需要时间,还需要丰富的师资和学校优厚的软硬件提供支持。但是,单就一所学校而言,师资和学校的设施是有限的,其结果往往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了三四十门课程,但对课程的理解都停留在简单的印象当中,不可能对某个领域或方向有很深的理解和造诣。再加上这么多课程都要进行实践,教学难度很大,除了证券,其他领域的实践教学由于各种原因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二)专业缺乏具体的职业定位引领,给学生就业造成障碍。目前,国内多数高校投资理财专业都是不分方向的,表面上,毕业生可以进入很多行业和工作岗位,但实际上由于没有具体职业定位的引领,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就业选择就会变得盲目。虽有个别学校做了一定的改革,如将专业改为保险专业、证券投资专业、国际金融专业等,这样做的结果虽然使学生对某一个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有较深了解,但又导致专业口径太窄,使学生就业时面临困难。

(三)学校缺乏与企业、金融机构有效沟通合作的平台,学生的职业技能得不到充分锻炼和提升。学校与企业、金融机构走向合作办学是专业教育中获取校外优秀资源的最佳途径,通过学生的实践,能够较快地积累经验和提升技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但是,现实中校企合作的制度和模式有待于完善和改革。企业在这个过程当中明显占据着主动,使学校和学生的利益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校企合作的范围和深度受到很大的限制。具体从投资理财专业来看,企业与金融机构给予真正有效的帮助不多,学生与从业的理财师、金融分析师、投资顾问、资产评估师、财务总监等缺乏有效沟通交流的平台,实战经验的积累较少,影响了职业技能的充分掌握。

(四)忽视对职业素养的培养。学校的教学过度偏重于专业知识的教授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质、职业操守、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教导与培养,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化教育

(一)美国的职业教育:社区学院。美国的社区学院在美国教育史上被认为是一次伟大的革新,它对美国的教育及其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社区学院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初级学院,学学本科一二年级的课程,毕业后授予准学士学位,可直接转入本科院校三年级学习,也可经职业培训去就业;二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是社区学院的主要形式,教育内容与职业岗位的要求紧密挂钩,学习合格者可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社区学院职业教育的教学、服务及其他各项工作都明确地以社区为中心,关心社区的生活,发展社区经济。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以社区的近期、长远需要及当地工商业的需要和就业趋势为依据,其生源主要是本社区的青年学生,没有入学考试,没有学历限制,也没有学习年限规定,交费即能入学,合格方可毕业。

(二)英国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并行。英国是世界上职业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的国家之一。当前,英国的职业教育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专门的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和普通教育中渗透的职业教育。专门的职业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在继续教育机构里进行,其中高等职业教育一般由多科技术学院来完成;职业技术培训以企业投入为主,在企业里进行。英国的职业教育有两个最明显的特色:一是注重对职业教育的立法,确立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二是大力推行国家职业资格制度,以此促进职业教育的有序发展。为解决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分离的问题,英国政府确立了职业资格等级与普通教育学位的相关地位,划分并确立了两者之间的具体分级对应关系,规定接受职业教育的学员在达到三级后可直升大学。

(三)德国的职业教育:“双元制”教育。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德国的职业教育地位最高,在整个教育中的比重最大,建有更为系统、完整、有效的职业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其中70%的职业教育属于“双元制”。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它不同于学校制形式,可以称为部分学校制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自己可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依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院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院。

三、对现阶段投资理财专业职业化教育的理解

洞悉投资理财专业教育诸多问题的背后,再对比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先进的理念和经验,我们不难发现其问题的根源: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并没有职业化。

职业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通过多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思维、职业技能及职业操守等各种综合素质,最终使教育者具有较高的行业竞争能力、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结合投资理财专业的特点和实际,我们认为现阶段的职业化教育不应再表现为规模数量的扩张,而是提高办学质量,形成职业教育的品牌;不仅仅涉及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改革,更是教育方式的创新;必须摈弃泛技术教育的理念,缩小职业定位,即理财师和金融分析师;参与主体不应只是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更应该让企业、金融机构、家庭甚至政府参与进来;学习过程中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和营销产品,也要善于自我学习和自我营销;投资理财除了资产的保值增值这一特定的职业能力外,还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涵养。总而言之,职业化教育是人才标准的职业化、课程体系的职业化、专业技能的职业化。

四、投资理财专业职业化教育探索

第一,改革现有的理论技能教育为职业流程式教育。职业流程式教育更注重整个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和一体化,使学生对职业的理解和定位更加清晰深刻。

第二,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删减某些课程,增加比较实用与职业关系度密切的比如房地产金融、项目投资、资产评估、交易心理学、行为金融学等一些课程,将技能考证培训列入职业化教育的重点。这些职业资格有国家理财规划师(ChFP)、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CRFA)、特许财务策划师(FChFP)、特许理财顾问师(ChFC)、特许人寿理财师(CLU)等。

第三,提升现有的师资力量,在职教师除了必须具有高层次的职业资格外,由教学向带领、引导、协助的角色转换也很关键。同时,兼职教师、客座教授、岗位师傅、外请执业理财师、分析师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四,成立理财俱乐部,成员实行会员制,为学生、教师、金融机构及企业、理财师、金融分析师、财务策划师、社会公众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第五,以学校为依托,以本专业师生为主体,以知名经济学教授和行业知名理财师为顾问和首席理财分析师,成立投资理财咨询有限公司,完全按照企业化运作,在校内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场所,如果能够运营成功,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广谦.正确定位加速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7.22.

[2]刘玉平.现代金融的发展趋势与金融学教育教学改革——“2006年海峡两岸金融教育论坛”综述[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6.

[3]吴云勇,陈凌白.金融学专业投资理财方向建设方案[J].浙江金融,2008.1.

[4]徐建民.领跑国内理财教育,培养实战型人才[N].理财周刊,2006.8.22.

[5]曲国庆.对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6.2.

[6]成蕴琳.从银行理财业务看高职投资理财人才培养[J].经济师,2007.11.

金融理财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打破刚性兑付;居民理财风险;风险防范

2018年4月,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明确规定打破刚性兑付,2020年延期一年执行。国内学者对刚性兑付的成因及其影响做了很多研究,认为其严重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客观规律,引发投资者不理性行为,对金融市场配置效率产生影响,加剧道德风险。资管新规出台后,严禁金融机构承诺保本保收益,希望以此来打破刚性兑付。此前,我国理财是在刚性兑付的背景下由金融机构担保提供保本收益。居民理财思维固化,没有考虑思考投资与风险并存,再加之没有稳健、健全的法律来规范居民理财,存在巨大法律风险。政府提出“防范金融风险”作为三大攻坚任务之一。因此,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防范和化解居民理财业务的风险愈发重要且刻不容缓。本文在对江苏地区居民理财情况的调查基础上分析居民理财风险的状况,提示存在的风险,最后提出打破刚性兑付下居民理财风险防范对策。

一、打破刚性兑付下居民理财现状

(一)调查基本情况。在对相关文献和政策深度解读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实际发放调查问卷来了解打破刚性兑付下居民理财的现状,主要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对理财产品的认识、对理财的风险认识和对打破刚性兑付的认识四个方面进行设置。本次调查,我们针对江苏银行南京支行、中国农业银行南通支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等银行,在各大行经理和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我们共发放300份问卷,剔除72份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28份,有效率为76%。对受访者的基本信息进行简单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下:(1)在性别方面,男性占比46.05%,女性占比53.95%,男女比例相当,数据受性别因素的影响较小。(2)在年龄方面,40岁以下的所占比重为76.32%,表明年轻人是当今理财的主体。(3)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受到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所占比例为65.79%,受过大专教育的为5.26%,受到高中教育的为9.21%,受到初中及以下教育的占比19.74%,表明理财涉及一些专业知识,受教育程度低的居民很难参与其中。(4)在家庭年收入方面,年收入水平在10万~20万元的人数最多,约占总受访人数的36.84%,年收入水平在5万~10万元和20万元以上的人数占比相当,年收入水平在5万元以下的比重最小。(5)在家庭所处地理位置方面,位于城市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6.05%,位于乡村的占比53.95%,城市与乡村居民的比例约为1∶1。(二)居民理财情况。根据调查情况,从居民理财主要目的、居民选择理财方式的考虑、居民对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的认识情况、居民理财的风险意识等四个方面对问卷进行分析,情况如下:1、居民理财主要目的。我们在设计问卷时,考虑到居民理财往往存在多个目的的情况,设置了多个选项。统计表明,大部分居民理财的主要目的是合理安排收入,占比67.11%,为了家庭保障的占比50%。居民理财主要是为了合理安排家庭剩余财产,并且居民更多的在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进行投资理财,以此保障家庭成员的健康和未来发展。2、居民选择理财方式的考虑。理财方式和理财产品的不断增加,一方面丰富了金融市场产品;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居民投资理财的风险,因此居民选择何种理财方式需要谨慎考虑。被调查者反映在其选择理财产品时,首要考虑的是产品的收益及安全性的比例为72.37%;紧随其后的是金融机构信誉,占比为57.89%;对理财产品的了解程度,占比为53.95%。看重产品服务的占比为23.68%,关注周围人选择的占比为17.11%,这两点人们考虑的不多。表明居民在进行理财时,还是保持着低风险的原则,最先关注产品的收益性和安全性。金融机构的信誉和了解程度,对于那些依托金融机构进行投资理财的人群十分重要,在缺乏足够理财知识时,选择一个信誉度高的金融机构,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理财方式。就产品服务,跟从他人理财这块,人们还是较为谨慎,不会因为服务到位而忽视理财产品的实际优劣情况,也不会盲目地跟随众人进行理财,这是很值得肯定的。3、居民对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的认识情况。为了解居民对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的认识情况,我们对被调查者认为购买的理财产品出现了亏损,金融机构应多大程度给予赔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89.94%的居民认为金融机构应给予刚性兑付,2.21%的居民对金融机构给予刚性兑付持反对意见,剩余被调查者认为两种结果均可以接受。从调查结果来看,居民对理财出现亏损是很反感的,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理财亏损应该由金融机构给予赔偿,但这是不符合当前打破刚性兑付下理财的实际情况的。这说明大部分的居民并不了解刚性兑付,更是没有去了解我国居民理财的相关政策,这种情况对于居民规避理财风险是不利的。4、居民理财的风险意识。此次问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居民理财时对理财风险的认知情况,以及分析其对打破刚性兑付下理财的看法。因此,居民理财的风险意识是理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居民保守理财所占比例为18.37%;不希望本金损失,愿意承担一定幅度的收益波动,厌恶风险的占比78.89%。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基本没有阅读,直接在工作人员指引下签名的人所占比重为87.32%;有4.68%的居民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详细阅读产品合同;8%的人只阅读利率、期限等基本要素。说明大部分居民理财时都没有充分重视理财产品的风险提示以及操作流程、买入卖出的手续费等相关事宜。

二、打破刚性兑付下居民理财风险表现

(一)利率变动风险。利率变动风险属于市场风险,而金融市场一直处于不断波动的状态,则会对理财产品的收益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很多居民在投资理财时并未重视收益以外的其他风险提示,相关风险意识不足。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利率变化不确定性的逐步上升,理财产品的本金和收益也会随之发生变动,银行若未能及时采取与利率变动方向一致的风险防范措施,就会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损失。(二)操作风险。理财业务相关从业人员未能严格遵守相关从业规范和管理制度而对投资者带来的操作风险,以及投资者自身未在风险承受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的操作风险,都会加大居民投资理财的风险,进而影响理财产品的收益。(三)法律风险。我国并没有任何法律和法规约定理财产品应给予刚性兑付,理财产品刚性兑付是一种不成文的行规,并未在法律上得到规范,不具备法理依据和契约保护基础。因此,目前理财产品刚性兑付处于无法可依的状况,没有相关资产管理业务领域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居民在进行投资理财时应要充分考虑到收益和风险相对等的现实。

三、打破刚性兑付下居民理财风险成因

(一)缺乏对理财产品的正确认识。很多居民不知道如何在众多的理财产品中选择适合自身的理财产品,缺乏对理财产品的正确认识,而且部分居民在进行投资理财时,仍怀着对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固有理念,从而忽视对产品相关的其他信息的了解,风险意识不足。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居民进行投资理财时,应该对理财产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够控制预期收益和防范可能的风险,确保自身经济利益。

(二)理财意识不足,理财方式单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可供居民选择的理财产品越来越多,但居民的理财意识不足、理财观念较为落后,再加之理财专业知识的匮乏,导致大部分居民难以充分了解到各理财产品的特点,使得居民往往倾向于去选择收益率低、安全性高的一种投资理财方式,如储蓄和利率较低的银行理财产品。尤其是一些中低收入的家庭,没有合理规划家庭资产,不愿意接受风险程度较高、收益率较高的投资产品或投资组合,从而无法实现资产的收益最大化。

(三)金融机制不够健全。刚性兑付容易引发金融风险,很多金融机构将不同时期产品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分离开来,仍承诺投资理财保本保收益,到期实现预期收益,使得居民的实际投资风险与预期收益不对等。相关金融机制的不够健全让许多投资理财行为没有得到规范,导致资理财市场存在着很多问题,这样就容易让一些违法组织乘虚而入,骗取居民的资产,增大了居民投资理财的风险。

四、打破刚性兑付下居民理财风险防范对策

(一)居民方面

1、提高理财的风险意识。居民在理财过程中,要正确认识金融机构义务与刚性兑付的关系,不能只追求高收益而忽略潜在的投资风险,必须清楚“收益越高,风险越高”的基本市场规律。居民应转变固有的刚性兑付的理财观念,提高理财的风险意识,科学地进行投资理财,并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理性地对待可能产生的风险。2、合理科学地进行投资组合。居民没有必要因存在风险而把所有的资金都放在像储蓄等收益较低的一种理财方式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财务状况选择多种方式进行投资组合,正确认识收益和风险的关系,学会分散风险,并在不断的理财实践中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理财观念,将有限的资产实现保值增值,进而实现最大化收益。3、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财知识。居民应多关注投资理财市场及相关的政策,增强“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的观念。同时,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实现预期收益,居民可以加强对投资理财知识的自我学习,多了解投资理财产品,具备一些基本的理财知识。通过对理财产品利率、期限、可行性、风险可控性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做出科学的理财决策,并根据金融投资市场的变化灵活地做出调整。

(二)金融机构方面

1、提高理财人员业务素质。金融机构应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选拔多种途径,积极建立具备各类投资市场专业知识的理财营销团队,加强理财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优化理财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为居民提供理财服务,以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同时,金融机构应加强对理财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并定期组织内部管理者或外聘专家进行培训,从根本上改变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痼疾。2、加强普及金融知识、宣传金融政策的力度。金融机构可以借助各种媒体和组织,以免费讲座等形式向居民普及专业的投资理财知识,强调居民理财的重要性,让居民清楚地了解各种理财产品,同时要充分披露理财产品的风险,正确引导居民正视风险、防范风险。同时,金融机构也应向居民宣传相关的金融政策,向居民传递“买者自负,卖者有责”的理念,提高居民投资理财的风险认知水平,从而促进理财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政府方面

1、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维护居民理财权益。为了促进理财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切实保护打破刚性兑付后居民理财的合法权益,政府应加快制定和完善金融行业各类规章制度和法律,规范各类理财产品的经营活动,真正实现对可能发生的风险的全面覆盖,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要在相关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加强其执行力度,促进各金融机构公平竞争,做到有法必依,积极营造打破刚性兑付背景下公平、公正的理财市场环境。2、加强监管力度,维护理财市场秩序。尽管资管新规要求打破刚性兑付,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居民对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的认识不足,仍怀有对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期待,而忽略了理财产品高收益背后的高风险,一些平台则借助居民的这一理财心理,在销售理财产品时承诺居民高收益无风险,从而出现了很多刚性兑付的风险。所以政府要加强对理财市场的监管力度,坚决打击非法理财组织,有序维护理财市场的秩序。同时,政府也要促进金融机构加强内部监督与自律,避免行业间发生不正当的竞争,共同促进理财市场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理财服务。综上所述,随着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化以及打破刚性兑付政策的实施,一方面政府要细化打破刚性兑付的措施,丰富居民理财产品,加大金融机构理财业务的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大居民理财风险教育,培养“理财有风险,投资须谨慎”的观念。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凯冰.我国居民个人投资理财规划的策略探讨[J].消费导刊,2019(18).

[2]刘昊卿.浅析营业信托“刚性兑付”的法律问题[J].商讯,2020(17).

金融理财教育范文篇5

相形之下,我国在投资与理财专业的教学方面却出现了明显滞后的局面。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课堂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性教学对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的观念。这种不合理的教育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学生素质不高,尤其岗位实用技能与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相差太远,对该专业学生的毕业产生很大影响。

1.投资与理财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存在不少问题。其主要原因一是专业的社会认知度低,当时大多数人都不大了解该专业。二是是教育教学模式不合理,致使教学效果不好,学生素质不高,尤其岗位实用技能与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相差太远。三是专业定位还不是很明确,虽然在专业设立之初,都看到了该专业的广阔发展前景,但具体到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认识不明确统一。由于该专业是新设专业,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资料,没有一套成熟的教学计划,该专业是在参照会计、金融保险等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再结合本专业特点,制定的投资与理财专业的教学计划。

具体来说,投资与理财专业教学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内容形式单一。目前,金融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永远大于“研发型人才”。具体到金融企业,其岗位设置的层次特点来看,目前占有较大比重的仍然是操作应用型一线员工,如营销岗位,并不要求员工具有研究开发方面的能力。

(2)师资力量薄弱。目前,我国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瓶颈,在于教师队伍中缺乏“双师型”素质教师。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实践锻炼的时间严重缺乏,实际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

(3)实践教学设施及实训基地不健全。一是实验室建设有待提高。实践教学经费紧张,实践教学设备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实践的要求。二是未建立起与金融机构合作的长期稳定机制。由于金融机构的工作任务都比较繁重,适合专业实习要求的机构担心接受学生实习会影响他们自身的工作。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的机构,又缺乏学校实习督导老师和机构督导老师,实习的机构不能完全了解学生实习的目的,要求和任务。三是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些实验教学平台的隶属关系和运行机制均存在问题,需要通过理顺管理体制加以解决。

2.解决方案

从教育本质功能来看,高职教育主要体现三个功能:1.生存技能的培养功能。2.塑造精英的进化功能。3.培养使命的信念功能。这三个功能的实现,体现了高职教育的专业化。基于这三个功能,笔者提出以下想法:

(1)教学计划要明确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能力,围绕专业能力开设所学的课程。同时还根据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及学院已具备的条件,设计相应的实训课程,并编写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突出投资与理财专业特色,使之贴近行业的需求。根据金融企业所需要的职业岗位、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设置课程门类、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利用职场化的情景教学,通过选择学生受益面较大的行业及操作性较强的产品为实践对象。引入企业运作模式,为学生建立—个真实的实训环境,并通过建立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考核和绩效考核体系,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2)要明确投资与理财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即金融产品的投资分析能力,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及家庭理财规划能力。其中核心能力是家庭理财规划能力。学生通过该专业的学习,应当掌握现代金融知识和金融业务操作技能.具有敬业精神和行业所需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金融创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和营销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解决金融实务问题,并能够从事银行信贷管理、公司和个人理财、银行市场营销、银行风险管理等工作;能够在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等从事金融、财务管理的中级专门人才。

(3)要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根据本专业情况,带学生们到企业参观,聘请公司的专业人员为学生现场进行证券行情分析;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到银行、储蓄所了解当前金融机构的理财品种及收益情况,分别对各种理财产品进行比较和分析。这样做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也使这些相关的金融机构了解和认识了我们的学生,为今后进一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投资与理财专业今后发展应强调实用型、创新型,进一步强化综合技能训练课的教学,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模拟教学等,以金融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

(5)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投资理财专业的学生毕业就业方向主要有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企业。从事的相关职业主要有保险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证券经纪人、证券投资分析师、银行投资理财顾问、会计等。这些职业均需要资格证书,比如证券从业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注册投资分析师、注册理财规划师,特许金融分析师(CFA),金融工程师、特许财富管理师、投资管理、理财产品开发人员、注册会计师、后台工作人员(在财务、结算、税务方面有经验)等。这些职位绝大多数都与投资理财有着较深刻的业务联系,受过系统和严格的金融学专业投资理财方向培养的人才,才能从事这些方面的工作。但目前各类金融人才均缺口巨大,需要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上有的放矢。

金融理财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大学生; 投资理财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金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互联网+金融”的新型金融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相较于传统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本身的种类非常丰富,体验起来非常方便快捷,但是由于其本身是基于网络平台开展的一种新型金融业态,相关的法律及监管尚不到位,容易使大学生等投资者很难分辨投资的风险,进而会增加他们出现投资损失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增强大学生的投资理财能力,使他们可以活用互联网金融来夯实自身人生财富的基础积累值得深入探讨。

一、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企业或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来实现资金投资、融通、支付以及信息中介服务的一种全新的金融业态。但是互联网金融并非是简单地融合互联网和传统金融,而是建立在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支付技术、社交网络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可以对金融产品种类、金融交易方式以及金融业发展的环境等带来重大的变革。此外,互联网金融本身的民主、高效与普惠特性使其可以切实将客户放在金融服务的核心地位,并且可以展现出具有交互作用的营销方式,如可以使客户便捷地、高效地匹配自己所需的金融产品,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以及降低金融交易风险等等。

二、互联网金融理财

互联网金融理财主要是基于互联网所开展的一种全新的金融理财模式,具体就是有机融合传统金融理财活动与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可以使第三方理财机构和潜在客户基于网络平台来便捷地开展合作,为客户提供符合他们本身需求的理财产品或理财服务,同时也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来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动态化实时分析,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增加投资理财的风险,这样就可以使用户获取更为透明、便捷的理财渠道。相较于传统金融理财,互联网金融理财本身的最大优势体现在具有更低的理财产品运营成本,可以有效控制因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交易风险,降低了相应的交易门槛。但是其不等于将传统金融申购程序直接搬到线上网络平台,而是将理财产品或服务逐步地向普通大众进行普及。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大学生投资理财能力提升的意义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及社会发展的未来,同时也是“互联网+”时代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投资理财的主力军,对拉动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极大影响。但是由于大学生本身缺乏社会经验,社会阅历尚浅,所以他们容易在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实践中碰到比较大的投资理财风险。实际上,现阶段大学生一般普遍没有接受过理财方面的专业知识,获取相关投资理财方面知识的渠道比较有限,缺乏投资理财方面的专业操作技巧与经验等,加之他们本身可支配的资金有限,容易倾向于投资“P2P”、债券以及股票等一些风险比较高的理财产品,期望可以从中获得比较理想的收益,但是最终却可能会落得“血本无归”的下场,如曾经盛行的“P2P”金融在2020年走向了没落,一时间全部平台被国家和地方取缔,造成了数千万投资者无法及时收回自己投资的本金。由此可见,在互联网金融给大众带来更为便捷、丰富投资体验的同时,必须要深刻意识到其连带着的投资风险。为了可以使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投资理财习惯,就必须要提升他们的投资理财能力。

四、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大学生投资理财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开设投资理财课程,营造良好的投资理财氛围

为了可以有效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投资理财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投资理财习惯,必须首先发挥高校的教育作用,具体可以专门以选修课的方式在高校开设有关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方面的课程,并且要保证相应课程内容本身的丰富性与趣味性,力求可以有效吸引大学生对这些投资理财课程知识的关注。因此,在平时的大学课程设置及安排方面,都可以从课程设计、课堂授课以及讲座培训等多方面入手来为高校学生构建接受互联网金融理财方面的专业教育培训渠道,有效地化解现阶段高校大学生无法有效获取相关方面知识的艰难局面。例如,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开设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投资理财课程,使其可以成为高校常规课程体系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要注重对投资理财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有效拓展,如可以灵活地设置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基础知识课程,国际结算业务以及银行信贷模拟等等一些比较实用的互联网金融知识,同时也要注意有计划、有目的地强化大学生投资理财教育与培训。此外,高校也可以结合学校的课程安排情况,结合时下社会上有关投资理财方面的热点新闻及时普及给在校学生,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设定各种各样的投资理财比赛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投资理财比赛活动当中,逐步培养他们对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本身的敏感程度。但是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投资理财教育或培训活动期间不能够一味地依赖于互联网,也要注意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可以获取丰富的投资理财知识与技能,积累更多宝贵的投资理财经验,这样更有利于降低他们在后续投资理财过程中的风险发生概率。

(二)注重学会开源节流,养成正确的投资理财习惯

在现阶段的高校教育过程中,大多数大学生没有接受过社会实习或者参加过工作,平时的钱财都是来源于自己的父母,这使得他们在花销上常常表现得“大手大脚”,不懂得开源节流,消费上存在铺张浪费、毫无计划性的情况,许多大学生是典型的“月光族”,由于大学生存在的盲目消费行为也使得他们无法有效积累财富。因此,在平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开源节流,使他们可以养成正确的投资理财习惯。例如,在平时日常生活当中,可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使他们可以在劳动的过程中切实体验到金钱来之不易,这样才能够使他们在消费的时候更有计划性,不会盲目消费,更不会过度消费。与此同时,要注意在平时要求学生做到理性消费和合理消费,对必需品和非必需品进行有效区分,合理审视本身的消费观,搞清楚自己现在花的钱都是来源于自己的父母,应该懂得积攒结余,同时要懂得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不能在同学或朋友间互相攀比,并且要善于编制预算和记账,科学规划本身的消费情况,合理设计消费计划,最大程度强化大学生的投资理财意识,使他们养成正确的投资理财习惯。

(三)分散开展投资理财,规避投资理财风险隐患

“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是投资理财领域的基本原则之一,即在开展投资理财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够将全部的投资理财资金全部投入到某一个单一的理财产品上,这样风险会比较集中,并且出现投资理财风险的时候常常会造成“血本无归”。为了可以更好地规避大学生投资理财风险隐患,就需要注意指导大学生开展投资理财的过程中懂得进行分散投资理财,灵活地应用多样化的投资组合方式方法来提升投资理财的效果。通过将资金分散在不同的投资理财平台上,一旦其中某个理财平台出现问题,那么也可以使大学生保留必要的剩余投资理财资金,大大降低了投资理财风险隐患的发生概率。例如,在平时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可以有计划地在投资理财相关课程上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向学生灌输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可以懂得通过有效组合投资理财产品,可以更好地规避投资理财风险。特别是时下互联网金融起步比较晚,相关的一些新型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产品种类也比较多,部分产品在起步的时候可能会伴有机制不稳定或者其他不稳定风险,这些都容易被大学生所忽视。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可以针对性地向他们推荐一些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方面的多样化投资组合产品,并且可以配套为学生开设投资理财产品普及课程,立足专业分析视角来帮助在校大学生可以尽早从客观视角来明确时下发展迅猛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本身的优劣势所在,要懂得采取最优化设计方式来确定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产品组合,降低大学生在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方面风险的发生概率。

(四)丰富投资理财技巧,提高学生投资理财能力

为了可以有效地规避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风险,降低投资理财风险的发生概率,必须要注意将一些投资理财方面的常用经验、技巧与方法传授给大学生,这也是提高大学生本身投资理财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特别是对那些非金融类的大学专业,可以充分应用当下比较普遍的普惠互联网金融产品,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这样可以有效锻炼他们的投资理财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那些有个人投资理财需求的大学生,可以鼓励他们灵活地应用基金定投,使学生懂得个人资产保值与增值的必要性。通过多样化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开展,可以有效锻炼他们的投资理财能力,使他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投资理财风险隐患发生。例如,在指导大学生开展投资理财的过程中,要注意将一些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中常用的经验、技巧与方法传授给大学生,具体的要点如下:其一,要明确基金挑选的基本原则,不选那些成立时间3年以下的短期经营基金;不选择那些频繁更换基金经理的基金;谨慎选择封闭式基金;优先选择混合型基金;对基金的夏普指数、单位净值增长率等有关收益指标进行提前观察及分析。其二,要注意指导大学生及时止盈止损。鉴于市场行业具有不同的周期性,并且消费者进入金融市场的时机也没有保持一致,在某段投资理财过程中出现收益亏损的情况下应该指导大学生保持头脑冷静,逐步等待度过周期顶峰阶段。而在持续盈利期间,投资者也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警惕,避免被卷入到一个全新的亏损周期中,这样会极大地削弱投资理财资金本身的价值。其三,要注意强化定期投资管理,但是要避免选择过长周期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俗话说:“物极必反。”在大学生投资理财过程中要避免轻易放弃,同时也不能够过于执拗,一味地专注于投资的盈利上,却忽视了货币本身存在的实践价值。根据以往的相关工作经验,基金定投中最优投资期限控制在4年左右,所以可以指导大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有效控制。其四,要使大学生切实懂得分散投资的重要价值,避免将投资理财资金投入到同一个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产品上,力求可以对相应的投资理财风险进行分散,降低投资理财风险的发生概率。

(五)构建金融监管机制,营造安全的投资理财环境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投资理财环境比较复杂,尤其是缺乏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方面的健全法律条文及政策等,这会直接影响投资理财风险的防控能力,增加大学生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投资理财风险发生概率。为了可以有效地控制大学生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投资理财风险,就必须要从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环境出发,充分强化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监督及管理作用。发展至今,互联网金融展现出了强大的活力与旺盛的生命力,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门。但是在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缺乏密切监管,使得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性远远落后于传统金融模式,同时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机制不完善,监管单位失责问题也频繁出现,这使得大学生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开展投资理财的过程中容易因为法律漏洞而导致投资的钱财出现损失的情况。例如,在现阶段的大学校园中经常会出现网贷圈套、信息安全以及资金损失等投资理财方面的问题,但是相关部门却无法按照明确的法律规定及条文来惩治相关的人员,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对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以及大学生的安全投资理财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国政府部门、互联网监管部门等都要注意发挥彼此的监管作用,构建健全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比如,我国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快构建及完善互联网金融业态发展过程中的专门监管机制,如可以制定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产品准入制度,对投资理财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秩序进行持续性规范与约束,尤其是要切实高度重视对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投资理财犯罪行为及事件进行严厉惩处,力求可以持续构造公开、公正、有序的互联网金融市场经营环境。与此同时,我国政府部门要注意切实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积极指导、高效切实做好互联网金融教育及培训工作,并且要注意切实指导及鼓励大学生大胆地体验互联网金融产品,让他们在多样化体验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过程中更好地提高自身的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此外,针对校园中出现的大学生投资理财风险案件,国家要给予足够重视,并要注意提供必要的指导及帮助,保证可以稳定学校学生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看法及情绪,避免相应风险事件恶化。总之,投资理财能力是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核心能力,会对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是为了可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投资理财能力,可以从开设投资理财课程,营造良好的投资理财氛围出发,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开源节流,养成正确的投资理财习惯,并要注重指导学生分散开展投资理财,规避投资理财风险隐患,丰富他们的投资理财技巧,配合构建金融监管机制,力求可以为大学生营造安全的投资理财环境,不断提高他们的投资理财能力。

参考文献:

[1]田申.安徽高校大学生互联网理财现状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42(3).

[2]蒋佳莉.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大学生理财方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经营者.2018,11(7).

[3]徐思思,仰彬仁,平娜.浅析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大学生小额理财[J].价值工程.2019,23(27).

[4]史歌,张健如.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40(6).

金融理财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理性消费;财商教育;农业高校;大学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裕,农业高校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相应提高。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大学生的思想理念还不够成熟,考虑问题存在片面性,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以及极端利己主义等错误消费取向,容易诱导大学生陷入消费行为误区,导致盲目消费、超前消费、冲动消费的现象[1]。当大学生无法承受过重的消费负担后,会找父母解决或同学朋友周转,有的会尝试到银行或贷款机构借贷,各种校园贷款业务由此产生。艾瑞咨询的《2018年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指出,大学生提前消费意识强,50.7%的大学生使用过分期产品,39.3%的大学生在互联网金融平台(花呗、京东白条等)申请过分期;7.6%的大学生使用过现金贷产品[2]。但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认识不足、理财知识缺乏,校园贷款办理机构又良莠不齐,一些不法网络贷款平台机构利用大学生的“弱点”,将“校园贷”变成了“高利贷”[3],给办理贷款的大学生带来了重大伤害。因此,帮助农业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性消费观十分重要。

1农业高校大学生消费情况与理财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消费与理财情况,在安徽农业大学各个年级和专业的学生中开展了线上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141份,同时开展线下随机访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1.1消费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由表1可知,大学生消费具有以下特点。①每月生活费水平总体上偏高。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每月生活费在1200元以上的占49.9%,其中每月生活费在1600元以上的占13.3%。这给普通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②生活费的最主要来源是家庭,自力更生能力不足[4]。基本上每个大学生的家庭都会给予一定的生活费,只有不到20.0%的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来补充生活费,16.8%的大学生能够获取奖助学金来补充生活费,通过投资理财来增加生活费的很少(仅2.5%),说明大学生经济不能独立,上大学还是要依靠家庭支援。③消费随意性大,基本上没有规划。20.0%的大学生有经常记账的习惯,80.0%的大学生偶尔记账或从不记账。“月初出手阔绰、月末节衣缩食”,大学生已经习以为常[5]。④一些大学生对生活费不足问题的解决方式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当生活费不足时,53.7%的大学生向父母要钱。27.4%的大学生会通过打工来弥补缺口;约18.9%的大学生采取花呗付款、向同学和朋友借、信用卡透支或互联网贷款等方式[6]。如果长期采取这样的方式,借钱的数额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一旦无法偿还就会产生违约,从而陷入财务危机。⑤仍有部分大学生对结余生活费的处理方式不合理。月底生活费有结余的大学生,大部分采取存银行等理财方式,但仍有20.1%的大学生进行购物消费,这部分大学生容易产生非理性消费。

1.2理财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大学生的理财情况见表2。大学生理财情况呈现出以下特点。.2.1理财规模较小。调查显示,80%以上大学生的理财投资额在1000元以下,理财资金来自家庭给的生活费结余的大学生同样也占80%以上,理财资金量小、来源单一,对大学1.2.2对理财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调查发现,23%的大学生认为可以学习一些理财知识、但有没有不重要,还有1%左右的大学生认为不需要理财能力。理财能力应是大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但实际上大学生对理财的认识还有待提高[7]。1.2.3理财目的的功利性太强。调查发现,24.5%的大学生认为购买理财产品的主要目的就是赚钱,存在较强的功利主义色彩。大学期间的理财应以合理规划资金收支、做理性经济人为主要目的,增加实际操作经验,通过理财可以赚取一定的生活费,但“赚钱”不能是主要目的。1.2.4对高风险的认识不足。一是存在片面追求高投资收益率的现象。调查发现,36.2%的大学生希望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5%以上。高收益意味着必须承担高风险,但是一些不法金融平台不断宣传“高收益、低风险”的错误观念[8]。二是有部分大学生选择高风险的理财方式。7.2%的大学生选择购买基金、3.2%的大学生购买股票,这样的理财方式需要掌握一定的投资知识和技巧。此外,还有2.2%的大学生进行P2P、众筹的投资。目前国家已对P2P、众筹进行专项整治,这种方式最不可取。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在理财方式选择上应该量力而行,尽量选择风险低、适合自己的产品[9],如银行存款、支付宝的余额宝等正规网络理财平台,在理财知识上升到一定水平、掌握理财技巧后,可以尝试进行小规模的基金、股票、保险理财。1.2.5理财知识普遍缺乏。从图1可以看出,对于选择理财产品的方式方法,32.6%的大学生根据所学课程或专业知识来购买合适的理财产品,67.4%的学生通过亲戚朋友同学推荐、新闻媒体、论坛、金融机构宣传推荐,或者其他方式来选择理财产品。因此,大学生普遍缺乏财商教育和理财知识[10],不会对理财产品进行利弊分析,更谈不上掌握投资理财的技能技巧。图1安徽农业大学大学生理财产品的选择依据Fig.1TheselectionbasisoffinancialmanagementproductsofcollegestudentsinAnhuiAgriculturalUniversity。

2农业高校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机制的建立途径

2.1学校教育是主要环节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将科学、合理的生活和消费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设投资理财选修课和金融理财知识讲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并付诸到实践中去,增强学生抵御和防范不良风气侵染的能力[13]。同时,还要开展防诈骗宣传教育。二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财商也称为金融智商,简单地说就是对财富的认识和赚取财富的能力。财商教育就是通过学习运用理财投资知识来提升理财能力的一种手段。财商教育可以帮助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和金钱观念。除了基本的课堂理论教学外,高校要把消费理财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比如举办金融知识大赛,成立理财兴趣小组,开展省钱活动大比拼,提供网络模拟股票、债券市场操作等机会,帮助大学生熟练运用学到的理财知识与技巧,从而提升理财能力。三是打造崇俭尚廉、厉行节约的校园文化。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内报刊、公益广告、校园网、官方微博和微信等多种渠道,倡导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费观念,推行理性消费和可持续发展并存的理念,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正面宣传教育的效果。

2.2家庭教育是必要补充

家长的消费观和理财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因此家庭对大学生开展消费观教育与理财引导是不可忽视的必要环节[14]。家长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家长要关心了解子女的开销情况,不能纵容不合理的消费需要,在发现有不当行为后,要采取有效方式及时遏制,引导子女养成适度节俭、不浪费的消费习惯。家庭生活中会有很多消费决策,家长要邀请子女参与决策,同时关注子女在学校的理财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建议和支持资金。家长教育要合理把握尺度和界限,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对于难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会同学校妥善处理。

2.3政府和社会引导是重要保障

政府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运营,设置市场准入的“高门槛”,加强校园贷款的监管力度,保障借贷双方的利益不受侵犯,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的金融环境。对于面向大学生的各种“不良贷”,应当严厉打击、坚决取缔,引导商业银行开通面向大学生的小额信贷业务,增加官方授权信贷的服务范围和力度,妥善解决一些大学生的贷款需求。大学生是金融机构未来的潜在客户,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开发一些操作简单、资金量小的“大学生理财产品”,让大学生能够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体会到理财带来的乐趣,金融机构也可以从中获取客户资源和“轻微”盈利,从而实现双赢[15]。社会上要增强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坚决抵制攀比消费、奢侈消费、超前消费等不良消费观念,反对享乐为主的生活方式,大力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气。

3结语

金融理财教育范文篇8

系设置要适应复合型理财人才培养目标

的需要。随着宏观金融向微观金融转变,

现代金融业在经营模式、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服务手段等方面呈现出新的发展态

势。高等院校要从大众化教育理念出发,

面向市场、面向未来培养能力型就业人

才。高等院校金融学课程体系改革应适

当减少理论型和管理型的课程,增加务

实实用的理财服务型课程。

[关键词]课程体系;金融学;高等院校

随着现代金融业发展,高等院校金

融学课程体系设置已不能适应理财型人

才,亟待进行调整目前的课程体系。笔者

在此以西方金融理论由宏观金融向微观

金融转变和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

教育转变以及现财服务业的迅速发

展为依据,探讨高等财经院校金融学课

程体系设置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一、高等财经院校金融学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

作为普通高等财经院校,金融学专

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着教材体系的

设置。这也要求我们首先要认清金融业

发展的新趋势。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

融业的发展十分迅速,而且处于领先地

位,金融业的经营模式、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服务手段日新月异。现代金融业发

展表现出新的态势:一是金融业转向虚

拟化;二是混业经营模式已成为金融业

发展的必然趋势;三是银行表内业务转

向表外业务;四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金

融创新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新趋势;五是

金融业国际化程度将不断加强;六是现

财服务业发展迅速,专业型理财人

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这要求高等院

校金融学专业亟待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1.与时俱进,转变思想观念。21世

纪是金融经济时代,金融工具不断创新,

金融资产规模将迅速扩大,理财将成为

现代经济生活的核心。而受传统观念的

束缚和旧的课程体系以及师资状况等因

素的制约,高等院校金融学人才培养目

标仍然徘徊于宏观管理型。这显然不能

适应现代金融业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

高等院校大众化的客观需要。随着社会

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业已经深入社会

经济的各个层面,大众化理财人才呼之

欲出,而且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2.现代复合型理财人才是金融学专

业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普通高等财经院

校,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面向市场、面向未

来,根据自己的实际因校制宜,以培养现

代复合型理财人才为目标。这是金融业

转型的客观要求。所谓复合型理财人才

是指以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能力为基础,

熟练掌握专业理财知识、具有实际应用

能力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

作为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能

同质化,应有自己的特色,即管理型人

才、服务型人才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的人

才。现代金融服务业,个性化服务需求不

断增加,所以,人才培养目标也要个性

化,注重实际应用。

总之,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

系设置必须建立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基

础之上。

二、高等院校金融学课程体系改革

是大势所趋

1.金融业转型的客观需要。20世纪

80年代,西方金融业已经实现了由宏观

金融向微观金融业的转型,其主要标志

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理论上,宏观金融理论逐步转入微观

金融理论研究。宏观金融理论研究主要

是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国际金融理论、

金融中介理论和宏观金融风险与监管理

论的研究。微观金融理论注重金融市场

和金融创新的研究,现代证券组合理论、

资产定价理论迅速崛起,尤其是金融工

程理论,标志着现代金融业的开始。在金

融业发展的实践方面,西方银行业实现

了由表内业务向表外业务的转型,由间

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型。脱媒现象导致

西方商业银行表内业务迅速转向表外业

务,现代金融服务业开始。同时融资方式

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资本市场

融资迅速证券化。上述现象,标志着现代

金融业理财服务时代的到来。这给金融

学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挑战。

2.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就业压

力。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

规模迅速扩张,毕业生就业高峰已经到

来,就业压力与日俱增。所以,高等财经

院校必须正视现实,以大众化教育的基

本思路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即面向市场、

面向就业,培养大众化需求的实际应用

型人才。高等院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产

品的“特殊工厂”。课程设置就如同生产

设备,没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就生产不出

畅销的产品,同样,没有好的课程设置体

系就无法培养受市场青睐的人才产品。

3.市场呼唤理财人才。随着银行业

的由表内业务向表外业务转变,资本市

场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项直接融资转变,

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大众化理财时代到

来。政府、企业、家庭和个人需要理财专

业知识和复合型理财人才。熟练掌握理

财专业知识既可以独立谋生,又可以在

就业市场上显现出竞争优势。因此,金融

学课程体系建设必须适应培养理财型人

才目标的需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理

财型人才需求规模越来越大。我国金融

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服务水平、金融产品开发和金融市场有

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理财服务型人才将

会大有用武之地。

三、金融学课程体系改革

为适应现代金融服务业的需要,金

融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已迫在眉睫。

1.树立微观金融意识,摒弃原有的

课程体系设置思路。长期以来我国业界

人士对金融的理解强调其管理职能,而

且注重宏观方面。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把

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

等课程摆在重要地位,在师资配置、课时

安排上花费大量资源。这显然有悖于现

代金融业发展的需要。现代金融业发展

需要微观金融,即金融市场、金融创新和

金融资产的管理,特别是金融工程,需要

更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所以现代金融要

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树立服务意识。由于

经济社会的发展,理财越来越成为现代

经济生活的核心,理财成为财富扩张的

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尽快适应现代金融

发展的需要,加快金融课程体系改革的

步伐。

2.完善金融学课程体系。我国高等

财经院校金融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

源于国家教育部金融学专业设置的框架,

管理型金融课程居多,如货币银行、中央

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保险学和国

际金融等。而理财服务型金融课程还较

少,如公司理财、家庭理财和投资银行

等。这些要求我们根据高等财经院校金

融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加大力度调

整课程体系。首先,打破原有的课程体

系,尽量减少理论性强和管理型课程的

设置,大力引进理财服务型课程。大刀阔

斧地进行课程重组,减少重复,压缩宏观

金融课程的课时量。同时,增加理财新课

程设置,增加课时量,加强师资队伍建

设。其次,对于课程内容陈旧过时的要及

时更新,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具有先进

性、实用性的新教材。

3.建立健全金融学教材优化更新机

制。目前高等院校金融学教材优化更新

机制不健全,管理型和理论型的教材较

多,而务实的理财型教材较少。难以适应

金融业转型的需要。有些教材内容已经

陈旧,涉及到当前金融发展趋势的最新

内容越来越少。由于教材体制和机制的

不健全,一些管理型教科书长期垄断金

融教材市场,不能及时更新内容,跟不上

时展的要求。这就要求,管理层加大

力度调整目前不合理的金融学教材管理

模式,引入竞争机制,鼓励优秀教材脱颖

而出,特别是理财服务型教材。

[参考文献]

金融理财教育范文篇9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大学生;财商;财商通识教育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家庭和个人财富的不断积累,大学生作为没有固定收入但具有稳定生活来源的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一方面,大学生群体可获取、可支配的财富越来越多,课外辅导收入、社会服务收入、小额投资收入等使得大学生的财富不再单纯局限于父母支付的生活费,可自由支配的财富日益增加;另一方面,近年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P2P借贷、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在给大学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金融风险。当前,“校园贷”事件频发成为热议的话题,“校园贷”涉案范围之广、受害学生之多、社会影响之大,重重敲响了对大学生进行财商教育的警钟。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与大学生财商教育的缺失已构成了现实的矛盾。如何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构建大学生财商通识教育体系,至关重要且刻不容缓。“财商”一词最早由美国作家兼企业家罗伯特•T•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提出。所谓财商,是指认识和运用财富的能力,涵盖了财富观念、财富知识、财富心理、财富行为等内容,既包括理性的观念层面、价值取向,又包括正确的行为层面、能力标准[1]。财商通识教育主要是指针对教育对象进行财富观念、财富知识、财富心理、财富行为等方面的训练与培养,帮助其丰富财富知识、树立正确的财富理念、掌握科学的理财方法。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知识积累的人,财商都是不同的,因此,财商通识教育也应因时因人而异。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财商通识教育不是一般的思想教育或知识教育,而是从观念到行为的全方位教育。

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财商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生深刻理解互联网经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互联网经济纷繁复杂,大学生要掌握互联网经济的一般规律和必要的财经知识,才能具备相应的理财能力。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经济时代的中坚力量,通过健全的财商教育以及有目的的财商能力培养,可提高其在互联网经济模式下的生存与适应能力,同时为互联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二)有利于大学生抵御多元化思想冲击,形成正确道德价值观。道德价值观是用来判断评价事物、行为好恶的标准。新时期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不仅受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影响,还受到互联网环境中各类思想价值观念的冲击,由此导致大学生在道德价值选择时模糊不定,甚至误入歧途。例如有的大学生崇尚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有的大学生不切实际盲目消费、攀比、炫耀。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已严重异化了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亟需系统而有效的财商教育,以净化大学生的思想,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三)有利于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实现良好的职业发展。大学生作为“准社会人”,是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国家建设和消费、投资的主体,面临着人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全新挑战。互联网时代的财商教育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金融投资、企业经营、成本核算与资金预算、风险控制等方面,能大大提升大学生的沟通、管理、协调、决策等能力[2]。如果具备了以上综合素质,也就具备了职业人所需的基本素养,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其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从而顺利就业、主动创业,实现良好的职业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财商教育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炽热化的电子商务、多样化的支付方式、个性化的金融平台等将传统的金融交易由线下转到线上,并不断将互联网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便捷性、包容性融入其中,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变,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各类新型金融模式大潮初起,它的不成熟性和法律规制的不完善在所难免。大学生作为受互联网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一方面,互联网信息发达通畅,消费误导性信息肆意传播,严重扰乱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致使消费选择和消费倾向偏离正常轨道;另一方面,互联网也给各类金融诈骗提供了滋生繁衍的温床,乱象丛生的“校园贷”严重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校园秩序,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2017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的《2017年中国青少年财经素养调研报告》指出: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个人理财知识不足,也不知道如何制定个人的财务计划;在购买金融服务产品时很少比较金融服务条款和服务内容;在有借贷需求但正规渠道无法实现或满足时,会转向非正规借贷渠道,这也恰好应证了为何“校园贷”事件频发不止[3]。概括地讲,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高校大学生财商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第一,财富观念不强。绝大多数学生对消费缺乏理性思考,消费没有计划。攀比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现象严重,不合理消费、享乐主义成为一部分大学生的消费取向。第二,财富知识匮乏。大学生普遍缺乏与财商相关的金融、财务、法律等知识基础,知识储备的贫乏严重滞后于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水平与速度。第三,财富心理不健全。家庭条件优越的大学生往往易产生优越感而不善待财富,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易形成自卑之心。此外,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易陷入投资、消费陷阱,甚至丧失理智做出极端事情。例如河南某大学学生因“校园贷”50万元无力偿还而跳楼自杀身亡等就是财富心理不成熟的典型[4]。第四,财富行为缺失。在非理性财富观念与有限财富知识的制约下,大学生难以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理财行为,对不断扩大的投资理财手段和工具,不少大学生无所适从,无法在众多投资理财工具中进行合理选择使有限的可支配财富实现增值。此外,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大学生财商教育也未形成体系。长期以来,受中国“以财利为耻”的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本应撑起财商教育大旗的家庭、学校、社会未尽其责。据招商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4.1%的大学生通过自学获得理财知识,通过家庭的比例为28.2%,而通过学校的比例不足10%。可见,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财商教育还十分薄弱,加强财商教育特别是在学校进行财商通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财商通识教育的内容

(一)财富观念教育。财富观念是对财富及财富创造的认识与理解,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财富观念教育主要包括消费观教育、理财观教育、价值观教育。消费观教育是财富观念教育的基础。理性的消费观是指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既实现了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又考虑了他人、社会当前甚至长远的利益。正确的消费观教育反对对物质财富的无理由消耗滥用,也不支持一味地节约吝啬。对大学生来说,消费观教育首先要引导他们量入为出、适时适度,应根据自身支付能力合理、有计划消费;其次,消费结构应合理,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并重,生存性消费与发展性消费协调;最后,充分认识到个人消费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坚持可持续性消费,避免盲从跟风,承担起社会责任[5]。理财观教育是财富观念教育的核心。大学阶段是理财观教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进行的理财观教育可使学生受益终生。但是,大学生对于理财往往存在错误认识,例如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事情,理财就是买股票、基金、房产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理财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进行理财观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理财是力求财富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收益的增加;理财存在着风险,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越是没钱的人越要理财,且理财越早越好,因为时间也是财富增加的“助推器”等。价值观教育是财富观念教育的灵魂。财富观念教育离不开金钱观、荣辱观、正义观等价值观教育,尤其在多元化思想观念冲击的互联网时代,价值观教育更为重要,它能使大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运用自己的智慧,通过合法合理的渠道与途径,获取更多的财富。金钱观教育就是让大学生对金钱有正确的认识,既认识到其作用,又看到其局限;荣辱观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面对财富时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正义观教育要求大学生在获取财富的过程中秉着公平正义的观念。(二)财富知识教育。财富知识教育是指财富消费和创造所必不可少的知识积累。大学生的财富知识教育包括专业性知识教育与综合性知识教育两方面,而且这两方面是相互关联与依托,共同发挥作用的。互联网经济时代,财富知识随时代变化处在不断更新中,因此,大学生的财富知识教育应与时俱进,知识层面的教育应贯穿于整个财商教育过程的始终。专业性财富知识是财商积累并向财富转化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财经知识,宏观层面包括新时代的商品知识、消费知识、投资理财知识、储蓄知识、纳税知识、信贷知识等,微观层面包括银行利率、投资收益率等基础性知识,也包括基金、股票、证券、保险、期货、外汇等投资理财工具知识等。综合性财富知识是发挥社会关系运筹作用的多种知识体系,包括了法律知识、人际关系与交往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创新创业知识等。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为大学生财富知识教育提供了平台与资源保障。(三)财富心理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进行财富活动的基础。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财富心理教育应包括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教育等。引导大学生在财富活动中独立、敢为,具有创新思想和创造能力,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时机,占据一定优势;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百折不挠,有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并适时做出心理调整,面对财富不贪念,面对清贫不自卑,保持定力,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能够适应互联网环境的变幻莫测,警觉地防欺诈、防陷阱,不断提升风险控制能力。这些心理素质是互联网金融时代财商的必备内涵,也是新时代大学生财商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四)财富行为教育。财富行为教育是指利用证券、储蓄、信贷等金融工具,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社会环境以及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增加盈利等获取财富的行为进行的教育。财富行为教育是财商教育的最终目的。对大学生进行财富观念的教育、财富知识的传输、财富心理的培育,归根到底要落实在财富行为上。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财富行为教育,其目的就是使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理财需求,积极投资、长远规划、控制风险,让资本充分发挥增值效应。

四、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财商通识教育的路径

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大学生财商教育体系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已经非常成熟与完善。面对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大学生财商教育远滞后于时代的要求。因此,构建互联网金融视角下的大学生财商通识教育体系,就要尽快探索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四位一体”的财商教育路径。(一)家庭是财商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个体成长发展最重要的环境因素。父母的财商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价值倾向。从西方发达国家财商教育的现状看,家庭教育是财商通识教育最基本的起点,很多大学生在儿童阶段就已经初步形成了良好的财富观念,养成了良好的财富行为,这就为大学的财商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一方面,父母本身应当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和理财行为,在耳濡目染中影响子女,充分发挥自身财商观念、知识、行为对子女的示范效应;另一方面,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消费、投资决策,应当主动邀请子女参与其中,从小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另外,父母应当给子女一定的财富支配权,特别是对零花钱、压岁钱的自主支配和管理,使孩子从小养成对其可支配财富合理使用和使其增值的观念。(二)高校是财商教育主阵地。高校在大学生财商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开设财商教育课程、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是确保财商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环节。第一,构建有机系统。根据互联网时代需求,构建涵盖财商观念层级、财商知识层级、教育手段层级、课程标准层级、实训实践层级等五个层级的闭合循环有机系统,将财商观念与高校课程标准、师资队伍、教育手段和实训平台有机结合起来,改变过去财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化的倾向,使大学生树立合理分配、使用、消费货币财富的观念;其次,强化实训实践。利用高校较为完善的教育实践体系和模式,将高校财商通识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既要在校内通过组织模拟炒股、创业大赛等课外实践活动,弘扬校园理财文化,又要与校外各类实训基地、教学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有机联系,将财商理论和财富知识的运用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最后,积极创新模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影响的扩大,使我们利用互联网思维丰富财商教育理念和财富知识更加游刃有余。因此,要紧跟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树立理财新观念、探索新方法,主动研究并创新财商通识教育模式,使高校真正成为有效沟通学生与社会的桥梁。(三)社会为财商教育提供良好的消费理财文化氛围。互联网金融时代,社会各方面应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消费理财文化氛围。一是积极宣传财商文化。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财富观念和理财观念日渐深入人心,这大大提高了青年群体对财富的认知和管理。但是,财商文化并非一朝一夕可以造就,需要几代人付出艰苦努力。因此,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财商文化氛围,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做出理性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二是强化对媒体传播的监管。随着社会发展和个人财富增长,新闻媒体对财富管理的宣传报道越来越多,在不断加强正面引导的同时,各种关于财富的负面新闻和不良财富行为的报道也日益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财富理论和财商正面教育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因此,加大对大众传媒的监管力度,防止错误的财富观念与行为的宣传报道,也是社会对财商通识教育给予的巨大支持;三是发挥金融机构作用。我国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社会财富合理流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大众合理支配自身财富提供了平台。然而,与庞大精密的金融机构相比,财富个体对财富的运用和管理显得微不足道,如何充分发挥现代金融机构的专业优势,利用信息化时代的有利条件,开展面向大学生的理财教育等公益活动,是金融机构应尽的社会责任之一。因此,构建金融机构与高校、学生之间良性的教育互动机制,也是当下社会为大学生财商教育提供的有力支持。(四)大学生是财商教育的主体。大学生自我提升是财商教育体系构建的内在因素和主体。大学生主动寻求财商能力的提升是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之一。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互联网金融要求,主动学习各方面理论、知识,参与各种实践和实训活动,在踏出校门之前就使自己具有与社会相适应的财商观念和财富能力[6]。一是主动形成合理有效的财商观念,自主地管理财富、促使财富增长。当前校园出现的大肆攀比、随意花钱、盲目消费、透支月光等现象都根源于学生缺乏财富观念。由此可见,良好的财商观念一旦形成,会使学生形成有序的财商行为和健康的消费理念。二是积极主动学习相关理论并参与社会实践。高校开设的财商理论课程可以满足学生最基本的财商知识学习的需要,大学生在涉猎相关知识的同时,要主动将知识与实践对接,不仅自己成为财富管理者,还要学习更多社会经验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富管理计划和消费计划。大学生应当从日常的生活开支做起,对每个月、每一年的可支配收入进行合理谋划,将生活开支的节余通过合法有序途径实现财富增值,提升自己的财商水平。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清崎,莱希特.富爸爸穷爸爸[M].海口:南海出版社,2011:32.

[2]卢园.论财商教育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必要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9):59-60.

[3]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2017年中国青少年财经素养调研报告[R/OL].(2017-06-16)[2018-01-12].app.ceweekly.cn/?app=article&controller=article&action=show&contentid=194455&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1.

[4]蔡若琦,孙谊.基于非法“校园贷”视角的财商教育探究[J].中国市场,2017(10):229-230.

[5]薛珺,李雅柳.高校学生的财商教育研究[J].商业经济,2014(1):122-124.

金融理财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理财专业人员;三层双轨制;证券投资;综合素质

前言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路程,既有风雨也有成果,最为世人所瞩目的就是中国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成功。在这30年中,中国GDP年均增长达到9.5%,成为GDP增幅的世界第一,这个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中产阶级和豪富阶层在中国迅速形成,并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理财观念从激进投资和财富快速积累阶段逐步向稳健保守投资、财务安全和综合理财方向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个人金融业务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各种理财产品、理财服务层出不穷,人们的理财观念有所转变,理财需求日益旺盛,理财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开始发展起来[1]。然而与全民理财大趋势所不协调的是,我国专业理财人员的大量缺失和专业素质的不完善。作为为客户提供全面理财规划的专业人士,理财人员应该是一位知识丰富、工作高效、耐心和蔼、待人诚恳、可以向客户提供全面与建设性意见的咨询专家。从这一角度而言,高职院校培养的理财专业人员,应该是顺应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了解中国国情与中国金融市场特点,具备实践与理论双轨、道德素养与职业操守兼备的综合素质型人才。

这里所说的“综合素质型”主要包含四点要求:一是道德素质,包括对理财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的观念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二是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较强的心理承受力、成功的信心、良好的竞争意识与应变能力等;三是业务素质,包括广博的知识面、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等;四是技能素质,包括资金管理技能、财务分析技能、风险防范技能、产品组合技能、理财建议与规划技能等[2]。

从以上素质能力培养出发,高职理财专业人员的培养应是一个全面立体的教学过程。

一、课程体系重在突出四大职业模块。

首先,高职院校的理财专业学生的主要学习地点仍然是校园,主要学习技能的手段也是课堂教学。因此,理论教学要符合综合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就必须设计合理、计划全面、有的放矢。

所以,培养综合素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必须构建新的理论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要突出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来抓;强化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教育;突出专业认知能力、思考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明确综合职业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由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种素质相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培养思路;将就业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教育的全过程,特别体现职业认知、职业准备、就业和创业引导的新理念。

据此理念,新构建的理论课程体系,由四大职业模块所构成:职业素质能力模块(即职业思想道德)、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模块、职业知识与能力模块、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模块。

(一)职业思想道德模块。

主要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市场经济理论教育、理财规划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就业择业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等。

(二)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模块。

主要是学习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使在校学生获得在投资

理财领域内从事第一个工作、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必要知识、必要技能,为在校学生今后工作提供充分专业准备的、形成现实动手能力的知识和技能,如基础会计知识和技能、经济学知识和技能、运筹学知识和技能、财政学知识和技能、经济法知识和技能、商务谈判知识和技能、现代金融学知识和技能、国际金融知识和技能、公共关系学知识和技能,以及为本专业提供基本支撑的大学英语、专业英语、高等数学、财经应用文、计算机基础、数据库、计算机安装维护等应用性知识和技能。

(三)职业知识与能力模块。

主要学习本专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如公司理财知识和技能、个人理财知识和技能、投资学知识和技能、证券投资知识和技能、期货投资知识和技能、理财实务知识和技能、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以及统计与调查预测等应用性知识和技能。

(四)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模块。

主要学习能使在校学生具备在其未来职业生涯各阶段都可以继续学习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态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理财咨询实务、实用合同范例、市场营销实务、公共关系实务、管理心理学、普通话、口语艺术、社交礼仪等[2]。公务员之家

通过理论课程的四大模块设计、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理论教学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合理完善的人才培养构架。这就如同建造房屋时,要先搭好脚手架才能平地起高楼,此处的模块理论课程设计就如同脚手架,理财专业学生由此接受培养,犹如高楼一般逐步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技能训练重在构建“三层双轨制”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最大的特点是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多,为了使学生在求学期间尽可能与社会同步、与专业挂钩,校内的技能训练可以采取“三层双轨制”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三层双轨制”,是一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以综合素质为基础、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技能培养新模式。“三层”是指按课程间内容的依存关系分为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综合技能三个阶段;“双轨”是指理财能力训练和投资能力训练同步进行。

第一层:专业基础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学》课程;训练内容主要是理财的基本原理、公司理财和个人理财基础知识。

投资能力训练:基于《投资学》课程;训练内容:投资学概述。

第二层:专业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实务》课程;训练内容为课程单元训练等。

投资能力训练:基于《证券投资》、《期货投资》等课程;训练内容主要为证券投资工具、证券交易流程、证券行情解读,期货交易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等。

第三层:职业综合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的培训课;训练内容主要是根据风险计量判断风险大小、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个人所得税筹划策略、个人养老规划、个人财产分配与传承、财务计算器的应用等。

投资能力训练训练:基于校内《投资理财综合模拟实训》和校外生产实习;实训内容为中国宏观经济分析、证券投资工具、证券交易流程、证券行情解读证券交易的各种技巧、证券市场运行、期货交易的操作程序及各种管理条例等。

通过三层双轨制的教学,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明显得到系统地提高。

三、教学方法创新,将课堂教学变为场地教学。

课堂教学是最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老师和学生可以面对面,学生不仅能够听到老师在讲什么,还能够感受到老师肢体、语气、表情等等带来的信息,而且有了问题可以当场提出得到即时的回答,做到了零距离的沟通。然而课堂教学也有它不容忽视的弱点:首先,也是最大的弱点就是不能因人施教,要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经济的。其次,学习内容收到了限制。一些训练特点非常强的课程受到的限制尤其大。公务员之家

作为实践操作性极强的投资理财学课程,如果一味地在课程教学上下功夫,一来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二来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根据教学课程的要求,有些科目可以采取场地教学的方式,比如设置证券大厅,定制电子显示屏,将股票市场的大盘波动即时显示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理财工具的变化和魅力,更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场地教学既克服了课堂教学的缺点,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优点。也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角色进入,起到了很好的润滑作用。

四、毕业论文强调专业论文学分制。

作为具备专业技能素质的理财人员,对于专业的财经用语表述应该是相当熟练的。然而两年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要全面了解和掌握理财讯息和理财用语还是有些难度的。为了尽快让学生掌握这项技能,以及增强理财专业观念。鼓励学生撰写各类财经论文,通过论文的撰写,一是增强

了学生关于社会经济的关注度,二是加强了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三是为学生的就业申请增添筹码。对于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学校予以承认相应学分,并作为理财专业的重要教学成果。

五、毕业实习要求证书与经验并重。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需要学生在学完全部课程后能够获得毕业证书,同时还要求专业学习过程应与国家技能考证、国家职业资格考证要求接轨,实行多证书考核管理制度,以彰显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体现综合技能素质。理财专业学生应获取的证书有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证书、英语三级证书(或英语A、B级应用能力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期货从业资格证书和助理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等。

同时,作为理财专业的学生又要注重实际经验的累积,要在毕业实习期间通过专业实践,将所学置于所用,用工作检验理论。投资理财专业所面临的行业局面与其他传统行业相比,更具有变化性和挑战性,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所以实践经验是对于培养真正的理财专家来说,是必经之路,也是攀岩捷径。

综合素质型理财人员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时期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培养方案。其重点是理论着眼全面、实践落在实处。高职教学应服务于国家全局,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浪潮,为中国的金融市场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