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证券投资范文10篇

时间:2023-06-14 16:59:03

金融证券投资

金融证券投资范文篇1

关键词:全球经济;金融证券化;发展方向;研究

受网络科技的影响,金融经济一体化逐渐增强的同时,资本凭借自身的流动因素逐渐成为时展的需要。在当前经济发展中,经济金融形势逐渐落后,金融证券化成为当前社会的新模式。在当前证券化面临着众多问题。为了保证金融证券化的建设效果,应通过进行市场体系的监管,在证券化的发展基础上融合全球化发展模式促进效果的提升。

一、金融证券化的背景概述

金融证券化,主要是指在证券发行过程中通过进行传统金融的模式转换,在金融形态的基础上进行证券化模式的应用。金融证券化对于提升资产流动能力具有一定的效果,同时证券化的债权关系是证券发行的主要目的。在当前金融市场发展的成熟期,金融证券化作为其主要产物,在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同时,金融市场在上世纪70年代也开始了变革。金融证券作为目前时代下的一种顺应趋势,同相关情况来看,金融证券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社会融资。第二,银行贷款证券。在实际过程中,由于金融证券化的内容涉猎广泛,受自身表现形式单一的制约,其特征呈现流动性和市场化。除此之外金融证券还包含社会融资证券,由于金融证券化的社会实际范围较广,因此流动性作为其显著特点,在当前具有明显效果。受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金融证券也在逐步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受全球经济背景和我国市场环境的影响出现了众多问题。在市场经济改革深入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及相关的市场监管部门,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及市场管控较为松散的同时,准入标准降低,因此大量资金,在市场涌入过程中产生了激烈的竞争,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客户之间的关系。在这种背景下,西方的国家首先进行了金融改革,其主要的特征即为商业银行及相关的金融机构部分业务出现重叠现象,同时投资机构的业务逐渐广泛。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主要以混业经营为主但有市场中的大量流动资金将会提升金融证券化的建设效果。我国信息建设速度提升的同时,金融机构的模式也在逐渐发展,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产品也逐渐出现在市场中。受我国经济市场投资机构的影响,由于其投资机构机制在现阶段不完善,出现了恶性循环现象。当前制度规范不健全直接造成了客户的损益,在市场和投资者信任度较低的情况下,我国金融证券化的速度发展更加缓慢。

二、提升金融证券化发展效果的有效途径探索

(一)对市场监管体系和制度进行完善。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金融证券化是促进经济制度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除此之外要进行市场监管体系的完善,通过对当前市场的微观情况进行考量,在金融体制创新改革加深的过程中,对宏观调控体系进行统筹规划,保证银行和投资者在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促进整体的建设目标。在现阶段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应通过进行国外经验的借鉴,对实际金融证券化的效果进行完善,在促进金融证券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模式的良好运用。通过对金融行业进行监管,在保证规范化作的基础上对行业的行为习惯进行约束。通过规范整体市场环境,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现阶段世界经济环境调整的同时,我国应做好风险防控,在保证责任落实制度和金融监管制度的良好建设下,进行业务范畴的划分,从而保证责任的归属,以此来推动我国金融证券化的有效发展。(二)促进证券化的产融资产发展。在当前,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建设目标主要是实现资产的证券化,因此在目标的完善过程中我们结合当前市场的实际特点,在进行国外经验的吸收过程中,确保和国际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保证多元化的建设策略,通过对层次和结构绩效进行多元化的调整,在资产证券化的建设过程中通过从信贷向商业抵押的方向发展,以此来提升建设效果。在当前证券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对我国资产形式进行分析借鉴,以此促进证券化的发展,在现阶段采用住房抵押的方式,并不能实现良好的证券化,因此应通过加大建设,对于其中的贷款抵押等进行使用。除此之外,要建立专门性的服务系统,通过对标准进行严格规范完善市场建设的水平。

三、全球经济背景下金融证券发展趋势探究

在当前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同时企业为了保障自身的经济效益,应进行证券的发行保证资金的筹集。我们在当前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因素也进行了证券的发放,这种类型证券的特点是风险低同时回报高。对于当前企业资金需求具有一定的效果,除此之外在证券衍生的过程中,通过对证券发行方式进行创新,从而能够保障金融化趋势的增强。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相关证券发行国家通过对浮动利率进行调整,风险逐渐增强,衍生证券主要是通过进行企业风险的分散以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生产效益。在当前金融证券化的发展中,经济全球化作为主要背景环境,在投资力度加大的同时在有效放宽金融政策的基础上进行制度的调整,通过促进商业银行去进行证券投资企业的挖掘,同时对闲散资金进行充分利用,以此来提升证券化建设的效果,促进投资收益的提升。在当前的金融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应进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此来减少浪费,在此基础上促进证券化的发展。金融证券化主要是通过对当前市场进行探究,当前证券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基础上成为当前金融业发展的一个必要趋势。许多国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进行政策的完善来保证证券化的深入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证券投资及消费者数量提升的同时,金融证券的种类也逐渐增多,在市场份额扩大的基础上金融证券相结合产生。在当前情况下通过对传统证券的局限性进行了调整,投资者的利益回报也逐渐增多。一部分面临资金困难的企业可以有了流动资金去周转,在要维持企业稳定的基础上,能够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从而实现整体效益的优化。从2016年开始,我国在发行证券的过程中通过对资金基础进行夯实以此来帮助企业应对困难,提升整体的竞争力。在未来的过程中,市场竞争逐渐激烈,新型证券的发行主要是对于濒临破产的企业。通过进行证券的购买,在获得高利息的同时能够有效减少经济损失。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金融证券类型逐渐增多,在满足企业及投资者需求的同时,其体制也在不断完善,我们应对全球经济环境进行适应,通过进行自身的调整更好的提升证券建设效果。

四、结语

在现阶段全球化大背景下,金融证券也在逐渐进行调整,本文通过对当前金融证券化的背景进行探究,随后通过对证券建设途径进行探索来推动我国证券化的发展效果。当前对市场监管体系进行完善,在保证证券化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环境的适应是一个有效措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的情况通过借助法律法规来保护证券交易双方的权益,在放宽政策的基础上,融合资金和创新支持,利用金融工具提升金融建设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闵亚希.浅析金融证券化趋势及我国金融证券化的发展[J].纳税,2017(25):171.

[2]王花.我国金融证券发展的相关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05):300.

[3]邢增哲.金融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研究[J].知识经济,2012(23):89-90.

金融证券投资范文篇2

1.全国大学生商业银行技能竞赛

由全国金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深圳智盛公司举办的“智盛杯”高职生商业银行技能竞赛,目的是检验高职院校专业实践教学成果。通过商业银行职业技能竞赛,学生全方面展示商业银行柜台业务职业技能,吸引金融企业关注,最终目的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鼓励企业参与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学院人才培养技能水平。

2.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

该项赛事由江西省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及共青团省委联合主办,由各高校承办不同类型的技能竞赛。我院(江西财经职业学)承办了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证券投资技能竞赛。此次技能竞赛主要目的是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的平台,提升高职学生证券分析与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口才、思维及应变能力,让学生能更好地将证券投资理论与投资实践相结合。

3.大智慧公司举办的全国精英选拔赛

该项赛事由共青团作为指导单位,大智慧公司举办了2014年“大智慧杯”高校金融精英选拔赛。本次竞赛主要内容是大学生对创新金融产品的认识及推广工作,掌握投资技巧和风险防范能力。本次竞赛建立了金融企业和高校学生的交流平台,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良好的契机。通过竞赛项目,锻炼和培养金融企业所需的人才,为人才培养提供合作机会。同时,比赛让学生和教师有机会交流学习和教学的经验,为广大的学生提供学习的好机会,推动我国金融人才的培养,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

二、以赛促学”在金融与证券专业教学中作用分析

1.参赛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目前,在高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传统课堂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是我们面临的问题[1]。通过竞赛能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更能进一步掌握金融类专业相关岗位所需技能。竞赛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不足之处,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参加技能竞赛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营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学风。

2.参赛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方式

参加各类金融证券类竞赛是对教学成效的一种检验,并体现教学成果。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是否能通过竞赛项目来实现[2]?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否能通过竞赛的方式来实现?答案是肯定的。比赛是学生表演的舞台,参赛选手通过展示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和技巧,展示教师教学努力成果。如证券投资技能竞赛项目,初赛环节考验学生证券投资专业知识的能力,复赛答辩环节考验学生的应变能力及自我推销的综合能力,从而全方位地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和应变创新的能力。

3.参赛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

通过参加各种类型的比赛,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要求逐步提高。为了适应高职的内涵发展需要,在各种金融技能大赛中取得优秀的成绩,学院要有一批素质优良、高职称、高技能教师,建立教学能力强、专业学识水平高、实践操作能力过硬的“双师型”队伍。因为竞赛,要求高职院校要有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业教师特别是一线岗位的高技能专家组成实践教学团队,参与竞赛项目的赛前准备、训练及模拟比赛,这就要求专业实践团队的每名教师具有很高的实践教学能力。比赛成绩从一个方面体现了学院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学生金融专业核心技能,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对专业教师的教学的要求。因此,通过技能型竞赛能促进“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满足金融与证券专业师资培养需要。

三、“以赛促学”模式改革的实施

1.重视“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的教学以往以理论教学为重心,以实践做为支撑的教学理念,应转变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的教学理念,所有专业课程教学都在实验实训室进行,教学过程以实践动手为主[3]。为使“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金融证券专业课程中的执行,学院应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措施,应出台竞赛活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提高参赛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提高,奖励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指导教师和学生。

2.以赛事活动为契机,改革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要优化“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下的金融与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结构,鼓励改革和创新。从实践能力入手,强化动手能力,构建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标准体系、企业岗位能力标准体系、职业技能标准体系”三大课程体系[4]。以提高学生就业创新能力为目标,狠抓课程建设和技能教学,培养企业所需的实用人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在金融证券专业教学过程中,结合竞赛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开展有针对性并采用模拟仿真的方式对专业知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的人才[5]。比如将证券投资分析和证券交易等课程结合证券投资模拟赛事环节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去,通过竞赛,将综合设计教学项目纳入实训和理论教学环节中。用竞赛的要求来训练学生,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模拟真实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

3.完善“以赛促学”考核制度

首先,是课程考核内容的变化。在金融证券专业课程考核中引入职业技能竞赛成绩,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竞赛内容,实现“以赛促学”的理念,同时也要达到“以赛促教”的效果[5]56-57。课程期末试卷和平时作业不是单一的习题,而应包括与竞赛内容相近的案例,具有多样性。比如学习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时,融入证券投资分析技能竞赛复赛的内容,让学生做好PPT,针对个股和大盘上讲台给同学进行点评,锻炼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其次,成绩考核的方式也随之改变。学院可以考虑将大赛明确纳入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实践”课程,实行“以赛代考”,给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以相应的成绩及学分直接认定。课程的考核与竞赛成绩直接挂勾确定课程成绩,如获得竞赛一、二、三等奖的同学不用参加课程的期末考试,直接认定成绩为优秀。最后,对竞赛项目的重视、支持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前提条件。鼓励中青年教师指导竞赛项目,带领同学参加竞赛;出台优秀指导教师的考核办法,将教师的成绩纳入年终考核指标体系;给予一定物质回报,同时计算教学工作量。

金融证券投资范文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一、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我国目前很多高校金融证券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即使有了金融证券类实验室,部分高校也没将其看作专业教学的正常投入,而是将它主要用于创收。同时由于师资的缺乏,导致了很多高校的证券投资分析教学目前仍然停留在课堂讲授上,实验操作、模拟交易、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严重不足,或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

证券投资分析教学过去一直沿用的是“粉笔+黑板”的老模式,但在讲解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时会涉及大量的图表,而且这些图表在黑板上画比较困难或根本不可能,结果造成学生听课效率低,教师讲课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局面。证券投资分析课程讲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但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学院金融与证券专业的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

(三)缺乏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特点编写的教材

目前,市场上的教材几乎都是国外投资理论的翻版,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有些理论似乎“不合水土”,显得“无用”,机械、教条地照搬,甚至会“误用”。特别是,我们现有的教材对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的国外理论的介绍过于呆板,甚至相互传抄的现象较为严重,而对价格运动本身的研究做得不够,这急需扭转。另外,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快、变化大,许多新事物不能在教材中及时反映出来。

二、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一)相关课程设置的改革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证券投资学已逐渐形成一门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专业。证券投资分析只能算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证券投资分析这门课程的改革首先必须放在证券投资学专业这一大背景之下。在证券投资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包括三大模块课,分别是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专业辅修课。专业基础模块应包括: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证券投资基金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技能模块应包括:证券投资分析、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公司理财、衍生金融工具、证券法律法规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设为选修课程。同时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考虑,应鼓励证券专业的学生掌握跨专业知识。通过专业辅修模块和第二课堂来扩充知识面辅修的方向,主要包括法学、财务会计、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等,使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同时具备法学、财会、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竞争需要。

(二)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1、案例分析讨论

案例分析讨论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双向受益的过程,通过这种“互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作用。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是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有代表性的,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有讨论探索价值的案例。在教学实践中,除了用已属“过去时”的案例讲解理论外,主要选择股评在各种媒体上推荐的股票和学生买卖的股票作为案例,用已学的理论进行评价。特别是对股评推荐的股票的经常否定,既可使学生明白老师分析的思路与方法,又可大大提高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在案例教学中还可经常让学生展开讨论。

2、模拟炒股

模拟炒股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对证券投资产生切身体会及增强操作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丰富和扩展书本知识。首先,由教师对证券软件的操作进行讲解,安排一定时间给学生熟悉证券软件的基本操作。然后,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业务模拟操作进行模拟炒股。目前部分证券公司网站和专业财经网站都提供网上模拟炒股的程序,可利用这一条件对学生进行训练。

3、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把声、文、图像和计算机集成在起的技术,利用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媒体进行视听教学。针对本课程技术分析中的道氏理论、波浪理论、K线理论、形态理论、移动平均线等,若仅凭书本讲述,使学生难以理解,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完全可以将以上理论,结合市场的实际材料,用立体的图表编写出图文并茂的讲义。可见,这一教学方法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教材方面的改革

从教材方面来说,我们应从证券投资的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把握分寸,理论和实践不能偏废。首先是要重视教材中有关证券投资的理论知识的收录,包括交易规则和国际上已经成熟的新兴投资工具等。其次,要重视教材中实践内容的安排,教材中不仅要介绍现有的证券交易理论和交易模型,更要介绍成功和失败的交易案例和交易经验。证券投资分析的实践教学,不是为了记住RSI等指标的设置公式,而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围绕搞好证券投资而进行理论研究和交易模拟,使学生学会在证券投资中为实现盈利而学习、而思考。从内容上说,它至少应包括证券投资分析概述、证券投资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财务分析、证券价值分析、证券价格图表分析、技术分析流派介绍、证券模拟交易训练与模拟交易大赛、证券投资风险教育、证券投资监督管理等部分内容,而且各部分的篇幅长度应得到相应的平衡。

(四)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

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但是,以往的评价手段过于单一、简化,往往通过一两次书面考试就决定其学习成绩,并以此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迫使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丢笔记,学生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更谈不上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为了保障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对考试方式必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根据证券投资的主要内容,需将这门课的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务考试。理论考试要求每人运用基本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提供一篇上市公司投资分析报告。实务考试可以学生模拟操盘业绩为主要依据。在学期初给每人10万元的虚拟资金,通过一个学期的操作看最后的盈利率。同时为了鼓励学生多实践,按成交量的千分之一给予奖励。

总之,针对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该在不断提升自身学术研究水平的同时,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各项工作,努力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址道,陶艳珍.证券投资分析实践性教学与改革[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金融证券投资范文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一、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我国目前很多高校金融证券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即使有了金融证券类实验室,部分高校也没将其看作专业教学的正常投入,而是将它主要用于创收。同时由于师资的缺乏,导致了很多高校的证券投资分析教学目前仍然停留在课堂讲授上,实验操作、模拟交易、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严重不足,或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

证券投资分析教学过去一直沿用的是“粉笔+黑板”的老模式,但在讲解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时会涉及大量的图表,而且这些图表在黑板上画比较困难或根本不可能,结果造成学生听课效率低,教师讲课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局面。证券投资分析课程讲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但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学院金融与证券专业的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

(三)缺乏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特点编写的教材

目前,市场上的教材几乎都是国外投资理论的翻版,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有些理论似乎“不合水土”,显得“无用”,机械、教条地照搬,甚至会“误用”。特别是,我们现有的教材对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的国外理论的介绍过于呆板,甚至相互传抄的现象较为严重,而对价格运动本身的研究做得不够,这急需扭转。另外,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快、变化大,许多新事物不能在教材中及时反映出来。

二、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一)相关课程设置的改革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证券投资学已逐渐形成一门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专业。证券投资分析只能算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证券投资分析这门课程的改革首先必须放在证券投资学专业这一大背景之下。在证券投资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包括三大模块课,分别是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专业辅修课。专业基础模块应包括: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证券投资基金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技能模块应包括:证券投资分析、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公司理财、衍生金融工具、证券法律法规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设为选修课程。同时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考虑,应鼓励证券专业的学生掌握跨专业知识。通过专业辅修模块和第二课堂来扩充知识面辅修的方向,主要包括法学、财务会计、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等,使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同时具备法学、财会、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竞争需要。

(二)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1、案例分析讨论

案例分析讨论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双向受益的过程,通过这种“互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作用。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是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有代表性的,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有讨论探索价值的案例。在教学实践中,除了用已属“过去时”的案例讲解理论外,主要选择股评在各种媒体上推荐的股票和学生买卖的股票作为案例,用已学的理论进行评价。特别是对股评推荐的股票的经常否定,既可使学生明白老师分析的思路与方法,又可大大提高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在案例教学中还可经常让学生展开讨论。

2、模拟炒股

模拟炒股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对证券投资产生切身体会及增强操作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丰富和扩展书本知识。首先,由教师对证券软件的操作进行讲解,安排一定时间给学生熟悉证券软件的基本操作。然后,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业务模拟操作进行模拟炒股。目前部分证券公司网站和专业财经网站都提供网上模拟炒股的程序,可利用这一条件对学生进行训练。公务员之家

3、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把声、文、图像和计算机集成在起的技术,利用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媒体进行视听教学。针对本课程技术分析中的道氏理论、波浪理论、K线理论、形态理论、移动平均线等,若仅凭书本讲述,使学生难以理解,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完全可以将以上理论,结合市场的实际材料,用立体的图表编写出图文并茂的讲义。可见,这一教学方法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教材方面的改革

从教材方面来说,我们应从证券投资的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把握分寸,理论和实践不能偏废。首先是要重视教材中有关证券投资的理论知识的收录,包括交易规则和国际上已经成熟的新兴投资工具等。其次,要重视教材中实践内容的安排,教材中不仅要介绍现有的证券交易理论和交易模型,更要介绍成功和失败的交易案例和交易经验。证券投资分析的实践教学,不是为了记住RSI等指标的设置公式,而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围绕搞好证券投资而进行理论研究和交易模拟,使学生学会在证券投资中为实现盈利而学习、而思考。从内容上说,它至少应包括证券投资分析概述、证券投资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财务分析、证券价值分析、证券价格图表分析、技术分析流派介绍、证券模拟交易训练与模拟交易大赛、证券投资风险教育、证券投资监督管理等部分内容,而且各部分的篇幅长度应得到相应的平衡。

(四)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

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但是,以往的评价手段过于单一、简化,往往通过一两次书面考试就决定其学习成绩,并以此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迫使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丢笔记,学生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更谈不上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为了保障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对考试方式必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根据证券投资的主要内容,需将这门课的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务考试。理论考试要求每人运用基本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提供一篇上市公司投资分析报告。实务考试可以学生模拟操盘业绩为主要依据。在学期初给每人10万元的虚拟资金,通过一个学期的操作看最后的盈利率。同时为了鼓励学生多实践,按成交量的千分之一给予奖励。

总之,针对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该在不断提升自身学术研究水平的同时,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各项工作,努力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址道,陶艳珍.证券投资分析实践性教学与改革[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金融证券投资范文篇5

关键词:老龄化;证券投资;政策建议

2005年和2014年启动的两波牛市,极大激发了投资者的热情,证券已经是目前理财不可忽视的品种。伴随着老龄化纵深发展及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投资证券的老年人日益增加,早在20世纪末,有学者将金融需求作为十大老年产业之一(顾大男,1999)。老年人对证券市场的参与,增加了证券市场的资金,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陈成鲜,2003)。有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股市价格波动存在显著影响(楼当,2006)。从生命周期视角来看,随着投资者年龄的增加,其风险规避意愿更加强烈,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参与证券投资规避风险的意愿将会更加强烈(任婷婷,2013)。在持续的老龄化背景下,本文对老年人证券投资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并从老年人证券投资特点、风险管理、老年证券管理维度等进行深入探讨。

一、老年人证券投资参与状况

(一)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自2000年开始,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人口基数较大,尤其受20世纪50、60年代人口生育高峰的影响(王士娟,2010),老龄化程度持续攀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及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见表-1),人口老龄化呈纵深发展态势,2008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2%,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为13.26%,2014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则高达15.5%,相比较2008年上升了3.5个百分点,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高出2.24个百分点。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龄化是很多国家面临的现象,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芬兰、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都面临不同程度的老龄化,很多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由于基数庞大及未富先老等特点,我国老龄化面临的问题更加严重,应对人口老龄化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提出了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包括了老年金融服务在内的养老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在金融证券领域,老年群体日益成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老年金融证券服务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二)老年人口中参与证券投资的比例逐步攀升

2015年4月之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只允许一人开一户,因此,使用沪市老年人有效账户数作为老年人投资者数量。如表-2所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参与证券投资的老年人占比维持在3.5%左右,除2008—2009年以外,基本呈逐年增加的态势。在总人中,截至2014年,参与证券投资的自然人占比一直在4.7%左右,其中2011年、2012年、2014年3个年份超过5%,2014年达到近几年的峰值5.12%,老年人口中证券投资者比例低于总人口中证券投资者比例,一定程度上与老年人口中较大比例是乡村老年人有关(林闽钢、梁誉等,2014),随着老龄化的持续发展及教育程度的提高,老年证券投资者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将会呈增加态势。

二、老年人参与证券投资发展态势

证券市场中老年人有效账户比例呈增加态势投资品种相对成熟的证券市场是老年人投资的主要战场之一。2005年开启的一波牛市中,很多老年人选择了证券投资。表-3数据显示,老年人在沪深两市有效账户比例稳步提升,如2008年,老年人有效账户占沪深两市有效账户的10.25%,自2009年开始,老年人在证券投资中所占比例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2014年达到了峰值11.62%。就证券市场而言,沪深两市老年投资者所占比例基本相近,差异微小,沪深两市的老年投资者及所占比例呈递增趋势。老年人对自己的养老资产进行管理和投资可能与利率水平有关。一般情况下,收入较高的国家,利率水平一般都较低,有的甚至是负数,我国已经是中等收入国家(胡鞍钢,2010),正在向高等收入国家迈进,利率整体走低是大趋势,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很可能是负数,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老年人参与证券投资。

(二)市场行情与证券市场老年投资者比例变动态势

2008—2009年有效账户中老年人所占比例降低,结合沪深两市的市场表现(见表-4),2008年牛市转为熊市,老年人规避风险意识较强,因此在证券市场中有效账户所占比例下降,实际上,老年人对风险承受度较低,风险规避意识强,符合生命周期理财的特征。自2009年开始,老年人参与证券投资比例逐渐增加,2014年再度走强的证券市场也吸引了不少老年人参与,不仅恢复到2009年的水平,且比2008年高出1个多百分点。

(三)未来老年人参与证券投资的可能态势

未来参与证券投资的老年人在参与率、投资理念及风险承担能力都会有所变化。如表-5所示,2014年自然人账户持有人最大比例的群体是40~50岁年龄组,占比27.62%,其次为30~40岁的年龄组,占比27.48%,两个年龄组合计占自然人持有账户比例的55.1%。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老龄化的进程,目前参与证券投资的中年群体将进入老龄阶段,未来老年人参与证券投资的比例将会有所增加。由于投资固化及理念黏性等原因,未来参与证券投资的潜在老年人的投资理念和经验更加丰富,风险承受能力总体相比现在证券市场的老年投资者将发生重大变化,风险承受能力将会提高。

三、老年人证券投资特点及相关政策建议

(一)老年人对市场风险敏感,为风险厌恶型投资者

老年人对市场风险非常敏感,以沪市为例,2008年证券投资者中老年人占比达到10.14%,随后下降,2009年回落至8.37%后逐步上升。2008年是证券市场由牛转熊的分水岭,2009年、2010年股市在3000点左右震荡,老年人在投资者中的占比亦小幅上升,2013年再次超过10%,2014年到达峰值11.62%。2011—2013年,股市一直在2000点附近低位徘徊,风险相对较小,老年人在投资者中占比则是继续提升,2014年牛市来临,老年人在投资者中占比达到近几年峰值。老年人在证券投资者中的比例提高,一是老龄化进程中老年人增加的结果,二是由于老年人新加入证券市场的原因。老年人对市场风险敏感与其生命周期紧密相关,他们考虑更多的是资产保值,大多属于风险厌恶型(唐心仪,2014)。一旦出现风险,老年人更多会选择暂离市场,保留仅有的养老钱,而当风险明显降低时,则会选择重回市场。

(二)老年证券投资、老年证券管理相关对策建议

1.管理部门可以探索成立老年人金融保护办公室。我国证券监管机构是中国证监会,自律组织是中国证券业协会,从管理层到交易所再到自律组织及各证券公司已经设有各种类型的投资者保护部门。如中国证监会下设投保局,主要负责投资者保护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指导、监督检查、考核评估;推动建立健全投资者保护相关法规政策体系;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推动完善投资者保护的体制机制建设;督导促进派出机构、交易所、协会以及市场各经营主体在风险揭示、教育服务、咨询建议、投诉举报等方面,提高服务水平;推动投资者受侵害权益的依法救济;组织和参与监管机构间投资者保护的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交易所、自律组织以及各证券公司也设有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教育机构(部门),对于投资者的保护已经形成体系。老年人属于证券投资中的弱势群体,从体力、脑力以及应变力等各方面,一定程度上相对弱于中青年,但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老年人保护机构。随着老龄化的加深,证券投资者中老年人比例将继续提升,对老年人的投资保护亟需加强。从国际上来看,美国设有老年人金融保护办公室。金融危机爆发后,根据多德—弗兰克法案,美国成立了消费者保护局,下设老年人金融保护办公室。老年人金融保护办公室的职责为设立老年人金融扫盲项目的目标和计划;对为老年人提供咨询服务的财务顾问的资质实施监管;研究老年人理财管理的最佳方法及有效工具,使老年人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不公正对待和欺骗;与联邦和州监管部门在老年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方面进行合作等(李东卫,2012)。

2.高风险证券产品应对老年人实行更为严格的准入制度。目前我国对高风险的证券投资品种设有投资门槛,实际上,主要是资金门槛,如参与新三板交易自然人资金要求达到500万元,参与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要求自然人资金达到50万元,参与债券正回购为300万元(交易所会根据情况,调整准入门槛)。尽管有其他要求,但在实践中证券公司从扩大业务出发,对于资金的硬要求相对看重,而对投资经验等软要求相对不是特别严格。由于没有明确的年龄要求,在实践中证券公司有时候也会为完全没有相关经验的老年人开通了融资融券、债券正回购等杠杆品种,风险相对较大。2014年启动的牛市,许多股票出现了大幅上涨,赚钱效应极大刺激许多投资者跑步进入股市,甚至不惜配资,加大杠杆,但在2015年6月份开始的大幅调整过程中,许多投资者亏损惨重,其中也包括有些老年人的多年积蓄化为乌有。因此,对于老年人参与证券产品的准入机制来说,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对期权、新三板、ST股票、债券正回购、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高风险的品种,对其实施严格的准入制度,甚至禁止准入。

3.老年人自身要防范风险,重视本金的安全,加强证券知识的学习。证券投资能够带来收益,同样也面临很高的风险,轻则财富缩水,重则血本无归。2005年、2014年开启的两波牛市,使不少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但随后的大幅调整,不少投资者也亏得血本无归。老年投资者的资金是其养老的重要经济支持,安全性格外重要。除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老年人证券投资的保护、市场加强对其准入门槛外,老年人自身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证券投资的准备工作。(1)老年人自己严格控制进入股市的资金。《克劳谈投资策略》中提到经典的KISS(KeepitSimple,Stupid)法则,是一种简单易懂的投资策略(张曦元,2005),实际上是投资的一种思路。在关于年龄和可接受风险的关系时,克劳用了一条非常简单的公式决定资金放在高风险工具(如股票、衍生工具等)的百分比,即投放百分比=人的平均寿命-投资者的年龄。如我国现在的平均预期寿命是74.83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60岁的老年人投资高风险产品的比例,根据克劳法则,74.83-60=14.83,即60岁老年人最多用14.83%的资金投资股票、衍生工具等高风险产品,其他的资金应该存在银行或者购买低风险的债券等品种。实际上,平均预期寿命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平均预期寿命高于男性,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女性平均预期寿命为77.37岁,男性为72.38岁,意味着女性用于投资股票等高风险产品的资金比例可以稍高些,但仍不能超过最大投资比例,保证即使出现亏损,也不会影响到老年人的正常生活。(2)老年人需要加证券知识的学习。一是学技术。老年人买证券产品,喜欢看业绩,也喜欢听消息,实际上仍需要继续加强学习,至少掌握1到2个指标,对于明显破位的股票,能够果断减仓甚至清仓,确保本金的安全。如2015年6月股市大跌的教训是惨痛的,系统性下跌几乎没有像样的反弹,因此,老年人购买证券产品,一定要做好技术性止损,以免损失扩大。二是讲策略。当证券市场风险累积,盈利空间压缩时,老年人需要分批建仓,且不宜满仓操作,适当的时候要做一些波段操作,压低成本,宁愿少赚,也不可满仓被动。三是选品种。老年人承受风险能力较弱,选择合适自身特点的投资品种非常必要,建议老年人尽可能不参与杠杆交易品种,不参与*ST/ST股票,不参与绩差股,更不要参与市梦率、市胆率的证券产品。四是守纪律。老年人投资者,尤其是在证券市场有一定经验的老年人,更知道证券投资操作过程中纪律的重要性,老年人的证券投资资金是其养老的重要经济支持,在实践操作中,老年人最好能够做到严格止损,防止亏损扩大,严格止盈,防止盈利被吞噬,以本金的安全最为重要。

作者:刘华富 李敏 单位: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金融学院 北京农学院文法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成鲜,王浣尘.人口老龄化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3,(4):50-54.

[2]顾大男.中国人口老龄化与未来商机分析综述[J].市场与人口分析,1999,(5):40-43.

[3]胡鞍钢.中国会掉进中等收入陷阱吗[J].商周刊,2010,(7):19-20.

[4]李东卫.老年人金融服务问题探析[J].青海金融,2012,(11):18-20.

[5]林闽钢,梁誉,刘璐婵.中国老年人口养老状况的区域比较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05-208.

[6]楼当.人口老龄化对股市价格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J].时代经贸,2006,(4):73-75.

[7]任婷婷.基于代际人口结构对股票市场价格影响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2):1-5.

[8]唐心仪.老龄化社会金融服务创新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北方经贸,2014,(4):119-122.

金融证券投资范文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一、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我国目前很多高校金融证券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即使有了金融证券类实验室,部分高校也没将其看作专业教学的正常投入,而是将它主要用于创收。同时由于师资的缺乏,导致了很多高校的证券投资分析教学目前仍然停留在课堂讲授上,实验操作、模拟交易、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严重不足,或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

证券投资分析教学过去一直沿用的是“粉笔+黑板”的老模式,但在讲解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时会涉及大量的图表,而且这些图表在黑板上画比较困难或根本不可能,结果造成学生听课效率低,教师讲课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局面。证券投资分析课程讲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但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学院金融与证券专业的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

(三)缺乏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特点编写的教材

目前,市场上的教材几乎都是国外投资理论的翻版,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有些理论似乎“不合水土”,显得“无用”,机械、教条地照搬,甚至会“误用”。特别是,我们现有的教材对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的国外理论的介绍过于呆板,甚至相互传抄的现象较为严重,而对价格运动本身的研究做得不够,这急需扭转。另外,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快、变化大,许多新事物不能在教材中及时反映出来。

二、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一)相关课程设置的改革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证券投资学已逐渐形成一门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专业。证券投资分析只能算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证券投资分析这门课程的改革首先必须放在证券投资学专业这一大背景之下。在证券投资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包括三大模块课,分别是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专业辅修课。专业基础模块应包括: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证券投资基金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技能模块应包括:证券投资分析、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公司理财、衍生金融工具、证券法律法规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设为选修课程。同时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考虑,应鼓励证券专业的学生掌握跨专业知识。通过专业辅修模块和第二课堂来扩充知识面辅修的方向,主要包括法学、财务会计、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等,使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同时具备法学、财会、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竞争需要。

(二)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1、案例分析讨论

案例分析讨论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双向受益的过程,通过这种“互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作用。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是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有代表性的,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有讨论探索价值的案例。在教学实践中,除了用已属“过去时”的案例讲解理论外,主要选择股评在各种媒体上推荐的股票和学生买卖的股票作为案例,用已学的理论进行评价。特别是对股评推荐的股票的经常否定,既可使学生明白老师分析的思路与方法,又可大大提高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在案例教学中还可经常让学生展开讨论。

2、模拟炒股

模拟炒股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对证券投资产生切身体会及增强操作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丰富和扩展书本知识。首先,由教师对证券软件的操作进行讲解,安排一定时间给学生熟悉证券软件的基本操作。然后,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业务模拟操作进行模拟炒股。目前部分证券公司网站和专业财经网站都提供网上模拟炒股的程序,可利用这一条件对学生进行训练。

3、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把声、文、图像和计算机集成在起的技术,利用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媒体进行视听教学。针对本课程技术分析中的道氏理论、波浪理论、K线理论、形态理论、移动平均线等,若仅凭书本讲述,使学生难以理解,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完全可以将以上理论,结合市场的实际材料,用立体的图表编写出图文并茂的讲义。可见,这一教学方法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教材方面的改革

从教材方面来说,我们应从证券投资的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把握分寸,理论和实践不能偏废。首先是要重视教材中有关证券投资的理论知识的收录,包括交易规则和国际上已经成熟的新兴投资工具等。其次,要重视教材中实践内容的安排,教材中不仅要介绍现有的证券交易理论和交易模型,更要介绍成功和失败的交易案例和交易经验。证券投资分析的实践教学,不是为了记住RSI等指标的设置公式,而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围绕搞好证券投资而进行理论研究和交易模拟,使学生学会在证券投资中为实现盈利而学习、而思考。从内容上说,它至少应包括证券投资分析概述、证券投资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财务分析、证券价值分析、证券价格图表分析、技术分析流派介绍、证券模拟交易训练与模拟交易大赛、证券投资风险教育、证券投资监督管理等部分内容,而且各部分的篇幅长度应得到相应的平衡。

(四)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

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但是,以往的评价手段过于单一、简化,往往通过一两次书面考试就决定其学习成绩,并以此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迫使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丢笔记,学生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更谈不上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为了保障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对考试方式必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根据证券投资的主要内容,需将这门课的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务考试。理论考试要求每人运用基本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提供一篇上市公司投资分析报告。实务考试可以学生模拟操盘业绩为主要依据。在学期初给每人10万元的虚拟资金,通过一个学期的操作看最后的盈利率。同时为了鼓励学生多实践,按成交量的千分之一给予奖励。

总之,针对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该在不断提升自身学术研究水平的同时,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各项工作,努力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址道,陶艳珍.证券投资分析实践性教学与改革[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金融证券投资范文篇7

关键词:高职教育;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一、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我国目前很多高校金融证券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即使有了金融证券类实验室,部分高校也没将其看作专业教学的正常投入,而是将它主要用于创收。同时由于师资的缺乏,导致了很多高校的证券投资分析教学目前仍然停留在课堂讲授上,实验操作、模拟交易、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严重不足,或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

证券投资分析教学过去一直沿用的是“粉笔+黑板”的老模式,但在讲解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时会涉及大量的图表,而且这些图表在黑板上画比较困难或根本不可能,结果造成学生听课效率低,教师讲课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局面。证券投资分析课程讲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但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学院金融与证券专业的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

(三)缺乏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特点编写的教材

目前,市场上的教材几乎都是国外投资理论的翻版,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有些理论似乎“不合水土”,显得“无用”,机械、教条地照搬,甚至会“误用”。特别是,我们现有的教材对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的国外理论的介绍过于呆板,甚至相互传抄的现象较为严重,而对价格运动本身的研究做得不够,这急需扭转。另外,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快、变化大,许多新事物不能在教材中及时反映出来。

二、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一)相关课程设置的改革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证券投资学已逐渐形成一门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专业。证券投资分析只能算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证券投资分析这门课程的改革首先必须放在证券投资学专业这一大背景之下。在证券投资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包括三大模块课,分别是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专业辅修课。专业基础模块应包括: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证券投资基金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技能模块应包括:证券投资分析、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公司理财、衍生金融工具、证券法律法规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设为选修课程。同时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考虑,应鼓励证券专业的学生掌握跨专业知识。通过专业辅修模块和第二课堂来扩充知识面辅修的方向,主要包括法学、财务会计、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等,使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同时具备法学、财会、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竞争需要。

(二)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1、案例分析讨论

案例分析讨论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双向受益的过程,通过这种“互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作用。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是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有代表性的,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有讨论探索价值的案例。在教学实践中,除了用已属“过去时”的案例讲解理论外,主要选择股评在各种媒体上推荐的股票和学生买卖的股票作为案例,用已学的理论进行评价。特别是对股评推荐的股票的经常否定,既可使学生明白老师分析的思路与方法,又可大大提高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在案例教学中还可经常让学生展开讨论。

2、模拟炒股

模拟炒股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对证券投资产生切身体会及增强操作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丰富和扩展书本知识。首先,由教师对证券软件的操作进行讲解,安排一定时间给学生熟悉证券软件的基本操作。然后,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业务模拟操作进行模拟炒股。目前部分证券公司网站和专业财经网站都提供网上模拟炒股的程序,可利用这一条件对学生进行训练。公务员之家

3、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把声、文、图像和计算机集成在起的技术,利用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媒体进行视听教学。针对本课程技术分析中的道氏理论、波浪理论、K线理论、形态理论、移动平均线等,若仅凭书本讲述,使学生难以理解,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完全可以将以上理论,结合市场的实际材料,用立体的图表编写出图文并茂的讲义。可见,这一教学方法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教材方面的改革

从教材方面来说,我们应从证券投资的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把握分寸,理论和实践不能偏废。首先是要重视教材中有关证券投资的理论知识的收录,包括交易规则和国际上已经成熟的新兴投资工具等。其次,要重视教材中实践内容的安排,教材中不仅要介绍现有的证券交易理论和交易模型,更要介绍成功和失败的交易案例和交易经验。证券投资分析的实践教学,不是为了记住RSI等指标的设置公式,而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围绕搞好证券投资而进行理论研究和交易模拟,使学生学会在证券投资中为实现盈利而学习、而思考。从内容上说,它至少应包括证券投资分析概述、证券投资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财务分析、证券价值分析、证券价格图表分析、技术分析流派介绍、证券模拟交易训练与模拟交易大赛、证券投资风险教育、证券投资监督管理等部分内容,而且各部分的篇幅长度应得到相应的平衡。

(四)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

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但是,以往的评价手段过于单一、简化,往往通过一两次书面考试就决定其学习成绩,并以此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迫使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丢笔记,学生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更谈不上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为了保障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对考试方式必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根据证券投资的主要内容,需将这门课的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务考试。理论考试要求每人运用基本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提供一篇上市公司投资分析报告。实务考试可以学生模拟操盘业绩为主要依据。在学期初给每人10万元的虚拟资金,通过一个学期的操作看最后的盈利率。同时为了鼓励学生多实践,按成交量的千分之一给予奖励。

总之,针对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该在不断提升自身学术研究水平的同时,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各项工作,努力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址道,陶艳珍.证券投资分析实践性教学与改革[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金融证券投资范文篇8

关键词:高职教育;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一、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我国目前很多高校金融证券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即使有了金融证券类实验室,部分高校也没将其看作专业教学的正常投入,而是将它主要用于创收。同时由于师资的缺乏,导致了很多高校的证券投资分析教学目前仍然停留在课堂讲授上,实验操作、模拟交易、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严重不足,或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

证券投资分析教学过去一直沿用的是“粉笔+黑板”的老模式,但在讲解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时会涉及大量的图表,而且这些图表在黑板上画比较困难或根本不可能,结果造成学生听课效率低,教师讲课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局面。证券投资分析课程讲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但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学院金融与证券专业的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

(三)缺乏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特点编写的教材

目前,市场上的教材几乎都是国外投资理论的翻版,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有些理论似乎“不合水土”,显得“无用”,机械、教条地照搬,甚至会“误用”。特别是,我们现有的教材对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的国外理论的介绍过于呆板,甚至相互传抄的现象较为严重,而对价格运动本身的研究做得不够,这急需扭转。另外,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快、变化大,许多新事物不能在教材中及时反映出来。

二、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一)相关课程设置的改革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证券投资学已逐渐形成一门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专业。证券投资分析只能算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证券投资分析这门课程的改革首先必须放在证券投资学专业这一大背景之下。在证券投资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包括三大模块课,分别是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专业辅修课。专业基础模块应包括: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证券投资基金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技能模块应包括:证券投资分析、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公司理财、衍生金融工具、证券法律法规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设为选修课程。同时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考虑,应鼓励证券专业的学生掌握跨专业知识。通过专业辅修模块和第二课堂来扩充知识面辅修的方向,主要包括法学、财务会计、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等,使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同时具备法学、财会、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竞争需要。

(二)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1、案例分析讨论

案例分析讨论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双向受益的过程,通过这种“互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作用。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是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有代表性的,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有讨论探索价值的案例。在教学实践中,除了用已属“过去时”的案例讲解理论外,主要选择股评在各种媒体上推荐的股票和学生买卖的股票作为案例,用已学的理论进行评价。特别是对股评推荐的股票的经常否定,既可使学生明白老师分析的思路与方法,又可大大提高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在案例教学中还可经常让学生展开讨论。

2、模拟炒股

模拟炒股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对证券投资产生切身体会及增强操作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丰富和扩展书本知识。首先,由教师对证券软件的操作进行讲解,安排一定时间给学生熟悉证券软件的基本操作。然后,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业务模拟操作进行模拟炒股。目前部分证券公司网站和专业财经网站都提供网上模拟炒股的程序,可利用这一条件对学生进行训练。

3、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把声、文、图像和计算机集成在起的技术,利用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媒体进行视听教学。针对本课程技术分析中的道氏理论、波浪理论、K线理论、形态理论、移动平均线等,若仅凭书本讲述,使学生难以理解,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完全可以将以上理论,结合市场的实际材料,用立体的图表编写出图文并茂的讲义。可见,这一教学方法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教材方面的改革

从教材方面来说,我们应从证券投资的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把握分寸,理论和实践不能偏废。首先是要重视教材中有关证券投资的理论知识的收录,包括交易规则和国际上已经成熟的新兴投资工具等。其次,要重视教材中实践内容的安排,教材中不仅要介绍现有的证券交易理论和交易模型,更要介绍成功和失败的交易案例和交易经验。证券投资分析的实践教学,不是为了记住RSI等指标的设置公式,而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围绕搞好证券投资而进行理论研究和交易模拟,使学生学会在证券投资中为实现盈利而学习、而思考。从内容上说,它至少应包括证券投资分析概述、证券投资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财务分析、证券价值分析、证券价格图表分析、技术分析流派介绍、证券模拟交易训练与模拟交易大赛、证券投资风险教育、证券投资监督管理等部分内容,而且各部分的篇幅长度应得到相应的平衡。

(四)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

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但是,以往的评价手段过于单一、简化,往往通过一两次书面考试就决定其学习成绩,并以此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迫使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丢笔记,学生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更谈不上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为了保障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对考试方式必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根据证券投资的主要内容,需将这门课的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务考试。理论考试要求每人运用基本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提供一篇上市公司投资分析报告。实务考试可以学生模拟操盘业绩为主要依据。在学期初给每人10万元的虚拟资金,通过一个学期的操作看最后的盈利率。同时为了鼓励学生多实践,按成交量的千分之一给予奖励。

总之,针对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该在不断提升自身学术研究水平的同时,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各项工作,努力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址道,陶艳珍.证券投资分析实践性教学与改革[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金融证券投资范文篇9

关键词:高职教育;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一、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我国目前很多高校金融证券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即使有了金融证券类实验室,部分高校也没将其看作专业教学的正常投入,而是将它主要用于创收。同时由于师资的缺乏,导致了很多高校的证券投资分析教学目前仍然停留在课堂讲授上,实验操作、模拟交易、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严重不足,或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

证券投资分析教学过去一直沿用的是“粉笔+黑板”的老模式,但在讲解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时会涉及大量的图表,而且这些图表在黑板上画比较困难或根本不可能,结果造成学生听课效率低,教师讲课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局面。证券投资分析课程讲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但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学院金融与证券专业的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

(三)缺乏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特点编写的教材

目前,市场上的教材几乎都是国外投资理论的翻版,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有些理论似乎“不合水土”,显得“无用”,机械、教条地照搬,甚至会“误用”。特别是,我们现有的教材对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的国外理论的介绍过于呆板,甚至相互传抄的现象较为严重,而对价格运动本身的研究做得不够,这急需扭转。另外,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快、变化大,许多新事物不能在教材中及时反映出来。

二、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一)相关课程设置的改革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证券投资学已逐渐形成一门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专业。证券投资分析只能算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证券投资分析这门课程的改革首先必须放在证券投资学专业这一大背景之下。在证券投资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包括三大模块课,分别是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专业辅修课。专业基础模块应包括: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证券投资基金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技能模块应包括:证券投资分析、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公司理财、衍生金融工具、证券法律法规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设为选修课程。同时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考虑,应鼓励证券专业的学生掌握跨专业知识。通过专业辅修模块和第二课堂来扩充知识面辅修的方向,主要包括法学、财务会计、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等,使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同时具备法学、财会、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竞争需要。

(二)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1、案例分析讨论

案例分析讨论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双向受益的过程,通过这种“互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作用。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是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有代表性的,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有讨论探索价值的案例。在教学实践中,除了用已属“过去时”的案例讲解理论外,主要选择股评在各种媒体上推荐的股票和学生买卖的股票作为案例,用已学的理论进行评价。特别是对股评推荐的股票的经常否定,既可使学生明白老师分析的思路与方法,又可大大提高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在案例教学中还可经常让学生展开讨论。

2、模拟炒股

模拟炒股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对证券投资产生切身体会及增强操作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丰富和扩展书本知识。首先,由教师对证券软件的操作进行讲解,安排一定时间给学生熟悉证券软件的基本操作。然后,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业务模拟操作进行模拟炒股。目前部分证券公司网站和专业财经网站都提供网上模拟炒股的程序,可利用这一条件对学生进行训练。

3、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把声、文、图像和计算机集成在起的技术,利用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媒体进行视听教学。针对本课程技术分析中的道氏理论、波浪理论、K线理论、形态理论、移动平均线等,若仅凭书本讲述,使学生难以理解,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完全可以将以上理论,结合市场的实际材料,用立体的图表编写出图文并茂的讲义。可见,这一教学方法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公务员之家

(三)教材方面的改革

从教材方面来说,我们应从证券投资的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把握分寸,理论和实践不能偏废。首先是要重视教材中有关证券投资的理论知识的收录,包括交易规则和国际上已经成熟的新兴投资工具等。其次,要重视教材中实践内容的安排,教材中不仅要介绍现有的证券交易理论和交易模型,更要介绍成功和失败的交易案例和交易经验。证券投资分析的实践教学,不是为了记住RSI等指标的设置公式,而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围绕搞好证券投资而进行理论研究和交易模拟,使学生学会在证券投资中为实现盈利而学习、而思考。从内容上说,它至少应包括证券投资分析概述、证券投资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财务分析、证券价值分析、证券价格图表分析、技术分析流派介绍、证券模拟交易训练与模拟交易大赛、证券投资风险教育、证券投资监督管理等部分内容,而且各部分的篇幅长度应得到相应的平衡。

(四)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

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但是,以往的评价手段过于单一、简化,往往通过一两次书面考试就决定其学习成绩,并以此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迫使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丢笔记,学生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更谈不上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为了保障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对考试方式必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根据证券投资的主要内容,需将这门课的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务考试。理论考试要求每人运用基本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提供一篇上市公司投资分析报告。实务考试可以学生模拟操盘业绩为主要依据。在学期初给每人10万元的虚拟资金,通过一个学期的操作看最后的盈利率。同时为了鼓励学生多实践,按成交量的千分之一给予奖励。

总之,针对高职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该在不断提升自身学术研究水平的同时,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各项工作,努力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址道,陶艳珍.证券投资分析实践性教学与改革[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金融证券投资范文篇10

关键词:证券投资;互联网+金融;实验教学

证券投资学作为一门运用经济学、数学、计算机、统计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研究证券投资运作机制的综合性课程,是现代财经类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金融供给侧改革等措施的推出,社会对证券投资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愈发强调人才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2]。证券投资学强调实操性和理论性并重[3]。当下,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科技日新月异,证券投资产品和分析工具快速更替[4],但是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重要板块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设置远不能满足市场对高水平证券投资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证券投资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证券投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尚未形成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实验课程体系。当前我国证券投资实验课程内容严重滞后于业界需求,不能及时追踪证券投资学的前沿技术与应用发展。近年来,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的推出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长期和深远的影响,市场中陆续出现了沪港通、融资融券、再融资、股指期货及新股申购按市值配售等诸多新事物、新现象;同时,在行业实践方面,各种证券投资分析方法和交易技术日新月异,涌现出了程序化交易、数字化定量分析等新手段、新方法。但是,我国高校现有的证券投资课程一方面还在大量沿用传统实验教学资料,在实验内容体系上普遍没有反映证券市场的最新发展和变化,关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区块链、量化投资等最新技术方面的内容很少涉及[5],导致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远落后于行业实际需求,无法满足证券投资实践需要。另一方面,忽略了相关实验课程的配套体系化构建。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证券投资与金融工程、期货投资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彼此孤立,不利于构建跨专业的教学生态,学生难以进行综合全面的学习,只能掌握孤立的知识点或进行简单的操作练习,不能运用多方位的金融知识综合分析投资问题,与实际证券行业情况相差甚远。(2)尚未形成综合运用知识的实践导向实验教学方法。目前证券投资实验课程教学实验内容主要为模拟性和验证性实验项目,如依托券商的交易平台或虚拟交易所进行股票或其他有价证券的模拟交易等,尚缺乏专题性质和情景性质的课程内容;多数证券投资实验课程的教学侧重于对一些金融相关软件使用和操作的介绍,并没有针对具体投资问题开展应用实践,导致学生对证券投资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难以从实际证券投资场景出发去思考和应用所学知识,如技术分析未结合当前股票走势、K线等实盘数据,对股票价格走势、涨停股票等真实案例分析和验证;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大多是以“从校园到校园”的身份授课,缺少证券投资市场的实战性经验,难以对市场需求和动态进行跟踪,并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实时调整,导致课堂实验教学与证券投资实操出现“两张皮”现象[6]。基于此,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提升,难以达到对知识的实践应用。(3)尚未引入多元化的实验教学和考核模式。在当前高校证券投资教学中,“教”和“学”是两大重点模块,主要聚焦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大多为教师演示实验操作过程,学生进行模仿学习,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这种模式下,教师不能完全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疑难问题难以及时反馈,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界限,缺少交流与探讨,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思考[7]。另外,传统的证券投资课程仅通过一张试卷对学生进行评分,缺少对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8],无法考察学生的知识应用、动手操作以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目前单一的教学和考核方式对于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通过练习、考试、参加比赛等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熟悉度,使学生在真实的证券投资场景中应用相关技术。因此有必要搭建一个以实验项目为依托的多功能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在真实案例中进行证券投资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应用,同时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进行综合考察,从而全面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2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近年来证券投资课程的实验教学逐渐从验证性向创新性转变,已成为高校培养证券投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9]。针对当前证券投资课程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我校管理与经济学院通过构建前沿的多功能实验教学平台,创新实验课程体系并推进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助力证券投资学课程实验教学水平的提升。

2.1构建集“教学练考赛”功能为一体的实验教学平台

管理与经济学院在充分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LaboratoryofFinancialEngineering(LEF)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CenterofFinancialEngineering(CFE)等国际知名金融实验室整体架构的基础上,从多功能角度出发,结合学校的理工科特色,构建了金融实验室。该实验室配备了多款我国金融机构常用的金融实训软件,例如,Wind数据终端、CSMAR数据库、希施玛经济数据库(EDB)、红楹金融终端等,可以查询大多数公司(包括上市与非上市公司)的真实财务报表、股票数据、行业数据等,并保证了金融数据的丰富性与可靠性[10]。为了提高证券投资课程的实验教学效果,学院以金融实验室为基础,构建了集“教学练考赛”为一体的创新金融实验平台(见图1),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破传统证券投资实验的教学和练习模式,基于课程内容为学生自动配置实验环境,全方位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实践能力[11]。该平台致力于达到实验课程的简单化、形式多样化以及结果数字化。在“教”方面,平台设立了实验教学规范流程,提升教师的备课效率,并通过大数据存储与共享技术优化教学效果评估,使实验教学的智能化程度大幅提升。在“学”方面,平台的问答讨论模块可让师生随时随地进行互动,直播功能模块则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课程内容,且平台支持多学科实验软件组合,学生可根据需求进行跨专业学习,有助于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练”方面,平台的实验练习项目设计遵循任务驱动模式,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证券投资实验课程中,学生必须通过大量模拟操作练习,才能扎实掌握所学知识。任务模式的实验练习项目有助于激发学生基于项目任务去进行自我提升的动力,巩固所学的知识。在“考”方面,根据证券投资实验教学需要和课程特点,设计实训考评系统,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设置线上试题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随堂考核,教师可以实时了解教学进程和扫除教学难点盲点,为实验教学的优化提供依据。在实操环节,平台通过系统对学生的证券投资实验操作步骤评分,并显示操作错误部分供学生自我修正。通过考核让学生进行证券投资知识复盘和应用,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在“赛”方面,学院可通过该平台与合作单位共同开展金融与证券投资模拟大赛,为学生构建展现能力、践行所学知识的平台,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发掘人才。

2.2引入量化投资分析,创新实验课程体系

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大数据相关的量化策略研究成为金融市场热门研究领域,量化投资成为证券投资学的重要部分,并对其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引入量化投资相关内容是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量化投资通过数学模型和程序化的策略,对历史数据回测而实现参数的优化。当前机器学习、文本挖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方法也被广泛地用来改进量化投资策略,这些优势是传统证券投资分析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难以比拟的[12]。学院在证券投资学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设计中,深度融合了量化投资的教学内容,并紧跟科技金融发展的最新趋势,引入区块链数字货币交易相关的内容,为量化投资人才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课程体系设计如表1所示。

2.3推进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院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授课模式,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教学平台构建了多元化的证券投资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教学效果。(1)线上线下相结合。学院一方面利用线上平台(如雨课堂、乐学(学校自建平台)、MOOC等)上传学习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定量分析工具了解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建立实验课程微信群与学生实时沟通与交流。教师针对疑难问题进行线下详细解答,重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验证理论知识、模拟投资场景。(2)“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结合实操经验的讲座内容往往能帮助学生建立所学知识与行业需求之间的联系,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程的开展有重要促进作用[14]。学院开展了名师课堂活动,定期邀请知名行业专家,通过线上或线下组织专题讲座;还聘请了企业导师,与校内教师开展联合授课。联合授课主要侧重于证券业专业人士的亲身经历,由有实战经验或实操经验的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解证券市场上的成功交易的实例,能够为学生做出更加专业、更结合实际操盘的指导。同时高校积极设立科研项目和企业横向项目,鼓励教师申报证券投资实验教学课题,为其提供企业学习和培训机会。(3)采用情景模拟法教学。教师结合证券投资课程特点设计相关证券投资案例,通过分组情景模拟教学,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投资公司研究、交易和风险控制等岗位人员,引发学生深度参与证券投资课程的兴趣,体验证券交易真实过程和场景[15]。另外,通过虚拟交易系统(益盟操盘手等)给学生账号注入固定虚拟资金,学生可以进行数据分析、量化投资策略决定和交易模拟,在选股、判断市场行情、实际操盘过程中感受投资的风险和心理变化,以及证券投资理论知识的应用。(4)以赛促学。为了提高对证券投资社会实践的重视,学院基于证券从业者所应具备的行业知识、基本业务技能及实操技能打造金融类比赛,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实战模拟掌握证券投资等相关知识技能和锻炼决策分析能力,为匹配企业需求、顺利就业创造条件。例如,我院和深圳希施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设计全国金融与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大赛,以全国性金融模拟实训公共平台为基础,为金融专业学生提供了与市场相同的竞赛机制和实操环境,致力于输出达到企业用人标准等的证券投资人才。大赛还具备金融名企实习工作机会推荐等各式丰富的内容,为参赛学生提供技能培养及表现平台,也为其打通了与社会企业接触的机会。(5)考核模式多元化。在证券投资实验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金融软件(如“益盟操盘手”等)进行证券模拟操盘或实盘交易实验,并基于“教学练考赛”多功能实验教学平台对学生实验操作流程的记录,将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放进考核中,适当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比例,从出勤、实验表现、小组作业、案例分析报告等多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考核时应把握“过程+结果”原则,如在股票投资实验中,根据学生选股原因、买卖节点的决策、收益分析等判断其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从而对学生进行评分。另外,学生通过证券投资相关行业鉴定与资格认证等效于课程考核,参加学科实训项目和竞赛可以适当加分。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引导学生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3实验教学改革效果

学院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进行了证券投资学实验教学创新探索与改革,打造了一个集“教学练考赛”功能为一体的实验教学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提升了动手操作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有助于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得到了综合提高。为进一步研究实验教学改革的效果,设计了相关问卷来调查证券投资课程的学生和教师对实验教学改革方案的满意度和能力提升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整体能力得到了提高,其中90%的学生认为情景模拟教学提升了团队合作能力和知识吸收度,80%的学生认为多功能教学平台提高了证券投资的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授课教师对改革后的教学模式表示满意,认为实验平台提高了教学和考核效率,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学生对证券投资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议也具有启发性,促使学院和教师在今后的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中不断思考改进、调整教学方式,致力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证券投资人才。目前,依托证券投资实验平台,有5名学生撰写论文并投稿2020年中国实证研究(财经)论文大赛,且文章已进入大赛评审环节,其中“数字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工程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已被CSSCI收录。此外,共有12名学生参加证券投资相关比赛,如“中信证券杯”全国大学生金融挑战赛、模拟炒股比赛以及金融证券模拟大赛等,在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学生通过大赛提升了实操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投资决策分析、金融证券投资分析、家庭综合理财规划等能力。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