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经济范文10篇

时间:2023-06-11 08:33:11

金融与经济

金融与经济范文篇1

关键词:金融经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策略

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相互依靠的,二者彼此都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同时二者之间也互相补充、彼此制衡,所以两种经济形势应该是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在初期阶段,实体经济作为基础给金融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在后期金融经济作为指引不断细化完善实体经济的形式。可以说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保证市场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格外重视二者之间发展的均衡性,拿出切实有效的整治措施为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互动式发展“保驾护航”。

一、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一)基本概念

实体经济,笼统地讲就是一个国家所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也可以表述为人凭借思想活动、利用工具媒介在地球上创造的经济。实体经济的涵盖范围较为广阔,其包含了物质产品的产出、流通,也包括精神产品的生产、服务,总的来说囊括了农业、工业、商业等现代社会的各种经济活动方式。其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也是维持社会稳定、保障未来发展的关键经济力量。金融经济,就是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金融资源的持有与交易活动。其关系到货币、证券、股票以及各种衍生产品,但金融经济的最重要特点是以信用活动为中心,不论是货币资金的借贷、债券股票及证券的发行等等都是围绕信用进行资源流通。相较于实体经济,其具有更为方便的交易模式,也促进了经济市场的发展。

(二)内在联系

总的来说,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是一体两面,唇齿相依的。实体经济是金融经济发展的基础,而金融经济又能反过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经济虽然是建立在虚拟化的经济市场中的,但其需要依赖于以货币为主要流通工具的实体经济,也只有实体经济创造出足够的金融资源,金融经济才能有足够的运作空间。而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实体经济关乎到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而金融经济虽然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需要借助实体经济才能起到优化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的最终目的。在发展方面,金融经济搭乘互联网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质的飞跃,网上银行、网上支付等便利方式更是将股票、债券、基金等“搬上”个人智能终端,让所有人都能随时随地参与到金融经济的交易活动中来。而在金融经济的发展影响下,实体经济的流转速度明显加快,资源配置明显优化,进一步助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近些年来我国凭借金融经济成功跻身于世界大国行列,也一定程度上给实体经济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因此要想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坚持以金融经济的优势不断推动实体经济的进步。

(三)发展影响

由于经济全球化以及国内经济持续上行的影响,金融经济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虽然其对实体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更需要有意识地引导,由于我国遗留的一些发展问题以及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性,将金融经济的优势转变为实体经济的动力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从目前我国经济形势上看,企业经济发展占据我国国民经济收入的一半以上,而在企业发展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持续增多的前提下,其必然会影响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因此这也是金融经济对我国实体经济的现实阻碍。

二、促进两种经济形式良性互动的策略

(一)完善金融经济体系

金融经济从本质上讲是对现有金融资源进行科学配置,因此其对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此带动实体经济发展。但从目前的金融经济优势向实体经济转化的效率来讲,仍然与我国庞大的经济体量不相称,因此金融经济体系仍然存在可优化的方向。首先我们需要不断加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沟通联系,让两种模式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带动情况。如果想要更快地提升国民经济水平,那必然要通过金融经济来实现资本的有效配置,从而再带动各行业、各领域投入到经济市场运作中,一方面进一步提高资金周转效率,让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有更雄厚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金融产品的丰富和完善构建更为健全的金融经济体系,形成更为科学的金融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促进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

(二)调整金融融资标准

不断调整金融融资标准使之与时代、经济、体制发展相适应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必需手段。快速、迅猛的经济增长需要金融经济的发展作为支持,而金融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运用科学手段进行合理调控,不仅要通过政策法规将金融经济市场的交易方式、流程进行严格限定,也要对融资标准设置准确设定。从国家发展的角度上看,如果融资标准不合理,难以适应经济发展,难以与金融市场发展相匹配,那必然会对金融经济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而基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性,企业将对实体经济的运营造成严重打击。对于金融融资标准的制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看待,如果融资标准过于宽松,大量融资方的涌入会很快促生金融泡沫,进而引发经济危机;如果融资标准过于苛刻,融资不足的问题又会成为阻碍实体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金融融资标准应当以市场情况为参考,结合科学预估,更好地促进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共同发展。

(三)强化互促影响作用

在相对稳定的金融情况下,金融经济对实体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样实体经济也是支撑金融经济良好发展的前提。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虚拟金融进一步拓宽了金融经济的发展方向,也推动金融经济一向对高速的态势发展。在这种情况必须加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以金融服务为例,互联网的应用让金融产品的形式更加丰富,但如果要使其与实体经济加强联系,就需要将更多的金融产品及服务面向个人及小微企业倾斜,让更多的社会个体得到发展资源,以此将金融经济的发展优势扩散到实体经济内,让实体经济同样享受到信息技术的红利,从而实现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实体经济的主体地位,将货币拉回到重要位置,才能再次对金融经济的发展提供利好因素,从而维持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四)做好金融市场监管

金融市场是一定程度上的开放市场,其在长期的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发展问题或漏洞问题,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督。首先应当合理利用法律手段适度介入,并严格落实金融经济风险管理制度,对市场发展情况、发展趋势进行细致分析;其次要对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动、资金使用率等情况进行观测和研究,及时发现其流动性减慢、回流不正常、资金冻结等情况,做好问题预防机制;然后就是要对现有的金融体系、规章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的背景下要做好预估评判,及时通过制度优化、政策制定来规避世界经济风险,这也是保障金融经济平稳发展,强化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关系的最佳手段;最后监管部门应该努力推动金融沟通机制的落地实施,让市场与监管、监管与政府之间能做到舒畅沟通、有效交流,及时传递、反馈信息,促进金融相关功效的效率不断提升。

(五)加强金融风险管控

虽然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联系紧密,但从性质上说,实体经济是依托于买卖双方的实际交易的,而金融经济则是以信用为基础衍生出的各种价值交易。因此在全球化的经济形势下,金融经济不可避免地比实体经济更容易受到国际冲击,从某种程度上讲其风险程度也相对更高。因此既要重视对金融经济优势的利用,同样也要将金融经济置于严密的管控之下,并通过不断减低金融风险的方式,削弱金融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再次冲击。对此,有关部门应该保持对风险的一视同仁心理,无论大风险小风险,都要谨慎对待、认真制定管控措施,充分发挥法律工具的效果,在一次次风险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相关法律管理条文,用法制武器从根本上消除风险源,加强对金融风险的控制力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促进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在于要认识到二者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关系本质,在发展状况好的时候以带动的方式扩大优势,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在发展情况交叉的时候要及时设置防控、阻断手段,防止影响扩大,将问题局限在较小范围内解决;另一方面也要正视两种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既不厚此薄彼也不有所倾斜,大力推进两种经济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亚男.浅析我国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J].经贸实践,8,24:124-125.

[2]李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研究[J].商讯,,36:2+4.

[3]吴岩.如何有效促进国内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J].现代商业,0,15:4-5.

[4]王琳.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思考[J].时代金融,0,33:4-6.

金融与经济范文篇2

关键词:金融经济;实体经济;关系;策略

近年来随着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市场上的一些金融企业满足于钱生钱的游戏,没有真正地发挥金融经济的服务作用和价值,导致不少实体企业面临着资金上的困境。目前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不振,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对于我国实体经济特别是外贸出口企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虽然我国积极地发展内需市场,但是在新旧经济政策衔接的过程中,实体经济还面临着发展中的困难。2016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充分地认识到了我国现阶段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提出了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实体经济的政策,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将会带来积极的影响。现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研究,更好地理清二者的关系,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成功。

一、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简介

金融经济作为虚拟经济的代表,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广义的虚拟经济指的是金融业、房地产业等,虚拟经济通过交换和分配来进行,在交易的过程中产生增值,在定价上使用资本化的方式。实体经济作为我国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体系的完善等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金融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实体经济为人们提供了衣食住行所需要的所有物质,同时也包含了文化等精神产品。金融经济能够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关讨论

(一)实体经济决定了金融经济的发展

实体经济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能够满足社会运行所需要的全部物资。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就提到了物质是决定存在的基础,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在《资本论》中直接指出了在人类社会中,不管财富的形式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其使用价值是构成物质的重要内容。实体经济作为马克思《资本论》重要的研究对象,可以看到实体经济对于人类财富的发展积累的影响,它决定了社会生产的正常运行,对再生产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实体经济通过相关的生产行为,能够创造物质财富,例如实体经济生产的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物质的需求,这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建国以来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密切的关系。在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的基础上,我国逐渐地成为了制造大国,目前正在向制造强国迈进。从金融经济的发展历史来看,金融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金融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金融经济的出现大大地降低了商品经济的交易成本,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金融经济是围绕着实体经济而不断地发展的,这就要求金融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否则就会产生经济上的危机。

(二)金融经济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支持

金融经济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资本支持,例如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操作能够帮助实体企业从市场中募集到大量的资金,从而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经济能够从社会中合法地吸收和募集资金,当这些资金能够进入到实体经济中时,就会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实现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样金融经济也实现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金融经济的出现和发展,解决了市场经济中的信用问题,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否则仅仅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借贷,会产生比较大的信用风险,同时也增加了市场交易的成本,使市场中的每个人都付出了比较大的代价。银行、债券等金融经济的发展,能够为资金需求方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它有效地解决了市场交易中的信用问题,为资金的提供者和借贷者都提供了便利,降低了在金融经济发展完善的过程中的交易风险,从而激励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能够使实体经济更好、更快地得到资金,使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扩大规模进行再生产。金融经济的发展能够降低社会融资的成本,使实体经济能够更加容易地获得资金,这也促进了金融经济的发展。银行将资金借贷给企业的过程中,能够获得高额的回报,当回报越高、规模越大时,就会进一步提高银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终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效率。此外随着金融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工具走进了市场,例如一系列金融衍生品的实现对市场风险和收益进行了有效的分配,分散了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同时也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金融衍生品能够满足市场中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风险与收益的相对应,能够使不同的市场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资源配置,从而满足了市场中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能够使实体经济从多个方面来获取资金。金融工具的创新提高了资产定价的效率,从而使价格更好地反映资产的价值,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金融经济也会反作用于实体经济

随着金融经济发展的不断完善,当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隔离开时就会产生许多问题,导致实体经济缺少金融经济“活水”的支持,例如实体经济面临资金困境时就难以扩大投资和生产,或者面临着市场困境资金周转不利时就可能发生破产,这就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在金融经济的发展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例如资金在金融经济中打转,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中的意愿不强烈;或者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着弄虚作假的现象,误导了市场和投资者,导致一系列金融风险事件的不断发展,对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冲击,甚至可能会造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再加上金融经济与市场的关联度比较高,当金融经济发生一定的风险时,就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当债券违约等金融违约事件发生时,会在市场中产生比较大的波动,而且其风险也比较大,最终会传导到实体经济中,例如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开始出现在房地产次级债券中,最后扩大到了全世界,导致全世界的需求不足,严重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其风险管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市场监管的滞后性,当风险大量积累或者金融经济过度发展时,在经济繁荣时其风险不明显,在经济下行阶段时就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最终导致泡沫的破灭,引起实体经济的衰退。

三、现阶段实体经济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一)实体经济面临的困境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不同产业政策的转变过程中,我国的实体经济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困境。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落后产能的淘汰,都对实体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实体经济面临着新常态,在告别过去和走向未来的过程中苦苦挣扎,转型之痛深刻地反映了现阶段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再加上房地产等虚拟经济的发展,占用了市场中的大量资金,导致实体经济的发展动能不足,而且增加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成本,我国社会面临着脱虚向实的巨大压力。资本的逐利性,导致社会中的资本越来越涌向金融经济,“钱生钱”的游戏也愈演愈烈,例如今年年初的宝能与万科之间的控股大战,以及不久前宝能大力扫荡格力电器的股票,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市场上的恐慌,导致实体经济面临着野蛮人等困境。此外我国实体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税负重、政府费用多等不利的因素,这些因素在经济比较好时企业还可以承受,当经济下滑时就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例如最近我国玻璃大王曹德旺关于实体经济的论述引起了社会的热议,人们都在不断地思考我国实体经济所面临的困境以及相应的对策。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影响了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从事实体经济的中小企业面临着破产的危机。

(二)金融经济支持实体经济的策略

目前政府已经认识到了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的困境,认识到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隔离局面,提出了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策略,国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了不少的支持,而且还将进一步地加强支持力度。在新时期下,要进一步地加强我国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从而提高金融经济的服务能力。尽管国家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这种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因此应当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到实体经济中,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信贷支持。国家应当对实体经济中的不同行业采取差异化的金融支持,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例如对于金融经济比较活跃的区域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对于农村以及不发达地区的实体经济应当加强政府在金融政策中的支持力度。要不断地加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研究,探索二者的发展规律,从而协调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使金融经济能够不偏离正常的轨道。此外,国家应当加强对金融经济特别是对金融产品的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对金融产品的创新的支持,同时也要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管理,不断地提高金融经济中的信息透明度,使投资者能够充分地了解金融经济的风险,实现对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和隔绝,防止金融风险在市场中的蔓延。通过实现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效融合,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资金,这对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体两面,二者相辅相成。如何有效地将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在一起,发挥金融经济的长处,服务实体经济成为了现阶段我国政府的重要经济任务。面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困境,2016年国家在营改增、社保改革等方面有效地降低了实体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经济负担,相信2017年在国家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政策支持下,将会有更多的金融经济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

作者:王韵琪 单位:石家庄市河北省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彭博.关于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5,06:5-6.

[2]詹小琴.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探讨[J].商,2016,03:170.

[3]徐垠.试论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355-356.

金融与经济范文篇3

(一)金融经济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的金融经济发展迅速,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但是其中存在更多的风险,必须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

(二)实体经济

将国家发展的重心放到实体经济上来,推进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建立,要始终保持坚定的发展方向,创新思路并实施具体的行动,以提高国家发展实体经济的勇气与决心。

二、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目前的国民经济中,实体经济是以物物为主要形式的,它与实体经济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中,货币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中国金融经济的发展,总是离不开物质经济基础,而物质经济则是中国金融发展的基石。首先,除了内部体制环境以外,外部公司的宏观经营环境对社会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整个社会的企业融资情况,总体融资情况以及市场筹资流通的情况都包括在外部企业宏观管理情况中。实业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同金融经济间接或直接有关。所以,金融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对实业企业的内外部宏观经营环境也形成着很大影响。其次,掌握充裕的资本是实业经营顺利发展的先决条件。实际上,在金融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其发展的趋势也不尽相同。

三、金融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一)影响金融市场,导致其价格产生波动现象

目前,中国的各种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也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股份制改造和内部机制的改革等等,这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也实现了尽可能地减少在农村商业银行中发生的金融风险,并以此推动了银行业的进步。但是,在中国银行业的变革进程中必然会出现或大或小的市场变化,给整个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一些的问题,例如,在过去的传统商业银行模式中,以扁平化模式占据主体位置,这就增加了对信贷审批的困难度与要求,规范了风险责任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信贷机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造成了冲击。同时金融监管的外部控制的缺陷也限制了企业资本充足率的增加,也限制了企业的融资现象,在这个情况下,企业也缺乏相应的流动性,这从一定意义上关系到了实体经济的进步。

(二)严格的融资标准

商业银行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在宏观政策的调整进度中,“一刀切”的行为发生频次很高,但是如果这一行为与一个行业的政策法规出现了一定矛盾,这时政府在银行业中就会采取以信贷维持经济或者减少信用额度的策略,或者针对某些与特定产业政策法规出现矛盾的业务也采取了这样的举措,从而使客户的信用规模大大减少。再者,由于当前的国民经济正具有巨大的发展势头,所以没有目的和计划的企业融资很容易导致了资金不足的结果,而获得商业银行的融资资格的条件又很高,这就使得对公司的贷款遇到了极大的问题,很难满足对公司的贷款需要,从而造成了企业融资严重短缺的状况出现。

(三)实体经济发展速度延缓

中国经济社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也日益的提高,而如今正是中国高速成长的时期,在全球经济成长的今天,中国经济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中,利用网络的新功能,大大加速了中国经济成长的步伐,而在经济社会的前进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也获得了很大的进展,比如引进了资源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而利用资源共享经济社会这一模式也强化了中国网络金融的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交流。但是,最近几年实体经济盈利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良好经营态势的延续,而在银行中,也出现了贷款成本偏高的现象,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实体企业的经济成长。

(四)在市场资本供求中,无序削弱现象严重频繁

目前的金融市场中,国内的市场仍然缺乏很健全的管理体系和标准,依然缺乏相对健全的方案等。如今在中国的市场中又有了一些外资银行的加入,但是这种金融的发展重心却一般在地产行业中,而这又造成了某些弊病的存在。目前,市场的不规整性已经在相当严重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前进,而在市场上可供中小企业发展所用的资本却也越来越少。

(五)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基础

实体经济一般是指某种物品的流动,比如食品,而金融经济则是指无形资产的流动,比如货币和证券。不过,正因为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仍把货币视为主要支出方式,所以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发展也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科学研究也证明,实体经济才是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实业经济运行为金融创造了基本条件,而且因为金融本身就是虚的,所以失去了对实业经济运行的基础支撑就必然地会产生泡沫。为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就有必须进一步认识实体经济运行与金融服务经济运行中间的相互关联,并厘清二者的发展现状,以深刻理解实体经济运行在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意义。

四、金融市场和实体市场变动产生的影响

(一)金融与实体经济市场失衡

目前,在中国,尤其是在银行业,政府对实体经济企业进行了很多兼并和收购活动,这也使得经济企业越来越聚集。经济聚集现象也使金融机构的很多高层管理者得到了更多的投资回报,为这些活动提供了许多便利,但是也直接造成了道德上的公共舆论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危机。部分人士主张,政府部门应该在公司管理不好甚至倒闭的情形下提供资金援助,或提供融资以挽回局面。但是,这些观点基本上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这些无节制的做法使中国很多小公司受到了很大的危害,对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极为不利。结果,由于金融市场经济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它在整个市场中的比例也在日益扩大,出现了经济体制失调的现象,而中国的经济体制结构也在进一步变化。

(二)阻碍实体经济发展

在中国当前高速改革的经济社会结构中,实业经济发展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由于许多国内行业正在遭遇政策变化,同时随着信息网络的发达,再加上新科技的进步,使得不少人都存在着被迫下岗的经营风险,这也使得实业经济发展受到了重创。同时由于新的经济常态的出现也促使了实业经济社会进行改革与发展。目前,许多行业如房地产等都在使用虚拟经济,造成了巨额的资本成本。而这种宏观的经济潮流也使工商业经济社会日益缺少发展和壮大自身的能力,在无形之中也对它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五、金融经济和实业经济互动发展的策略

(一)财务准则合理调整

在金融市场经济发展中,政府必须采用宏观调控措施,以维护市场的平衡发展。在政府追求金融财务政策的过程中,一旦因为业务的特殊性或政府提出的投资标准不适当,将会形成十分巨大的社会影响。所以,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金融服务规范,因为过于严厉或宽泛的金融服务规范都不利于稳定金融经济结构和发展壮大实体经营。还有,有些企业存在的融资问题并不完全是由于财务政策的改变。所以,在建立金融机构财务管理规范的过程中,有需要综合考量以下各个方面,实业经营中的企业就必须重视财务管理政策的改革,同时也要进行完善的内部决策管理,积极预警可能的融资危机,以及寻找合理的资金投资渠道。

(二)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在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往往面临着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逾期现象,而一旦这种现象没有有效得到处理,则不但对企业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也将形成重大的危害。所以,中小企业在发展金融业务的过程中,就有必要进行客观评价该公司的商业信誉情况,并按照客观评价结论发展各种电子商务业务,为中小企业今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网络金融服务是一个虚拟经济,因此中小企业对外部因素的影响也相当敏感,信贷额度的细微变动往往直接关联着一个网络金融服务体系的混乱,从而不利于中小企业改善实际经营,也是网络财务的实效性。所以,我们需要积极建设社会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社会诚信体系来建设互联网财务体系,并着重于对互联网金融负责人的监督管理,以减少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从而使得中国的金融服务产业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弥补传统金融的不足

要让金融经济和实业经济之间进行更加顺畅的交流,就需要进一步优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环境,从而使得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在实施工作的过程中,调动相应的管理能力。有关行政机构应当充分关注与改革金融业发展环境,如实管理与引导,全面动员社会各阶层,积极优化金融服务环境,真诚构建良好金融服务生态环境。目前,由于不少金融机构仍在实际业务流程中承担部分业务责任,在将来的经济发展中需要逐步去除它。在中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地方金融机构数量还有不少,其投资资金和股份的比例也很大。政府适当扩大机构的资本规模,保证在实施监督管理与调控工作过程中拥有的资本比例满足维持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四)做好网络金融体系的建设

同国外发达国家比较,中国的企业信息化开展时期相对较短。因为中国很多企业并没有相对的时间采用电子计算机来管理财务活动,这就使得很难适应当前企业各类财务管理活动的现实需要,从而出现网络风险的概率也相当大。所以,企业在开展各类网络金融服务活动以前,就有必要针对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具体发展,积极建设网络金融服务机制,有效预防各类网络风险,以推动当前各类网络金融服务的有效开展。

(五)政府做好监管和指导

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出现,虚拟行业的经济总体增速提升,而虚拟行业的资本流向也不断上升,给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增加了障碍。所以,地方政府就需要做好监督与引导,以有效突破制度与体系的束缚,进一步扩大实体经济发展的资本流动,以持续提升政府收入水平。同时,还必须进行顶层设计,通过技术举措减少政府直接投资额度,从而为减少证券发行等中小公司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支持。另外,必须通过构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支持的科学评估系统与保证金体系,根据资本投入比例与收益的方向,对有关金融机构进行科学评估,对支撑实体经济运行发展的金融机构做出科学评估。估值可以为严重偏离了现实经济发展方向的政府机构寻求补偿和问责制度,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其行为和产生更有利的社会影响,也可以推动实体经济更好成长。

(六)改善金融机构的运作和治理

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对实体经济,尤其是银行予以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扶持政策措施不断快速而密集地落实。所以,想要提升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品质与效能,除进一步提升金融的意识形态之外,还必须提升内部管理规范与运营实力。这就意味着激励机制与威慑机制的有效协调,内部审批工作过程的进一步完善,风险机制的优化和诚信建设的水平不断提高。在跨几个地方开展调研时,调查表明一些地方性金融机构比大中型商业银行更加灵活,这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些金融机构灵活性,同时还在于它不需要多余而烦琐的内部审核步骤,这也表明金融机构拥有很大空间可以进一步优化其内部机制。

六、结束语

金融与经济范文篇4

关键词:金融审计;经济监管;协作

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家经济的合理有序运行在国家经济的管理与国际经济的稳步持续发展中至关重要,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部门的职能发挥是否得当又关乎国家经济是否能够稳步发展。在我国的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的部门中,由于在各自的职责权限、监管的范围、资源和信息互通互用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与疏漏,基于此,结合当前的国际国内金融经济发展的特征和新形势,以维护我国经济的稳定与安全为目的,阐明我国政府在经济方面将审计和监管合同协作的重要性,并且为搭建二者相协作的平台提出新思路。

一、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协作构架的构建

1、协作框架下相关部门的职能。由当前的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式来看,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的协作发展正成为一种世界发展新态势,金融审计的合理运行离不开经济监管的有效配合,经济监管的实施也离不开金融审计的协助。金融审计为经济监管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经济监管为金融审计的有效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1]。将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进行合理的协作与联合,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必将在经济发展中取得非常大的经济效应和管理效益。应当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将金融审计归入到经济监管的大的较宏观的框架中,既能突出二者的职能又可以将二者协作之后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下图(图1)是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协作流程框架,该框架最顶端无疑是我国的国务院,整体强化政府在国家经济管理中的最高领导地位,显示出其独特性、独立性、综合性的特点,而下属的几个平行机构则分别是国家中央银行、国家金融审计机关、国家的经济监管机关,最下端则是我国的各大金融机构[2]。2、审计与监管职能倾向变化。在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的职能倾向上,政府的金融审计机构应当更注重再监督而监管机关则更注重直接的监督管理。金融监管部门负责金融企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常规风险的监督和日常业务的管理等工作,将检查与制定政策的责任集于一身,这不仅减缓了经济监管部门的办事效率而且不利于内部职责的合理分工。我国的经济监管部门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具体受到哪种法律的制约一直没有确切的定论,经济监管部门受法律的制约性较小,监管权力则会因此而出现纰漏或履行职责时的懈怠,这在一定程度上滋生金融监管方面的腐败。金融审计机关与经济监管机关的协作框架的构建不仅要考虑到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还要从法律层面上来考虑,要根据我国的《审计法》《银监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把权力限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3]。3、协作框架宏观分析。从宏观上看,政府在整个协作框架中处于主体地位,各个部门在其领导下有序地发挥着各自的职能。从微观上看,政府的金融审计突出自身的检查功能,审计机关不参与相关金融政策措施及法规的规定,也不干涉其他具体金融业务的运行与管理,其地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金融审计的检查相对于经济监管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作为金融审计部门,它应该突出自身的检查功能,不应在惩处上加大职权,为了与经济监管机关的协调合作发展,应在一定程度上弱化金融审计机关的处罚职能。对金融审计部门审计监察职能的强化、惩罚处理职能的弱化,有利于加大该部门的内部控制力,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相对于金融审计机关,经济监管机关应加大其自身的惩处力度,完善处罚制度,积极引导各大金融企业合法经营,增强金融机构的遵纪守法意识、风险察觉意识。图2数据是我国2007—2017年六年间的金融审计总额,由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金融审计数据呈现出逐年上涨的态势,基于此可以判断出该态势还会继续上升。

二、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应用优势分析

1、协作框架下金融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政府的金融审计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在我国整体金融发展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它关乎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国家金融审计部门必须以维护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主。经济监管相关职能部门应做到实时监控,在国家经济运行中进行有效监管。将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协作必然实现二者之间职能不足的互补、优势的强化。2、适应当今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形势。当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势不可当,加之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展从而将地球连成一个整体也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如此,金融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也加大世界经济以及各国经济发展的风险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经济金融管理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时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便利,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应用到金融业中,是金融相关部门的管理更加方面快捷高效,促使金融更加信息化,从而使国家的金融跟上世界的步伐,走向国际化、全球化。3、方便审计与监管间的沟通与交流。金融审计部门与经济监管部门从表面上看是两个不同的平行部门,它们有着各自的职责和权力,在国家的统一管理下各司其职。但是仔细分析这两个部门就不难发现其实二者在管理的对象、职权实施的范围、管理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有着相似或重叠之处。政府的金融审计部门的对象范围过于宽泛,管理的业务错乱冗杂,而审计的资源却非常有限,金融审计相关部门难以进行全面有效的审计,致使无法对金融风险进行及时全面的监控,因此在金融审计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很大的缺陷。经济监管与金融审计之间缺乏沟通又造成职权交叉,在处理问题时不能做到有效的合作,出现问题后又相互推卸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相关的经济信息不能被及时有效地利用,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的协作有利于实现两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协作的平台下有利于二者在资源、信息等方面的共享,不仅能有效避免资源的浪费,办事质量也能得到增强,有利于促进资源型社会的建设。

三、结束语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金融审计机关与经济监管是经济发展态势下的必然,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的协作不仅可以规避金融风险,维护我国经济金融的安全,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有效发挥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的协调作用;二者的协作使彼此间沟通交流更加方便快捷,职能也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增强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从而促进我国金融经济能够更加稳定、持续、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1]裴金波:国家审计协同———内容框架与模式构建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7,22(3):80-81.

[2]王涛、秦建文:我国地方金融监管框架优化问题研究———基于动态演化博弈模型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6,18(4):14-22.

金融与经济范文篇5

[关键词]经济金融;认识;思考

在不断改变的时代下,我国经济金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渐渐地从低谷的经济环境中走出来,不仅拉动了我国的内需,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地提升。但是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着通货膨胀等多个问题,因此研究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十分必要。

1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发展现状

1.1从企业发展上看。在新经济背景下,我国经济建设速度加快,众多企业得到了发展的机会,尤其是中小型的企业,其利用自身优势与我国经济战略相关联,满足了时代的发展需求。但是实际上,中小型企业还是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发展不顺。比如:中小型企业会受到自身性质的影响,在筹集资金、生产运营以及项目建设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限制,如果有问题发生,那么会直接影响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运作,甚至企业会倒闭,从而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建设。1.2从住房贷款上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农村青年都纷纷到城市中定居,使得城市人口数目逐渐增多。[1]加之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生活水平与消费能力,这使得住房贷款的支付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与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从而我国总房贷用款数目增加。在此背景下,银行降低了资金回笼效率,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建设。1.3从人均消费上看。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人均消费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且受到经济建设的影响,我国的消费价格指数正在逐渐上升。虽然我国政府在实际发展中进行经济政策上的调控,像是单边经济政策、加强可控物件管理等,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民币开始出现贬值,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市场较为混乱,这使得完善改组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不能将市场主导进行统一,我国金融行业受到了影响。

2经济金融形势的不确定性因素

现阶段,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大好,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势头,但是在实际增长中,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以及国际经济的影响,社会的发展形式正在进行创新,一些不确定因素使得经济金融发展缓慢,国民经济的发展遇到了阻碍。因此,要对其不确定影响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保证我国经济能够稳定发展,具体而言,影响经济金融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有以下几种表现。首先,居民经济。根据有关数据来看,我国居民对就业和经济金融之间的期望指数处于下降趋势,甚至存在与经济增长相背离的状况。通过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此状况的出现是因为受到了经济预期因素的影响,居民消费意愿下降,与此同时,人们对实际物价的满意度逐渐降低,居民经济呈现出不稳定状态。其次,贸易顺差。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贸易顺差开始渐渐扩大。加之现阶段人民币不断升值,国内开始出现通货膨胀,货币市场的利率提升,使得资本流入开始出现负面影响,进而影响了我国的经济金融形势。最后,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经济金融形势的不确定性,而且国际经济发展所采取应对危机的方式逐渐趋于一致,以此防止经济下滑。但是由于受到我国国情及性质的影响,此种方式不适合我国经济的发展,利用此种方式不但会使经济发展趋于复杂化,而且还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2]

3保证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稳定的策略

3.1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在经济金融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当发挥其经济引导的职能作用。在管控经济过程中,政府应使用中国特色管理手段,将自我工作职能作为基准,现存的金融经济问题作为处理对象,并与现阶段实际经济市场发展现状进行有效结合,进而制定出有效的解决策略,确保我国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3.2进行经济金融调控。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体制在不断变革,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所以有关部门在对经济金融进行合理调控时,要确保不损害国的利益。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使得城市人口增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房屋或是汽车等物品的需求逐渐增多。在此状况下,政府要确保在经济平稳运行的状况下对经济市场进行合理的调控,对汽车行业以及房地产等进行一定管制,以此优化市场内部结构,保证金融市场具有较高的经济利益,加强我国的经济建设。3.3结合经济的内外部环境。首先,要对市场在变革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进行总结,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其次,要整合市场中的各种信息,汲取有效信息,以此推动经济金融市场更好地发展;最后,有关人员要对现阶段的金融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明确经济发展形势,并结合有关专业知识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从而加强经济金融市场的建设力度,提升我国经济影响力。3.4调整各种经济事项。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譬如:人们需要高质量的房屋、功能完善的汽车等,这使得房地产行业以及汽车行业等迅速崛起,而其也是影响着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政府也对汽车等行业进行宏观调控,以此确保市场价格稳定,但是通过此种方式并不能保证市场价格长期稳定,需要将其各种经济事项进行改革及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经济金融发展的稳定性[3]。3.5加强对创新产业的投资建设。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不仅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带来了一些发展隐患,出现了各种竞争。当今各个国家、企业之间的竞争,大多是人才上的竞争、科技上的竞争以及创新技术上的竞争,尤其是创新技术的影响最大,它能够带动其他因素的发展。由于我国越来越重视创新技术的重要性,使得各个企业都开始利用创新技术进行发展,以此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具体而言,通过抓住经济市场中的核心因素来带动企业的发展,再结合其自身所具有的经济金融以及国家宏观政策,以此使企业在进行生产建设过程中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另外,我国不但要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投资及建设力度,还要对其进行宏观调控。因此,为了确保我国经济能够平稳地发展,要对创新型企业不断地进行投资建设。

4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经济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居民经济、贸易顺差、金融危机等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为了保证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稳定,要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进行经济金融调控、结合经济的内外部环境、调整各种经济事项以及加强对创新产业的投资建设,以此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宏.教育不平等程度影响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吗?———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6):74-82.

[2]吴勇.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金融运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及金融建议[J].金融经济,2017(12):93-94.

金融与经济范文篇6

[摘要]奥运经济必须与金融发展相互依托,奥运金融应正确选择支持奥运经济的切入点,以奥运会金融服务和金融环境的建设为重点,加强金融创新,确保奥运经济效应的整体实现。

[关键词]奥运经济奥运金融金融服务

目前,奥运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一种独特的现象,人们从聚合效应、裂变效应、辐射效应等方面表述了奥运经济的积极作用,但毫无疑问的是,奥运经济必须与金融发展相互依托。如果没有相应的金融支持,奥运经济效应则难以充分发挥。其实,从2001年7月北京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那一天起,中国的金融业就已经开始积极参与奥运,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那么,奥运经济与奥运金融有着怎样的联系?金融业又应如何选择支持奥运经济的切入点?为此,本文特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一、奥运经济给奥运金融发展提供了机遇

在奥运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金融业凭借自身业务属性的优势,率先搭上了奥运经济的快车。众所周知,举办一届奥运会是要大动土木的,除了奥运赛事所需的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包括奥运村、媒体村、会议中心,以及残奥会场馆的的建设等等。如此庞大的工程不仅需要技术上的强力支持,还需要一条畅通无阻的资金链条作为保证其顺利实施的基础条件。但是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仅靠政府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这就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分享奥运盛宴的机会。2003年4月,中行与北京市政府签署了《金融合作协议》,根据《金融合作协议》,中行承诺在2008年之前,将提供1000亿元人民币用于北京市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所需的融资服务。可以说,北京奥运会给中国金融业带来巨大的商机。

二、奥运金融发展的突破口

1.金融支付产业

如果将门票刷卡比作奥运催生的偌大金融支付市场的入口,那么与其相比与奥运相关的旅游、餐饮、酒店、消费等领域才是银行卡刷卡消费的重头戏。特别是在中国,刷卡消费所占比例还远远没达到预期水平,无论是签约商户数量、POS受理环境还是刷卡消费习惯都还未达标。不过毫无疑问的是,奥运倒计时的钟声将对金融支付产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金融支付将进入井喷式发展阶段。

2.银行管理业务

我国银行业能否为参与奥运盛事的各界来宾提供全方位、立体化、高质量和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直接与网络、技术、资金和人员保障能力有关。当然信息技术是金融服务系统的基本支撑。中国银行正发挥奥运会合作伙伴的优势,在奥运村等奥运区域内设立营业网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奥运场馆周边网点布局,与VISA国际组织共同合作,在奥运现场安装ATM和POS机,携手拓展奥运会相关城市商户受理网络。从目前已经开展的奥运相关市场开发和运营看,中行总的回报和收益比较理想。从直接收益看,围绕北京奥运会筹备开展的各种资金管理业务,代售北京奥运会门票、代销奥运特许商品和开设非居民临时法人账户等业务.已成为中行业务收入新增长点。从间接收益看,北京奥运会在提高中行金融服务水平、提升产品创新能力、拓展客户关系,以及建立品牌差异化优势等方面作用日益凸现。

3.自助服务市场

在银行的运营、管理和服务全面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金融服务将不断前移,企业也会更加关注自动化和渠道集成。奥运金融自助服务工程无疑会促进金融行业与产业链各方的联合,全面推进金融业技术的应用.将使我国金融行业系统进入一个全新时代。

全球领先的金融自助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NCR公司宣布,快捷、便利安全的金融自助服务将成为中国成功承办重大赛事和国际活动的必备条件,而日益频繁的大型活动也将为金融自助服务市场营造无限的拓展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目前单一的存取款功能的ATM机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服务需求,通过一流的技术和软件实现集存取款、购票、充值、交费等全新功能的ATM将成为市场新宠,在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协助银行获取更多利润。

4.风险管理业务

筹办奥运周期长、规模大、影响远。最大限度地防范风险、减少损失确保安全,是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重要基础。作为保险合作伙伴,人保财险将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为北京奥组委、中国奥委会,以及中国体育代表团提供充足的保险保障服务与资金支持。在最近的几十年里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受到各届奥运会组织者的高度重视。这次人保财险加入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行列为双方的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人保财险将通过赞助奥运.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加速企业的发展。

三、奥运金融发展规划的制定

1.构建健全的现代金融体系

结合北京特色,为举办奥运提供全方位的资金支持与服务。第一,针对混业经营的趋势,可考虑成立北京金融控股公司,控股公司是商业银行、北京证券公司等地方性金融企业,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第二,加快开放实现金融机构的国际化。要有步骤地吸引具有先进管理经验、运行机制的各类外资金融机构在北京开业或参股首都金融产业,提高服务奥运的能力;第三,构建完善发达的金融市场。要着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推动奥运融资创新。

2.加强与改进金融监管,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与环境

建立完备的金融监管体系,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一是各分业监管机构继续加强协调合作,建立金融企业的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将金融机构置于市场约束与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二是应加强首都金融业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系统,完善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建立和完善早期的风险预警系统;三是要整顿首都金融秩序,打击金融犯罪,提高首都金融业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邱晓德:奥运经济与发展中国体育金融市场[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1:28~29

金融与经济范文篇7

关键词:金融;经济;协调性

我国在近几年提出和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是以可持续和全面协调发展作为根本性原则的。而金融作为经济系统中的一项重要组成,其存在的目的就是为经济服务。但也因为金融活动同经济的联系十分密切,使得现代市场对金融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由于金融和经济间高度的互相依存关系,所以,如何推动二者协调可持续发展,便成为当前人们重点关注的一大问题。因此,找出当前影响二者协调性的措施,并制定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势在必行。

一、金融和经济协调性的本质

虽然金融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十分的复杂,涉及范围较为广泛,但这些关系之间却有着一个共同点。即都是借助融通资金来建立的。为经济活动开展和进行融通资金,一直都是我国金融系统功能最为基本的工作职能和根本要义、是金融行业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经济系统中各个方面对于金融系统所提出的根本性需求。尽管有时融通资金提出的需求时通过分货币形态的资金形式表现出来的,但其最终却需要依靠货币形式来实现,由此可以发现,货币供求间存在的矛盾,就是在协调经济和金融二者关系时存在的主要矛盾。目前,货币供求间的协调性主要包括了货币供求总量间的协调性和供求结构间的协调性。此外,货币供求总量本身的协调性,有效的反映了金融同经济总体间的协调性;而货币供求的结构协调性则反映了同经济中某个子系统或者是经济某一方面的协调性。

二、影响二者结构协调性的因素

1、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

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处在发展中的国家,中小型企业都是确保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融资难作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其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该类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获得制度内金融的支持。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无法在正规机构得到足够的信贷资金,还无法通过股票和债券市场获得足够的发展资金,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民间借贷和自由资金这两种形式。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以为内自身资信条件比较低,基本无法达到商业类金融机构授信的条件,这也是造成融资难这一世界性存在的原因。就目前来看,中小企业的融资要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可以通过强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方式,建立起适合中小型企业的金融机构。此外,我国政府部门也应当就这一问题颁布一些政策给予支持,带领中小企业走出该困境,推动我国经济和金融协调发展。

2、民间金融机构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民间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投资总量较少;二是农村地区大部分都是中小规模的乡镇企业,所以,其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融资难问题。我国民间金融缺乏信贷资金的主要原因,就是农业金融的基础发展条件相对较差,相关机制体制建设还不是十分完善。与此同时,由于民间金融存在较大的自然风险、经济效益不高,使得一些商业银行不愿意向民间金融发放贷款。商业银行在近些年大规模的撤出民间金融市场也证明了这一点。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构建出适合民间金融和农业特点的金融合作体系与政策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三、推动二者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1、优化金融结构

对金融行业来讲,其结构是否合理,将决定其能否良好发展。首先,相关部门应当扩大金融行业的规模,增加金融市场存款和贷款的份额,对现有的金童结构展开合理的优化,使得我国该行业在存贷款方面存在的差额可以得到有效降低,存贷款比例被调整,确保提升金融机构自身金融效率的目标得以实现。而对于北上广等经济水平和发展速度加快的地区,其在降低存贷款差额的同时,也需要对存贷款比例展开有效调整,以便能够保证金融体系发展的必要资金充足,从而使更多的存款能够投放到我国经济建设工作中。而一些地区较为偏远、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或者是城市,其不仅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推动金融行业规模的扩张,还需要降低存贷款差额,将金融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1]。

2、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发展

同外来的金融机构相比,支持本地区金融机构的发展,不仅可以在推动地域性经济水平提升这一方面,起到更加显著的作用,还能够确保其所在区域的各项经济政策都能够被全面的贯彻落实。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应当强化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的力度,将提升地方金融机构整体实力作为未来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政府部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扶持推行有利于证券公司发展的政策,为证券公司增加资本,扩张股票份额提供支撑,使其控制风险能力、综合能力与管理能够都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以此来为地方资本市场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大力发展保险机构。在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保险机构的存在不仅可以分散和转移该行业的发展风险,还具有存储、投资和理财等作用。如果推动保险行业的发展,可以借助该行业本身在融资和投资方方面的作用,对分散金融和经济发展的风险都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三是不断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在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发展的同时,建立起以银行业为基础,以新兴产业投资为核心、以信托和证券等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为支撑,不断的而提升地方性金融机构的综合能力和整体实力,从而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力[2]。

3、强化金融体系改革深度

如果我国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有一个健全、完善的金融体系给予支撑,就能够通过利用我国现行的储蓄率和投资率来有效的推动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加深对金融体系的改革,强化对于非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发展的扶持力度,扩大一些新兴的金融机构在金融行业市场中总的占有率。与此同时,我国政府部门应当颁布一些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这样不仅可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长我国的就业率。就目前来看,我国中小型企业占据全国企业总量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也就是说,我国基本都是中小企业,所以,扶持该类型企业,对推动经济发展可以起到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期间经常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尤其是边疆等金融行业发展水平较低的中小企业。因为我国大部分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都会考虑效益和风险等因素,所以,其对中小企业也会提出一定的要求,从而对该类型企业的发展产生制约。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当完善我国金融机构颞部的风险评估体系,强化中小型企业对风险的承受、预防、控制能力,从而进一步推动与扶持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与壮大[3]。

4、鼓励和保护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乡镇企业即使在没有获得制度内的有效金融支持,仍旧可以获得迅猛发展这一现状证明:民间金融也是一种行之有效,且适合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金融类型。与此同时,民间金融本身具有顽强生命力,也证明了其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价值。因此,我国向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能够因为民间金融本身的可控制性较差、经营风险大等缺陷,而放弃这一金融模式,也不能够只依靠政府政策的作用,而是应当采用积极的措施对民间金融的发展给予有效的鼓励和支持,通过主动引导、加强对其发展策略进行规划的方式,确保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都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从而将民间金融本身具有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4]。

5、完善金融体系建设

首先,我国相关部门应当积极的建立与完善中小型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不断提升中小型企业自身的担保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其次,我国相关部门在推动该项建设时,应当吸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为中小型企业成立专门的风险投资和金融服务机构[5]。最后,强化国有保险公司、商业银行、信托租赁公司和证券公司等其他企业的内部建设,提升相关毒物工作的质量、手段,从而确保金融行业中各类型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与管理水平都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上文的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和经济间的协调性,最终是以货币供求关系间结构和总量协调性体现出来的。因此,要想对二者协调性进行判断,首先就应该了解货币供给同经济增速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借助各阶段物价和利率的变化进行把握。对此,我国相关部门应当分析当前影响二者结构协调性的根本原因,结合当前国情和经济发展情况,制定出提升二者协调性,维系二者协调性关系的具体方案,从而推动我国金融行业稳步发展,社会经济水平逐步提升。

作者:关溪媛 李金秀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宋立.探讨金融与经济协调性[J].经济视野,2013(18).

[2]吴小亮.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6(4):106-107.

[3]崔志瑞.对巴州区域经济发展和金融支持协调性的分析与探讨[J].西部金融,2009(9):35-36.

金融与经济范文篇8

关键词:金融控制政策;金融发展;经济增长

根据金融发展状况,很多的金融界专家都对其展开了系统的分析和判断,但是在金融控制政策下,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已成为大多数人研究的目标。在金融控制政策与理论充分结合的情况下,让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处在更加合理的范围内,这一课题已成为大多数研究者的研究重心。研究可以给金融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运行空间,还可以避免金融危机出现的层层风险,提高金融体系的防御系统。虽然经济增长可以体现出国家的综合实力,但也是在政策的约束下,没了政策的引导,经济将会全面崩盘,出现负增长的状况。

一、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宏观经济政策将物价的稳定、就业的充分、经济增长、国际收入与支出的平衡作为主要目标,但实际证明,实现这几个目标非常困难,这几个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关联与互相排斥的。通货膨胀率决定着物价的稳定,只有使其处在一个较低的数值,才能确保物价的稳定;充分就业对应失业率,失业率的较低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国家汇率和利率的稳定决定了国际收入与支出的平衡。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物价、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都与本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关联,因此,金融控制政策与其息息相关,也和国家金融发展进程相关联。由于以上几个目标都与经济增长之间既是存在联系又是互相排斥,因此,我们可以得知不同的经济研究学者在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的关系时总是得出不一致结论的原因。研究显示,大多数国家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都存在着双向关系,少数国家存在单向关系,我国就在其中。此前,即便是采取金融抑制的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不太相同。有些国家能够根据金融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有的国家却做不到。和世界各国之间相比较,金融控制政策是具有强弱之分的;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相比较,金融控制政策的强度也不尽相同。

二、金融政策下如何促进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

(一)限制资金的流动。金融控制政策可以对金融企业进行政策控制,实现限制金融资金的流动。例如我国的人民银行,通过执行“央行”的职能来控制资金的流动。由于人民银行是发行银行,所以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以及货币币值稳定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人民银行的特殊性,它将会集中保存各大银行的现金或存款准备金,并发行债务和贷款;此外,人民银行又是人民政府的银行,职务是帮助国家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进行政府债券和筹集资金等工作。为了促进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政府以及银行需要共同制定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例如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政府就应该适当的减少税收,增加支出,从而降低失业率;而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就应该增加税收,减少整体支出,使通货膨胀不再出现。(二)强化民众对金融的认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民众也在逐渐的了解金融。因此,民生金融就成为了金融市场业务领域中的重心,不仅能够通过金融手段给民众带来财富,还可以提高金融经济市场的需求能力。因此,金融市场的完善也促进了民生金融的发展,让民众深入了解了金融的知识。国家为了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合理运用金融控制政策来提高金融业务的能力,引导金融企业对自身的业务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满足民众对金融知识与金融产品的要求。在此过程中,国家首先要做到强化民众对金融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确保民众能够掌握金融投资理财的形式,也能正确看待金融理财风险。另外,金融控制政策能够保障民众的基本利益,帮助民众正视金融,拉近民众与金融之间的联系。金融控制政策的实施,可以促进民众加入金融市场,实现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金融体系的完善。(三)有效的控制市场的环境。科技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增长,金融体系也逐渐全球化,大多数国家的金融市场都在国家化,但由于金融体系的混合,相互之间会造成影响,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各个国家都会制定出相关政策制约金融市场的发展,控制金融市场的环境,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达到金融市场的净化。另外,金融控制政策可以提高主体竞争能力,减少金融风险出现,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与顺利发展,从而促进了金融企业在金融市场中的运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金融的发展能够带动经济的增长,二者之间的联系反映了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程度,金融控制政策下国家的金融体系发展程度决定了经济的增长程度。若是一个国家的金融发展不够完善,就无法实现经济增长的稳定。因此,为了保障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一定要制定出完善的金融控制政策,只有在金融控制政策的约束下,才能确保经济稳定增长,促进地区经济逐渐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王晋斌.金融控制政策下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10):96-105.

[2]严太华,魏荣华.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控制因果关系研究[J].经济评论,2009(03):54-61.

金融与经济范文篇9

[关键词]经济金融化;实体经济;金融监管

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推行,并且在世界贸易中凭借人力、原材料等优势提升了竞争能力。但是随着利润的不断下降,产能过剩等问题的出现,实体经济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大量资本投向金融资产。实体经济产生的价值才会赋予金融资产价值,因此,过度金融化会出现投机性投入提升,金融工具的价值与实际商品的总价值出现严重不匹配,在未来如何处理经济金融化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并且避免资金空转成为关键的问题。

1经济金融化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稳步健康地增长,同时也去杠杆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出现,但是这两个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在保持经济增长中高速的时候,会出现杠杆上升金融化过快的现象;而在进行去杠杆的时候,会出现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因此出现这种情况下,经济金融化和实体经济的之间存在推动发展的联系。

1.1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基础

实体经济本质上是进行生产性的劳动,包括服务产生社会价值,而金融是基于实体经济的剩余价值获取利润,因此实体经济提供物质基础,并且是在相当程度上影响金融化的发展。强调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状况并不意味着弱化金融化或者资本化的作用,而是如何防止盲目金融化以及出现非生产领域的虚假繁荣,从而造成实体经济空心。在肺炎疫情后各行业复工复产出现了良好态势,这种状况下的经济更加需要平稳。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着重提出需求侧改革,资本无序扩张等,明确了消费升级,防止经济金融泡沫,着力引导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以及消费升级。

1.2实体经济对金融资本的需求增长,但需求的结构和形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经济金融化和实体经济是共同发展,实体经济生产的物质和社会效益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但反过来金融资本为实体经济注入新的资金促进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了供给侧的改革,优化了生产和效率。在当前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实体经济对于金融需求更体现在国家发展战略的行业,5G、人工智能、大数据、半导体和新能源等行业是长期投资行业,需要金融资本主动关注重点领域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加大金融创新,在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有机协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好资源配置的作用。

2经济金融化与实体经济不平衡问题

当前,服务实体才是金融工作的基础,但是片面强调金融资本为实体经济融资支持是一种误区,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更要注重把握处理好实体经济与经济金融化关系,才能促进实体经济与经济金融化协调发展。

2.1金融化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影响是多维度的

实体经济和金融行业在我国都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要促进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既抓住实体经济,又紧抓金融业发展。金融化不足,难以发挥资金和资源配置的效用,实体经济成本高效益低,提高了企业经营的风险。而金融化过度又会造成实体经济滞后,造成大量资金进入金融行业,资金不足造成生产力下降,破坏实体经济生产。因此在这种过度金融化情况下,金融资产价格严重偏离实际,会出现抛售金融资产,这些出现的泡沫也会适当减轻。货币和实体经济(商品)的同源性导致金融化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界限从来就不是非此即彼的。近几十年来,经过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和持续不断的金融自由化,实体经济已不同程度地被“金融化”或“类金融化”了。

2.2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资金脱实向虚,既有金融层面的原因,也有非金融层面的原因

金融行业从本质上来说是非生产性行业,并不能增加实际资源形态变化和现实生产能力提升。从金融层面看当前我国金融发展并没有过度化,而是金融行业发展质量不高,金融行业的各项调控机制和金融监督制度相对发达国家还不健全完善,金融市场层次单一,非正规的金融发展导致风险上升,信用成本较高,而且国内在进行金融创新时不可避免产生逐利性、风险性等,从而导致金融创新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与实体经济脱节,甚至对实体经济产生冲击和破坏。在经济层面上,经济结构矛盾较多,房地产行业基建投资过热发展,吸引大量资金,大量企业争相进入造成产能过剩;而进行生产制造等行业盈利下降,不可避免会将部分用于转型创新的资金用于金融投资,面对金融投资产生的收益远大于实际生产,会产生脱实向虚的发展。另外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华晨汽车信用违约是在高信用条件下的,因此会威胁未来金融资本投入。上述主因素,使资本支持实体经济的成本上升,两者之间的互相支持层面动力和能力不足。因此要强化资源的转换能力,提高转换的效率,强化本国实体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而不是把转化的资源停留在金融化资本形式上。

3经济金融化与实体经济不平衡应对策略

传统行业生产实际是一种加工过程,供应商提供原材料,生产企业加工成新产品对外销售。在生产过程中除了原材料,还需要人力、技术、资金、燃料、器械和厂房等成本。因此生产制造企业很大的不同在于每增加一项成本,收入也会相应增加,但是每种成本产生的效益不同,原材料成本占比高却是利润最低。所以制造业利润率低是因为成本项目多,低利润率的成本项目与高利润率的成本项目混在一起算收入成本,把利润率拉低了。金融行业的成本结构相对简单,银行做的存款贷款业务,赚的利率差银行一笔款放出去之后,银行对企业放款都会要求担保或抵押,尽量分散风险。但这都是理论上的,在我国金融业的风险其实没有看上去那么大。金融业的门槛设的很高,大部分民间借贷是不受保护的,当然银行之间会有竞争,但这些竞争都在可控范围内,制造业的经营风险没有看起来那么大,因为它生产的是实实在在的产品,不是转来转去的钱,实在怕风险,产品又过硬,可以要求现货现款,甚至先款后货,风险更低。为了尽快解决经济金融化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保持我国在经济方面持续、高效率高质量的发展金融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而且造成过度金融化根本原因在利润差距造成并且这个问题不会短期解决,传统行业与金融行业巨大利润差距。

3.1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产业需要向高科技低污染转型,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等行业升级,要加大扶持力度并进行相关补贴。各行业都会经历优胜劣汰,一些行业甚至会进行较大调整,未来我国产业很难进行粗放的发展,一些落后产能以及夕阳产业会逐步淘汰。金融业就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也不能割裂生产发展和金融化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地区行业之间,配置金融资源以及资金的先行效应带来经济资源合理配置,为供给侧的效率提高,也就是为实体经济服务来提升经济的效率。在以前模式中金融基本是靠数量的扩张,是脱离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并且这是在货币超发信用扩张条件下的。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金融行业面临很大的改革压力,这种情况下金融创新就变得非常重要,创新产业的特点跟传统产业有很大的不同,从金融的观点去观察,就是存在高风险和高回报的情况。原来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就往往不能适应了。因为银行作为一个高负债经营,商业银行作为这样的企业,必须坚持审慎经营且比较保守的风格,面对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金融机构应结合互联网思维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模式和形式,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服务效率。更不能颠倒它们之间的关系,试图通过金融化资本积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是不现实的,最终只能适得其反,拖累经济发展。生产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根本环节,生产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金融对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不是无条件的,无视条件的限制刻意搞金融化,单纯进行货币资本的积累和虚拟资本的积累,超越一定限度,不仅无法对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还有可能造成实际积累的障碍,阻碍经济发展。金融发展应着眼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生产发展的需要,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的金融条件,使金融成为加速资本积累和集中,促进资本有效配置的有力杠杆。发展中国家更加需要重视金融化的风险,警惕全球化过程中资本和资本积累的矛盾。发展过程中社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不均衡,抵抗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风险能力较弱,由于发达国家在金融行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全球金融投资的重要参与者,并在全球资产投资中获取了巨大回报,因此金融化的诱惑对发展中国家也是重要挑战。

3.2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创新制度

同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我国金融创新还不够。现阶段我国经济金融化趋势显著,金融行业迅速发展,国外资本不断涌入,相关部门要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因此为了避免出现经济泡沫必须加强金融创新,但金融创新的前提是防范化解风险,也不能光防范风险阻碍金融创新,而是要创新的同时加强金融监管,完善相关制度。要以围绕金融化服务实体经济的需求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使经济金融化拉动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支撑金融发展。同时监管机构要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各级机构是金融监管的主要执行者,而金融机构监管过程可能存在错误的情况,因此在上级监督之外有必要强化内审稽核监督,优化金融日常监督和稽核再监督流程进行制约。

参考文献:

[1]李健场景化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趋势及策略[J].武汉金融,2017(8):54-56

[2]何如发挥金融科技价值打造证券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动力[N].中国证券报,2019-06-04

金融与经济范文篇10

关键词:经济不确定性金融市场微观主体经济金融化

一、引言

经济不确定性是指经济运行中存在市场参与主体无法预知的因素并导致其难以对未来经济状况进行准确预期的特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当局加强经济干预,使经济不确定性上升(Baker等,2016)。危机后政府的宏观调控更多表现为相机决策形式,企业和家庭部门等微观主体的投资和融资决策也需要随政策变化加以调整。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时期,政府部门相继推出各类经济改革政策和措施,经济不确定性也随之上升。有研究指出,经济不确定性使企业和家庭进行预防性储蓄,降低投资和消费(Bloom,2014);也有研究认为,不确定性是经济金融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彭俞超等,2018;李沛然等,2019)。研究经济不确定性及其影响有助于从宏观和微观等层面厘清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波动的金融化成因,进而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防范经济过度金融化产生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经济不确定性的界定及测度

经济不确定性涵盖的范畴较广。Knight(1921)将“对未来收益和损失的分布状态和范围无法预测或无法确定风险分布类型本身”定义为不确定性。Le和Zak(2006)将政府部门未明确经济政策预期、政策执行和政策立场变更的指向和强度引发的结果定义为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本文根据研究对象和计算方法的不同将经济不确定性的测度方法归纳为变量法、主观推断法和模型估计法等三类。(一)变量法。变量法采用一系列反映经济不确定程度的变量对经济不确定性加以测度。Bloom(2009)分别采用企业利润增长率的标准差和股票月度收益率的标准差衡量经济不确定性。Bali和Zhou(2016)采用风险中性测度和物理测度下的波动率期望之差作为不确定性指数的度量。VIX波动率指数是美国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构建的指数期权隐含波动率加权指数,计算看涨和看跌期权的隐含波动率并对结果取加权平均,是目前较为常用的衡量经济不确定性的变量。变量法使用范围广、计算简便且数据可得性高。(二)主观推断法。主观推断法收集并比较各经济主体对经济指标的主观判断和预期数据的差别衡量经济不确定性,各经济主体对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预期的分歧越大表明经济不确定性越高。Bloom(2009)基于分析师预测GDP的分散程度测度经济不确定性,使用美国费城联储分析师对未来一年名义GDP预测的标准差计算。Baker等(2015)基于文本分析法统计了美国主流媒体对经济报道中“不确定性”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并构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该方法得到的不确定性可以较好解释美国的重大政治和经济事件。主观推断法从不确定性的来源出发,经济含义较为明确。(三)模型估计法。模型估计法将不确定性作为经济活动的内生变量,通过寻找经济观测量和不确定性的对应关系,使用估计方法得到经济不确定性。Schwert(1989)采用时间固定效应自回归模型对宏观经济变量建模,将残差项的平方和作为不确定性的度量。Aruoba等(2009)提取了不同预测周期下的宏观经济指标和股票市场数据构建模型,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估计经济不确定性。Jurado等(2015)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变量的共同因子,使用自回归模型得到变量的预测方差并加总得到经济不确定性。模型估计法的关键在于状态空间方程和观测量的选取,该方法的优点是计算过程更加接近不确定性的定义。

三、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分析

经济不确定性会对经济发展和生产经营的各方面产生影响,可以从宏观经济、金融市场、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等四方面加以归纳。(一)经济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西方国家的实证研究表明,经济不确定性会在短期内造成消费、投资和就业等一系列指标的下降并在长期造成经济增速放缓。Bloom(2009)研究表明,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会使就业和总产出受到影响,因此消费和投资增长率下降,通货膨胀压力上升,最终使经济增长速度放缓。Novy和Taylor(2014)指出,贸易额相较于国内总产出受外部不确定性冲击的影响程度更大。近年来,我国学者也研究了经济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鲁晓东和刘京军(2017)研究发现,不确定性和外部冲击对我国出口产生负面影响。王博等(2019)研究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会使违约风险上升、产出下降。(二)经济不确定性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经济不确定性会影响金融市场的价格,主要体现在收益率和波动率两个方面。收益率方面,Bali等(2017)基于因子模型研究发现,经济不确定性会导致股票价格发生变化。Aramonte(2014)指出,不确定性是期权收益中的重要因子,并会产生负的风险溢价。波动率方面,Liu和Zhang(2015)发现,不确定性对股票市场波动率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经济不确定性还通过溢出效应使金融市场间的联动性增强。Dakhlaoui和Aloui(2016)研究表明,美国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会对金砖国家股票指数产生负向收益率溢出效应。李沛然等(2019)研究发现,不确定性通过影响商品市场交易者的投资决策促进大宗商品间的价格联动。(三)经济不确定性对企业部门的影响。经济不确定性对企业部门的影响体现在投资决策层面。Jeong(2002)发现,政策不确定性使企业倾向于进行期限较短的投资。Bloom等(2010)研究表明,不确定性使可逆性较大的投资项目比例下降,而使可逆性较小的投资项目比例上升。谭小芬和张文婧(2017)指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抑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投资等实体经济投资活动。顾夏铭等(2018)研究表明,经济政策调整会使企业的创新投资增加,从而增加获得未来收益的机会。彭俞超等(2018)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显著抑制企业的金融化趋势,且导致企业减持投机性金融资产、增持保值性金融资产,我国企业金融化的主要动机是追求利润而不是预防性储蓄。(四)经济不确定性对居民部门的影响。经济不确定性会影响居民部门的消费和储蓄。Campbell(1993)研究表明,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会降低投资者的消费需求,由于经济存在衰退的可能,居民持有更多与经济活动正相关的资产以抵抗风险。在我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城镇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出现“预防性储蓄”现象。宋峥(1999)研究发现,收入的不确定性对居民储蓄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齐天翔(2000)认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使居民边际储蓄倾向增加。沈坤荣和谢勇(2012)研究表明,不确定性上升使居民储蓄率增加,而社会保险会降低城镇居民储蓄率。

四、经济不确定性与我国经济金融化成因

(一)经济金融化成因的政治经济学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积累会受到价值形式的限制,传统的商品货币体系阻碍资本持续积累,通过借助信用货币,资本积累受到的限制被打破。现代银行的信用货币制度突破贵金属货币的数量约束,加快资本周转,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信用过度扩张会导致生产过剩和投机过度,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危机爆发时信用大幅收缩且融资成本提升,实体企业的利润率降低,信用和资本就会出现螺旋式下降。由于实体经济中的微观主体受限于信息不对称,无法准确识别市场中客观存在的商品过剩,仍然不断扩大生产并导致产品过剩,为实体经济运行带来不确定性。经济运行不确定性的增加伴随着资本脱离产业进行自我循环和增值,使得经济“脱实向虚”,而微观主体的局限性将其进一步放大为宏观现象,最终造成经济金融化。(二)经济不确定性与经济金融化驱动机制。经济不确定性会增加金融市场间的价格联动。股票和大宗商品作为两种投资品,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替代性。当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时,一方面市场风险上升会引发交易者的避险行为,促使其配置更多风险较低的资产。根据风险规避理论,投资者的避险情绪上升后会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而投资者情绪存在传染性,当经济不确定性对商品市场造成广泛的冲击后,本不相关的资产之间便出现了同向运动的趋势。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较多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增加意味着企业面临更高的内外部风险。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具有不可逆性,相对于流动性更强的金融投资,生产性投资面临的风险更大。实物期权理论认为,不确定性上升会增加企业推迟投资的期权价值,企业在应对不确定性时,可选择流动性较强的金融资产而非固定资产。在市场机会不佳时,企业可以通过行权的方式延迟投资,这给予企业根据市场实际决定投资时机和投资水平的选择,企业的最优决策变为等待有利投资机会,最终表现为延迟生产性投资并增加金融投资,企业出现金融化趋势。

五、研究展望与政策建议

现有研究大多立足于经济不确定性及其影响,其中大部分针对金融市场和企业层面的金融化现象。结合已有研究,本文认为未来可结合我国实际建立内生的经济不确定性指标,以丰富我国经济不确定性指标体系。还可以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等入手,深入探讨经济不确定性对我国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经济不确定性也与政治周期有紧密联系,可将经济不确定性的政治周期现象作为切入点加以研究。结合经济不确定性引发我国经济金融化现象的机理,本文给出以下防范经济过度金融化负面影响的政策建议。1.强化货币政策调节作用。传统的货币政策采用总量管理的方法,对结构性问题缺乏针对性。可采用结构性货币政策进行精准调节,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同时,可着力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适当引入前瞻性指引等工具,加强与市场参与主体的沟通,做好预期管理。2.完善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制度。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对宏观基本面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金融市场的冲击进行监测和预警并对可能发生的负向冲击加以科学合理的判断,防止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3.建立要素市场化定价机制。我国正在完善市场化定价机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引发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因此应继续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合理确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建立有利于发现和分散风险的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强化市场参与主体的风险意识。4.加强企业信贷资金合规管理。防止信贷过度扩张,引导企业明确投资目的,减少募集资金投向的随意变更,对信贷资金支付的合规性和内容的完整性加以审查,降低货币从实体经济转入金融、房地产等行业的可能性,提高金融资源使用效率。5.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并将其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采用指标监管和窗口指导等方式加强对价格波动和资本流动的管理,以提升实体经济和金融系统对外部冲击的承受能力。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夏铭,陈勇民,潘士远.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创新———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8(2):109-123.

[2]李沛然,李奇霖,宋佳馨.经济不确定性、金融化与大宗商品价格协同性[J].金融评论,2019(2):61-80+124.

[3]鲁晓东,刘京军.不确定性与中国出口增长[J].经济研究,2017(9):39-54.

[4]彭俞超,韩珣,李建军.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金融化[J].中国工业经济,2018(1):137-155.

[5]谭小芬,张文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投资的渠道分析[J].世界经济,2017(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