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技术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6-11 08:33:12

创新技术管理

创新技术管理范文篇1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以下简称吸收与创新),是指依法通过贸易、经济技术合作等方式,从国外取得先进技术并通过掌握其设计理论、工艺流程等技术要素,成功地运用于生产经营,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并实现商业化的活动。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范围内的吸收与创新活动。

第四条吸收与创新应当遵守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以及我国加入或者签订的国际条约、协议。

技术进出口合同对技术保密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吸收与创新所形成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负责吸收与创新工作的组织、协调,做好宏观调控,限制低水平的重复引进。

*市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经委)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全市的吸收与创新规划;编制、公布本市吸收与创新重点项目指导目录(以下简称指导目录)和年度计划;指导年度计划项目的实施并组织鉴定和验收。

本市各有关部门以及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吸收与创新工作。

第六条企业是吸收与创新的主体,有权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和市场需求,自主引进先进适用技术,自主确定吸收与创新的内容和方式。

大型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吸收与创新基地,承担国家和本市重大技术装备或者吸收与创新的项目。

职工应当遵守企业依法建立的技术保密制度。

第七条本市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开展吸收与创新的联合研究、联合开发,或者联合建立技术开发机构。

参与吸收与创新项目的各方,应当签订合同,约定有关技术权益的归属以及各方的权利与义务。

第八条企业可以按照指导目录以及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申请将本企业的吸收与创新项目列入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

市经委接到申请后,应当组织专家,按照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进行评审,在每年第一季度确定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的项目,并书面通知申请单位。

第九条本市设立吸收与创新的专项资金,列入市级预算并逐步增加。

吸收与创新的专项资金按照本规定用于吸收与创新项目的低息贷款、贷款贴息和技术开发经费补贴等方面的资助。

吸收与创新的专项资金,由市经委委托的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创新服务中心)负责结算管理。

区、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和吸收与创新的需要,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本地区的吸收与创新项目。

第十条市各有关部门用于技术进步的其他专项资金,应当确定高于百分之十的比例用于鼓励吸收与创新,重点支持引进高新技术的产品开发、中试和产业化。

第十一条列入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项目的单位,可以申请低息贷款;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可以申请贷款贴息。

第十二条下列项目或者技术、产品可以获得技术开发经费的补贴:

(一)属于国家技术创新项目或者本市重点支持的吸收与创新项目;

(二)在吸收基础上创新的、具有市场竞争力或者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

(三)未列入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但符合指导目录要求,经过市经委组织鉴定,确认其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并形成一定商业规模的项目。

第十三条企业用于吸收与创新的技术开发经费,可以按照实际发生额计入成本。

用于吸收与创新的关键设备、测试仪器,单价在规定数额以下的,可以一次或者分次计入成本。

列入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的项目,经市财政、税务部门审核,可以对设备进行快速折旧,并参照市新产品试产计划或者中试产品计划的规定享受相应优惠。

第十四条吸收与创新项目属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或者在吸收高新技术基础上创新的成果转让取得收益的,按照国家和本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规定,享受优惠。

第十五条列入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的项目,可以向市经委申请优先列入市技术改造项目计划,获得资本金注入或者贷款贴息的资助。

第十六条吸收与创新的技术或者产品申请国内外专利的,可以分别向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市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市经委申请专利申请费、专利维持费、专利费的部分资助。

企业引进国外专利技术用于技术开发,属于国内首次运用的,可以凭专利转让或者专利许可合同等有效证明,向市经委申请经费补贴。

第十七条企业在本市建立吸收与创新的下列机构,可以向市经委申请启动经费的补贴:

(一)部级或者市级的企业技术开发中心;

(二)部级或者市级的吸收与创新基地;

(三)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的市级技术开发机构。

第十八条吸收与创新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增值税零税率优惠。

吸收与创新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其企业可以向市经委申请有关技术质量认证或者许可的经费补贴。

第十九条本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的项目承担单位需要引进外省市专业技术人才的,可以按照规定直接申请办理外省市专业技术人才调入本市的手续;需要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专家、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的,可以按照规定申请有关专项资金的扶持。

对列入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的项目进行关键技术攻关,需要聘用国外专家的,可依据聘用合同向市有关部门申请经费补贴。

第二十条本市各级机关在采购活动中,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采购属于扶持发展产业的吸收与创新产品。

第二十一条对吸收与创新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经营者、项目负责人和科技人员,有关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对吸收与创新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经营者、项目负责人和科技人员,企业应当在吸收与创新产品取得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或者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将奖励额折算为股份或者出资比例,由受奖励人分享收益。

第二十二条吸收与创新的成果或者产品,可以申请各级科技成果奖项。

第二十三条创新服务中心应当根据市经委批准的吸收与创新项目和款额,与项目单位订立合同,并通过有关金融机构将款额及时足额地拨付给项目单位;项目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履行义务。

第二十四条本市有关部门和创新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吸收与创新活动中违反本规定,疏于职守、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侵犯吸收与创新项目单位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行政处分;挪用、克扣、截留吸收与创新专项资金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归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规定第四条,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三款,给企业造成损失的,企业有权要求赔偿,并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追究其违法责任。

第二十六条企业在吸收与创新活动中弄虚作假,骗取低息贷款、贷款贴息或者技术开发经费补贴等资助的,由市经委会同有关部门追回其所得的款额,并由市经委处以所骗款额一至三倍的罚款;骗取其他优惠待遇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采取欺骗手段获得奖励的,由市经委及有关部门撤销其奖励,并责令其退回奖励所得。

第二十七条本规定自2000年3月1日起施行。1987年6月20日*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的《*市鼓励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

【推荐】【纠错】

*市鼓励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规定

(2000年1月25日*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为了鼓励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提高本市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以下简称吸收与创新),是指依法通过贸易、经济技术合作等方式,从国外取得先进技术并通过掌握其设计理论、工艺流程等技术要素,成功地运用于生产经营,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并实现商业化的活动。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范围内的吸收与创新活动。

第四条吸收与创新应当遵守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以及我国加入或者签订的国际条约、协议。

技术进出口合同对技术保密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吸收与创新所形成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负责吸收与创新工作的组织、协调,做好宏观调控,限制低水平的重复引进。

*市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经委)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全市的吸收与创新规划;编制、公布本市吸收与创新重点项目指导目录(以下简称指导目录)和年度计划;指导年度计划项目的实施并组织鉴定和验收。

本市各有关部门以及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吸收与创新工作。

第六条企业是吸收与创新的主体,有权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和市场需求,自主引进先进适用技术,自主确定吸收与创新的内容和方式。

大型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吸收与创新基地,承担国家和本市重大技术装备或者吸收与创新的项目。

职工应当遵守企业依法建立的技术保密制度。

第七条本市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开展吸收与创新的联合研究、联合开发,或者联合建立技术开发机构。

参与吸收与创新项目的各方,应当签订合同,约定有关技术权益的归属以及各方的权利与义务。

第八条企业可以按照指导目录以及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申请将本企业的吸收与创新项目列入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

市经委接到申请后,应当组织专家,按照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进行评审,在每年第一季度确定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的项目,并书面通知申请单位。

第九条本市设立吸收与创新的专项资金,列入市级预算并逐步增加。

吸收与创新的专项资金按照本规定用于吸收与创新项目的低息贷款、贷款贴息和技术开发经费补贴等方面的资助。

吸收与创新的专项资金,由市经委委托的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创新服务中心)负责结算管理。

区、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和吸收与创新的需要,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本地区的吸收与创新项目。

第十条市各有关部门用于技术进步的其他专项资金,应当确定高于百分之十的比例用于鼓励吸收与创新,重点支持引进高新技术的产品开发、中试和产业化。

第十一条列入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项目的单位,可以申请低息贷款;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可以申请贷款贴息。

第十二条下列项目或者技术、产品可以获得技术开发经费的补贴:

(一)属于国家技术创新项目或者本市重点支持的吸收与创新项目;

(二)在吸收基础上创新的、具有市场竞争力或者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

(三)未列入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但符合指导目录要求,经过市经委组织鉴定,确认其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并形成一定商业规模的项目。

第十三条企业用于吸收与创新的技术开发经费,可以按照实际发生额计入成本。

用于吸收与创新的关键设备、测试仪器,单价在规定数额以下的,可以一次或者分次计入成本。

列入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的项目,经市财政、税务部门审核,可以对设备进行快速折旧,并参照市新产品试产计划或者中试产品计划的规定享受相应优惠。

第十四条吸收与创新项目属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或者在吸收高新技术基础上创新的成果转让取得收益的,按照国家和本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规定,享受优惠。

第十五条列入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的项目,可以向市经委申请优先列入市技术改造项目计划,获得资本金注入或者贷款贴息的资助。

第十六条吸收与创新的技术或者产品申请国内外专利的,可以分别向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市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市经委申请专利申请费、专利维持费、专利费的部分资助。

企业引进国外专利技术用于技术开发,属于国内首次运用的,可以凭专利转让或者专利许可合同等有效证明,向市经委申请经费补贴。

第十七条企业在本市建立吸收与创新的下列机构,可以向市经委申请启动经费的补贴:

(一)部级或者市级的企业技术开发中心;

(二)部级或者市级的吸收与创新基地;

(三)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的市级技术开发机构。

第十八条吸收与创新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增值税零税率优惠。

吸收与创新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其企业可以向市经委申请有关技术质量认证或者许可的经费补贴。

第十九条本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的项目承担单位需要引进外省市专业技术人才的,可以按照规定直接申请办理外省市专业技术人才调入本市的手续;需要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专家、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的,可以按照规定申请有关专项资金的扶持。

对列入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的项目进行关键技术攻关,需要聘用国外专家的,可依据聘用合同向市有关部门申请经费补贴。

第二十条本市各级机关在采购活动中,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采购属于扶持发展产业的吸收与创新产品。

第二十一条对吸收与创新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经营者、项目负责人和科技人员,有关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对吸收与创新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经营者、项目负责人和科技人员,企业应当在吸收与创新产品取得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或者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将奖励额折算为股份或者出资比例,由受奖励人分享收益。

第二十二条吸收与创新的成果或者产品,可以申请各级科技成果奖项。

第二十三条创新服务中心应当根据市经委批准的吸收与创新项目和款额,与项目单位订立合同,并通过有关金融机构将款额及时足额地拨付给项目单位;项目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履行义务。

第二十四条本市有关部门和创新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吸收与创新活动中违反本规定,疏于职守、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侵犯吸收与创新项目单位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行政处分;挪用、克扣、截留吸收与创新专项资金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归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规定第四条,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三款,给企业造成损失的,企业有权要求赔偿,并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追究其违法责任。

创新技术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问题;建议

1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具有涉及专业众多、施工过程复杂、质量要求高、工期长等特点,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尤其现在很多项目体量大、工艺复杂、施工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多,这就对工程技术管理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因而,为确保建设项目保质、保量、按期顺利交付,就需要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能力。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能保证建设项目符合图纸、规范要求,达到建设单位的质量要求,同样在经济性、安全性,以及进度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首先,技术管理对工程起到了指导、监督作用,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施工,可以确保施工质量,避免出现“豆腐渣”工程。如今许多的工程项目规模大,成本高,如果施工中的有些工序没有做到位,很容易造成人力、物力不必要的浪费。技术管理做到位,还可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将成本控制在最低,提高经济效益。其次,技术管理者不仅只担负了技术工作,同时也是安全管理的先行者,担负着安全保障和监督的作用。“工程施工,安全第一”,如果技术管理工作做得好,可以及时避免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解除安全隐患,确保规范施工,操作安全可靠。最后,技术管理工作也会确保施工中准备过程、实施过程和检查过程有序进行,避免施工过程中走弯路、出现错误,加快了项目施工进度。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信誉、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技术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当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企业对技术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现在很多企业对于技术管理工作明显还不是十分重视、认识不充分,具体表现在对技术管理工作实施力度不足、技术管理工作要求太低等。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企业偏重于对物资、设备、人力,以及资金的管理,认为控制好这些内容,就能降低工程成本,就会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然而这种观点过于追求眼前利益,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考虑,技术管理不仅能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以及企业经济利益,更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对技术管理部门所确定的施工组织方案,人员、机械配备等不能引起重视,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不仅影响施工进度,更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效益滑坡。另外,企业的不重视同样会导致技术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感和执行力,不能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有些企业岗位责任制形同虚设,没有奖惩措施,技术管理一片混乱,使整个施工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也容易引发一些不必要的安全事故。2.2成熟的技术管理人才短缺。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项目不仅多而且难度大,因此需要更多的具备专业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并且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意识的成熟施工技术管理人才,但就目前形势来看,成熟的技术管理人才在建筑领域仍然是相对短缺的。作为一个企业,培养一名技术骨干最少需要3-5年时间,而真正能独挡一面的更少。在缺少技术骨干力量的背景下,很多企业为了应对工程的需求,不得不选择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岗位,但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实践,技术管理水平相对来说并不高,对出现的实际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从而耽误了施工进度。除此之外,一些从事过相关工作的人员经验丰富,但在专业知识、先进技术掌握和接受能力上有较大的不足,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即使有了先进技术也不能很好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因此技术管理工作无法高效落实。成熟的技术管理人员短缺,不仅影响技术管理的发展和创新,也将阻碍企业的发展。2.3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完善技术管理制度,对于提高企业管理能力以及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项严格的管理制度相当于施工的准则,只有各项管理制度制定规范详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才能保证技术管理有序进行,充分发挥其在整个工程中的作用。目前,有的企业仍存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没有针对具体项目设计相关制度,对于各种技术没有进行严格监管。即使设立了相应的技术管理制度,却没有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一些落后的制度没有及时更新,实际上随着技术的创造革新,设备的更新迭代,原有的技术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且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占优势,如果继续延续传统的管理理念,技术管理制度就难以发挥其作用,不能有效的指导技术管理工作。2.4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间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创新就成了技术管理的核心。但技术创新需要大量投入,又不能很快得到相应的回报,同时也会影响企业的利润,所以很多企业并不重视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敢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创新。此外,引进新技术大多费用高,一些企业鉴于对经济利益的考虑,继续选择用传统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施工技术是建筑企业施工的核心,技术方面的不断创新不仅能够加快施工进度,而且节省了时间和材料的成本,自然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提高,所以在技术管理方面,创新能力需要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

3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建议

3.1确保技术管理的实施。施工中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大多都是由于技术管理实施不到位所导致的。首先企业要对技术管理工作引起足够重视,加强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工作的落实,包括图纸的审核、材料设备的检验以及工程进度的安排等。定期召开技术管理会议,分析近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研究如何做好技术管理工作,及时解决技术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同时技术管理人员自身的能力也要提高,充分掌握法规、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企业也应该为其提供相应的培训活动,增强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也可以制定奖惩机制,督促技术管理人员认真工作,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违反制度规范的行为,要追究其责任并进行严惩,防止出现工作懈怠的情况,使技术管理工作发挥其重要作用。3.2重视人才储备和培养。任何企业的管理实质上是对人才的储备和管理,企业应重视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招聘技术管理人才时要严格把关,并在上岗前进行集中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对于主要的管理岗位,更应慎重聘用人才,应届毕业生在刚进入企业时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应经过“导师带徒”,即在有经验的师傅指导下工作。对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管理,应定期组织企业内部的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对技术管理人员思想素质进行提升,在保证其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能正确的进行技术管理,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机制的需要。同时可以每隔一段时间组织技术管理人员开展交流会议,通过积极交流能够将外部企业先进的管理思想与企业的现状相结合,实现管理方面的创新,或者开展考核制度,及时解决技术管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管理制度与流程,通过对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进行不断调整,保障其技术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3.3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制度对于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可以保证施工技术正常开展,确保工程质量。技术管理制度需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和其它技术生产工作的要求来制定,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合理性,需要根据企业和技术革新的需求,不断更新和完善与其相适应的制度,并结合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使其更好的落实到日常的实际施工中去。为规范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也要确定具体的责任制度,包括技术岗位责任制度、技术交底制度等,按各级技术管理人员的岗位明确其技术责任,从而保证各项工程得到有效的监督管控,技术管理工作的实施开展有章可循,有规可依。3.4积极引进和创新技术。现如今建筑行业竞争激烈,建筑企业应重视创新和引进新技术,落实科研经费,提高技术水平。人是技术创新的核心要素,技术创新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才的参与。技术人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创新能力,企业也可以从技术、理念等方面对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或者建立激励机制,制定一些创新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励更多员工参与企业的创新性活动,主动改进施工工艺,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满足实际需求。建筑企业想要快速发展,引进新技术是很有必要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建筑工程中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上体现了极大的优势,弥补了传统施工技术的缺陷,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了更多利润。新技术引进的同时也需要各类资源的支撑,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企业需要提前做好资源的配备工作,保证高投入高产出,为企业规模的扩大更好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总结

综上所述,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在建筑施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保证工程有序开展的主要环节,对企业的发展举足轻重。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仍存在着不重视技术管理、管理制度不完善、人才不足等一些问题,我们希望企业认识到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注重技术管理,培养技术人才,进一步加强技术管理工作,做高质量的工程。我们坚信拓展思路、开放思想,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大胆创新实践,必将会推动建筑行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斌.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J].居舍,2019(16).

[2]时会如.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J].门窗,2019(14).

[3]俞林辉.探析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策略[J].江西建材,2019(10).

创新技术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方法;要点

1.高层房屋建筑中工程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施工难度较大

层数多、施工难度大是高层建筑的重要特点之一。近几年,我国兴建了很多高层建筑,甚至很多高层建筑的高度在二十层至三十层之间。这种高层结构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并且对物料的运送、设备的使用等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施工人员大多都采用高空作业的方法,在身体容易受到安全威胁,也给技术水平的发挥带来了消极影响。

1.2管理模式比较陈旧

虽然建筑工程的内容和技术不断更新,但是管理模式上有很多还是沿袭传统的施工方法,从而影响了施工技术水平的发挥。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一般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方法,不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仅仅从大方向上对施工情况进行把握,但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由于工程量巨大,如果不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很容易产生技术上的问题,从而影响施工技术效果。

1.3管理人员的素质不够高

有的施工管理人员虽然工作经验比较丰富,但是没有经历过正规的培训,也没有认识到技术管理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完成了工作任务就可以,不注重对创新技术的应用,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发挥出监督管理的重要作用,从而影响了高层建筑工程技术效果的发挥。

2.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要点分析

2.1创新施工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高层建筑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施工工艺和技术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中。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发展是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要点之一,也能够对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当前,有的管理人员并没有在施工中加入施工创新技术,是由于他们考虑到创新工艺和高科技设备的应用会对整体工程造价产生影响,并且使施工人员需要对新设备和新工艺进行适应,将导致整体施工进度拖慢。实际上,创新的工艺和技术并不会对施工进度和成本产生影响,虽然有的设备造价比较高,但是在施工中能够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也能够减少施工人员的数量,在材料和人员方面的成本能够得到控制。并且,创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加快施工的进行,员工在掌握创新技术之后就能够及时投入到施工当中,对施工进度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施工工艺和设备的技术水平进行提升,能够有效保障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2.2注重技术管理手段的进步和发展

在高层房屋建筑的建设工程中,进行技术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建筑工程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质量达到标准,跟随经济发展步伐。现今建筑工程的迅速发展充分表明,施工管理需时刻紧跟发展步伐,充分满足市场需求,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及目标,为建筑企业谋取更多的正当经济利益。所以,需在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将其贯彻落实至实处,以此帮助促进建筑企业的良好发展,进一步增强其综合实力,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外,还需运用全面发展项目技术管理的方式将整个市场进行拓宽化处理,不断进行创新发展,实现施工技术管理成效的最大化发挥,时刻掌握市场动态信息,积极及时的做出科学决策。

2.3健全施工技术管理

在技术管理开展的过程中,不仅应重视管理手段的提升,还应完善技术管理制度,使施工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在技术管理的体系中找到规范和标准,从而使技术管理有章可循。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中,应根据施工情况的不同,来对施工中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和管理,建立自上而下的管理目标,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同时,应促进各项技术管理制度的落实,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不能够仅仅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施工和监督,更应从时展中吸收创新管理成果,并将其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结合,遵循技术管理体系中的各项规范,实现对施工技术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也应根据施工情况的变更,不断完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使施工技术能够在不断实践当中得到应用和完善,从而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2.4加强对施工中各项要素的控制

在施工现场,施工技术是一双神奇的手,能够将现场的要素综合到一起,从而将抽象的施工图纸打造成为真真切切的建筑成品。为了能够保障技术管理的顺利开展,我们应对施工现场的各项要素做好管理工作。对于施工材料,应将其按照质量要求进行堆放,并且注重对其质量的保障,使其能够在施工中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对于机械设备,应做好其保养工作,并实行定人定岗制度,确保施工技术能够通过机械设备来进行工作。对于施工人员,应对其进行专业方面的培训,在保障施工成本、进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施工工艺、设备的培训,使其能够了解当前应用广泛的创新技术,并学会操作高新设备和仪器,从而提升施工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实现高新技术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结语

总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也有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得以投入建设和使用,我们应认识到当前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保障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

作者:张炳亮 单位:山东润鑫合升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创新技术管理范文篇4

1.1高新技术管理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需要。企业科技创新的目标是“提质、提效,促进成果转化”,即提高勘察设计成果的技术含量,保障成果(服务)质量和先进性水平;提高勘测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勘察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一项好的勘察设计产品,应能够体现最新研发成果、体现当前科学技术水平,勘察设计过程就是科技成果转化实践的过程。勘察设计行业作为市场竞争性和智力密集性行业,要转变单一勘察设计业务模式,向覆盖工程建设产业链全过程的多元业务模式转型和升级;勘察设计行业既要响应当前改企模式和改制模式的国家政策,又要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过去以技术为主,逐步向技术、管理、商务策划、资本运作等多元综合能力转变,实现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1.2高新技术管理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前企业正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战略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千年大计,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给企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转型机遇。勘察设计企业高新技术管理创新就是要按照国家、行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企业高新技术管理创新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形成规范内部职责、明确管理程序的系列文件和措施,指导、规范企业如何开展技术创新,同时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措施制度化、程序化。企业通过实现高新技术管理创新,取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企业应以保持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科研创新投入力度,完善科研创新管理体系,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不断推动企业科研创新能力向核心竞争力转化。通过管理理念、发展战略、科技与知识产权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实践,让企业的各项资源发挥更大效力,创造出更大价值。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勘察设计企业高新技术管理创新的主要做法

2.1加强组织领导,搭建开放的创新平台。加强组织建设,组建科技创新机构,搭建创新平台。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院领导为成员的创新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创新管理办公室,由科技管理、人力资源、财务资产、计划经营、信息技术等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职责为:负责组织科技创新项目的考察、调研、论证、推广运用工作,负责组织各部门实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工作,负责组织科技创新成果评审、验收、推广等工作,并对技术人员的创新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等。创新组织结构框架如图1。2.2完善制度建设和创新激励机制。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科技奖励制度、研发管理制度、研发财务管理、科技成果转化五大体系的管理制度,为员工开展科技创新创造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制度保障体系。创新管理制度体系框架如图2。为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建立更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将创新工作纳入个人晋升、职称晋升的选拔考核体系。2.3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利用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生态水利创新工作室的技术优势,通过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加强财务资金保障、流程模型化技术创新管理等措施。通过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全面打造紧密型产学研一体化体系,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培育具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2.4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引导科技成果转化。河北院自2015年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以来,强化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出台的河北院《知识产权(版权)管理办法》,鼓励技术人员挖掘知识产权、激励职工保护自己的技术成果。由于管理措施落实到位,2015年度取得6项知识产权,到2018年度就一跃上升到48项,不仅产权数量多且产权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也有了明显提高,极大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动力。由于知识产权来源于勘察设计或项目研发过程,在项目中直接应用,多数产权也被类似项目采纳,不仅提高了推广转化率,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人员的劳动强度。

3勘察设计企业高新技术管理创新的实施效果

3.1促进了勘察设计企业的转型升级。勘察设计企业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和市场需求变化为纽带,积极推进自身的业务结构调整与转型,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次,打造业务特色,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首先,勘察设计企业以设计和研发为基础,积极向市场增长潜力、产业发展方向明确的业务领域进行拓展,扩展发展空间,以自身专利和专有技术为优势,逐步形成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其次,要更加关注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方向发展,积极打造差异化竞争发展能力。通过跨行业的专业融合、专业配合和技术创新,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信息化、智能化、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等带来的发展机遇,向具有较强专业技术优势的专业公司发展,在产业链上要更加注重向前端的规划和全过程的咨询延伸。3.2提升了勘察设计产品(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勘察设计企业要加强设计理念创新,积极做好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工作,大力推动精心设计与精细设计,及时跟踪三维协同设计、BIM、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发展态势,提高信息化手段与技术创新的融合度,构建基于核心技术和服务能力的竞争优势。通过理念引导、实验带动、项目推广、标准固化,逐步形成新的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使设计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3.3培养了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勘察设计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载体。勘察设计企业拥有大量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丰富的技术信息,又有较强的系统工程技术经验和应用能力,工艺及工程技术整合研发能力,先进技术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的转化能力,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再创新能力,是进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创新成果与工程建设对接的桥梁、纽带和重要载体。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离不开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勘察设计企业作为技术型、知识密集型、人才型、智力型企业,在进行勘察设计过程中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对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立创新人才机制建设,是解决创新人才不足的主要途径之一。3.4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得到提升。2018年度通过第二次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证,对我院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我院连续获得水利部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AAA级单位和“河北省诚信企业”,进一步提高了河北院的知名度。许多勘察设计项目投标时,要求企业具备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以评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予以加分,从而提高了我院在项目竞争中的优势,提高了中标率。3.5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河北院推行创新企业管理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节省了人力资源,还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

4结语

几年来,河北院在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制度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实创新保障措施、规范技术创新管理、对标先进企业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明确责任分工,抓好具体实施,企业通过高新技术管理创新的实施,不仅实现了科研成果转化,实现转型升级,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享受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市场价值和资本价值,达到可持续发展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敏.勘察设计单位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现状及对策[J].交通财会,2009(9).

[2]蒋庆利.勘察设计行业品牌模式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S3).

[3]郭刚.勘察设计企业如何建设高效的科技研发管理体系[J].建筑设计管理,2017(1).

[4]刘丽.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商,2015(12).

创新技术管理范文篇5

纵观国内外,我国建筑工程发展起点比较低,致使管理理念较为传统,甚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节奏。故此,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工程技术管理理念。注重吸取百家之长,从国外引进新的、先进的工程技术管理理念,充盈并丰富原有技术管理理念,使得我们的工程技术管理跟上建筑业新时期的发展步伐与节奏。创新是当今时展的主题,创新能让建筑业永葆生机与活力,走在时代的前沿。苹果因创新将诺基亚远远甩在身后,创新是所有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建筑企业要注重创新,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管理方法,不断发掘员工的创新潜力,营造创新氛围,比如在工程项目技术管理中施行民主制的技术管理,组织职工进行民主讨论,更新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形成适合本次项目的新的规章制度。也可以定期组织技术管理交流座谈会以及技术培训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都有助于提高员工创新的积极性,进而为企业创造价值。

2构建并完善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制度

思想与行动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思想落后与行动滞后均无法实现目标。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也一样。我们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还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管理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科学、合理的工程技术管理制度是进行管理工程技术的前提与必要条件之一。所以,我们要构建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工程技术管理制度。作为整个项目工程的核心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应该主导进行项目工程技术管理。要建立各级技术管理部门,明确各部门的权责,将管理职责落到到具体的部门、工作岗位、个人身上,倡导人人有责的工作理念。同时,不断强化工程技术管理,明确建筑工程各施工部分与各个施工阶段的进度要求、质量要求、工艺要求以及验收标准等等。做到依制度管理各级部门,依制度论责、依制度治理企业。

3深化我国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

作为工程技术管理的重点组成部分以及重要内容,工程技术资料在工程技术管理中也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故此,建筑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部门一定要认识到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要性。企业要注重调动全体参与项目工程的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意识,通过宣传等方式加强他们对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认识,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除此以外,建筑单位还可以构建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章制度,交由专业的资料管理员管理资料,同时督促相关部门依照规定正确编写工程资料,并及时上交,如此,便能确保工程技术资料的准确度与完整度。

4加强对技术人才的管理

作为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的核心,技术管理人才承担着开展所有技术管理活动的职责。建筑企业要加强对技术人才的管理,而选聘符合企业技术管理标准的技术管理人才则是整个人才管理的重头工作。在人才选拔中,最忌讳任人唯亲。因此,必须制定一套严格的人才聘用管理制度,对于企业晋升人员一定要全面权衡。如果需要聘用外部人员,则需要加以综合考量。如此,才能从源头上把好人才选拔关,实现任人唯才。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建筑业带来了一系列革命,各种新型工艺设备、材料、方法等不断涌入,而学习、掌握这些新设备、新技术以及新工艺就需要培训。故此,针对已经选拔进入企业的技术管理人才,还需要进行培训。企业需要建立属于企业的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培训新进职工或者定期培训老职工。如此,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企业技术管理人才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与综合素质能力。这些技术管理人才掌握了新的知识便能够更好地在现场采用新型设备、新工艺方法组织施工,不断提高工作效益与建筑产品的附加价值,进而提升本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建筑企业可以建立与各大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储备未来所需人才,进行校企联盟,高校向企业输送人才,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实现共赢。

5结语

创新技术管理范文篇6

1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管理的必要性

2015年7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国家、省卫计委分别取消第二、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改为备案公示制度,医疗机构对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管理承担主体责任。医疗技术的广泛开展和应用,作为一种创新实践,具有探索性特征,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包括:①技术风险。医疗新技术因其创新性和探索性,存在技术上的不确定性,以及医务人员对技术应用不熟悉等情况;②管理风险。医疗新技术的应用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协调配合,在临床应用过程及医疗保障环节,需要磨合、完善,必须全面、系统地管控,以达到预期实施目标;③法规风险。开展医疗新技术面临管理法律法规滞后,必须通过科学严谨的程序规避法规风险;④伦理风险。医疗新技术的开展,可能带来医学及社会伦理问题。构建医疗技术规范化管理模式,可以促进医疗技术规范化管理,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速学科建设,扩大医院辐射能力,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南京鼓楼医院重视医疗技术管理,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构建了较为全面的制度和体系[2]。

2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2.1建立规范化制度,健全体系框架。2.1.1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相关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积极探索和创新医疗技术分类分级管理方法,遵循“围绕临床工作需求,细化分类分级,突出管理核心”的原则。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基础上,因地制宜健全完善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相关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管理[3]。2.1.2构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管理体系。医疗机构可以构建院科两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体系,成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技术管理委员会下可成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库。设置医疗技术管理办公室或指定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医疗技术管理工作。科室成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疗技术管理。医疗机构医学伦理委员会负责医疗技术的伦理审查及监督工作。2.1.3建立重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对重点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对本机构医务人员的技术培养[4]。如成立腔镜培训中心,配备多台腔镜模拟操作系统,动物腔镜手术室,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前来授课等。2.2强化临床应用管理,构建评估体系。2.2.1重点加强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医疗新技术发展是医疗机构创新驱动的核心竞争力,医疗机构应重点加强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包括准入管理、过程管理及评估管理等。开展医疗技术评估,实行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是规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保护患者利益,维护医务人员实施技术的合法权益,是不断提升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科研能力的有力手段。2.2.2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相关评估体系。医疗机构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相关评估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包括医疗新技术准入评估、过程评估、成果评估等,利用定量及定性指标加强对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的管理。医疗技术评估是新技术临床准入和应用推广的基础,是医院实施激励、扶持措施的前提也是项目推广的依据[5]。2.3加强过程监督控制,持续质量改进。2.3.1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医疗新技术开展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因其具有创新性、探索性的特征,实施风险远大于一般医疗活动,医疗机构在开展医疗新技术的同时,要加强对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的质量控制,确保患者人身安全。如对批准医疗新技术开展的前5例应按医疗机构相关规定到医务处备案。在开展医疗新技术前要加强医患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等,对患者进行随访和记录,产生不良事件时及时处理并上报等。2.3.2完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档案管理。医疗技术档案具有真实性、实用性、保密性、专业性的特点。医疗机构应重视并完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相关档案管理,完善对医疗技术应用管理中的相关资料及患者随访记录,进行留档保存,便于随时查阅,总结上报。应以医院档案管理部门为依托,建立健全医疗技术档案管理体系,由指定部门负责部署、监控及协调技术档案的开展,指导临床科室规范开展医疗新技术。2.3.3对医疗技术实行负面清单管理。“负面清单”管理作为一种创新管理模式,是指医疗机构制定禁止类医疗技术和限制类医疗技术目录,禁止类医疗技术不得开展,限制类医疗技术经医疗机构准入后开展,清单外技术由科室做好技术档案记录后可开展。医疗机构可以全面梳理本机构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机构《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目录,对存在多重身份的医疗技术进行统一、分类的管理[6]。2.3.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医疗技术授权及动态监管。设计开发“医疗技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加快信息传递、加强技术监管、规范评审过程、充分利用资源、减少管理成本。医疗机构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进行授权及动态监管,建立医疗技术管理信息系统、手术分级管理信息系统、不良事件直报系统等[7]。2.4实行公正评选,加大经费投入公平公正的奖励是提高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技术创新的增强剂。因此医院成立“医疗新技术”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医院内医疗新技术申报材料审查、评议和评选工作,每年组织对提交的医疗新技术项目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设有专门的评选指标。医院为鼓励医疗新技术开展,合理加大对医疗新技术临床研究经费投入及保障,并扶持新技术的开展。如腔镜手术补助,晋升前强制进修培训,进修后待遇提升,腔镜及配套设备,医保政策的支持;开通绿色通道,优先改善硬件条件;加强人才培养,满足医疗新技术人才需求。

3小结

医疗技术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医院赖以生存的基础。医疗技术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医疗服务和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估,及时发现和降低医疗技术带来的风险,有利于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优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促进医院内涵建设,更好服务于广大患者。这就提示着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医院医疗新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评价指标多依据经验设置,主观性强,各指标权重设置未经过科学验证,下一步将依据对医疗新技术内涵的理解,以及对目前医疗新技术开展所面临的问题,研究建立医院医疗新技术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8]。

[参考文献]

[1]吴伟刚,张京京,汤传芹,等.医疗技术监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院,2012,16(12):66-69.

[2]钟秀和,张武军,李礼安,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系统的构建[J].现代医院管理,2015,13(3):66-68.

[3]赵雪源.规范医疗技术档案管理,提升医院内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5(15):162-162.

[4]苏义,杨国斌,刘秀玉,等.医疗临床技术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3,32(11):23-25.

[5]韩琳,颜世洁,贾怡蓓,等.上海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实践与探索[J].中国卫生资源,2014,17(3):169-171.

[6]魏琴,杨凤娥.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医疗技术监管实践[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5,15(3):24-26.

[7]刘家权,朱军容,宁翠萍.浅谈医疗安全的盲点及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2005,106(8):8-9.

创新技术管理范文篇7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对建筑企业的企业利润和施工成本起着关键作用。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风格、建筑规模与建筑地貌等均影响着建筑施工进度,而建筑企业的高效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则可最大限度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可有条不紊的进行。因此,为确保建筑施工进度,确保质量、成本和安全的有效统一,开展高效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2我国建筑企业工程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当前建筑企业正处于激烈的竞争时代,建筑企业工程技术管理水平在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我国许多建筑企业虽然在资金和人脉资源方面有着较大优势,但是囿于其技术管理水平的制约,在市场竞争中确不能处于突出位置。已有经验表明,这些建筑企业往往存在着如下的工程技术管理问题。

2.1建筑企业工程技术管理体制不健全

众所周知,企业技术管理的关键在于创新。新的管理体制的建立对企业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很多建筑企业仍然沿用陈旧的技术管理体制,这直接导致其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此外,很多建筑企业未建立正式的技术管理机构,技术责任制不完善,企业各部门间的职能分工较混乱,使得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着企业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2.2建筑企业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水平不足

建筑企业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是企业工程技术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计划资料、施工日志、资金流向、施工人员资料和竣工验收资料等均是整个项目的全面描述,对工程的验收、保养和维护等均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当前的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对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视明显不够,许多企业甚至没有组件专门的管理机构,这直接导致了施工资料丢失、不全和不能时常更新等严重后果。

2.3建筑企业技术管理人员水平不够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的新建项目持续进行,这给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建筑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的数量和技术水平往往更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这直接制约了整个建筑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水平额度提高。

3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措施

3.1建立健全建筑企业工程技术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建筑企业工程技术管理体制是当前建筑企业开展各项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部应主导整个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第一,建立分层次的企业技术管理机构,并对各级机构的职责进行落实;第二,强化企业技术管理规范的落实,明确各施工阶段和各分部项目得施工技术、进度要求、质量要求和安全要求的标准。

3.2不断创新企业技术管理模式

创新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关键。成功的建筑企业往往能不断打破陈旧的管理模式,引进新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创造新的工作方式和环境,给员工的技术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平台。当前成功建筑企业的创新手段主要包含如下几种:第一,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第二,鼓励员工参加新技术培训;第三,组织企业内部的新技术交流会。

3.3强化建筑企业技术人才管理

众所周知,企业的技术管理人才的数量和水平是衡量企业技术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成功的建筑企业大多非常重视技术人才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实施措施:第一,建筑企业首先应建立企业内部技术人才培训体制,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企业技术人才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第二,与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建立企业人才库,企业为高校提供学生实习的平台,高校为企业提供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企业所需的材料、施工工艺和设备不断更新,技术管理人才只有对这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均有一定的了解,方能更好的进行施工组织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新型的施工技术,从而使得建筑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得到提升,最终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除此之外,建筑企业还应该制定企业严格的聘用机制,依据企业的技术管理的实际要求聘用满足岗位要求的技术管理人员。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对外聘人员进行严格考核的同时,也应对内部升职人员进行综合考量,全面权衡,切记在提拔过程中任人唯亲。实践经验表明,只有严格企业招聘制度,方能最大限度上避免企业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水平不足的现象。

3.4强化建筑企业工程技术资料管理

已有经验表明,建筑企业的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在企业的技术管理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应重视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作,并组织专门的机构对工程技术资料进行管理。企业强化建筑企业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建筑企业应建立健全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机制,组织专门的机构进行技术资料的管理,并及时督促企业相关部门按照企业规定正确编写并上交技术资料;第二,建筑企业应对企业全体员工普及工程技术资料的重要作用,并加强企业员工的技术资料管理力度。

4结论

创新技术管理范文篇8

近年来,我国的石油钻井技术可谓是经历了飞跃式的发展,我国目前针对石油钻井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主要是针对钻井成本的控制、钻井信息的控制、环境污染控制、安全控制等方面。就目前世界形势和我国的石油钻探发展现状看,在未来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石油钻井技术的研究重点仍会放在环保、安全、高效范围内。1.1水平井钻井技术。就目前我国钻井技术的发展现状看,我国的水平钻井技术已经处于比较成熟的阶段,在技术人员方面有比较充足的储备,一般情况下技术人员会优先选择水平井钻井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比较方便和安全,可操作性较强。该项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还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在操作过程中更加平稳,且能够进行动态监测方便实时进行调整,进一步降低操作风险。1.2大位移井钻井技术。我国的大位移井钻井技术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够成熟,仍然存在较多的漏洞和缺点。该项技术在我国属于比较先进且精密的技术,但经过科研人员对大位移井钻井技术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善的理论基础,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仍需要面对更多的实践来获取该技术实力的整体提升。1.3地质导向钻井技术。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地形种类较多且大都比较复杂,针对不同地形的开采应当采取相适应的开采技术,例如很多地区下面的地形条件不适用于水平开采技术,因为该技术会对矿井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一情况的存在使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结合了钻井技术和测井技术,提高了钻井的准确率,可以有效减少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方法选择不当而导致的不必要的失误。1.4连续管和套管钻井技术。我国的连续管和套管钻井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少的改进,进一步减少了技术操作对地层造成的伤害,在确保钻井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钻井工作的安全性,使整个工作流程更加连贯,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2浅谈石油钻井技术管理

2.1完善技术管理制度。要做好石油钻井技术管理工作,首先要从完善的管理制度着手,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确保技术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在技术管理工作的实践过程中,相关人员还要不断总结经验,组织部门可以将现场常用的工具、数据以及各种注意事项进行整理,编织成册,经过系统的查漏补缺和评审后印发下去,方便相关人员在今后工作中的使用。除此之外,还应当在工作中积极查找自身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降低问题造成的影响,及时总结,对技术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尽可能的减少或避免同类问题的再度发生。制度的制定除了对相关人员的工作提出要求和规范外,还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如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或考核奖励制度,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积极性,还能选拔出优秀的员工,定期的邀请专家进行考核和评审,还能对一些新员工提出宝贵的参考意见,进一步提高整个团队的实力。2.2以提速提效为工作目的。把提速提效工作作为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进行安排、布置、落实,取得了优异成绩。总结制定、复制使用好提速模板,将多种成熟技术集成应用,制成提速模板,推广提速经验,促进全面提速高度关注钻井行业技术发展新动态,及时掌握提速新技术、新工具的研发与应用状况,大胆试验、应用提速新技术、新工具。选择合适井位开展好水力锤、水力震荡器、旋转冲击工具、等壁厚及全金属螺杆等提速工具的试验工作,试验成功的要快速推广使用。进一步优化钻具结构与钻井参数,针对造斜、增斜、稳斜、降斜等不同工况设计好相应的钻具结构,达到增加复合钻进进尺、解放钻压的目的。研究制定新进入市场的提速技术方案,实现提速提效,将提速提效作为技术部门的首要工作去抓好抓实。提速工具得到广泛用,引入了三种用于定向井提速的新型工具,填补了过去定向井无提速工具的空白,使公司在软地层和硬地层中都拥有了成熟的提速工具。2.3做好事故防控工作。“安全重于泰山”,要认真落实现场工程师单井责任制,制定好防卡、防漏、防塌等事故预防措施,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工程区域如探井、重点井、新区域施工井等组织工程设计评审,强化事故处理过程的管控,将事故复杂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到位,针对发生的事故复杂进行分析,派现场工程师或科职领导及时到现场处理。对事故的责任应当严肃追究,成立事故调查组,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将事故涉及到的关键因素和原因进行总结和公示,以警示大家,与大家一起分享经验和教训,尽可能避免同类事故再度发生。2.4推进创标达标。推进创标达标工作,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1)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钻井队创指标,对从事技术管理的现场工程师,按照相应的标准给予平均高于本部门一般人员奖金系数进行考核奖励。(2)对业绩突出、特别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以推荐参加技术专家评聘。鼓励钻井队创区块、区域指标,对推广应用提速新工具、电代油技术、钻井液新技术等为公司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项目,根据新增效益大小进行奖励。(3)对评审验收获奖的科技攻关、推广应用项目进行奖励。鼓励技术人员积极撰写、发表或交流技术论文,根据发表期刊杂志的级别给予不同的奖励。鼓励技术人员发明创造和申报专利,对于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的个人及所属单位进行奖励。(4)对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科技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奖励,并在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倾斜。营造鼓励技术创新、快出科研成果的良好氛围。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石油钻井技术正不断向前发展且对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做好石油钻井技术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要对石油钻井技术管理措施进行不断的创新和积极的时间,对石油钻井工艺进行优化,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更深、更高效、更安全、更清洁的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钻井新工艺技术的优势,同时结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高石油钻探的自动化程度,为我国石油业的持续发展提供长久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赵新宇,高志雨,李海彬等.试论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化工贸易,2014,(29):99.

[2]朱永乐.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技术管理,2014.

[3]徐恒元,李红燕,李军成,等.石油钻井技术管理在提速提效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6,(3).

创新技术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工程技术管理;创新管理模式;钻井安全;提高效益

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二公司是中国陆上实力雄厚的钻井承包商之一。该公司秉承“真诚服务甲方”的合作理念,大力实施“四大技术管理”方式方法,着力为国内外油气能源公司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钻井工程技术服务。

1“四大技术管理”创新构建现代安全钻井的背景

中原石油工程钻井二公司成立30多年来,一直处在高速的发展进程中,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技术实力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各项技术指标、经济效益也名列前茅,以良好的技术实力,敢打敢拼的精神铸就了“石油工程铁军”形象。但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整体下跌,2015年愈演愈烈,2016年石油工程行业进入“极寒期”,各油田不断压缩投资,钻井工程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工程项目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同时随着网络化办公的普及,凸显出技术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造成钻头、螺杆等工具、钻井液处理剂材料质量监管难度大,部分钻井队日常检查有漏缺,工程故障、复杂情况时有发生,制约了钻井安全提速。因此,进一步挖掘技术管理潜力,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四大技术管理”创新的内涵

在创建现代化油气井钻井企业过程中,中原石油工程钻井二公司着重实施“技术管理制度创新、技术交流模式创新、科技进步创新、保障机制创新”四大创新管理。1、技术管理制度创新。2、技术交流模式创新。3、科技进步创新。4、保障机制创新。

3“四大技术管理”创新的具体做法

3.1创新管理制度,使技术管理迈上网络化时代

(1)建立钻井队技术日报表汇报分析制度。针对公司钻井市场分布广,钻井队分散,技术管理工作不能及时覆盖所有井队等问题,技术部门建立了钻井队技术日报表分析制度,创立报表模板,以收集、汇报、分析、反馈模式运行,实时监控公司各钻井区域的生产技术情况。(2)加强质量控制,规范钻头、螺杆、钻井液处理剂使用管理。由于钻井队的钻头、螺杆、钻井液处理剂厂家和品种较多,质量监管难度大,公司技术部门修订完善了《钻头、螺杆钻具管理规范》、《钻井液处理剂管理规范》,实施统一归口、动态管理。每月对钻头、螺杆钻具使用情况月度报表,进行汇总、分析;同时对处理剂进行随机抽检。有效的保证了产品质量,保障了施工安全和速度,降低了综合成本。(3)全面提升井队基层技术管理。针对部分井队基础工作不扎实、日常检查有漏缺的问题,公司技术部门制定了《基层技术管理细则》,各项目部和基层井队认真贯彻实施。细则主要针对现场操作,内容涵盖井控制度落实、井控装备安装管理、井控现场作业管理、钻井施工现场管理、钻井液现场管理、完井作业现场管理、技术资料等7大项目,47小项简评项目,全面规范了井队现场技术管理。(4)建立技术信息交流平台。针对技术人员在外部市场比较分散的情况,技术部门建立QQ技术交流群,实现技术信息共享,加快了施工中技术难题处理。特别是对年轻技术人员,提供了随时可以交流、学习、解决难题的平台。(5)改造优化ERP“生产技术”栏目。利用公司ERP加强工程设计的执行,加强施工方案、邻井资料、技术措施的监管、制定和落实,加强钻头、螺杆等工具的使用经验交流和优选,加强技术文件的管理。ERP生产技术板块主要分为公告栏、井队汇报栏、工程技术栏、技术交流栏、技术文档栏等5部分。从钻头、螺杆及钻井液材料的使用分析,到施工井的井史、技术总结及技术经济分析报告,从工艺技术的介绍到技术成果的交流展示,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是公司技术人员分享交流的平台,查阅资料的信息库。

3.2创新技术交流模式,技术措施“直达现场”

公司技术部门利用钻井技术分析日报表制、QQ技术交流群、ERP“生产技术”栏目等资源,对生产井情况及时收集、及时分析、及时会诊、及时处理,发挥了“一井一策,分类指导”的作用,保障了各钻井市场生产井的安全、优质、高效。

3.3创新科技进步,攻克技术瓶颈问题

针对各区域市场影响钻井安全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公司技术部门落实“一井一策”,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施工方案,狠抓技术攻关,保障安全快速施工。在西南礁石坝工区的施工井二开浅层气、东北地区的井壁稳定、营城组可钻性差、川西项目上部地层造浆严重、易钻头泥包,下部地层钻井液密度高、地温高;陕北、山西项目刘家沟地层重复性漏失、冀东项目五段制井多、施工难度大等问题上,通过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组织技术骨干联合攻关,避免了故障的发生,工程事故时效为零,复杂失效大幅降低,钻井速度、工程质量均有提高。

3.4创新保障机制,区域市场技术管理负责制“落地生根”

以总工程师为主导,技术部门副总师、技术专家为骨干,在日常巡视和工作督导的基础上,分别侧重分管不同钻井市场定期进驻项目和钻井队指导生产;强化了“双配套”技术管理模式,与项目部的技术人员融为一体,同抓共管,提高了技术保障能力。

4“四大技术管理”创新的成果

创新技术管理范文篇10

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对企业经营好坏与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今天的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支撑和实施。建筑施工有其特殊性。众所周知,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各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我们加强技术管理,从而保证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以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不断地出现,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再提高,技术装备再先进,技术管理要求更高,这也使得施工技术管理更加重要。

二、完善施工技术管理的几点建议

1.设计科学的施工组织

科学的施工组织是施工过程有效顺利开展的基础。现场施工需要施工组织进行设计指导,全面布置施工生产活动、控制施工进度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安全问题,都是施工组织设计中需要涉及的部分。如果没有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这些问题都将按照毫无章法的状态进行,另外,调整劳力和机械的基本依据也是科学施工组织设计。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应该包含着施工过程中每一阶段、每一工种都可能出现的技术和难题,并且提出有效的符合施工现场实际施工方案的技术措施,来解决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难题,这些是在工程开始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就应该考虑到的。

2.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注重技术水平的提升

首先应坚持以法治企,强化落实。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组织全体员工,特别是技术干部学习现行规范,尤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其次,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建立

质量保证体系内容是为适应外部质量保证要求,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质量体系,它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工程资料整理工作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涉及各个专业技术部门、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一项复合性工作。要保证工程竣工资料真实、准确、完整、规范、齐全,真实地记录和反映施工及验收的全过程,就必须不断加强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形成一流的工程施工资料,从而为建设一流工程项目提供资料方面的保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才能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而且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建筑企业的管理者要不断地强化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才能和作用,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不断提高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不但要充分结合国内外建筑行业施工技术的经验,还要积极吸取世界各国先进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和方法,进而有效地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技术应用水平,以及行业整体科技含量的显著提升和进步。

作者:张金超 单位:望都县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