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3-11-27 17:10:51

创新意识培训

创新意识培训范文篇1

关键词创新教育语文学科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展开,以创新为重要内容的基础教育改革也随之向我们走来。作为中学基础学科的语文教育,当然责无旁贷。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文学性”、“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既是生活和工作的基础,也是实践、创新的基础,因此,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有着优越的条件。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学观

首先应端正思想认识,从知识灌输转向思维训练,从教师本位转向学生主体,从分数(结果)至上转向能力(过程)为重,教育的最大目的就是要将藏在学生心底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美好的心灵挖掘出来。教师一桶水的观念要更新。要开启知识的活水源头,用活水理论取代一桶水理论,教师要学会终生学习、探索,不断更新知识。教师要做专家型教师。教师不仅是教学的实践者,更应该是理论的探索者。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地位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的地位。教学方法也要不断更新,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教学犹如建构智慧的大厦,教师就是智慧大厦的脚手架。教学之始,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示范、讲解和指导等,随着教学的深入进行、学生理解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教师就应该越来越多地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大胆为学生松绑,这样就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教师个性,实现自我创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责任在教师。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必须要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全新的创新教育观念,善于吸纳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创新,只要教师的思维活跃了,学生才能自由大胆地发挥想象力。

二、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

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途径,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力求在每个环节中都有意识地体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体说来,要把握以下几点:

教学内容的开放。要求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具有层次性,广泛性,可供选择性;要向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开放,贴近学生生活。自上学期开始。我们便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定期选择一些精品时文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补充。并采取让学生先活动,后作文的方式进行作文教学,这样学生有话可说,达到了作文的目的。学生既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极大调动了他们内心的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可宝贵的心理品质之一,它不仅能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可能影响一个学生对终身事业的选择与目标的追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常常通过巧设导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绪之中。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以强烈的情感品味作品,从而产生思想及情感上的共鸣。教师要以自己真实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关心学生,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为培养创新意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爱默比尔认为“内在动机原则是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基础,当人们被工作本身的满意和挑战所激发,而不是被压力所激发时,才表现的最有创造力”。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权威式的教学关系。不是让学生在教师、家长的压力下学习,而是自主地学习,教师要爱学生,允许他们在学习上有选择的机会,在教学中留有思维的空白,尊重学生的意见,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例如:在教读《荷塘月色》一文时,有位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开头一段作者提到“妻在屋里拍着润儿,”结尾时却说“妻已睡熟好久了”,为什么不写“润儿已睡熟好久了”或“妻儿已睡熟好久了”,润儿到底睡了没有?问题一出,惹得哄堂大笑。但我却首先肯定他读书认真细致,敢提问,有胆量,然后指出这个问题虽不是文章关键性所在,却很有意思,要求学生展开讨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阅读思路不断打开,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也因而加深了一层。提问的学生更是面有喜色,充满成功的欢愉。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开放。有效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如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等,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三、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新世纪是人的世纪,人的个性必将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语文教学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在听、说、读、写诸方面给学生个性以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学生学习过程个性色彩越鲜明,创新风格就越醒目。

第一、奠定学生创新的基础。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应当使学生善听会说、善读会写、善思会做,这是创新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潜能。

第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广泛联想。联想和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方式。爱因斯坦曾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中学语文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开启他们的创新意识。

第三、鼓励学生质疑多问。创新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只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一步才有创新可言,古人云“善答问者,如敲钟,扣之以小者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余声,不善答问者反此”(《学记》)。这里所说的“敲”字,从某个角度说,就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虑。疑,就是积极思维,开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疑,也是探研事物发展规律、发明创造的钥匙。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疑、激疑、释疑,把学生的思维器官调动调动起来,达到启发思路、激发兴趣、发展智力的目的。

创新意识培训范文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措施

1引言

房屋建筑工程是建筑行业的重要内容,在大力加强施工质量的同时,还应注重工程的整体效果和设计美感,大力倡导施工技术创新,按照工期制定具体的施工计划,引进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摒弃相对陈旧落后的施工模式,对施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做到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降低施工成本。

2房建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房建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减少房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的需要。建筑工程是一项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而施工技术的缺陷会进一步增加这种风险,并且施工安全问题一直是建筑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为了减少房建工程的安全隐患,有必要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

(2)减少环境污染的需要。在房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非常严重,主要包括施工设备发出的噪声污染、固体灰尘污染、泥浆污染等。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建筑施工技术的低碳化、绿色化发展也成为必然[1]。综上,对房建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创新,既是企业健康、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3房建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创新意识不足

创新意识不足是目前房建工程施工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缺少施工技术创新意识,意味着缺少创新的积极性,而缺少积极性,会导致我国房建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始终处在落后地位,难以真正实现创新。创新意识不足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企业领导层面创新意识不足,从而导致整体员工的积极创新意识薄弱,一直固守成规,沿用传统的施工技术,是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无法得到提升;

(2)员工自身创新意识不足。作为员工,受到不完善市场以及行业不良风气的影响,将工作重点放在经营管理中,以谋求更好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对施工技术的创新。另外,在施工企业中,技术型人才的待遇普遍不高、工作环境也比恶劣,影响了员工创新的积极性,使其丧失创新的动力。

3.2创新管理不到位

施工技术的创新管理直接关系着技术的创新水平。目前,我国现阶段房建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少完善的创新管理制度。制度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准则,由于房建施工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慢,导致现阶段我国房建工程技术的创新管理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

(2)创新管理技术水平不高。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看,我国企业在房建项目中的投入相对较少,并且缺少资金支持,不仅导致施工技术的创新难以开展,更缩减了技术创新管理方面的经费,使房建施工难以引进新的管理技术[3]。总而言之,创新管理存在的问题,对房建施工技术的创新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3.3创新机制不够完善

房建施工技术的创新机制主要包括人才培训机制、激励机制等。而创新机制的不完善反映了施工企业人才培训机制与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具体来说,人才培训机制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我国政府、企业及有关部门等均鲜少制定有关房建施工技术创新型人才的培训政策,企业自身也并未对施工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采取一定的措施,导致目前行业中的创新型人才极度缺乏,而人才的缺乏,必然会导致创新水平无法提高,对房建施工技术的创新产生了极大的阻碍。而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创新积极性不足。激励主要包括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目前,对于房建施工人员,精神激励制度几近没有,而物质激励制度也存在很多漏洞,这种情况下,很难真正的提高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积极性。

4房建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对策

4.1树立正确的施工技术创新理念

要树立正确的施工技术创新理念,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企业领导层应正确看待施工技术的创新,认识施工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以及重要作用,进而在思想层面将施工技术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将创新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中,以期通过领导效力,带动员工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

(2)积极引进先进的创新理念,并组织定期培训活动,向员工普及施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以及专业知识,进而在提高员工创新意识的同时,为其创新行为提供专业理论知识的支撑;

(3)企业员工也应提高自身创新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组织的培训活动。

4.2提高创新管理水平

房建施工技术创新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应从创新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创新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2个方面着手。具体来说:

(1)企业应对施工技术创新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进一步明确管理目标、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等相关内容;

(2)企业应加大投资,为先进创新管理技术的引进,提供一定的资金、资源方面的支撑,保证创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为了确保创新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企业还应建立创新管理监督机制,对房建施工技术的创新管理施加外部压力,确保制度的贯彻落实。

4.3完善施工技术创新机制

房建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施工技术创新机制,而施工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离不开具有创新理念精神的领导团队。首先,应进行管理人员思想观念的创新,然后带动整个企业文化的创新,进而促使企业生产施工技术创新。另外,由于时展速度较快,施工技术更新换代较为频繁,部分施工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无法达到技术创新水平。因此,房建施工企业应加大对内部创新人才的培养,组织相关技术知识学习,调动施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对技术创新性人才的引用,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从而提高房建工程施工技术水平。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居民生活水平质量也大幅度提高。人们对居住条件的期望值也随之增高。因此,提高房建施工技术非常重要,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结合我国房建施工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把创新技术贯穿到房建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使工程质量与进度得到双重保障,为我国房建工程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潘光德.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措施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6,8(Z2):2-3.

【2】王新宾.浅析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举措[J].工业c,2017,3(7):66.

【3】肖红飞.浅析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及措施[J].房地产导刊,2016,3(17):3-4.

创新意识培训范文篇3

1.1人力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

假若激励机制较为健全,那么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将被充分的调动出来,工作热情高涨;但是假如激励机制存在一定弊端,尚不完善,就不能正常发挥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积极作用,反而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降低员工工作热情,导致人力资源流失的严重后果。目前现象是,电力企业的人力激励机制存在一定缺陷,仍需大力建设。这主要反映在下面两个现象上:第一,员工工资较低,以致不能有效甚至正常地发挥报酬机制的正面激励作用。第二,员工绩效不与福利薪酬挂钩,绩效高的员工与绩效低的员工在工资方面没有区分度或区分度较低,也就是存在很多电力企业中的严重的大锅饭问题,这将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很大的隐患和阻力,必将成为企业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1.2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力度不够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企业如果不重视人力资源投资,也必定不会收获较好的效益。现在的情况是,人力资源投资被部分企业严重忽视,资金大量流向生产设备投资。这种现象会对员工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1.3企业人才的晋升及选拔机制尚不健全

合理公正的晋升及选拔机制是电力企业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的重要制度保障,所以企业一定要做好人才选拔机制的完善工作,这样才能吸引优秀人才,提拔有用之才。然而,目前电力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存在缺陷,不平等的晋升及选拔机制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人才选拔没有完全达到透明化、公开化的目标,人才任免权掌握在领导手中;选拔及晋升员工的考核准则是社会关系,而非技术水平和工作绩效。上述现象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晋升及选拔机制的公平性,也导致了裙带关系猖獗,对电力企业内部的团结产生了不利影响。

1.4创新意识欠缺

电力企业长时间被计划经营体制束缚,难免存在管理方式僵化问题,“铁工资”、“铁饭碗”的旧思想在员工心里根深蒂固,导致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和领导人员的思想保守、守旧,大都对体制变革没有压力意识。再者,许多职工的知识更新意识严重困乏,只是被动敷衍地完成任务,却不知及时进行知识充电,提高技能。电力企业科学有效激励机制的欠缺更致使职工责任意识低下这一问题愈演愈烈,职工不能充分施展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的创新电力企业的发展模式更是无从谈起。

1.5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手段

这几年来,电力企业体制改革不断加快步伐,绩效考核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是,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法和手段的匮乏导致电力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时常出现问题,产生负面影响,绩效考核工作的负面影响表现在企业职工的考核评价所依赖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民主评议,另一方面则是领导决定,这有众多严重的弊端和缺陷:(1)不负责任和片面性的民主评议方式产生了考核评价结果偏差大的严重后果,大大削弱了企业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了职工工作热情,职工与职工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2)领导决定方式存在着主观臆断性的隐患。这只是考核评价的结果,使其真实性较差,许多职工凭借裙带关系获得发展,不能使人信服。

2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措施解析

2.1在企业内部引入竞争机制以激励员工竞争上岗

打破部门、干部及工人间职工身份限制,对管理岗位上的人员一视同仁,设立严格的技能要求、上岗条件和考核标准。符合职位设定条件的一线员工,应有资格参与管理岗位的竞争。采用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上岗人员,建立起积极的人力甄选体制,遵循公开、公平及公正的原则,为员工创造竞争的开放化及良性竞争环境,提供优秀员工成长的沃土,促进优秀员工的成长。

2.2在建立考核绩效的指标时应确保其实现合理化

电力企业要以考核对象工作的岗位性质、职责及内容等为依据来确立考核目的,确定目的之后,应对以上各要素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以便确立更为科学及合理的考核指标,也能更好地体现出每个岗位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要尽量减少考核绩效指标制定的主观性及随意性,做到真实及客观的评价员工的工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考核指标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正面作用。

2.3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方面要加强

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与职工的长期系统的培训是分不开的。培训是企业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长期开发活动,虽然培训并不能直接地生产商品,然而却可以传授企业职工以新技巧和新技能,更新员工的知识,提高企业员工的素养和技能。职工培训工作是电力企业取得长远发展,并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一项必不可少的举措,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企业投入。电力企业培训员工不能在近期内以直接的利润回报来体现,然而在向员工传授新技能及新技巧、行业最新知识的过程中,员工的素养得以提高,知识得以积累,奠定了企业的发展知识与技能基础。电力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一定不能忽视人力资源开发及人力资源培训的工作。要全面了解员工职务及岗位的特点,有针对性、目的性做好电力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再者,培训计划应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状态及发展计划相一致,只有这样员工培训计划才能得到真正落实。

2.4培养电力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的不竭力量之源,所以,只有不断激发企业全体职工的创新意识,提高全体职工的创新能力,电力企业才能加快发展步伐,加快人力资源的改革。同时,应全面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大力招聘综合能力高、创新意识强的现代化人才,为企业注入鲜活力量,奠定企业发展储备的可持续力量。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要做好为职工营造优良的工作环境工作,提高工资待遇,吸引优秀的人才,防止人才流失的出现。只有不断培养和提高电力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才能激励员工创新力,乃至企业的创造力。长期的发展实践证明,创新是保证企业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是电力企业发展前进的灵魂。因此,一定要落实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3结语

创新意识培训范文篇4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创新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企业工商管理的传统模式已不适用于现代企业的发展。现就新时期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给一些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经济发展必须以结构改革为基础,其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发展和使重建合理化。目前,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消费模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企业实施工商管理必须努力确定基本的业务管理要求,只有合理地重建,适应才能得到改善。

一、优化工商管理模式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一)有利于优化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发展前景。然而,企业管理模式的设计受到了一些复杂因素的影响,使有效监管变得困难。在这方面,企业管理模式的改进和创新必须得到高级培训活动的指导和支持,以便充分适应新时期企业培训贸易体制建设的实际需要,并为优化企业培训活动的质量提供有利的支持。此外,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也对新时期企业工作的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模式的真正转变可以为优化企业整体质量奠定更有利的基础,使企业能够利用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势更好地适应企业的最佳发展需要,并为企业的全面整合提供更有利的支持企业在企业管理模式创新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企业管理培训机制的运行优势,实现企业高层经营理论的全面学习,从而对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作出重大改进。(二)有利于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企业市场竞争力是决定企业未来发展质量的基本条件,随着中国经济环境的日益开放,企业越来越需要利用自身能力获取市场资源,为企业走得更远优化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基本条件。此外,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企业再也不能依靠其传统的市场份额优势实现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供应,市场环境必须加以发展,以确保对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控制。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因素很复杂,经济因素、人力资源因素和技术因素可能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产生更严重的影响。在当前中国劳动力日益短缺的情况下,企业已经需要调整经营模式,以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保持市场竞争力。因此,从企业管理培训的角度来看,制定一项处理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最佳战略,可使企业在市场上拥有更成熟的竞争优势,并为充分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奠定更有利的基础。(三)有利于提升管理人员素质。优化企业管理团队成员的素质,不仅能更好地支持企业当前的业务活动,而且能适应优化企业整体发展的客观需要,支持企业整体竞争实力的优化。目前,对中国企业管理机制的监督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团队建设的传统观念,使管理团队成员的素质成为本组织工作质量的核心。将企业管理培训机制纳入团队工作不仅能有效确保企业的经济和人力资源得到充分整合,而且还能更好地适应和支持企业管理机制的调整和建设的客观需要。管理人员对企业整体的经营发展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效率和质量,优化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新时期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问题分析

(一)缺乏创新的企业经营模式。随着新时期的发展,企业工商管理模式也应紧跟时代的脚步发展创新[1]。然而,我国依然有很多企业经营模式不符合本企业的发展规划,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目前,有很多企业在探索经营模式的过程中,对经济市场认识不到位,缺少对市场发展规律和特征的深入了解,这样使得企业运用的经营模式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容易导致企业发展停滞不前。另一方面,还有很多企业一直套用传统的运营模式,对自身的运营模式缺乏时代性的创新和改进,对自身企业的运营模式没有正确的认识。在这种现状下,企业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或者目标不适合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在成本投入方面会产生很大的损失,甚至得不到相应的效益回报,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二)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经济效益,把关注点着重放在企业业务的增长上,忽视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企业风险控制的关注[2]。有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员工没有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使得员工在工作中得不到相应的奖励,导致公司人员流动性过大,并且缺少对管理层和基层员工工作有效的监管制度,非常容易导致管理层在工作过程中滥用职权及基层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公司整个工作氛围低糜不振。另外,企业缺少风险控制的管理,没有完善的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一味减少成本投入,追求经济效益,增加了企业发展的风险,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状态,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管理人员能力不够。在企业不断探索工商管理模式的实际过程中,优质的管理人员是企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企业的管理层基本都是关系户,跟公司的领导层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导致家族企业的形成。而这些所谓关系户的管理者并没有能够管理企业的能力,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缺少长远的眼界、不惧困难的魄力及严谨的执行力。企业管理层都是关系户非常容易产生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现象,导致公司内部管理混乱,并且使得其他有能力的员工得不到相应的职位晋升,这对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会有严重的不利影响。由此可见,管理人员的能力是影响新时期企业工商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新时期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提成策略

(一)强化管理层的创新意识。针对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过于传统这一问题,可通过观察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的规律和特征,对企业经营模式进行创新和改进。首先,必须强化企业管理层的创新意识,只有管理层重视对企业的创新,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才能自上而下对企业整体各个方面进行创新,让更多的工作人员重视企业的创新,并且在不断强化创新意识的工作环境氛围中,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在强化管理层树立创新意识的同时,还应培养基层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不定期组织有关创新意识的培训,为企业员工提供更多学习外界知识的机会,从思想上抓住员工,将创新意识灌输给更多员工,并且倡导企业员工充分发挥创新意识。(二)完善管理制度。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奖惩制度不明确,缺少风险控制,这都是在新时期背景下企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一方面,在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应明确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将奖励、惩罚和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促使企业内部管制度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还应加强企业的风险控制,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企业在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时,应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建立相关的风险预测、控制和检查部门,便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对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和控制,从而确保企业的长久稳定运行。(三)加强对管理人员能力的培训。加强对企业工商管理人员能力的培训,对企业持久稳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其对管理人员能力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应针对企业这一发展特征,结合现代企业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对管理人员展开不同学习内容的培训。经过调查研究表明,企业管理层中的关系户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很多关系户的管理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必须要不断提高工商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管理水平,培养管理人员雷厉风行的执行力和对市场的分析能力。关于企业内部管理层能力的培训,企业可不定期组织管理层开展相关培训会议,同时,还可以邀请工商管理或者相关经济专家到企业内部开展培训课程,从而帮助企业提高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长久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背景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创新是其必然要求,而对企业工商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需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通过对目前企业工商管理现状观察分析,发现新时期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依然还存在缺乏创新的企业经营模式、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能力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强化管理层的创新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管理人员能力的培训等措施,促进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创新,推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旭峰.新时期背景下提升企业工商管理有效性的方法[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12):147.

[2]危国恒.新时期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7(36):88.

[3]周岭.新时期煤炭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河北企业,2020(2):50-51.

[4]温立辉.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业财融合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20(9):4-6.

[5]王晓丹.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探究[J].中外企业家,2020(2):42-43.

创新意识培训范文篇5

一、创新时代呼唤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着创新的时代。创新的时代迫切呼唤着具有良好创新素质的科技人才。

1、当代科技的发展要求科技人才必须有良好的创新素质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呈加速发展趋势,知识爆炸现象加剧,知识老化速度加快,知识陈旧所需的时间,从18世纪需要80一90年,19一20世纪的30年,缩短为近50年来的二15年,有的学科已缩短为5一10年。科学、技术与生产一体化,科技成果迅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渗透,科学技术社会化,社会科学化,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生产应用、形成产业的时间缩短,20世纪初以前大约为30年,20世纪初至中叶大致为10年,下半叶开始缩短为5年。如晶体管从发明到产品扩散于全世界市场只用了8年,电脑几乎是3一5年换一代,使人感到发明创造有立竿见影之效。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高回报,吸引和鼓励着科技人员去努力拼搏,进行发明创造。国家和企业也为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大规模投资,支持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使当代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成为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的、高效率、团队式的集体分工协作研究开发的领域。科技活动也日益全球化,科技、经济结合日益紧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其分支纵横交错,学科门类越来越多,并日益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原始性创新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在这样的时代,任何科技人员的知识技能每时每刻都存在失效的可能。而科技活动本身就是探索性工作,要求不断创新,这就从客观上要求科技人才必须紧跟时展趋势,不断提高知识储备、更新知识结构与技能,形成与时俱进的创新素质,才能适应当今科技发展趋势,在科技领域有所建树。

2、激烈的国际竞争呼唤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国际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科技竞争日益成为竞争的关键,高新技术成为竞争的焦点。美、日、德、法、英等国家纷纷建立创新发明培训学校,大力培训创新型科技人才,形成学校、政府、社会一齐上的局面,极大促进了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则从中、小学就开设创新发明方发方面的课程,从小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在科学发展的初始阶段就打下基础。而我们在这些方面显然是落后一筹。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必然规律,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为此,就必须大量地培训和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特别是中国已加入WTO,这意味着国际技术贸易的壁垒在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将更加健全与完善,技术创新成果将受到越来越严格的保护,技术引进和技术仿效的难度将增大。在这种情况下,那种仅靠模仿、引进甚至是“拿来主义”而轻松得利的状况将一去不复返。没有自主创新产品,将意味着永远被动落后,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成为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必备能力和必须条件。这就迫切要求培养和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依靠自身的创新素质,形成独立的研究开发优势与自主创新能力,抢占21世纪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3、中国的现实科技创新状况迫切要求加强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建设

目前从总体来看,我国的科技创新实力还很薄弱。在基础研究方面,主动进行的原始性、独创性研究工作十分欠缺,基本上处于拾遗补缺的状态。中国至今还未实现诺贝尔奖零的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这两类科技大奖的一等奖连续几年空缺:在产业技术领域,目前中国的发明专利只有日本和美国的1/30韩国的1/4。另据统计,近15年来,外国企业和国内企业在中国申请发明专利的比例高达6.4:1。国内高科技产品仍然只能以模仿与引进为主,缺乏具有自己特色的创新性产品,缺乏自主独创性产品。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这些不足,要求我们在谋求科技创新的经费、设备、政策、投入、环境等客观条件改善的同时,更为重要的应该从自身创新素质的主观方面进行反思,切实把科技进步转移到依靠人的创新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

二、科技人才创新素质的时代内涵

当今时代,创新素质是科技人才最为重要的素质,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新的时代对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有何要求呢?综合起来,创新素质应主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时代内涵。

1、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和灵活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与创新行为的先导,是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决定着科技人才能否进行创新以及创新的成败。适应开放性世界的需要,科技人才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唯有敢于开放、勇于创新、善于学习的科技人才,才能摆脱自身思维的狭隘性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意识和活跃的开拓性思维状态,敢于想别人未想过的问题,提出别人不曾提出过的概念,尝试别人未尝试过的方法,从而形成自觉的创新意识与思维。科技人才需要从广阔的外界环境中吸取一切有用的先进经验,改变那种仅仅凭直觉经验和感情因素支配的狭隘的单一思维方式,以及教条式、生搬硬套、死抠概念的形式主义的思维方式。多角度、大范围、辩证地思考问题,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引导科技人才在科学领域取得突破,在技术创新中成绩卓著。

2、强烈的进取竞争意识。当今世界,竞争是一种普遍现象,是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竞争意识是一种忧患意识,可以促使科技人才全力以赴地投身于科技工作,保持旺盛的创新精神,发挥一般状况下难以发挥的潜能,进入最佳的创造状态;竞争意识又是一种进取意识,可以培养科技人才的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可以激发强烈的创造欲望,增强创新意识,使其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胜不骄、败不馁。在国内外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要求科技人才牢固树立竞争意识,时刻感受到竞争压力,全身心地去奋斗、去拼搏,争取科学发现的优先权、技术发明的专利权,实现科技进步。强烈的竞争意识是时代对创新型科技人才提出的要求,是科技创新顺利进行、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强大动力,是当今时代科技人才必备的创新素质。

3、积极的探索精神。科技创新意味着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创造前人未曾创造过的成果。从这一意义上讲,科技创新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积极的探索精神主要表现在敢于批判、善于质疑、正确对待科技权威以及敢冒风险上。创新就是批判陈旧,改善现实。科技人才要具备敢于对现实的事物进行批判和否定,对历史进行反思,对自身进行“解剖”的勇气: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劳厄则断言:“重要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显然,无论教育本身,还是知识本身,其本质意义上的精髓和灵魂,始终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创造、创造、再创造。只有不断地创造,才能真正实现发展和赢得未来,而这,就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崇高理想与远大目标。创新始于问题,要求科技人才要有合理的怀疑精神。正如古人所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通过有条件的质疑,发现并提出问题正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科技权威是科技人才学习的榜样,但过于的迷信科技权威又会使自身的创造能力受到抑制。科技人才要在尊重权威的同时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勇于向权威挑战,立志超越权威;科技创新还需要有冒险精神,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敢想敢干敢作敢为,敢于打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精神,是科技人才创新素质的重要表现。

4、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奋斗精神是一种进取精神,是对科技创新目标的不懈追求精神。科技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道路必然是崎岖而艰辛的,创新成果的取得过程往往是楔而不舍的长期奋斗的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在充满崎岖的科学道路上不畏劳苦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翻开科技发展史,不难发现,哪里有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发明,哪里便有科技人才不竭进取的奋斗精神。科技创新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科技工作者具有献身精神、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需要科技人才蝉精竭虑、废寝忘食,奋发进取、自强不息,要面对困难不低头,面对失败不气馁,面对挫折不松劲;更需要在科技实践中磨炼和保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力。

5、深厚的创新知识和正确的创新方法。知识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基本前提。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会聚变成透辟的洞察问题的能力,引领科技工作者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进行快速思考和准确的判断,从而表现出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知识和经验越丰富、扎实,就越能开阔人的视野,发现问题,越容易产生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在目前知识爆炸时代仅有丰富的知识还不够,科技人才还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个人的情况不同,知识要素的构成也是不同的,需要根据自身的专长、爱好和特点以及从事的创造活动的性质、特点,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科技创新活动还要求科技工作者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科研活动虽是探索性的工作,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正确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新的方法很多,包括综合、还原、演绎、追踪、类比等等,科技人才只有牢固掌握这些科学方法,并善于灵活运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才能少走弯路,多出成果。

三、科技人才培养创新素质的对策

实施教育创新,培养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创造教育或称创造力开发。创新素质创造教育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发明、创造、创新的知识、经验和技巧的教育。

2、创造力训练。是指对各行各业的人们进行以提高其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完善其创造人格的系列训练,包括传授创造技法和创造经验,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想象力的训练。

3、创造性教育。是在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各种专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所有形式、类型的教育中,努力贯彻提高创造力的原则和方法,使提高创造、发明、创新能力成为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之中,对原有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和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造,以有利于开发人的创造力。

按照美国创造基金会和奥斯本的设想,“教育的目的是使教育能促进创造能力的充分发展。”为了迅速改变中国创造教育的滞后状况,不断加强全民族的创新意识,提高全民族的创造能力,激发全民族的创造精神,真正把创造教育普及开来,落到实处,深入下去,结出硕果。我们的创造教育和创造力开发,应迅速走出只在少数单位试验的做法,而将其作为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传统教育模式的现代转变基础教育方面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改革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用“启发式”教学代替“注入式”教学,激励、鼓舞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使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创新,为培育高素质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打下良好基础。高等教育更要深化改革,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注重创新实践环节的教学,鼓励、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设想,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新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把创造学方面的课程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的自觉性。

加大对科技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力度。继续教育是科技工作者学习新知识、开拓新思维、开创新事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与提高科技工作者创新素质的重要环节。科技工作者的继续教育紧密结合实际,结合当前的科技发展新形势,以“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为主要教育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方式,积极探索运用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方法,全面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素质。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宣传普及。创造力的开发是振奋民族精神,提高社会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四化大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大事,它理所当然地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教育部门、科研单位、机关、企业固然是开发创造力的前沿阵地和排头兵,新闻、宣传、文艺、出版、图书馆、博物馆,特别是各种现代化传媒,如电视、广播、电影、录像等等,也是可以大有作为、不可缺少和至关重要的。创造力开发活动要和群众的本职工作相结合,要和群众性的创造、发明、创新、创业活动相结合,和两个文明建设、科教兴国战略及社会全面发展相结合,和经济发展、生产变革相结合,和各行各业的改革实践相结合,才会有动力、有活力,才能深入持久、热气腾腾而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用创新精神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多层次的创造教育和创造学的宣传普及工作,引起全社会对创造教育的了解和重视,积极参与社会性的创造活动。

建设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创新素质具有主体意识、个性鲜明的特点,要求必须有一支富有个性、知识丰富、思维活跃的教师队伍。只有教师本身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够启发、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带领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所以,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尤其是本身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是培育科技人才创新素质的关键力量,要求加快培养或引进。培养创造教育的师资力量和进行创造学研究的专业队伍,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造培训,建立各种规格的创造学研究机构和不同级别的创造学学术团体。编写新的、系列性的关于创造教育的教材,在各类学校广泛开设创造教育课程,并以此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和迸取精神;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和运用国外先进的创造学理论与创造;教育经验,开展交流、观摩、研讨活动,使创造学深人人心,使创造教育施惠于广大群众,在创造实践中结出硕果。对重大科研课题给予经费资助,协作攻关,提高水平。

优化科技人才创新素质建设的社会环境。首先,要培育科技创新意识氛围。创新精神是科技发展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共同精神,是在对自然界的认识、搏斗和改造过程中形成的崇高品质,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共同承认和一致提倡。倡导创新就要摒弃陈腐观念,通过鄙弃陈腐思想、鼓励创新行为、宣传创新思想,在全社会形成对创新精神的高度好评,以此促进科技工作者切实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并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其次,要营造自由的思想空间。自由的创新思想是科技创新顺利进行与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科技人才独立的思考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需要有容纳独特个性的社会氛围。要为科技人才提供便利广阔而自由的学术交流与思想探讨空间,使其在无拘无束的思想空间里开阔自己的思维,寻找创新的灵感,发挥创新的潜力。再次,要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要努力建设完善的现代化的科技公共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科技博物馆、现代化大型图书馆、科学会堂、科技交流中心等公共设施,为科技人才开展创新思维提供便利条件。并经常性开展科技讲座、学术交流,吸引不同层次、不同单位、不同专业的科技人员共同参加,传播知识、交流经验、思想、方法等,触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思想,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切实为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创新意识培训范文篇6

关键词:新形势;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对于企业组织来讲,取得成绩的本质是创新,这其中有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在21世纪,离开了创新,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与此同时,创新与企业经济管理策略密切相关,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全面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策略。然而,和资金雄厚的欧美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尚且企业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相对薄弱,营销管理策略创新不足,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缺乏创新等问题,本文将在简析这三种问题的基础上从提高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创新企业营销管理策略,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发展等三个方面来浅谈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一、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现状问题

(一)企业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相对薄弱。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本质与灵魂,打造创新型企业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准确识别发展机会,勇于打破常规性思维。可实际,当前不少企业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相对薄弱,他们时常局限于长期形成的思维模式,难以识别新的发展机会,无法做到创新。(二)营销管理策略创新不足。在市场经济背景和信息时代,传统营销管理模式已无法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不利于提高本组织的经济利润,甚至会给企业造成亏损。目前,部分企业虽然已经引入了网络营销策略,却因为知识与技术创新不足以及未能制定良好的营销计划而影响营销活动的顺利进展。(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缺乏创新。21世纪的知识与技术的竞争时代,也是人才资源的竞争时代,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策略,离不开人才资源的支撑,因此,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尤为必要的。然而,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尚且缺乏创新,未能有效融合因人为本理念,高层、中层与基层之间的沟通不足,企业人才培养手段落后,不能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主动创新意识,难以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二、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一)提高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策略,企业管理人员首先要重视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全面了解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创新型发展战略,准确判断本企业的综合实力,紧抓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企业管理人员要协同全体基层员工塑造企业创新精神,打造创新团队,在日常工作中,注意使自己的心理素质、能力素质和知识素质均能得到创新与提高。(二)创新企业营销管理策略。提升企业总体业绩和经济利润,必须结合网络时代背景,大力创新企业营销管理策略。首先,企业管理人员要协同市场营销部门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保持本组织的优势与竞争力,制定有新意的网络营销计划,使企业的目标战略能得以实现。在网络营销计划工作中,要注意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要明确网络营销目标,科学设计硬件目标和软件目标,所谓的硬件目标特指企业产品销售目标,软件目标则是指企业营销管理制度、客户关系管理、价格体系管理、市场秩序控制和信息分析等。第二,要注重技术创新,提高网页水平。在信息时代,富有创新意义的网页能够更好地展示企业产品,即通过图片、数据、文字等将产品特点、性能、规格、技术指标、价格、售后服务及质量承诺等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以此刺激消费,提高产品营销利润。需要注意的是,网页设计应该营造出一种使消费者身临其境的商业范围,网页内容的制作应该有纯粹的艺术创意转向科学的信息分类与索引,以简便、灵活、快捷、双向互动式的信息查询服务于网络访问者。第三,创新反馈信息管理模式。一般情况下,传统市场促销效果的调查是一项相当繁杂的工作,效果评估手段也较为落后,而创建网络化反馈信息管理模式能够帮助企业随时收集大量的反馈信息,并提高信息管理效率,做好网络营销评估工作。其次,要做好网络营销创新战略规划以提升营销利润,促进经济管理创新。通常,网络营销创新战略规划应包含两层战略,其中,第一次战略包括市场细分化战略、目标战略、差异性战略和产品竞争战略;第二层战略则是指营销部门须科学分析营销机遇,对市场、营销目标和产品供求关系予以准确判断,进而实施有差异的营销策略,使营销手段更加具有创新价值。(三)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及时引入新知识与新技术,创新员工培训模式,大力培养创新人才。除此之外,企业应重视促进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努力挖掘人才,尊重人才,发挥全体员工的创新潜能,进而为本企业打造创新团队。另一方面,企业要重视做好现代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准确分析本组织的人力资源供需关系,创新绩效管理模式,改善企业福利待遇,加强劳动关系柔性管理,以此激发人才资源的创新热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策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管理人员首先要重视增加自身的创新意识,协同本组织创新企业营销管理策略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本企业打造创新团队,提高企业创新实力。

参考文献

[1]丁丽娟.有效完善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财经界,2016(30).

[2]程恬然.分析国企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23).

[3]屈锦秀.简析提高国企大型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方法研究[J].企业导报,2014(10).

创新意识培训范文篇7

一、员工队伍作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当前,国有企业一些干部员工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责任意识不强,不能主动去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克服困难和推进工作的能力不足;学习意识不强,满足于用旧经验去解决新问题,学习的动力不足,积极性欠缺;创新意识不强,不能结合工作实际,主动探索发展新路子,缺乏打开新局面的思路、魄力和干劲,工作没特色、无突破。针对以上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探索有效的方式切实加强员工队伍作风建设。但是,许多企业在作风建设上感到不知从何抓起,往往陷入重形式,无实效的误区。为有效解决以上主要问题,我们要尽快转变思想观念:一是实现由外延式发展观向内涵式、可持续发展观的转变,转变重数量、轻质量的发展理念,由基础做起,全面奠定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基础,确保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实现由传统管理观念向有效管控观念的转变,杜绝经验主义,转变单一管理和具体管理的理念,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系统管理和统筹管理;三是实现由传统用工观念向创新人才观念的转变,人才培养要由传统的专业型、技能型、单一业务型向复合型、专业管理型、专家顾问型转变;四是实现由消极被动向积极主动的转变,提高责任意识,解决主动性问题,提高学习意识,解决能力问题,提高创新意识,解决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的问题。

二、加强和改进员工队伍作风建设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企业员工队伍作风建设,重点是解决责任心、学习力和创新性不足的问题。第一,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培育主动负责、敢于负责、能够负责的工作作风。责任是一种精神、一种品格、一种能力。在企业中,具有责任意识是对员工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员工做好本职工作的必要条件。我们要切实提高全员责任意识,严肃工作作风,建立高效履责的工作机制。一是要健全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给予责任人必要的压力和鞭策。以提高效率效益、强化工作责任落实、确保工作质量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全员绩效管理,优化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分清责任、强化考核,把责任落实到岗到人,使员工谋事用心、工作精心、做事细心,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要严厉考核,严格追究,做到任何工作有部署就有检查,有检查就有考核,有考核就有奖惩,保证责任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各层面的执行力,进一步构建强激励、重约束的工作机制。二是要健全员工长效培训机制,推动员工履责、尽责、负责。深入开展全员教育培训,制定分层级、分类别的培训计划,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员工履职能力。创新培训工作机制,健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强化培训的策划、组织与考核管理,确保培训人员、内容、时间、效果落到实处。三是要健全人才培养、选拔、使用和引进机制,培养员工担负责任的能力和水平。注重培养人、成就人,使员工在落实责任中获得成长,在改进提高中担负更大的责任,进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努力为员工成长创造条件,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第二,切实增强学习意识,培育自觉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学习作风。学习是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才能由学而得,道德由学而进,事业由学而成。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增强学习意识,通过向书本学、向他人学、走出去学的方式,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教育引导广大员工增强政治素质,加强政治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大局观念,增强责任意识。用心去学习、用心去思考,在学习的深度上下功夫,多思考、多领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真正做到多读多想、多谋善断。二是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坚持学习和工作相结合。不仅倡导从书本上学,也倡导从工作中学、到实践中学,向同事们学,向先进典型学,明确学习方向和目标。增强专业素质,培育职业素养,强化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提高岗位履行职责能力。三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学习和调研相结合。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针对工作中长期困惑不解的疑点,阻碍工作前进的难点,广大员工关注的焦点,未来发展的热点等问题加强调查研究,通过认真分析,提出新见解、新观点、新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新办法。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增强运用调查研究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学习型企业建设。第三,切实增强创新意识,培育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思想作风。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实现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要积极推动思想观念、管控模式、发展机制和工作方式的创新,大力倡导敢为人先、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精神,主动应对挑战,积极接受和参与变革,不断改进原有的体制机制,自发导入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提升工作效率和效益。一是树立创新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克服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有风险的不敢干、难度大的不愿干、无先例的不肯干的思想观念,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引导广大干部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善于接受新事物、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广泛借鉴一切先进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牢牢把握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推进战略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推进企业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努力做到管理精细、管理有效,管理规范、管理协调;进一步推进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工作氛围,推动企业干部员工创新发展。全面提升企业形象。三是持续增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驱动团队。营造团结、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要使员工具有创新的愿望和创新的能力,成为一支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团队,建立制度规范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形成企业合力,以优良的团队作风推动企业发展。

本文作者:刘欣马宝芝张坤工作单位: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

创新意识培训范文篇8

1提升领导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是保障期刊质量的前提

所谓领导者,是领导大家,指明方向,指导各项活动的开展和协调,并为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条件和帮助的人。任何单位、部门的业绩与领导有很大的关系。因此,领导的综合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期刊的发展方向和质量。1)领导者要有事业心以及专业化知识水平。编辑人员收校稿等业务是一个细微、认真、艰辛、漫长的过程,这就要求编辑“耐得住寂寞,甘愿长期坐冷板凳,甘为他人做嫁衣裳”。编辑业务是一个“一般能力的人干不来、能力强的人不愿干”的工作。编辑工作是检验编辑水平的一个过程,校稿费力耗时,因此需要很强的责任心,领导更是如此。在此过程中,更需要领导不断学习,充实业务知识,扩充视野,成为“多面手”。只有对专业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研究,才能带领整个团队,搞好编辑工作,保证科技期刊更好的质量。2)领导者要学会识人、用人。“三军易得,一将难求”,管理人员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领导者先学会管理人,编辑工作就不愁做不好。如何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及积极性、灵活开展编辑出版工作,体现了领导者的管理艺术。每个人的学识、工作能力、生活经历等不一样,因而每个人的素质也会不一样,应使专业人才做到素质互补,作为领导将素质好的优先使用,尽可能地使其与岗位匹配,齐心协力搞好编辑工作。

2坚持办刊宗旨,提高科技期刊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1)坚决执行办刊宗旨及方针,提升综合素质。在办刊过程中,要坚持办刊宗旨,坚持党的基本方针路线不动摇;严格标准规范,把控科技期刊质量,办出刊物特色。通过学习、培训等进一步提高编辑的综合素质;也可通过每天晨会交流,与其他刊物专家、编辑沟通等提高工作能力。2)依据规定,提高科技期刊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标准化和规范化是衡量科技期刊质量非常重要的依据之一。科技期刊的标准化、规范化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更新变化的,是适应学术交流、经济发展等需要而发展的,终极的目的是资源共享。同时,要重视专家、读者的反馈建议,并实时地对栏目的配置内容等进行动态调整。

3学习期刊编辑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高质量的科技期刊不但要有质量高的稿件来源,还要符合学术期刊的编辑规范和标准。而这个质量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各个时期的规范标准总有一些变化,为了适应此变化,编辑就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参加业务培训,加强学习。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刊物学术水平

质量始终是期刊的生存之道,要在提高科技期刊编辑质量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争取更多学术水平高、质量高的稿件上,提高对科学技术领域重大科研成果和重大事件的首次报道率。通过深入科研一线,了解学科技术发展动态;结交科研一线的专家学者;广泛收集科研项目及准确了解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情况;积极发现年轻的研究人员,主动获得创造性稿源,并鼓励他们多写文章,多出好的文章,多投稿件。

5加强创新意识,提高科技期刊质量

在新媒体、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有没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是目前出版工作竞争的重要因素。在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各种思想和编辑技能互相碰撞,互相融合。对编辑出版而言,在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的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使出版刊物更具有竞争力。在栏目设置和标题上下功夫,根据科技期刊的特点,独具创新,提高期刊的影响力。1)树立创新意识,提炼和策划有一定创新意识的题材,对期刊内容的选题、栏目设置等进行创新。可以多设置一些前沿性的新栏目,以突出学科特色与栏目特色。2)科技期刊要树立市场意识和开放意识,形成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新的办刊模式,由坐等投稿向从广阔的科技领域和社会市场“挖稿”意识转变。

创新意识培训范文篇9

一、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培养的重中之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把教学工作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而对于英语教师,尤其是各大高校中承担着英语公共课程任务的教师,他们肩负着培养大学生英语基础能力以及不断提升整个大学生群体英语应用能力的重任。所以,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既要按教育部2007年7月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做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还要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对高校英语课程的要求即是对英语教师所需教学能力提出的要求。可见,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水平。

二、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虽然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是各高校对其培养却呈现诸多问题。由于各高校的英语公共课程隶属于基础公共课程,并不能体现出学校的教学特色或是发展方向,所以导致英语公共课教师在入职培训、职务晋升、科研项目等诸多方面与高校专业课教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首先,对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的培养更加注重科研成果而不是教学成效的考核。一方面,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在职级晋升中的科研压力较大。近些年,各大高校在完善教师职称改革方面都加大了力度,许多高校改变了以往对高校教师职称的设置,从单一的“教学型”转变为“教学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型”“教研型”“职业教育型”等各种职务类型并存,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教师在评定职称中评定要求单一的局面。而职称晋升一般均要求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的申报或是在部级、省级核心期刊,而对高校英语教师,尤其是英语公共课教师来说,英语类的科研课题是一道“难题”。据统计,英语公共课教师能申请到省级科研项目的数量还不到其他专业的四分之一,而接受英语类文章的期刊也是少之又少。同时,英语公共课教师科研在研究范围、专业程度,申请课题、的层次上均略显逊色。在职称晋级等任务的重压下,英语公共课教师必然把工作的重心向科研方面倾斜。另一方面,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任务量繁重,也成为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所在。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一些高校为了应对不断增加的学生人数而带来的对英语公共课程的需求,而不断增加英语公共课教师的额定课时。有些高校的教师每年要完成360到420学时,基本上一周要有16到20学时才能完成额定的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多数教师疲于授课。而同时,英语公共课的授课班型也逐步地从“小班”变为“大班”甚至是七八十人的“超大班型”的授课。大班型的授课使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与体力,再加上相当繁重的科研任务,使得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没有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或是对学生的培养上,更不用提及参与高校的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了。其次,对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缺乏“基本功”一类基础技能的再塑造。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对高校教师岗位的需求尤其是公共课教师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高校对英语公共课教师的录用不够慎重。对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背景还是海外留学经历等的要求都不够严格,这对英语教师教学能力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以辽宁省某高校为例,其英语公共课在职教师有31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仅有3人;本科以及硕士阶段均为英语或英语相关专业的占72%,英语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仅占34%;而具有在国外学习生活经历的占47%,其中,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仅占13%。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与高校其他专业教师相比学历偏低,海外留学经历偏少,而且具有师范专业背景的教师偏少。这些也是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能力偏低的原因之一。最后,对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缺乏“创新意识”。经济全球化对具备“创新意识”的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不断增加,而高校毕业生的“创新意识”主要依赖于高校教师在这方面的培养,只有具备“创新意识”的高校教师,才能培养出符合时展的合格人才。而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仍常年处在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中。一方面,高校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考核仍然以课上板书、课后作业、课堂教案等传统的教学标准为考核内容,教师只需做到这些基础内容,即使完成了任务,也很少能把英语的授课内容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口语应用、职场英语等实践类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甚至有些英语公共课教师只关注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而对其他实践类的英语比赛辅导、学生英语第二课堂以及英语社团活动却置之不理。另一方面,高校对英语公共课程改革的要求不高。例如,对高校英语公共课程中网络课程的使用要求有限。有些高校虽然开设网络课程,但是英语公共课的网络上线课程在数量与质量方面都不能与专业课程相比,而英语教师亦很少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来实施对英语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创新。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与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程的要求与大学生实践的需求相去甚远,使英语公共课程内容枯燥无味、缺乏实用性。

三、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针对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以及高校对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培养从而逐步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大学生真正受益。首先,逐步完善针对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科研业绩的考核机制。完善的科研教学考核制度是保证高校英语教师能够积极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一方面,高校应该针对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科研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制考核标准。由于英语公共课教师在科研项目的申报中无论是申报难度还是申报等级都较为困难,所以,对英语公共课教师科研的考核力度应该适当放宽,并更加注重对其教学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应该完善英语公共课教师的奖励机制。多数高校现在仍以教师能否完成额定工作量或能否超额完成教学工作作为重要的考核与奖励标准。但是,仅靠教学工作数量的提升是不能真正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效果的。只有“质”的保证,才能为大学生创造有利的英语课堂环境并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效果。所以,高校更应该关注教师的培养工作。其次,加强对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基本能力的培训。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的培训应该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应该注重英语基本功的培训。许多在职的英语教师并非英语专业毕业或是没有海外留学经历,对英语的语法、语音等基础知识以及英语国家国情、民俗等相关语言文化素养不高,导致课堂中经常出现基础语言类或是外国文化常识类的错误,这些错误将直接导致大学生对英语语言认知错误以及实践应用错误。所以,高校应该加强对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并给予英语教师,尤其是英语公共课教师出国留学或是在职培训等必要的培训内容,从而不断提升英语教师自身的语言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应该注重英语公共课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许多在职的英语教师,虽然是英语专业毕业或有海外留学经历,但是其并非师范类毕业。虽然我国要求所有的在编教师在上岗之前都要进行岗前培训,但是集中的岗前培训只利用短短的几个周末,仅对《高校教师伦理道德》《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几门教师专业基础课程进行粗略的讲解,不论在理论基础还是应用实践方面都是不足的。这些偏重理论的课程并不能完全使教师了解课堂的真实情况,对于如何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现实问题不能给予有效的解答,导致一些教师由于课堂掌控能力差而面临没有学生选课的尴尬境地。所以,高校应该在岗前培训之后加大对非师范专业英语教师的进一步跟踪培训。应该经常组织同行教授进行“互听互评”活动,或是教研室经常组织集体备课,使这类英语教师能够顺利进入角色,成为英语基础与教学基础扎实的大学教师。最后,应该增加对英语公共课教师“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求职就业的国际化市场中,英语已经不再是一门专业技术,而是一门基础技能。而这门基础技能只有在融入了专业知识与“创新意识”后,才能为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谋得一席之地。作为高校英语公共课教师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应该融入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先具备“创新意识”,不断尝试把国家提倡的新方针、国际上先进的研究方法不断的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不仅成为英语基础知识过硬而且还具备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束语

高校英语教师是培养大学生英语技能以及英语实践能力的主力军。所以,各大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英语公共课教师进行持续性的培养,并不断强化英语教师的考核机制、专业技能以及创新与实践意识,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专业技术与英语素养全面的大学生。

作者:焦琳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施应凤,章艳萍.地方高校大学英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J].文山学院学报,2014(8).

[2]吕欧.高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6).

创新意识培训范文篇10

【关键词】技工院校;班主任;创业创新教育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创新是国家前进的引擎,民族进步的动力。总理早在2014年就提出要在全国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技工院校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通过设置相应的课程和开展学生创业创新培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后劲,推动我国工业革命分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18年12月,人社部办公厅在下发的《关于推进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充分发挥技工院校的重要作用,着力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的职业技能实现创业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得到技工院校重视,创业教育正逐渐成为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陪伴和引导者,应该成为实施创业创新教育的主力军,要把德育教育和创业创新教育相结合,在班级中开展有关创业创新教育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

一、班主任在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育和和人社部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班主任主要有五大工作职责,其中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帮助学生就业升学能力是班主任的职责之一。因此,技工院校班主任在学生创业创新教育中具有一定的主导地位。1.创业创新思想的引导者。就读技工院校的学生由于成绩不是很理想,在很多同学心理多少都存有自卑感,不愿在外人面前提起学业和未来的打算,学生自身对职业规划目标定位往往模糊,在学生看来创业创新对他们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面对一群创业创新意识淡薄的学生,技工院校班主任应该发挥自身的影响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创业创新的各项活动来。2.创业创新活动的组织者。技工院校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也是学生创业创新活动的组织者。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开展创业创新相关主题活动,通过创业创新活动的组织,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稳步推进学生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3.创业创新实践的督促者。创业创新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短暂性的行为活动,具有持久性、系统化的过程。班主任要动员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创业创新的实践活动,对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面对学生创业激情消退、创业劲头懈怠等情况要时时鼓励和督促。

二、技工院校班主任开展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具体做法

1.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当前技工院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OO后学生,他们个性鲜明、思想活跃、喜欢接受新事物,身上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这些都是学生创业创新的有利条件。但是现在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一旦创业创新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抗挫能力差,往往会选择退缩。因此,班主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学习和创业具有积极意义,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开展学生创业创新工作的首要工作。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组织假期社会实践分享会、个别同学辅导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自信向上的精神状态,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从容面对挫折,善于学习和自我钻研的精神。2.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上,技工院校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忽视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关于推进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18〕138号)提出要在全国技工院校大力推进学生创业创新工作。普及技工院校创业创新教育是当前后和今后技工院校和班主任的一项主要工作。陶行知所言:“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创业创新不是高学历、富商人群的专利,技工学生也有创新的优势和创业的基础,班主任要利用各种形式在班级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3.激励学生创业创新热情。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投身创业,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的职业技能实现创业创新。班主任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邀请创业成功校友传授创业经验。提升学生创业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4.丰富学生的创业创新的能力。获取丰富的创业创新知识与技能是创业创新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术创新、创业设计、创业计划、创业技能为主题的创业创新大赛创业创新项目设计大赛、动员学生参与学校社团组织的各类创业创新活动,遴选优质项目推荐入驻学校创客空间,为创业学生提供低成本场所支持和孵化服务。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所在地人社局举行的“大学生创业创新”课程培训,获取政府创业政策扶持。

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技工院校学生只有树立创新意识,锻炼创新创业的能力,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班主任有责任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创新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班主任通过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以及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等方面,确立班主任在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发挥技工院校班主任在学生创业创新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永根,叶蔓裔,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高校班主任工作[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6).

[2]张兴爱.浅谈加强技工院校学生的创业创新教育[J].职业,2016(11).

[3]谭霞.中职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渗透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6(2).

[4]孙秀梅.浅谈高职校班主任如何开展创业教育[J].魅力中国,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