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法范文10篇

时间:2023-06-27 17:06:17

基础会计法

基础会计法范文篇1

关键词:会计法治会计法制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社会水平越高,会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就越重要。会计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信息系统,在经济转轨和法制化进程中将呈现全方位的变化。《会计法》的修订和日趋完善,标志着我国会计法制化已初具形态,为会计法治提供了基础环境和手段,为逐步实现从会计法制化到会计法治的过渡创造了条件。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市场利益格局的形成要求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和管理工具必须提供以法制化作保障的会计信息,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一、会计法制与会计法治

1.会计法治的内涵

所谓会计法治,就是把会计法规作为会计行为的绝对标准加以确定,实现会计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现代化,最终达到理想的会计工作秩序和稳定的会计社会状态。会计法治是社会法治在会计领域的体现,会计法治不能脱离社会法治,阻碍社会法治进程的因素同样阻碍会计法治建设。在社会法治条件尚不具备时,会计法治同样无法真正实现。不能简单的将会计法规视为会计治理的工具以及如何完善和使用这个工具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会计法律至上,绝不存在会计“法外特权”的法律秩序。会计法治的对立面是“会计人治”,就是在会计治理中否定会计法律至上的原则,企图将个人意志凌驾于会计法律之上而达到理想的会计工作秩序和稳定的状态。会计人治也是社会人治在会计领域的反映,当前在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社会大背景下,我们应坚定不移的反对和消除会计人治色彩,坚持会计法治。

2.会计法制与会计法治的关系

会计法制是指国家的会计法律和制度,属于制度的范畴。会计法制是指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会计法规体系,包括会计法律、会计法规、会计规章等。会计法制化意味着:第一,会计要通过法制予以体现和保障,为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必须加强会计法制,必须使会计法制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不因人的意志的改变而改变;第二,会计要纳入法制轨道,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接受相应的会计监督。

会计法治是指规范会计的理论、原则、体制和实施方法,属于方法的范畴。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会计法制为会计法治提供了基础和手段,使对会计行为的调整上升到法制层次,它改变了会计无法可依和会计法制的不完备及由不完善所形成的有法难依的局面。会计法治标志着我国管理会计工作和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及理财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法治

1.会计法制与市场经济体制

会计法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市场经济是由若干利益主体和游戏规则构成的权责系统。会计法制通过对会计行为权利义务的设定,实现对会计关系的调整,从而为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和有序发挥作用。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利益实体,承担着资产所有者的受托责任,基于多方利益主体的要求,企业必须规范会计行为,加强内外部的会计监督。会计法制的发展经历了从无法可依到有法难依,从制度约束到法律化,从长官意志到依法理财,会计工作也从无序到有序,逐步实现会计法制的现代化并最终实现会计从会计法制化到会计法治。

会计法制化需要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利益高度集中和单一化的体制架构下,是无法构筑会计法制体系的,会计行为是基于会计主体相伴而生的,国家作为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一所形成的体制实施会计法制化,无异于运动员和裁判员合一的体制下,难以达到理想的法制效果。

2.从会计法制到会计法治的变迁

会计作为反映资金运动的过程与结果,是生产经营者管理自己的经济活动的手段,是资金所有人对自有资金的运用进行把握和控制的方式。从会计发展的过程来看,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如何计量、记录经济活动是特定主体自己的事情,只是随着经济复杂程度加深及从经济安全的角度出发,才使会计发展成一套行为规则,即制度。长期以来会计规制的目标一直是“会计法制化”。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背景制度的变化,我们认为会计规制的目标状态由“会计法制”转为“会计法治”应属必然。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法制建设,是经济落后国家制度变迁的达标。会计作为联结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纽带,在产权归属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会计法制在特定时期特定的历史情况下的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一制度规则不能从根本上,具体地解决会计规制中除了法制不健全以外的其他问题,以及由此造成的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差、相关性低,严重失真的事实。所以我们必须借助另一制度安排——“会计法治”。

3.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会计法治

会计法治是希望通过对会计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从而维护社会关系和经济秩序以及微观经济利益与宏观经济利益及其统一。改革使利益主体变得模糊,政策倾向不明显,宏观经济体制的转型与会计法制及最终的会计法治之间形成出现瓶颈,导致我国会计信息市场的混乱,国家作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和国家宏观调控者的双重身份,在体制的转变中受到极大的损失,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制度变迁”过程中成本过大。会计法制向会计法治的制度变迁尚未成功是一个原因,由于会计法制解决的是会计工作无法可依状态,而会计法治更多的是对既定经济体制下的会计行为的认可与安排。会计法治状态下,由于对会计行为的约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水平,所以就能在总体上控制会计信息被滥用的道德风险。

经济体制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包括两个层面上的涵义:第一个层面是产权数量的清晰。利用会计上的方法对产权界定、变更、维护过程中所产生的资金运动及其相关内容进行核算和管理。包括产权数量的确认、计量、记录以及确认标准、计量记录方式、核算规则等,实质上就是一个会计过程。第二个层面是产权在法律上的清晰。即在法律上能否作为一个产权主体出现,拥有对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等各项权能,包括主体条件和程序条件,产权量的大小,其精确程度如何细化和量化,需要在“会计法治”框架内予以完成的,这牵涉到会计工作的道德状态问题。这些都是会计法治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而,无论是在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真实、完整地核算所有者权益,将生产经营过程中保值增值的情况恰当地反映出来,有赖于会计人员是否在会计法治的理念下,正当的使用会计的技术调整性特征。

三、我国会计法治的现状

如果把我国同西方国家的会计法规做一个横向对比就会发现,我国的会计法律制度并不比西方国家少,立法机关单独制定《会计法》的并不多见,许多国家没有专门的会计法,而将这些内容写入公司法或其它法律中,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对会计工作的重视。但是,我国的会计秩序较之西方差也是事实,会计信息失真,社会上对会计造假行为人人喊打,可是,会计造假行为屡禁不绝的现象令我们值得思考。其中固然有会计法律本身缺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国的会计法律制度没有得到彻底贯彻,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说明我国会计法治工作还需要急待完善。

法治应包括两重含义:一是法的普遍性和至上性,二是法律本身的正义合理性。将会计法治分为两部分分析,其一为会计法治实质内容,即会计法的普遍性和至上性方面的,其二为会计法治形式,即会计法律本身的正义合理性。

1.会计法是否具有普遍性

政府权力大于法律,那么“成文的法律秩序获得普遍的服从”就无从谈起,法律本身的权威性、可依赖性和可预见性就会受到动摇。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为了保证法治的实现,政府只能担负三种角色:①“守夜人”,防止外敌入侵和保障个人安全;②“慈善家”,提供公共物品、公共救济和社会福利;③“经济警察”,征税、预算,维护市场秩序和自由公平竞争的环境。政府的这三种角色体现在会计领域的主要表现是:

(1)各级立法机关制定和修改与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

(2)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监管等部门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检查。

(3)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对会计案件进行执行、审判。

但是由于地方利益的驱动促使地方政府表现出权力大于法律的倾向,在审批制度下,公司要上市,必须经过层层申报、审核与批准,而地方政府是审核最细的一环,但地方政府有时为多上市几家公司,经常“照顾”本地的公司,暗示、默许,甚至鼓励企业提供虚假的会计数据,证监会有时对地方特殊情况了解不足,较难发现公司上市申报作假的材料,使得作假者有机可乘。对于企业会计的法律监督,政府财政部门往往纵容企业的会计造假行为。

政府权力的过度介入,一方面给那些愿意遵守会计道德的企业责任人和会计人员施加相当大的压力,因为畏惧政府权力而不得不违背法律进行会计造假,另一方面这种政府权力又为会计造假的个人提供了抗拒法律制裁的保护伞。因此,日前政府权力对会计活动的过度介入直接挑战了会计法律的权威性和会计法的普遍性。

2.会计法律本身的正义合理性

法治的形式好坏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法律规范必须清晰、适度、公开、规则之间协调一致,有明确的效力范围和制裁方式;二是法必须反映广大人民的意志,并体现客观规律,保障广大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分析我国会计法治形式,发现现行会计法规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

(1)会计相关法规存在一定差异,规则之间没有做到协调一致

会计法律规则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各相关法律对公司以及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不尽相同,尤其是行政责任方面处罚的金额差别很大。因此,在涉及处罚违规公司或个人时,到底援引哪个法律作为判定法律责任的依据就很成问题。

(2)会计法律责任的分配不明确

对于因会计造假应追究的多个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法律未予以明确规定,使相关法律的可操作性降低,不利于相关法律责任人责任的公平分配。具体表现在:

①对于非上市公司来说,《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与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共同承担责任,其中单位负责人负首要责任。但是对两者的法律责任如何具体分担没有做出相应规定。公务员之家

②会计法赋予财政、审计、证券监管等部门对单位会计行使监督检查和进行处罚的权力,但是对这些部门的分工缺乏明确的说明。虽然这些部门各有侧重点,但时常相互交叉,这就形成了会计领域的多头管理。

(3)会计法律责任的严厉程度不足,对广大投资者的法律保护不够

会计造假相关责任人面临的法律惩罚是构成其犯罪成本的重要变量。法律惩罚越严厉,法律的威慑作用就越强,迫使造假者越发不敢进行会计的虚假陈述来牟取暴利,相应地对广大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就越好。

处罚严厉程度较低,很难起到有效的惩罚和威胁作用。如《证券法》规定的对做出虚假会计陈述的上市公司的行政罚款为30~60万元,对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直至追究最高为5年的刑事责任,而这些罚款与上市公司及管理当局所获取的非法收益相比差之甚远。

四、我国会计法治的实现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实现会计法治应具备以下六个前提条件:

1.建设完备的会计法律体系

会计法律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为了调整和处理会计工作与各方而关系而制定颁布的法律、法规、条例、办法等的总称。它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颁布的会计法律、有关会计工作的行政法规、规章及地方性会计法规组成的协调一致且相互连续的有机整体。我国会计法律体系依据其法律效力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会计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会计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其它法律中的会计法,例如《公司法》、《证券法》、《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人民银行法》等。

(2)会计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它是调整特定方而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在法律效力下仅次于国家性会计法律。

(3)会计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主要是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制定。

(4)会计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府制定的适用于本地区的有关会计工作的地方性法规。

从以上的我国会计法律体系来看,应当说,我国会计法律体系还是相当完整和系统的,尤其是作为基本会计法规的《会计法》自1985年以来已连续修订两次,会计法律不断的得到健全和完善,基本上使会计工作实现了有法可依,也促进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有序化。我国会计法治己初步具备了具有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的会计法律体系的条件,为实施会计法治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使会计法治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由于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初期,对变革中的生产关系和对各利益主体的要求在会计法律体系中仍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这些矛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加剧,因此会计法律体系仍需完善和增加新的内容。

2.恪守会计法律的行为规则和办事理念

会计法律颁布并生效后,因其具有不容置疑的法律效力和权威性,国家在宏观管理会计事务和企业的会计行为必须服从会计法律法规,以会计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为依据,即政府必须守法,依法行政。企业应依法理财和依法核算,并依法接受会计监督。这有待于全社会法律意识和法律心理的提高和成熟。

3.严格公正的执法和司法制度。

执法机关在执行有关会计法律过程中必须严格执法,对于违反《会计法》的现象和行为必须依法追究。尤其是在《会计法》加大了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之后,在司法实践中应当坚决把单位负责人对会计资料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的会计责任,通过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予以贯彻落实,使《会计法》的精神成为经济生活的行为准则之一。

4.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实现会计法治的重要条件。具体来说,企业产权的界定关系到会计法律责任主体的确定问题。企业自身产权的不清晰、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外部与政府关系的紧密必然造成会计服务对象和会计法律责任主体的模糊化。

会计人员虽然是会计造假的实施者,但会计人员的造假行为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直接授意或强迫,而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很多都受到大股东甚至是当地政府的压力而产生会计造假冲动。因此,会计人员、上市公司、大股东、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当地政府官员可以说与会计造假都有关联,但究竟谁应负主要法律责任的判定会非常困难,而不能判断会计法律责任主体,会计法律就会难以做到有的放矢,会计法治的也很难实现。因此,必须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为会计法治的实现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

5.会计道德水平的提高。

会计法治的实现必须获得会计道德的支持,如果没有会计道德水平的提高,会计法治是建立不起来的。此外,法治一个重要环节是守法。守法之于法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是法治社会得以建立、能够良性运作的社会心理基础。而守法有外在守法与内在守法之分。外在守法是指法律主体迫于外在的威慑或强制而服从法律;内在守法则是指法律主体自觉认同法律而把守法内化为一种道德义务。显然,具有道德义务感的内在守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守法。因此,一个社会的会计道德水平越高,会计内在守法的意识就越强,建立会计法治的可能性和实现程度就越高。

6.社会舆论监督的加强

社会舆论监督是指大众传播媒体对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影响或监督社会的个体或群体行为。社会舆论不仅在法治建设中要发挥宣传法治,促使公民知法并且自觉守法、用法的作用,且应在守法、执法、司法等法治运行环节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社会舆论监督虽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加强,但总体来说舆论的透明度仍不高。

参考文献:

[1]叶陈刚.会计道德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于玉林、李端生.会计基础理论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石泰峰.走出沼泽地¬¬¬——关于法治的思考[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4]李心合.会计制度的信誉基础[J].会计研究,2002(4)

[5]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2(3)

[6]韩传模、郝景昭.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与重塑[J].会计研究,2002(5)

[7]谢新安.论财务会计造假与打假[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5)

[8]刘宇.会计信息市场分析[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3)

[9]黄申.会计学与法学的边缘学科探析[J].财会月刊,2000(6)

基础会计法范文篇2

镇财政所有干部职工5人,多年来,在上级财政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所干部职工团结一致,紧紧围绕“会计工作服务经济发展”这一主题,坚持贯彻落实《会计法》等会计法规政策,模范遵守各项财经纪律,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在强化会计监督、规范会计工作行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该所非常注重会计法规及会计业务知识的学习,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和严格的学习纪律,坚持会计法规和会计业务知识学习制度化、经常化,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几年来,他们组织干部职工系统学习了《会计法》、《预算法》、《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村级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会计法律法规,参加了县财政局组织的会计法知识培训、会计电算化培训等活动。全体干部职工都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珠算等级证书和初级以上会计技术职称,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为进一步做好全镇的会计工作,服务边贸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会计服务于经济发展为宗旨,努力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汊河镇是安徽省边贸重镇,近几年来外来客商投资办企业十分红火,经济发展呈现快速迅猛势头。汊河镇的会计工作如何适应市场要求,是摆在汊河镇财政所面前的现实课题。他们深深意识到“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因此,他们与时俱进,改变观念,把为外来客商和民营企业做好服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做。对每个来汊河投资的企业,从筹建开始,他们就主动派专人前去了解其是否及时建账,会计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等情况,并协助企业建好账,主动为其提供咨询等各种服务。一方面使客商感到投资环境的优越,另一方面也杜绝了企业不按规定建账、核算带来的种种不良隐患,不知不觉的寓监督于管理之中。他们还定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在会计人员、会计管理、会计核算、会计培训等方面存在哪些困难,主动帮助企业及时聘用有资质的会计人员,联系会计人员培训,解答疑难问题。同时也为企业在改善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也可以说为汊河镇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促进经济跨跃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认真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强化会计核算与监督

长期以来,该所一直坚持不折不扣的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不断规范会计核算和强化会计监督。首先,加强自身建设。在财政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建立了《财务收支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会计稽核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等,细化管理内容,强化管理手段,完善管理机制。多年来,该所内部从未发生一起违反财经纪律的事件,财务账目清清楚楚,会计人员清清白白,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多次表扬。其次,加强镇直事业单位及村级财务管理。一段时期,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汊河镇镇直事业单位及村级财务较为混乱,群众反映比较强烈,该所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及时介入,用两个月时间进行人员调整、业务培训、财务清理和健全制度,使汊河镇镇村财务面貌焕然一新,全面走向正轨,成为全县财务管理的一个亮点。为维护稳定、促进会计工作法制化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四、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规,规范财经秩序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基础会计法范文篇3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规;关系

在会计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会面临到巨大的经济利益,这就导致少部分的会计工作人员由于自身素质相对较低,不能抵挡诱惑,从而在工作过程中丧失了原则;甚至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缺乏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热情,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现象;而这些现象的存在就会导致国家以及集体的利益受到一定的损害。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现状概述

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国内与国外关于会计舞弊欺诈事件的曝光率不断提升,人们对于会计行业的行为都产生了不同程度上的谴责,而这也导致会计行业的公信力受到了一定的威胁。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在每一年对欺诈案件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大部分的企业都会通过粉饰将会计职业道德缺失进行掩饰,同时,也有可能制作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财务报表,从而为企业自身谋取利益,而这种行为不仅对投资者产生了严重的误导,可能会导致投资者的决策出现失误,从而为投资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市场秩序的稳定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投资者的信心受到损害,这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会计舞弊事件频繁发生,然而出现会计舞弊事件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会计工作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因此,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质量的提升,使社会公信力得到提高,确保会计行业能够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处于和谐社会的状态,为了能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这就需要我国相关政府部门提高自身的整体公信力以及国家安全,然而在此发展背景下,重建会计行业的诚信度已然成为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二、会计法规的道德规范分析

会计法规的道德规范主要从职业品德、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1.职业品德方面。首先,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要诚实守信,在工作过程中,必须要谨慎严明,不被利益所诱惑,杜绝弄虚作假,泄露企业的经济秘密。其次,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要严于律己,在工作过程中,必须要秉承廉洁的工作原则,公私分明,遵纪守法,做好会计岗位相关工作。2.职业责任方面。首先,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要爱岗敬业。在工作过程中,必须要提高对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工作热情,忠于本职岗位,认真落实岗位职责。其次,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会计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开展工作过程中,也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使自身的业务水平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最后,要参与企业管理工作。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同时也应当积极研究相关的业务工作,对企业中的业务流程以及经营活动都能够有所了解,帮助领导作出正确的决策。3.职业纪律方面。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要保持自身的态度,客观公正,在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实事求是。同时,必须要对会计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我国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全面的了解,在时开展工作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根据相关制度开展会计工作。

三、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的关系探讨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的关系主要围绕职业道德与职业法律制度的形成关系和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共性关系两个方面展开探讨。1.职业道德与职业法律制度的形成关系。对于职业道德而言,职业法律制度是一项最低要求。职业法律制度能够正常运行的社会基础以及思想基础是会计职业道德,同时能够确保职业道德规范形成并得到会计工作人员遵守的相关制度保障就是职业法律制度。职业法律制度与职业道德规范,这两者的目标以及调整对象都是相同的,并且这两者都拥有着相同的职责。2.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共性关系。首先,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在作用上能够相互补充。在对会计行为进行规范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不能完全依赖与会计法律制度,而忽视了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行为规范的教化功能,会计行为不能完全由会计法律制度对其进行规对于部分不能够或者不适合用会计法律制度对其进行规范的会计行为,可以通过利用会计职业道德对其进行规范。相同的,针对部分相对较为基本的会计行为,必须要依赖与会计法律制度对其进行强制性的规范。其次,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在内容上能够相互渗透,相互重叠。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部分内容涉及到了会计法律制度的条款,而在会计法律制度中也相对的包含了部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再次,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在地位上能够相互转化,相互吸收。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在初期主要是对会计行业的一项基本要求,在会计法律制度制定过程中将这些基本要求进行了融合,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会计法律制度。最后,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能够相互作用。想要确保会计法律制度能够正常运行,会计职业道德是一项主要的思想基础,同时,会计法律制度也是能够促使会计工作人员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一项重要保障。

四、结语

会计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法律法规不仅是会计职业道德中的监控体系,同时也是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建设工作,提高会计工作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在工作过程中创造出更加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使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促使我国的会计行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启建,于汝.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法律制度[J].新疆农垦经济,2005(3).

[2]张洪君.论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及其结构[J].财务与金融,2010(2).

基础会计法范文篇4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该所非常注重会计法规及会计业务知识的学习,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和严格的学习纪律,坚持会计法规和会计业务知识学习制度化、经常化,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几年来,他们组织干部职工系统学习了《会计法》、《预算法》、《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村级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会计法律法规,参加了县财政局组织的会计法知识培训、会计电算化培训等活动。全体干部职工都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珠算等级证书和初级以上会计技术职称,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为进一步做好全镇的会计工作,服务边贸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会计服务于经济发展为宗旨,努力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汊河镇是安徽省边贸重镇,近几年来,外来客商投资办企业十分红火,经济发展呈现快速迅猛势头。汊河镇的会计工作如何适应市场要求,是摆在汊河镇财政所面前的现实课题。他们深深意识到“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因此,他们与时俱进,改变观念,把为外来客商和民营企业做好服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做。对每个来汊河投资的企业,从筹建开始,他们就主动派专人前去了解其是否及时建账,会计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等情况,并协助企业建好账,主动为其提供咨询等各种服务。一方面使客商感到投资环境的优越,另一方面也杜绝了企业不按规定建账、核算带来的种种不良隐患,不知不觉的寓监督于管理之中。他们还定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在会计人员、会计管理、会计核算、会计培训等方面存在哪些困难,主动帮助企业及时聘用有资质的会计人员,联系会计人员培训,解答疑难问题。同时也为企业在改善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也可以说为汊河镇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促进经济跨跃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认真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强化会计核算与监督

长期以来,该所一直坚持不折不扣的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不断规范会计核算和强化会计监督。首先,加强自身建设。在财政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建立了《财务收支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会计稽核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等,细化管理内容,强化管理手段,完善管理机制。多年来,该所内部从未发生一起违反财经纪律的事件,财务账目清清楚楚,会计人员清清白白,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多次表扬。其次,加强镇直事业单位及村级财务管理。一段时期,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汊河镇镇直事业单位及村级财务较为混乱,群众反映比较强烈,该所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及时介入,用两个月时间进行人员调整、业务培训、财务清理和健全制度,使汊河镇镇村财务面貌焕然一新,全面走向正轨,成为全县财务管理的一个亮点。为维护稳定、促进会计工作法制化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四、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规,规范财经秩序

基础会计法范文篇5

县财政局长关于《会计法》执行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9次会议报告《会计法》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会计法》执行情况

1985年1月21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85年5月1日起施行。1999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进行了修订,2000年7月1日起施行。再次修订《会计法》是我国会计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财政工作及财政法制建设的一件喜事,对于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财务管理,维护经济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目前有会计主管单位73个(其中县级25个,驻x单位48个),共有会计从业人员1309人(其中县级898人,驻x单位411人);县级会计主管单位25个,具体核算单位309个(其中纳入记账83个)。

几年来,我县会计管理工作在县委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会计法》,按照“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强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积极开展依法建账工作,狠抓会计队伍建设,全县经济秩序有了明显好转,会计信息质量显著提高。具体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会计法》宣传,积极营造普法氛围

《会计法》是规范和约束会计行为的最高法律,搞好宣传工作是贯彻落实《会计法》的前提和基础。2000年6月,我们大张旗鼓、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会计法》宣传活动,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一是在电视台设立专题栏目,就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和有关规定做了专题报道,主管县长发表了电视讲话,财政局长就实施新法回答了记者提问。在报刊设立宣传专栏,对新《会计法》有关章节做了透彻解释;二是制作跨街横幅80余条,设立咨询点12个,印制宣传资料5000余份,下乡发放传单1万余份。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立体宣传,使新《会计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进一步营造了贯彻新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举办大型培训会,邀请专家教授讲解新《会计法》,参加人数达2000余人,使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对新法有了深刻的认识,明确了执法主体,为贯彻落实《会计法》奠定了基础。

(二)开展执法培训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知法懂法,模范守法,严格执法是实现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保证。几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广泛开展了以《会计法》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工作。一是组织举办各类培训十余次,其中较大规模的四次,先后邀请省财政厅会计处、xx经贸学院、市财政干校等专业人员就《会计法》、《新制度,新准则》、《会计职业道德》及《企业会计准则》做了详细透彻的培训辅导,使全县240余家行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法人对《会计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全县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对全县80多名纪检干部进行《会计法》和会计基础知识专题培训,对全县农税人员进行了新税制培训,对乡财政人员进行乡镇会计规范化业务培训,累计培训人数达3500余人次。二是利用中函教学设施,对全县财务人员会计电算化进行系统培训,使90%的财务人员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50%的单位按照要求配备财务管理设施,改变手工记账方式,实现了办公无纸化。三是寓法制教育与日常工作之中,通过典型事例、个案剖析、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进一步增强会计人员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四是坚持经常性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开展敬业、爱业、乐业、勤业、精业的教育活动,着力塑造依法理财、廉洁自律,实事求是、正确反映,一丝不苟、严谨细致,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举办业务技能比赛、财政法规知识及廉政知识竞赛,从讲政治、讲纪律、讲正气的高度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端正行业风气,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遵法守纪意识,倡导“微笑服务”的工作风范。近年来,全县共涌现出县级财会先进集体38个,先进个人65名,有6个单位被市级评为财会工作先进集体,14名同志获得市级财会先进个人,会计事务管理工作荣获陕西省会计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三)加强会计管理,提高执业水平

会计工作是财政工作最基础的保障,是管好钱、用好钱的前提条件。几年来,我们一是突出狠抓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制定实施细则,从会计机构和人员设置、会计核算与监督、会计组织管理及会计电算化等四个方面作了具体的标准化规定,形成了四大项46条量化考核体系,实行百分制达标考核,要求达标单位对照细则,逐项逐内容规范操作,年终逐项检查。对达不到标准的要求限期纠改,限期规范。目前,全县共有46家单位达到合格单位。二是把依法建账工作落在实处。依法建账,实行建账监管是贯彻落实《会计法》的基础。为此,我们要求各行政企事业单位健全账务,规范操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在每年的执法情况检查中,把设置账簿放在突出位置,对不按规定使用账簿,存在挖、擦、刮、补现象,对撕页、隔页、跳行、不分年度记账、总账明细账不分,实行“客货混装”,一本账记全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行为的严检严查,严肃处理。三是加强会计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根据《会计法》“会计从业人员属地管理”的规定和《xx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从业资格人员管理办法,对按规定直接申请办理的从业资格人员进行严格审查,对已取得从业资格的实行跟踪调查,严格管理,定期年鉴,确保从业人员素质和会计信息质量。

(四)发挥职能作用,强化会计监督

《会计法》明确规定财政部门是实施会计法律的主体,是法律赋予财政部门的职责,这既是一项权力,更是一项责任。我们一是完善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结合我县实际,先后制定了《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财产管理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一系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会计管理运行模式,从严把关,提前预防,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二是从源头上治理会计秩序。按照会计法要求,对无证上岗的会计人员责令其调离或先培训再上岗,对会计制度不健全的予以纠正,完善内控机制,制定措施,强化监督。三是以会计法执行情况大检查为契机,深入行政企事业单位落实各项财务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帮助企事业单位及民营企业建立健全会计资料,正确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严控费用支出,努力降低成本,最大限度节约资金,为社会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目前已累计检查指导各类单位97家,纠正有问题的80家,限期纠改的30家。

(五)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推进会计制度改革

一是根据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精神,在全市率先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设立了县级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取消单位会计,设立报账员。对单位的财务收支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采取“一厅式办公,框台式作业”,共设置报账大厅两个,核算柜组四个,配置财务人员15名,负责全县83个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据统计,2003年共累计核算金额1.9亿元,归集财政资金1.2亿元,纠正和完善不规范票据4845张,金额达206.9万元,拒绝不合理支出票据2420张,共涉及金额118.7万元,拒付应列入政府采购而擅自办理的业务24笔,金额21.1万元,拒绝向不符合财政拨款规定的二级单位甚至无拨款关系的单位拨款12次,金额24万元,对非定点修车、超标准接待以及用途不明确的支出提出了规范性要求,既为财政把好了关,节约了财政资金,又为单位理好了财,维护了财经纪律,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对乡镇财务实行统管。在全县16个乡镇266个行政村推行“村账乡管”,抽调专职人员设立乡镇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根据“三权不变”原则(村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对村组的资金使用实行监督,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同时积极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出台实施《县级财政资金专户管理暂行办法》,对财政专户资金实行统一开户,分户记账,集中核算,统一审拨,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资金拨付透明度。

二、当前我县《会计法》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有待提高。会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经济活动,涉及方方面面,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大,人们对此了解不够,认识还不十分到位,特别是一些单位主要领导没有真正理解《会计法》的重要意义和精神实质,对《会计法》执行不力。

(二)政府管理企业的有效机制尚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企业在会计核算上的作假行为。

(三)执法不到位。由于受利益驱动,个别单位从原始凭证到账簿、会计报表等各类数字的反映缺少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法》执行的效果。

三、今后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会计法》宣传力度,增强依法理财意识。《会计法》是规范财务管理的最高法律,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掀起学法、知法、守法的高潮,树立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进一步维护《会计法》的严肃性。

基础会计法范文篇6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市《会计法》执法检查大会,主要目的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部署本次检查工作,确保检查达到预期效果。刚才,主任和局长分别宣读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和我市会计执法检查实施方案。人大杜主任就如何监督和加强全市会计执法工作讲了很重要的意见,讲得很好,我完全赞同。下面我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会计工作的责任感

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会计工作看起来是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一个机关的事情,实际上与整个经济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政治稳定、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都有直接、间接的影响。从财政部门来说,会计的作用更加明显,离开会计工作、离开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财政工作几乎运转不起来。财政工作许多领域和环节都具有会计工作的性质。当前搞部门预算改革、搞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等一样都离不开会计工作的配合。贯彻实施新《会计法》,不仅能够有效保障会计工作秩序、强化会计监督、制止会计领域的造假行为、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且对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全面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也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第一,贯彻执行新《会计法》,是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障。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贯彻实施新《会计法》,规范会计行为,搞好会计监督,强化法制责任,能够有效地起到保护国有资产,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作用。

第二,贯彻实施新《会计法》,是规范社会经济运行秩序,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措施。会计信息是重要的社会资源,是进行宏观经济决策和企业微观决策的基础,是评价管理水平和经营情况、防范经营风险和金融风险、检查和监督经济行为的依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当前会计工作中存在假帐泛滥、信息失真、秩序混乱等突出问题,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制约了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认真贯彻实施新《会计法》,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会计数据真实可靠,才能保证市场经济顺畅运行和经济秩序规范有序;只有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才能为国家及时正确地制定财政经济政策、搞好宏观调控提供依据;只有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真实核算和反映,才能使经济和行政行为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

第三,贯彻实施新《会计法》,是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基础条件。今年出台的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实行部门预算等财政四项改革,是从机制上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的腐败现象。会计工作要自觉地把反腐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会计是一道“关卡”,如果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私设“小金库”、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行为就没有可乘之机。以法律手段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就可以有效地制止违法违纪活动,促进廉政建设。因此,贯彻实施新《会计法》,将为开展反腐败工作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第四,贯彻实施新《会计法》,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措施。无论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是完成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都要求改善和加强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新《会计法》的贯彻实施至关重要。当前,一些企业经营困难,亏损严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责任不清,监督不严,决策随意,纪律松驰,管理不善。贯彻实施新《会计法》,必将有力地发挥会计工作在预测经济前景、落实经济责任、考核经营业绩、控制经营风险等各个方面的作用,推动企业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实现国有企业脱困目标。

目前,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会计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会计法》执行中也显现出一些操作性不强、约束力不够等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是假账严重。一些单位为了小团体的利益,在会计数据上做文章,假帐真算,真帐假算,搞虚盈实亏、虚亏实盈,总而言之,就是为了达到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的非法目的。

二是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薄弱。有的单位连必要的帐都没有,有的内部管理混乱,财务收支失控,有的私设“小金库”,帐外设帐,帐外吸储,隐匿资产等。

三是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他们指使或者强令会计人员篡改会计数据;受虚报浮夸风的影响,个别单位领导人也指使、暗示下属单位填报虚假会计报表,以达到粉饰领导实绩等多种目的。领导干预在会计违法违纪和虚报会计信息当中起的作用不可低估。

四是会计执法环境差,会计监督弱化。有法不依,违法现象和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制止;会计人员抵制违法乱纪行为,往往受到单位负责人和其他方面的阻力、刁难甚至打击报复。

会计工作和经济工作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的高度重视,及时解决会计工作和经济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证明了党中央关于“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一论断的正确性,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会计工作、会计法制建设的高度重视。通过及时修订《会计法》,才能够确保会计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保持会计法律应有的活力和效力。因此,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头脑,正视问题,克服困难,增强工作信心,不断纠正和整治全市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各项制度,以提高会计工作操作水平。

二、尽职尽责,充分发挥会计管理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第一,把贯彻实施《会计法》与依法治国、依法理财结合起来。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好《会计法》赋予的各项职责,创造性地做好贯彻实施《会计法》的各项工作。当前,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要抓好《会计法》的宣传工作,以宣传促检查。二是抓紧建立健全会计法规体系。对现有法规中与新《会计法》不相适应的方面加以修改,对不够完善的方面加以完善,特别要重视搞好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三是抓好《会计法》落实情况的检查工作。这才是这次会议安排的重点工作,督促各单位依法设置会计帐薄,严格执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督促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客观、公正地开展社会审计业务,督促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和依法做好会计工作。

第二,把贯彻实施《会计法》同反腐倡廉,深化行政管理制度结合起来。贯彻会计法,实施会计法是反腐倡廉、深化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中央十分重视。通过贯彻《会计法》,明确和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要求单位负责人对会计秩序和会计信息真实性负责,从而有助于强化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在经营管理中自觉遵守《会计法》,按《会计法》办事。这既实现了法律规范的作用,同时也是强化单位负责人和单位的内在约束机制,通过实施会计法,就能使会计法治和会计工作秩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三,把贯彻实施《会计法》同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结合起来。实践证明,管理工作好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一个单位内部秩序的好坏。制度齐备,职能到位,责任明确,奖惩分明,就为做好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反之,事倍功半,甚至为违法乱纪大开方便之门。分析最近一个时期出现的大案要案,有许多与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直接相关。各单位要加强对各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工作秩序的监督,督促各单位做好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尤其是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防止形式主义,表面文章,要抓到实处。

第四,把贯彻实施《会计法》同加强注册会计师业务监管结合起来。注册会计师在保证会计工作秩序和会计信息质量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被西方国家誉为“不拿国家工资的经济警察”,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十分重视注册会计师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注册会计师在发挥会计监督和管理咨询方面也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希望社会审计机构严格自律,吸取教育。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一定要以《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为依据,独立、客观、公正执行业务,要讲究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依法审计,在经济发展和会计工作中完成法律赋予自己的职责。

三、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做好全市会计执法检查工作

市政府关于开展《会计法》执法检查实施方案就是这项工作的时间表。这次检查涉及面宽,内容多,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形成执法检查合力。财政局要抽调专业人员组成强有力的工作专班,由一名局长挂帅自始至终抓好此项工作,同时要建立检查报告、公告制度,规范执法检查程序。各单位要定期向检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报告工作进度、存在的问题及处理结果;对检查中发现的严重违反《会计法》行为,要按审批程序予以曝光,向社会公告检查结果和处理决定,对社会影响较大的违法行为的处理结果,要将书面材料报送省《会计法》执法领导小组。

㈠认识到位。这次《会计法》执法检查是我市近几年以来较大规模的财务大检查,各部门各单位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度,从提高全市财务管理水平、为全市各项事业改革发展服务的高度落实“依法理财”,使财务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把这次检查作近期的重点工作来抓。

㈡措施到位。这次《会计法》执法检查工作市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全市会计执法检查领导小组,由人大、政府组织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工作专班,以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各单位也要加强对本单位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应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成立自查工作小组,确保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领导要亲自参与自查工作,不能认为自查工作只是财务人员的事。在自查工作前,单位领导要认真组织有关人员共同开展对有关财经法规的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一一对照有关规定开展自查。

㈢转变到位。要通过这次《会计法》执法检查,切实转变过去在理财中的错误观念,要切实转变不符合财经法规要求的行为。各单位要把自查工作与学习贯彻《会计法》等财经法规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依法理财意识,进一步增强大家遵守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的自觉性,为单位发展创造良好的财务环境。

㈣责任到位。单位负责人作为本单位财务工作的责任人,也是本次大检查的责任人,必须高度重视这次检查工作。要切实抓好自查工作,对不按要求认真进行自查整改和不按时报送相关表格的单位将进行通报批评。对在自查工作中,组织有力、措施到位,积极主动查找问题,如实报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的单位,对涉及的违纪问题将根据有关规定从轻处理;对于不认真开展自查工作,并在检查工作中弄虚作假、不配合检查的单位的有关负责人,要按照法规严肃处理。

㈤效果到位。检查的关键在于取得成效。能不能解决单位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隐患,能不能提高单位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检查工作效果的标准。要达到这个标准,关键是要找到问题和找准问题,如果对存在的问题看不到、找不准,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取得效果就无从谈起。问题找出来后,要深入进行分析,逐项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如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和新会计制度接轨以及会计人员知识更新等问题都要依照《会计法》条款,切实进行整改。在此基础上,还要举一反三,由表及里,进一步把握财务工作的规律性,努力在机制建设上进行加强和改进。

基础会计法范文篇7

一、为什么要进一步加强会计管理

经济越发展,改革越深入,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越重要。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于1985年1月21日经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当年5月1日起施行,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加以修正。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进行修订,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纵观《会计法》从颁布、修正到修订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十多年来我国在建立宏观会计管理机构,还企业会计以本来面目;加快会计法制建设,将国家对会计工作的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逐步建立一支实施会计监督与控制的职业大军,加强对部门和单位的外部监督等会计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基本建立了一套以《会计法》为母法、包括会计机构管理、会计人员管理、总会计师管理、注册会计师管理、会计工作管理等法规以及一系列会计核算制度等在内的、内容比较齐备的宏观会计管理体系。这对建立会计工作正常秩序,保证国家财经纪律的执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实践证明,在建立健全会计法规的基础上,实行对会计工作的法制化管理以后,我国的会计工作全面转轨,会计事业朝气蓬勃、蒸蒸日上。

然而,就当前我国会计管理实际工作情况来看,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问题。会计信息是经济管理的重要信息资源,据统计,我国经济管理中有70%的信息来自会计。会计信息质量,通俗的说,就是会计提供的数据和资料是真的还是假的。多年来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多种利益关系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原因的影响,会计信息仍较普遍存在失真的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就等于会计信息失去价值,会计工作丧失生命。假的会计信息不仅危害一个单位的生产经营,而且危害国民收入的正确计算与分配,危害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不仅掩盖、助长奢靡和损失浪费,而且侵蚀人们的思想,纵容或助长腐败行为的发生、蔓延。

(二)适应会计环境变化方面的问题。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已实施的《会计法》对会计行为的规范作用有所削弱。1985年的《会计法》是基于计划经济这一背景的,1993年修正后的《会计法》虽然在所有制形式方面、会计手段和会计机构方面有所突破,但仍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工作所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与1993年修正《会计法》时相比,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展,会计业务处理日趋复杂,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效、范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三)会计法律责任方面的问题。已实施的《会计法》有些概念法律判定标准模糊,含混不清,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违法乱纪情况时无具体界定标准,使一些事件虽被查出,却因缺乏明确的制裁依据,而无法处理。也就是说,会计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仅仅依靠《会计法》就能做到的,但这些问题的存在与《会计法》约束力和权威性不够有很大关系。为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规,如《企业法》、《公司法》、《税法》、《银行法》、《会计法》等,而当经济业务发生纠纷时,各种法规运用执行上存在偏差,《税法》、《公司法》、《银行法》要高于《会计法》。可见,同样是法规,却有一个刚性问题,其他法规比起《会计法》执行起来要硬性得多。而《会计法》在内容上过于原则,可操作性较差,也给会计管理工作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带来较大的影响。如何增强《会计法》对会计管理工作中违法违纪问题的约束力,真正树立《会计法》的权威,是会计法制建设中很重要的课题。

会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在强化会计法制建设的基础上,对管理范围、内容、手段、方式进行不断地调整和改革,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管理者的思想观念亦须顺应形势而更新,以便对会计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约束,从而促进经济活动的良性运行。

二、谁来管及管什么

会计管理应由谁来管的问题是《会计法》执行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1985年的《会计法》虽然规定有依法追究行政、刑事责任的条款,由谁追究、谁执行并未作确切说明。1993年修正后的《会计法》规定,财政、审计、税务部门负责《会计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至于财政、审计、税务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会计法》没有明确规定。多部门同时作为《会计法》的执法部门,容易造成分工不清、相互推诿或重复检查,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审计、税务部门也不能履行《会计法》赋予的主要执法、监督、检查的职责。1993年修正后的《会计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工作。”本条修正是按照权力机构的实际设置层级作出的规定,根据宪法,我国设立省、县、乡三级地方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其实际职权是不同的,由于乡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即财政所)从编制来看多是县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派出机构,并无管理乡内会计工作的决定权。

修订后的《会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各级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实行了专业性与权威性的统一,避免了政出多门、各管一片的局面。县级以上各级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充分体现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几十年来,我国会计工作一直由财政部门管理,是财政部门的一项基础工作,财政部门在管理会计工作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会计工作同国家财政收支的关系十分密切,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有利于相互促进,更好地为财政工作服务。县级以上各级财政部门行使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处罚权,并使其职权切实到位,是《会计法》得以有效实施的保证,也是实现我国会计秩序根本好转的关键。

会计活动是由会计行为主体(会计人员)、行为客体(单位经济活动)和行为标准(会计规范)三个要素所构成。会计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对会计活动的管理与服务,具体的说,财政部门对会计工作管理的内容主要应侧重于四个方面:

(一)宏观会计政策管理,包括有关会计法规等政策性问题制定与解释,其目的是规范和统一会计政策,以利于宏观调控和微观经营;

(二)会计信息管理,包括对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的监督和检查,以及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其目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并使这一重要信息资源更好地为信息使用者服务;

(三)会计人员管理,包括会计人员从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的确认和其业务规范的建立,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的规则和指导,其目的是建立一套公正、科学的会计人员培养、选拔、评价机制,以此来促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四)社会会计监督管理,即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会计的社会经济监督服务体系,来保证宏观会计政策的落实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为社会服务。

三、怎么管

修订后的《会计法》,集中体现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立法宗旨。修订的重点是完善会计的基本职能、突出会计记账规则、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体系等等,涉及面广,内容变化较大,技术性要求也较强,县级以上财政部门的会计管理机构在新的《会计法》实施前后还需要做大量工作。

(一)不断转变会计管理观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会计的任务也见日益繁重,财政部门一定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管理目标从“人治”向“法制”转变;管理思想从轻视会计管理向重视会计管理转变;管理手段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管理方式从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共同管理会计工作向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审计、税务等部门会同监管转变,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的新职能、新方法,深化会计改革与管理,充分发挥会计在改革中的作用。

(二)认真组织好《会计法》的学习、宣传和研究工作。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和推动《会计法》的宣传、培训工作,使会计工作者尽早了解《会计法》的精神实质和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为会计工作的发展和提高打下基础;要以宣传贯彻《会计法》为契机,使包括部门、单位领导、会计人员、其他经济工作者在内的社会各界知法、懂法、守法,关心会计工作;另一方面,要从理论的高度研究《会计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以科学的理论指导《会计法》的顺利实施,而不仅仅停留在会计法内容的诠释上。

(三)继续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修订或制定以《会计法》为中心的法规、规章,使《会计法》的规定具体化。《会计法》只是就会计工作的基本问题作出了规定,但要真正成为企业核算工作的规范,还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法规、规章,国务院财政部门应适时拟订必要的法规制度,如会计法实施细则等,对现有法规制度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进行修订,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法规制度体系。同时,要进一步研究制定保证会计法规有效实施的相应措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法律法规也要合情合理,便于操作,以健全的法制保障会计工作依法有序地发展。

(四)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强化会计制度管理,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不仅是一种权利,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各级财政部门应真正把会计工作管理起来。(1)在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的同时,还要加强执法力度,建立一支专门的执法队伍,切实解决职责不清和机构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定期组织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强监督,有令必行,令行禁止,发现、研究和处理会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树立会计法规的严肃性。真正赋予财政部门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当事人和单位的经济处罚权,使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名副其实。(2)会计制度管理是财政部门的一项基础工作,会计制度执行混乱,必然会导致财政收入流失,支出失控,最终会给财政工作带来不利影响,财政部门应提高认识,积极担负其管理会计制度的责任,把会计制度管理摆上重要位置。(3)努力培养各层次会计人才,实行会计从业人员资格的认定,是会计改革的关键,也是对会计人员进行宏观管理的有效形式,这是财政部门当前的一项主要工作。

(五)与审计、税务、司法等部门通力协作、紧密配合,共同提高、完善对会计工作的管理。《会计法》的修订、颁布,不仅是会计上的一件大事,修订后的《会计法》,对于审计、税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计工作是审计、税务工作的基础,如果没有科学的、严密的、规范的会计工作,会计监督就成了一句空话,税收就无从谈起。同时,制止会计秩序混乱问题,仅依靠行政制裁已显不够,对情节严重的会计违法行为,必须加大惩治力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是提高会计法威慑力的重要方面。财政部门与审计、税务、司法等部门应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采取确实措施,齐抓共管,认真查处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使《会计法》和财务会计法规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执行,保证会计工作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参考文献:

1、杨启华,1998,“关于会计管理工作的若干问题”《四川会计》第1期。

2、迟锋,1998,“会计市场:会计管理新模式”《河北财会》第2期。

3、夏博辉,1998,“对修改《会计法》的几点意见”《财会月刊》第10期。

4、陈家崇,1998,“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与思路”《财会通讯》第12期。

基础会计法范文篇8

关键词:会计法治会计法制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社会水平越高,会计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就越重要。会计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信息系统,在经济转轨和法制化进程中将呈现全方位的变化。《会计法》的修订和日趋完善,标志着我国会计法制化已初具形态,为会计法治提供了基础环境和手段,为逐步实现从会计法制化到会计法治的过渡创造了条件。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市场利益格局的形成要求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和管理工具必须提供以法制化作保障的会计信息,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一、会计法制与会计法治

1.会计法治的内涵

所谓会计法治,就是把会计法规作为会计行为的绝对标准加以确定,实现会计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现代化,最终达到理想的会计工作秩序和稳定的会计社会状态。会计法治是社会法治在会计领域的体现,会计法治不能脱离社会法治,阻碍社会法治进程的因素同样阻碍会计法治建设。在社会法治条件尚不具备时,会计法治同样无法真正实现。不能简单的将会计法规视为会计治理的工具以及如何完善和使用这个工具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会计法律至上,绝不存在会计“法外特权”的法律秩序。会计法治的对立面是“会计人治”,就是在会计治理中否定会计法律至上的原则,企图将个人意志凌驾于会计法律之上而达到理想的会计工作秩序和稳定的状态。会计人治也是社会人治在会计领域的反映,当前在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社会大背景下,我们应坚定不移的反对和消除会计人治色彩,坚持会计法治。

2.会计法制与会计法治的关系

会计法制是指国家的会计法律和制度,属于制度的范畴。会计法制是指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会计法规体系,包括会计法律、会计法规、会计规章等。会计法制化意味着:第一,会计要通过法制予以体现和保障,为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必须加强会计法制,必须使会计法制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不因人的意志的改变而改变;第二,会计要纳入法制轨道,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接受相应的会计监督。

会计法治是指规范会计的理论、原则、体制和实施方法,属于方法的范畴。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会计法制为会计法治提供了基础和手段,使对会计行为的调整上升到法制层次,它改变了会计无法可依和会计法制的不完备及由不完善所形成的有法难依的局面。会计法治标志着我国管理会计工作和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及理财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法治

1.会计法制与市场经济体制

会计法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市场经济是由若干利益主体和游戏规则构成的权责系统。会计法制通过对会计行为权利义务的设定,实现对会计关系的调整,从而为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和有序发挥作用。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利益实体,承担着资产所有者的受托责任,基于多方利益主体的要求,企业必须规范会计行为,加强内外部的会计监督。会计法制的发展经历了从无法可依到有法难依,从制度约束到法律化,从长官意志到依法理财,会计工作也从无序到有序,逐步实现会计法制的现代化并最终实现会计从会计法制化到会计法治。

会计法制化需要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利益高度集中和单一化的体制架构下,是无法构筑会计法制体系的,会计行为是基于会计主体相伴而生的,国家作为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一所形成的体制实施会计法制化,无异于运动员和裁判员合一的体制下,难以达到理想的法制效果。

2.从会计法制到会计法治的变迁

会计作为反映资金运动的过程与结果,是生产经营者管理自己的经济活动的手段,是资金所有人对自有资金的运用进行把握和控制的方式。从会计发展的过程来看,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如何计量、记录经济活动是特定主体自己的事情,只是随着经济复杂程度加深及从经济安全的角度出发,才使会计发展成一套行为规则,即制度。长期以来会计规制的目标一直是“会计法制化”。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背景制度的变化,我们认为会计规制的目标状态由“会计法制”转为“会计法治”应属必然。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法制建设,是经济落后国家制度变迁的达标。会计作为联结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纽带,在产权归属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会计法制在特定时期特定的历史情况下的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一制度规则不能从根本上,具体地解决会计规制中除了法制不健全以外的其他问题,以及由此造成的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差、相关性低,严重失真的事实。所以我们必须借助另一制度安排——“会计法治”。

3.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会计法治

会计法治是希望通过对会计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从而维护社会关系和经济秩序以及微观经济利益与宏观经济利益及其统一。改革使利益主体变得模糊,政策倾向不明显,宏观经济体制的转型与会计法制及最终的会计法治之间形成出现瓶颈,导致我国会计信息市场的混乱,国家作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和国家宏观调控者的双重身份,在体制的转变中受到极大的损失,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制度变迁”过程中成本过大。会计法制向会计法治的制度变迁尚未成功是一个原因,由于会计法制解决的是会计工作无法可依状态,而会计法治更多的是对既定经济体制下的会计行为的认可与安排。会计法治状态下,由于对会计行为的约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水平,所以就能在总体上控制会计信息被滥用的道德风险。

经济体制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包括两个层面上的涵义:第一个层面是产权数量的清晰。利用会计上的方法对产权界定、变更、维护过程中所产生的资金运动及其相关内容进行核算和管理。包括产权数量的确认、计量、记录以及确认标准、计量记录方式、核算规则等,实质上就是一个会计过程。第二个层面是产权在法律上的清晰。即在法律上能否作为一个产权主体出现,拥有对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等各项权能,包括主体条件和程序条件,产权量的大小,其精确程度如何细化和量化,需要在“会计法治”框架内予以完成的,这牵涉到会计工作的道德状态问题。这些都是会计法治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而,无论是在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真实、完整地核算所有者权益,将生产经营过程中保值增值的情况恰当地反映出来,有赖于会计人员是否在会计法治的理念下,正当的使用会计的技术调整性特征。

三、我国会计法治的现状

如果把我国同西方国家的会计法规做一个横向对比就会发现,我国的会计法律制度并不比西方国家少,立法机关单独制定《会计法》的并不多见,许多国家没有专门的会计法,而将这些内容写入公司法或其它法律中,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对会计工作的重视。但是,我国的会计秩序较之西方差也是事实,会计信息失真,社会上对会计造假行为人人喊打,可是,会计造假行为屡禁不绝的现象令我们值得思考。其中固然有会计法律本身缺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国的会计法律制度没有得到彻底贯彻,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说明我国会计法治工作还需要急待完善。

法治应包括两重含义:一是法的普遍性和至上性,二是法律本身的正义合理性。将会计法治分为两部分分析,其一为会计法治实质内容,即会计法的普遍性和至上性方面的,其二为会计法治形式,即会计法律本身的正义合理性。

1.会计法是否具有普遍性

政府权力大于法律,那么“成文的法律秩序获得普遍的服从”就无从谈起,法律本身的权威性、可依赖性和可预见性就会受到动摇。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为了保证法治的实现,政府只能担负三种角色:①“守夜人”,防止外敌入侵和保障个人安全;②“慈善家”,提供公共物品、公共救济和社会福利;③“经济警察”,征税、预算,维护市场秩序和自由公平竞争的环境。政府的这三种角色体现在会计领域的主要表现是:

(1)各级立法机关制定和修改与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

(2)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监管等部门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检查。

(3)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对会计案件进行执行、审判。

但是由于地方利益的驱动促使地方政府表现出权力大于法律的倾向,在审批制度下,公司要上市,必须经过层层申报、审核与批准,而地方政府是审核最细的一环,但地方政府有时为多上市几家公司,经常“照顾”本地的公司,暗示、默许,甚至鼓励企业提供虚假的会计数据,证监会有时对地方特殊情况了解不足,较难发现公司上市申报作假的材料,使得作假者有机可乘。对于企业会计的法律监督,政府财政部门往往纵容企业的会计造假行为。

政府权力的过度介入,一方面给那些愿意遵守会计道德的企业责任人和会计人员施加相当大的压力,因为畏惧政府权力而不得不违背法律进行会计造假,另一方面这种政府权力又为会计造假的个人提供了抗拒法律制裁的保护伞。因此,日前政府权力对会计活动的过度介入直接挑战了会计法律的权威性和会计法的普遍性。

2.会计法律本身的正义合理性

法治的形式好坏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法律规范必须清晰、适度、公开、规则之间协调一致,有明确的效力范围和制裁方式;二是法必须反映广大人民的意志,并体现客观规律,保障广大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分析我国会计法治形式,发现现行会计法规存在以下一些主要问题:

(1)会计相关法规存在一定差异,规则之间没有做到协调一致

会计法律规则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各相关法律对公司以及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不尽相同,尤其是行政责任方面处罚的金额差别很大。因此,在涉及处罚违规公司或个人时,到底援引哪个法律作为判定法律责任的依据就很成问题。

(2)会计法律责任的分配不明确

对于因会计造假应追究的多个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法律未予以明确规定,使相关法律的可操作性降低,不利于相关法律责任人责任的公平分配。具体表现在:

①对于非上市公司来说,《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与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共同承担责任,其中单位负责人负首要责任。但是对两者的法律责任如何具体分担没有做出相应规定。公务员之家

②会计法赋予财政、审计、证券监管等部门对单位会计行使监督检查和进行处罚的权力,但是对这些部门的分工缺乏明确的说明。虽然这些部门各有侧重点,但时常相互交叉,这就形成了会计领域的多头管理。

(3)会计法律责任的严厉程度不足,对广大投资者的法律保护不够

会计造假相关责任人面临的法律惩罚是构成其犯罪成本的重要变量。法律惩罚越严厉,法律的威慑作用就越强,迫使造假者越发不敢进行会计的虚假陈述来牟取暴利,相应地对广大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就越好。

处罚严厉程度较低,很难起到有效的惩罚和威胁作用。如《证券法》规定的对做出虚假会计陈述的上市公司的行政罚款为30~60万元,对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直至追究最高为5年的刑事责任,而这些罚款与上市公司及管理当局所获取的非法收益相比差之甚远。

四、我国会计法治的实现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实现会计法治应具备以下六个前提条件:

1.建设完备的会计法律体系

会计法律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为了调整和处理会计工作与各方而关系而制定颁布的法律、法规、条例、办法等的总称。它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颁布的会计法律、有关会计工作的行政法规、规章及地方性会计法规组成的协调一致且相互连续的有机整体。我国会计法律体系依据其法律效力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会计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会计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其它法律中的会计法,例如《公司法》、《证券法》、《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人民银行法》等。

(2)会计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它是调整特定方而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在法律效力下仅次于国家性会计法律。

(3)会计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主要是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制定。

(4)会计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府制定的适用于本地区的有关会计工作的地方性法规。

从以上的我国会计法律体系来看,应当说,我国会计法律体系还是相当完整和系统的,尤其是作为基本会计法规的《会计法》自1985年以来已连续修订两次,会计法律不断的得到健全和完善,基本上使会计工作实现了有法可依,也促进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有序化。我国会计法治己初步具备了具有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的会计法律体系的条件,为实施会计法治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使会计法治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由于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初期,对变革中的生产关系和对各利益主体的要求在会计法律体系中仍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这些矛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加剧,因此会计法律体系仍需完善和增加新的内容。

2.恪守会计法律的行为规则和办事理念

会计法律颁布并生效后,因其具有不容置疑的法律效力和权威性,国家在宏观管理会计事务和企业的会计行为必须服从会计法律法规,以会计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为依据,即政府必须守法,依法行政。企业应依法理财和依法核算,并依法接受会计监督。这有待于全社会法律意识和法律心理的提高和成熟。

3.严格公正的执法和司法制度。

执法机关在执行有关会计法律过程中必须严格执法,对于违反《会计法》的现象和行为必须依法追究。尤其是在《会计法》加大了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之后,在司法实践中应当坚决把单位负责人对会计资料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的会计责任,通过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予以贯彻落实,使《会计法》的精神成为经济生活的行为准则之一。

4.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实现会计法治的重要条件。具体来说,企业产权的界定关系到会计法律责任主体的确定问题。企业自身产权的不清晰、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外部与政府关系的紧密必然造成会计服务对象和会计法律责任主体的模糊化。

会计人员虽然是会计造假的实施者,但会计人员的造假行为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直接授意或强迫,而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很多都受到大股东甚至是当地政府的压力而产生会计造假冲动。因此,会计人员、上市公司、大股东、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当地政府官员可以说与会计造假都有关联,但究竟谁应负主要法律责任的判定会非常困难,而不能判断会计法律责任主体,会计法律就会难以做到有的放矢,会计法治的也很难实现。因此,必须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为会计法治的实现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

5.会计道德水平的提高。

会计法治的实现必须获得会计道德的支持,如果没有会计道德水平的提高,会计法治是建立不起来的。此外,法治一个重要环节是守法。守法之于法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是法治社会得以建立、能够良性运作的社会心理基础。而守法有外在守法与内在守法之分。外在守法是指法律主体迫于外在的威慑或强制而服从法律;内在守法则是指法律主体自觉认同法律而把守法内化为一种道德义务。显然,具有道德义务感的内在守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守法。因此,一个社会的会计道德水平越高,会计内在守法的意识就越强,建立会计法治的可能性和实现程度就越高。

6.社会舆论监督的加强

社会舆论监督是指大众传播媒体对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影响或监督社会的个体或群体行为。社会舆论不仅在法治建设中要发挥宣传法治,促使公民知法并且自觉守法、用法的作用,且应在守法、执法、司法等法治运行环节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社会舆论监督虽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加强,但总体来说舆论的透明度仍不高。

参考文献:

[1]叶陈刚.会计道德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于玉林、李端生.会计基础理论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石泰峰.走出沼泽地¬¬¬——关于法治的思考[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4]李心合.会计制度的信誉基础[J].会计研究,2002(4)

[5]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2002(3)

[6]韩传模、郝景昭.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与重塑[J].会计研究,2002(5)

[7]谢新安.论财务会计造假与打假[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5)

[8]刘宇.会计信息市场分析[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3)

[9]黄申.会计学与法学的边缘学科探析[J].财会月刊,2000(6)

基础会计法范文篇9

*镇财政所有干部职工5人,多年来,在上级财政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所干部职工团结一致,紧紧围绕“会计工作服务经济发展”这一主题,坚持贯彻落实《会计法》等会计法规政策,模范遵守各项财经纪律,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在强化会计监督、规范会计工作行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该所非常注重会计法规及会计业务知识的学习,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和严格的学习纪律,坚持会计法规和会计业务知识学习制度化、经常化,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几年来,他们组织干部职工系统学习了《会计法》、《预算法》、《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村级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会计法律法规,参加了县财政局组织的会计法知识培训、会计电算化培训等活动。全体干部职工都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珠算等级证书和初级以上会计技术职称,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为进一步做好全镇的会计工作,服务边贸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会计服务于经济发展为宗旨,努力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镇是安徽省边贸重镇,近几年来,外来客商投资办企业十分红火,经济发展呈现快速迅猛势头。*镇的会计工作如何适应市场要求,是摆在*镇财政所面前的现实课题。他们深深意识到“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因此,他们与时俱进,改变观念,把为外来客商和民营企业做好服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做。对每个来*投资的企业,从筹建开始,他们就主动派专人前去了解其是否及时建账,会计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等情况,并协助企业建好账,主动为其提供咨询等各种服务。一方面使客商感到投资环境的优越,另一方面也杜绝了企业不按规定建账、核算带来的种种不良隐患,不知不觉的寓监督于管理之中。他们还定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在会计人员、会计管理、会计核算、会计培训等方面存在哪些困难,主动帮助企业及时聘用有资质的会计人员,联系会计人员培训,解答疑难问题。同时也为企业在改善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也可以说为*镇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促进经济跨跃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认真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强化会计核算与监督

长期以来,该所一直坚持不折不扣的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不断规范会计核算和强化会计监督。首先,加强自身建设。在财政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建立了《财务收支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会计稽核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等,细化管理内容,强化管理手段,完善管理机制。多年来,该所内部从未发生一起违反财经纪律的事件,财务账目清清楚楚,会计人员清清白白,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多次表扬。其次,加强镇直事业单位及村级财务管理。一段时期,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镇镇直事业单位及村级财务较为混乱,群众反映比较强烈,该所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及时介入,用两个月时间进行人员调整、业务培训、财务清理和健全制度,使*镇镇村财务面貌焕然一新,全面走向正轨,成为全县财务管理的一个亮点。为维护稳定、促进会计工作法制化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四、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规,规范财经秩序

基础会计法范文篇10

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进一步整顿和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开展〈会计法〉执法检查的通知》(鄂常办文〔2012〕37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开展会计法执法检查的通知》(政办电〔2012〕78号)要求,县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会计法》执法检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会计法》是规范会计活动的重要法律,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全面深入贯彻《会计法》,切实发挥《会计法》在规范会计行为、维护经济秩序、加强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对于增强依法行政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单位要充分认识《会计法》执法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专班,负责做好本地、本单位的《会计法》执法检查工作。县财政部门要组建专班,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配合人大做好检查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检查内容和要求,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开展《会计法》执法检查工作。

二、明确任务,认真自查

这次《会计法》执法检查,在自查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会计法》和《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办法》的贯彻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违反会计法律法规行为,拟定进一步全面贯彻实施《会计法》的措施。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组织、严格自查,研究提出下一步的贯彻措施。

三、突出重点,讲求实效

自查工作结束后,财政部门要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会计法》的实施情况和自查阶段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重点检查工作。通过重点检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限期整改,举一反三,进一步增强法制意识,健全会计制度,加强会计管理,规范会计秩序,严肃财经纪律,确保会计业务依法办理,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会计监督效能有效发挥。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各乡镇各单位要通过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会计法》和开展《会计法》执法检查的重要意义,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强化《会计法》宣传教育,增强宣传效果的有效途径和方式。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把宣传会计人员诚信观念、责任意识与倡导诚实守信、依法理财理念有机结合起来,把完善市场经济秩序、严肃财经纪律、维护公众利益的政策规定与《会计法》、新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有机的结合起来,把面向基层单位和会计人员的宣传教育与争取社会各方面的理解支持有机结合起来,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不断增强全社会贯彻《会计法》、遵守《会计法》、依法开展会计工作的自觉性。

五、统筹安排,确保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