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方法范文10篇

时间:2023-10-13 11:02:10

基础护理方法

基础护理方法范文篇1

高职中对《护理学基础》来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学科,所以在日常的护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具体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不断的加强自身教师的学习和充电,改善教学方式与方法,使教学质量提升一个新的高度。教学过程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因人施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灵活地掌握教学方法和恰当的应用教学手段,为祖国培养更多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优秀专业护理人才。

二、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分析

《护理学基础》在护理学科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护理学科教育的多样化、专业化发展,传统的护理观念也在进行着一定的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首的教学模式在现今的新环境在那个已经不能使用,因此,不断的进行模式改善,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逐步适应新的发展方向,这也是促进《护理学基础》课程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必须结合教学现状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确保教学模式和质量由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逐步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职业道德水平和胜任能力的方向转型。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经过护理学科教育界的不断研究与探索,目前应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比如情景模拟、多媒体、角色扮演等等数不胜数,虽然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但每种都有适合其运用的空间,属于实用性与局限性相结合的矛盾体,因此在应用中必须进行综合的评定,不能单纯的只看表面。笔者在本次研究中根据《护理学基础》的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对教学模式、方法与考核制度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实施《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后,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理论与实验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养成了独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综合能力素质得分明显高于之前的成绩。学生也普遍认为这样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对于总体教学效果的反映较好,这对于今后的职业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设计者与具体执行者,在《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中,虽然学生是主体,但教师的自身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水平的发挥,对于学生而言从他们的角度考虑,教师素质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成效的成败,学生作为受教者是不具备独立学习和掌握全部知识能力的人群,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只有不断的利用这些外界因素使自己多学习一些知识来充实自己。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不但要注重对于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分析,更要关注《护理学基础》相关课程的最新动态,及时对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使教育质量达到最大化。

三、关于新时期基础护理学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一)更新教育新观念,适应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护理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保证课堂教学不与临床应用脱节,及时跟上护理学前进的步伐,教师做好课前备课和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及时的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同时还可以随时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与学生做好进一步的了解与沟通,实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

(二)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也不能一味的单纯从自身角度教育学生,也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一定的换位思考,去理解学生所思、所想,然后对症下药,总之,教师要使自己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富有创意的学习应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使学生的个性和多彩生命力在受教过程中得到完美的展现。

四、结束语

基础护理方法范文篇2

1.1一般资料

择本院骨科2011年1~12月期间的14名护理人员与50张病床作为研究对象。14名护理人员中,年龄22~43岁,平均(27.5±1.4)岁;学历:本科4名、专科10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3名、护士7名。本次研究中的50张病床均为本院骨科住院部的病床。

1.2基础护理方法

(1)肿胀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调整肢体的位置,以促进患者淋巴液与静脉血液的回流,进而减轻肢体出现肿胀现象[1]。另外,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鼓励患者尽早进行患肢的小幅度活动,必要时可以进行理疗,以促进患者水肿现象的消退。

(2)创口的护理方法,在骨科手术患者的基础护理中,为了避免患者出现创口不愈合或肿胀的现象,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能的中西药及制剂。在骨科患者的创口护理中,早期采取局部冷敷方法,有利于降低患者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血现象,达到创口及时凝固与止血的效果。

(3)疼痛的护理方法,骨科患者在临床诊治中都会表现出较为剧烈的疼痛感,特别是携带镇痛泵的患者,为了防止因扭曲受压而导致患者出现头昏、恶心、尿潴留等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通过听音乐、看电视或深呼吸等方式,尽量协助患者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疼痛的感觉,必要时可以适量使用镇痛药物[2]。

(4)心理护理方法,在骨科患者的临床诊治与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协助患者及其家属缓解心理压力,也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开展相关工作,进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现象的出现。

(5)伤口感染的护理,在骨科患者的基础护理中,伤口感染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①通过给于药物或营养支持等方式,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力,预防伤口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②对于患者术后住院期间的全身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如果患者在术后出现持续体温升高的现象,则要当密切关注与防范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的可能性,并且及时与主治医生进行联系,以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措施[3];③对于患者的伤口恢复情况进行密切的注意,观察患者创口疼痛的原因与性质,查看有无红肿、波动感等不良反应。

(6)康复功能训练,根据骨科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在患者住院期间选择合适的时机,鼓励患者进行患肢与关节的康复功能训练,并且坚持以患部不产生锐痛为主要原则,协助患者及早康复出院。

1.3效果观察

由骨科护士长按照护理部的相关要求下发基础护理质量评价问卷,通过患者评分的方式,判定对于骨科基础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2结果

本院2010年度骨科基础护理的合格率为82.6%,患者对于基础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0.3%。经过1年时间的骨科基础护理工作改革,本院2011年度骨科基础护理的合格率为90.4%,患者对于基础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5.6%,基本实现了基础护理的零投诉,取得了较为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经c2检验发现,本院骨科2010年度与2011年度在基础护理合格率与患者满意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基础护理方法范文篇3

【论文摘要】目的检查护理人员对于基础护理一人院护理规范化培训内容掌握的程度,以期达到优化、规范护理程序,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方法对全院的护理人员进行了2次培训,并在每次的培训后分别检查护士长和护士的掌握情况,对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护士长与护士的2次成绩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病床单元准备方面:护士的2次成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护士长的2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第一时间接待病人方面:护士的2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护士长的2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培训,认知程度有所提高;护士长自身的重视很重要;如何对护士进行培训,要注重方式方法;要不断完善补充基础护理的内容,修正标准,以最大程度的适应临床的需要。

以分级护理为依据的基础护理的实施,可以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只要护理级别相同,即可得到相应的护理和照顾,使护理工作获得最佳的效果和社会效益,保证护理质量。2006年4-6月我院开始进行基础护理的规范化培训。首先以《分级护理制度》,《基础护理学》等为依据,制定人院基础护理的部分内容:即病房接到接诊室入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的培训内容,检查标准。分别进行了2次培训,并在培训后1周的时间进行检查。

一、对象与方法

I.对象:被检查的科室涉及全院各个科室,其中第1次检查护士长42人,护士60人。第2次检查护士长54人,护士68人。年龄18-45岁;学历为中专及以上。

2.方法:培训内容包括病房接到接诊室人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和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两项内容。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具体内容及评价标准。第1次培训对护士长及部分护士集中进行,并要求护士长再对每位护士逐一进行培训。第2次培训对全院护理人员集中培训。每次均采用多媒体授课、模拟场景演示的方法。

3.检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人院基础护理—病房接到接诊室入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的检查标准,分别在2次培训之后的1周进行检查。

4.统计学方法:运用Excel97中文版和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二、结果

1.在病床单元准备方面成绩比较:护士长的成绩第次、第2次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第2次成绩高于第1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的第2次成绩与第1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第一时间接待病人成绩比较:护士长的成绩第1次、第2次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第2次检查平均成绩与第1次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的第2次成绩与第1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提高护理人员对“以分级护理为依据的基础护理规范化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是提高基础护理到位率、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以分级护理为依据制定的规范化的基础护理,能够明确各护理级别的病情要求,既反映了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护理需求,又具体显示护理工作量的多少,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是规范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保证基础护理到位率,提高护理质量,合理安排护士的的人力资源的有力保证。通过表1,2可以看出,通过培训,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认知程度也普遍得到了提高。在以分级护理为依据进行的基础护理的培训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

基础护理方法范文篇4

木文试就护理学模式的思维方法及目前护理学的发展问题作一初步论述。护理学挑式对思维方式的形晌可以认为,从护理学的产生到现在的一百多年里,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起主要作用的护理学模式。目前人们讨论得较多的是对护理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两种护理学模式,即以疾病和医生两个为“中心万的局部的功能制护理学模式和以病人乃至全人为中心的整体的、系统的责任制护理学模式。

这两种护理学模式的区别在于立足点不同,受不同的医学模式的影响,因而在观念上有点面及范畴的不同。前者立足于生物医学模式,认为护理是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充其量只不过是医生的助手而已,护理工作看上去似乎是在为病入而做,实际上是在围绕着疾病和医生两个“中心”而开展。后者立足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护理应从病人(而不是疾病)的基本需要出发,以病人为中心(且只有这一一个中心),注意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重视社会生活和环境因素在疾病和健康中的作用,强调护理工作的独立性、科学性和实施护理计划的整体性,其内涵丰富,范围广泛,要求严谨,较前者专主功能制护理,由点至面提升到更高的层沈,扩展到更广的范畴,深人到更细的环节,谊种新护理学模式是医学模式演化的重要成果之、从这里可红看出.两种医学模式的思维方式也是不同的,前灌神勺思维方成是把研究对象局限于比较狭少的范围来认孔.后者的思维方式是把研究对象放在一个广阔的背最科从更高的认识水平来考察。所以,我们说‘定的护理学模式,就会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适应护理学模式而产生的。

近代护理学基本上都是在对疾病本身的功能制护理学模式中发展黄沁几护理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与护理廊自二辆车的左右两轮,很自然,是要相互影响的。一生物医学思维方法决定于人的自然观、生命观和疾病观。近代生物医学,从总体上来说仍处于实验生物医学发展阶几有一套实验自然科学所共有的思维方法。即:物质世界的整体是由其局部构成的,是可以分割的。可以通过割裂整体,从构成整体的局部小单元的性质来了解整体。生物医学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类对于生命世界的认识,已经进入到细胞、分子水平。在当时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的一类疾病—某些传染病,已经有了较好的控制。护理学的发展也基本上是按生物医学模式的,谓之局部的功能制护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思维方式,对声学的思维和行为必然发生作用。因而护理是以完成各项医嘱和常规的基础护理为主要内容,由护士按分工去执行的一种分段性的护理方法。总之,不管是医学或医学中的护理学,人们都只是从人的生物属性来思考健康和疾病问题。

应当看到局部的功能制护理学模式对整个护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思维方式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正是在这种护理模式及其思维方式的作用和影响下,护理学由开始作为一种劳务,为病人提供生活服务,上升为一种技术或技艺,扮演作为医嘱执行人的角色。一百多年来,护理学在各种疾病的护理和常规护理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较力完整严密的内容。可以说,护理学获得了长足约进步。在当前,乃至将来也还将不断推动护理学的发展。然而,正如生物医学的思维方法在实验生物医学领域内对于生命运动和疾病现象很难作出完整的理解,人们越来越感觉到这种思维方法还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一样,局部的功能制护理学模式及思维方式也存在着缺陷,因而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也产生着消极的影响。在人们的心目中,护理只是一种技术操作,没有什么理论或理论性不强。事实上,目前护理学的内容,大多是讲一些技术操作、规范。由此产生了一种意见,护理学是不是一门独立科学,护理学是依附于医学的,本身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们知道,只要是根据客观社会实践活动所总结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都叫科学,而任何一门科乳如果不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理论、规范和范畴,就难以成为完整意义中的科学,就很难得到社会的承认。护理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科学,护理学不克月即匆己的理论短缺,就难以上升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由于传统的局部功能制护理学模式受新的医学模式及其思维方式的更积极的影响,所产生的新的护理学模式—整体的、系统的责任制护理学模式及其思维方式,表明护理学向科学的阶段发展已经成熟。在新的护理学模式中,护理学的思维方式要求护士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不再只是局限于生物学领域,而必然扩大到社会领域,不只是要从生物属性上来护理病人,而必然是从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等方面结合上来综合给病人以护理。护士不只是注意和理解疾病,而同时要注意和理解病人。而且在护理的法律准则上,非药物疗法护士可以单独进行,药物疗法则需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近年米,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保健医学、行为医学、环境医学等交又边缘学科的出现,就反映了这种新的思维方式,也正体现了新的护理学模式的要求。因此,整体的、系统的责任制护理学模式将使人们形成和传统的局部的功能制护理学模式不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新的思维方式将帮助护士更全面地认识健康和疾病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护理学的发展。

唯象护月学的发展综观护理学的近百年历史,护理学在各种基础护理、临床各种疾病的特殊护理方面,形成了较完整的规范。但是,作为这些规范的执行者,他们只知道应该这样做,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护理学绝大部分教学内容,都是讲应该如何做,如何操作,很少讲这些技术操作背后的理论依据。因此,我认为护理学发展至今,其理论属唯象的理论,它本身属唯象科学,可以称为唯象护理学。什么叫唯象的理论?研究客观事物,第一步,要总结许多现象,完全从现象来总结、概括,得出系统的理论,就属于唯象理论。什么叫难象科学?就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旦从整个现代科学体系的大道理上知其所以然,就上升到现代科学了,但唯象科学是第一步,是科学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步。在护理方面很据实践的经验,说明是这么回事,把它讲得有条有理,这就叫唯象的护理学。它也属前科学的性质,但是唯象的理论又比经验的学问向前走了一步,它比较系统。

在一定的医学模式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归根到底是医学实践的反映,它同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水平和科学发展的水平密切相关。同时一定的思维方式一旦历史地形成,成为既定的思维模式之后,它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生物医学模式的思维方式是以还原论为基础的,还原论的方法论原则对传统的生物医学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唯象护理学所运用的局部的功能制护理学模式的思维方式也同样是以还原论为基础的,还原论的方法论原则在这个有限的范围内为人类在防治疾病和维护健康方面做出重大贡献。但范围扩大,其“还原论”与“机械论”的片面性就暴露出来。

要克服其局限性,就必须借助于适应唯象护理学发展的,以当代系统论(以及控制论、信息论、需要论等许多新的科学技术理论)的思想和方法为基础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要求人们从系统论出发来认识健康和疚病问题。满足这一要求的新护理工作是以科学的护理程序为手段的系统的护理行为。护理程序为责任制护理的主要过程,它包括4个阶段(调查、计划、实施、评价),并通过这种系统的程序循环,可以随时调节病人所需要的护理,保证病人得到适合其个人的整体护理。因而未来的(或者称现代化的)护理学是唯象护理学的发展,是以整体的、系统的贵任制护理模式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众所周知,由于近代医学基本上都在生物医学模式中发展的,在此理论格局中形成的以传统的还原论为基础的思维模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虽然生物医学的纵深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成就,但由于这些研究只限于纯生物医学的属性,国此,也只能在生物圈内游来游去。而系统论方法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的实际应用,为人们解决健康和疾病的全部问题提供了可能,但仍然需要用还原论方法获得的对疾病和健叫毛认识的细节。同样,现代化的护理学的整体的、系统的责任制护理方法也需要借助于局部的功能制护理的种种手段。而不能将他们绝对对立起来,正如不能将现代化的护理学与唯象的护理学绝对对立起来一样。如果说现代化的护理学是对唯象护理学的发展和深化,那么,整体的、系统的责任制护理方法在护理学研究中的出现和应用也正是对传统护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是局部的功能制护理方法)的发展和深化。把二者结合起来,发扬其长处,克服其不足,以推动护理学的深入发展。

每一门学科体系的建立,都必须具备两个客观条件:一是吸取科学史上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临近学科的研究成果,二是要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

基础护理方法范文篇5

I.对象:被检查的科室涉及全院各个科室,其中第1次检查护士长42人,护士60人。第2次检查护士长54人,护士68人。年龄18-45岁;学历为中专及以上。

2.方法:培训内容包括病房接到接诊室人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和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两项内容。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具体内容及评价标准。第1次培训对护士长及部分护士集中进行,并要求护士长再对每位护士逐一进行培训。第2次培训对全院护理人员集中培训。每次均采用多媒体授课、模拟场景演示的方法。

3.检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人院基础护理—病房接到接诊室入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的检查标准,分别在2次培训之后的1周进行检查。

4.统计学方法:运用Excel97中文版和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二、结果

1.在病床单元准备方面成绩比较:护士长的成绩第次、第2次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第2次成绩高于第1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的第2次成绩与第1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第一时间接待病人成绩比较:护士长的成绩第1次、第2次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第2次检查平均成绩与第1次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的第2次成绩与第1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提高护理人员对“以分级护理为依据的基础护理规范化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是提高基础护理到位率、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以分级护理为依据制定的规范化的基础护理,能够明确各护理级别的病情要求,既反映了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护理需求,又具体显示护理工作量的多少,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是规范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保证基础护理到位率,提高护理质量,合理安排护士的的人力资源的有力保证。通过表1,2可以看出,通过培训,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认知程度也普遍得到了提高。在以分级护理为依据进行的基础护理的培训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

提高护士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自身的培训,是落实“以分级护理依据的基础护理”到位的有力保证。通过表1,2显示,护士长两方面的成绩均好于护士,说明护士长自身水平是高于护士的。这是由护士长自身情况,岗位的要求决定的。护士长普遍学历高于护士,而且要作科室的带头人,只有自身的素质及业务能力高于护士,才能管理好护士、做好各项工作。护士长考核成绩虽然较好,但要更加注重在此基础上的业务能力的持续提高。

病房接到接诊室人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其内容主要是从四个护理级别方面如何进行准备,要求护理人员主要通过记忆来掌握其内容,从表1看,护士长成绩2次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长成绩已经处于较高分数,因此要做到大幅度的提高很不容易,但是我们通过成绩具体分析,确实也存在个别护士长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的因素。护理水平的提高与每位护士长的业务管理是紧密相连的。护士长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才会不落后于护士,才能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护士(2),因此我们在培训中及平时管理中应更加注重护士长自身的管理,不能满足于现状。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保持永不落后,才能保证各项任务的实施。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主要考察护理人员在通过记忆掌握内容的基础上,如何与临床实际结合,考察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从表2看出,护士长成绩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且自身2次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长在临床实践中,善于思考,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应对能力强。在2次培训后,能够更深一步的理解领会,再应用于实践。

基础护理方法范文篇6

【关键词】全身麻醉;手术室护理;SAS评分

前言

由于对手术室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不可避免的要对患者的中枢神经造成一定不良影响,容易导致焦虑和躁动等不良心理的发生。手术室患者一旦出现躁动症状,会迅速引发血压异常升高和心率失常等症状,不利于促进术后的迅速恢复。基于此,本次研究探究了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于全麻苏醒期患者的价值,现阐述如下[1]: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法,于我院选取34例患者入组研究,将其分为基础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基础护理组:男8例,女9例,年龄:12-64岁,平均年龄:45.28±0.97岁。护理干预组:男9例,女8例,年龄:10-66岁,平均年龄:44.96±1.11岁。

1.2方法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基础护理组手术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时为患者吸痰,完善患者的用药指导工作。护理人员应将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作为护理护理干预组患者的主要方法:

(1)护理人员应在手术前1d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全身麻醉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并着重对麻醉药物的药效和可能产生的并发症进行阐述,防止患者因对麻醉常识掌握不足导致的心理过度紧张。

(2)护理人员在手术结束后,应为患者合理调整体位,辅助患者去枕,待患者麻醉苏醒后,为患者适当采取镇痛措施,并开展心理疏导工作,预防患者产生焦虑和躁动心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

2结果

经过对34例研究对象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在未采取护理措施前,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较为相近。在分别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基础护理组患者的SAS评分为(56.78±2.77)分,SDS评分为(55.34±2.11)分,护理干预组患者的SAS评分为(33.24±1.56)分,SDS评分为(37.47±1.27)分,差异显著。

3讨论

现阶段,全身麻醉患者容易产生术后躁动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术后苏醒期,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心理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手术因素:手术治疗方法属于创伤性操作,不可避免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创伤,同时,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也会加剧患者的肢体酸痛程度,为术后焦虑埋下祸根。

(2)管道因素:手术室患者需要留置大量的导管,身体的不舒适也导致术后焦虑心理多发。

(3)术后疼痛:手术室患者在麻醉苏醒期会出现疼痛感,且咳嗽和呼吸都会加剧疼痛症状,不利于确保患者正常的语言交流能力。

为了防范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的产生,护理人员应为患者采用全面细致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在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将患者移送至术后苏醒室,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再将其移送普通病房,在移送患者的过程中,应尽量确保动作轻柔,重视对患者导管的保护,预防导管脱落现象发生。同时,患者在术后苏醒期间,病情变化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因此,护理人员应予以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在病床旁设置约束带和床栏,防止患者发生坠床现象。

(2)针对全麻苏醒期疼痛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谨遵医嘱为其连接静脉镇痛泵,为患者使用恰当的止痛药物,削弱患者的疼痛程度。

(3)由于部分手术患者在全麻苏醒期容易产生躁动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提升对约束物使用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做好约束带材质的选择工作,尽量选用棉质约束带,并合理调节约束带的松紧度,确保不会对患者的血液循环产生不良影响。

(4)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添加保暖措施。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皮肤由于长时间暴露在外面,容易导致体温过低现象,容易增加心肺负荷。因此,在全麻手术苏醒期间,护理人员应做好保温护理,应用电温毯,液体加温,同时苏醒室温度调节好,并给患者盖好被子,减少不必要的热量散失。

(5)护理人员应重视呼吸机撤离和拔管工作的护理,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在确保患者心率和血压状况良好的基础上,为患者撤除呼吸机,尽早为患者拔除各种导管,提升患者的舒适度。

(6)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主动告知患者手术效果,主动询问患者有何需要,尽量满足患者的内心诉求。

4结论

在麻醉苏醒期手术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适当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做好止痛护理和保暖工作,根据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尽早为患者拔除导管和撤离呼吸机,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抚慰,防止患者产生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刘承汾.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非全身麻醉患者的心理情绪及舒适度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7):33+35.

基础护理方法范文篇7

关键词:阶段式带教入科;骨科护理;护理教学

在传统护理教学中,以临床带教老师为主导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多地是重视知识的基础操作,从而忽略了对实习护士基础生活护理方面的讲解,同时对专业的操作和护理伦理方面的教导,造成实习护士被动学习,效果不佳。我科在进行摸索研究的过程中,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的64位实习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阶段带教入科教学模式,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的64位实习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名。实习护士均为女生,年龄19~23岁,属于同年期毕业生,学历从中职中专至本科,分布无显著差异,经随机分组后,两组实习护士的年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带教方式,实施一对一跟班带教,带教课程内容主要根据带教老师的想法及实际工作中临时遇到的问题进行实践拟定,在实践中对问题进行即时讲解。在接受带教的过程中,入科及实习过程中由科室带教老师进行基础理论和基础操作课程讲解。在月末结束考核中,也由带教老师对护士的综合成绩进行评定。观察组护士,采取节段式带教法进行一对一带教。带教的每周周一采取晨会的形式进行本周的带教课程计划。在计划中,第1周安排实习护士进行基础护理理论知识的巩固,同时强化对基础操作的熟练,让实习护士了解骨科疾病的相关临床护理知识;第2周对实习护士进行进一步的骨科专科疾病护理;第3周指导实习护士在临床护理阶段对护理知识的实践应用,结合患者的配合完成一整套的护理工作,在完成护理过程中,解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第4周,带教老师和实习护士进行沟通,对实习护士专业理论上的操作不当处进行指导,加强实习护士在教学中的临床实践能力。

1.3评价方法

在实习结束后,通过带教老师的统一调查问卷,对实习生的专科知识进行考核,并对其专业操作技能及专科疾病PPT的制作进行考核评定,且通过患者的服务态度评分来决定最终的综合成绩。其中专科理论、专科技术操作及综合成绩3个项目各100分作为基准,均分在75分以上为合格。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軃±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个月的实习,各项资料数据对比后,观察组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护士长最终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3讨论

在传统护理教学中,以临床带教老师为主导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多重视知识的基础操作,从而忽略了对实习护士基础生活护理方面的讲解,同时对专业的操作和护理伦理方面的教导,实习护士的被动学习,效果不佳[1-2]。实习护士生在掌握护理知识过程中,根据实际操作步骤,掌握操作技能,提升自身能力,进而提升整个队伍的护理能力[3-4]。骨科是专业性要求较高的科室,在对骨科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实行一对一带教,带教老师不仅要教会实习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的基本知识,更要注重实习生在伦理方面能力的培养[5]。在传统教学中,实习护士很难学习到一些具有应急性的操作技巧,而节段式带教入科,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综上所述,阶段式的带教方法,在应用骨科护理带教过程中效果明显,可在现代临床实习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李克群 蒲静 单位: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

参考文献:

[1]赵泽艳,邹家柳.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在骨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144-145.

[2]李晓红.骨科护理临床带教方法初探[J].中外健康文摘,2014,12(8):65-66.

[3]秦小慧.骨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过程控制与效果观察[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3):119-120.

基础护理方法范文篇8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护理学基础;教学效果

本文对护理学基础教学和问题教学法进行简单的概括,对两者之间的配合实践加以介绍总结和归纳,从中得到一些体会,便于在以后的护理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1护理学基础及教学实践

1.1《护理学基础》属于应用科学。对于护士生来说是接触护理学的第一门课程,护理学基础的学习情况对今后其他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影响和帮助。

1.2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护士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护理操作技能是《护理学基础》的课程核心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是护士学习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例如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的基础,更是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因此护理学基础教学有着非常重要地位,对于护士学生来说学好护理学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如何提高护士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问题上国内外很早就开始积极的探索了。

1.3实践教学方法。优化教师示教室演示、学生实验室练习、学生临床见习的各个环节,不但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也突出了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与教师的互动,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效果。

2“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简称问题教学法)

2.1在1980年,Barrowes和Tamblym建议把“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作为教授医疗卫生健康学科的策略,同时把主要目标的学习定义为以理解和解决问题,并从中得出工作结果。“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精选病历为模板,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着重于问题为出发点,学生需要去探索的那些他们所要知道的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那些所遇到的问题,是一种探索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行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在1993年的的世界医学教育峰会议上世界联合会建议采取“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简称问题教学法),并特别提出:“问题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们专注于分析、综合和评价问题,从而有利于掌握解决临床所出现的问题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

2.3什么是“问题教学”呢?在马赫穆托夫的观点中是这样描述的:“问题教学应属于发展性教学的高级类型,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在这种教学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都需要教师系统地创设出一些问题情景,并且能够合理高效地组织学生为解决教学问题而进行活动,同时也最优地将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正确的科学理论结合起来。”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和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领会,从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评判性的思维方式和更加科学的工作方法,我们选择应用“问题教学”方法在护理学领悟进行了不断教学探索与实践总结,以便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3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方法

3.1授课教师本着以解决问题的方式。组织教学中的内容和过程,向学生呈现学习材料,大概6名学生分为一个学习小组,学生就以问题为基础和出发点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从而达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需要某种知识的时候,教室应该起到导向作用。即可以提供学习的参考文献,而不会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主导并维持学生的学习不断向教学目标进行,在学习目标的分配上要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3.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病案分析法”,通过视频录像或者文字提供出一个完整的案例,其中包括“褥疮问题”或“发热问题”等护理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褥疮或发热的发生机理,程度分类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做到提供相应的资料,引导学生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主动积极的去获取知识。另外,在进行沟通技巧教学的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包括如何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观,以及怎样对服务对象应用鼓励和表扬的沟通技巧等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锻炼。

3.3按照学科的特有属性教师应该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安排。①教学注重实际运用,而不是简单的学习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对于理论教学的时间不能超过实际的能力锻炼,学生们自主采取角色扮演,模拟场景,引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②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护理科研教学中,教师先进性基础知识教学,然后胖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文章。④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操作。让不同的学习小组去分析解决不同的问题,这样一来既可以达到减少在相同时间和教学资源,比如图书资料,模拟病人的重叠利用,又可以锻炼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全面的知识。

4对于问题教学法评价及其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4.1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结束后对38名本科生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临床、管理、科研,特别是在自学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模式培养的学生。有55.6%学生认为,在理论联系临床、促进临床思维发展、自学能力发展和增进临床兴趣等方面,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效果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学生与老师随时可以沟通,反馈教学效果,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使学生敢于大胆发言,课堂气氛融洽,对于教和学起到积极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2以问题为导向的小组讨论,是促进合作学习技能的有效方法。合作学习是一种交互性的教学策略,可促进护生统筹能力的发展,增强个人的责任感。小组的护生共同协作,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而努力。当共同努力的结果得到老师的肯定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在讨论中,学生能了解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差距,将同伴和老师作为自己学习的资源,由此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同时增加了语言沟通的机会,护生逐步学会了与人沟通合作的技巧。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避免传统式教学法的弊端,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对于知识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能够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评判性思维和团队精神,更好的提高学生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并且这一整个过程也有助于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教室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也会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接受知识的程度,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达到师生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在不断的探索发展中将护理学基础知识这一“地基”打牢,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晓云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陇东学院

参考文献

[1]任英杰.在中华文化背景下开展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5,15(2):45-47.

[2]沈宏玉.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5762577.

[3]吴升华.论PBL医学教育模式[J].医学与哲学,2000,21(12):94296.

[4]崔炳权,何震宇,王庆华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105.

[5]李芒,徐乘龙,胡蔚.PBL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1,173(6):8.

[6]刘芳丽,白琴,靳艳.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5):67.

基础护理方法范文篇9

关键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培养护生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能力的课程,技能考核是检测学生基础护理学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OSCE)方式的应用,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检测护生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相比传统考核方式更加客观、贴近临床实际[1]。但OSCE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人力耗费大、组织时间长、程序复杂等问题,且其对参加考核人员的病例分析能力有较高要求,因此并不适用于低年级护生。本课题组初步制定简化OSCE方式,并将其应用于护理专业本科生基础护理学技能考核中,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本校护理专业2017级四年制本科生共161人,于第三学期的基础护理学技能考核中应用简化OSCE方式对护生进行考核,161人中有一名护生因病未参加考核,最终参加考核160人,其中男27人,女133人,年龄19~21岁,平均(19.21±2.35)岁,均完成基础护理学理论及实践相关课程学习。1.2方法1.2.1考核方法采用简化OSCE方式,考站设置方面参考经典OSCE方式,简化为两个考站,即健康评估站和技能操作站。在健康评估站,护生需抽取临床护理病例,并由一名护生负责答题,给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之后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配,在第二考站(技能操作站)完成相应的技能考核。第一考站的护理病例选取临床典型病例10例,难度适中,有代表性。第二考站的技能考核项目均为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重点,包括吸氧法、吸痰法、导尿术、灌肠术、鼻饲法、特殊口腔护理、肌内注射法、静脉输液法、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9项。参照国家护理技能大赛标准,细化每项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并事先对考核教师、实验准备教师进行培训,统一评分标准。参加考核的160人按学号排序每4人组成一个考核团队,共40组护生参加考核,抽签决定考核顺序。1.2.2评价指标自行设计简化OSCE方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生对简化OSCE方式的认知、对简化OSCE考站设置的看法以及对简化OSCE方式的评价,问卷包括3个维度共11个条目。在护生考核结束后当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3.1简化OSCE方式的优势。3.1.1简化OSCE方式设计的合理性。基础护理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使学生掌握临床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并具备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的能力[2]。OSCE是一种客观、有序、有组织的考核方式,已成为评价医学生临床能力的新标准[3]。经典OSCE方式前期准备工作繁琐,考试时间长,实验准备人员、考核教师的工作负担大,并且基础护理学开设于第三学期,学生为低年级护生,尚未进行内、外科护理学、健康评估等护理专业课程学习,临床病例分析能力较差,因此经典OSCE方式并不适合低年级护生。本研究所采用的简化OSCE方式为参照经典OSCE方式设计的,对OSCE内容和程序进行了简化,减少了考站数量,缩短了考试总时间,保留了健康评估站及技能操作站,在简化的前提下仍能起到评价学生护理评估能力及操作能力的作用,且更适用于低年级基础护理学课程考核。3.1.2护生对简化OSCE方式的接受度高护生对简化。OSCE方式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护生对简化OSCE方式持肯定态度,接受度高,与国内其他学者[4-5]对参加OSCE的护理本科生进行质性访谈得出的结果一致,护生普遍认为简化OSCE方式客观公正,考核方式新颖,比较简洁、高效,能够反映护生临床操作技能,有助于护生巩固理论知识,找到自己在课程学习中的不足及技能操作方面的短板。授课教师认为相比传统的课堂考核方式,简化OSCE方式不占用课堂时间,让学生集中练习、集中考核,避免了之前每个操作项目分开考核造成的知识链脱节现象,更加贴近临床工作实际,能使护生对护理程序的了解更加深入透彻,提高护理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值得在基础护理学课程考核中应用,同时建议在护理专业其他课程中进行推广。3.2简化OSCE方式具体实施细节仍需完善。由于本课题组第一次将简化OSCE方式应用于基础护理学课程考核,在对学生的组织培训、临床案例的难度把握、考站设置、考试时间分配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需完善与改进。在考站设置方面,有24.4%的护生认为考试时间设置不够合理,用于病例分析的时间较短;有11.3%的护生认为考站设置不够合理,待考时间较长,可能与考生不熟悉考核流程、考核组织不够有序有关。今后要合理安排考核时间,留给考生充足时间进行思考与作答,在考核之前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使其对简化OSCE流程有一定了解,消除其紧张、顾虑的情绪,使考核组织秩序更加规范、有序[6-7]。此外,由于简化OSCE方式仍处于尝试阶段,因此本次考核并未使用标准化病人,对护生护患沟通能力、护理能力进行考查。有21.3%的护生认为此次考核的病例难度较大,建议今后病例设计更加严谨合理、难度适中,以期有效考查护生对临床问题的判断及处理能力。

4小结

基础护理方法范文篇10

1.1一般资料。选取我校2014级中职护理学专业的四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两班为实验班(n=92),另两班为对照班(n=96)。四个班学生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教材、课程内容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先由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再开展实验课,教师演示完成后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同步巡回指导。实验班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对照班及实验班的教学课时和内容相同、同期进行、教材和任课教师均相同,仅实践课和理论课比例不同,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课程设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具体教学内容并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要求,确立合理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案,重点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两个转变:①把对职位的能力要求转变为学习领域。将针对护理工作所需要掌握的专业能力和技术转变为教学过程中所要求掌握的能力,并建立不同的学习领域。②把学习领域转变为学习情境。将学习某些具体能力的内容重新组合,要求理论和实践相互穿插,将学习内容分成不同的学习情境。(2)提出任务。授课前,教师布置给学生一个护理工作任务,任务内容为相关的临床案例。学生则需分析所给临床案例中的护理工作是否存在问题,找出可能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由此编排一个可行的护理操作程序。(3)组织完成。实验班学生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授课模式。教师课上先对提出的临床案例进行分析,了解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然后再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演示,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同步巡回指导,最后对护理操作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并完成课堂总结。1.3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包括两个班的理论成绩、实操成绩、沟通成绩及实验班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其中理论成绩的评价方法为:课程结束后,学校统一安排理论考试,两班试卷难度相同、阅卷标准一致,成绩≥60分为及格,取各班平均分进行比较。实操成绩评价方法:分班进行,评分标准统一,成绩≥85分为及格,取各班平均分进行比较。沟通成绩:在实验考试过程中对学生的沟通能力进行评价,包括操作前后的解释嘱咐及操作时的说明,总分20分。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课程结束后,向实验班学生统一发放我校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学生严格按照自身真实感受作答。问卷发放时采用无记名的方法以确保其有效性。本研究共发放问卷92份,回收92份,回收率100%。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班理论成绩、实验成绩及沟通成绩比较。实验班的理论成绩、实验成绩及沟通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见表1。2.2实验班学生教学效果评价。课堂气氛更活跃项目认可率92(100%),语言沟通能力提高认可率83(90.2%),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89(96.7%),感受到临床气氛92(100.0%),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87(94.6%),培养了职业情感92(100.0%),同学间交流合作能力提高88(95.7%),学习兴趣提高88(95.7%),掌握知识更加牢固86(93.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临床护理技术和水平的快速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与临床护理需求的巨大差距已成为目前各院校护理教育面对的主要问题[4]。为缩小学校教学与临床的差距,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临床的工作情境和工作任务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提高实验课程的比例,改善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护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护理学基础》中各项基本技术操作是护士日常护理工作必备的重要技能也是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4]。传统的教学工作往往以老师讲授为重点,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质量不理想[5]。通过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提高,有利于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该方法将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真实案例搬到教学活动当中,把课堂设在模拟病房,并模拟真实工作情境,学生互相扮演患者和护士的角色,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过程中,着重训练学生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学生需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与“患者”交谈,体会不同言行带给患者的感受,从而增加对患者的理解和同情,提高护理质量。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转变,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完美结合,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及综合应用的能力增强,进一步缩小了教学与临床的差距,提高了《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的理论成绩、实操成绩及沟通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100%的实验班学生认为培养了职业情感、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感受到了临床气氛;95.7%的实验班学生认为学习兴趣提高;93.5%的学生认为掌握知识更加牢固等。以上结果表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确实能有效提高《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综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职业能力,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鲁俊华,关红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课程实践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2):109-111.

[2]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6.

[3]王晓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J].卫生职业教育,2016,19(34):132-134.

[4]应利华,王丽华.基于上作过程的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8):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