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6-27 17:06:16

语言教育

语言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教育原则

21世纪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能够正确运用语言,才谈得上今后的全面发展。这是因为:首先,在人的诸多素质中,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素质。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也就难以生存,没有生存,何谈发展?其次,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依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语言对思维的促进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思维又是智力的核心,所以,语言对智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正如著名教育家吴申斯基所言:“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而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恢复到它那里去。”再次,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学会学习已成为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恰是学习的工具,通过听、说、读、写各种学习渠道,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因此,幼儿语言教育问题,依旧是现在和今后幼儿教育中的重要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幼儿语言教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幼儿语言教学中应遵循的几条原则整理成文,就教于同仁。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教育活动中只重视教师讲,忽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依然有许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注重为幼儿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

(二)语言教育中目标性不强,不能利用幼教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语言教育。

(三)孤立地进行语言教育。不注重语言教育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四)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缺乏创造性因素,依然是“老师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许多教师在遇到幼儿的发言或听课表现有“意外”时,不能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转化为教育活动内容。

二、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组织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1世纪,对人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幼儿语言教育在幼儿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应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语言教学,具体说来,笔者认为,在语言教育中,应注意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语言运用情境性原则

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儿童语言的运用又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新《纲要》明确要求“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给幼儿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情境,就是给幼儿创设可以帮助他们操作运用多种语言交流行为的交往情境。一方面是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学习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如何运用相应的语言交流方式来与人交往。如谈话活动中幼儿学习如何倾听他人的语言;文学活动中侧重理解和使用叙事性的语言表达方式;听说游戏要求幼儿使用敏捷应变的语言。另一方面,日常的语言交往是真正真实而丰富的语言交往环境,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

(二)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教育已经得到了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但在实际中,许多人却简单的将幼儿创造性地培养放在艺术教育活动中,这几年,许多教师上公开课都喜欢上艺术活动,因为这样的活动可以比较容易的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使活动看起来新颖、好看。其实,创造性培养是贯穿和融合在教育过程的一切活动中,语言教育活动也不例外。反思我们的语言教育活动过程,教师在与幼儿交往的时候依然是由教师发起的提问很多。创造性地语言教育活动过程,应当是《纲要》所提出的幼儿“想说、敢说“的活动环境。教师所选择的教育方法、手段和措施都要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三)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孔子的创立到朱熹的身体力行,已经有两千年之久,但实际运用得并不很好。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难以照顾每个幼儿的个别差异;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个别差异研究不够深入和细致,只笼统地按能力差异施教。当代儿童语言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认同儿童语言发展的既有人类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有非常明显的个别差异,因而要求给每一个儿童提供符合个别需要的教育机会。《纲要》也强调“幼儿的

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给了我们一种全新认识“智能”的视角,使我们能够更客观地看待每个孩子的“智力类型”,更好的实现“因材施教”,保证活动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四)整合性原则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发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语言教育活动中,应该注意整合性原则,这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的整合性。如把语言教育活动与其它各科内容进行整合;在选择和编排语言教育活动内容时,把语言学习内容视为一个整体。二是语言教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在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为幼儿创设具有真实语言运用机会的不同交流情境,使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成为教师和幼儿共同建设的积极互动的过程。教师还应该注意把语言教育活动渗透到各种游戏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幼儿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如:秋天到了,幼儿园内的各种树木发生了变化,在户外自由活动时,让孩子们仔细看一看,找一找幼儿园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幼儿在观察中议论、想象,及时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在观察过程中,很自然地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主体活动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由“主体性”和“活动性”共同构成的,活动必须是主体的活动,剥夺了主体性,活动是不可能进行的。而主体性又主要是通过活动来体现的,所以主体性和活动性密不可分。儿童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建立和发展着自己的世界。没有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就没有儿童的发展。而要使儿童真正实现“自主”,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做活动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是要主动和有主动权,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加强师生间、幼儿间的积极互动。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语言教育范文篇2

(一)概念不清,表达有误。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的基本形式。人类在认知过程中,把所有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学生在概念使用表达中经常会出现概念模糊、混用概念、曲解概念、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外延等现象。(二)形量不分,表述有误。图形与数量常常存在包含的现象,图形可以蕴含数量关系,数量可用来揭示图形的本质,它们既是互相对立的又是互相统一的。有些学生往往会出现数量与图形不分的错误表达。(三)乱造术语,读法有误。术语是指某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学生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中常常出现乱造术语的现象。(四)分类混乱,表达不当。在数学学习中,经常要对各种数学知识进行分类,有些小学生会出现分类不当的现象。(五)增减条件,表述不清。数学语言具有准确、精炼的特点。每一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都有精确、完整的描述。但小学生在描述时常常会出现增加、减少条件等现象。(六)自相矛盾,表述错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具有互相矛盾或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同真,其中至少有一假。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往往会犯自相矛盾的错误。(七)重复啰嗦,词不达意。数学语言具有简约性,它不像自然语言那样繁琐、冗长。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词汇匮乏,存在表达不简练的现象。(八)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混淆。数学表达自然离不开生活语言。但是有些词语在生活中数学中含义不同,要加以区分。

二、如何解决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语言教育问题

(一)提高语言教育的规范性和艺术性。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时刻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要完善小学语言教育,教师就需要提高其规范性。首先,教师在备课或课堂教学活动中,都应力求语言的精练简短,时刻保持明确的语言思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书本中的思想知识,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不断深入分析,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另外,还需要提高小学语言教育的艺术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语言词汇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活动正常开展。(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学生回答问题正确与否、作业对错也好,都应通过语言表述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原则,尽可能多地给予中下游学生一些鼓励,对优异学生的独到见解给予表扬,对于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他们,课堂发言时要给予他们鼓励的目光,再结合教学内容,采取渐进的方式来指出他们回答的不足之处,从而使他们能够不断突破自己,积极参与并举手回答问题。(三)注重批评语言的幽默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任何发生在自己视野范围内的事情都比较好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让他们时刻集中注意力听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不认真听讲时,要注重语言的幽默性,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提醒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周末或节假日归校后,学生会上课走神、课堂纪律混乱,这样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可以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种委婉的批评方式来间接或直接的改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的不良习惯。(四)注重生动形象的语言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这样可以让学生更轻松、更容易地接受新知识,掌握学习的重难点,把数学中一些抽象简短的定义转换成生动形象的语言,学生不仅不会觉得难懂,还会觉得很有趣,从而会参与其中,这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尤为重要。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述逻辑性强且抽象化的数学概念或定义,以此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的目的。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永无止境的过程。准确性、条理性、简洁性和完整性作为数学表达的四大要素,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我们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激发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兴趣,不断锤炼学生的数学语言,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进而带动思维能力的提高。

作者:迟雅卓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一机三小

参考文献:

[1]冉红梅.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J].考试周刊,2013(60).

语言教育范文篇3

从语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我们知道语言的获得和珲解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探讨二者的关系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历史上对语言获得进行的定义。行为主义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认为,语言并非是内在的,而是后天反复的刺激和反应形成的一种结构系统。语言学习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充分的运用大脑机制。而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语言学派则认为人类语言的获得首先是人类具有获得语言的天赋。由此可见,语言既是模仿性行为,也是创造性行为。因此,关于语言获得和理解的研究成果如果应用到语言教学的实验和讨论中,将对语言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能够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学习者掌握一门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交流,而对语言达到理解和知晓如何使用才是进行交流的必要前提。Stern认为“没有关于语言学习者和语言过程的心理学理论就很难想象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语言教学”“语言教学理论离不开语言使用和语言学习这些心理学的概念,有关语言使用和语言学习的心理学的思考本身就是任何语言教学理论的核心部分。”我们知道心理学和教育理论处在第一层即基础层,而外语教学实践在第三层,也就是说心理学对外语教学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第二层及外语教学理论传递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外语教学的实践也会影响外语教学理论,从而对心理学的研究产生影响。

2语言获得和英语教学的关系

语言获得指的就是孩子在什么时候及其如何开始学说话并且理解他们的母语或第二语言。语言获得研究的目标就是描述孩子如何能够说出并且理解语言,如何选择正确的处理策略,并且达到一个新的语言学习的里程碑。在英语教学中,为什么学生会对长的句子产生畏难和焦虑心理,如果这个句子的语法结构复杂,字数和生词出现的频率高。那么对于学生掌握及复述会带来难度。从而也影响他对句子的理解。也就无法达到语言获得,即在实践交流中,类似的表达学生难以完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提出知识结构论和发现法,认为教学目的应该兼顾发展学生智力这一内在目的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外在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激发学习动机就是要提高学习兴趣。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和难度的加大,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也随之变化,对学习的机械模仿以及直观讲解的兴趣逐步减弱。这时,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牛自觉的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感知语言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对比,去认识语言规律,掌握语言结构,从而达到语言获得。掌握语言结构。

3语言理解和英语教学的关系

语言理解在语言教育心理学中指的就是我们明白如何去读,去写或是做手势语。理解是一个始于对因素的感知能力而以得到整个句子意思为终的复杂的一系列处理过程。它还包括根据发言者讨论的主题来得出推论,以及根据他的手势和他的情绪状态进行分析并且在脑子里形成一定模式。语言教育心理学家对揭示人们如何从文章和言谈中理解发言者或作者的策略并且在什么时侯真正理解这一过程十分感兴趣。他们想知道理解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发生呢,还是时尚步骤的显露,如果是时尚的显露,它的步骤又是如何的々在语言理解研究这一环节中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词汇的歧义。因此,脱离了语境或者对语义结构不清楚的话就很难确定正确的句意。无论是写作还是口头表达,模棱两可的单词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很多人你会有这种感觉:尽管他们讲出的句子语法正确,但对使用的场合是否合适没有把握。由此得知,语言不只是一种言语系统,而且还是一个交际系统。语言的结构反映人们的认知模式,但仅从结构方面我们是不能充分说明语言交际是如何形成的。因为按照乔姆斯基的深层理论,一个简单的语言模式可以表达一系列的功能意义。相反,一个简单的功能意义亦可有多种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在教学当中所需要考虑到的歧义问题。除了歧义,还应当考虑句子当中的隐喻,考虑是否还含有其他的寓意。另外那也需要搞清楚单词的意思是如何影响理解力的。理解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大脑活动过程,因此启发我们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更好的更准确的理解第二语言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考虑。加强第二语言的文化背景学习,这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交流中造成的误解和摩擦在当今世界相当普遍,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引进文化教学意义重大。对文化因素的追求会极大的促进语言学习。人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就学到了以该语言所承载的思维模式,世界观和一整套价值体系。

语言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幼儿;儿歌;语言教育

儿歌是一种独属于儿童更贴近儿童本身的文化,它能引起两者共鸣从而达到帮助儿童学习语言的作用。将儿歌合理应用到幼儿语言教育中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

一、儿歌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所扮演的角色

对于幼儿来说,儿歌是他在成长过程中首次接触到的更贴近自己表达方式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好似浑然天成般,就是为自己而生的。这种方式不需多加揣摩就能清楚表达出幼儿所要表达的意思,并且更加准确而生动。它就像光一样引诱幼儿本能地去追逐、学习。这是独属于幼儿的一种教育方式。没有什么能比让幼儿主动学习掌握得更快更迅速。比如,“太阳公公”。太阳是暖的,公公是年龄的一种表达方式,而暖的太阳公公更是慈祥温柔等词汇的一种表述。简简单单四个字却能让幼儿了解到一些抽象却又切实常见的一些词汇。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更是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去学习,并且融入于切实的生活中去。它就像是幼儿的启蒙老师,以他们自己独有的方式去学习,贴近彼此,了解彼此,从而实现更优化的发展。

二、儿歌的作用

(一)容易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大多数儿歌都是朗朗上口,且富有正能量的。它以极轻快的方式与儿童产生联系,建立独属于他们的相处模式。它通过简单的旋律迅速安抚幼儿焦躁的心,转移幼儿的注意力,促使幼儿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它的身上,从而完成这个学习过程。

(二)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

儿歌则是以一种贴近儿童,与儿童做朋友的方式,吸引儿童学习新东西,掌握信息,在玩乐中达到学习的目的。例如,在幼儿阶段的语言教育中,口齿问题成为幼儿初期语言教育的重点,直接的纠正儿童的语言发音存在一定的困难,也不容易取得一定的效果,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入儿歌的方式进行语言引导,如《十四和四十》这首儿歌,就是锻炼幼儿口齿的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教师可以首先向幼儿示范正确的儿歌朗读方式,注意控制示范朗读的速度和咬字,然后带领幼儿共同朗读,锻炼其吐字和发音。在应用儿歌进行教学后,孩子对纠正口齿的厌烦感会降低,更愿意主动投入学习中。而且,对于幼儿来说,其学习儿歌的过程就像成人在听音乐一样。在这其中是极其享受的,他没有枯燥的数字公式以及演算方式,它有的只是朗朗上口的轻快语调。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知识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演练在他眼前,从而吸引他,促使他自主完成学习。

(三)满足幼儿语言学习的需要

通过朗诵或者背诵儿歌,将一些常用词汇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给儿童。通过生活上多次实例的体现促使儿童了解并理解这些词汇,从而满足幼儿在现阶段对语言学习的需要。同时,还可以以舞蹈和儿歌相结合的方式,满足儿童需要,带动儿童积极性和趣味性。例如,在幼儿教学内容中,有一个典型的手指舞儿歌是《小手拍拍》,其儿歌内容在朗读时,还加入了一定的手指动作,这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模仿欲望,同时,递进式的儿歌内容,对其理解语言中的逻辑关系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也能加深他对这些词汇的记忆力、理解力。

(四)加深幼儿对情感的学习和理解

当一个陌生且抽象的词汇以汉字的方式出现在幼儿面前时,幼儿常常表现出的是不理解,缺失兴趣,且感到乏味。随后会促使幼儿丧失学习的动力。而儿歌是将一种轻松愉快的旋律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相结合,从而传递给幼儿。它将生活中的常见小知识融入其中,趣味性与知识性并存,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生活,了解自己未知的情感,加深对自我的认知。例如,儿歌里不仅有关于日常生活中对常见事物的描述,比如,汽车、红绿灯,还有日月更替的自然变化。例如,夸父逐日。夸父是谁,他为什么要追太阳,太阳要去哪儿?这些都表明儿歌可以加深幼儿对情感的学习和理解,并且达到对自我认知的一个初体验。

三、儿歌在语言教育过程中该如何展开

(一)选择适合幼儿所学习的儿歌

儿歌题材形式多样,大有不同。每个幼儿因年龄、个人生活方式、父母教育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儿歌进行教学。比如,小班幼儿更好动,不理解老师的话,在选择儿歌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活类型的,比如,穿衣歌,或者过家家之类的。总之,是应该建立在幼儿的现实生活基础之上,不该脱离实际,与幼儿生活太遥远。应该与幼儿性格特点、学习生活相联系,从而完成儿歌在语言教育中的教学。

(二)增加趣味性进行幼儿语言教学

比如,可以将儿歌与简单的早操或者舞蹈相结合或者设计符合现阶段幼儿的游戏。并将其融入幼儿平日的课间休息活动中去。最大程度调动幼儿在学习中的趣味性,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完成独属于幼儿的语言教学方式,避免他们过早地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对表现好的儿童进行增加表演机会或者其他精神奖励,促使更多幼儿参与其中。

幼儿由于年龄小,对事物的理解和学习缺乏持续性和主动性,教师应结合实际特点选择符合现阶段儿童所适合的儿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完成学习,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快乐和趣味,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加深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学习,开启他们学习之路的初阶段。

参考文献:

[1]张璐璐.心花怒放还本真———幼儿语言活动生活化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

语言教育范文篇5

1.有利于强化学生理解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常常会与语文知识有一定的关联,两者形成互相补充、互相依存的关系,这也恰恰说明了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的意义。例如:在语文课本中的“奇”这个字,小学生可能只接触到它的一个读音,就是奇怪的qí这个读音,但当小学生学习奇数偶数性时,就会知道“奇”不仅有qí的读音,还有jī的读音。由此可见,语文与数学之间的互补性,还充分体现语言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再比如,小学数学中的定理,对于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小学生是非常难懂的,所以也需要教师转换语言方式对其讲解,帮助小学生理解其定义。可见,语言教育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是有极大帮助的。

2.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学生个人兴趣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也就意味着教学情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实现学生数学知识与语文知识的有效衔接,那么就会对教师情景的创设造成一定影响;反之,也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系统化地学习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认识统计—合理存款这节课时,虽然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但教师说信用卡、储蓄卡等词的时候,学生完全不明白是什么东西,即使情境创设得再好,也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反之,教师如果将这些学生不熟悉的词换成学生熟知的东西,那么效果就不一样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的举措

1.注重语言教育的规范性

小学生对教师有崇拜感,对于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有意无意地进行模仿。因此,要想做好小学语言教育,需要教师提高语言教育的规范性。第一,教师在备课之前,或在课堂教学之中,需要对语言进行提炼,力求明确、精炼,让学生明确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学习,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教师在为小学生讲解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有的教师为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六•一”儿童节小红的妈妈带小红去游乐园玩,他们去了哪里,又做了哪些事,小学生们也在台下和教师积极互动,都已经快上了半节课了,教师才说出本节课要讲的重点,说他们要去门口买票。教师这样的讲课方式看上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但重点过于模糊,不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知识点。对于这样简单的知识点,教师完全可以拿出真实的人民币让学生学习,既简单明了又明确重点。第二,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语言教育的艺术性。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有效引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氛围,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当教师在讲这道题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看一下一共有多少个梨子?”“一共摆了几排?每排有几个?”“如果把这些梨子分别分给小明、小红和小军,每个分3个,会不会有剩余?”教师通过这样的提问,一步步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确题干的意思,完成问题的解答。

2.注重鼓励性语言的使用

第一,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小学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给予鼓励。小学生一般在课堂上的表现都非常的活跃,教师要对其优秀的一面要多进行鼓励,鼓励小学生,促使其积极发挥优势。例如,小学生A课堂表现非常活跃,在回答问题时一直要教师找他回答问题,教师为了不打击他的积极性就可以这样说“小A今天表现非常好,能够积极配合老师,但是我想小A同学也非常想给其他同学一个表现的机会,所以这次我们就让小B同学回答好吗?”,这样就既不会打击小A同学的热情,又很好地解决了问题。(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思想或者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多小学生都会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不敢主动回答问题,担心问题回答错误会受到教师的责罚。教师对于这样的学生要多鼓励他们主动回答问题,尤其是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让学生去除畏惧教师的心理。我曾经的一位学生小然,她是一位非常乖巧的学生,非常遵守课堂秩序,上课也十分认真,但这个学生非常害怕教师,每次教师一提问她,如果她答不上来,就会默不作声且低头哭泣。这时,我不会责罚她,还要鼓励她,如“小然同学非常有勇气站起来,但她可能太紧张了,把答案忘了,我们让她坐下先想一想”,经过几次以后,她变得不再畏惧,开始敢于主动回答问题,并且也更加喜爱数学,现如今她已成为课堂上非常活跃的一名学生。(3)对下游学生进行鼓励。班级里很多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常常会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多一些耐心,多鼓励他们,而不是一味地责怪学生学习能力差。例如小学生在学习四则运算18÷6×(17-9)时,不能很快掌握,在做题过程中常常出现错误。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帮助及鼓励。这时教师可以这样做:“同学们,你们注意看我在黑板上的演示,先算哪个?对,先算括号里的,括号里的算出是8,那么这时这个算式是这样的:18÷6×8,那这时该怎么算呢,先算除法,对,你们很棒,然后再算乘法,最后得到结果是24,你们真聪明!”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步步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使用幽默的语言。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特点,无法在课堂时间内都集中注意力,因此在课堂教学及对学生批评教育时都应该注意语言的运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醒学生认真上课,尤其是在节假日以后,很多学生的玩心不减,不能很好地进入课堂学习,这时教师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一举两得。例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有小学生在座位上偷偷吃东西,教师就可以说“哎呀,我在班级听到了沙沙的响声,咱们班级是不是进了小白兔啊!”这时这位小学生就会知道教师在说自己进而自觉遵守纪律了。再或者有学生上课东张西望,教师就可以说“据说哦,东张西望眼珠会掉哦,所以东张西望的同学要小心哦”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小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还可以集中学习的注意力。

3.注重语言的生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小学生快速、深刻地掌握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以此提高小学生的学生效果。例如教师在讲乘法分配率a×b=b×a时可以这样讲:“小军和小东是一组的,小军坐在小东的后面,后来周一了要换座位了,小东坐到小军后面了,同学们说这两组的人数有没有变化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抽象的公式具体化,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实质,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数学课堂的高质量教学。

三结束语

语言教育范文篇6

一、汉语教学的理念

学生的汉语学习是从一出生就开始的,从不会说话到牙牙学语,再到无意识地体会汉字的意思,从而学会说话,日后加以深入地学习,最终掌握这门语言,可以有逻辑、条理清晰地表达。汉语承载了中国的辉煌文化,而汉字就是历史于文化的载体。这也足以见得语言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我们学习语言,不仅仅只是为了日常的简单交流,还有文化传承的理念在里面。此外,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更要热爱我们的语言,民族语言是第一位的,精通了本民族语言再去学习外国语言,切勿本末倒置。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学生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幼儿时期就算没有系统地学习,依旧可以比较流利地说话,这得益于语言环境的熏陶。汉语学起来实际上非常难,因此老师在教学生汉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关注教学方法,也就是要注意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教学生汉语拼音的读法以及汉字的认读等,如果说汉语是了解中华文化的一扇窗,那么汉语拼音和汉字就是打开汉语的第一把钥匙。学生们扎实掌握了汉语拼音和汉字写法以及规律等,在日后的学习当中将会事半功倍。第二,注重让孩子们自己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们只有不断总结学习方法与一定的技巧,才会得到能力层面的提升。学生通过自己在实际说话的过程中去体会、领悟,从而记忆更加牢靠,用词更加标准等。第三,要让学生们意识到汉语的重要性,幼儿阶段的学生还小,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老师要认真贯彻。学生们只有从心底认同汉语的重要性,才能够担当起传承文化的重任,也才能在日后的学习中逐渐培养兴趣,从而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第四,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注意听、说、读、写的结合,在中国拥有很好的语言环境,学生们的听和说基本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老师一定要注重自己语言的规范性,普通话要标准。语言习惯对于幼儿阶段的学生影响非常大,因此语言要尽可能标准化。学生的读和写的能力要着重培养,也可以充分利用抽认卡等教学工具。

二、外语教学的侧重

语言教育范文篇7

老师具有言传身教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规范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注意,不要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在课堂上,老师的行为举止都在学生们的眼中,规范的语言教学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听课兴趣,老师自己也应该做到语言上的注意,讲课时,能够有条不紊,思路清晰,用最简洁的语言授课于学生。在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对于逻辑性较强的问题,老师应注意用词的艺术性,使得内容的讲解不显得枯燥无味,而变的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的吸收,增加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成绩。例如:动手剪一剪这道题,题目是:将一张边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纸,剪成4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这4个小正方形周长之和比原来的正方形周长增加了多少厘米?这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动动手自己剪一下,由此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起学生的兴趣。等学生都做完之后,老师就可以找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这个问题,如有错误,老师再进行纠正。最后,老师再向所有学生讲解做题方法,将这个正方形沿水平方向剪一刀,这时分成的两个小长方形的周长和就比原来大正方形的周长增加2个边长;再沿竖直方向剪一刀,又增加2个边长,一共增加2×2=4(个)边长,4个小正方的周长和比原来的正方形周长增加了24×4=96(厘米)。

(二)鼓励性教育

孩子是需要鼓励的,那么如何在课堂上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在课堂上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增进学生自信心,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由此可看出老师对于一个学生的评价何等的重要,一句鼓励性的评价会让学生对自身充满肯定,更加坚定地向前走,为目标而努力奋斗。例如:对于不经常发言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就可以说,“你虽然没有完整的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对于学习较吃力的学生经常说,“老师相信你经过努力一定能行。”对于问题从多方面思考的学生就可以说,“你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孩子,你懂得比老师还多,老师都有些羡慕了,继续努力啊!”所以,老师应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鼓励性语言进行表扬。但是,老师对学生的鼓励要适度、恰当,过度的鼓励和表扬,会让学生忽视掉学习的过程,只注重结果,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反而使学生对学习抱有了一种随意的态度。

(三)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如果老师在讲课时充满趣味性,就会吸引学生的思维,可以用打比喻的方式让学生不知不觉进行到数学的海洋,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例如:老师提问说:“小明昨天去钓鱼,钓了一条无尾鱼,两条无头的鱼,三条半截的鱼,同学们猜小明一共钓了几条鱼?”有的学生可能就会把这些鱼给连接成一条条完整的,忽略掉鱼的完整性,这时,老师就可以给学生打比喻说,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钓上来的鱼是不完整的,再让学生自己思考,最后,老师再给出准确的答案,是0条,因为小明钓的鱼是不存在的。

语言教育范文篇8

1.显性的情景化语言环境。既然是情景化的语言教学,就要创设一定的学习情景,我觉得为大班幼儿创设情景应重点将营造的教学环境尽量接近孩子的真实生活,它是现实社会中的真实情景再现,它不同于小孩子的语言化情境,应重点体现出氛围上的情景。这样让孩子在真实地情景中展开学习任务,从而使孩子们体验多种学习情景,保证他们能获得与真实生活相类似的经验,如:辩论会、讲故事大赛、采访、筹划剧目演出等。在自然的生活情景中,儿童往往能较真实地表现自己的语言实际水平,以及对语言表达的态度和行为习惯。根据这一认识,我在语言活动中为幼儿创设的模拟的情景,就是较快地帮助幼儿投入到一种氛围中,要给孩子确立一定的身份,如:小记者、报幕员等,特别是那些个性内向、腼腆、不爱讲话的孩子,在集体中,给她留有一定的任务,自然得和别人交流,渐渐地也就敢说了、爱说了。由此可见,幼儿在自然生活情景中的交往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每个幼儿的语言发展中的真实情况,也有益于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提供更多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与表达的机会。

2.隐性的沟通共同体氛围。另外,我认为在情景语言活动中合作也很重要,对大班幼儿来说,合作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从他们个人经验来说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而通过有意义的共享和协调,则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在情景中孩子运用语言交流合作,在协商中、在运用中语言得到提升,应有效地把握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在日常生活和语言活动中应注意观察和倾听幼儿的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有关信息表现出高度的敏感,这不仅是教师创设良好支持性语言教育环境的基础,也是幼儿获得更合适的语言学习条件的重要保证,在具有支持性的语言环境中教师和幼儿构成了愉快学习和相互沟通交流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允许幼儿通过各种方式探索如何使用语言,并在幼儿有需求时给予帮助,适当的教师也要在幼儿中营造一个非竞争的学习共同体,如设置一定的障碍或矛盾,这样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便形成了一个相互分享和协作的学习共同体。

二、关注新旧语言经验之间的联系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与周围生活的接触已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丰富的经验,在以往的学习中,孩子并不是一无所知的感受事物,因此作为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前要认真考虑他们的先前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使幼儿在有经验的前提下充分地进行语言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幼儿有意义的吸收新的经验。让语言教育的内容作为新知的生长点,也就是说让孩子在有经验的前提下成为语言学习的主动者,打破传统的教与学,让孩子在自然流露中感受、接受、内化。和孩子讨论的内容应该是孩子经历过的,有一定印象的,在这个基础上深化幼儿的记忆,帮助幼儿提炼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新年的压岁钱》这个话题,孩子们本身对压岁钱的概念就是过年了大人给的钱可以买自己想买的东西,成人也没有对幼儿进行指导,所以孩子对此比较模糊,在这里,我先了解幼儿的想法与看法,家长的想法,找出问题的症结,引导幼儿理清概念。另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把支持幼儿挖掘问题作为活动的刺激物,使语言学习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如孩子在进行成语故事表演的语言活动中,孩子们自由结合,自由选材进行一系列的准备表演中遇到对个别成语不理解或找不到合适的代替品的时候,教师及时地出现,没有直接提供答案,而是提供启发、示范和咨询,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寻找和表演,在小组的反复推敲及协商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三、鼓励幼儿主动反省和思考

语言教育范文篇9

对小学数学教育进行全面分析发现,语言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模式、教学程序等不够合理、不够规范,教学思路也不够清晰,并且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达不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目的。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够现代化,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没有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给小学数学语言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带来极大影响。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语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必须注重小学数学语言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等,才能制定出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相符的教学计划,最终促进小学生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语言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针对上述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的相关问题,应采取的应对策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语言教育艺术性、规范性的有效提高在小学教育改革中,小学数学语言教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等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语言教育必须注重其艺术性、规范性的有效提高,才能确保小学数学语言教育体系变得更加完善,从而推动小学数学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简洁性、精炼性等,并时刻保持语言思路清晰,才能引导学生更全面、更深层的理解各个知识点,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通过合理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用艺术性的语言进行教学,可以大大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并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对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和自我提升意识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在进行“认识角”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说出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基础知识,还能提高学生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合理进行批评和鼓励

在不断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针对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语言教育问题,教师要时刻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灵活运用,才能有效增长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在我国不断加大教育改革力度的新形势下,教师采用合理的语言对学生的行为和表现进行批评和鼓励,是调节教学气氛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极大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各个知识点,最终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通常情况下,针对学习成绩较差一点的学生,教师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加强练习,并鼓励他们积极发问和表达自己的意见,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教育目的。例如: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将学生合理的进行分组,不仅可以平衡学生的心理,还能让成绩较好学生的辅助成绩学生,最终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互助意识,以在增强学生自我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的基础上,真正提升小学数学教育水平。

(三)合理进行教学评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有效解决小学数学语言教育问题的过程中,合理进行教学评估,是掌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必须注重评估方式的科学性、实效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是促进小学数学语言教育不断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支持,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语言教育整体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在完成“千克的认识”这个知识点的教学后,教师让学生例举身边与“千克”这个计量单位有关的实例,不仅可以让学生将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还能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保障教学评估的全面性、合理性和真实性。

三、结语

语言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语言教育;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步伐在加快,这个过程中也不断推动了小学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其中数学作为小学学科中最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其有着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小学生因为心智、认知能力的发展还比较疏浅,对很多数学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相关定理、概念等相对抽象的知识内容时,应重视采取何种语言教学的问题,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应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并开发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教学中语言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缺乏正确的语言教学观念.当前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意识到正确的语言教育的重要性作用,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教学的效果和学生成绩的提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数学中相对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定理、概念进行引导时,一般主要采用的是过去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即是填鸭式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式的接受,这个过程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属于死记硬背,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和领会这些知识,这样就逐渐打消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导致整个数学教学的效果低下.再加上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还不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力,所以对这些抽象知识的理解也有限,长此以往也就日益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并影响了我国小学数学语言教学的发展.(二)教师缺乏有效的语言教学方法.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教学思路,因此,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一片混乱,给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都带来了一定的困扰.而且,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有限,导致在教学中的语言表达与引导能力较弱,无法通过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整个教学活动的氛围相对比较差.而且在教学中所应用的语言教学方法也有问题,很多语言教育引导不具备艺术性、规范性,语言也缺乏一定的活泼性和生动性,导致整个教学中所使用的语言引导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不断改善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形象生动的语言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兴趣的引导下,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小学数学的语言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学生接触到的实际生活案例相结合起来,并通过恰当、形象而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自己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而且还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种实践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达到数学知识活学活用的效果,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所以可通过设置一些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周末,小红在果园里摘水果,她第一次摘了3个自己最爱吃的苹果,然后又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摘了5个梨和6个桃子,请问小红在果园一共摘了多少个水果?以这种形象而具体的生活情境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吸引其学习的注意力,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果.(二)增强数学教育的语言幽默性.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对一切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了解学生这个时期的个性特点,然后在教学中善于通过幽默有趣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尤其是针对一些重难点知识可通过幽默教学的方式进行引导和突破,以此来让知识的学习更加轻松和容易,而且还能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顺口溜、小故事来丰富课堂教学色彩,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例如,在讲授长度单位“毫米”的内容时,可编一个顺口溜:“1毫米,真淘气,仔细找,才见你.10个毫米是厘米,我是尺子上的小兄弟”.这样的顺口溜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达到了语言幽默的教学效果.(三)因材施教,多运用鼓励性语言.课堂教学中,小学生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也即是说教师的语言尤其是鼓励或支持的话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念和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可“一刀切”,应充分发挥不同学生在个性、能力上的潜力与优势,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通过鼓励性语言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减法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168-23=?你们可以算出来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去完成,大部分学生很快解答出来,此时教师应以鼓励的方式来表扬学生:看来你们真的很棒!非常聪明!以这样简短的鼓励语言能为学生创设更加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信,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语言的合理恰当运用,通过幽默、轻松、灵活且丰富的语言教育引导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钱建玲.试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语言教育问题[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14):236.